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爱心是冬日一片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沙漠里的一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上的慰藉;
爱心是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大地上的甘霖,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爱心是一股撞开冰闸的春水,使铁石心肠受到震撼;
爱心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灯塔,使迷途航船找到港湾。
爱心是一瓢纷洒在春天的小雨,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润;
爱心是一泪流淌在夏夜的清泉,使燥热不寐的人领略诗般的恬静。
爱心是一柄撑起在雨夜的小伞,使漂泊异乡的人得到亲情的荫庇;
爱心是一道飞架在天边的彩虹,使满目阴霾的人见到世界的美丽。
爱心是一杯泼洒在头顶的冰水,使高热发昏的人得能冷静地思索;
爱心是一块衔含在嘴里的奶糖,使久饮黄连的人尝到生活的甘甜。
爱心是一阵炎炎夏日的清风,使心急如焚的人感到无比的凉爽
2、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语文是色彩缤纷的花园,让人流连忘返;
语文是意境深远的油画,让人惊叹不已;
语文是旋律优美的音乐,让人听之动容。
3、你渴望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你渴望理解吗?那么请敞开你的心扉,因为这是通向理解的桥梁。
你渴望成才吗?那么请努力学习,因为努力学习是通向成功的桥梁。
4、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
湖上烟雨蒙蒙,如诗如画;叶上水珠点点,如玉如珠。
天上彩云飘飘,如锦如缎;山下小径弯弯,如如线如绳。
花丛露珠点点,如珠如玉;林间鸟鸣声声,如歌如诉。
5、生活就是一块五彩斑斓的调色板。
奋斗就是一支搏风击浪的船桨。
奋斗就是一张通向成功的通行证。
奋斗就是一座达到理想彼岸的桥梁。
希望就是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希望就是一盏黑暗中的指路灯。
6、即使我们只是一支蜡烛,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
即使我们只是一只春蚕,也应该“春蚕到死丝方尽”;
即使我们只是一片树叶,也应该“化作春泥更护花”;
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争键时刻有一次闪耀;
即使我们只是一朵花,也要给人们带来一丝清香;
即使我们只是一颗星星,也要在黑暗中闪出自己的光芒;
即使我们只是一滴水,也要在生命的旅途中作叮咚的脆响;
即使我们只是一棵小草,也要给大地带来一点绿色。
7、读书,是人生一笔获利丰厚的储蓄。这储蓄,是打开知识迷宫的钥匙,是追求真理的阶
梯,是超越前贤的基础,是参与竞争的实力。
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非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错误道路上的逆
耳忠言,是跌倒时的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8、万里长城,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她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
象征;
东方明珠,好像一枚待发的火箭,矗立于黄浦江畔,她是我国迈向现代化的见证;
中关村,宛然一座拔地而起的丰碑,坐落于北京大地,她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标志。
九曲黄河,犹如一条长长的彩练,横亘于中华大地,她是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象征。
巍巍泰山,就像一位历史巨人,矗立于齐鲁大地,她是祖国沧桑历史的见证;
井冈山,宛然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坐落于江西井冈山,她是中国革命开始的标志。
9、书如甘霖,滋润着我们久旱的心田;书如春风,驱走我们心灵的严寒;书如方舟,渡引
我们脱离灾难;我们的身体是吃大米长大的,我们的精神是读书长大的。
10、笑,你是嘴边一朵花,在颈上花园里开放。你是脸上一朵云,在眉宇双目间飞翔。
哭,你是伤心的泉水,从眼中喷涌而出。你是悲痛的号角,在嘴边长鸣不止。
哭,你是口中一支笛,在颈上旷野里哀鸣。你是眼边一条河,在鼻侧脸颊上流淌。
11、不是所有的笑容都表达喜悦,就像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达悲痛;不是所有的喝彩者表达
赞颂,就像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达否定;不是所有的顺从都表达虔敬,就象不是所有的
反对都表达憎恶;不是所有的顺利都表达成功,就像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表达不幸。
12、苦难的残疾人告诉我:“命运给了你一条崎岖不平的路,你却要开垦美丽的草坪; 给了你一个碗,你却要寻找丰盛的食品;给了你永恒的夜晚,你却要寻找温暖的阳光。学会坚强吧!它比什么都珍贵。”
13、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在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父爱是一座山峰,让你的身心即使承受风霜雨雪也沉着坚定;父爱是一片大海,让你的灵魂即使遇到电闪雷鸣依然仁厚宽容。
14、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笔绿意。
我不是矗立在广场中央的高大石像,而是绵延千里的路轨下的一颗小石——为繁忙的交
通运输贡献全部力量。
爬山虎不是攀附权贵的小人,而是奋力向上攀登的君子——为了心仪的蓝天力争上游。
15、青春是多彩的朝霞,映照着广阔的大地;青春是智慧的火花,点缀着灿烂的星空;青春
是美丽的鲜花,装扮着绚丽的人生。
宽容是辽阔的大地,蕴蓄着不尽的情思;宽容是深邃的湖泊,孕育着无限的希望;宽容是广袤的星空,绽放着智慧的花朵。
16、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污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竟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在树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居然能在坚实的土地里如鱼在水中似的自由遨游。
17、在实现人生目标的途中,我们不要希望今天刚抬腿,明天就能到达终点;今天刚栽下一棵树,明天就能结出果实;
18、我若是鲜花,就用我装点世界;我
19、见了大河的汹涌,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奇,还是遗憾。
20、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一次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适时的看望是一朵花,一次及时的电话是一朵花,一个亲切的微笑是一朵花。
21、我们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在书里: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联成一串串璀璨的项链;友谊如彩绸,我们共同剪裁,缝制成一件件绚丽的衣衫;友谊如花种,我们共同播撒,培育出一个个五彩的花坛;友谊如油彩,我们共同调色,描绘出一幅幅美妙的图画。
22、人们都爱秋天,爱好的天高气爽,爱她的香飘四野。
人们都绿色草坪,爱她的平静自然,爱她的勃勃生机。
23、人生的路,无需做过多的准备。只有启程,才会到理想的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成功;
只有播种,才有收获。
24、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在于具体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于做森林中挺拔的一棵;见到群芳争艳的花园,你只盼无愧地做花园里普通的一朵;见到奔腾的江河,你只盼无愧地作浪花中的一滴。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虽是一朵,却能装扮春天;虽是一滴,却能滋润禾苗。这样人生也就无悔了。
25、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我是清风,我将吹绿田野的庄稼。(吹走世间尘埃)
我是春雨,我将滋润干涸的土地。(滋润人们的心田)
26、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只是几片砖瓦;也许是一顶堂皇
的博士帽,也许只是一次平时测验的满分;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
的一枚硬币……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27、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B是两个联结在一起的心,是友谊;C是未满的月儿,是缺
憾;D是一把竖琴,是快乐;O是一轮太阳,是朝气;S是一条曲线,是优美。
是锤炼意志的砧板。
这里只能放这么多,我还有很多,需要去我的空间留言,通过邮箱传给你。
注明:我是1楼,我来的最早,请大家注意盗贴事件(强烈鄙视那些偷懒的人!)那个wzcen980的人,超我的!
“诗歌鉴赏”历来是让学生头痛的一个考点,缺乏知识积累,“读不懂”已将很多学生拦在诗歌鉴赏的门槛之外。但当诗歌鉴赏题以客观题形式出现的时候,毕竟还有选项可依托来解读。自2002年之后,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命题方式改为主观题,令很多学生倍感吃力,诗歌鉴赏这一道题着着实实让学生吃尽苦头。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这个考点的得分能力呢
一、明确考纲要求,抓准要点,解读诗歌
《考试说明》对诗词鉴赏的定位是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但近十年来高考该题得分一直较低。2002年高考试卷选用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虽然该诗符合命题人所确定的“脍炙人口”、“蕴含哲理”的选择标准,“折柳”寓意也较为浅显,但据抽样数据,诗歌鉴赏平均得分只有244分,难度是0406,得分依然偏低。问题产生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而很多学生读不懂诗歌,凭自己的主观臆断,盲目答题则是其重要原因之一。要提高诗歌解读能力,除了加强考生的文化积累、提高考生文化素养外,还应掌握一些便于操作、能够迅速破译作品思想内容的方法,比如:
1、审清题目:题目在某种意义上是“天机”的泄露者,因为它对诗中广泛丰富的内容往往有较明显的提示作用,抓准题目,也就大体把握住诗歌的思想内容。例如陆游《书愤》一诗,单从题目上就可以推知作者所抒发的感慨与忧愤之情了。
2、分析尾句:诗歌的结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以情结句的方式却有一定的普遍性。这种类型的诗歌往往在做了充分铺垫、蓄势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将浓烈情感喷薄而出。例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结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3、抓重点字词:阅读诗歌时如能抓住一些能较直接表示作者感情的字词,则犹如找到一把能开启诗歌意蕴的钥匙,能迅速解读诗歌。如阅读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如能抓住“客行”“悲”这两个重点词语,则基本能判断这首诗大约写的是“思乡羁愁”之类的情感。
4、抓重点意象:古典诗词讲究意境,而意象则是构成意境的最小单位;古代诗人常用一些典型意象来暗示其感情,如松、梅、鹧鸪、杜鹃、羌笛、浮云等。其实作者笔下的这些意象,已经不是纯粹的客观事物,而是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积累了一定的象征意义,如果我们能多掌握一些这样的“公共意象”,则无疑对理解诗歌有极大的帮助的。
当然,以上种种只是把握诗歌的内容一些辅助手段而已,阅读诗歌一定要结合语境进行具体分析。二、仔细分析题目,理清答题思路
1、仔细分析题目,确定答题要点
根据考纲要求,试题的设置一般不会离开对上述四个方面的考查,学生要懂得分解题目要求,明确考查方向,确定答题的要点。现以
2003年全国高考17题为例,试题选用王维《过香积寺》,题为: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道题要求分析“诗眼”实际上是要鉴赏其语言(即炼字);所谓“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诗眼”也即是诗歌“心灵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即可窥见诗歌的“心灵(主题)”。通过以上的理解,我们完全可以确定这样的答题思路:a、诗眼是哪两个字;b、诗眼在句中表达的内容;c、诗的主题是什么;d、诗眼与诗的主题有何内在联系。这四个方面实际上就已涵盖了题目的各个信息要点。
2、加强类型题训练,提炼解题思路
回答诗歌鉴赏题,应该“因题而异”:对“问答型”题,要做到“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对“综述型”题,一般采取“总分总”的模式,即“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的好处”来回答。一般说,鉴赏的终点要落在对主旨情感的分析上,这是因抒情言志一般是诗人创作的原动力,任何形象、语言、手法的使用与优劣评价的标准都是以能否更好地“言志”为重心的。笔者通过自己的解题经验,结合试题的参考答案,试拟出几条解题的一般思路:
1、形象:a什么形象 + b形象的基本特征 + c形象的意义;
2、语言:a字意句意(及文意)+ b主旨情感;
3、艺术手法:a什么手法 + 表达作用(b句意文意 + c主旨情感);
4、思想内容:a客观现实生活 + b主旨情感。
以鉴赏诗歌形象为例:骆宾王《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哪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问:请具体分析作者所塑造的“蝉”的形象的象征意义。这道题的答案就可以用上述的思路来组织:a(什么形象)“蝉”是清高君子形象。b(形象特征)它虽自身高洁,却受打击,被压抑,“露重飞难进”写蝉因为被露水打湿了翅膀,无法高飞;“风多响易沉”写出因风大,蝉的鸣声被盖住。c(形象意义)从而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和蒙受冤狱,有冤难诉,空有壮志却无法施展的悲愤。
三、两点说明
1、试题设问的方式可能很灵活,但一般不离上述几种情况,考生应懂得追根溯源,对号入座。
注意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朝代。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诗人遭遇、心境的不同,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霜叶红了,有人赞美“红于二月花”,有人却伤心地觉得“总是离人泪”。因此,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如何、境况如何,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如何,朝政如何。联系这些背景,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如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在担任宰相期间,力主改革,但最终因保守派的反对而失败。王安石坚持自己的改革主张,不向保守派屈服。了解了这样的背景,就能知道,王安石正是借梅花而自喻,表明自己在政治改革上的态度。不管处境如何,寒冷且无花为伴,梅花依然会开放,并逸香于世。
您好。
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经常品味古诗的语言,可以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长此以往,便能将古诗语言的精华内化而形成自己丰厚的人文素养。我们可以采取下列七种方法品味古诗的语言。
一、重读强调法 品味诗中重点表意的字词,会像品咂陈年佳酿,齿颊留香淳味无穷。如刘禹锡的《石头城》中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两句,重读在”和”回”,能让人体味出一种秦关汉月还依旧大江东去浪不休”的深沉感喟。重读细品之余人们不禁要问故国明月依旧潮水去了还有回来的时候那么,什么东西一去不回了呢进而品咂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慨叹。再如杜甫的《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重读自”和空”,读者眼前便能浮现阶前萋萋碧草无人欣赏黄鹂清脆婉转的鸣叫无人聆听的情景,咀嚼出了武侯祠的落寞和凄凉。
二、增删对比法 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形容东家之子的美是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东家之子的美真是恰到好处了;优秀诗歌的语言也是这样凝练准确强调一字传神。我们在鉴赏古诗时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增删原作的词语通过对比分析来品味诗歌的语言。例如将杜牧的《清明》删改为五绝或改为杂言,通过比较来品味原诗用词的精妙甚至将其变体”,改写为词、戏剧小品、或者散文小品再与原诗对比品鉴来体味原诗用词的讲究。
三、矛盾析疑法 在一些诗词中,有些诗句或词语表面看起来好像不合逻辑实际上此处往往正是凸显诗歌主旨的关键,我们抓住这样一些关键词语来赏析诗作,往往能起到提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效果。白居易名篇《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样两句,诗句所描写的卖炭翁的反常心理,作者着“忧”字作了解答。如果细细咀嚼一番我们就会对卖炭老人的凄凉处境有深刻认识。
四、情景联想法 鉴赏诗歌必须展开想象的翅膀品味诗歌语言要注重自己想象能力的培养。如果读到落叶就想到落叶而想不到秋风萧瑟、游子飘泊,或者读到落红满径,看不到红颜憔悴想不到盼望征夫早日返乡的思妇, 那么就无法产生诗意了。例如读杜甫的七律《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如果仅想到落叶飘飘、长江浪涛滚滚的景象而不能想象一个孤老病愁的老者飘泊天涯的凄凉悲苦,不能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理解作者忧思的深广那么 对诗作意境的领悟必然大打折扣。
五、破解谬误法 在品味诗歌语言时要注意作者有意用错”的词语,用错"的词语往往是噱头所在是理解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钥匙。如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道":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作者辞去彭泽县令时才41岁,显然这三十年的说法不对那作者为什么要故意写错呢其实作者是要借此表达自己厌恶官场生活度日如年的感情。诗中这“错”处加重了诗作的沧桑感。同样,刘禹锡也有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的诗句其中二十三年”也是谬处,作者从被贬到写作此诗只有短短几年,但是作者为了突出自己被贬谪后的凄凉心境和居住地的荒凉和偏僻,故而有意把它说成了二十三年”。
六仿例造句法 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几向运用了设问、夸张、对等修辞手法,从空间的浩瀚、时间的转瞬即逝等角度抒发了浓烈的愁思。七、整体感知法 要准确领悟诗歌的语言就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要全面领悟、整体感知。如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曾写道":八幅罗裙微微飘满园翠竹尽弯腰,五湖四海波涛涌,飞沙走石冲云霄。”只有统观全诗我们才能看出,这诗不是描写罗裙、翠竹、湖海、沙石这些景物的,而是描写了四种不同类型的风:微风、大风、狂风、飓风。
希望能够帮到您,谢谢,望采纳。
没时间看(一)有时间都看吧,对答题有帮助!!!
(一)
诗歌鉴赏:如何处理感情基调的“矛盾”
诗歌鉴赏中,有时会感到一些诗歌的感情基调似乎不一致,不和谐,如激昂与低沉交错,喜悦与凄凉相糅,旷达与愁闷并存。有时是属于作者思想复杂、心情极其矛盾的自然呈现,如李白《将进酒》,有时是属于读者的误解。这些“矛盾”迷惑了读者对文句的理解,更严重地“干扰”了读者对诗歌的整体意境和丰富的思想内容的深刻思考,总让人有如噎在喉、食而不化的感觉。这种“矛盾”如何化解?
现以杜甫《登岳阳楼记》作分析。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一、整体感知,把握基调
初读诗歌,整体把握感情基调,能使对诗歌的理解居高临下,这种全面扫描下的理解对化解“矛盾”来讲既是参照物,又是指南针,可使化解的走向不致偏离。初览本诗,便知是登楼抒怀之作。从“老病有孤舟”的叙述中可知,是作于晚年抱病孤舟、漂泊江湖之时。“亲朋无一字”,亲朋好友连一点音信都没有,写个人境遇,孤独凄凉。“戎马关山北”,关山万里,天下还处在兵荒马乱里,写时局动荡,战乱频仍。“凭轩涕泗流”,写倚栏望水,不禁悲己、忧时、伤国,以至涕泗交流。整体把握,不难看出本诗的感情基调应为忧愁、悲怆,沉郁苍凉。
二、明确矛盾,突出问题
但通读全诗,不免对前两联有所疑惑。首联,岳阳楼高,洞庭水阔,早有耳闻,今日终于有机会来此登临,似乎应是喜悦之情,如清人仇兆鳌就认为:“‘昔闻’、‘今上’,喜初登也。”(《杜诗详注》)。颔联,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意境宽阔宏伟,很是壮美,似乎与全诗的悲怆相冲突。这样,一“喜”一“壮”,如何与后面的“孤”“忧”协调一致呢?
三、品词语、析句式,凸显隐含信息
诗歌讲究推敲词语、锤炼句式,抓住关键词语(特别是一些动词和副词),推导词语间的组合关系,推导句式特点、句间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细致分析、深入理解隐含信息,从而找出与诗歌整体相一致的意蕴。“昔”“今”这两状语便能透露出作者情绪。“今”从后文看应是自己身躯老病、颠连漂泊之时,应是国家多难、时局动荡之际。“昔”应是往昔、过去,那是什么时候呢?依据句间关系,两句相互连接、紧紧对应,可以推知,“昔”应是自己年轻体壮、欲为国施展报负之时,是诗人踌躇满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之时。品味这两字,再比较句间关系,可以看出,诗人在壮怀激烈的早年就听说洞庭湖水的壮美,当年多么想来此驰目远眺、激烈情怀,可是直到现在才有机会,在这国破家亡、身老体病的晚年才能了却夙愿。“昔闻”“今上”在平平的叙述中寄寓着漂泊天涯、怀才不遇、沧海桑田、壮气蒿莱等诸多感触,诗人内心是无尽的悲怆,哪能是“喜初登”呢?
四、结合写作技巧,熨平诗文意蕴
诗歌讲究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又常用对比、映衬、反语、象征等,借助这些写作技巧的特点和作用,我们可以读出表象下含蓄的意蕴,从而正确而深入地理解诗意。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景物的美好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辛弃疾《西江月遣兴》上片:“醉里且贪欢笑,要愁哪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词人读书的结论似乎是古人书中的话都是不可信的,把一切古人圣贤都骂倒了,但联系前句可知词人是借醉求欢,以醉后的笑闹来排解内心的苦闷和忧愁,理解要服从整体,便可知,所谓“全无是处”是愤激之语,是反语,是词人为发泄对现实的不满情绪而故意说的偏激话,借醉后狂言的反语,清醒地指出了南宋当权者不思统一、不用志士、颠倒是非的行为是完全违背了古圣贤的教诲的。杜甫此诗为写景抒情,前面的写景为后面的抒情服务,情由景生,景为情设,二者从理论上应是和谐统一的,故而前两联应与“孤”“忧”相和谐。首联从写法上看是运用了对比,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可以看出这个对比只能理解为抒发诗人内心的悲怆。颔联,以想象奇特的“坼”“浮”写出了洞庭湖水浩瀚无边的巨人形象,这壮阔雄浑不能理解为诗人由此就慷慨激昂、壮怀激烈,不能肤浅地理解为诗的感情基调就转为昂扬振作了,此处应是反衬的写法。孤老病弱之人在无边的天地间不停游荡,在浩瀚的江湖上接连漂泊,这宽阔宏伟更反衬出诗人的无尽悲怆和悲凉。
五、梳理结构,顺藤摸瓜
诗歌的结构虽有较大的跳跃性,但多是按照“起承转合”的思路安排的,由所见之景、所处之境、所做之事引发联想,由物及人、由事及情、由景及情或由此及彼,产生感慨或感悟,再归结为人、事、景、物、情的统一,这是古诗歌常见的结构安排形式,也是我们理解诗歌、解决感情基调“矛盾”的有效途径。此诗,联想之处的抒情体现的是“孤”“忧”,那么叙事、写景的前两联也应和它一致。首联平平的叙事中含有许多伤感,颔联中的江湖壮阔的形象从首联顺承而下,并且它也从属于全诗基调,所以,颔联的壮阔只能理解为用来反衬诗人的漂泊孤独。
(二)
古诗感情基调解读法
一、审视诗题
诗题对诗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领功效,因而许多诗的感情基调通过诗题即可略见一斑。诗题中的一些诸如“怨、哀、恨、喜、送、别、忆、赠、答、吟、怀”等字眼,就有明显的点睛作用。例陆游的《书愤》,这首诗从诗题上就可品味出作者抒发的是感慨与忧愤之情。例乐府诗《孔雀东南飞》,这首诗题运用了起兴手法,暗示恩爱夫妻离别悲哀之情。
二、熟识诗人
诗言情,又言志。诗人往往把自己的身世处境与个人荣辱融于自己的诗文中。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含蓄、深邃的蕴藉,把握其情感基调提供了依据。如杜甫诗《蜀相》,诗人生活在动荡不安的安史之乱年代,为国出力的远大政治抱负得不到如愿,创作此诗正处于他人生最困苦的晚年,借游武侯祠,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感伤、叹忱自己壮志未酬的情感。
三、捕捉形象
古诗塑造的人、景、物等物象,其所蕴含的“冷、热、哀、怨、悲、愁、忧、喜、伤”等人格化的情绪,往往就是诗人情感的“晴雨表”,即作者感情世界的窗口。而古诗意境含蓄,是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客观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画面,我们可借助直抒胸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表现手法的情与景的对应规律,借助联想、想象、涵咏意会,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进而分析推理出诗中的物象所折射出的感情色彩、观点态度。如李白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中塑造了诗人伫立江边目送友人远去的景象图画,透过这幅画面,我们可以品味出诗人对孟浩然依依不舍的惜别情怀。
四、抓关键词
1.找准诗眼
诗眼就是集中体现该诗情感和特色的字词句,有了诗眼,诗的形象会更鲜明,韵味更浓郁。因此,找准了诗眼,也就找到了理解该诗的一把钥匙,即打开该诗思想情感和意境的一把钥匙。如孟郊诗《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得意”二字即为该诗的诗眼,其情感基调为诗人科举考中之后的无比喜悦。
2.找感情词
感情词是理解某一句或某一联诗的中心字词。根据古诗结构的起、承、转、合模式,阅读古诗时,只要抓住了诗句中情感色彩很浓的字词,读者就能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的思想内容。如杜甫诗《登高》,只要读者抓住首联中的“猿啸哀”,颔联中的“落木萧萧下”,颈联中的“悲秋”、“多病”,尾联中的“艰难苦恨”、“潦倒新停”等词,那么就很容易品读出诗人所抒发的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情感。
3.发掘典故
古诗往往借助典故来表达广泛而深刻的主题,起到以少数字表达丰富内蕴,给读者具体鲜明形象的作用,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袁枚诗《马嵬》(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这首诗中用了两个典故,一个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剧故事;二是杜甫诗《石壕吏》中所反映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根据这两个典故,读者可品味出诗的主题是揭露战争给人民造成夫妻离散,团圆无期的痛苦,感悟出诗人那无限感伤与同情之心。
五、明辨手法
古诗情感的抒发是把生动、具体、鲜明的物象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它以语言为媒介,又常常借助各种修辞手法并使用各种抒发情感的言语表达技巧和艺术手法来展示诗人的想象,表达含蓄丰富的内心情感。如李白诗《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写越国的胜利、欢乐、荣华、美丽、喜庆热闹的场面,诗人运用了铺陈、夸张、比喻手法渲染昔日的繁华,让人渐感乱花迷眼。然而结句笔锋突然一转,极写今日之荒凉衰败,使古今对照极为强烈。诗人运用对比手法,通过热闹的场面来描写凄凉,即乐景哀写,强烈突出诗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咏叹和嘲讽。此外,诗的结句写了“鹧鸪”,这既是比兴手法又是借物抒情之笔法,“鹧鸪”是生长在南方的一种鸟,其声哀婉,诗人用此鸟而不用其他的鸟,足可断定诗人之用心在于哀叹感慨之情。
(三)
古诗词鉴赏“公式”的构建
2007年湖南高考《考试大纲》中提到古诗词鉴赏题主要考查古诗词遣词炼句的技巧、形象特点与意象内涵的把握、意境的营造、情感基调与表达技巧。考纲的这一要求就是我们构建诗词鉴赏“公式”的依据。为了规范答题,笔者结合其他省市高考题提出了三个诗词鉴赏“公式”:
1.意象+意境+诗人感情
在每年的高考诗词鉴赏题中常有这样一种题型:考查考生对诗词意境、诗词形象和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积累相关的古诗词的内容和结构特点的基础知识。比如我们常说的诗歌的主旨句一般在律诗的尾联和绝句的最后一句;词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等。
2.表达技巧+意象分析+诗人感情
在高考诗词鉴赏题中也有这样一种题型:考查考生对诗词表达技巧的理解和运用。要解答这类题目,考生必须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有关诗词表达技巧的相关术语。考生可以按下面这个框架的提示去复习准备。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用典、虚实结全、动静结合、对比、反衬、赋、比兴等
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等
行文结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先总后分、起承转合等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3.语言风格+意象(词语)分析+诗人感情
在高考诗词鉴赏题中还有这样一种题型:考查考生对诗词词语、语言风格和特点的理解和运用。分析诗词的语言 常有以下几种题型:
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②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③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④鉴赏诗中的语言(某个词语)。
前三种题型完全可以按照上面所述的第三个公式的模式去答题:首先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其语言特色,然后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语言特色,最后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四种题型则可以只用第三个公式的后两步去作答:首先从艺术和思想内容两个角度分析所要求鉴赏的诗中的某个词语,接着再点明这个词语所传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