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在夏日绝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李清照在夏日绝句表达了什么情感,第1张

李清照在夏《夏日绝句》中表达自己为国家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愿望的诗句是"生当作人杰"。

《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句诗说的是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诗的开头两句破空而起,势如千钧,先声夺人地将那种生死都无愧为英雄豪杰的气魄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肃然起敬。

这两句诗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因其崇高的境界与非凡的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全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翻译:生时应当作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渡江回到江东。

扩展资料:

这首古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

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夏天来了,天气慢慢热起来了,夏天的早晨,一派生机勃勃,大家沐浴在晨风中。下面的内容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夏日绝句 李清照表达的情感(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夏日绝句 李清照表达的情感(赏析)(篇一)

  夏日绝句这首古诗围绕一个“思”字,直抒胸怀,写出了英雄对待生死的态度,特别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已经成为格言警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读者。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初读,感知诗句;再读,了解诗意;品读,悟情入境;研读,融会贯通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潜移默化地感受赏析诗歌的方法。课堂上我抓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两句诗,从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入手,进行深入赏析,体会项羽的英雄气节,李清照的赞颂、悲愤、担忧等复杂的感情。课堂上给孩子创设情境,出示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从而使孩子们能融情于文本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在一次一次的朗读中将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并能结合古诗赏析明白做人的价值取向:有正气、有骨气、有气节。每个孩子心中都有崇拜的英雄,也激励自己努力去做这样的英雄,预设的教学目标就完成了。最后通过欣赏名言警句、古诗,拓宽学生的视野,也感受到中华古诗词的魅力。

  在教学中我有以下感受:

  一、把挑战与合作引入课堂,增添课堂活力

  孩子们二年级了,有一部分学生因为生理、心理等因素不爱举手了。根据此现象,本课教学时,我精心把两个问题设计成了“请接题”挑战形式:一次是“人杰”、“鬼雄”的教学;一次是“不肯过江东”的教学。每次挑战,孩子们都表现出昂扬的斗志。这种挑战的方式,直接带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为准备充分的同学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二、反思课堂语文学习的“大语文观”

  根据这首诗的学习的特点,提出让学生课前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学生查阅有关项羽的生平及与其相关的作品或成语等,进行交流学习活动。

  长课文要短上,短课文要长上。这首诗只有短短的20个字,如何再现项羽的英雄形象和英雄豪情?这就需要“课外资源”的有力补充,需要搜索不少资料。于是我搜集了五处资料进行整理、组合、浓缩、改编,尽量做到了精炼,符合学生口味。具体是课前预热时项羽的简介、表现人杰的成语补充、“不肯过江东”时的历史资料再现、品时代造就英雄时的《题乌江亭》及南宋的历史背景和整体提升时有关英雄气节的名句。我之所以这样处理,是因为窦桂梅老师说过:“教古诗不能光看教的数量,要看是否能真正走进学生的质(精神)。”真正的语文课并不仅仅是40分钟,遵循这一特点,我独具匠心设计了这节可的延伸活动:

  1、背诵并默写《绝句》

  2、配上旋律把《绝句》编成曲吟唱。

  3、出张有关英雄的手抄报。

  4、学了“英雄”,你有何想法,请把你的想法写成文。

  从反馈的,可以归结果来看,归纳出几点成功的地方:

  1、学生默写并背诵特别认真,因为孩子们还沉浸在诗的意境中。

  2、学生自己出手抄报,自己出报刊名,自己搜集资料,排版设计的过程中,注意到了排版技巧;一些爱画画的学生,还在他的诗集上画上了美丽的插图,会不很好的,他们就采用贴图,也很有创意……学生忙并收获着。

  3、关于“英雄”文,学生的语言很有思维含量,很有自己的独特见解的。

  教学中以“英雄”为主题,深入了解历史背景,阅读诗中所含的三个典故故事,以两个故事、两个成语感受项羽这个英雄的英雄气概,以“借古讽今”感受李清照的爱国情怀。学生过去只是背诵古诗,却不知短短的二十个字中却有如此气势,他们深深地被项羽的英雄气概和李清照的才气和豪迈折服。

  “老诗”用新法,感觉不错。

夏日绝句 李清照表达的情感(赏析)(篇二)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全文赏析

  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诗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写作背景

  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后来,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同时也有暗讽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夏日绝句 李清照表达的情感(赏析)(篇三)

  在北宋时期,朝廷遭到了金兵的侵略,却不思恢复,依然过着奢靡的生活,而百姓们却苦不堪言。这一切都被李清照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果不其然,不久后,两个皇帝都先后被掳走,百姓们陷入了无限的恐慌中,可是,他们也只能够独自唉声叹气,希望朝廷能够重整军队,将侵略者赶跑。李清照与她的丈夫赵明诚一向对朝廷苟且偷安的可耻行为感到反对,见此景象,他们两人也却只能掩面叹息。

  这时,朝廷爆发了叛乱,当官的`赵明诚居然从城墙上放下一根绳子沿着墙偷偷地逃跑了。李清照怎么也不会想到,一向正义凛然的丈夫竟然会做出这种背叛朝廷的事情!她的心一下子跌到了谷底,失望得整天目中暗淡无光。

  于是,当她路过乌江时,她想到了那位大英雄——项羽!是啊,项羽当初被刘邦打得落花流水,带领区区几十兵马来到了乌江岸边。他的下手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找来了一条小船,劝项羽渡过乌江。可是,他还有什么脸面去见江东父老呢?于是,他拔刀自刎,虽然失去了生命,却留下了一段佳话!她想着自己的处境与那爱国的项羽,不禁吟诵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古诗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跟随丈夫逃亡路过乌江时,所写的一首借古讽今诗,借由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不肯渡乌江自杀的典故,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以及自己丈夫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面对外来入侵者,南宋最需要的就是如项羽一般誓死捍卫主权与尊严的英雄气概。诗人虽为女子,但所写诗句壮怀激烈、势如千钧,爱国之情喷涌而出,震撼人心。

《夏日绝句》

《夏日绝句》首当学习的是直面生死的英雄气节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短短十个字展现了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英雄的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非凡的刚正气势,正是我们需要带给孩子的教育意义。一生一死两个维度拓展了孩子们开阔而坚定的心灵格局,但我们让孩子去学习效仿的大英雄难道就是项羽吗?

霸王别姬乌江自刎

项羽之死仅仅体现了一个贵族对待死亡的一面,而不是全部

虽然诗人盛赞项羽英雄气概,但作为一名家长却很难说服自己让孩子去学习项羽。因为项羽之死存在太多的争议:

1、胜败乃兵家常事,项羽年仅31岁却宁愿放弃重振旗鼓的机会,不是一个挫折教育的好榜样;

2、项羽嗜杀残暴,多次屠城还坑杀了20万投降的秦军,不是一个有胸怀气度和智慧韬略的好统帅;

3、项羽虽力拔山兮气盖世,但太过个人英雄主义和情绪化,难以成为古代君子人格的代表人物。

由此,笔者认为同学们学《夏日绝句》感受诗人所推崇的爱国情感与英雄气概即可,千万别拿项羽做人格榜样来效仿。

到底谁是大英雄

不同认知阶段的孩子对项羽之死的道德判断是不同的

美国著名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提出孩子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简单来说:

处于前习俗道德认知阶段的孩子(0-9岁),是不会理解和认可项羽的自杀行为的,因为他们主要从行动的物质后果或是能否引起快乐(如奖励、惩罚、博取欢心等)的角度来进行道德判断。于是便有了开篇6岁娃对项羽之死的刨根问底。

处于习俗水平阶段的孩子(9-16岁),相对而言,他们已经能够接受和理解项羽为什么会无颜见江东父老,以及为什么会自刎乌江。

处于后习俗水平的孩子(16岁以后),反而又会对项羽之死质疑,可能会认为他不该只顾忌自己的颜面而放弃重振旗鼓的机会,太过情绪化做不了政治上、军事上的强者。

因此,其实这首古诗要让5-12岁的孩子汲取到相应的精神养分,家长和老师还是需要做好前期的筛查和过滤的,最好是能够做到分龄教育、分龄指导,不然很容易让孩子走入价值判断的误区。

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期盼当地 不腐败,像项羽一样做一个爱国爱民的英雄。表达了李清照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夏日绝句》表达了李清照相怎样的思想感情?, 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的第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活着应当成为人中的豪杰,就是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直到现在还使人想起楚霸王项羽,他不回江东的英雄气概令人感动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思念项羽、敬佩英雄的感情。希望能帮助你。

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怎样表达清照的

在《夏日绝句》中,体现出李清照宁愿杀敌平叛、保家卫国,也不愿委曲求全、苟且偷生的人生观,所以诗中才拿项羽说事,项羽兵败后,本可渡乌江,回江东重整旗鼓,但他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所以宁愿战死,也不愿渡过乌江——《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夏日绝句

宋代-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后来,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同时也有暗讽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夏日绝句》表达了作著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李清照诗借用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肯苟且偷生、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来讽刺南宋小朝廷的投降逃跑主义,表示了希望抗战,恢复故土的思想感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两句,尤其铿锵有力。赞美了项羽不肯忍辱偷生的英雄本色。活着要做人中的豪杰,死要死得悲壮,做鬼中的英雄。今天的人们还在思念项羽,就因崇敬他当年宁死不屈、不肯忍辱回江东的英雄气概 。 活着应当成为人中的豪杰,就是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直到现在还使人想起楚霸王项羽,他不回江东的英雄气概令人感动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思念项羽、敬佩英雄的感情。希望能帮助你。

李清照的《声声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翠损,如今有谁堪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此阕写于作者晚年流落江南之时,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作者通过萧瑟秋风;北雁南飞;憔悴残菊;零落梧桐;凄雨黄昏等客观景物,展现出一幅衰飒凄清的画面。

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夏日绝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个的话,个人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你结合当时作者的时代背景以及生活经历去更好的理解他写这篇文章的感情是最好的,如果你能够做到身临其境的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就会发现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这般的感情了,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可以的话麻烦采纳一下答案,谢谢

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宋 李清照 《夏日绝句》

《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文如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诗人是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夏日绝句》是李清照诗借用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肯苟且偷生、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来讽刺南宋小朝廷的投降逃跑主义,表示了希望抗战,恢复故土的思想感情。

相关延展

1、原文:

夏日绝句

宋代: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赏析:

 这首诗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诗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24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