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观沧海》抒发了什么情感?

曹操的《观沧海》抒发了什么情感?,第1张

《观沧海》借景抒情,通过描写茫茫沧海波澜壮阔,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拥有海纳百川般宽广的胸襟,一揽天下入手的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

诗文:《观沧海》两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海浪滔滔,山岛耸立,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虽然是秋风萧瑟,草木摇落、波涛汹涌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扩展资料

背景:

《观沧海》寄托了诗人很深的感慨,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赏析:

诗人通过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自己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曹操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

《观沧海》意象:此诗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作者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作者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

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译文: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扩展资料

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诗人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雄心伟志和宽广的胸襟。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

这首诗不但写景,而且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首诗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

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观沧海》借景抒情,通过描写茫茫沧海波澜壮阔,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拥有海纳百川般宽广的胸襟,一揽天下入手的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

诗文:《观沧海》两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海浪滔滔,山岛耸立,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虽然是秋风萧瑟,草木摇落、波涛汹涌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扩展资料

背景:

《观沧海》寄托了诗人很深的感慨,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赏析:

诗人通过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自己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曹操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397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