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咏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第1张

《咏柳》古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天的柳树的赞美,并表达出诗人对于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描写的是早春时期的杨柳,把春风比喻成剪刀,赞美了柳树美丽的姿态,也表达出诗人对于春天的喜爱之情。

扩展资料:

《咏柳》的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

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1 寻类似《采莲赋》的古文

采莲赋 萧绎 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

绿房兮翠盖,素实兮黄螺。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益鸟,音益)首徐回,兼传羽杯。

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

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故以水溅兰桡,芦侵罗(衤荐,音间)。

菊泽未反,梧台迥见,荇湿沾衫,菱长绕钏。泛柏舟而容与,歌采莲于江渚。

歌曰:“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

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登楼赋① 王粲 登兹②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③揽斯宇之所处④兮,实显敞而寡仇⑤挟清漳之通浦⑥兮,倚曲沮之长洲⑦背坟衍之广陆⑧兮,临皋隰之沃流⑨北弥陶牧⑩,西接昭丘。

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以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憯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注释: ①选自《文选》卷十一,作者在荆州依刘表时登麦城(在现在湖北当阳东南)城楼而作。②兹:此。

③销忧:解除忧虑。④斯宇之所处:指这座楼所处的环境。

⑤实显敞而寡仇:此楼的宽阔敞亮很少能有与它相比的。寡,少。

仇,匹敌。⑥挟清漳之通浦:漳水和沮水灾这里会合。

挟,带。清障,指漳水,发源于湖北南漳,流经当阳,与沮水会合,经江陵注入长江。

通浦,两条河流相通之处。⑦倚曲沮之长洲:弯曲的沮水中间是一块长形陆地。

倚,靠。曲沮,弯曲的沮水。

沮水发源于湖北保康,流经南漳。当阳,与漳水会合。

长洲,水中长形陆地。⑧背坟衍之广陆:楼北是地势较高的广袤原野背,背靠,指北面坟,高衍,平广陆,广袤的原野⑨临皋(gǎo)隰(xī)之沃流:楼南市地势低洼的低湿之地临,面临,指南面皋隰,水边低洼之地沃流,可以灌溉的水流⑩北弥陶牧:北楼陶朱公所在的江陵弥,接陶牧,春秋时越国的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弃官来到陶,自称陶朱公牧,郊外湖北江陵西有他陶朱公墓,故称陶牧昭丘:楚昭王德坟墓,在当阳郊外华实蔽野:(放眼望去,)花和果实覆盖着原野华,同”花”黍(shu)稷(ji)盈畴:农作物遍布田野黍稷,泛指农作物信美:确实美吾土:这里指作者的故乡,曾何足以少留:曾不能暂居一段曾,竟遭纷浊而迁逝:生逢乱世到处迁徙流亡纷浊纷乱混浊,比喻乱世 漫逾纪以迄今:这种流亡生活已超过了十二年逾,超过纪,十二年迄今,至今眷眷(juan):形容念念不忘 孰忧思之可任:这种忧思谁能经受的住呢?任,承受。

凭,倚,靠。开襟:敞开胸襟。

蔽荆山之高岑(cen):高耸的荆山挡住了视线。荆山,在湖北南漳。

高岑:小而高的山。路逶迤(weiyi)而修迥:道路曲折漫长。

修,长。迥,远。

川既漾而济深:河水荡漾而深,很难渡过。这两句是说路远水长归路艰难。

悲旧乡之壅(yong)隔兮:想到与故乡阻塞隔绝就悲伤不已。壅,阻塞。

涕横坠而弗禁:禁不住泪流满面。涕,眼泪。

弗禁,止不住。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据《论语•公冶长》记载,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在陈、蔡绝粮时感叹:“归欤,归欤!”尼父,指孔子。

钟仪幽而楚奏兮:指钟仪被囚,仍不忘弹奏家乡的乐曲。《左传•成公九年》载,楚人钟仪被郑国作为俘虏献给晋国,晋侯让他弹琴,晋侯称赞说:“乐操土风,不忘旧也。”

庄舄(xi)显而越吟:指庄舄身居要职,仍说家乡方言。《史记•张仪列传》载,庄舄在楚国作官时病了,楚王说,他原来是越国的穷人,现在楚国作了大官,还能思念越国吗?便派人去看,原来他正在用家乡话自言自语。

人情同于怀土兮:人都有怀念故乡的心情。岂穷达而异心:哪能因为穷困和腾达就不同了呢?惟日月之逾迈兮:日月如梭,时光飞逝。

惟,发语词,无实义。俟(si)河清其未极:黄河水还没有到澄清的那一天。

俟,等待。河,黄河。

未极,未至。冀王道之一平:希望国家统一安定。

冀,希望。假高衢(qu)而骋力:自己可以施展才能和抱负。

假,凭借。高衢:大道。

惧匏(pao)瓜之徒悬:担心自己像匏瓜那样被白白地挂在那里。《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畏井渫(xi)之莫食:害怕井淘好了,却没有人来打水吃。

渫,淘井。《周易·井卦》:“井渫不食,为我心恻。”

步栖(qī)迟以徙倚:在楼上漫步徘徊。栖迟,徙倚都有徘徊、漫步义。

白日忽其将匿(ni):太阳将要沉没。匿,隐藏。

风萧瑟而并兴:林涛阵阵,八面来风。萧瑟,树木被风吹拂的声音。

并兴,指风从不同的地方同时吹起。 天惨惨而无色:天空暗淡无光。

兽。

2 《采莲赋》的翻译

靓丽少女俊伟男,默默相念荡舟玩; 船头慢慢来回转,盛情酒杯频频传; 桨将划动水草绊,船头微动浮萍散。

姑娘身段多窈窕,白纱绸衫束细腰, 走走停停看动作,绵绵情义难分舍; 春末夏初好时节,莲叶正嫩花出角。 撩水逗乐微微笑,害怕水珠湿裙袄, 忽然才觉船倾斜,起身提裙乐陶陶。

漂亮的少年、美貌的少女,心心相印采莲去。首船头来回转,交杯频递笑把爱情传。

桨板轻摇水草紧绊,船头微动浮萍才分开。姑娘身材多窈窕,白绸衫儿束细腰。

情意绵绵难分割,恋恋不舍把头回。春末夏初好季节啊,叶儿正嫩花儿才开。

撩水逗乐笑微微,怕水珠溅身弄湿衣。忽然又觉船儿斜,急忙收起绫罗裙。

3 梁元帝《采莲赋》的翻译

译文

紫茎亭亭呵立于粼粼清波,红莲朵朵呵映衬重重芰荷。莲蓬作房屋呵荷叶作屋顶,莲籽儿洁白呵莲蓬如黄螺。

值此时节中的俊男美女,摇起船儿心中荡漾柔情。鷁形画船迂回慢进,雀状酒杯传递频频。水草挽住船桨不肯离去,浮萍移开偏为船儿放行。

美女摆动娇柔的细腰,欲行又止几番回眸传情。夏季刚刚开始春意尚未散尽,鲜嫩的荷叶映衬着初开的荷花。生怕沾湿衣裳而低声浅笑,担心船儿倾覆而紧紧抓住衣襟。

于是船桨击水缓缓向前,芦花点点飞上绫罗绣垫。荡舟湖上不思回返,梧台已经遥遥可见。带水的荇菜沾湿了衣衫,长长的菱草缠住了臂环。泛着柏木舟多么悠闲自在,水洲边放开歌喉唱一曲《采莲》。

歌唱道:碧玉姑娘本是小户人家之女,前来嫁给身世显贵的汝南王。莲花映衬着她的容貌,荷叶染上了她的衣香。手持莲花荷叶进献给君子,希望穿上用它制作的美丽衣裳。

扩展资料:

采莲赋原文

南北朝:萧绎

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绿房兮翠盖,素实兮黄螺。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

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故以水溅兰桡,芦侵罗袸。菊泽未反,梧台迥见,荇湿沾衫,菱长绕钏。泛柏舟而容与,歌采莲于江渚。

歌曰:“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作者简介

萧绎(508年9月16日 [1] ―555年1月27日),即梁元帝(552年―554年在位),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北朝时期南朝梁皇帝。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梁简文帝萧纲之弟,母为阮令嬴。

萧绎是一个爱好读书与喜好文学的君主,“四十六岁,自聚书来四十年,得书八万卷”,自称“韬于文士,愧于武夫。”

个人作品

梁元帝萧绎的五言、七言、杂言等诗,现存109题119首。

大致可分三类:

一是边塞征战诗,上承古代征戍诗,下开唐代岑参、高适的先河;

二是闺怨艳情诗。既有社会时代风气的影响,也有萧绎个人婚恋情结的因素,非好声色者不能写出;

三是写景咏物诗,在炼字、对偶和白描等方面,为唐代近体诗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4 求一篇古文,《莲赋》 不是《采莲赋》,是《莲赋》,全文,最好有

莲赋

芳绽荼蘼之末兮,惜三春已寥落;叶萌芙蕖之尖兮,知一夏当绰约。荷叶

田田兮,鱼戏西子、洞庭;荷花灼灼兮,霞弄微山、大明。湖光潋灩兮,辉映

溪客之裘;溪色沉浮兮,光惹玉环之眸。接天无穷兮翠染,映日别样兮红添;

洛神颤颤兮波点,越女盈盈兮香渐。根植污浊兮,未著半丝俗泥;茎立熏风兮,不惧几分孤凄;花迎酷日兮,岂作一声哀啼;梦含高远兮,依旧百般痴迷。盖浮水精之碧兮,消溽暑於长堤;蕊漾沁骨之芳兮,燎沉香於暮溪。深得清涟之娇,不随杨絮之妖。莲者,花之真君子也。莲叶清凉兮,可覆乳婴之身;莲花馨郁兮,可容玉杯之醇;莲藕香脆兮,可提凡躯之津;莲子清苦兮,可充补益之珍。一泓清水,一缕和风,一轮月影,一抹霞红,莲何求也?枝枝叶叶,根根节节,献於眸前,奉於世间,莲何痴也?莲者,花之苦行僧也。菡萏并蒂兮,包容坚贞之心;藕节连根兮,斟酌棠棣之吟。观音四面兮,胸怀济世之襟;莲台九品兮,抒发慕贤之音。雨落翠盖兮未散,珠碎而圆;蝶入鞭蕖兮不乱,情挚而娟。同茎合跗,并实双葩;千年莲籽,犹可萌华。莲者,花之连理枝也。赤鱼献身兮,割处随而复生;莲华合掌兮,行者觉而无痕。西天莲界兮,孕育菩提之成;东方莲舍兮,开启禅宗之门。茎托五色,瓣分千华,莲座莲座,汝何雄哉;拈花一笑,众生普渡,佛印佛印,汝何宏哉。莲者,花之金蝉子也。乱曰:翠盖深深,夏之织兮。娇蕊忱忱,天之馈兮。秽莫能侵,姣姣粹兮。情不可*,拳拳寄兮。玩珠雨霖, 醉兮。浸座禅音,端方恣兮。

5 梁元帝《采莲赋》的翻译

一、翻译 紫茎亭亭呵立于粼粼清波,红莲朵朵呵映衬重重芰荷。

莲蓬作房屋呵荷叶作屋顶,莲籽儿洁白呵莲蓬如黄螺。 值此时节中的俊男美女,摇起船儿心中荡漾柔情。

鷁形画船迂回慢进,雀状酒杯传递频频。水草挽住船桨不肯离去,浮萍移开偏为船儿放行。

美女摆动娇柔的细腰,欲行又止几番回眸传情。夏季刚刚开始春意尚未散尽,鲜嫩的荷叶映衬着初开的荷花。

生怕沾湿衣裳而低声浅笑,担心船儿倾覆而紧紧抓住衣襟。于是船桨击水缓缓向前,芦花点点飞上绫罗绣垫。

荡舟湖上不思回返,梧台已经遥遥可见。带水的荇菜沾湿了衣衫,长长的菱草缠住了臂环。

泛着柏木舟多么悠闲自在,水洲边放开歌喉唱一曲《采莲》。 歌唱道:碧玉姑娘本是小户人家之女,前来嫁给身世显贵的汝南王。

莲花映衬着她的容貌,荷叶染上了她的衣香。手持莲花荷叶进献给君子,希望穿上用它制作的美丽衣裳。

二、原文 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绿房兮翠盖,素实兮黄螺。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

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 夏始春余,叶嫩花初。

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故以水溅兰桡,芦侵罗袸。菊泽未反,梧台迥见,荇湿沾衫,菱长绕钏。

泛柏舟而容与,歌采莲于江渚。歌曰:“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

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三、朝代 南朝 四、注释 1、文波:微波。此句语本《楚辞·招魂》:“紫茎屏风,文缘波些。”

2、芰(jì)荷:出水荷叶。 3、绿房:指莲蓬。

因莲房呈圆孔状间隔排列如房,故称。翠盖:形容荷叶圆大如帷盖。

4、素实:白色的莲籽。黄螺:莲蓬外形团团如螺,成熟后由绿渐黄,故称。

5、妖童:俊俏少年。媛女:美女。

6、心许:谓心中互有情意。 7、鷁(yì)首:船头。

鷁是一种大鸟,古代常被画在船头作装饰。徐:缓缓。

8、羽杯:一种雀形酒杯,左右形如鸟羽翼。一说,插鸟羽于杯上,促人速饮。

9、櫂(zhào):划船用的工具。代指船。

一作“棹”。 10、束素:捆扎起来的白绢。

形容女子细腰。素:白绢。

扩展资料一、赏析 《采莲赋》描写了一幅江南“妖童媛女”荡舟采莲的风俗画面,但这并非是民间劳动女性的采莲生活的再现,而是融透着作者帝王后苑生活情趣的作品。赋中占据画面主体的是莲花丛中的采莲媛女的形象,作者描写的是女性的声色与容态。

赋末之歌,以采莲女因持莲花、荷叶进荐“君子”,希望君子“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隐蕴投以木桃,永以为好之意。此赋篇幅短小,婉丽多情,清美自然,具有典型的南朝赋体的风格特色。

二、作者简介 萧绎(508年9月16日 ―555年1月27日),即梁元帝(552年―554年在位),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北朝时期南朝梁皇帝。

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梁简文帝萧纲之弟,母为阮令嬴。 梁元帝萧绎的五言、七言、杂言等诗,现存109题119首。

大致可分三类:一是边塞征战诗,上承古代征戍诗,下开唐代岑参、高适的先河。 二是闺怨艳情诗。

既有社会时代风气的影响,也有萧绎个人婚恋情结的因素,非好声色者不能写出;三是写景咏物诗,在炼字、对偶和白描等方面,为唐代近体诗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性好书籍,在江陵时,借抄私家藏书最多。

平定侯景之乱后,收“文德殿”藏书及其他公私典籍7万余卷。自著《金缕子》称:自聚书以来40年,得8万卷。

西魏伐梁,他被围困在江陵,仍讲《老子》于龙光殿,百官戎服以静听。 魏兵破城,仍口占为诗。

城陷后,他恐图书、古物落入敌手,将聚集数十年在城中的太王、浑天仪毁掉,又取古画、法帖、古今图书14万卷尽焚于一炬。悲叹说“读书万卷,犹有今日”。

并欲投火自焚,宫婢牵衣得免。旋即为魏军所杀。

此次焚书,史称图书一厄。著有《孝德传》、《忠臣传》、《丹阳尹传》、《注汉传》、《内典博要》、《玉韬》、《补阙子》、《余德志》、《荆南志》等数百卷,多已佚,仅存《古今同姓名录》等数种。

明人辑有《梁元帝集》。 —采莲赋 —萧绎。

6 寻类似《采莲赋》的古文

采莲赋 萧绎 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

绿房兮翠盖,素实兮黄螺。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益鸟,音益)首徐回,兼传羽杯。

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

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故以水溅兰桡,芦侵罗(衤荐,音间)。

菊泽未反,梧台迥见,荇湿沾衫,菱长绕钏。泛柏舟而容与,歌采莲于江渚。

歌曰:“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

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登楼赋① 王粲 登兹②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③揽斯宇之所处④兮,实显敞而寡仇⑤挟清漳之通浦⑥兮,倚曲沮之长洲⑦背坟衍之广陆⑧兮,临皋隰之沃流⑨北弥陶牧⑩,西接昭丘。

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以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憯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注释: ①选自《文选》卷十一,作者在荆州依刘表时登麦城(在现在湖北当阳东南)城楼而作。②兹:此。

③销忧:解除忧虑。④斯宇之所处:指这座楼所处的环境。

⑤实显敞而寡仇:此楼的宽阔敞亮很少能有与它相比的。寡,少。

仇,匹敌。⑥挟清漳之通浦:漳水和沮水灾这里会合。

挟,带。清障,指漳水,发源于湖北南漳,流经当阳,与沮水会合,经江陵注入长江。

通浦,两条河流相通之处。⑦倚曲沮之长洲:弯曲的沮水中间是一块长形陆地。

倚,靠。曲沮,弯曲的沮水。

沮水发源于湖北保康,流经南漳。当阳,与漳水会合。

长洲,水中长形陆地。⑧背坟衍之广陆:楼北是地势较高的广袤原野背,背靠,指北面坟,高衍,平广陆,广袤的原野⑨临皋(gǎo)隰(xī)之沃流:楼南市地势低洼的低湿之地临,面临,指南面皋隰,水边低洼之地沃流,可以灌溉的水流⑩北弥陶牧:北楼陶朱公所在的江陵弥,接陶牧,春秋时越国的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弃官来到陶,自称陶朱公牧,郊外湖北江陵西有他陶朱公墓,故称陶牧昭丘:楚昭王德坟墓,在当阳郊外华实蔽野:(放眼望去,)花和果实覆盖着原野华,同”花”黍(shu)稷(ji)盈畴:农作物遍布田野黍稷,泛指农作物信美:确实美吾土:这里指作者的故乡,曾何足以少留:曾不能暂居一段曾,竟遭纷浊而迁逝:生逢乱世到处迁徙流亡纷浊纷乱混浊,比喻乱世 漫逾纪以迄今:这种流亡生活已超过了十二年逾,超过纪,十二年迄今,至今眷眷(juan):形容念念不忘 孰忧思之可任:这种忧思谁能经受的住呢?任,承受。

凭,倚,靠。开襟:敞开胸襟。

蔽荆山之高岑(cen):高耸的荆山挡住了视线。荆山,在湖北南漳。

高岑:小而高的山。路逶迤(weiyi)而修迥:道路曲折漫长。

修,长。迥,远。

川既漾而济深:河水荡漾而深,很难渡过。这两句是说路远水长归路艰难。

悲旧乡之壅(yong)隔兮:想到与故乡阻塞隔绝就悲伤不已。壅,阻塞。

涕横坠而弗禁:禁不住泪流满面。涕,眼泪。

弗禁,止不住。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据《论语•公冶长》记载,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在陈、蔡绝粮时感叹:“归欤,归欤!”尼父,指孔子。

钟仪幽而楚奏兮:指钟仪被囚,仍不忘弹奏家乡的乐曲。《左传•成公九年》载,楚人钟仪被郑国作为俘虏献给晋国,晋侯让他弹琴,晋侯称赞说:“乐操土风,不忘旧也。”

庄舄(xi)显而越吟:指庄舄身居要职,仍说家乡方言。《史记•张仪列传》载,庄舄在楚国作官时病了,楚王说,他原来是越国的穷人,现在楚国作了大官,还能思念越国吗?便派人去看,原来他正在用家乡话自言自语。

人情同于怀土兮:人都有怀念故乡的心情。岂穷达而异心:哪能因为穷困和腾达就不同了呢?惟日月之逾迈兮:日月如梭,时光飞逝。

惟,发语词,无实义。俟(si)河清其未极:黄河水还没有到澄清的那一天。

俟,等待。河,黄河。

未极,未至。冀王道之一平:希望国家统一安定。

冀,希望。假高衢(qu)而骋力:自己可以施展才能和抱负。

假,凭借。高衢:大道。

惧匏(pao)瓜之徒悬:担心自己像匏瓜那样被白白地挂在那里。《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畏井渫(xi)之莫食:害怕井淘好了,却没有人来打水吃。

渫,淘井。《周易·井卦》:“井渫不食,为我心恻。”

步栖(qī)迟以徙倚:在楼上漫步徘徊。栖迟,徙倚都有徘徊、漫步义。

白日忽其将匿(ni):太阳将要沉没。匿,隐藏。

风萧瑟而并兴:林涛阵阵,八面来风。萧瑟,树木被风吹拂的声音。

并兴,指风从不同的地方同时吹起。 天惨惨而无色:天空暗淡无光。

兽。

7 语文 的翻译

紫茎从细碎的波纹中耸立而出,那上面盛开着红色莲花。绿色的莲蓬如同莲子的房间,那一粒粒白色的莲子啊,还有那嫩黄的花心。

(男)美艳的少年和美貌的少女,摇着小船默默地传情。船慢慢地来回荡漾着,双方传递着酒杯。浆要划动,却被水草挂着;船要移动,就把浮萍分开了。那细细的腰肢,裹着洁白的绸子,走走退退,不住地回视自己的动作。这姑娘正如春末夏初的好时节,叶儿正嫩花儿才开。你看她边采莲边担心着水珠溅湿衣裳而低低浅笑,又像是害怕船倾而赶紧提一提衣襟。

(女)湖水似为有意溅湿了我的船桨,芦苇牵扯着我轻柔的纱衣。那有着如菊花一般馨香品德的他还未回去吧,那颀长如梧桐的他正在高台上远远眺望着我。水中的青荇濡湿了我的衣裳,那长长的菱叶藤茎绕住了我的金钏。我划着的兰舟它不肯再向前行进,那就让我在江边把采莲的歌儿唱响。

歌儿唱到:“我是一般人家如碧玉般温柔的姑娘,特意前来想要嫁给汝南王。莲花和我的脸庞同样美丽,荷香进入我的衣裙使它更香。于是我特意摘下荷花献给君子,我希望永远穿着荷叶荷花做成的衣裳。”

诗歌发展到魏晋时期走进了一个死胡同,玄言诗大量创作,过度膨胀,使中国诗歌发展偏离了艺术发展的自然轨道,诗歌成了老庄思想的枯燥注疏,这是诗歌发展史中极不正常的现象。陶渊明和谢灵运的出现扭转了这种局面,使诗歌的发展走上了正规之路,把诗歌从玄言中拯救出来,确保了抒情文学的正常发展进程。深入的考察陶渊明和谢灵运的诗歌,特别是他们所开创的田园诗和山水诗,不难看出,他们是有许多相同之处的。

老庄哲学思想从产生那天起就开始影响整个中国文学特别是抒情文学的发展,其“亲近自然”,“虚静无为”,“天人合一”等思想深深渗透在后代文人的作品中,成为后代文人创作源源不断的思想源泉。汉初,统治者推行黄老之术来治理国家,深深影响了文人,这一时代的作家及后世的作家自觉不自觉的就接受了这一思想。老庄思想越往后发展,它就不仅仅是一种表面上的接受不接受,而内化为文人的一种品格气质,无形之中深深地影响着文人的创作。玄言诗的出现就证明老庄思想不但从外在而且从内在两个方面影响甚至是主宰着诗歌创作,诗歌已成为彻头彻尾的老庄思想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发展到极端阶段,诗歌已不是诗歌,而是哲学著作。老庄思想的过分膨胀,给诗歌创作带来的是灾难而不是幸运,它使诗歌走向极端。陶渊明的天宇市和谢灵运的山水诗一般被人们认为是对玄言诗更是对这一思想的一种背离,其实,深究下去可以发现,陶,谢二人的诗作不但没有背离这一思想,反而是对他的一种坚决贯彻,只不过是用一种不同于玄言诗的形式来表达这一思想。这种表达方式不像玄远诗那样外露,而是让老庄思想溶进诗作中,作为一种灵魂内附在诗作中,升华为一种主导精神。陶谢的诗歌对老庄哲学思想的运用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诗作中掩藏的更深。陶渊明和谢灵运生活在玄言诗全盛时期,他们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是必然的,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们受这一思想的影响比一般人更深,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把这一思想完全贯彻于诗作中,才不会像一般作家那样,只是从外部的形式上去传达这一思想。陶渊明的《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诗人“心远”所以“地自偏”,一心与自然同化,所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时才会“欲辩已忘言。”这是老庄“亲近自然”“天人合一”的精品式的体现。只有当诗人全身心投入于自然才会有这种感情,才能写出如此佳作。谢灵运的《登池上楼》:“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雾愧云浮,栖川作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衾枕昧节侯,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钦。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作者的不得志的感伤情绪完全溶进自然的山水中,自己仿佛是“潜虬”只能“媚”自己的 “幽姿”,全身心投入自然中去“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钦”,这诗中的山水景物已不是自然物体,而变成同样具有人的情感的意象,作者也仿佛成了其中一员,正如“庄子梦蝶”一样,“不知何为庄子,何为蝴蝶”。这方面的例子还有很多,不一一论述了。

魏晋南北朝时,中国的政治局面一再动荡,朝代数易,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广求贤才,士大夫又往往不就,所以很多人惨遭杀害。两晋时政治黑暗,统治者腐败,整个社会一片混乱,阴森恐怖。晋宋易代之际更是如此。朝代反复无常,官场黑暗一片,文人们早已厌倦了这种生活,于是他们归隐田园山水,在自然中找到一份闲适,一种解脱,以这种方式逃避政治迫害。陶渊明和谢灵运同时代达四十年之久,都处于晋宋易代之时,文名远播,为了不入黑暗官场,自然也会投向自然的怀抱,寻求一片宁静的天地。他们早已看透功名利禄,更好地全身心投入到自然中,领悟自然的神妙之处,诗作自然放射着灵性之思的光芒。陶渊明在归隐上比谢灵运更坚决,前半生虽多次为官,但在彭泽县令上才供职八十三天便决然归隐于乡林间,过着完全自在的生活,虽然有时也思及仕途之路,但更多的是自然闲适之趣。谢灵运在这一点上显得犹豫,刚一隐居,不久又出任官职,在出世与入世之间不断徘徊,虽然他的任官期较长,但因为他的一颗心早已交给自然,其诗中自然的灵思也不可忽略,甚至比起陶渊明来有过之而无不及。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其一)道明了自己归隐的原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将其任官说成“误落尘网中”,他所求的只是“方宅十余亩,草屋七八间”,所描绘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更是一派自然的闲适农家生活风光。谢灵运的《入东道路》也透露着浓厚的归隐情感:“整驾辞金门,命旅惟诘朝。怀居顾归云,指途溯行飙。属值清明节,荣华感和韶。陵隰繁绿杞,虚囿粲红桃。吆吆晖方鸲,纤纤麦垂苗。隐轸邑里密,缅邈江海辽。满目皆古事,心赏贵所高。鲁连谢千金,延洲权去朝。行路既经见,愿言寄岭谣。”归隐之情的强烈可见一斑。

文学,特别是抒情文学中的诗歌,发展到此时,自身的演变也孕育着田园诗和山水诗。早在上古时期,歌谣中早已出现了景物描写,人们的视线已经注意到了自然的情趣,如《诗经》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等等,都是很好的例子。《楚辞》中景物描写的例子更多,它保留并发扬了《诗经》中景物描写的传统,并加入了许多新的成分,如:“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五言诗反站到东汉已经很成熟了,文人的五言诗中也有不少的景物描写。三曹的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就更多了,曹丕的《燕歌行》中以情入景,又以景写情,将思妇的愁思与秋的凄凉溶为一体,达到了另一种新的高度。前世所积累的文学创作经验,影响着后世文人不自觉的去运用这种方法。文学自身的嬗变,一脉相承更从本质上决定了田园诗以及山水诗的产生,即使历史上没有陶渊明和谢灵运也会有其他人出现,推动这两种诗歌形式的出现。另外,从更大的方面来说,整个抒情文学发展到此时,也在呼唤着这两种诗歌形式的产生。汉代的众多赋的出现,标明了抒情文学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司马相如的赋那种对景物的细致入微的描写,那种铺陈长叙,语言之精练,手法之高明,都是前代所不能比。其他的众多的赋也具有同样的品格。文学自身的发展,期待和呼唤山水田园诗的出现,这种潮流造就了陶渊明和谢灵运两个人。

魏晋时期的玄言诗并非一无是处,其中也不乏名作,但越往纵深方向发展,便越显畸形,其缺点马上暴露无遗。玄言诗初产生时,人们对它的接受兴趣也相当的高,毕竟,作为一种新的文学现象在它产生之初都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很大的影响力,人们用文学接受的观点来欣赏评价玄言诗。须知,文学接受及文学发展都需要多样化多元化,不可能一个时代只让一种文学样式来独霸其位,因为文学接受是众口难调而不是千篇一律,文学的发展是百花齐放而不是千人一心,这种情况势必要求并规定文学接受及文学发展的多样性及多元化众所周知,文学接受受着期待视野,接受者的知识水平,生活阅历,理论修养,接受者的心境等众多因素的影响玄言诗因为太玄妙,只能是士大夫们的阅读文本而不易为广大社会群体接受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创作就会不自觉的去迎合接受者的口味,文学接受者更是呼唤着平易朴实的诗歌的产生田园诗和山水诗的出现恰恰适应了这种潮流特别是陶渊明的诗:如:“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虚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此诗的语言风格几近于白话,一般识字的老百姓都能读的懂。谢灵运的诗歌的语言虽有一定的阻拒性,但它从“雅”的品格上适和了接受者“换口味”的要求。如其诗“束发怀耿介,逐物遂推迁。违志似如昨,二纪及兹年。淄磷谢清旷,疲尔斩贞坚。拙疾相倚薄,还得静者便。剖竹守沧海,枉帆过旧日。山行穷登顿,水涉尽回沿。严峭岭稠叠,洲潆渚连绵。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茸宇临洄江,仰观基层巅,挥手告乡曲,三载期归旋。且为村玢贾,无令愿孤言。”这种风格已大不同于玄言诗的“元之又元,众妙之门”类的风格,给接受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文学创作是一项精神生产活动,作家的气质,性格,思想等等都会影响到创作实践。由玄言诗到田园山水诗的转变更表明了文人个人品质的转变。汉朝时期,文人积极入仕,都为了求有一官半职而用尽心血,所以很多文人把文学当阶梯而进身为官员,他们基本上已成为政治的附庸,似乎没有存在的意义,文人的品格由此而显现为趋炎附势,阿语奉承。陶渊明和谢灵运则和这些人相反,他们都淡漠名利,视金钱为粪土,他们不再为仕途而羁绊,放开心胸与自然完全溶为一体。陶渊明诗歌成就的辉煌时期是在其辞去县令而隐居以后,那种物我不分,平易自然的风格成一代风气。谢灵运虽一生为官,但我们绝不能由此而认为他是一个热心仕途的人,因为他的每一次出任都是被逼无奈,然而他的一颗心早已交给了自然,徜徉在山水乐天之中,即所谓的“醉翁之意不在酒”。由于两个人的个性品质是一致的,其诗歌创作也因受个人品格的影响而几无差别。陶渊明那“衡门之下,有琴有书,载弹载咏,爰得我娱。 岂无他好,乐是幽居,朝为灌园,夕俨蓬庐”的安适自得心境,若他没有这种品格,实难想象会有这样的诗歌这样的作品。谢灵运的“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谵忘归。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菏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的怡然自适心境,岂是醉心功名人能比?

原文

采莲赋萧绎

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绿房兮翠盖,素实兮黄螺。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故以水溅兰桡,芦侵罗缣(衤荐,音间),菊泽未反,梧台迥见,荇湿沾衫,菱长绕钏。泛柏舟而容与,歌采莲于汪渚。

歌曰:“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注释

萧绎(508-554),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梁武帝第七子,后于江陵称帝,是为梁元帝,在位三年,为西魏军所杀。生平著作甚多,今存《金楼子》辑本。

翻译

紫茎从细碎的波纹中耸立而出,那上面盛开着红色莲花。绿色的莲蓬如同莲子的房间,那一粒粒白色的莲子啊,还有那嫩黄的花心。

(男)这时候漂亮的少年、美貌的少女,荡着采莲的小舟而来默默地传递着情意。我和她的两条船儿慢慢荡漾,隔着小船将酒杯来回传递。她摇动船桨要划开,却被柔长的水草牢牢挂住;她的船头要移去,又怎舍得将合于水面的浮萍分开。啊,这可爱的姑娘细细的腰间缠裹着洁白的绸子,她的船走走退退,还在不住地回望。这姑娘正如春末夏初的好时节,叶儿正嫩花儿才开。你看她边采莲边担心着水珠溅湿衣裳而低低浅笑,又像是害怕船倾而赶紧提一提裙裾。

(女)湖水似为有意溅湿了我的船桨,芦苇牵扯着我轻柔的纱衣。那有着如菊花一般馨香品德的他还未回去吧,那颀长如梧桐的他正在高台上远远眺望着我。水中的青荇濡湿了我的衣裳,那长长的菱叶藤茎绕住了我的金钏。我划着的兰舟它不肯再向前行进,那就让我在江边把采莲的歌儿唱响。

歌儿唱到:“我是一般人家如碧玉般温柔的姑娘,特意前来想要嫁给汝南王。莲花和我的脸庞同样美丽,荷香进入我的衣裙使它更香。于是我特意摘下荷花献给君子,我希望永远穿着荷叶荷花做成的衣裳。”

简说

《采莲赋》以采莲为中心,首先要注意其内容为采莲之事。同时,因为古代“莲”字还有“恋”“怜”之谐音意义,意为“爱恋”和“怜惜”,因此,此诗所写内容应该与男女情爱相关。这篇作品就有了双关的意义:表面上,是写姑娘小伙采莲的情景,实际上,也是写男女青年相爱的情景。在荷花盛开的湖面,在轻摇的采莲船上,碧水蓝天之中,作者不仅写出了采莲的快乐,更展现了“荡舟心许”恋恋不舍的美丽爱情。

从行文内容看,先写夏初荷花盛开,莲蓬成熟,为采莲故事准备了背景;然后写男女的倾心和恋恋不舍,重点突出男子对采莲女的痴恋;再写采莲女在采莲中不断被各种植物牵绊,实则是展现自己放不下对男子的爱意;最后采莲女有意用歌唱开起玩笑,说自己想要嫁汝南王,似是拒绝着对方,实则是芳心暗许,显得清新活泼而俏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826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