什么是《松花江上》?

什么是《松花江上》?,第1张

1、创作背景:

1931年,在西安,张寒晖耳闻目睹了几十万东北军和群众流亡悲痛的声音与惨景。他到西安北城门外东北难民集中的地区走访,与东北军的官兵和家属攀谈。以此创作出《松花江上》的歌词,并以北方失去亲人的女人,在坟头上的哭诉哀声为素材,写成《松花江上》的曲调。

2、历史意义:

《松花江上》在日寇大举侵华的紧要关头,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乃至全国人民的悲愤情怀,唤醒了民族之魂,点燃了中华大地的抗日烽火。

作品赏析

这首歌曲的结构是带尾声的二部曲式,具有倾诉性、叙述性兼抒情性的特点。歌词内容有很强的说服力,真切感人。表达了东北人民要求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最后的尾声,唱出了呼天唤地似的旋律,使歌曲达到了高潮。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在一堂?

1将诗歌分为三层,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2反复是这首诗歌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试分析下列词句的反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2)流浪:

(3)哪年,哪月:

(4)爹娘啊,爹娘啊:

3诗歌画线句中的三个“!”可以改为“。”吗?为什么?(画线句子是: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1.我的家在东北……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欢聚在一堂?//

第一层:忆家乡 第二层:离家乡 第三层:思家乡

2.反复的作用主要是起强调思想感情的作用。具体分析略。

3.散文语言一般都很形象、生动、详尽,诗歌语言则显得凝练、简洁。

1歌词第一段展现了东北怎样的特点?

2歌词屡次出现九一八有什么表达效用

3。歌词中加点的“无尽的宝库”指的是什么

4歌词表达了沦陷区人平易近怎样的情感和什么愿望?

2运用反复的手法,形成一种呼唤是的调子,展现了主义帝国入侵东北后东北人平易近悲忿的情绪。

3指富厚的物产,更指和安然好的生活,还指故国,名族的自立尊严

4歌词表达 了东北人平易近沦陷后的悲痛之情和要求夺回失地的强烈愿望,以及要求反抗斗争的决心

从我的感觉来说,还是松花江上比较感情激昂。

松花江上,表达了沦陷区人民悲愤之情以及恢复家乡,恢复祖国的强烈愿望,抗击侵略者的坚定信念,沦陷地区的人思念亲人的感情和想早日与亲人团聚的愿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292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