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的颔联描绘了什么场景?体现诗人什么情感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的颔联描绘了什么场景?体现诗人什么情感,第1张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是作者由洛水入黄河之际的即景抒怀之作,寄给他从前在洛阳县丞时的僚友。

这诗写景物有情思,有寄托,重在兴会标举,传神写意。洛水途中,诗人仿佛在赏景,实则心不在焉,沉于思虑。黄河的开阔景象,似乎惊觉了诗人,使他豁然开通,眺望起来。然而他看到的景象,却使他更为无奈而忧伤。遥望前景,萧瑟渺茫:昔日伊水孤村,显示出人民经历过多么深重的灾难;朔风一雁,恰似诗人只身东下赴任,知时而奋飞,济世于无望。于是他想起了朋友们的鼓励和期望,感到悲慨而疚愧,觉得自己终究是个无所求的无能者,济世之情,奋斗之志,都难以实现。这就是本诗的景中情,画外意。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 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 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 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 沾襟比散丝

这是一首送别诗李曹,一作李胄,又作李渭,其人,其事,以及他与韦应物的关系,似已无考;从此诗看,想必两人的交谊颇深诗中的“楚江”、“建业”,是送别之地长江自三峡以下至濡须口(在今安徽省境内),古属楚地,所以叫楚江建业,原名秣陵,三国时吴主孙权迁都于此,改称建业,旧城在今南京市南

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

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暮钟时”,即傍晚时分,当时佛寺中早晚都以钟鼓报时,所谓“暮鼓晨钟”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这就暗切了题中的“送”字“微雨里”的“里”字,既显示了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这样,后面的帆重、鸟迟这类现象始可出现这一联,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勾勒了出来,同时,为二、三联画面的出现,涂上一层灰暗的底色

下面诗人继续描摹江上景色:“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虽是写景,但“迟”、“重”二字用意精深下面的“深”和“远”又着意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四句诗,形成了一幅富有情意的画面从景物状态看,有动,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海门、浦树为静,但海门似有波涛奔流,浦树可见水雾缭绕,这又显出相对的动来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显其广阔;海门深,浦树远,显其邃邈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而且无不笼罩在烟雨薄暮之中,无不染上离愁别绪

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诗人总是选取对自己有独特感受的景物入诗在这首诗里,那冥冥暮色,霏霏烟雨,固然是诗人着力渲染的,以求与自己沉重的心境相吻合,就是那些用来衬托暮雨的景物,也无不寄寓着诗人的匠心,挂牵着诗人的情思海门是长江的入海处南京临江不临海,离海门有遥遥之距,海门“不见”,自不待言,何故以此入诗此处并非实指,而是暗示李曹的东去,就视觉范围而言,即指东边很远的江面,那里似有孤舟漂泊,所以诗人极目而视,神萦魂牵然而人去帆远,暮色苍苍,目不能及;但见江岸之树,栖身于雨幕之中,不乏空寂之意无疑这海门、浦树蕴含着诗人怅惘凄戚的感情诗中不写离舟而写来帆,也自有一番用意李白的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是以离帆入诗的,写出了行人远去的过程,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感情此诗只写来帆,则暗示离舟已从视线中消失,而诗人仍久留不归,同时又以来帆的形象来衬托去帆的形象,而对来帆的关注,也就是对去帆的遥念其间的离情别绪似更含蓄深沉而那羽湿行迟的去鸟,不也是远去行人的写照吗

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连同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形成了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置身其间的诗人,情动于衷,不能自已猛然,那令人肠断的钟声传入耳鼓,撞击心弦此时,诗人再也抑止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禁潸然泪下,离愁别绪喷涌而出:“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随着情感的迸发,尾联一改含蓄之风,直抒胸臆;又在结句用一个“比”字,把别泪和散丝交融在一起“散丝”,即雨丝,晋张协《杂诗》有“密雨如散丝”句这一结,使得情和景“妙合无垠”,“互藏其宅”(王夫之《姜斋诗话》),既增强了情的形象性,又进一步加深了景的感情然彩从结构上说,以“微雨”起,用“散丝”结,前后呼应;全诗四联,一脉贯通,浑然一体

“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韦应物十分关心民生疾苦,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委婉地表达了他的这种心情。 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这是“横”字的深永涵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354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