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的什么?

《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的什么?,第1张

《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出了对时光易逝的无奈,惋惜,惆怅。

《匆匆》说的是时间的飞逝,无可挽回的无奈与惋惜。

《那个星期天》说的是自己的第一次盼望,却无法实现的沮丧与无奈,文尾点明了时间飞逝,暗地抒发了对时间飞逝的无奈。

《那个星期天》主题概括如下:

《那个星期天》这篇文章以孩子的视角来叙述,描写了一个男孩在某个星期天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但由于家务繁忙,母亲一拖再拖,最终等待未果的事情,展现了主人公从期待、兴奋到委屈、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

文章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她出去玩的经历,一开始他既兴奋又满怀期待,后来因为母亲一拖再拖而焦急万分,到最后母亲没有月线诺言而失望,委屈乃至绝望,文章细腻而委婉地表现了主人公丰富而敏感的情感世界,以及孩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不同。

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们要懂得换位思考,体谅父母的辛劳。父母也要尽量抽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

《那个星期天》是史铁生写的回忆性的散文。课文记叙了母亲答应带孩子出去玩,但由于家务繁忙而一次次爽约的事。文章从孩子的角度,刻画了母亲的形象,让我们感受到母亲对孩子的爱。

篇的前两句话却依然清晰地在我脑海中涌现:"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这简短的文字,让我平淡的心情变得沉甸甸的。再看下去吧,我又翻回来重读。那个星期天母亲答应带我出去,去哪儿已经记不清了。

总之她很久之前就答应了,而且就在那天早晨母亲也还是这样答应的:去,当然去。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在读这些文字时,小男孩盼望出去的既兴奋又满怀期待更念念不忘母亲承诺的这种迫切心情跃然纸上,让我的心情也随着他的碎碎念叨而变得急切起来。

可是早饭后,阳光明媚的春晨正是外出的好时光,母亲却提着菜篮子独自出去了。等待的这段时光不好挨。空空落落的大院子,只有小男孩儿孤零零地呆在那儿,跳方砖,找蚁穴,看陈旧画报,瞅荒草添绿,寂寞的等待中,透露着小男孩儿的耐心与执着及外出的期盼。

终于盼到母亲回来了,她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一边答应着去,去吧,一边做完一件事又做另一件事,母亲的一拖再拖让小男孩变得焦急万分,他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脚底下,即使好几次被差点绊倒,也还是执着而迫切地追随者等待着。

那个星期天部分原文

那个星期天母亲答应带我出去,去哪儿已经记不清了,可能是动物园,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地方。总之她很久之前就答应了,就在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玩,这不会错。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一个日子,都不会错。而且就在那天早晨,母亲也还是这样答应的:去,当然去。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

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等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躲藏一会儿。

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您说了去!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

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从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

我坐在草从里看她们,想象他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课文让很多人产生共鸣,重演了我们童年时候的一个片段。文章最后连续的两句“噢,对不起”代表着作者下笔成文这一刻早已经原谅了母亲,内心因为母亲为家务活忙碌而一拖再拖最后没有兑现当初的承诺所造成的失望委屈,在夕阳下被母子相拥所化解。

主人公没有记得当天到底要去哪,却非常清楚地记得前前后后相伴于母亲身边的等待,这也说明了文章的主题就是浓浓的亲情,亲情不会因为这些小事产生隔阂,反而愈加深厚。“我”不记得“您”当时对我的去哪玩的承诺,“我”记得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亲情。

《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上的相同点:

1、情景交融,在写景时融入自己的情感。

2、运用心理描写,直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不同点:

《匆匆》化抽象的时间为燕子的来去、杨柳的荣枯、桃花的开落、太阳的西移等具体现象,并综合运用比喻、设问、反问和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时光匆匆的无奈和惋惜。

《那个星期天》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描写方式,表达或烘托了“我”无聊、孤独乃至绝望的情感,从孩童的视角看人、想事,真实地展露出孩童的情感。

作品鉴赏

《匆匆》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那个星期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9课的课文,这篇课文是史铁生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第四章《童年之门》中的一部分,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课文写了一个小男孩在一个星期天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一开始他既兴奋又满怀期待,后来母亲一拖再拖而焦急万分,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乃至“绝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390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