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之宝黛爱情——情深意切

读红楼之宝黛爱情——情深意切,第1张

        宝黛爱情,经历诉肺腑等一系列故事,特别是宝钗、黛玉和好后,那些猜疑、争吵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宝黛之间更加亲密了,彼此之间更是相互关心与体贴的。

        那日,宝钗、黛玉和好后,林黛玉病卧潇湘馆,秋夜听雨声淅沥,灯下翻看《乐府杂稿》,见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相比较之前的葬花词里“红绡香断有谁怜”感叹,整首秋窗风雨夕更显悲凉之意,其中“惨淡、凄凉、泪、泣、寒、萧条”等意思,无不是愁云惨淡的意思,很有李清照《声声慢》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意味,这反映出了虽然宝玉的心迹她早已明了,宝钗也与她和好,但身患重病而无法痊愈的现状,让她对未来显得没有信心了,内心充满了长夜的凄凉与命运的悲观。

        就当黛玉刚吟写完诗句时,贾宝玉出现了。此时,宝玉头上带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被黛玉取笑为渔夫,可宝玉根本无心思与黛玉说笑,而是主动关心黛玉身体,忙问:“今儿好些?吃了药没有?今儿一日吃了多少饭?”一面说,一面摘了笠,脱了蓑衣,忙一手举起灯来,一手遮住灯光,向黛玉脸上照了一照,觑着眼细瞧了一瞧,笑道:“今儿气色好了些。” 可见,此时的宝玉对黛玉是十分关爱的,他不顾风雨前来看望黛玉,而一连串的发问,还自己仔细观看黛玉的脸色,都体现出了宝玉的细心与体贴。

        接着,黛玉不顾自己病体,看见宝玉没有穿雨鞋,则主动关心问道:“上头怕雨,底下这鞋袜子是不怕雨的?也倒干净。”宝玉回道穿的木屐在廊檐上了。而黛玉看见宝玉的蓑衣斗笠十分细致轻巧,询问宝玉。宝玉回说是北静王送的,并要黛玉一顶斗笠。回想起以前,宝玉将北静王送他的串珍留给黛玉,黛玉是十分生气的,根本视而不见。而这回,黛玉并没有生气,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及说了出来,方想起话未忖夺,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便伏在桌上嗽个不住。显然,黛玉无心之语,却流露出她与宝玉的情深意切,她是要与宝玉做夫妻的。只不过,在当时女孩要矜持的,黛玉感觉失了语,有些不好意思了,所以害羞了,但她内心应该是向往这些的,是充满了喜悦的。

        此时,贾宝玉看见林黛玉桌上的诗稿,黛玉见状忙抢过来烧了,可宝玉却早已烂熟于心。而我们看,林黛玉并没有因为宝玉乱看她的东西而生气,这和之前场景有着多大的差别啊,而她则又主动关心起宝玉,道:“我也好了许多,谢你一天来几次瞧我,下雨还来。这会子夜深了,我也要歇着,你且请回去,明儿再来。”透过黛玉这句,我们看出了宝玉绝不是借着下雨来看望的装模作样和买好,而是时时刻刻关心林黛玉,风雨无阻,一天来看好几回。而林黛玉也是担心宝玉过于操劳,才要让他回屋休息。而且,她现在也是不逼嫌疑,并希望宝玉是天天能来看她。而宝玉看表确实很晚了,说道:“原该歇了,又扰的你劳了半日神。”宝玉不提自己辛苦,而说打扰林黛玉,也是十分体贴之语。

        那宝玉披蓑戴笠出去了,又翻身进来问道:“你想什么吃,告诉我,我明儿一早回老太太,岂不比老婆子们说的明白?”可见,宝玉是时刻惦记林黛玉,是处处的体贴与关怀。而黛玉则是怕雨大了,让宝玉马上回去。临走时,黛玉又是关心宝玉,忙问有没有打灯,有么有人跟着。又听说宝玉只打了一盏明瓦灯,黛玉怕不是很亮,特意将自己的玻璃绣球灯送给宝玉,让宝玉回去照着方便,宝玉接了灯这才离去。

        之后,袭人因母亲死了回家料理丧事。黛玉主动关心袭人何时回来,显然黛玉是担心袭人不在,无人能照料好宝玉。宝玉回答自然等送了殡才来呢。后面,宝黛之间都感觉彼此还有话要说,却同时却都是欲语还休,都道出明日再谈。而宝玉又是时时关心林黛玉,刚走复又忙回身问道:“如今的夜越发长了,你一夜咳嗽几遍?醒几次?”黛玉道:“昨儿夜里好了,只嗽了两遍,却只睡了四更一个更次,就再不能睡了。”可见,林黛玉此时是病的不轻。这时宝玉刚要悄悄道:“我想宝姐姐送你的燕窝--”显然这半句是指黛玉总用宝钗家的燕窝终究不是常事,他是准备向贾母为黛玉讨要燕窝的。正好赵姨娘前来探望黛玉。而黛玉自然是知道宝玉与赵姨娘关系是紧张的,见面会尴尬的,一面又使眼色与宝玉。宝玉会意,便走了出来。 这也反映出宝黛之间的默契程度,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

        通过宝玉探视黛玉,宝黛彼此关心的故事,我们不仅看出了宝玉对黛玉的极其上心的关爱,而也少有的描写出了黛玉对宝玉的主动关心、体贴了。此时的他们是多么深爱着对方,他们是心心相印、心有灵犀,他们的爱是深情的,是温馨的,是默契的,是亲密无间的,是无微不至的,这完全是热恋中的男女表现了,他们爱情也达到了情深意切的阶段了。

在黛玉写《葬花词》的时候,宝黛二人还很年幼,那时候他们还不太懂爱情,虽然彼此对对方都有爱意,但是并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于是他们那时是彼此猜忌又彼此试探,所以生出许多小别扭出来,但是到《桃花行》的时候,他们已经都成熟了,彼此也互通了心意,二人再没有什么嫌隙,但是外界的压力并不看好他们的爱情。

黛玉虽然和宝玉二人从小一起长大,彼此亲密无间,但是那时黛玉心心念念时时刻刻都放在宝玉身上,但宝玉那时是一个中央空调,见谁都给温暖,所以黛玉总是疑心疑鬼,一会儿将宝钗作为假想敌,一会儿又将湘云当情敌,那是因为黛玉从宝玉身上找不到安全感,这份爱情她在宝玉身上得不到肯定。

所以当晴雯没有给黛玉开门,而黛玉在院外听到宝钗与宝玉的欢笑声时,敏感的黛玉立马生出身世凄凉感,第二天芒种节避开众人,在后山独自葬花,然后就有了一段缠绵悱恻又凄凉伤感的《葬花吟》。

但是随着年岁渐长,宝黛二人也渐渐的成熟了起来,而宝玉的那句:你放心,以及紫娟一句戏言,宝玉立马疯魔的表现,都证明了宝玉心中只有黛玉一人,再无他人,什么金玉良姻,什么道士和尚的话,都是信不得的,二人心中早已认定了彼此,从此他们再也没有生出嫌隙,黛玉也由此开朗了许多。

但是儿女的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宝黛二人的关系迟迟不能确定下来,而金玉良姻之说却越演越烈,他俩也明显感到了外界的压力,黛玉感叹自己父母双亡,无人为自己做主,所以当她写下《桃花行》时,和她心心相通的宝玉立马就感受到了那份无助,也不由得滚下泪来。

一部《红楼梦》,让多少人为之痴迷,内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又让多少人为之落泪,黛玉可怜,宝玉可恨,宝玉和黛玉从小青梅竹马,长大成人以后追求真正的爱情,可是迫于家庭礼教,他们徒劳地反抗着,但又无可奈何,他们为情所伤,为情所迷,最后一个命赴黄泉,一个出家沦落在外,人们在哀叹两人命运的同时也在思索,如何能够让爱情的悲剧不要再继续重演?

  

  如今家庭包办婚姻已经较少,年轻人大多可以自主婚姻,自由寻找自己的心上人,那种为了爱情以死抗争的事例已经不再多见,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婚姻却是人们为了繁衍的一种需要。

  

  爱情是感性的,婚姻是理性的。爱情是一种感觉,可能在瞬间就会出现,也可能几年都难以找寻。用古代的一首词来说明,那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婚姻更多的是一种责任,生儿育女,抚养后代,共享天伦之乐。要两人能够长期在一起厮守,真正能够做到相互包容,相互体谅也非常不容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婚姻不再相互凑合,因夫妻二人不和,从而引起的婚姻解体已不在少数。

  

  爱情既可以产生,同样也可以消亡。爱情可能是短暂的,但婚姻是要长久才行,要爱情还是要婚姻?想必每一个人愿意二者皆要。其实二者都能得到的可能不多,那种花前月下的浪漫,唧唧我我的浓情,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相互之间恋恋不舍,相互之间火热的恋情,一般都发生在恋爱期间,真正到了结婚以后,面对着生活的琐事,面对着生存的压力,爱情很快会变得泛味。

  

  回过头来再说,宝黛二人的悲剧,如果真的遂了他们二人的心愿,让黛玉嫁给宝玉,他们会幸福吗?看到他们爱得你死我活,爱得以性命相许,更让人们痛恨贾母和王夫人活活地拆散两人。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如果他们两人真正结婚以后,按照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的性格,很难得到真正的幸福。说不定爱之深而恨之切,最后又会劳燕双飞。

  

  贾宝玉不管怎么说,只是一个纨绔子弟,从小好逸恶劳,喜欢往女人堆里钻,他有一句名言,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宝玉除了有一个好的容貌,除了有一些文采以外,其它地方可能真是一无是处,很难想像结婚以后,他能够做一个好丈夫,除了他对爱情的忠贞以外,其它方面看不出他有多少好丈夫的因素。肩不能挑,手不能担,坐吃山空,难以养家渡日。

  

  而林黛玉的多疑,病病殃殃的身体,动不动就发一些脾气,让一般人也难以对付,黛玉很有才气,她的诗寄托着她全部的感情,因从小就寄人篱下,也让她更加的多愁善感,虽然是大户兰闺秀,但是她自己始终感觉没有人真正痛她,把全部的情都寄托在宝玉身上,当突然得知宝玉已经娶了宝钗,对她的打击确实很重,以至于把自己所写的诗全部毁之一旦。黛玉的这些小心眼,让一般的男人可能都受不了,宝玉短时间可能还能够应付,时间长了,说不定会拂袖而去。

  

  写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不要轻易下结论,贾宝玉和林黛玉又没有结婚一起生活,咋知道他们不能够很好的生活呢?说不定他们一起生活以后,因为相互有爱,能够互相有所改变,最后可能是佳偶天成,幸福美满的两口子。是呀,推测也只是一种推测,其实世界上什么事都有可能,这可能不是我们每一个人所能预测得了的事情。

林黛玉她自幼体弱多病,只读了1年学,后其母贾敏过世,因其外祖母贾母怜其年少丧母,接其去自己家住,后来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在姑苏病死。林黛玉从此孤苦无依,在庞大的贾家她步步为营,时时刻刻提心吊胆地生活着,在众多姊妹中,她只相信自己的丫鬟紫鹃和大自己几岁的贾宝玉,贾宝玉也由衷喜爱自己这个总是黛眉蹙起的妹妹,两人日日夜夜朝夕相处,产生一种朦胧的爱情,私定终身。可是贾家的权威者都不赞同宝黛之恋,相反,他们希望宝玉与宝玉的表姐薛宝钗成亲,最后,宝黛之恋宣告失败,林黛玉承受不了打击,伤心过度至死,宝玉也因为不能如愿,最终选择离开贾家,离开薛宝钗,走上了出家为僧的消极道路。

以上就是有关宝黛之恋的简介,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就宝黛的爱情而论,大家的观点不一,最为人们接受的是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叛逆思想上的。然周汝昌老先生有不同的看法,他则因为黛玉曾说留姥姥是母蝗虫而多少对黛玉有偏见,否认其有叛逆思想,也因此否认二人的爱情基础。以他的观点,黛玉和宝钗一样不是宝二爷的真正知己,只有“细数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的湘云才是宝玉的真正知音,其实我也认为只有湘云才是宝玉的最终伴侣红楼曾有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一回然而这并不足以否定宝黛二人的爱情。其实就红学的派别而言,我大致将其分为3派,其一、以蔡上江为首的索引派;其二、以周老先生为首的文化派;其三、以冯其庸为首的思想派。其中以索引派的观点最不足信,后两者的观点也多有偏执。三者的观点日后再论,如今只说宝黛的爱情,在我看来所谓罗卜白菜各有所爱,虽然大观园群芳,我也和周老一样都爱湘云,可是这不能说明宝二爷也和我们一样,不喜林妹妹。况且二人也确实有共同的爱情基础:叛逆思想。例如:湘云曾劝宝玉委身经济仕途,宝立行反击,说:姑娘还是别的姊妹处坐坐吧,莫要我这里辱没了姑娘的经济学问。出语毫无情面可言。更说:林妹妹再不这么说的,不然我也和她生疏了,适逢黛玉经过,乃自庆幸,又感念宝玉是其真知音等语。所以我认为二人是有共同的思想基础的,其爱情亦是致死不渝的。后人多为程高所欺,说什么瞒天过海宝玉娶亲,黛玉怀恨而终等等蔡老曾说:这种说法是断乎违背了雪芹的本意的,黛玉虽小心眼,可对宝玉还是相当信任的不然又岂有还泪之说。虽然我对索引派的总体研究方法不赞同,但这个观点我还是相信的爱情最起码的就是要相互的理解、信任的。其实红楼的后数十回(一说是共108回周;一说是120回)中贾家被辆次抄家,探春被迫远嫁系为家人的安全;宝玉,袭凤入狱,为政治势力所迫委身戏子在古代这是极大的侮辱,戏子的身份是极下贱的,正常情况是不能与常人通婚的。更有妙玉,巧姐沦落风尘,后巧姐为刘姥姥所救,嫁与板儿姥姥的外孙。宝玉为贾芸所救,其时,黛玉因为宝玉在狱中受苦而泪尽夭逝,宝玉又只得与宝钗成亲,但是到底意难平,最终离去,时逢湘云寡居(湘云居脂批,是先嫁了卫若兰的,若兰早逝。)二人最终成为白首佳眷。

第1回:绛珠草还神瑛侍者灌溉之情,下凡。第23回:宝黛二人读西厢记警芳心。(开端)第26、27回:宝黛二人闹别扭,黛玉葬桃花。(发展)第32回:宝玉挨打(高潮)第98回:宝玉娶宝钗,黛玉焚帕,泪尽而亡。{结局} 楼主对红楼梦还是有研究的,但是我觉得32要改成34回,这一回宝玉送旧帕给黛玉才是最重要的,这两帕子也是宝玉吐露真情的开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302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