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红了》幼儿园大班教案

《橘子红了》幼儿园大班教案,第1张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橘子红了》幼儿园大班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比较和交流中,感受橘子成熟后挂在枝头造型饱满、色泽红润的美。

 2能大胆运用勾、涂的方法,表现橘子在树上的不同造型。

 3体验创作的乐趣,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颜料、水粉笔、绘画纸、毛巾、水桶等

 2PPT、实物橘子、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细致观察成熟橘子的颜色和外形,感受其饱满、红润的特征。

 1出示实物橘子,引导幼儿观察。

 师:秋天到了,有许多的水果都成熟了,猜一猜,梁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水果?

 这是什么?橘子成熟了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成熟的橘子是橙色的,呈椭圆(扁圆)形,橘子摘下来之后,你还会发现一个突起的部分叫梗。

 2欣赏PPT——橘子林

 这里的橘子树是什么样子的?看一看,树干是怎样的(粗、矮)枝条又是怎样的?(细细的、长长的、弯弯的)

 仔细看一看,树上的橘子都成熟了吗?都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不一样?(颜色、大小、果实的密集与稀疏)

 这么多的橘子都是长在哪里的?枝条上除了许多红红的橘子之外,还有什么?叶子是什么样子的?(绿色、椭圆)

 小结:生活中的橘子树一般有2-3米高,在细细弯弯的枝条上结满了橙色的果实,有一个的,也有两个、三个挨在一起的,它们悄悄地压弯了枝头。

 3个别幼儿尝试画橘子

 小结:画橘子时,应该先勾画出橘子的轮廓,再给橘子涂上颜色。(幼儿空手练习)

 4欣赏名画——《门外的橘子树》作者:美国画家温斯洛荷默

 师:我们画的都是一个一个的,那么两个、三个橘子挨在一起又是怎么画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美国的一个画家他的作品——《门外的橘子树》。

 (1)讨论:这根树枝上有几个橘子挨在了一起,你觉得画家是怎么画的?

 小结:如果几个橘子挨在了一起,最前面的橘子画完整,后面的橘子遮住的部分不画。

 (2)个别幼儿尝试作画挨在一起的橘子。

 二、幼儿集体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你们都想不想自己来画橘子树?你想画几棵?树上有多少成熟的橘子?和同伴说一说。

 要求:

 1开始作画时,我们要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添画上什么?

 2换色时,把笔在水桶里涮一涮,在毛巾上蘸一下,再换颜色。

 3音乐停止播放时,小朋友绘画全部都要停下来。

 三、幼儿作品欣赏

 师: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

  延伸活动:

 整理绘画工具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对橘子外部特征了解更近了一步,活动没有出示范例,不想给幼儿一个固定模式,结果令人欣喜,在用色方面,幼儿的作品很有色彩感觉。甚至在橘子身上由于反光呈现出的蓝色,紫色,小黑点都进行表现。活动中幼儿兴趣很浓厚,画得非常认真投入。世界上没有两片同样的树叶,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也是教育所在,相信用这样的观念来教育孩子,孩子一定会成长得更好。

我认为《风声》周迅表演的什么精彩,可能大家还不清楚,在拍摄这部**之前,很多人并不看好她。除了导演之外,剧组所有人员似乎并不待见周迅,不想让她参演。其实剧组人员也没有恶意,只是认为周迅虽然长得漂亮, 但是从未有过谍战片的作品,她实在不适合,也是为了作品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所以否定周迅。

但是导演坚持自己意见,不管外界反对声对大,坚持让周迅来演,而且连夜修改剧本,为她量身打造了新的角色,众人没办法,只好服从。

周迅内心非常清楚,一定做出成绩才能堵住众人之口,也好让陈国富导演有点颜面。真正拍摄的时候,周迅果然没让导演失望,每一个镜头都表现得很真实。

尤其是残酷的绳刑拷问这段戏,周迅坚持不用替身,而拍摄的困难,其他的演员都精神崩溃了,周迅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因为这场戏,周迅和导演商量了很久到底怎么演,虽然不是假戏真做,为了达到真实的效果,周迅是真的坐在绳子上,别的演员把她拉了一个来回。

这个镜头拍完后,周迅体力不支,已经没有办法站起来,旁边的演员眼含热泪,直接精神崩溃,真正上映的时候,观众看到这段都很虐心。

因为咽下这口气,为了达到最好的表演效果,为了镜头的真实性,周迅为此三天没下床。

实话实说,周迅作为一个演员长相并不惊艳,但是她一直在努力,一直靠演技和实力征服观众,多次获得金马奖金像奖影后。

琦君(1918~2006),原名潘希真,出生于浙江永嘉。其父为官多年,喜欢收藏古籍、碑帖、字画,家中藏书丰富。由于家庭熏陶,她自幼酷爱文学,六岁时,父亲便为她请家庭教师讲授古典文学。

在杭州弘道女子中学读书时,又阅读了大量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作品,并开始文学创作。高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被保送之江大学中国文学系,成为词坛巨擘夏承焘的得意门生。琦君随夏先生研读古籍,咏诗填词,深受其学识、人格的影响,并在词学方面有了精深的造诣。

大学毕业时,正值抗战爆发,她辗转于上海、永嘉等地,饱经忧患,深感国破家毁之痛。1949年到台湾,历任高检处纪录股长和司法行政部编审科长等职,1969年自司法部退休,任教于中央大学和中兴大学中文系,教授新旧文学。

扩展资料1949年的大迁徙、大分裂,使得渡海来台的大陆作家都遭罹(li)了一番“失乐园”的痛楚,思乡怀旧便很自然地成为他们主要的写作题材了。林海音写活了老北京的“城南旧事”,而琦君笔下的杭州,也处处洋溢着“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美好气息。

熟读琦君作品的读者都会感觉到琦君的母亲在她作品中所占的分量。琦君写得最感人的几篇文章几乎都是写她母亲。可以说母亲是琦君最重要的创作泉源。

琦君塑造的母亲意象是一位旧社会中相当典型的贤妻良母,充满了“母心、佛心”──但这并不是琦君文章着力之处,而是琦君写到她母亲因父亲纳妾,夫妻恩情中断,而遭受到种种的不幸与委屈,这才是琦君写得刻骨铭心、令人难以忘怀的片断。

看过琦君脍炙人口的名篇《髻(ji)》的读者,我想没有人会忘记二妈头上耀武扬威的发髻是如何刺痛着琦君母亲的心的。

琦君替她母亲鸣不平,为她母亲立碑作传,忠实地记录下一位菩萨心肠的女人,在情感上被丈夫抛弃后,是如何默默地承受着非人的痛苦与屈辱。当然,琦君母亲的故事,只有在从前旧中国社会男尊女卑的家庭制度中才会发生。

参考资料:-绮君

查看全部20个回答

相关问题全部

琦君 简介

琦君(1916年7月24日—2006年6月7日),1916年7月24日生于温州的瓯海瞿溪乡,原名潘希珍,又名潘希真,小名春英,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人。现当代台湾女作家,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红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等。她也是著名电视剧《橘子红了》的原作者。2006年6月7日凌晨4时45分病逝于和信医院,享年90岁。 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阅一本旧相簿,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如许沉厚的记忆与怀念,时间是这个世纪的前半段,地点是作者魂牵梦萦的江南。琦君在为逝去的一个时代造像,那一幅幅的影像,都在诉说着基调相同的古老故事:温馨中透着幽幽的怆痛。1949年的大迁徙、大分裂,使得渡海来台的大陆作家都遭罹了一番“失乐园”的痛楚,思乡怀旧便很自然地成为他们主要的写作题材了。林海音写活了老北京的“城南旧事”,而琦君笔下的杭州,也处处洋溢着“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熟读琦君作品的读者都会感觉到琦君的母亲在她作品中所占的分量。琦君写得最感人的几篇文章几乎都是写她母亲。可以说母亲是琦君最重要的创作泉源。琦君塑造的母亲意象是一位旧社会中相当典型的贤妻良母,充满了“母心、佛心”。——但这并不是琦君文章着力之处,而是琦君写到她母亲因父亲纳妾,夫妻恩情中断,而遭受到种种的不幸与委屈,这才是琦君写得刻骨铭心、令人难以忘怀的片断。看过琦君脍炙人口的名篇《髻》的读者,我想没有人会忘记二妈头上耀武扬威的发髻是如何刺痛着琦君母亲的心的。琦君替她母亲鸣不平,为她母亲立碑作传,忠实地记录下一位菩萨心肠的女人,在情感上被丈夫抛弃后,是如何默默地承受着非人的痛苦与屈辱。当然,琦君母亲的故事,只有在从前旧中国社会男尊女卑的家庭制度中才会发生。 [编辑本段]生平 1917年,出生于浙江永嘉县瞿溪乡,小名春英,童年在农村度过,上有兄长一位,因亲生父母早逝,兄妹俩就过继给伯父,由伯父潘鉴宗与伯母叶梦兰扶养长大,潘父与潘母即是琦君文章中所提到的父亲与母亲。 1921年,开始受教于家庭教师叶巨雄,研读诗经、唐诗、孟子、论语、唐宋古文等中国古典文学数年。 1927年,唯一的亲哥哥在北京因病过世。 1928年,举家迁居杭州。1930年,考入弘道女中。 1935年,发表第一篇散文《我的朋友阿黄》于“浙江青年”杂志。 1936年,进入之江大学中文系就读(之江大学后来历经整并,最后并入现在的浙江大学),大学期间,受业于词学大师夏承焘门下,饱读中西文艺作品。“琦君”笔名的由来,是因夏承焘老师取“希世之珍琦”的“琦”字来称呼她,再加上“君”字的敬称。 中日战争期间,父亲潘鉴宗与母亲叶梦兰接连因病过世,琦君遂成潘家支柱。 1941年,大学毕业,任教于上海汇中女中。1943年,返乡任教于永嘉县中(今温州二中)。 1945年,抗战胜利回杭州,任教于母校之江大学,兼任浙江高院图书管理员,而后转入苏州法院担任机要秘书,开始了往后数十年,在司法界与教育界并行的工作。 1949年,随国民政府来台,担任高检处书记官,之后转任司法行政部编审科长。同年,发表来台后的首篇散文“金盒子”于中央日报。 1951年,与李唐基结婚,两人育有一子。 1954年,出版第一本散文小说合集《琴心》。 除了从事司法工作,这几十年间,琦君也在学校兼课教授国文,如淡江英专(今淡江大学)、世界新专(今世新大学)、文化学院(今文化大学)、中兴大学、中央大学等学校。 1969年,自法院退休。 1977年,随夫留居美国。1980年,自美返国,任教于中央大学中文系。1983年,再随夫留居美国。 1999年,以《烟愁》入选“台湾文学经典三十”。 2001年,返回故乡-浙江永嘉,参加“琦君文学馆”开馆典礼。 2004年,与夫婿返台定居于台北县淡水镇。 2006年6月7日凌晨4点45分病逝于台北市和信医院,享寿90岁。 琦君曾获中国文艺协会散文奖章、中山学术基金会文艺创作散文奖、新闻局优良著作金鼎奖、国家文艺奖散文奖。琦君的散文多次被选入台湾的中学国文课本,小说《橘子红了》曾被台湾的公共电视台改拍为电视剧。 [编辑本段]作品 论述 《词人之舟》 民国七十年,纯文学出版社;民国八十五年,尔雅出版社。 散文 《金盒子》 原载民国八十五年三月十七日《星岛日报》 现已选入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材 《溪边琐语》 民五十一年,妇友月刊社 《琦君小品》 民五十五年,三民书局 《红纱灯》 民五十八年,三民书局 《烟愁》 民五十八年,光启出版社;民七十年,尔雅出版社 《三更有梦书当枕》 民六十四年,尔雅出版社 《桂花雨》 民六十五年,尔雅出版社 从桂花雨中,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161 浏览5922 2017-11-22

琦君简介

作家简介: (1918~ ) 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769 浏览9127 2017-11-26

作家琦君的经历是什么

琦君生于1917,2006去世,原名潘希真,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 经历: 琦君于1917年7月24日生于浙江永嘉县瞿溪乡一个旧式家庭里,既是官家**,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爱之深教亦严,父亲潘国纲(潘鉴宗)虽出身农野,久历戎行,身为师长,却酷爱中国古典文学,盼她成为才女,就请一位姓叶的家庭教师教她。 于是:五岁,认方块字;六岁,学描红;七岁,读诗经、唐诗、习字;八岁,读女诫,孟子;九岁,读论语、唐宋古文、左传,学做古文;十岁,她就过目能诵,挥笔成文了。 十二岁,随父母迁居杭州,入弘道女中。由于古典文学根基好,加之父亲的书房里有许多古今名著,如《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她常偷读。暑假中,饱看新文学作品,外国小说则偏爱《简爱》《约翰克利斯多夫》《小妇人》等等。 她从古典文学、新文学及外国文学佳作中吸其精华,因此作文比赛,常得第一,被同学们封为“国文大将”。 高一那年,她在《浙江青年》杂志上发表了处女作《我的好朋友——小黄狗》,自此,她立志当文学家。高中毕业时,她以优秀的成绩直接升入之江大学,成为我国“一代词宗”夏承焘的得意女弟子,琦君因此诗词造诣极高,其中又以同更获赞赏。 大学毕业后曾在上海汇文女中及故乡永嘉县中教书。 1949年去台湾,服务于司法界,任台湾当局高检处记录股长及台当局司法行政部编审科长等职,同时在大学任教,并挤出时间写作。 1964年获台湾文艺协会散文奖。 1966年代表台湾妇女写作协会访问韩国。 1970年《红纱灯》散文集获中山学术基金会散文创作奖。 1972年应美国官方邀请访问夏威夷及美国本土参观各大学,与教授作家们交换教学、写作意见。 1969年在台湾当局“司法部”志愿退休后,在台湾的“中央大学”及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任教,专心教课与写作。后其夫李唐基赴美任职,她也随任作“闲妻”而又闲不住,仍常给报刊写稿。 1985年《琦君寄小读者》获“台湾新闻局”金鼎奖。 1986年《此处有仙桃》散文集获台湾第十一届国家文艺奖。 1986年10月12日出席了在纽约举行的有大陆、台湾两地作家参加的第四十八届国际笔会学术活动。在台湾作一个畅销作家并不难,但从事真正的纯文学创作而作品畅销的作家却极少,琦君就是这极少数作家中的一位。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2013年台湾对三十年来图书出版情况作了一次调查,统计结果,作品最畅销的男女作家是琦君和林清玄。 琦君名列台湾十大女作家之首。三十多年来她笔耕不辍,出版散文、小说、儿童文学、词研究等近三十本,有些散文被选入中学课本,作品被译为英、日、朝鲜文,深受海内外读者欢迎,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

扩展资料:

代表作品: 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红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髻》、《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等。 小说《橘子红了》曾被台湾的公共电视台改拍为电视剧,散文《春酒》入选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桂花雨》入选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 散文大家: 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而她作为散文大家。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从她的第一本散文小说合集《琴心》算起,先后出版的《烟愁》、《琦君小品》、《红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 《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水是故乡甜》、《母心似天空》、《此处有仙桃》、《灯景旧情怀》、《玻璃笔》、《琦君说童年》、《琦君寄小读者》、《青灯有味似儿时》、《琦君自选集》、《母心·佛心》等二十多本。 琦君在自己写的大量散文中,尽情地抒发十分真挚热烈的感情,这里有对故乡山水和童年生活诗一样的回忆,有对父母师长挚友深沉的怀念。 有对在台湾生活的叙写,又有对异国旅游的观感,此外是读书心得,创作杂谈,以及专给小读者写的小散文,但写的最好最多的,是怀乡思亲的散文。 -琦君

84 浏览5629 2019-07-20

琦君的资料

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

174 浏览2964 2017-11-23

琦君生平(越短越好,但不能漏)

生平简述 年份 事迹 1916年 出生于浙江永嘉县瞿溪乡,小名春英,童年在农村度过,上有兄长一位,因亲生父母早逝,兄妹俩就过继给伯父,由伯父潘鉴宗与伯母叶梦兰扶养长大,潘父与潘母即是琦君文章中所提到的父亲与母亲。 1921年 开始受教于家庭教师叶巨雄,研读诗经、唐诗、孟子、论语、唐宋古文等中国古典文学数年。 1927年 唯一的亲哥哥在北京因病过世。 1928年 举家迁居杭州。 1930年 考入弘道女中。 1935年 发表第一篇散文《我的朋友阿黄》于“浙江青年”杂志。 1936年 进入之江大学中文系就读(之江大学后来历经整并,最后并入现在的浙江大学),大学期间,受业于词学大师夏承焘门下,饱读中西文艺作品。“琦君”笔名的由来,是因夏承焘老师取“希世之珍琦”的“琦”字来称呼她,再加上“君”字的敬称。中日战争期间,父亲潘鉴宗与母亲叶梦兰接连因病过世,琦君遂成潘家支柱。 1941年 大学毕业,任教于上海汇中女中。 1943年 返乡任教于永嘉县中(今温州二中)。 1945年 抗战胜利回杭州,任教于母校之江大学,兼任浙江高院图书管理员,而后转入苏州法院担任机要秘书,开始了往后数十年1949年随国民党当局赴台,担任高检处书记官,之后转任台湾当局司法行政部编审科长。 同年1954年 出版第一本散文小说合集《琴心》。除了从事司法工作,这几十年间,琦君也在学校兼课教授国文,如淡江英专(今台湾淡江大学)、世界新专(今世新大学)、文化学院(今文化大学)、中兴大学、中央大学等学校。 1969年 自法院退休。 1976年 写出作品《桂花雨》,并入选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7课。 1977年 随夫留居美国。 1980年 自美返国,任教于台湾“中央大学”中文系。 1983年 再随夫留居美国。 1999年 以《烟愁》入选“台湾文学经典三十”。 2001年 返回故乡-浙江永嘉,参加“琦君文学馆”开馆典礼。 2004年 与夫婿返台定居于台北县淡水镇。 2006年 6月7日凌晨4点45分病逝于台北市和信医院,享寿90岁。​琦君曾获中国文艺协会散文奖章、中山学术基金会文艺创作散文奖、台湾当局新闻局优良著作金鼎奖、“国家文艺奖”散文奖。琦君的散文多次被选入台湾的中学国文课本,小说《橘子红了》曾被台湾的公共电视台改拍为电视剧。其散文《春酒》入选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

5 浏览302

88条评论

热心网友 57

2019-09-03 20:06

我正在看她的“桂花雨”

回复Ta

热心网友:老师要查资料,没办法!

热心网友:+1

查看全部24条回复

热心网友 52

2019-06-08 16:55

666

回复Ta

热心网友 28

2019-07-22 15:26

6666

回复Ta

垚琪颖慧::

热心网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62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