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古诗词

端午节古诗词,第1张

端午节古诗词

 端午节古诗词,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日子,端午节可以说是比较有中国特色的一个节日了,在古代端午节的时候,很多诗人都喜欢作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下面我和大家分享关于端午节古诗词。

端午节古诗词1

  《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谢人送粽》

 唐·杨巨源

 来时三月春犹在,到日端阳节又临。

 珍重主人意勤腆,满槃角黍细包金。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节古诗词2

  一、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二、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三、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四、竞渡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端午古诗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端午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古诗1

 六幺令天中节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满江红端阳前作

 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

 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

 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

 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

 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

 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

 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

 子沉江,鹤驾泪**,何其苦。

 端午(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五月五日(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竞渡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乙卯重五诗陆游(南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七律端午(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浣溪沙(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菩萨蛮(宋·陈与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端午古诗2

 1、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赏析: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五月是仲夏,白昼越来越长,所以说“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时当端午,用盐佐食梅子,饮酒欢乐,木槿茂盛,芦苇发出清香,心情愉快的唐明皇祝愿天下安康长寿,以显示皇恩浩荡。

 2、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赏析:唐代人将五色丝线编织成带,佩在身上,称为“长命缕”或者“续命缕”,所以说“长丝续命人”。而“九子粽”源于九子蒲(一种蒲草),“粽子”又与“种子”谐音,寓意得子,所以用九子蒲叶包裹粽子,表达多子多孙的美好祝愿。“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说的是唐代皇帝会在端午节召请群臣宴饮。

 3、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赏析:“竞渡”就是现在赛龙舟活动的前身。为了衡量竞渡的胜负,唐人创造了“锦标”的比赛制度,指在龙舟划到终点的时候,以抢夺浮标来判断胜负,抢得头标的人就是比赛的冠军,鼓声擂动,船只齐发,争先恐后,惊吓得水鸟乱飞,只为夺得锦标。

 4、竞渡歌(节选)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赏析:这首诗是写“竞渡”的名篇,把竞渡活动写得最为传神,洋洋洒洒几十字,把竞渡的激烈场面、围观的喧嚣氛围描写得淋漓尽致。

 5、端午日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赏析:“艾符”指艾草和驱邪符,端午日挂在门上以辟邪。“蒲酒”即菖蒲酒,饮用以养生,古人有端午节饮菖蒲酒的习俗。少年逢节日自然欢愉,老了却多感慨,不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只想喝一杯菖蒲酒,闲聊天下太平。白发日渐增多,石榴花年年应节而开,红锦一般耀人眼目,不禁感叹千年之中,圣贤和蠢人同归黄土,有多少人湮没无闻,又有几人能名垂青史

端午古诗3

 1、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赏析:端午节起源的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诗人感叹屈原作为忠诚的臣子所受到的冤屈。

 2、表夏十首(其十)

 唐·元稹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哀哉徇名士,没命求所难。

 赏析:“浴兰”指古人端午节“浴兰汤”的'习俗,用草药煎汤淋浴。因为粽子用丝线缠裹,所以说“彩缕碧筠粽”。早期的粽子是用黍米做的,也称粽子为“角黍”。唐代开始用糯米代替黍米来制作粽子,色泽变白,味道香甜,所以形容粽子为“香粳白玉团”。

 3、端午日伏蒙内侍赐晨服

 唐·杨巨源

 彩缕纤仍丽,凌风卷复开。

 方应五日至,应自九天来。

 在笥清光发,当轩暑气回。

 遥知及时节,刀尺火云催。

 赏析:唐代皇帝在端午日会赏赐大臣衣服、扇子和百索等礼物,官员也要向皇帝进奉礼物,也以衣服为最常见。

 4、端午日恩赐百索

 唐·窦叔向

 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

 馀生倘可续,终冀答明时。

 赏析:“百索”又名五彩、长丝、长命缕,是用五色丝线编织而成,据说可以增寿续命。端午节系百索是古人驱邪避灾的重要习俗。这首诗将皇宫比作“仙宫”,将自己比作“犬马”,来表明自己在端午节被皇帝恩赐而感激的心情。

 5、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赏析:这里的“五丝”就是指百索、长命缕,表达了人们对长寿的一种期盼,反映出唐人乐生、重生的人生态度,他们追求幸福快乐的生活。

端午古诗4

 1、《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3、《已酉端午》

 明·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4、《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5、清

 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6、端午感兴

 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端午古诗5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已酉端午》

 元代·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宋代·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浣溪沙·端午》

 宋代·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古诗6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小重山·端午》

 元代·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乙卯重五诗》

 宋代·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端午古诗7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明]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

 [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

 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

 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

 醉讽离骚不解愁。

 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

 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

 舟楫何劳吊屈来。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渡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端午古诗8

 五月五日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午日处州禁竞渡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五日(选一)

 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

1、瘦应因此瘦,羞亦为郎羞。史达祖《临江仙闺思》

2、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李白《春思》

3、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李白《秋浦歌之十三》

4、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诗经郑风出其东门》

5、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迈陂塘》

6、玉漏迢迢尽,银潢淡淡横。梦回宿酒未全醒,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臂上妆犹在,襟间泪尚盈。水边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秦观《南歌子玉漏迢迢尽》

7、山之高,月初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张玉娘《兰雪集》

8、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李白长相思二首其一》

9、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

10、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柳永《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

1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12、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孟郊《登科后》

13、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

14、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李白《长干行妾发初覆额》

15、近日门前溪水涨。郎船几度偷相访。船小难开红斗帐。无计向。合欢影里空惆怅。愿妾身为红菡萏。年年生在秋江上。重愿郎为花底浪。无隔障。随风逐雨长来往。欧阳修《渔家傲近日门前溪水涨》

16、阑珊心绪,醉倚绿琴相伴住。一枕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繁笙脆管,吹得锦屏春梦远。只有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项鸿祚《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

17、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徐再思《蟾宫曲春情》

18、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19、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20、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辛弃疾《念奴娇梅》

21、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江淹《古离别》

22、菊花开,菊花残。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23、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诗经野有蔓草》

24、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

25、桃溪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粘地絮。周邦彦《玉楼春》

26、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春恨》

27、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柳永《雪梅香》

28、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李白《秋风词》

29、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30、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31、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张炎《解连环孤雁》

32、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

33、凉意思,到南楼。吴文英《诉衷情秋情》

34、笑怕蔷薇罥,行忧宝瑟僵。美人依约在西厢,只恐暗中迷路,认余香。午夜风翻幔,三更月到床。簟纹如水玉肌凉,何物与侬归去,有残妆。苏轼《南歌子有感》

35、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木兰花》

36、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温庭筠《更漏子》

37、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38、绿江深见底,高浪直翻空。惯是湖边住,舟轻不畏风。逐流牵荇叶,缘岸摘芦苗。为惜鸳鸯鸟,轻轻动画桡。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隔江看树色,沿月听歌声。不是长干住,那从此路行。储光羲《江南曲四首》

39、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40、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41、曲屏先暖鸳衾惯,夜寒深、都是思量。吴文英《风入松为友人放琴客赋》

42、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李白《清平调其三》

43、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李商隐《春雨》

44、咸言上国繁华,岂谓帝城羁旅。子兰《秋日思旧山》

45、凤凰山下,恨声声玉漏、今宵易歇。三叠阳关歌未竞,哑哑栖鸟催别。含怨吞声,两行清泪,渍透千重铁。重来休问,尊前已是愁绝。还忆浴罢描眉,梦回携手,踏碎花间月。漫道胸前怀豆蔻,今日总成虚设。桃叶津头,莫愁湖畔,远树云烟叠。寒灯旅邸,荧荧与谁闲说?张红桥《念奴娇凤凰山下》

4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47、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冯延巳《长命女春日宴》

4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李商隐《无题》

49、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韦庄《思帝乡》

50、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51、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52、一寸相思千万缕,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蝶恋花》

53、苦难寻红锦妆,问东君归计何忙!尽叫得鹃声碎,却教人空断肠。阿鲁威《湘妃怨夜来雨横与风狂》

54、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55、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56、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57、想得玉人情,也合思量我。孙光宪《生查子窗雨阻佳期》

58、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59、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卢肇《竞渡诗》

60、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

61、何日向,江村躲。郑燮《满江红思家》

62、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

63、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

64、杨花终日空飞舞,奈久长难驻。海潮虽是暂时来,却有个、堪凭处。紫府碧云为路。好相将归去。肯如薄幸五更风,不解与、花为主。秦观《一落索杨花终日空飞舞》

65、人如风後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周邦彦《玉楼春》

66、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67、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朱彝尊《忆少年飞花时节》

68、莫辞秉烛通霄坐,明日相思隔陇烟。王守仁《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二首》

69、漫向寒炉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陆游《浣溪沙和无咎韵》

70、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秦风小戎》

71、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李白《长相思三首其二》

72、又何苦、凄凉客里。张辑《疏帘淡月寓桂枝香秋思》

73、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晏殊《玉楼春春恨》

74、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韦庄《思帝乡春日游》

75、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76、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冯延巳《长命女》

7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青秋节。柳永《雨霖铃》

78、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

79、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80、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曹植《七哀诗》

81、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卓文君《白头吟》

1、《和端午》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2、《浣溪沙》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3、《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4、《竞渡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5、《南乡子·端午》宋李之仪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

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

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6、《已酉端午》明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7、《午日处州禁竞渡》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

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

舟楫何劳吊屈来。

端午节的诗句名句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诗句吧,诗句能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语言的触动。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句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端午节的诗句名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端午节的'诗句名句1

 1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杜甫《端午日赐衣》

 2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钗头双荔枝。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李石《长相思重午》

 3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汩罗。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流棹西来恨未消,鱼龙寂寞暗风潮。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文天祥《端午感兴》

 4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端午》下阕

 5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6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苏轼《屈原塔》

 7画船纵横湖水滨,彩丝角黍斗时新。年年此日人皆醉,能吊醒魂有几人——胡仲弓《端午》

 8深院榴花吐。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灵均标志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糈。谁言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9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文天祥《端午》

 10亦有鱼龙戏舞,艳晴川,绮罗歌鼓。乡情节意;尊前同是,天涯羁旅。涨绿池塘,翠阴庭院,归期无据。问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处——卢祖皋《小龙吟·淮西重午》下阕

端午节的诗句名句2

 1、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3、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4、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5、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6、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7、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杜甫《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

 8、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宋祁《屈原祠》

 9、细缠五色臂丝长。舒頔《小重山端午》

 10、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11、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12、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13、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端午节的诗句名句3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阳采撷》

 宋许文通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已酉端午》

 元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七律端午》

 现代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端午节的诗句名句4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竞渡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圞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和端午》(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囯王身殒今何有,只留离sāo在圞世圞间。

 《已酉端午》(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圞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竞渡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端午日赐衣》

 杜甫·唐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乙卯重五诗》

 陆游·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着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同州端午》

 殷尧藩·唐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屈原庙》

 唐崔·唐

 谗胜祸难防,沈冤信可伤。

 本图安楚国,不是怨怀王。

 庙古碑无字,洲晴蕙有香。

 独醒人尚笑,谁与奠椒浆。

 《端午即事》

 文天祥·宋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端午日》

 殷尧藩·唐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端午三首》

 赵蕃·宋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顾太清·清》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

 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陈与义·宋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黄庭坚·宋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苏轼·宋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

端午的古诗词句:

1、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出自:宋代张耒的《和端午》。

译文:龙舟竞赛是为了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是忠烈之魂一去不返。国破身死后现在还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2、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出自:元代贝琼的《己酉端午》。

译文:已酉年的端午那天,天公不作美,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一眼望去,一片天昏地暗。整个汨罗江上,没有一处可以让人竞渡龙舟,借以凭吊远古英雄屈原的灵魂。石榴花如火地开着,似乎正在笑话我,我只好自我解嘲道:其实,陶渊明既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今天,我虽无法凭吊屈原,我也一样仰慕他。

3、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出自:唐代殷尧藩的《同州端午》。

译文:白发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长,已经在异乡过了三十五个端阳了。小孩子见了很高兴又很惊讶,却问哪个方向是故乡?

4、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出自:唐代杜甫的《端午日赐衣》。

译文: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来自皇天,雨露滋润,正当酷暑,穿上它清凉无比。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5、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出自:唐代卢肇的《竞渡诗》。

译文:在石溪住久了开始思念端午时节的场景,在驿馆楼前观看开始行动的时机。鼙鼓初击时似雷声,兽头吐威。万人冲破齐声呼喊,跳跃着的浪花与飞鸟争先恐后。多条船像龙一样的向前冲去,果然获得了锦标归来。

又是一年端午节,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会吃粽子、系五彩绳,和家人、朋友一起过节,我为大家整理了最有名的端午节相关的故事以及粽子的由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最有名的端午节古诗

《五月五日》(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竞渡诗》(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乙卯重五诗》(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着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七律《端午》(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竞渡诗》(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端午节关于粽子的由来

粽子来历的民间传说

据唐沈亚之《屈原外传》记载,屈原投江后,人们非常思念他,每到五月初五,就用竹筒装上食物,投向水中祭祀。到了东汉建武年间(公年22-55年),长沙有个各叫区回的人,大白天忽然看见了三闾大夫屈原显灵,说到祭祀食物被蛟龙窃走,并告诉他以后再投,须裹上蓼叶,再缠上五色线,这些东西,蛟龙害怕,就不会吃了。区回把这次奇遇告诉了乡民,乡民们便按屈原吩咐精心制作粽子。这个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这个神奇的传说,最先被梁朝文学家吴均写成一篇志怪小说,收在《续齐谐记》里。说明粽子是人们纪念屈原的祭祀食品,后来又成为端午节最主要的节日食品,至于为什么把它投向水中,一种说法是给屈原吃的,另一种说法“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就是说专门用粽子来喂蛟龙,以免它伤害屈原的身体。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粽子来历的另一种说法

山西民俗学家认为,粽子的来历和古时三晋先民治水的故事有关。

台骀,作为远古历史人物,据山西省历史学者考证,台骀治水从年代上要早于大禹治水,是颛顼帝时代治水官员。

当时台骀为治水患,奔波南北,疏导汾水,一路导水至灵石山头被阻,台骀带领百姓奋战在灵石山头,开山泄水工程异常艰难,人们日夜施工吃住都在山上,挖山不止。

当时水满为患又无路可通,也没有船只,(禹王治水时也是徒步上下,才有三过家门而不进的故事,据考证台骀治水要早于大禹,台骀治水以汾水为主,是以治水的历史和传说只在山西流传,而大禹治的是黄河,所以大禹的治水足迹和功绩要大于台骀)台骀和他带领的开山百姓每天的饮食来源就成了问题,汾河两岸每家都有劳力在随台骀治水,为了保证粮食的按时运送到工地,不耽误和影响人们的饮食保障,人们想出了以水送食的办法,用竹桶和芦叶等包裹食物,以木筏相乘顺流而下,把食物送给下游的治水的人们,途中也有不少食品被水中的鱼虾吃掉。随着人口的流动,很快(粽子的最早原形)这种食品就传遍了整个汉民族。现在山西民间,五月五日祭奠汾神台骀,祭品中就有粽子。

一直到今天,每年农历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而粽子的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307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