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的向日葵体现的精神内涵。

梵高的向日葵体现的精神内涵。,第1张

梵高的《向日葵》体现的精神内涵:

梵高创作的《向日葵》时显示出的自我批评精神,梵高的一生几乎都被挤迫在命运的边缘,饱尝世态炎凉和接踵而至的创伤,但他反而鞭策着自己在逆境中寻找阳光,更强悍地成长。

带着对凡高苦难人生的理解,审视这幅作品,眼前的向日葵不再是简单的植物,而是诚挚而热烈绽放着的生命,犹如凡高本人。凡高通过描绘向日葵,向世人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理解,并且展示出了他个人独特的精神世界。

梵高通过向日葵向后人传递着这么一个信息:怀着感激之心对待家人,怀着善良之心对待他人,怀着坦诚之心对待朋友,怀着赤诚之心对待工作,怀着感恩之心对待生活,怀着一颗欣赏之心享受艺术,宛若眼前那灿若花开的向日葵。

扩展资料

《向日葵》创作背景:

1888年夏天,孤独的梵高试图在阿尔组织一个名叫"南方画室"画家沙龙,向一些画家发了邀请,结果只有保罗·高更答应前往。高更是梵高在巴黎蒙马特认识的朋友,他们彼此欣赏。

收到高更准备前往阿尔的消息,梵高欣喜若狂。这年8月,他画了第一幅《向日葵》。他原本想画12幅向日葵来装点他在阿尔租住的小屋,以迎接高更的到来,但刚画完4幅高更就来了,并给梵高带来了新颜料和一种黄麻质材的画布。

高更对梵高的这种金**的组合十分喜爱,对已挂在小屋的《向日葵》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在高更的鼓动下,10月份,梵高用高更带来的黄麻又画了第5幅向日葵。但是,不久,两位艺术家因艺术理念上的差异发生了剧烈的冲突,情绪过激的梵高,挥舞着菜刀割下了自己的耳朵。

高更在惊恐中离开了阿尔,离开了梵高。他在这里只住了两个月,这个时间,对一心盼着他到来的梵高来说,实在是太短暂了。

1889年1月,梵高在对高更的极度思念中,画了第6幅向日葵,这一次,他在花瓶里插了15朵向日葵,调整了自己的风格,消除了一切可能带来现实主义联想的细节,以迎合高更的艺术趣向。

因为他要把这一幅送给高更。一向固执的梵高为了挽回高更的友情,他愿意在画风上做出妥协。然而,一切都是徒劳,高更走后再也没与梵高见过面。这第6幅《向日葵》也就成了他与高更的友谊祭礼。

《向日葵》作者简介:

文森特·梵·高(1853-1890年),出生于荷兰赞德特镇一个新教牧师之家,24岁之前,曾在海牙、伦敦、巴黎等地的古匹尔画店当店员。

后来成为传教士,在比利时西南部的博里纳日矿区传教,由于同情和支持穷苦矿工的要求而被解职,在度过了一段极度失望和贫困的生活后,他决定在艺术的探求中完成自我的解脱。

1880年以后,他到处求学,向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求教,向荷兰风景画家安东·莫夫学画,但最后还是决定自学,他克服种种困难,努力按自己的认识表现世界。

1890年7月,他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梵·高一生留下了丰富的作品,其中代表作有《向日葵》、《星月夜》、《麦田上的乌鸦》等,但他的作品直到去世后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他的艺术作品对20世纪表现主义影响甚深,特别是苏丁和德国表现派画家。

-向日葵

说起梵高,对他的印象只是画家,看过他画下的星星与杏花,此外并没有太多了解。

而在读过他的百封书信与诸多画作后,终于看到他笔下的绚烂,是对生活的热爱。

1890年7月29日,37岁的梵高被定格在了这一天。梵高为什么会毫无征兆地自杀?《至爱梵高·星空之谜》**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为了把梵高生前寄出的一封信交给收信人,邮差的儿子阿尔芒东西奔走,走过梵高的生活轨迹,并一点点了解着: 梵高是个怎样的人?

梵高并非一开始就选择成为画家。他最开始在一家伦敦艺术品交易公司工作,拿着一份较高的薪水,期间走遍了英国的博物馆与美术馆。最终因为不满艺术商业化而离开了这个行业。

在与弟弟的通信中他说道:“ 对自然的感受和热爱,迟早会在爱好艺术的人心里产生共鸣。 画家的职责是全身心地投入自然,激发他所有的智慧,将他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在作品中,以便被别人理解。在我看来,以销售为目的的创作最不可取,只会让爱好艺术的人反感。”

后来的梵高,辗转做过教师、任职书店、担任传教士。在没有考入神学系、做传教士又被教会踢出的梵高失业了。

27岁,在弟弟提奥的鼓励与支持下开始学习绘画。梵高所处的时代正是新古典主义画派时期,推崇、摹仿古希腊与罗马的艺术,强调理性表现,注重轮廓。

而拿起画笔的梵高并不迎合主流审美,他画身边真正能触动自己的东西,他说:“ 我希望达到的境界,不是去描画一双手而是手的姿态;不是去精确地勾勒出一个头,而是头部的表情,例如一个挖掘者抬头吸气或说话的神态。换言之即生命。 ”

梵高的弟弟提奥,是一位大画商,梵高时常与弟弟通信,并将自己的作品邮寄过去,希望提奥能帮他把画卖出去,然而梵高生前作品只卖出一幅。

长久以来,梵高唯一的经济来源,是弟弟提奥定期给他的生活费。

梵高说:“什么时候我才能把盘旋在脑海中的星空沉淀到纸上呢?哎呀,哎呀,正如乔里-卡尔·于斯曼的小说《共同生活》里西普里安所说: 最好的画是你躺在床上、叼着烟斗的时候灵光浮现,但却永远还没画出来的。但是对着这样完美、壮阔绝伦到妙不可言的自然,不论你感觉自己多么拙劣无能,都要提笔一试。 ”

这段话也给未来梵高创作出《星夜》埋下伏笔。

梵高的确具有天赋,但我看到更多的是他对自己所热爱的付出。

在奥维尔最后的时间里,他以每天一副油画的速度创作着,他与提奥的通信中说:“我跟你说,所有人都会觉得我画的太快了,但是你可别信他们。难道不是情感和对自然的真切感受在指引我们绘画吗? 如果这些情感太过强烈, 你画的时候根本不觉得自己是在画画,有时候就是一笔接一笔地流淌而出,就像语言或书信里连贯起来的文字一样, 那么你一定要知道,这种情况并不会一直都有,将来也会有灵感枯竭的艰难时刻。所以要趁热打铁,把锻造好的线条存起来,这很重要。”

梵高的虽然一生短暂,却充满着不如意,在事业与爱情上四处碰壁,画作不被理解与欣赏,生活贫困,还饱受疾病的侵蚀。

尽管生活贫病交加,梵高与提奥的书信中并未流露怨天尤人的消极,依然日复一日地画画,热情不减。他说:“我们都在通往光明的大道上。不要心存怀疑,成功之路就是打起精神,保持耐心,日复一日地不懈工作。改善自己的画,才是最重要的事。”

信中还是絮絮叨叨地讲着自己的所见:麦田金黄、紫罗兰氤氲、碧海蓝天,他说:“ 我变得越丑、越老、越病态、越穷,就越想安排巧妙、生动明艳的色彩来报复这一切。 ”

他的确做到了,在圣雷米疗养院期间,他画下了一百五十多幅油画与一百多幅素描,其中包括他最知名的作品之一——《星夜》。

星辰渺小,亮着点点星光,被时间拖动着留下轨迹,形成了一幅璀璨星空。

世俗的困顿,终抵不过他对生活的热忱与细腻。 他说:“我常常觉得自己无比富有,当然不是指金钱方面(尽管我现在贫穷,但也许不会一直如此),而是我有幸找到了自己的事业,可以为之投入全部身心和灵魂,而这份职业又能给予我启发,赋予我生命的意义。”

在《至爱梵高·星空之谜》影片走向结尾,给出了梵高自杀与他杀的两种可能,但没有定论,随着对梵高的深入,自杀与他杀,似乎都不再是值得纠结的结果,导演更多地呈现了梵高的人格与心灵。

他并不是一个怯懦、消极的人,更不是一个疯子。他是怎么死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怎么活的?

在一部科幻英剧中,梵高穿越来到现代,他小心翼翼地走进博物馆,在自己的展馆中看到许多人们围在自己的画作前,此时展馆的评论家说道:“对我来说,梵高是史上最杰出的画家,没有之一。他对色彩的掌控无与伦比, 他把生活中遭受的痛苦磨难,转化成了画布上激情洋溢的没,痛苦很容易表现,但如何柔和热情与痛苦来表现人世间的激情、喜悦、壮丽,前无古人,也许后无来者, 他他徜徉在普罗斯旺的田野,不仅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画家,同时作为一个人类个体,也同样的伟大的。”

生活的任何细节对他来说都不能忽视,病痛、贫穷、落魄也没有成为他消极度世的理由,艺术更没有成为他宣泄痛苦的工具,他依然热爱着这个世界,他笔下绮丽的画作,就是对生活最动人的赞歌。

梵高在《向日葵》这幅画中要表现的内心思想是要怀着感激之心对待家人,怀着善良之心对待他人,怀着坦诚之心对待朋友,怀着赤诚之心对待工作,怀着感恩之心对待生活,怀着一颗欣赏之心享受艺术,宛若眼前那灿若花开的向日葵。

《向日葵》是1888年8月—1889年1月期间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所绘制的以插在瓶中的向日葵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油画作品,作品分别绘制了插在花瓶中的3朵,5朵,12朵,以及15朵向日葵。并分别收藏于德国慕尼黑新美术馆、英国伦敦国家画廊、日本东京兴亜美术馆、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美国费城美术馆。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1888年夏天,孤独的梵高试图在阿尔组织一个名叫“南方画室”的画家沙龙,向一些画家发了邀请,结果只有保罗·高更答应前往。高更是梵高在巴黎蒙马特认识的朋友,他们彼此欣赏。收到高更准备前往阿尔的消息,梵高很高兴。

1888同年8月,他画了第一幅《向日葵》。他原本想画12幅向日葵来装点他在阿尔租住的小屋,以迎接高更的到来,但刚画完4幅高更就来了,并给梵高带来了新颜料和一种黄麻质材的画布。高更对梵高的这种金**的组合十分喜爱,对已挂在小屋的《向日葵》给予了高度评价。

2、艺术鉴赏

梵高笔下的向日葵像是跳动的火焰,颜色鲜艳夺目,明亮的**饱和度极高,可以被称为“**的交响曲”。梵高喜欢用纯色点画的绘画技术。它去掉了轮廓线,把每个形状都分解成彩色小点构成的区域,不仅使色彩化整为零,而且传达了他追求光线和色彩的情绪。

-向日葵

是的。《向日葵》是德国画家梵高的著名代表作之一,德国画家梵高在创作这一系列作品时,通过对向日葵的精细描绘和对色彩的运用,表现了内心的热情和情感,使这些静物画不再是单纯的客观描绘,而是充满了主观情感的艺术作品。在梵高的《向日葵》系列中,梵高采用了大量的对比色彩,用深浅不一的**和蓝色来营造画面的强烈对比,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挤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1890年7月29日,梵高终因精神疾病的困扰,在美丽的法国瓦兹河畔结束了其年轻的生命,是年他才37岁。

荷兰人,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

1853年3月30日生于津德尔特,1890年7月29日在法国瓦兹河畔因患精神病自杀身亡。早年经商,后热衷于宗教,1880年以后开始学习绘画。曾在巴黎结识E贝尔纳、P西涅克和P高更等画家。 早期作品受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画派影响,代表作有《食土豆者》、《塞纳河滨》等。曾两次在咖啡馆和饭馆等劳工阶层展出自己的作品。不久厌倦巴黎生活,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勒,开始追求更有表现力的技巧;同时受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探索自由抒发内心感受的风格,以达到线和色彩的自身表现力和画面的装饰性、寓意性。 《向日葵》、《邮递员鲁兰》、《 咖啡馆夜市 》、《包扎着耳朵的自画像》、 邮递员鲁兰

《星光灿烂》、《梵高在阿尔勒卧室》、《欧韦的教堂》等,都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以及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当时他的作品虽很难被人接受,却对西方20世纪的绘画艺术有深远的影响。

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及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主义等,都从他的主体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自由抒发内心感情、意识和把握形式的相对独立价值、在油画创作中吸收和撷取东方绘画因素等方面,得到启发,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绘画流派。 梵高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他视天地万物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用全部身心,拥抱一切。梵高很晚才作为一位极具个性化的画家而崭露头角,距他去世时只有八年。

1853年3月30日生于荷兰南部布拉邦特的格鲁特·曾德特,是荷兰新教牧师泰奥多勒斯·凡·高(1822-1885)和安娜·科妮莉娅·卡本特期(1819-1907)的长子。 1855 2月17日,文森特的妹妹安娜·科莉妮娅·凡·高诞生。 1857 1月5日,凡·高一生的知己、他的弟弟提奥诞生。 1859 3月16日,妹妹伊丽莎白·凡·高诞生。 1862 3月16日,妹妹威廉敏娜·凡·高诞生。 1866 于泽芬伯根寄宿学校作最早的图画。 1866 从曾德特的乡村泽文伯根的寄宿,凡·高进入蒂尔勃格的文法学校。 1867 5月17日,弟弟科尼利斯·凡·高诞生。 1868 3月离开蒂尔勃格文法学校。 1869 3月进古皮尔艺术公司海牙分店当店员,后又去布鲁塞尔分店工作。 1871 举家迁往赫尔瓦尔特。 1872 开始与提奥通信,后者在上学。 1873 5月,文森特迁往伦敦分店,爱上了房东女儿厄休拉·洛耶,6月,提奥进入古皮尔公司布鲁赛尔分店工作。 1874 向厄休拉求婚失败,回荷兰;10月至12月在巴黎古皮尔总公司,后返伦敦。 1875 5月,被调往巴黎古皮尔公司,热衷于神秘主义和宗教。10月,其父母迁往埃顿。 1876 3月被古皮尔公司解雇;得到根据米勒《晚祷》刻制的版画。4月在英国拉姆斯盖特当教师,后又在艾尔沃思当助理牧师。12月返埃顿。 1877 1月至四月在多德雷赫特书店任职,5月赴阿姆斯特丹,和叔叔扬同住,为投考神学院积极攻读。 1878 7月,放弃在阿姆斯特丹的学习,在埃顿作短期逗留后,于8月入布鲁赛尔为期三个月的福音传道学校,但未能取得牧师的任命。赴蒙斯附近博里纳日矿区,作非正式传教。 1879 由于工作过于热情,被教会解雇,这段悲惨的经历给他打下了印记;后开始的流浪生活;阅读狄更斯、斯托、雨果、莎士比亚和米什莱的著作;推崇夏尔·德·格鲁、伦勃朗、吕斯代尔、巴比松画派和海牙画派的艺术;由于贫困失望,对生活失去信心;开始画素描。 1880 与家庭日益疏远的时期。春游奎姆,住在矿工家,开始的的道路;临摹米勒作品。10月,赴布鲁赛尔,学习透视学和解剖学。与布鲁赛尔之荷兰籍画家凡·拉帕德来往;提奥给予经济支持。 1881 埃顿时期(1881年4月12日-1881年12月30日),4月,离布鲁赛尔,去埃顿与父母同住;向新寡表姊凯·沃斯求婚不成。12月与家庭发生龃龉,离家赴海牙。 1882 海牙时期(1881年12月31日-1883年9月12日),跟表姊夫安东·莫夫学画;开始与怀孕的、被遗弃的克拉西娜(“西恩”)·玛丽亚·霍尔尼克同居中,并因此与莫夫决裂。8月,凡·高一家迁至埃因霍温附近纽南;搜集英国报刊插图,画了许多素描和水彩。 1883 德伦特及纽南时期(1883年9月-1885年11月27日),9月,与西恩,赴荷兰北部之德伦特作画。开始画油画。12月回到荷兰南部之纽南,起初与父母同住,后来离家独住。 1884 画水彩和“织工”习作;与父亲关系紧张;与凡·拉凰德甚为相得;6月研读欧仁·德拉克洛瓦的色彩理论;与本村姑娘玛戈特恋爱,以不幸结局告终。 1885 安特卫普时期(1885年11月28日-1886年2月28日),为《吃土豆的人》绘制了约五十幅农民头像;3月26日父亲骤然去世,为埃米尔·左拉之《萌芽》及其他现实主义作家之作品深深打动;10月赴安特卫普,参观博物馆;鲁本斯的光与色彩,日本浮世绘的大胆构图,使他陶醉;得到一些日本版画,心胸开阔了,画板色调明亮起来。 1886 巴黎时期(1886年3月-1888年2月20日),从1月起在安特卫普美术学院学画;2月底去巴黎,与提奥同住;在乎尔芒工作室习画数月;在德拉克洛瓦和蒙蒂塞利的影响下描绘花卉;特雷克、埃米尔·贝尔纳、西涅克和高更及其他印象派画家;发现了“光明的绘画”;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印象派美展举行,会上展出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日》;凡·高采用了新的点彩技法。 1887 由于与不断发展的当代法国艺术运动接近,调色板变得愈来愈明亮;惧和展览日本版画;两次在劳工阶级的咖啡馆和饱的墙上展出自己的作品;同毕沙罗、德加、修拉、塞尚相识并交往;成与埃米尔·贝尔纳过从甚密;深受印象派技法和后期印象派理论的影响;厌倦巴黎的生活,向往阳光更为明亮灼热、色彩更加强烈瑰丽的法兰西南部。创作《唐吉老爹》,开始绘制向日葵连作。 1888 阿尔时期(1888年2月21日-1889年5月3日),2月赴普罗旺斯阿尔,住在阿尔加萨咖啡馆,5月迁入拉马丁广场上的“黄房子”;10月20日高更来与他同住;12月23日因精神失常,割下一只耳朵;高更返巴黎。由于提奥的帮助,凡·高的三幅油画和几幅素描得以在独立沙龙展出。 1889 圣雷米时期(1889年5月3日-1890年5月16日),4月17日,泰奥和若阿娜·邦格(1862-1925)结婚;5月,凡·高自愿进圣雷米之精神病院;西涅克来访;画了许多画,主要是风景;开始绘制丝柏树连作。高更在马称举办印象派和综合派的画展。凡·高在巴黎见到蒙克。 1890 奥弗时期(1890年5月21日-1890年7月29日),临摹德拉克洛瓦、米勒、伦勃朗和居斯塔夫·多雷的作品;1月31日,提奥得子;阿尔贝·奥里埃发表评文森特绘画的文章;在布鲁赛尔的“二十人展览会”上, 凡·高的《红色的葡萄园》得以出售,这是他在世时得以出售的唯一的一幅作品,5月出院,途经巴黎,稍事休息,适居奥弗,接受保罗·加歇监护;6月创作《加歇医生》;7月,去巴黎探望提奥一家,会见洛特雷克及阿尔贝·奥里埃;回奥弗后,创作《麦田群鸦》、《奥维尔市政厅》,这些作品更加奔放不拘。7月27日旧病复发,开枪自杀,于29日清晨一时许,在提奥和加歇医生的守护下停止呼吸。

1印象主义

梵高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也就是说,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 梵高在巴黎结识了印象主义画家之后,他的调色板就变亮了。他发现,他唯一深爱的东西就是色彩,辉煌的、未经调和的色彩。他手中的色彩特征,与印象主义者们的色彩根本不同。即使他运用印象主义者的技法,但由于他对于人和自然特有的观察能力,因而得出的结论也具有非凡的个性。 梵高把他的作品列为同一般印象主义画家的作品不同的另一类,他说:“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我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随心所欲。”其实,不仅是色彩,连透视、形体和比例也都变了形,以此来表现与世界之间的一种极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实的关系。而这一鲜明特征在后来成了印象派区别于其他画派而独立存在的根本。

2表现主义

梵高死后不出几年,一些画家就开始模仿他的画法,为了表现强烈的感情,可以不对现实作如实的反映,这种创造性的态度被称作表现主义,并且证明是现代绘画中一种历久不衰的倾向。即为了主观意识而对物体进行再塑造。 尽管高更和梵高的名字双双成为现代表现主义的先锋,成为极端个性化的艺术家的典型,但要设想他们的个人特点有多在不同则是很难的。高更是个攻击传统观念的人,语言刻薄、玩世不恭、冷漠无情,有时蛮横无礼。而梵高对于共事的艺术家,则充满了一种天真的热情的深沉的爱。

3艺术使命感

梵高是一位具有真正使命感的艺术家,梵高在谈到他的创作时,对这种感情是这样总结的:“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 梵高从来没有放弃他的信念:艺术应当关心现实的问题,探索如何唤醒良知,改造世界。

现在的梵高作品

梵高死后,他的名气越来越大。随着作品在各地的展出和书信的出版,甚至传记小书的出版,凡高在世界各的逐渐家喻户晓,俨然已成了最受爱戴的艺术家之一。凡高生前穷困潦倒,而死后,其作品竟成了亿万富翁炫耀的资本! 梵高的作品的拍卖价格曾占据艺术品拍卖价格的前5名。 1990年5月15日,“加歇医生像”以825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日本收藏家。这也是现在世界上卖价最高的艺术品之一(《拿烟斗的男孩》 2004拍卖价 10416亿美元。) 1987年11月11日,“鸢尾花”以5390万美元的天价卖出,震惊了世界也引起了一些争论,有人在报上呼吁:“文化和商业要保持道义上的距离”。 1987年3月30日,凡高的一幅向日葵以3950万美元卖出。 1998年11月19日,凡高的一幅没有胡子的自画像以7150万美元卖出。 还有其它一些卖价在千万美元以上的画,不一一列出了。 梵高作品的价格是随着他名气的增大而上涨的,这些价格只能说明梵高是最受推崇的艺术家之一,并不能代表艺术品的真正价值。艺术品的价值在于它本身,那是无法用金钱计算的。 梵·高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绘画训练。为弄到画布、油彩和画具而日复一日地奔波劳碌,精神上也不断处于矛盾的状态,为追求艺术的完美而承受着压力,这些即使不是他后来罹病的直接原因,也给他的生活悲剧埋下了种子。 梵·高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也就是说,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 梵高把他的作品列为同印象主义画家的作品不同的另一类,他说:“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我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随心所欲。”其实,不仅是色彩,连透视、形体和比例也都变了形,以此来表现与世界之间的一种极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实的关系。而这一鲜明特征在后来成了印象派区别于其他画派而独立存在的根本。 梵·高是一位具有真正使命感的艺术家,梵·高在谈到他的创作时,对这种感情是这样总结的:“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 梵·高从来没有放弃他的信念:艺术应当关心现实的问题,探索如何唤醒良知,改造世界。 在他完成了他举世瞩目的七幅向日葵后,他选择了自杀。 梵·高自杀年仅三十七岁,作为一位艺术家,直到死前不久他才以其震撼人心而富于想象力的绘画赢得评论界的赞扬。 梵·高死后不出几年,一些画家就开始模仿他的画法,为了表现强烈的感情,可以不对现实作如实的反映,这种创造性的态度被称作表现主义,并且证明是现代绘画中一种历久不衰的倾向。即为了主观意识而对物体进行再塑造。 尽管高更和梵·高的名字双双成为现代表现主义的先锋,成为极端个性化的艺术家的典型,但要设想他们的个人特点有多么不同则是很难的。高更是个攻击传统观念的人,语言刻薄、玩世不恭、冷漠无情,有时蛮横无礼。而梵·高对于共事的艺术家,则充满了一种天真的热情的深沉的爱。在他有了一段生活经历之后,这种爱使他成为一个美术商人,并产生了进行理论研究的愿望,进而成为比利时煤矿区的一名传教士。1880年他开始学画,后来他在布鲁塞尔、海牙和安特卫普进修。于1886年来到巴黎,他在这里见到了劳特累克、修拉、西涅克和高更以及原先的印象主义小组的成员。 梵·高在巴黎结识了印象主义画家之后,他的调色板就变亮了。他发现,他唯一深爱的东西就是色彩,辉煌的、未经调和的色彩。他手中的色彩特征,与印象主义者们的色彩根本不同。即使他运用印象主义者的技法,但由于他对于人和自然特有的观察能力,因而得出的结论也具有非凡的个性。这从来都是如此的。而这种色调与向日葵永远朝向太阳的精神又如此吻合。“无论多高多大,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来处”,这就是向日葵的精神。 梵·高崇拜米勒,受其影响极大,曾大量模仿米勒作品。 有人这样评价:“如果说修拉令自然服从于自己的才智,梵高则是张扬自然,使其应和自己的感情。” 他是典型为艺术而生的画家。 另,有人打成"凡·高",但"梵·高"较准确 。 从遗传学角度讲,梵高晚年进入神经病医院很可能与其姨姨中有癫痫病患者有关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60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