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晚年:康熙人生最后的日子是如何度过的?

康熙的晚年:康熙人生最后的日子是如何度过的?,第1张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1月13日晚,一代名君康熙皇帝终于走完了他漫长的岁月里程,在北京畅春园溘然长逝。我们姑且跟随相关的记载,来看看康熙最后的几天是怎么度过的?《清圣祖实录》上说,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0月21日,康熙一行人前往南苑行猎。因为身体不舒服,康熙于十一月初七回到了畅春园。《永宪录》则记载说,康熙在十一月初七从南苑回到畅春园,次日有病,康熙还传旨说:偶感风寒。本日即透汗。自初十至十五日静养斋戒,一应奏章,不必启奏。

由此看来,康熙是在十一月初七回到畅春园的。但初七到十三日,还不到一周的时间,康熙便突然驾崩了,那人们会问:康熙究竟得的什么病?又是怎么得的呢?首先从发病的时间来看,康熙应该是在行猎途中染病的。考虑到当时北方的十月底已经是初冬,正好是季节变换、容易突发感冒的时候,估计康熙当时也是在风里行走受了凉,在行猎过程中就已经感到不舒服,这才会从南苑急忙赶回畅春园。这和康熙自己说的偶感风寒,可以对应得上。

等回到畅春园后,康熙病情加重,他在谕旨中说本日即透汗,这说明他当时的感冒(假定是感冒)已经比较严重了,似有头疼发烧出汗的症状。由于康熙晚年的身体并不好,但又喜欢强撑,所以他的真实病况可能比他描述的要严重,弄不好还有其他的病发症,只不过康熙自己不知道或者不想说而已。另外,从本日即透汗的即字看来,康熙自己对这次生病不甚重视。不过,康熙似乎又意识到这次发病来势汹汹,所以又说:自初十至十五日静养斋戒,一应奏章,不必启奏。从这句话看来,说明当时康熙的身体已经很虚弱,所以他才会决定休息几天,不看奏折。

在随后的几天里,康熙虽然不看奏折,但还有些事情要交代处理。比如在初九那天,康熙因为自己已经卧病不起,他便让四阿哥胤G代他前往南郊天坛进行冬至的祭天大礼。祭祀的日子是11月15日,康熙很看重祭天大礼这件事情,这次实在是因为自己起不来了,所以才让胤G代替自己。之所以让胤G去,也许是因为胤G在这方面有经验,也许是因为康熙看重胤G,觉得他代替自己去行礼最合适。为此,康熙还特意叮嘱胤G先去斋所斋戒,以表示对上天的诚意。估计胤G当时也看出老父亲这次和以往大不一样,所以他去斋所后,从初十到十二,他每天都派太监和护卫去畅春园问安,估计也是担心康熙在中间会出什么意外。但是,康熙对每次问安的答复都是朕体稍愈,用白话来说就是:我今天好点了。

以康熙的性格,这句话恐怕未必是这个含义。一个凡事爱逞强的人,如果不到情况危急的时候,绝对不会说自己病情恶化,因此,朕体稍愈这句话,或许应该理解成康熙的病情并没有好转,只不过没有恶化而已。果然,到了13日的凌晨,康熙的病情急转直下,他感觉到自己这次的确是不行了,所以他在十三日丑刻命人急召当时在斋所的胤G前来畅春园(提前让胤G前来,一来可能是胤G在城外,路途稍远,但也有很大可能是因为要传储位于胤G的缘故)。在胤G还没有到来之前,康熙又在寅刻将在京城里的阿哥们,包括三阿哥胤祉、七阿哥胤佑、八阿哥胤T、九阿哥胤K、十阿哥胤礻我、十二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十五阿哥胤、十六阿哥胤禄、十七阿哥胤礼等,全部召来(五阿哥胤祺除外,当时他因奉旨前去祭奠东陵而不在京城)。

那些阿哥们到齐之后,胤G大概是在巳刻赶到畅春园,到后便急入寝宫问安。在13日的白天,胤G总共进去过三次,康熙跟胤G说了什么,不得而知。当晚戌刻的时候,康熙便告驾崩。关于康熙死亡的具体时间,《清圣祖实录》、《永宪录》还有《皇清通志纲要》里的记载都是13日戌刻,雍正本人钦定的《大义觉迷录》也是如此陈述,时间节点应该没什么问题,13日康熙病情急剧恶化也是事实。争议最多的,恐怕还是胤G在13日白天曾进康熙的寝宫请安,之间到底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因为没有记载,这在后来也导致了很多的传闻与后叙。

不管怎么说,反正康熙已经撒手人寰,走完了他最后一段路程。至于后面发生什么事情,已经不是他所能掌控的了。回顾康熙的这不平凡一生,八岁登基,九岁丧母,在祖母孝庄太后的扶持下,才稳固了皇位,打败了鳌拜,平定了三藩,统一了台湾,廓清了漠北,国泰民安,种种功绩,足以青史留名,彪炳千古。康熙一生治国勤勉,他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他完全称得上是数百年难得一见的英明君主,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好,非常好

历史上康熙最爱的女人就是她

康熙皇帝爱仁孝皇后赫舍里氏的证据:

楔子

政治婚姻又怎样?强拉硬扯还能怎样?就算他们先结婚再恋爱,就算雍正大肆篡改史书,就算有的不厚道的粉丝再大放厥词,就算有些电视剧里为了商业利益而胡编烂造,也依旧无法抹杀他们最纯真、最美丽的爱情!他们照样能——只羡鸳鸯不羡仙!我敢说康熙最爱的女人就是她,我有充分的理由:

简介

康熙四年九月初八,康熙帝大婚,此时他年仅11周岁,迎娶了比他年长3个月的一等公索尼的孙女、领侍卫内大臣噶布拉之女赫舍里氏。

同日册立为皇后,入主坤宁宫,成为清朝历史上第一位满族皇后。

可是,他们不同于先帝顺治同他的皇后那么薄情寡义,小夫妻二人的婚后感情很好,尽管有鳌拜因其女落选的不服气,从中作祟。

但这也无法撼动二人之间的真情挚义。

皇后先后育有二子:长子承祜(康熙八年腊月十三-康熙十一年二月初五,1669-1672),次子保成(即胤礽,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雍正二年腊月十四,1674-1724)。

康熙十三年,皇后因难产谢世,享年22岁。

皇后生忌日

生日:顺治十年十二月十七 忌日: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

皇后去世后康熙的反应:

1、为皇后上谥号为“仁孝皇后”(此为有清一代独一无二)

2、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五,将皇后的梓宫安放在了紫禁城西

3、从五月初五开始,康熙几乎每一天都要去梓宫前举哀

4、五月二十七,康熙亲自把皇后送到了巩华城

5、康熙十三年六月至十二月,康熙去巩华城34次;十四年去24次;十五年去15次

6、康熙十六年正月至七月,去巩华城7次

7、康熙十六年除夕,仍去陪伴嫡妻(此时已立钮祜禄氏为后)

8、康熙亲自检视将要葬入赫舍里氏的陵寝

9、朝鲜使臣向其国王报告说:“清皇不恤国事……”

10、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四,立不满2岁的皇后遗孤胤礽为皇太子

11、嫡后去世齐册宝为两位亲王,而佟佳氏去世齐册宝的却降了级为一亲王一郡王

12、康熙亲制仁孝皇后册文,最为朴实无华;而其他二后的册谥文仅去叫大臣制,辞藻满篇的阿谀奉承无半点实在处,而康熙却点头称好(可以用“敷衍搪塞”来形容了)

13、康熙四十七年废皇太子,康熙哭骂太子“生而克母”,并于当晚梦到已去世34年的皇后

关于这独一无二的谥号

赫舍里皇后初谥“仁孝”,至于“孝诚仁”是雍正给改的,暂不提这个。

就说“仁孝”这个在清朝皇后中独一无二的谥号:清朝其他皇后的谥号都以“孝”字开头,且在康熙之前已册了四位皇后谥,分别是:孝慈高皇后、孝端文皇后、孝献皇后(即顺治宠妃董鄂氏)和孝康章皇后,为何到了自己妻子,康熙却别出心裁给了这样一个谥呢?康熙自己就谥为“仁皇帝”,他的功绩不仅被他的后代所称颂,也被所有崇拜他的人所称颂,他被誉为清代最有作为的皇帝,有这么一个“仁”的谥号可谓至高无上了,想必古人也十分崇敬“仁”。

古人崇尚孔子,孔子不就是推崇“仁义”吗,康熙能给原配一个这样的谥号,可见二人感情之深厚。

谥号详解

仁:蓄义丰功曰仁;慈民爱物曰仁;克己复礼曰仁;贵贤亲亲曰仁;杀身成仁曰仁;能以国让曰仁;利泽万世曰仁;率性安行曰仁;功施于民曰仁;屈己逮下曰仁;度功而行曰仁;宽信敏惠曰仁;爱仁立物曰仁;体元立极曰仁;如天好生曰仁;教化溥浃曰仁;慈心为质曰仁;惠爱溥洽曰仁

孝: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协时肇享曰孝;大虑行节曰孝;慈惠爱民曰孝;慈爱忘劳曰孝;从命不违曰孝;善事父母曰孝;遵义安仁曰孝;几谏不倦曰孝;姻睦其党曰孝;博于备养曰孝;敬慎所安曰孝;尊仁爱义曰孝;能养能恭曰孝;干蛊用誉曰孝;继志成事曰孝;践修世德曰孝;丕承先志曰孝;博施被物曰孝;教刑四海曰孝;德通神明曰孝;先意承志曰孝;能奉祭祀曰孝;志不忘亲曰孝;富贵不骄曰孝;德加百姓曰孝;徽音克嗣曰孝

对于皇后的两个孩子,康熙自然视他们为掌上明珠:

对承祜(由于承祜幼殇,所以关于他的正面记载很少):

清史专家杨珍在她的《清朝皇位继承制度》大胆里推测康熙在立胤礽为太子前就有立承祜的意思;《实录》里关于承祜夭折后,载有康熙说的一句话“稚子事,朕无济于事”(与后来的十八阿哥之死情况类似,表面这么说,内心其实很悲痛,想想康熙在失去十八阿哥之痛的感受后就能了解失去承祜后有多伤心了,更何况承祜还是嫡长子);《康熙起居注》里载承祜于康熙十一年二月初五夭折后,康熙正远在赤诚汤泉陪伴孝庄,没能见儿子最后一面,由此“郁闷不已”但他为不使太皇太后伤心,依然“笑语如常”,最后躲到某一角落哭着安排好好打理皇子后事。

康熙也是很爱承祜的,只是因为夭折而无人关注。

可惜他无福消受,他的来生之福全被弟弟胤礽占尽了。

对胤礽:

康熙对皇太子胤礽的宠爱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已经介入了十分荒谬的程度。

皇太子要什么有什么,康熙只要是能满足儿子的,哪怕是天上的星星也恨不得摘下来送给他。

康熙处处娇纵胤礽,简直是姑息养奸。

对他悉心呵护、亲自培养。

胤礽沾染了不少坏习惯,康熙不但不怪怨他,反而是怨周围的人带坏儿子。

由此把好好的一个太子送上了绝路:太子变坏了,坏得不恶不做了。

胤礽喜怒无常,时常与父亲顶嘴,但康熙却一点都不生气,除非是忍无可忍了,且胤礽吃穿用的都与康熙无异,连康熙都官他叫“二皇帝”……其实康熙对皇太子的溺爱远不止这些,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册封妃嫔

而且从康熙四年赫舍里氏入宫至十三年皇后去世,康熙虽然女人不少,但有封号的仅仅为皇后一人而已(也不排除清初后宫典制不完备的因素)。

这其中有生育过真正皇长子的马佳氏、和赫舍里氏共同入宫的钮祜禄氏、还有大阿哥的生母叶赫那拉氏,可能还有皇帝表妹佟佳氏等等,这些最有资格取得封号的女子却奈何无任何名分。

有一特例,康熙九年,蒙古的博尔锦吉特氏去世,被追为慧妃,这是后话。

十三年皇后去世,康熙坚持为皇后守孝三年。

直至十六年时,才开始第一次册立其他女子。

到这时,康熙已经有皇太子及大、三皇子和二、三公主及收养的大公主等儿女了。

八月二十二这日,他册立了第二位皇后钮祜禄氏,顺便一次封了好几位,有:佟佳氏—贵妃,郭络罗氏—宜嫔,马佳氏—荣嫔,叶赫那拉氏—惠嫔,赫舍里氏—僖嫔,董氏—端嫔,李氏—安嫔,章佳氏—敬嫔。

子女出生:

根据皇子皇女的出生日期推断,承祜死后,康熙半年未临幸其余女子,此时他只有18岁,一个青春躁动期的人呀,他干什么去了?而此时的大清国还很安定;仁孝皇后去世,康熙也是半年的清心寡欲。

后记

有了这些理由,难道还不足够证明这段爱情的真挚吗?我喜欢仁孝皇后,也喜欢康熙与她的感情。

不管其他妃子的粉丝怎么踩扁皇后,我依然不会动摇我的观点。

仁孝皇后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代贤后,只是由于短命而很少被人所知。

若能长寿,她定会如唐朝长孙皇后那般名垂千古。

辛则丘致力于内部或皇室家族的事业,比如卑微的仆人。例如,在紫禁城,庭院和道路被清扫,三宫被除草,雪被清除,米和油被运输,水被运输,牛奶,木材和玉石温泉被运输,酱油和醋,糕点和诱饵,茶汤和洗净的水果被制造,灯笼秘书,采购杂货,承担所有的祭品,守卫坟墓,放牧,羊驼和马匹,以及“所有的官员需要驱动”等。好妃生鑫图书馆,地位卑微,为什么死后康熙亲自记得?

因为她在皇帝心中占有一席之地,他会在他不在的时候永远拥有她。康熙其实是个很多愁善感的人。他有许多可以仰慕的女人,许多清代电视剧也总是喜欢用康熙这个角色来拍爱情剧,因为他不仅热爱国家,也热爱美女,他的后宫里有几个很有名的女人,其中一个是好妃子。好公主出身很卑微,她出生在新浙库,这可是康熙选的最后一位妃子,也可以看出她一定很好看。后宫里出身卑微的大多数女人,都不是妾,因为她们的家族决定了她们在后宫的地位,但是好妾不同于其他人,她自己占据了这个位置,这足以表明皇帝对她的尊重。皇帝之所以在她死后还记得她,也许是因为他的心更加懊悔,因为康熙把她关进监狱时她还活着。

虽然我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康熙已经厌倦了美丽的小妾。有人甚至说他讨厌贤惠的小妾。然而,现在很多人说,只有爱才有恨。康熙可能真的很喜欢妃子,但因为好妃子做错了事,看过宫廷的人一定知道皇帝对配偶梁很生气,而最近寂寞室春之夜的流行也表明康熙真的很喜欢配偶梁,虽然这个故事有点扫兴,但我不能排除他真的喜欢她的可能性。也有可能是他在她死后对她产生了感情,人们总是喜欢追忆往事,就像雍正对待纯洁的元太后一样。

也许不是那么多,但是当她死的时候,她记得她所有的优点,而那些缺点被遗忘了,而活着的人永远不能和死去的人相比,所以他可能更想念她。康熙是喜欢还是讨厌他的配偶?其实也不能说是仇恨,历史上有记载,配偶梁应该是正常入宫的一个秀奴,不要说她是个奴隶,是个罪人,没有资格参选。首先,这是不对的。梁公不是罪人。她父亲是官员。“清代宫中女仆阶层主要” : “宫中领下(即包衣领) ,宫中领下(即辛再库)女子,至十三年,领下,管理登记簿的部门呈交朝廷,大臣太监要求阅读。

”康熙看到了好公主,就像水里的鸭子。其实,真正的爱情不是因为一句话的改变,你看到的只是康熙的晚年,也忘记了康熙的配偶最初的爱情。历史上好妃可惜,无情是最皇室的。虽然皇帝祝福了她,但是明显的遗憾。这可以从对德妃的态度与对好妃的态度的对比中看出来。雍正的生母德飞的出生是在康熙身边做细致的工作,而且也不高。仔细看看西朝的分封记录,就会知道康熙朝廷是一批。康熙十六年,皇帝封倾国倾城为海品(后为惠妃,大哥的母亲)、荣嫔(后为大妃,三哥的母亲)、一品(后为大妃,五哥、九哥的母亲)。

没有贞洁的配偶或好的配偶。同年,她生了四兄弟。康熙十八年,皇帝只有一个妃子,名叫戴行。康熙二十年,德明与惠品、荣嫔、一品一同成为妾。另一方面,云寺出生于康熙二十年,直到康熙三十九年才成为妾,同时出生的还有十七岁的 g walgiya

清圣祖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清朝皇帝,康熙的称谓来自其年号。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佟妃之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卒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在位61年(1661年-172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继位时只有八岁,是顺治的第三子。顺治接受汤若望的意见因其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而把他选为继承人。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在太和殿举行亲政仪式。在其祖母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的帮助下,在康熙九年赢得了与顾命大臣鳌拜的斗争,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康熙执政期间,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73年),统一台湾(1684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1688年-1697年),并抵抗了当时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签定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中国东北边界。他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庄,作为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的基地。 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考察,康熙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积极鼓励垦荒,废止圈地令,实施更名田;整修黄河、淮河、运河的水利工程。尤其是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决定“永不加赋”,取消新增人口的人头税,并最终演变成“摊丁入亩”制度。并大蠲赋税。最终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表现为耕地面积的迅速扩大与粮食产量的提高、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奠定了所谓“康乾盛世”的基础。 康熙帝重视对汉族知识分子的优遇。他曾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并亲临曲阜拜谒孔庙。康熙帝还组织编辑与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图书、历法和地图。 但是,在另外一方面,康熙也存在保守和落后的方面。他在统一台湾后开放了海禁,但是由于担心米谷出境而明令禁止南洋贸易。他崇尚儒学,尤其是朱熹理学。此外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还发生过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狱事件。 康熙十三年,康熙帝立皇后所生的一岁的皇次子胤礽为太子,但数十年后由于太子本身的素质问题及其在朝中结党而废太子。废太子后众皇子觊觎皇位,矛盾更加尖锐,故太子废而复立,但康熙仍无法容忍其结党,三年后再废太子。最终在康熙六十一年临终时传位于皇四子胤禛。传位给胤禛的理由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康熙是希望精明干练的胤禛能大力改革康熙末年的宽纵积弊,也有人认为康熙是因为钟爱胤禛之四子弘历(未来的干隆帝)而传位于他,还有传说是顾命大臣隆科多和胤禛矫篡遗诏。无论如何,此一传位争议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奇案之一。

江南多美女,年轻的时候想着励精图治自然对女色有所避忌,而且为了子嗣考虑自然要多选择满族女子,等到人过晚年贪图享受的时候自然就被温婉的江南美女所吸引了,也不用担心生的儿子都是汉人血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330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