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分析一下书籍设计的情感表现?

请分析一下书籍设计的情感表现?,第1张

1书籍版式的情感表达

作为书籍与读者之间重要的信息中转站,版式设计凭借着文字、色彩与插图等基本造型语言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以美观的形态满足了读者多样化的情感需求。这一点并不是毫无根据的。事实上,在书籍设计的发展史上,版式设计一直被广泛重视,成为设计者进行情感表现的重要方式。曾经的线装书在版式设计上就一直在贯彻“天人合一”的理念,不仅在文字的排列和空白的配合上相得益彰,还与文人雅士的着装特点相符合,传达着一种优雅从容、悠闲自得的情感特质。及至当前,自由版式的设计作为一种创新型版式设计形式,凭借自身自由、随性的特点以及文字与图画一体的风格,较之传统的版式设计更具优势,因此在书籍设计的情感表现方面应用颇广。

2书籍材质的情感表达

材质的情感表达也是值得肯定的。从书籍设计对材质的选择看,不同的材质所具备的不同特征成为书籍内容的有效载体,具备一定的情感传达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说那些正确选用材质的书籍总是能够赋予书籍更强的生命力。

3书籍色彩的情感表达

色彩一直是书籍设计中最引人注目的艺术元素,其与各种元素一起共同构成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书籍形式,不仅起到了良好的美化书籍的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读者的色彩爱好和习惯,满足了读者的多样化需求。在众多借助色彩进行情感表达的书籍设计中,儿童书籍设计最具代表性,其对色彩的恰当选用不仅提高了儿童的艺术欣赏,更引发了更高层面的精神体验,帮助他们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

一方面,设计者要从市场实际出发,了解同类图书的设计特点,结合这一现实进行更加具备针对性的设计定位,选择更符合儿童特点,更能够引发其情感波动的理想色彩。比如,针对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设计者可以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读者群体进行区分,大胆选择色彩明快的艺术设计风格,让书籍的情感指引更加鲜明和确切。

另一方面,儿童书籍设计中的色彩还应在封面设计中进行艺术化创新,让整体提升书籍的文化意境,让儿童从书籍的外观便沉浸其中,然后更好地进入书籍的内部世界,促成情感的指引与升华。比如,设计者可以将色彩感进行轻重倒置,将明度较高的颜色作为底色,并在其中插入其他色彩,营造跳跃的动感,达到可爱的效果;放大三原色对比色,挣脱生活中固定的颜色框架与束缚,让整个书籍设计的色彩更加鲜明、绚丽。

初接触心理咨询的案例报告,以往接触过的案例在支持时,用的都不是标准的专业的方式和方法。懵懵懂懂走了一年多。今次第一次写案例报告,有很多东西仍需学习和成长,做此记录,以激励自己。

摘要: 陈某,因爱人意外离世,在五年前自己单独抚养小孩的艰苦时期得到现男友照顾与帮助,与男友发展为情人关系。现在,男友的妻子收紧了经济大权以及对男友的要求,因相处方式发生改变,来访者开始认识到这段关系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但因以往相处过程中少有矛盾,不知如何结束这段关系。咨询师通过认知治疗,空椅子技术帮助来访者转变对分离的认知,提升来访者的自我价值感。经过四次咨询,来访者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一、求助者一般资料

陈某,来访者44岁,个体户,丈夫在2013年意外离世,有一个女儿,现在韩国留学。和自己家中父母、亲戚关系很好,从小比较得大家关爱和照顾。来访者称呼过世的丈夫为爱人,丈夫在世时对来访者也非常照顾。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1)我和他在一起相处已经第五年了,我们是因为生意上的事情认识的,他在当地有一个很大的花鸟市场,我在这个市场里有一个店铺,那时候我爱人刚刚意外离世,我自己一个人带着女儿,生活上很多的事情一下子落到了我的身上,再加上孩子那时候又特别的叛逆,我就觉得生活得非常累,那个时候他对我也挺照顾的,帮了我很多忙,不仅让我感觉到关心和呵护,也能给我孩子一些关心,在小孩的教育上也给了我很多的支持,在我的生活中似乎也担当起了一个爱人的角色。他自己在家里和爱人的关系并不好,他和妻子好几年分房睡,慢慢我们就在一起了。家里父母和很多亲人知道我和他在一起时很反对,因为他自己有家庭。而我自己也知道这一点,我不想去破坏他的婚姻和家庭,所以在这几年中我都没有给他惹麻烦,他有时候想带我去参加一些他朋友的聚会我都很少接受,平常我一直都叫他领导。我觉得如果能一直这样生活下去也挺好。但是从去年他妻子知道我和他的关系之后,似乎也收紧了对他的态度,加强了管控,不知道是不是他爱人后来也参加了情感辅导,在对他的方式和态度上也改变了很多,现在他每天晚上十点前都会回家睡,不再在我这里过夜了,很多事也更以他妻子的想法为重,去年他妻子以交摊费的名义扣了我一笔钱,我把这事和他说了,但他并没有袒护我,而是给了我一部分的钱,对剩下的部分就没有再提起。我感觉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关心我、在意我了,在货款这件事上也是听他妻子的。后来我去了一次外地好几天,我没有和他发信息,但是整个期间他一个信息都没有给我,我心里觉得很委屈。我在和他相处有时候我也很想分开,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和他说,我们相处这么长时间也没怎么有过争吵和矛盾,我感觉就这样突然去和他说也不知道怎么开口,没有一个好的理由。我也想分开,但是以他的脾气,我很担心他找我借的钱很难拿回来,而我自己也没办法在这个贸易市场经营自己的店铺,影响自己的生计。要是能够等这个男人主动提分手,我自己就可以比较轻松地退出这段关系,而我的钱也能比较好地拿回来了。

原生家庭:来访者是家里的独女,曾经有一个哥哥,后来在一次自然灾害中过世,第二年父母生下自己,父母和自己的很多亲人都很照顾自己,自己从小在家里基本上不需要考虑什么事情,结婚对象也是父母介绍的,好在爱人在婚后对自己也一直很照顾,家里的大事小事基本上都是爱人做主,自己不用费什么心思。父母为人都比较和善,一辈子从来没有和别人起过争执,父亲常常教育来访者,吃亏是福,凡事让着别人一点。来访者在人际交往中也秉承着这一理念,凡事为他人考虑,尽量不为别人造成麻烦或者感到不高兴,而往往在自己不舒服的时候闷在心里不做表达和沟通。

分析与指导方案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来访者智力正常;个性外向,目前情绪低落,整体心理水平健康,有自知力,也有求助愿望。本案例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表面上似乎由于遭受情感挫折、经济纠纷导致了心理痛苦、低落的情绪反应,实际上,真正原因是来自来访者内在对稳固的、健全的家庭关系的需求日益强烈,而当初因受帮助、照顾而形成的三角关系不能在适应。在社会因素上,由于两个人之间存在较大金额的经济债务,担心不能收回债务而阻碍了分离的进程。在和来访者的会谈中了解到,来访者当前对于这段关系已经有了新的思考,来访者因为对方爱人的行为发生变化,开始意识到这段关系并不能够长久稳定地发展下去,未来自己父母年长,他也无法担当起一个丈夫的角色和责任,不能和自己一起赡养父母,对于孩子未来的婚姻,对方也不能担负起一个父亲的角色和责任,并且这样的身份不为大众道德所接纳。自己内心想要的是一个稳固的、健全的家庭。

来访者本身也有较强的道德观念,对自己作为第三者的身份非常不接纳。在会谈过程中,从来访者在一开始描述情况时,对“男友”的称呼上有些犹豫和迟疑,而对已经过世的丈夫称呼为“我的爱人”,判断来访者和过世的爱人有很深厚的感情。来访者身处这样的关系中,对已故的丈夫有着深深地愧疚和自责,认为自己对不起自己的爱人。认为自己是在破坏对方爱人的家庭,内心中又较强的负罪感。

根据以上的评估和诊断,经与来访者协商,初步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一)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帮助来访者接受自己第三者经历的事实,调适情绪反应;

2帮助来访者表达对离世丈夫的愧疚和自责,调试情绪反应;

2帮助来访者调适认知:澄清被男友吸引并进入亲密关系的原因,理清未来想要的生活方向

(二)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完善个性,尝试接纳自己的经历,增强面对分离以及对方可能的情绪反应的勇气,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主要咨询原理与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创立的,是帮助来访者解决因不合理信念产生的情绪困扰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属于认知行为疗法。合理情绪疗法基于这样的假设:非理性或错误的思想、信念是情感障碍或异常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对此,埃利斯提出了"ABC"理论。在"ABC"中,A指与情感有关系的激发事件;B指信念,包括理性或非理性的信念;C指与激发事件和信念有关系的情感反应结果。通常认为,激发事件A直接引起反应C。事实上并非如此,在A与C之间有B的中介因素。A对于个体的意义或是否引起反应受B的影响,即受人们的认知态度,信念决定。例如,对一幅抽象派的绘画;有人看了非常欣赏,产生愉快的反应;有人看了感到这只是一些无意义的线条和颜色,既不产生愉快感,也不厌恶。画是激发事件A,但引起的反应C因人而异,这是由于人们对画的认知评估B不同所致。由此可见,认知评估或信念对情绪反应或行为的重要影响,非理性或错误认知是导致异常情感或行为的重要因素。

      空椅子技术是格式塔流派(又称完形心理学派)常用的一种技术,是使来访者的内射外显的方式之一。它的本质就是一种角色扮演。空椅子技术运用两张椅子,要求来访者先坐在其中一张椅子上,扮演内心冲突情境的一方(譬如一个内心的“胜利者”),然后再换坐到另一张椅子上,扮演内心冲突情境的另一方(譬如一个内心的“失败者”),而让来访者所扮演的两方持续进行对话,以逐步达到自我的整合或者自我与环境的整合。主动去贯通症结通道,使其在可控的情况下,建立意识主体能自主的宣泄通道。这种宣泄,并不是要把坏事变成好事,只是为了达到正视与接受。正视内心郁结的对某些事应该更美好的欲望,接受那无可追的遗憾。

指导实施过程

一共进行了四次电话咨询,每周一次,采用会谈法、空椅子技术、合理情绪疗法。

第一周:通过摄入性谈话、观察等方式,收集与来访者相关的各方面资料信息,弄清来访者目前真实的心理状态,明确来访者在人际相处中的ABC,同时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咨询方案。

第二周:运用会谈法、合理情绪疗法,引导和帮助来访者认识到自己在人际相处中存在的模式——想到表达自己的需求可能会给对方增添烦恼时,往往选择不表达。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引导和帮助学员思考、发现表达自己的需求可能带给对方的正面价值和意义,从而增强来访者自身的自我价值感。

家庭作业:记录每天自己非理性的想法和信念,并重新思考具有的正面价值和意义。

第三周:运用会谈法、空椅子技术,帮助来访者表达淤积在心中的对离世丈夫的愧疚,接纳自己在当前情感关系中的角色,减少内心中的冲突,逐步达成自我的整合,提升面对生活中可能的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家庭作业:记录每天自己非理性的想法和信念,并重新思考具有的正面价值和意义。

第四周:运用会谈法,引导来访者领悟并不是对方会不和自己分开,而是自己担心对方忽略自己的需求,不知道该如何再次向对方表达,以及担心自己主动分手会引起对方的一些过激行为。帮助学员理清自己主动提分手后如何应对男友的反应,及与其相处的方式。

家庭作业:记录每天自己非理性的想法和信念,并重新思考具有的正面价值和意义。

五、指导效果评估:

咨询后向来访者收集反馈,说在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情时,自己能更心平气和地去处理;在工作上,能够更加轻松地和自己的老客户联络而没有以前的距离感。和孩子、家人之间也有更多时间去相处,自己的心情变得非常地开朗。对自己和男友的关系也正在积极地去处理,不再像之前患得患失,焦虑了。求助者精神饱满,工作重新又恢复了激情

六、指导者体会与总结 :

整个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与来访者互动良好、气氛良好、来访者感觉较好。能够较好地运用咨访双方关系下的事件来支持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较灵活地运用了多个心理流派的多种咨询技术,从不同层面帮助了来访者的心灵成长。第一个是消除自我价值不足的自卑羞耻感,重建自我价值感和人生意义感;第二个方面是消除对离世丈夫的内疚之感,第三个方面是消除提出分手带给自己的愧疚感,转化为对男友的祝福和感恩。

能够帮助这位来访者走出当前关系的困境中,我感觉到这份工作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以及对自己的成就感。在帮助来访者的过程中,也让自己越来越多地感悟到生命的真谛。

参考文献:

[1]高美才家庭婚姻动力学[M]江西人民出版社,2017

[2]曾文星夫妻的关系与婚姻治疗[M]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

“情绪”是影响设计师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讲,就像是戴着枷锁跳舞,思维可以天马行空,但是必须能够被实现,这是技术的制约。情感可以任意宣泄,但是必须照顾到消费者的情感体验,这是市场的制约。设计的好坏最终还是市场说了算,这就是当下设计领域的普遍规则。

在当今社会,将情感融入广告设计中无疑是促进受众接受并认可广告内容的关键[7]。为了实现更加理想的情感沟通,促进广告设计作品效果的提升,直接吸引受众眼球和融入情感诉求成为设计者的必然选择。

1 吸引受众眼球

有句话说:“让人注意到你的广告,就等于你的商品推销出去一半。”因此,广告设计的首要环节就是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的眼球,而这恰恰也是情感化广告设计的第一要义。这就要求设计者深入研究受众的心理需要和广告对象的个性特征,借助图形、文字和色彩等直观视觉元素将广告的理性诉求、情感诉求相结合,设计出个性鲜明且新颖独特的广告形式,必要时也可以采用幽默、悬念、夸张、恐惧、联想等表现手法进行加持,使广告作品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受众眼球。

广告中的图形元素无论是具象还是抽象,其原则都是直观地将意向传达给受众,借助清晰有序的图形使受众在第一时间轻松辨别,并对其认知产生影响。与此同时,图形还要具备很强的感染性和说服力,将情感表达做到极致且丰富,实现文字和语言所不能及的艺术效果。

还有一点必须注意,那就是图形要素的呈现必须做到个性化,借助自身独特的感官体验实现广告作品的独特性和不可替换性,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比如,药丸广告的设计就可以转换设计视角,直接让药丸占据整个画面,而不是盲目地宣传药丸的疗效。为了使药丸的疗效得以形象展示,设计师可以将这一占据主画面的药丸内部进行丰富的艺术化演绎,其中优美的音乐伴奏、明媚的春光等形象都在委婉含蓄地表达药品的疗效,这样的效果直观且深刻。

2融入情感诉求

广告设计中的情感表达类型一般包含亲情、爱情、友情、爱国情等形式,而想要获得理想的设计效果,必须将情感诉求融入其中,激发受众独特的情感体验,使其对广告所展示的内容形成情感共鸣[12]。这一点在商业广告和电视公益广告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在商业广告设计中的情感表达直观重要,有时甚至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就要求设计者必须结合商品与消费者的情感需求进行分析,用特定的语言形式表达恰当的情感。孔府家酒的一则广告设计就以“家”为情感主题,突出亲情的重要。广告中的主人公拍摄了亲人重逢、游子返家的喜庆场面,配合《千万次的问》这一主题曲,使“孔府家酒,叫人想家”的情感诉求得以展现,让观者联想到自身的境遇,进一步催化了离家、想家、爱家之情。另外,广告的情感甚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消费者对商品的看法。喜之郎果冻的电视广告就将果冻与爱情的主题相结合,营造出快乐、喜悦的积极、浪漫情调,成功感染了受众,也收获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答题:

本案例题中的小男孩嘉豪的表现为内向型问题行为。弗洛伊德的儿童精神发展理论告诉我们,0-6岁是一个人性格与行为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幼儿身心需要都得到满足和受到父母良好的教养和适宜的教育,幼儿就会成为人格健全的人,否则,幼儿容易出现行为障碍、人格缺陷等问题。而5岁小男孩嘉豪的爸爸妈妈性格都内向,不善于表达。整天忙于生计,由此看来对小孩子的教育是缺少的,从而造成嘉豪的性格内向孤僻,不爱与人交流。

如何进行有效干预与矫正,我们可以从家庭和幼儿园教师两大方面入手:

(1)从家庭来干预与矫正

①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是需要父母双方共同努力来构建的。

要形成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父母双方都要加强自身的教育,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纠正自己的心理缺陷。许多研究都认为, 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比父亲更大,因为母亲具有女性的美德和天赋、温柔体贴、情感细腻等优点,母亲的温存、宽容、优雅的风度和文明举止都是培养子女良好心理品质的先决条件。但父亲对幼儿发展、特别是早期发展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有研究曾发现,父亲的惩罚性对幼儿的问题行为有较大影响,并在2-4岁之间父亲的教养态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 教养好自己的孩子, 不仅要重视母亲的作用也应重视父亲的作用。良好的教养方式需要父亲和母亲形成合力,权威性的教养模式最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②父母应了解更多幼儿的心理特点, 掌握一些正确教育孩子的知识与方法。

在当前, 许多家长有一种错误的观念,以为家庭教育可以无师自通, 是自发的、本能,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父母应该多学习只有把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一些基本的方法、理论掌握好, 并灵活、具体的和对幼儿的教育实践结合起来, 形成良好的教养方式, 家庭教育才可能成功。

③ 父母要保证与子女的沟通时间。

尽管现在许多父母工作都很繁忙,但不应减少与子女的沟通时间,父母的角色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可替代的。只有营造出和睦的家庭气氛,彼此之间建立起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坦诚沟通,尊重孩子的需要,就既能让幼儿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真正的温暖和照顾,父母也可以及时了解幼儿的需要与感受,又能让他们更加信任父母,遇到问题时能及时与父母沟通。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情感情绪表达,移情能力这样的话,父母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良好的教养方式。

④父母要以身作则, 作好孩子的榜样。

在每一个孩子身上, 都能看到父母的影子, 这不仅是遗传基因的作用, 而且是父母的性格、感情、行为、语言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与行为, 父母必须先从自身做起, 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父母的言谈和行为是心灵的声和行, 幼儿会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中引起思想和感情的共鸣。模仿是幼儿的天性, 父母应留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替代学习的榜样,让幼儿在自己的良好熏陶下健康成长。

(2)教师如何应对幼儿问题行为

①从理念层面提高教师对幼儿问题行为的认识

实质上,幼儿的问题行为许多属于发育性障碍和行为障碍,是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行为如果不加以引导,任其发展,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到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对于孩子的问题行为,教师不能采取放任或回避的态度,而是要及时对其从心理分析和行为习惯帮助等方面入手,使这些孩子从“问题行为”中走出来,尽早摆脱这种不健康状态对其成长道路上的人格和心理的影响。对问题行为的判定要特别注意,对那些暂时的、偶然的、得到及时纠正的行为不能列为问题行为,那些经常出现的、稳定的、对儿童的发展影响较重的、需要一定时间的教育才能矫正的行为,才可以判定为问题行为。我们应当对儿童的问题行为具有正确的认识并做积极的探索,弄清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如生理因素、家庭因素、个性因素等。

②从实践层面针对不同的行为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针对幼儿的退缩、害羞、胆小、过分依赖、孤独等内隐性问题行为,宜采用正强化的方法。在良好的行为出现时,立即给予强化,使这种行为模式不断反复出现直至保持下来。应用过程要注意做到:目标分层次,过程分步骤。具体来说,就是要把达到一种行为的大目标分成若干个小目标,同时相应地把整个过程分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要定出给予强化的标准。在塑造幼儿良好行为过程中,要注意强化标准要逐渐提高,强化物要逐渐减少。在幼儿已经习惯表现良好行为时,就可以减少或延迟给予奖励,同时奖励可逐渐由精神性奖励和活动奖励代替实物奖励。针对幼儿的告状行为、哗众取宠等外显性问题行为时宜采用消退法。消退法就是对儿童的不良或不适当行为有意忽视,不予理睬,使之慢慢消弱乃至消失。在运用消退法时,最好同时强化幼儿出现良好行为,使受到强化的行为得到保持和巩固,而受“忽视”的行为则会逐渐消失。

③矫正各种问题行为的较针对幼儿情绪和性格方面的问题行为,如过度焦虑所引起的神经质的敏感、多虑、害怕、烦躁、焦虑、抑郁、过分依赖、人际关系紧张、性格偏执、爱发脾气、粗暴、多动、胆怯、孤独等问题行为,较宜采用情境性强的游戏矫正法。幼儿不仅乐于参与游戏,而且多数在游戏中表现得积极主动、开朗活泼、友好善良。游戏的情节和玩具对幼儿极具吸引力,而游戏的规则和玩法又是一种幼儿乐于接受的约束,同时游戏中宽松的心理氛围以及幼儿对游戏的专注也有利于缓解幼儿的紧张和焦虑,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游戏的这些特点对于矫正幼儿的不良心理及行为问题、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有着积极的作用。以这样一种非强制性、非严格性、非专业化的游戏方法对幼儿问题行为进行矫正,使其回归正常,符合认知调整、社会学习以及人本主义的基本理论,可以为以后的心理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幼儿的问题行为并不是单一存在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产生原因极其复杂,矫正涉及到教育、心理、医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整合,故教师在面对幼儿存在的不良问题行为时,要综合运用强化、惩罚、游戏、消退、自然后果等多种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优化自己的教育行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811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