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象征性的自然景物的意象和氛围,构成象征世界、暗示作者的思想和情绪,如《秋夜》、《雪》、《腊叶》等。
2、通过编造幻想中的真实与想象纠缠的故事,构成象征的世界,传达自己的思想和哲学,如《求乞者》、《复仇》、《复仇(其二)》、《好的故事》、《过客》等。
3、完全用非常荒诞的现实中不可能发生或存在的“故事”,传达或暗示自己的旨意,如《影的告别》、《死火》、《狗的驳诘》等。
作品影响
中国现代散文诗从1918年产生,到《野草》完成的1926年,共经历了八年的时间。经过鲁迅的努力开拓,新生的现代散文诗走过了由幼稚到成熟的一段路程。《野草》是中国现代散文诗走向成熟的第一个里程碑,是在中国现代散文诗的发展中具有开山意义的作品。
《野草》将诗意和哲理相结合,为新的文学形式带来了特有的艺术光彩;它不再借助于诗的韵脚,使散文诗从新诗中完全独立出来,成为中国现代哲理散文诗的良好开端。
1、《彷徨》是鲁迅的小说作品集,于1926年8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现编入《鲁迅全集》。
该小说集共收入其1924年至1925年所作小说十一篇。首篇《祝福》写于1924年2月16日,末篇《离婚》写于1925年11月6日。
整部小说集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
鲁迅:
2、《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一篇短篇作品,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讽刺了中国传统礼教和中国人的陋俗。它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新青年》月刊。
3、《野草》是鲁迅唯一一部短篇散文诗集,收录了鲁迅在1924年9月至1926年4月所写的散文诗二十三篇,包括《秋夜》、《复仇》、《希望》、《雪》、《死火》、《过客》、《立论》、《一觉》、《风筝》等。
《野草》于1927年由北新书局初版,后收入《鲁迅全集》。
4、《孔乙己》是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一篇小说,也是该篇小说的主人公。这篇小说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这篇小说描写孔乙己作为一个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缺乏实际技能,只会诸如“‘茴’下面的‘回’字有几种写法”这样的迂腐“知识”。
他丧失了做人的尊严,沦落为小酒馆里人们嘲笑的对象,后来因为偷书而被打断了腿。根据小说的内容,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大人》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小说暴露了当时的一些社会问题──科举制度制造了大量只懂钻故纸堆,没有实际营生技能的读书人。小说塑造了孔乙己这样一个可笑又可悲的底层人物形象,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5、《鲁迅·故事新编》是2006年文物出版社发行部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鲁迅。《故事新编》 是鲁迅作品中仅有的以远古为背景创作的小说。其内容有: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等。
参考资料:
鲁迅的《好的故事》易于理解文中所描写的景物(我板书):小船,山阴道,新禾,草,花,,乌桕,鸡,狗,斜栏,农夫,村妇村女,茅屋,塔,晒着的衣裳,簔笠,天,去,竹,小河,萍草,游鱼……。文中并没写“故事”,所以读者回答不出“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好的故事”指的就是文中所描绘的一幅美丽的图画,因为鲁迅在文中说“这故事很美丽,优雅,很有趣,很多美的人,美的事,像一片云锦。”文章对这些景物的描写很生动,景色明朗,充满温暖愉悦的情绪结合两篇散文来理解,鲁迅生活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社会,但鲁迅依然在“寒霜,有冷的夜气”的秋夜里向往着“好的故事”,并且“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优雅,有趣,故事里有很多美的人,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听见。我珍爱这一天好的故事,我要留下它。但我总记得这一天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里。”不难看出鲁迅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野草》的主要内容:作品以隐晦的象征表达了一个启蒙思想家在白色恐怖下孤军奋战的孤寂、迷茫与疑惧。
《野草》写于“五四”后期,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诗集。收入1924年到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
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野草》是鲁迅的最薄、最美、再版最多的一本散文诗集,写于“五四”退潮时期。
作品以隐晦的象征表达了一个启蒙思想家在白色恐怖下孤军奋战的孤寂、迷茫与疑惧,同时表达出对“糊里糊涂生、乱七八糟死”的民众的失望与希望之情。
《复仇》与《复仇(其二)》,是《野草》中命意比较明白的两篇。鲁迅曾解释说:“因为憎恶社会上旁观者之多,作《复仇》第一篇。”又说:“我在《野草》中,曾记一男一女,持刀对立旷野中,无聊人竟随而往,以为必有事件,慰其无聊,而二人从此毫无动作,以致无聊人仍然无聊,至于老死,题曰《复仇》,亦是此意。”这段话还注明了他们俩的性别。
对“其二”,鲁迅虽未有说明,但主题也较明显,所写耶稣被以色列人钉在十字架上的故事,是取自《圣经·新约》的《马可福音》和《马太福音》。这里侮辱、讥诮并动手钉杀耶稣的群众,已经不是活得无聊的旁观者了,他们竟然亲手将解救自己的先觉者杀害,客观上已起了帮凶的作用。
耶稣的这个结局,可以说概括了古今许多改革家与先行者的悲惨遭遇。无论是旁观者还是帮凶者,对这些愚昧麻木的群众,当然无所谓复仇。取名“复仇”,其实是表现了作者的深沉的悲愤。
《野草》中有不少用象征主义方法写的,而且艺术上极精致的作品。但也并非每篇都是象征主义,这两篇《复仇》,用的是地地道道的浪漫主义方法,这说明《野草》的艺术方法是多样的。
散文诗是诗,诗的品格是抒情。这两部《复仇》都有很简单的情节,但不是叙事性的,仍然是抒情的。抒情的方法就是通过诗中挺拔地矗立在群小中的正面形象,寄托作家的满腔悲愤之情。两篇都塑造了悲剧性的崇高的人物形象,这是很值得注意的。
人物形象与作家的情感,二而一地交融着。形象的客体(人物)不是却同时又是抒情的主体(抒情主人公)。裸体男女以死人们的眼光,赏鉴这路人们的干枯,耶稣“悲悯他们的前途”,“仇恨他们的现在”、这里都凝聚着一个先觉者在丑陋的人文环境中的寂然、怆然、愤然的感慨。正是这种情感,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产生了抒情的艺术力量。
再则,虽有情节,目的却不在于交代某一报仇雪耻故事的本末,不过是借着那样的场面,渲染人物在特定情景下的思想活动和感情波澜。真正的目的还在抒发情感。
《野草》中的多数部分,包括这两篇《复仇》,其艺术表现给人以特异之感。在《复仇》中,用了裸体男女的形象,这在当时无疑是相当特异的。首先这是为了承接开头第一段,既然人的皮肤是薄的,鲜血是美的,那么让皮肤祼露在外,才能显现这美。
其次,这里当然含有外来文化的影响,一男一女裸体共处的模式,可能始于《圣经·旧约》的《创世纪》,那伊甸园中的亚当夏娃的故事。我国传统文艺中没有这样的模式;描写裸体男女,也不合我们的欣赏习惯。
好在20年代已有许多人理解、接受希腊人体艺术,知道那些裸体的是神,是战士,是英雄的形象(钉上十字架的耶稣,也是裸体的),从《复仇》给出的语言符号,可以联想到《掷铁饼者》、《赫尔克里斯》以至《大卫》的艺术形象。由联想产生的健壮有力的体魄,肯定加强了复仇者的人格力量。
同时也与周围的看客,形成强烈的对比。他们虽然著衣,而且“衣服都漂亮”,但却是那么无聊、卑琐、渺小。这就极鲜明地把这两种人完全区别了开来。这两个用蔑视的眼光,对着周围群众的裸体人像,如果由雕塑高手做成塑像,为什么不可以产生《拉奥孔》一般的效果呢看来这题材不仅可以写散文诗,也颇适于雕塑艺术。
《复仇(其二)》中的耶稣形象,也是外来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用他做题材的也极少。这两篇散文诗说明鲁迅从古希腊和希伯来文化中,也吸收了一些可用的因素,丰富自己的艺术创造。
人物形象身上贯注了作家的悲愤情绪,这是《复仇》和《复仇(其二)》的基本感情色彩。但在具体描绘中,突出的却是轻蔑,用轻蔑来反衬悲愤,这和《记念刘和珍君》等文的直接描绘悲愤是不同的。
因为只有把悲愤化为轻蔑,才能完成“复仇”的主题;而轻蔑只有有了悲愤做内涵,才显得那般深沉而坚实。在“其一”中,这轻蔑 是由路人们的反应表现出来的,即写轻蔑的效果:“觉得有无聊钻进他们的毛孔,觉得有无聊从他们自己的心中由毛孔钻出,爬满旷野,又钻进别人的毛孔中。……终至于面面相觑,慢慢走散。”
把“无聊”具体化为小爬虫,游漫于空间,无孔不入,又非常活跃地钻进钻出,好像有孙悟空的瞌睡虫一般的魔力。于是希求鉴赏他人者倒过来被他人所鉴赏,双方调换了 位置。从这样的艺术描绘中反射出轻蔑的力量。
在《复仇(其二)》中则直写耶稣的感觉。他虽然感到透心的痛楚,但却“痛得柔和”、“痛得舒服”,并且“沉酣于大欢喜和大悲悯中”。前者是肉体上的真实感觉,后者是心理上的满足,二者完全相反。这正是对凌辱者的轻蔑所产 生的一种感觉转换,而不是什么表现为群众视死如归。
《复仇》和《复仇(其二)》在语言上,如选词、表述、语调等,也颇特异。一些词的使用法,如“这样地至于永久”、“较永久地悲悯”等,或虚词的叠用,如“甚而至于居然”等,还有某些夸张的修辞:“得到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等,都显得很特别,与众不同。这对于造成艺术的特异感,也是重要因素。
这里显然有尼采的《查拉斯图拉如是说》的影响,在鲁迅的第一本杂文《热风》,还有《野草》的某些篇中,都可以看到这类尼采式的语言的痕迹。这种语言的特异,也造成一种不俗、不谐、不训的文章格调,有助于表现抒情主人公的背逆传统和世俗的性格,加强了作品的批判力量。
扩展资料
《复仇》是鲁迅创作的一篇散文诗,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语丝》周刊第七期。
概述
人的皮肤之厚,大概不到半分,鲜红的热血,就循着那后面,在比密密层层地爬在墙壁上的槐蚕更其密的血管里奔流,散出温热。于是各以这温热互相蛊惑,煽动,牵引,拚命地希求偎倚,接吻,拥抱,以得生命的沉酣的大欢喜。
但倘若用一柄尖锐的利刃,只一击,穿透这桃红色的,菲薄的皮肤,将见那鲜红的热血激箭似的以所有温热直接灌溉杀戮者;其次,则给以冰冷的呼吸,示以淡白的嘴唇,使之人性茫然,得到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而其自身,则永远沉浸于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中。
这样,所以,有他们俩裸着全身,捏着利刃,对立于广漠的旷野之上。
他们俩将要拥抱,将要杀戮……路人们从四面奔来,密密层层地,如槐蚕爬上墙壁,如马蚁要扛鲞头。衣服都漂亮,手倒空的。然而从四面奔来,而且拚命地伸长颈子,要赏鉴这拥抱或杀戮。他们已经豫觉着事后的自己的舌上的汗或血的鲜味。
然而他们俩对立着,在广漠的旷野之上,裸着全身,捏着利刃,然而也不拥抱,也不杀戮,而且也不见有拥抱或杀戮之意。
他们俩这样地至于永久,圆活的身体,已将干枯,然而毫不见有拥抱或杀戮之意。
路人们于是乎无聊;觉得有无聊钻进他们的毛孔,觉得有无聊从他们自己的心中由毛孔钻出,爬满旷野,又钻进别人的毛孔中。他们于是觉得喉舌干燥,脖子也乏了;终至于面面相觑,慢慢走散;甚而至于居然觉得干枯到失了生趣。
于是只剩下广漠的旷野,而他们俩在其间裸着全身,捏着利刃,干枯地立着;以死人似的眼光,赏鉴这路人们的干枯,无血的大戮,而永远沉浸于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中。
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二十日。
-复仇(鲁迅散文诗其一)
鲁迅的作品集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2、散文集:《朝花夕拾》。
3、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
4、散文诗集:《野草》等作品。
5、论文集:《门外文谈》。
6、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9部和很多另外的杂文集。
扩展资料
鲁迅的学术思想
鲁迅的文学史思想极为丰富深刻,发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熠熠光辉。他创造性地从事了文学史的编撰工作,留给后世两部文学史专著——《中国小说史略》和《汉文学史纲要》,为我国的文学史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极为遗憾的是,由于当时不利于创作的现实客观条件,他本来计划要写的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学史在有生之年未能完成。支持鲁迅进行学术创作的两大观念,其一,早期的进化论的文学史观,其二,中后期的马克思唯物论指导的文学史观。
鲁迅早年接受了严复《天演论》的影响,故而使得进化论的思想根深蒂固直接影响到他的学术研究。一方面,鲁迅认为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断地变化发展着,具有求新求变的本质,它的变化发展不可阻挡。“进化如飞矢,非堕落不止,非著物不止,祈逆飞而归弦,为理势所无有。”
人类社会不断地进化,“便是文章,也未必独有万古不磨的典则。”文学样式之一的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
而作为小说的初始形态,“迫神话演进,则为中枢者渐近于人性,一凡所叙述,今谓之传说”。另一方面,在文学不断进化发展的基础上,鲁迅认为文学还必须革故鼎新。“进化的途中总须新陈代谢。
所以新的应该欢天喜地的向前走去,这便是壮,旧的也应该欢天喜地的向前走去,这便是死各各如此走去,便是进化的路。”而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学说之后的文学史研究中,鲁迅一直坚持着唯物论,从科学的客观性出发,坚持物质第一性,认为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和摹写。
-鲁迅
查看全部16个回答
相关问题全部
l鲁迅所有作品
小说集1《呐喊》《呐喊》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作品通过写实主义、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多种手法,以传神的笔触和“画眼睛”、“写灵魂”的艺术技巧,形象生动地塑造了狂人、孔乙己、阿Q等一批不朽的艺术形象。深刻反映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间中国社会生活的现状,有力揭露和鞭挞了封建旧恶势力,表达了作者渴望变革,为时代呐喊,希望唤醒国民的思想。奠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现代文化史上的地位。2《彷徨》《彷徨》是鲁迅的小说作品集,于1926年8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现编入《鲁迅全集》。该小说集共收入其1924年至1925年所作小说十一篇。首篇《祝福》写于1924年2月16日,末篇《离婚》写于1925年11月6日。整部小说集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故事新编》杂文集《鲁迅全集补遗》、《鲁迅全集补遗续编》鲁迅杂文合集1《坟》《坟》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包括《论雷峰塔的倒掉》《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娜拉走后怎样》《论“他妈的!”》《文化偏至论》《从胡须说到牙齿》《寡妇主义》等二十四篇。这些杂文写于1907年到1925年间,在这些杂文中,鲁迅突出地运用史笔,生动形象地引据事实,表达自己的是非爱憎,指陈时弊,论证古今,显现他不屈不挠与旧势力战斗到底的革命形象。2《华盖集》《华盖集》是1926年北新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鲁迅。收录了鲁迅在1925年间所写的杂文三十一篇,包括《咬文嚼字》《青年必读书》《论辩的魂灵》《夏三虫》《忽然想到》《我观北大》《碎话》等。在1926年由北新书局出版。现已编入《鲁迅全集》第3卷。3《续编的续编》4《三闲集》《三闲集》,鲁迅的杂文集,编讫于1932年。集子中出现“闲”字,是因为成仿吾批评鲁迅“有闲”,并且“有闲”有三种缘由,“它所矜持着的是闲暇,闲暇,第三个闲暇”。鲁迅先生以此为文集名,据题记中说,“编成而名曰《三闲集》,尚以射仿吾也”。5《二心集》《二心集》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收录了鲁迅在1930年-1931年间所写的杂文三十七篇。末附《现代**与有产阶段》译文一篇。鲁迅于1932年8月将版权售予上海合众书店,同年10月初版。6《伪自由书》7《且介亭杂文》8《且介亭杂文末编》9《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收录1938年5月许广平编定的《集外集拾遗》出版后陆续发现的佚文,其中广告、启事、更正等编为附录一;从他人著作中录出的编为附录二。
扩展资料:
参考资料:
120浏览96242019-08-09
鲁迅写过的作品全都要
鲁迅写过的作品呐喊:《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野草》、《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1,《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呐喊》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作品通过写实主义、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多种手法,以传神的笔触和“画眼睛”、“写灵魂”的艺术技巧,形象生动地塑造了狂人、孔乙己、阿Q等一批不朽的艺术形象,深刻反映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间中国社会生活的现状,有力揭露和鞭挞了封建旧恶势力,表达了作者渴望变革,为时代呐喊,希望唤醒国民的思想。奠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现代文化史上的地位。2,《彷徨》是近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小说集,于1926年8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后编入《鲁迅全集》。《彷徨》中共收了《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11篇小说。作品表达了作者彻底的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精神,是中国革命思想的镜子。作品主要包括农民和知识分子两类题材。前者以《祝福》和《示众》为代表;后者以《在酒楼上》和《孤独者》为代表。整部小说集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该小说集在深广的历史图景中,对人物命运的叙述渗透感情。3,《故事新编》是鲁迅的最后的创新之作,里面8篇有5篇写于鲁迅生命的最后时期。面临死亡的威胁,处于内外交困、身心交瘁之中,《故事新编》整体的风格却显示出前所未有的从容、充裕、幽默和洒脱。尽管骨子里依旧藏着鲁迅固有的悲凉,却出之以诙谐的“游戏笔墨”,这表明鲁迅的思想与艺术都达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具有某种超前性。在它的很多篇中,都可以发现或隐或现、或浓或淡地存在着“庄严”与“荒诞”两种色彩和语调,互相补充、渗透和消解。是鲁迅先生以远古神话和历史传说为题材而写就的短篇小说集,包括他在不同时期所写的8篇作品。《故事新编》在取材和写法上都不同于《呐喊》和《彷徨》。鲁迅先生自己认为,这是一部"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的总集。4,《野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部散文诗集,收1924年至1926年间所作散文诗23篇,书前有《题辞》1篇,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20世纪20年代初期,作者鲁迅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处于极度苦闷中的鲁迅当时心境很颓唐,但对理想的追求仍未幻灭,这部诗集真实地记述了作者在新文化统一战线分化以后,继续战斗,却又感到孤独、寂寞,在彷徨中探索前进的思想感情。诗集内容形式多样、想像丰富、构思奇特、语言形象,富有抒情性和音乐性,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集以独语式的抒情散文形式,诗性的想象与升华,深化了中国散文诗的艺术和思想意境。5,《坟》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包括《论雷峰塔的倒掉》《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娜拉走后怎样》《论“他妈的!”》《文化偏至论》《从胡须说到牙齿》《寡妇主义》等二十四篇。这些杂文写于1907年到1925年间,在这些杂文中,鲁迅突出地运用史笔,生动形象地引据事实,表达自己的是非爱憎,指陈时弊,论证古今,显现他不屈不挠与旧势力战斗到底的革命形象。
32浏览32012019-05-08
鲁迅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鲁迅的作品有:1、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2、散文集:《朝花夕拾》;3、散文诗集、杂文集:《野草》、《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8部。
83浏览7262019-08-02
鲁迅的代表作都有哪些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
162浏览164842019-07-28
鲁迅的全部作品
鲁迅-鲁迅作品鲁迅作品短篇名章《而已集》文选《鲁迅传略》《伪自由书》文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文集《二心集》文选《阿Q正传》《白光》《端午节》《风波》《故乡》《孔乙己》《狂人日记》《明天》《社戏》《头发的故事》《兔和猫》《一件小事》《鸭的喜剧》《药》《彷徨》文集《祝福》《兄弟》《在酒楼上》《伤逝》《离婚》《孤独者》《高老夫子》《示众》《长明灯》《肥皂》《幸福的家庭》《坟》文集《题记》《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娜拉走后怎样》《未有天才之前》《论雷峰塔的倒掉》《再论雷峰塔的倒掉》《说胡须》《论照相之类》《看镜有感》《灯下漫笔》《春末闲谈》《论“的!”》《杂忆》《从胡须说到牙齿》《寡妇主义》《坚壁清野主义》《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写在‘坟’后面》结集出版:鲁迅作品集《呐喊》1923,新潮社《中国小说史略》1923一1924,新潮社《热风》1925,北新《彷徨》1926,北新《华盖集》1926,北新《华盖集续编》1927,北新《坟》1927,未名社《野草》t927北新《朝花夕拾》1928,未名社《而已集》1928,北新《三闲集》1932,北新《二心集》1932,合众书店《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两地书》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伪自由书》1933,青光书局《鲁迅杂感选集》瞿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南腔北调集》1934,同文书局《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准风月谈》1934,兴中书局《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门外文谈》1935,天马《故事新编》1936,文生《花边文学》1936,联华书局《且介亭杂文》1936,三闲书屋《夜记》1937,文生《且介亭杂文二集》1937,三闲书屋《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三闲书屋《鲁迅书简》许广平编定,1937,三闲书屋《鲁迅全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集外集拾遗》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汉文学史纲要》1941,鲁迅全集出版社《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鲁迅日记》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鲁迅选集》1952,开明《鲁迅小说集》1952,人文《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上海出版公司《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鲁迅全集》1956-1958,人文《鲁迅选集。1956-1958,中青鲁迅的作品深受喜爱《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1958,三联《鲁迅选集》1959,人文《鲁迅书简》1972,人民日报社《鲁迅诗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鲁迅书信集》1976,人文《鲁迅佚文集》1976,解放军报社《鲁迅书简》1976,上海人民《鲁迅手稿全集》1978一1980,文物《鲁迅致许广平书简》1980,河北人民《鲁迅全集》1981,人文鲁迅全集卷一鲁迅全集卷二鲁迅全集卷三,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除了小说集以外,鲁迅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作品,比如杂文集、散文集、散文诗集、序跋集、学术专著、翻译作品单行本等等,此处只列举一部分仅做参考:
1、《野草》1927年7月,北京新潮社散文诗合集
2、《朝花夕拾》1928年9月,北平未名社散文集
3、《古籍序跋集》1938年,鲁迅全集出版社鲁迅全集委员会整理合编
4、《译文序跋集》1938年,鲁迅全集出版社鲁迅全集委员会整理合编
5、《两地书》1933年,上海青光书局鲁迅与许广平书信合集
6、《鲁迅书简》1937年,三闲书屋许广平整理
7、《鲁迅日记》1951年,上海出版公司许广平整理
参考资料:
鲁迅先生的全部作品
鲁迅先生的作品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野草》、《故乡》、《坟》、《热风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相关: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先生的主要作品简介
1、《呐喊》
《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
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2、《彷徨》
《彷徨》是近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小说集,于1926年8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后编入《鲁迅全集》。
整部小说集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该小说集在深广的历史图景中,对人物命运的叙述渗透感情。
3、《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4、《野草》
《野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部散文诗集,20世纪20年代初期,作者鲁迅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处于极度苦闷中的鲁迅当时心境很颓唐,但对理想的追求仍未幻灭,这部诗集真实地记述了作者在新文化统一战线分化以后,继续战斗,却又感到孤独、寂寞,在彷徨中探索前进的思想感情。
诗集内容形式多样、想像丰富、构思奇特、语言形象,富有抒情性和音乐性,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集以独语式的抒情散文形式,诗性的想象与升华,深化了中国散文诗的艺术和思想意境。
5、《阿Q正传》
《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中篇小说,该小说创作于1921年底,共分九章。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了未庄流浪雇农阿Q,虽然干起活来“真能做”,但却一无所有,甚至连名姓都被人遗忘的故事。
6、《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一篇短篇作品,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它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首发于1918年5月在《新青年》月刊。
内容大致上是以一个“狂人”的所见所闻,指出中国封建的制度“吃人”传统。《狂人日记》在近代中国的文学历史上,是一座里程碑,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
7、《孔乙己》
《孔乙己》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该作品中的主人公。文章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2篇白话小说。
主要通过一个酒店小伙计的视角来描写封封建教育和建科举制度对孔乙己的残害,直接揭露了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对人们的危害。
鲁迅先生有哪些作品集
1、《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最早发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白话小说。
2、《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写于1918年4月。该文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的《新青年》月刊,后收入《呐喊》集,编入《鲁迅全集》第一卷。
3、《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
4、《野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部散文诗集,收1924年至1926年间所作散文诗23篇,书前有《题辞》1篇,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现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
5、《且介亭杂文》是鲁迅居住在上海闸北四川路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即“半租界”收集1934年所作杂文,命名为《且介亭杂文》,“且介”即取“租界”二字各一半而成,意喻中国的主权只剩下一半。后又有《且介亭二编》、《且介亭末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