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诊断双相情感障碍

如何诊断双相情感障碍,第1张

双向情感障碍

  另一个名字是狂躁抑郁症,是情感性精神病的一种,病发时有狂躁和抑郁两种情感轮流替换.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先兆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为情感障碍性精神病。早期先兆为双向性性格变异,多呈循环特点,情感变化经常不明原因地“两极分化”……如发展为进行性的、典型性的情感两极分化,则宣告本病的序幕已经徐徐拉开……

  一、概述

  本病是以躁狂或忧郁的反复发作和交替发作为特征的精神病,主要特征为情感障碍,故又称情感性精神病。发作可呈双向性,亦可呈单向性,躁狂症的特征是兴奋的、激动的、乐观的、情感高张,抑郁型恰恰是另一极端、其特点是忧郁的、悲观的、沉静的、情感低落的。

  因二者可交替发病,故该病又称循环性精神病,全程中,有的以躁狂型为主,有的以忧郁型为著,一个阶段化悲为喜,一个阶段又转喜为忧。本病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为三大特征,并呈躁狂、抑郁交替发病。

  二、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先兆的临床意义

  (一)躁狂型先兆

  病情性格多呈循环特点,即兴奋性病前性格与抑制性病前性格相交替。

  1.早期先兆 本病以失眠、头痛、烦躁、易兴奋激动、话多,以及无原因的、持续性的、高涨的兴奋激动为先兆。

  阻截治则 以平肝解郁、养心涤痰为原则,方宜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龙胆草、山栀、黄芩、柴胡、生地、车前子、木通、泽泻、茯苓、法半夏、枳实、竹茹、胆南星、生姜、菖蒲。

  2.典型征兆 以无原因的、持续的兴奋躁动、活跃乐观为典型征兆。即“情感高张、思维奔逸、意志增强”为三主征,无幻觉、妄想,本能亢进(食欲、性欲)。

  3.处理 以平肝泻心、豁痰开窍为原则,凡邪壅上焦的以瓜蒂散或莱菔子涌吐痰涎。服法:瓜蒂(炒黄)、赤小豆各等分,研细为末和匀,每服0.6~3克,不吐者,以翎毛探喉,但只能用于实证。湖北省沙市精神病院,用莱菔子30~50克,为末温水调服,比瓜蒂散平稳。邪阻下焦皆可酌情选用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控涎丹、龙胆泻心汤、防风通圣散、涤痰汤、温胆汤、礞石滚痰丸、白金丸、朱砂白金丸。发作后、休止期又须以养心阴、益心气、舒肝解郁为辅。

  (二)抑郁型先兆

  1.早期先兆 无重大原因的进行性忧抑、悲伤、孤癖、消极迟顿,为该病早期先兆症状。

  阻截治则 宜舒郁豁痰、化瘀开窍,方予逍遥散: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薄荷、生姜、甘草或柴胡疏肝散:柴胡、白芍、川芎、香附、枳壳、陈皮、甘草,酌加化瘀开窍涤痰之品,如桃仁、丹皮、菖蒲、郁金、竹沥、牙皂(一次量,半克)。女性患者伴有经闭者,可用桃仁承气汤,大黄牡丹皮汤化瘀通经开郁。属阳虚者,可酌用壮阳刺激法,方用起抑饮羊藿、仙茅、仙灵脾、甘草。

  2.典型征兆 从忧郁、悲伤,发展至悲观失望,消极低落,自罪妄想,甚至自杀或木僵,即所谓“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减退”三主症。

  3.处理 以涤痰疏郁、化瘀开窍、壮阳兴奋的原则,方宜涤痰汤加味:茯苓、法半夏、橘红、枳实、竹茹、胆南星、菖蒲、郁金、远志、牙皂、细辛、苏合香丸、三圣散:瓜蒂、防风、藜芦、控涎丹:甘遂、大戟、白芥子。阳气虚的用壮阳刺激法,予起抑饮化裁:附子、干姜、细辛、牙皂、菖蒲、郁金、仙茅、仙灵脾、鹿角霜、壮阳汤:巴戟天、*羊藿、陈皮、黄芪、附子、肉桂、干姜、党参、熟地、仙茅、龟板、砂仁、甘草。有瘀象的酌加活血化瘀之品,如丹参、桃仁、三棱、莪术等。

  第五节 神经官能症先兆

  神经官能症为大脑非器质性疾患,主要病理为兴奋与抑制失调。由于患者的自知力较强,愿意积极就医,因此客观上对本病的早期诊治有利。体质预报,所谓神经质,具有超早期先兆意义,本病主要特点为躯体症状大于精神症状,故先兆信号首先来自躯体方面的不适……

  神经官能症是一种大脑功能暂时失调的疾病,虽仍属于精神方面的疾患,但无精神错乱,尤其是对疾病的自知力较强,而不像真正的精神病人否认自己有精神病。该病共分为八型:神经衰弱,焦虑性神经官能症,癔病,强迫性神经官能症、恐怖性神经官能症、抑郁性神经官能症、疑病性神经官能症、人格解体性神经官能症,本文仅择其发病率较高的三种类型进行叙述:

  (一)神经衰弱症先兆

  神经衰弱症是一种长期大脑超负荷(包括工作过度紧张和心理矛盾)之后,出现的大脑衰弱。主要为兴奋与抑制的失调,易于兴奋亦易于抑制,并且躯体症状较为明显,如乏力、失眠、头痛、食欲不振等。

  神经衰弱症发病率很高,且精神症状与躯体症状常互为恶性循环,对生产力影响很大,因此早期发现及早期阻截治疗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早期先兆 患神经衰弱症的人常早期即有神经质的素质,弱型、强而不均衡型皆易得此症。易罹素质约为两类,一类为纤弱质倾向,怯弱、敏感、多疑、自卑;一类为不均衡质倾向,即易于激惹,自制力弱,易发脾气,主观,任性,易“冷热病”,一段时间热情,一段时间消极。

  先兆症的类型在上述两种易罹质的基础上表现为兴奋型先兆及衰弱型先兆,前者以焦虑、敏感、易激动为特征,后者则以沮丧、萎靡、暗疑为征兆,二者都有植物神经功能症状。如出汗,食欲不振,睡眠不好,性功能减弱以及头部的神经衰弱三主症:头昏、头重、头痛。发病前早期信号集中表现在睡眠障碍方面,以失眠,尤其入睡困难为特征(包括早醒、醒后不能入睡),其次为不易抑制,情绪不稳定,焦虑急躁为信号。

  2.神经衰弱与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先兆鉴别 由于精神病也有类神经衰弱症,因此二者必须进行鉴别,神经衰弱多有心理矛盾史,情绪焦虑,忧心忡忡,但生活兴趣浓厚,对疾病有自知力,积极治病。精神分裂症则精神创伤不明显,情感冷漠,对生活无兴趣,不承认自己有病。此外,某些患有慢性躯体疾患的人也可能出现症候性神经衰弱,其他,脑力劳动过度同样也可出现一时性神经衰弱

基因解码专家提示:当出现不明原因的抑郁、自闭、社交障碍、焦虑等异常情况应及早进行精准全面的致病基因鉴定。一是明确诊断,避免误诊,从而有针对性的对疾病进行控制与治疗;二是了解家族遗传风险,避免致病基因在家族中的传递。

有的抑郁症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可能某天突然发现情绪开始好转,甚至活力四射、精力旺盛,以为抑郁症痊愈了。

殊不知,这种情绪异常的起伏波动未必是一个好的信号。

可能是你的 单相抑郁“转为”双相 了,其危险程度甚至更高。

双相全称为 双相情感障碍 ,也叫做躁郁症。除了具有抑郁发作期的明显特征以外,也会表现出躁狂特征。

两种状态呈周期性变化:

时而抑郁 ——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自暴自弃

时而躁狂 ——自信心爆棚,行动力超强,透支生命力

这就导致双相患者抑郁时,求生能力相对更低,求死意愿也远高于抑郁症。

一项瑞典的大范围研究表明—— 9%的双相患者死于自杀,大部分非自然死亡发生在诊断的五年后,自杀未遂风险也远高于单相抑郁患者(42% vs 16%)。

有调查说明:双相的明确诊断周期长、存在一定的误诊可能性。

有60%的双相患者,最初被诊断为单纯的抑郁症, 而正确诊断的时间跨度可能长达十年。

另一个十年的随访评估发现: 大约10%单相抑郁的患者最后发展为双相。 还有百分之十的人,在十年间也有过轻躁狂发作。

临床工作中,每两位抑郁症患者中可能有一位会被识别出双相或呈现双相谱系障碍特征。

因此,每一位抑郁症患者都需要了解双相的相关知识,并且做到以下几点:

1首次发作遵医嘱进行足量足疗程的药物治疗

2周期性复诊

3重视心理治疗

当然,你也可以通过了解双相抑郁易感人群,为身心安全再加上一把锁。

符合下面特征的抑郁患者要注意及时自查、复诊。

一、心境障碍发作时未成年的患者

双相抑郁的起病年龄通常早于单相抑郁,所以家长在重视孩子心理健康时,除了重视抑郁症,也要对孩子是否表现出躁狂状态加以关注。

二、女性抑郁症患者

女性在双相障碍 I 型起病时的躁狂不容易被发现,所以更需要警惕。

三、首次抑郁发作时为秋天

季节对情绪的影响或许比我们想象大的多。

Sato等人发现,单相抑郁症患者首次抑郁发作多为春季,而双相的抑郁发作,多在秋季。

四、入睡困难的抑郁症患者

睡眠问题是心境障碍的常见表现,只不过单相抑郁更多表现为早醒,双相抑郁则更常出现 睡眠时相的延迟。

五、精神疾病史

如社交恐怖症、焦虑症患者更容易被二次诊断为双相障碍,双相患者共病酒精使用障碍及惊恐障碍的比例也更高。

六、经历过应激事件的人

童年期虐待、丧失亲友或家人、分居或离婚、重大生活变故都可能导致双相抑郁。

七、具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抑郁症患者

八、抗抑郁药物治疗不佳者

如果抗抑郁药的治疗反应不佳,很可能你患有的是双相障碍。请及时复诊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双相抑郁的患者面临着诸多困境与考验,这需要家人更多的理解和帮助。

家人可以与其一起:

1 制定应对紧急事件(如突发应激事件)的预案。

2 共同讨论症状、疾病以及它对家庭的影响,沟通本质上也是一种家庭治疗。

3 家中确保足够的药物以及至少一位心理医生的联系电话。

4 最重要的是,家人要懂得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和情绪。 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才能保证提供切实的帮助, 也能避免怨气滋生,这对精神心理疾病的在家庭中的康复极为关键。

最后, 在应该求助的时候,不要羞于求助, 患者、亲友、社会、尤其是专业的心理工作人员,所有人缔结成治疗联盟,才能共同度过这次挑战。

审核医生: 徐唯

责任编辑:海鱼

插画:李大姑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299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