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是不了解恋爱,他们就越是好奇,最后可能会做出不可挽回的事情。
其实真正为孩子好,不是遮遮掩掩,日防夜防不让孩子接触爱情,而是要教育孩子正确的“爱情观”,教会孩子该如何处理感情问题。最好的“爱情观”教育,对孩子太重要了!家长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爱情观”教育?
一、教会孩子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友谊
很多孩子由于生活阅历尚浅,他们对于恋爱的认识,多数是从电视里面学来。他们可能认为自己喜欢和某个异性玩,那就是爱他(她),就想和他(她)谈恋爱,其实他们有时候只是还分不清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友谊。
父母应该告诉孩子,爱情是想要和对方永远在一起,要包容对方的缺点,最终要给对方一个家,像爸爸妈妈一样生儿育女,而不是单纯的喜欢和对方玩。那是友谊,友谊也是非常珍贵的东西,如果盲目把友谊发展成为爱情,那可能最后连朋友也做不成。
现在他们还小,可能分不清这感情到底是爱情还是友谊,那就可以先维持朋友关系,如果成年了还是喜欢对方,那就可以尝试进一步发展。
二、教会孩子要在对的时候做对的事情
在读书期间,是孩子学习知识的时候,如果谈恋爱,势必会影响学习。父母要告诉孩子,在对的时候做对的事情,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如果在读书的时候谈恋爱会有什么坏处。
尽管孩子一再肯定自己不会受影响,也可以设置一些情况,比如,如果他们吵架了,会不会影响心情、如果对方父母不同意,对方会不会很难做之类的让他去思考。
爱情是一辈子的事,没有必要急着去干扰对方的生活,应该在对的时候做对的事情,好好学习,提升自己,才能给对方一个美好的未来,稳定的爱情。
三、谈恋爱是神圣的事,要有责任感
告诉孩子,谈恋爱是一件神圣的事,不是玩过家家,要有责任感。朝三暮四,那对自己和对别人都是一种伤害,所以要秉着负责任的态度去谈恋爱。
四、爱情需要平起平坐
爱情不是卑微到尘土里,也不是高高在上,爱情需要平起平坐。如果发现孩子在暗恋别人,没办法专心学习,那要告诉孩子,只要自己足够优秀,别人自然会留意你,如果你一直堕落下去,就算你们在一起了,你也会没有底气。最好的爱情应该是相互激励,共同进步的。
五、爱也要有底线,尤其是“性”
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谈恋爱就是弥天大错。但是无论和对方怎么相爱,可以和对方谈心、去玩,但不到适合的年龄,一定要坚守底线,尤其是“性”。不是封建、古板,而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都没有承担那个后果的能力,也不该让对方遭受白眼,为了双方好,一定要坚守底线。
六、必须要有勇气,尤其是遭受失败时
告诉孩子,爱情很有可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定要有勇气去承受爱情带来的伤害。他有可能在表白的时候遭受拒绝,那请告诉他,可以先从自身找问题,是不是自己不够优秀?再看看是不是对方真的觉得不适合,那很有可能对方也不是自己的良人。如果谈恋爱以失败告终,也不能做出过激的行为,伤人伤己,要知道这世上还有很多爱他的重视他的人。
重要提示:父母应该教育孩子正确的爱情观,而不是一味的逃避,要教会孩子什么是爱情,怎样对待爱情,怎样面对爱情的失败,这样才是真正的对孩子好。
考 网 亲子教育 频道为网友整理的《儿童心理:孩子5大情感需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被别人爱的需要
家长要经常给孩子以鼓励和赞扬,这样的鼓励和赞扬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很有帮助,同时也在孩子心中树立起“父母鼓励我做XX事”的观念。同时,对他提出的正当要求尽可能地接受并帮助解决。孩子都是单纯的,都希望自己能够被自己的父母索爱,在这个阶段,爸妈应该多让他感受到:父母喜欢我,希望我能进步。
各位爸妈不妨想一下,当你还是孩子的时候,是不是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爱自己多一点呢?其实这样的需要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是必须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爱对宝宝的影响可以说是最重要的。爸妈把自己的爱向孩子展现,同时避免不要说一些打击性的说话,比如“你怎么这么笨,早知道就不要你了!”有时候可能是父母的无心之言,但是在小孩子听来,却是让他们心碎难受的。
2、取得好成绩的需要
如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老是有失败的感受,他就会变的灰心丧气。因此,家长一方面应注意向幼儿提出的要求不宜过高,以免超出孩子的能力限度而使他受挫;另一方面,在提要求时要考虑孩子的特点,使他能够在某一方面取得进步成绩,并享受到由此带来的乐趣。当孩子有失败的感受时,父母应及时鼓励宝宝,但是要注意把握度,不要过多提及孩子过错之处,否则有可能导致孩子心里形成自卑感。
3、归属集体的需要
孩子往往很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一起学习,在集体中得到快乐。如果长时间独处,孩子的情绪就会受到压抑产生抑郁情绪。家长应该设法为孩子创造与同伴共同学习和娱乐的机会。即使孩子暂时不得不离开集体(如生病住院、放假回老家等),家长也要设法通过捎口信等多种途径,让孩子了解到伙伴对他的思念,从而让他时刻体会到集体的温暖。
4、自尊的需要
孩子学什么、怎么学,玩什么、怎样玩等不要由家长硬性规定,家长应明智地激发孩子开动脑筋去想去做,并让他在自我评价中增强责任感。孩子一旦有了进步,则应及时作出肯定的评价和积极的鼓励。摆脱过失感的需要 有些孩子犯了过错或经历了几次失败,就精神不振,家长此时若再盲目指责,就更容易使其形成心理压抑的状态。因此,家长要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的过失,让他知道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只要改正了就是好孩子。
5、克服胆怯的需要
当孩子对陌生的活动产生胆怯的心理而不愿参加时,或者面对陌生人不愿说话时,家长的任务不是催逼他去做或吓唬他,而是有意识地引导他避免不幸和伤害。当孩子不小心跌倒磕破膝盖,这时家长千万不能大惊小怪地制造恐怖气氛,而是安慰他:不要紧张,血流出来还会在身体里长出来的。对孩子害怕的事情,家长要加以解释,以消除他的顾虑。
孩子太过胆怯家长怎么办?家长可以让比较内向的孩子一起嬉戏,这样能使他们主动开口。如果让这类孩子与年纪较幼小的孩子一起游玩,也可以使其消极的态度大为改善。只要让这些孩子们拥有自信,经过一段时日,自然能与同龄玩伴相处和谐。总而言之,让消极的孩子拥有自信,时日一久,自然可以改变其原有的态度,因此,与其斥责个性怯懦、消极的孩子,不如让他们拥有自信。
情感的建立会形成一种无声的动力,情感过程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家长心里有了孩子,孩子就愿意和家长在一起,就产生了亲切感,家长尊重、理解、关心孩子,孩子就更加尊敬家长。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孩子自觉地接受家长的教诲,还可以使孩子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养成。
孩子的分离焦虑是指他们在离开亲人或家庭时产生的情感压力和不安。这种情感反应可能包括担心、焦虑、恐惧、悲伤等,会对孩子的行为和情绪产生持久的影响,并可能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应对孩子的分离焦虑的方法包括:
1 建立稳定的家庭环境:提供安全和支持的环境,以帮助孩子适应分离。
2 鼓励孩子与他人交往:增加孩子的社交能力,帮助孩子建立与他人的信任和关系,降低分离焦虑。
3 给孩子树立榜样:作为家长或教育者,示范良好的行为和态度,以帮助孩子学习如何处理分离焦虑。
4 给予孩子充分的情感支持:与孩子充分交流,表达对孩子的爱和支持,以帮助孩子降低分离焦虑并提高情绪稳定性。
5 提供适当的娱乐和教育:为孩子提供适当的娱乐和教育,以帮助孩子缓解分离焦虑,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6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通过让孩子参与一些独立性的任务和活动,帮助孩子逐渐独立,降低分离焦虑。
孩子虽然年幼,但是生而为人都会有一些自己的情绪。而且随着他们接触的事情越来越多,接触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的情绪就会变得很多样化。不会在想小时候抱在手中那样,开心的时候就笑,不开心的的时候就哭。他们会有自己的心思,会有自己的朋友。
其实即使孩子和情绪是多变的,但是作为他们最亲密的人,我们应该是知道他们这些情绪变化的。好的情绪会感染人,不好的情绪会影响人。在他们特别开心的时候,我们可以去分享他们的快乐,让他们觉得他们在开心的同时,也可以把自己的快乐带给其他人。
当他们情绪特别低落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去引导他们去痛痛快快的哭一场。不要去试图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这样不开心还是会在那里。我们一定要和他们建立一种朋友关系,学会分担和分享。我们可以陪伴他们,等着他们自己把自己的不开心说出来。
留守儿童长大之后和父母没有太多的感情,其实这是为人父母的失责,并不能去责怪孩子。孩子是需要从小就有父母去爱的人,若是在他小的时候需要爱,而父母在那个时候给与不了孩子爱,那这份失误也是父母造成的。尽管有些留守儿童小时候非常的懂事,但是这份懂事让作为大人的有些心疼。该在撒娇的年纪却努力的成长,长大之后的性格也是小时候的成长环境造成的。
其实留守儿童长大之后对父母没有太多的感情,也不能太责怪为人父母。作为父母的都想陪孩子一起成长,但是为了生活,不得不远离他乡。若是在偏远的山区不去工作,就没有经济来源,那么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一种阻碍。孩子的成长是需要花钱的,学习要花钱,吃穿都是需要花钱,为人父母只能忍受与孩子的分开在外赚钱。
虽然孩子长大之后和父母没有太多的感情,经过后面的相处其实是可以改善的。因为孩子之所以和父母没有什么感情,那是因为曾经相处的时间太少。当孩子长大了,有工作能力,那么就可以和父母一起生活来培养感情。
在我国,中国的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只要这个社会存在竞争,需要成年人付出劳动力去赚钱,若是家庭条件不够好,外出打工是常有的事。然而不可能在打工的时候带着孩子,这样的生活模式就造成了留守儿童没有父母的陪伴而成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