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故事》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好的故事》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第1张

《好的故事》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

这首散文诗写于1925年1月28日,最初发表于1925年2月9日《语丝》周刊第13期。关于这篇散文诗的写作时间,作者鲁迅在编成《野草》集子的时候,文章的末尾注的是“1925年2月24日”,这个时间,比此篇散文诗在《语丝》杂志上发表的时间晚了两个多月,这应是鲁迅误记。

查《鲁迅日记》,其中明确有关写作《野草》各篇的记载,只有一次,是在1925年1月28日这一天的项下,记有:“作《野草》一篇。”这一天,正是中国旧历新年的正月初五,与文章的开头相吻合。

扩展资料:

文章最后,写“好的故事”的破灭。“我正要凝视他们”时,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骤然一惊,“好的故事”被撕成碎片。我从梦中醒来,眼前只剩下“几点虹霓色的碎影”。尽管如此,我“真爱”这“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但当我“抛了书”,取笔准备记下时,“碎影”没有了,只有“昏暗的灯光”,我在现实的“昏沉的夜”中,不过,“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充分反映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著眷恋,决计要同“昏沉的夜”进行不懈的抗争。

这篇散文以梦幻的形式,描写了一个没有“故事”的“好的故事”,寄寓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执著的追求,全文以情绘景,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把自然景物写得优美、壮观,创造了饱含作者美的情感和美的理想的诗的意境。

一、简介: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一首深情的爱国之歌,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旨在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一种深情。该文章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并被编入选入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和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深受各大朗诵人士的喜爱。

2、文体为朦胧诗:是指成长于“文革”时期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诗歌,由石天河从国外引入。它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艺术表现上的意象化、象征化和立体化,多蕴涵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

3、舒婷,中国女诗人,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居住于厦门鼓浪屿。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全诗如下: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穷,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 祖国啊!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 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三、赏析《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这是一首深情的爱国之歌,诗中交融着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涌动着摆脱贫困、挣脱束缚、走向新生的激情,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诗一开始就进入高潮,这是舒婷的一贯手法。第一节头两个副句是平衡句,寓有音响和色彩的描绘。三、四句则缩短,不描绘;五句却伸长,行短意紧,强度超过前面四个副句,于是主词(祖国)出现。

第二节开始一反前节方式,直叙,连形容词都不用;三、四句是总结前面,然后主词出现。期盼未来美好的生活的希望。其中“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指的是祖祖辈辈美好希望的一再落空。

第三节又是一个变化。五个副句分列七行,节奏松紧交错。如果一、二节是写过去(“‘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地面的花朵”),用现在式;这第三节则是写未来(“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也用现在式,这就更富具体性和现实性,承上启下,痛苦上升为希望,于是主词又再次出现。象征着中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写祖国正在走向美好未来。诗人感情达到最高潮,强烈的感情化作对祖国母亲的壮丽的誓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使诗的思想得到升华。

第四节头两行,十亿分之一是小,九百六十万平方是大,大和小统一在一起,是对比中的强化,意即“我”是祖国的一分子,但“我”的胸中又包容着整个祖国。接下去,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我,和从我的血肉之躯取去,又是一种对照,从中突出我同祖国不可分割的联系;甚至迷惘、深思、沸腾,与富饶、荣光、自由,也是性质相反的对衬,以见出痛苦和欢欣的无限。如果前三节在句法上是写我与祖国的关系,第四节便是反过来写祖国和我的关系,这才是主题所在。句法参差正是心情激动至极的表现,在主词的双重呼句中结束全篇(前三段末的主词都是单一呼句),达到最高潮。描写了作者与祖国命运相连,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血肉相连,荣辱与共。

诗人在诗中的表达如下:诗中的第一节的“祖国啊”是深沉的感叹,表达出难以言状的悲哀;第二节的“祖国啊”是痛苦的呼唤,包含着几多痛苦,几多希望;第三节的“祖国啊”是欣喜的呼唤,流露着诗人抑制不住的喜悦;第四节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庄严的誓词,倾吐了献身祖国的热望。四个“祖国啊”,反复吟咏,将感情逐层推进,给全诗造成了回肠荡气的咏叹气氛。

这首诗中所有的象征和比喻,既质朴,又漂亮,每一个词都与被描绘的景物、形象紧密契合。诗人既用含有自己民族要素的眼睛观察,又以人民能理解的民族语言手段和表达方法,写出人民内心生活和外部生活的精神实质和典型色调,她感到和说出的也正是同胞所感到和所要说的。

表达了作者想改变旧社会的想法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

启迪人们摧毁“黑夜”,实现“好故事”的强烈生活愿望,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赞美,对理想的热切向往。全文的风景是真实的,细致的,和景在情,有意的。

扩展资料:

1、创建时间

这首散文诗写于1925年1月28日,最早发表于1925年2月9日的《Threads》杂志第13期。关于这首散文诗的写作日期,作者鲁迅在编纂《野草集》时,在文章的结尾处写了“二月二十四日”。

它比鲁迅误录的散文诗《语丝》晚发表了两个多月。查《鲁迅的日记》,其中清清楚楚地记载了关于《野草》的每一个记载,只有一次,就是1925年1月28日这一天,有一个记载:“写《野草》”。这一天是中国新年的第一个月的第五天,这与文章的开头是一致的。

2、历史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一九二五年,那时候,中国正处于大乱之中,帝国主义迫害中国,劳动人民生活艰苦。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笔者和广大人民一样,期待着早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834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