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面对双相情感障碍?

怎样面对双相情感障碍?,第1张

双向情感障碍是精神疾病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突出特点是患者的个人评价忽高忽低,情绪像波浪线一样高低起伏,而平常的人的情绪变化并不大。

在双向情感障碍的低潮期,患者的情绪普遍低落,抑郁,悲观,甚至有自杀倾向。而在情绪高潮期,产生夸大妄想的症状,个人评价极高,失去对个人能力的理性判断。在外人看来是夸夸其谈。抑郁期和躁狂期交叉出现,在药物的帮助下可以实现对患者的情绪控制。对于患者而言,面对双向情感障碍的有效方式即为对自己有合理的个人评价,不要妄想自己是什么名人超人,也不能把自己评价成什么“傻子”,“精神病”等。要客观的评价自己,同时对生活树立信心,脚踏实地地把生活的每件事情做好。作为正常人,我们要对双向情感障碍的人给予同情和帮助,毕竟,患有这种病的人都曾遭受过严重的精神打击,是社会的弱势群体。

做到不焦虑,不抱怨的方法也很简单,不要和别人做无谓的比较,接受平凡或者是平庸的自己。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随便的发火,对于生活中的每件事要看到它积极的一面,每天做一个小总结,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把太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活得洒脱一点。

一、双向情感障碍是什么病?

双相情感障碍,俗称躁郁症,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它是躁狂和抑郁症状集于一身的结合体。但是双相障碍是非常复杂的一种疾病,远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甚至在临床上也非常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

A、双相情感障碍有何表现?

双相障碍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双相I型障碍和双相II型障碍。

双相I型障碍的诊断标准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必须符合躁狂发作的特征,在躁狂发作前后可以有轻躁狂或抑郁发作。

双相I型障碍的症状表现

在至少1周的时间内,几乎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有明显异常的、持续性的情绪高涨,睡眠减少、精力旺盛,热衷于各种活动。还有可能出现自尊心膨胀,思维飘忽不定,花钱大手大脚,严重时可能会有伤害自己或别人的行为。

双相II型障碍的诊断标准为存在轻躁狂和重性抑郁发作两种症状。注意区别II与I型的差别在于躁狂症状较轻,而且有严重的抑郁症状。重性抑郁发作的表现为在持续的2周时间内,几乎每天都心情低落,对任何活动都没有兴趣,也无法产生愉悦感,体重突然减轻或增加,睡眠出现问题,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评价过低,反复出现自杀的念头等。

恩恩医生提醒大家,如果重性抑郁发作前后出现轻躁狂症状,便可诊断为双相II型,但如果轻躁狂症状转变为躁狂,就是双相I型障碍。如果从未出现过轻躁狂或躁狂症状,就可能只是单纯的抑郁症。

二.双相情感障碍很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

不仅大众对双相障碍的理解比较模糊,临床上,双相障碍被误诊为抑郁症的几率也特别高。国外曾有一项指出,有30%-40%表现为抑郁的病人,经过5-10年的回访发现其实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

为什么双相情感障碍很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

双相障碍易被误诊为抑郁症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患者首次发病时都表现为抑郁,表现为躁狂或轻躁狂的患者极少。而且在首次发病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患者可能都处于抑郁状态。而当他们真的出现躁狂或轻躁狂症状时,患者或家人反而会觉得情绪变好了,以为是症状出现了好转,患者自身也会感觉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所以一般不会选择在这个阶段就诊。这种情况下,医生比较难了解到患者有躁狂发作的信息,因此容易误诊。

三、双向情感障碍,怎么治疗?

恩恩医生app精神科专家李宪伟介绍,相比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更为复杂,治疗更棘手,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

今天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患有心理问题的天才?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有时候,天才和疯子仅仅只有一线之隔。历史上很多著名的天才,实际上都伴随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这样的天才有哪些?

01

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       17世纪最有名的科学家之一,发现了许多至今我们仍然认为理所当然的科学理论,例如“纠正”了公历日期。牛顿最伟大的发现是地球与月球引力的关系,和离心力。他受过良好的教育,接触了在他所处时代最好的知识教育,日后的生活也十分富有。牛顿曾一度精神失常,并常常对那些反对他观点的人发怒,这种疾病被称为“双向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在当时并不为人所知。出于在科学领域的伟大贡献,牛顿于1705年成为第一个被安娜女王授予爵位科学家。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作曲家,患有躁郁症,由此赋予了贝多芬打破古典音乐模式的创造力。在他小时候,他的父亲就试图挖掘他的潜能,使他最终成为一个神童。他“狂躁”的一幕似乎燃起了他的创造力,饱受痛苦、孤独,遭受精神错觉折磨的时候,贝多芬创造出了最著名的作品。在他全聋时期,贝多芬花费了12年完成了最后的第八交响曲。在最后的那些日子里,贝多芬用鸦片和酒精药物来缓解疼痛,几年后由于肝病去世。

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曾在一封寄给朋友的信件提到“忧郁倾向”“通过观察,这是一个不幸,而不是一个错误。”在他的故事中最令人震惊的是他凭着纯粹的决心和意志战胜了痛苦,并且推动了这个年轻的,处于战争混乱之中的国家的发展。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       著名的画家和艺术家,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情绪不稳定。梵高患有癫痫症,他极度相信苦艾酒能够激发人的灵感,这种酒在有才干的人当中备受欢迎。很多人想通过阅读梵高的私人信件,给他一个明确的诊断。从这些信件中能够清晰的看出,梵高的抑郁状态常常伴随着狂躁和高涨的情绪。梵高在37岁自杀。

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       英国首相,作为“三大巨头”(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Churchill, Roosevelt and Stalin)之一率领世界人民在二战中击败了希特勒,在丘吉尔的著作中曾描述到他自身患有“黑狗”(black dog)疾病,长期意志消沉。在他的著作中也很少提到他是如何用酒精来度过这段时期。像其他患有精神疾病的名人一样,他之所以能够做出巨大的贡献,也是因为有着纯粹的个人决心。丘吉尔说,他会通过努力带领英国和世界人民战胜纳粹主义大敌。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       英国小说家,出生在一个富有的特权家庭,她的一生中都在经历着精神障碍的情绪波动,她写信给别人探究精神混乱的原因,并试图控制自己的疯狂举动,伍尔夫对人性创意的见解也十分令人钦佩。朋友和家人都很尊重她,并且赋予了她极大的关怀和理解,正是因此,她在医院享受着唯一的医疗“待遇”。 伍尔夫最终死在了自己的手里,她将自己的口袋塞满了石头然后向附近的河流走去,死亡原因被确定为“由于脑部物质失衡引起的自杀。

珍•波莉(Jane Pauley)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广播员,自25岁起,开始公开谈论她的抑郁症和双极性疾病。“空中文字:生活中的一场意外。”在波莉的新书中这样描述到,书中谈及了她的童年和家庭问题,以及她是如何发现用药物控制情绪波动。 琳达•汉密尔顿(Linda Hamilton)       女演员,在她还年轻的时候就已公开自己患有双向抑郁症,汉密尔顿因与阿诺施瓦辛格合作的《终结者》(The Terminator)而出名,影片的一部分介绍了她是如何利用药物帮助自己治疗,并依赖药物度过余生。 肖恩•科尔文(Shawn Colvin)       两届格莱美音乐奖获奖者,谈到了他与抑郁症做抗争。他遭受了20多年严重的抑郁症,在最困难的时候,科尔文把自己禁闭起来,拒绝起床,即使是最简单的工作都会压得他透不过气来。

02

历史上著名的患有心理问题的天才很多,最出名的要算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一生中做出过很多古怪的,超出一般人理解范围的行为,比如割下自己的左耳,还有把自己关进精神疗养院,最后自杀而亡。

写下《双城记》的狄更斯则是一个强迫症患者,每天梳头不下一百遍,家里的家具被他移动了无数次,床的摆放必须正南正北。

写童话的安徒生患有广泛性焦虑障碍,无时无刻都生活在忧虑中,他担心自己会得病、担心遭到突如其来的火灾或轮船失事、担心赶不上火车、担心丢失重要的文件、担心自己没有按剂量服药、担心把信放错了信封。

03

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可能就是画家梵高。

梵高一生中做出过很多古怪的,超出一般人理解范围的行为,比如割下自己的左耳,还有把自己关进精神疗养院

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钦点了三位名人: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他们都有着古怪的性格和反常的行为。

贝多芬是典型的躁郁双向情感障碍患者,躁狂发作为他的音乐注入了独有的激情

米开朗琪罗是阿斯伯格症(一种高功能自闭症)患者,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孤芳自赏,在语言和社交方面近乎一个白痴托尔斯泰要正常一些,但他的父系家族有精神病史,他本人在中晚年开始出现了一些抑郁症状,并且有过自杀的尝试

美国总统林肯和英国首相丘吉尔都曾患有抑郁,心理学家认为,他们所表现出的政治理性,对现实精准的判断力,都与抑郁有关。

林肯会把报纸上赞扬他的话做成剪报随身携带,每当自己感到沮丧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拿出来看一看,给自己打气

丘吉尔创造了一个词语——黑狗(Black Dog)形容抑郁,这个比喻形象贴切,广为流传

文学家是精神障碍的高发群体。有一种自杀叫日本作家。

20世纪日本的杰出作家群体中有数十位选择以自杀结束生命,其中泰斗级的人物就包括:芥川龙之介、太宰治、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等(从左往右依次)。

他们的作品中大多流露出很明显的抑郁倾向。

美国作家海明威曾因为抑郁被家人送去疗养院做电击治疗

写童话的安徒生患有广泛性焦虑障碍,无时无刻都生活在忧虑中。他担心自己会得病、担心遭到突如其来的火灾或轮船失事、担心赶不上火车、担心丢失重要的文件、担心自己没有按剂量服药、担心把信放错了信封

安徒生的好友狄更斯则是一个强迫症患者,每天梳头不下一百遍,家里的家具被他移动了无数次,床的摆放必须正南正北。

不修边幅的安徒生在他家中的长住几乎要逼死这位强迫症。对方离去后,他长舒了一口气,在客房的镜子上写到: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在此房中睡了五星期,似与房龄一样长

04

如果女生问你“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你该怎样回答呢我想很多男生都只要交过女朋友,她们肯定问过你这个问题,这个几乎是每个女生都会问的问题,有些男生会被问的不知所措,当她提出这个问题,一方面她想获得的是你对她的认可很重要,就是她想知道为什么你会对她好,是因为她哪里好,是因为她的哪里吸引到了你。另一方面就是她想要知道你的态度,女生也怕自己喜欢的男生是那种对谁都一样的暖男,就像大众情人一样,你只需把你的真实感受说出来就好!

05

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    

17世纪最有名的科学家之一,发现了许多至今我们仍然认为理所当然的科学理论,例如“纠正”了公历日期。牛顿最伟大的发现是地球与月球引力的关系,和离心力。他受过良好的教育,接触了在他所处时代最好的知识教育,日后的生活也十分富有。牛顿曾一度精神失常,并常常对那些反对他观点的人发怒,这种疾病被称为“双向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在当时并不为人所知。出于在科学领域的伟大贡献,牛顿于1705年成为第一个被安娜女王授予爵位科学家。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作曲家,患有躁郁症,由此赋予了贝多芬打破古典音乐模式的创造力。在他小时候,他的父亲就试图挖掘他的潜能,使他最终成为一个神童。他“狂躁”的一幕似乎燃起了他的创造力,饱受痛苦、孤独,遭受精神错觉折磨的时候,贝多芬创造出了最著名的作品。在他全聋时期,贝多芬花费了12年完成了最后的第八交响曲。在最后的那些日子里,贝多芬用鸦片和酒精药物来缓解疼痛,几年后由于肝病去世。 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曾在一封寄给朋友的信件提到“忧郁倾向”“通过观察,这是一个不幸,而不是一个错误。”在他的故事中最令人震惊的是他凭着纯粹的决心和意志战胜了痛苦,并且推动了这个年轻的,处于战争混乱之中的国家的发展。

当值编辑 | 大花

翻看一部艺术史,常常令人心碎。因为你总是会看到那些一流的作家和艺术家,因为常常受困于抑郁的枷锁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有的甚至直接走向了死亡的深渊。

有些精神分析家声称,这些心理上的异常是造成他们作品非凡的根源。但如果这个观点真的成立,那又何曾不是一种极大的悲哀?

因为精神「抑郁」与否,根本由不得你选择。我们看得到他们在艺术领域驰骋,却无法窥视他们心中驱之不散的黑暗。直至那团墨色将一个鲜活的生命掩盖,众人才发出喟叹:

原来那些熟悉的笑脸,曾在我看不到的地方饱受摧残。今天,我盘点了一些得抑郁症的世界名人,将他们的故事分享给大家。看来,抑郁症童叟无欺,得了抑郁症也无需有病耻感,因为没啥大不了的。

1 温斯顿·丘吉尔

“心中的抑郁就像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这是丘吉尔形容抑郁症的样子。

丘吉尔作为杰出的战略天才,在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出任英国首相。美国杂志《人物》将丘吉尔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一大演说家之一”,同时他也是一位少有的政坛文豪,作品《不需要的战争》曾获得获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

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丘吉尔患上抑郁症之后饱受其蹂躏,尤其冬季发病时更是难以承受。他将抑郁症成为“黑狗(black dog)”,他说“心中的抑郁就像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后来“黑狗”一词也成为了抑郁症的代称。

1965年1月24日丘吉尔去世,享寿90岁。看来,与抑郁好好相处,这也不影响我们的寿命。

2 列夫·托尔斯泰

文坛巨匠托尔斯泰被称为俄罗斯19世纪的良心,黄金时代的缔造者。他的作品《战争与和平》、《复活》和《安娜卡列尼娜》至今仍被奉为俄国文学的传世之作。

他出身贵族,世袭伯爵,却“背叛”了自己的阶级,与家族断绝关系,站在群众的一边。

托翁一生获誉无数,然而步入中年,他开始在抑郁症的绝望深渊中无法自拔,对自己已经获得的成就表现得格外忧虑,越发感觉良心不安:

在这种“自我折磨”式的观察和思考之下,他甚至认为“艺术不仅是没用的,而且是有害的。”,并且放弃了版权,将个人财产几乎全部拿去资助穷苦的百姓。他的妻子因此与他大发脾气,夫妻之间龃龉不断,再无宁日。托翁与妻子的婚姻,被评为世界上最不幸的婚姻之一。

3 海明威

“胜利者一无所获。”“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是小说《老人与海》中老人桑迪亚哥的内心独白,也是海明威一生的矛盾心态的写照。

海明威一向对婚姻持悲观态度,他不信家庭关系带来的稳定就是幸福。他让好女人在他的作品中早早离去,留下孤独的“硬汉”在狂风暴雨中独自出海。《老人与海》中唯一一词提到桑迪亚哥的妻子时这样写道:“墙上一度挂着幅他妻子的着色照,但他把它取下了,因为看了觉得自己太孤单了。”

4 川端康成 & 三岛由纪夫

有一种自杀叫日本作家。20世纪日本的杰出作家群体中有数十位选择以自杀结束生命,其中泰斗级的人物就包括:芥川龙之介、太宰治、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等。他们的作品中大多流露出很明显的抑郁倾向。

“生存原本就是一种徒劳。”川端康成

“美之所以美,是因为它的灭亡。”三岛由纪夫

川端康成和三岛由纪夫是日本文学一个时期的代表,梁文道称二人“一个忧愁,一个刚烈。”

川端康成于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作品成为亚洲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三岛由纪夫则被称为“日本的海明威”,并两度入围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名单。

同时两人也是相知相惜的朋友,川端康成还曾经把自己的砚台让给了三岛由纪夫,在此之前它的主人是夏目漱石。

川端康成不喜社交,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惊慌失措,“完了,我要找个地方藏起来!”对于那些慕名而来登门谄媚的人十分厌恶,痛斥“家不是旅馆,我也不是为客人活着的。”

三岛由纪夫曾经在《假面自白笔记》中说:“对我来说,写这本书就是反过来的自杀。”后来又给一位精神医生,坦言称自己的作品《假面自白》几乎“全都是我亲身体验的忠实详述”。

两位作家如同侘寂樱花,绽时倾国,转瞬凋零。

5 顾城

“我不怕世界,可我怕你。”

顾城作为中国朦胧诗的代表,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作品《一代人》中那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亦饱受赞誉广为流传。

作为一位诗人,《英儿》是顾城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同时也成为了他的绝笔之作。书中他几乎再现了自己的情感纠葛:与情人英儿一见钟情,爱到天翻地覆,又稀里糊涂地被遗弃,从此天涯两端,杳无音信。

从顾城的这部自传性质的遗作中可以看出,精神上的抑郁与苦闷早已经将这位作家死死钳住,死亡的气息几乎没有一刻放过他的人生 。

6 三毛

“飞蛾扑火时,一定是极快乐幸福的。”

三毛原名陈懋平,后改名为陈平,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一位特立独行女作家。

三毛自幼性情孤僻、感情脆弱,在13岁读初中时就因为在课堂上受辱而自杀过一次。26岁时从美国回台湾在文化大学教一年书后,三毛又在朋友家吞服大量的安眠药第二次自杀。

面对家人朋友的担心,三毛曾说:“放心,我不会再自杀了。”

1973年夏天,三毛与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结婚。她曾说,荷西是他“生命里的一切”。二人在撒哈拉的日子充满了趣味和探险,这种幸福的生活一度让三毛绽开笑靥。

可惜好景不长。1979年的中秋节,荷西在爱琴海潜水时发生意外,溺水身亡。

三毛看到打捞起来的丈夫的尸体时,几乎疯掉。

曾经清澈充盈的生活一去不复,抑郁如同脚下的一片沙漠,干涸,广袤,狂风刮过,将所有的快乐都掩埋起来。

一时间,严重失眠、出现幻听幻觉、精神异常、歇斯底里这些抑郁的副产品卷土重来,日夜折磨着三毛。家人不得不选择将她送医治疗,院方将检查日期安排到了1月4号。

1991年1月4日,在原本应该接受检查的时候,三毛身着白底红花睡衣,在医院的浴室自缢身亡。

7 还有很多

生物学家达尔文患有严重的焦虑和恐惧症,从30岁开始,他时常出现抽搐、作呕、痛哭等奇怪的生理症状。虽然他认识很多医生朋友,但没有人能诊断出他得了什么病。他的焦虑导致了疑病症,他还有非常严重的场所恐惧症并因此而搬家。

梵高一生中做出过很多古怪的,超出一般人理解范围的行为,比如割下自己的左耳,还有把自己关进精神疗养院。梵高割下耳朵送给妓女的时候,他的抑郁症已经很严重了。在之后的两年之中,他不断地尝试自杀。终于在1890年,不负心理重荷的梵高用手枪终止了自己的痛苦,这位才华横溢的大画家死时年仅37岁。

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钦点了三位名人: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他们都有着古怪的性格和反常的行为。

贝多芬是典型的躁郁双向情感障碍患者,躁狂发作为他的音乐注入了独有的激情。

米开朗琪罗是阿斯伯格症(一种自闭症)患者,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孤芳自赏,在语言和社交方面近乎一个白痴。

托尔斯泰要正常一些,但他的父系家族有精神病史,他本人在中晚年开始出现了一些抑郁症状,并且有过自杀的尝试。

美国总统林肯都曾患有抑郁,心理学家认为,他所表现出的政治理性,对现实精准的判断力,都与抑郁有关。林肯会把报纸上赞扬他的话做成剪报随身携带,每当自己感到沮丧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拿出来看一看,给自己打气。

写童话的安徒生患有广泛性焦虑障碍,无时无刻都生活在忧虑中。他担心自己会得病、担心遭到突如其来的火灾或轮船失事、担心赶不上火车、担心丢失重要的文件、担心自己没有按剂量服药、担心把信放错了信封。

安徒生的好友狄更斯则是一个强迫症患者,每天梳头不下一百遍,家里的家具被他移动了无数次,床的摆放必须正南正北。不修边幅的安徒生在他家中的长住几乎要逼死这位强迫症。对方离去后,他长舒了一口气,在客房的镜子上写到: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在此房中睡了五星期,似与房龄一样长。

蒙克绘制《呐喊》的灵感,来源于自己的焦虑症。一次日落时分,他正和朋友走在街上,突然间惊恐发作,战战栗栗,动弹不得。

日本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家,“前卫女王”草间弥生从小被幻视和幻听折磨。弥生之所以喜欢斑点和触手,是因为她眼中的世界就是这样。她在纽约的艺术事业处于巅峰时,回到日本,住进了精神疗养院。她的工作室现在还开在东京一家心理治疗所对面,方便她随时接受治疗。

数学家库尔特·哥德尔临终前有很严重的被害妄想,总怀疑有刁民要毒死朕,因为不信任别人的照顾,最终死于绝食造成的营养不良。

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约翰·纳什同样饱受精神分裂症的困扰,他的事迹后来被改编为奥斯卡获奖影片《美丽心灵》。

一代喜剧大师卓别林给全世界人带来欢笑,但他本人却患有抑郁症。卓别林的抑郁症和他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他从小经历了父母离异,再加上他又经历了一场婚姻的失败,痛苦的经历使他出现了抑郁情绪,但由于工作性质,卓别林在现实的生活中总是压抑自己,导致他的抑郁症不断加重。

历史上因为抑郁而选择结束生命的作家其实并不在少数,抑郁症也长期徘徊在公众视野,但面对这样的事实,除了觉得痛心之外,还有一份尴尬。

人为什么会得抑郁症?

这个问题以人类目前的科学水平,只能给出一个回答: 不知道。

有猜想认为,抑郁症的成因在于基因(先天因素)、现实和情感(后天因素)的影响。但具体怎么影响如何影响,现代科学仍旧给不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为什么抑郁会导致自杀?

这并不是因为当事人「想不开」,而是因为病变导致了他们脑内激素甚至是大脑本体的改变,将「去死」这种念头强行植入。

抑郁症的可怕就在于此,因为它在你脑中植入的这种想法 会欺骗你,根本无法被控制。

当然,面对抑郁症,人类并非束手无策。我们能做的,其实还有很多。

面对那一只潜藏在心底,时不时狰狞的「黑狗」,要学会的是「知己知彼」,这样才能「百战不殆」。

抑郁症,多了解,才能够理解。郁金香阳光会的视频号,有很多关于抑郁症的小知识,欢迎关注学习。

郁金香阳光会

总是想太多是抑郁症吗?#抑郁症

视频号

- end -

一个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曾经说过,“有些人为了活着不得不竭尽全力,那就是我。”一些在双相情感障碍的误解中经历过痛苦的人,更容易理解别人的痛苦。

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又称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情绪疾病。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两个主要特征。很多情况下,“双相情感障碍”很容易延误诊断,情绪不一致的患者往往会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单相抑郁症是最常见的误诊原因,因为轻躁狂很容易被忽视。事实上,冲动行为和逃避思维往往预示着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生。

请不要随意判断双相情感障碍,没经历过心理疾病的人,往往会有一些误解和误区。尤其是像“躁郁症”这样字面上给人很大想象空间的词,往往被误解为两极分化。双相不仅仅是情绪的正常波动。很多人会鄙视双相情感障碍,认为这可能是一种“一时高兴一时难过”的状态,甚至有人会随意给别人和自己贴上“双相”的标签。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总是在天堂与地狱之间徘徊,这种飞升与坠落的感觉伴随着他们日日夜夜的挣扎。作为正常人,我们会为了刺激而主动玩跳跳机,但是如果你想象自己一辈子都在跳跳机上呢?这可能就是双相患者的痛苦。

双相情感障碍的“拨动开关”,很多人认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躁狂和抑郁之间转换是一件神奇的事情。有些躁郁症患者也隐约意识到自己找到了“开关”,可以随时选择开启躁狂状态。确切地说,没有真正的“拨动开关”,但当患者从事某种活动时,大脑中激素的分泌水平影响神经活动,从而触发躁狂状态,这其实是一个转化过程。正常情况下,患者无法预测下一秒的状态。情绪波动并没有完全被他们“控制”。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很难完全治愈的精神疾病。从药物治疗中康复的患者在停药后一年内复发率较高。除了生理药物缓解疼痛外,心理治疗在康复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如果患者在保持情绪稳定的同时接受心理咨询或治疗,复发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形式技术和认知行为疗法已被证明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有效措施。

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容忍度是缓解病情的重要因素。躁郁症患者会一直处于躁狂和抑郁交替的状态,这对家人、伴侣和朋友来说都是一件令人心碎和头痛的事情。他们的起起落落是不合理地,会消耗周围人的关心和耐心。亲人的社会支持、宽容和陪伴可以为康复提供良好的环境,是预测患者情绪稳定性的有效指标。最后,愿每个灵魂都有一个可以依偎的人,不孤独。

双相情感障碍是常见病,但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有病,双相情感障碍(又称双相情感障碍和钟摆病)是一种躁狂和抑郁并存的疾病,一般指躁狂或轻躁狂和抑郁并存的一种心境障碍。患者的情绪波动往往很大,往往导致人际关系不佳,工作效率低下,影响家庭生活,甚至导致自残和自杀。

如果你知道著名作家海明威和伟大的印象派大师梵高都患有双相情感障碍,那么当南派三叔患有“双相情感障碍”时,你可能不会那么惊讶。但不要以为“双相情感障碍”只针对天才。专家说,双相情感障碍是精神疾病中的常见病。此前在河南省进行过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每100人中有9人符合双相情感障碍(包括抑郁症和神经抑郁症)的症状标准。躁狂和抑郁交替出现或同时混合出现,会直接损害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和交流能力。但是,如果把“双相情感屏障”和名人的艺术成就割裂开来,那就是一种残酷的心理疾病。患者抑郁时有抑郁、自责和焦虑、消极和自杀情绪,躁狂时有冲动、易怒、精力充沛和自负情绪。这种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同时混合出现,会直接损害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和交流能力。

1当他情绪稳定时,告诉他研究表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改善病情。如果不吃药,病情会加重,增加住院、入狱、自杀、暴力的风险。2与患者建立合作关系非常重要。这意味着倾听你爱的人的恐惧,无论是围绕诊断的恐惧,还是违背他的意愿住院的恐惧。3同情心。不要忽视病人的意见或情绪。让病人谈谈你面前发生的事情。4多关注他认为比你认为重要的东西。作为一个照顾者,你可能会认为幻觉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但你爱的人可能会认为睡眠不足是最大的问题。和他讨论他的问题将有助于增进信任。

5一起规划如何应对急性双相发作,尤其是患者出现失认症的时候。如果你不能让他相信他病了,不要灰心。重点帮助他坚持自己开的治疗方案。如果你帮他回忆一些在他拒绝接受药物之前发生的负面经历,对患者服药是有帮助的。

关于躁郁症,你可能知道的不多,但提到以下几位艺术家,就一定不会陌生,如贝多芬、伍尔夫、梵高、海明威、舒曼等等,这个名单很长,许多名人都是躁郁症患者,因此,躁郁症还被称作“天才病”。躁郁症,又称双向情感障碍,是一种精神疾病,患者的情绪会在狂喜和绝望之间交替转换,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很大困扰,需要到精神病院医治。在20世纪初期,医学界对躁郁症的了解有限,曾经采用了一些残酷的治疗方法,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在《自由的囚徒——哈佛医学天才的躁郁世界》书中,一位躁郁症患者记录了当时精神病院的治疗方法。

《自由的囚徒——哈佛医学天才的躁郁世界》出版之时,手稿的原作者早已离世,这些手稿经由他的女儿咪咪·贝尔德收集和整理,才得以问世。手稿的原作者是佩里·贝尔德博士,他曾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四年的课程,并以最高荣誉从德克萨斯大学毕业,接着考取了哈佛医学院,并取得了有史以来颁给毕业生的最高学术荣誉。遗憾的是,正当他在学术界取得傲人成果之时,患了躁郁症,他的人生从此急转直下,经历了非人的折磨。

佩里·贝尔德博士在患病期间,坚持写作,记录躁郁症患者的思想、感受,以及经历的治疗方法。其中拘束疗法、冰敷包等物理治疗方法给他带来了极大痛苦,可以说,如果是正常人接受这样的物理治疗都会被逼疯。当然,这是过去针对躁郁症的治疗方法,随着医学水平的进步,现在已经有了改变。下面让我们跟随佩里·贝尔德博士(后文简称佩里)的记录,了解一下过去野蛮的治疗方法。

在20世纪早期,拘束疗法是躁郁症的一种常规疗法。由于躁郁症患者在狂躁期,精力过剩,力大无比,为防止患者伤人或自伤,医院采用约束疗法控制患者的行动,强制其安静下来。

佩里躁郁症发作,被关进医院,护理员要求他脱掉衣服,穿上拘束衣。拘束衣是一种帆布材质的衣裤,衣裤边缘有成对的帆布带,全身上下大约有16到18对帆布带,用来把人固定在床上,好像船锚固定船身一样。正常人一动不动的整晚躺着,都要活动活动身体,更何况是躁郁症患者。佩里一心只想挣脱拘束衣的束缚,他受逃脱大师的启发,开始在拘束衣里研究逃脱大法。他通过牙齿、脚趾解开帆布带,让自己获得一点点自由,但马上会有护理人员闯进病房,再次将他系牢。这样的逃脱游戏,佩里可以玩一整夜,他不断地挣脱绳索,不断地被护理员用更结实的方法系牢。有一次他完全从拘束衣中挣脱出来,一丝不挂的跑到窗前,打算撬开钢窗逃出去。

躁郁症患者的一大特征,就是可以持续几天不睡觉,仍然精力充沛,过度兴奋。医院在使用拘束衣的同时,还给患者使用麻醉剂,控制患者的活动能力。对于佩里来说,越束缚,越想反抗,迫切的想要获得自由。一位护理员告诉他,无论他处于清醒还是麻醉状态,从未停止过挣脱束缚。然而,这种挣扎,使医生对他加大了治疗力度,给佩里带来了更多的痛苦。

在佩里挣脱拘束衣,打算撬开钢窗逃跑失败后,遭遇了更深程度的约束治疗——持续约束治疗。

持续约束是指采用两种约束方法交替进行约束的治疗方法。其中一种约束法就是上面提到的约束衣,另一种叫做冰敷包。

冰敷包治疗是将冰水浸透的床单紧紧裹住身体,双手被固定在身体两侧,床单一层一层从肩到脚的缠裹,和制作木乃伊相似。缠裹完毕,护理员又用绷带横向的把身体紧紧绑在铁床上,最后盖上毛毯,塞上枕头。

湿冷的床单让人极度不适,对于一个过分活跃的躁郁症患者,更是极大的痛苦。起初佩里冷得发抖,之后体温捂热了床单,加上不断扭转身体挣扎,很快由寒冷变为燥热,他感到肌肉痉挛、汗流不止、口干舌燥。于是他大声呼叫要喝水,运气好的话会有护理员过来喂水,但大部分时间都是白费力气。

佩里在冰敷包中无法动弹,吃饭只能由护理员喂食。有的护理员非常没有耐心,一口饭没咽下,另一勺饭已经塞进嘴里,如果佩里把脸扭开,护理员会直接把饭端走,让他忍饥挨饿。

更令人发指的是,不能上厕所,只能在冰敷包里拉屎拉尿。这种屎尿沾身的恶心感,是一种深深的屈辱,冰敷包中的佩里感到绝望、无助、没有尊严。

冰敷包打开,紧接着换上约束衣,这样交替治疗,一般需要连续几天几夜。当治疗结束,人已经被折磨得不成样子,虚弱不堪,无法正常行动,站立和行走都十分艰难,佩里感到腿部肌肉痉挛、四肢麻木,脚踩在地板上好像踩在碎玻璃碴上,痛苦万分。

想要结束这种治疗,需要证明自己已经恢复正常。试想,经过湿冷、屎尿沾身、动弹不得、孤独、饥饿、绝望、肌肉抽搐等一系列痛苦之后,要保持情绪平稳,温和待人,头脑清晰,来证明你已经精神恢复正常,是不是很荒诞?真希望发明这种疗法的医生,自己亲身体验一下这种野蛮疯狂的治疗手段。

佩里十分痛恨医院的野蛮治疗,许多轻度的精神病患者经过治疗,加重了病情,有的甚至因此致残致死。佩里最后发现,在精神病院里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臣服,极力配合治疗才是上策,否则就要面临拳脚相加的暴打,以及更加严苛的治疗方式。

佩里的反复发病,给他自己和亲人带来极大痛苦,在多方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最后选择了脑叶白质切除术。脑叶白质切除术,切除部位是前额叶皮质。前额叶皮质与人的情绪、价值判断和复杂决策等高级思维活动直接相关,可以说是大脑的命令中心。民间常说额头大代表聪明,其实应该是前额叶发达,才会聪明。

切除前额叶皮质,造成的是不可逆的脑部损伤。佩里的朋友这样描述手术后的佩里:“那个人已经不是佩里了,他身上曾经燃烧过的火焰已经完全熄灭了。”

当时这种手术极为盛行,发明这种治疗方法的葡萄牙医师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斯被授予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由于诺贝尔奖的推波助澜,脑叶白质切除术被迅速推广应用,当人们发现术后患者变成了智障、完全变了一个人时,开始怀疑手术的治疗效果,并开始抵制脑叶白质切除术,但此时已经酿成了无数悲剧,这也成为诺贝尔奖在神经科学领域的一个历史污点。

佩里·贝尔德博士一直试图理解自己所遭遇的痛苦是否有意义。当人们由于胃病、肝病等疾病住院时,会有很多亲朋好友送来鲜花和问候,但患有精神疾病的人,遭遇到的却是监禁、偏见和疏远。

佩里·贝尔德博士精神状态好的时候,也在进行躁郁症的实验研究,他相信躁郁症与生物化学因素相关,也就是说,躁郁症有其生理因素,而非纯粹的精神疾病。

1944年初,佩里·贝尔德博士的论文《躁郁症的生物化学成分》被刊登在《神经和精神病杂志》上,但此时佩里·贝尔德博士的躁郁症复发,已被关进医院,并且吊销了他的行医资格,论文发布之后没有引起医学界重视。

直到1949年,澳大利亚医生约翰·凯德也发现了躁郁症的生化成分的特殊性,发表了论文《锂盐在治疗精神兴奋中的应用》,此后经过一列试验,锂盐成为了治疗躁郁症的有效药物。锂盐治疗的应用,极大的减轻了躁郁症患者的痛苦,令人惋惜的是,佩里·贝尔德博士已经失去使用锂盐治疗的机会,他在1949年接受了脑叶白质切除手术,1959年初由于癫痫发作,溺亡在浴缸中。

《自由的囚徒——哈佛医学天才的躁郁世界》中的大部分内容,是根据佩里·贝尔德博士的手稿整理而成,文中内容有的通顺完整,思路清晰,有的仅是只言片语,语句不连贯,从记录的文字可以判断当时佩里·贝尔德博士的精神状态。患病期间,佩里·贝尔德博士一边与疾病抗争,一边研究治愈的方法,他希望将自己痛苦的经历记录下来,结集成书,为后人研究躁郁症提供一手资料。

阅读佩里·贝尔德留下的文字,让我们对躁郁症患者的所思所想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对过去野蛮、残酷的治疗方法感到惊心。他在书中这样写道:“希望有一天,精神病院能够成为精神病患者的避难所,也希望他们可以通过明智、温柔的护理方式帮助患者康复。”

逝者已矣,存者安在。愿所有患病的人在脆弱时都能得到恰当的治疗、悉心的照料,愿医学的进步能够减少人们患病的痛苦,帮人们恢复健康或者有尊严的辞世。

和抑郁症一样,双相情感障碍(以下简称双相)也是一类精神疾病,但可能很多人是第一次听到双相这个名字,其实我国双相人群并不少,根据流调数据显示,我国双相的终身患病率是05%—06%,也就是说,中国至少有700万的双相患者。不仅如此,双相还是所有精神疾病中自杀率最高的,自杀率为25%—30%,自杀成功率在8%—19%远远高于抑郁症。同时他还可以同时兼并多种疾病,比如焦虑障碍等等。

如果说抑郁患者是一直被按在水中,难以呼吸,那双相患者就是一会把他按入水中,一会又把你拉起,就像坐在情绪的过山车上,比抑郁症要难受的多。双相的发病是有周期性的,往往是三个抑郁期加上两个躁狂期。在抑郁期的表现和抑郁症一样,全身无力,什么事都不想做,被绝望所笼罩还伴有一定的躯体化症状而在抑郁过后患者就会进入到躁狂期,这期间患者清晰高涨,自我评价提高,言语思维丰富,精力充沛,创造力与想象力极高,还伴有妄想等情况。我在躁狂期会不停的与身边的人说话,学习效率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还不停的买东西,当时每天都有快递在路上,也正因为这样所有人都以为我是天才,但其实只是内心的短时兴奋与思维的提高而已,在这种高强度的精神消耗后情绪又会转入低迷进入抑郁期,这样情绪断崖式的下降会让人更加难受,久而久之就会有自杀的想法在然后就会付出自杀的行动。

历史上很多名人也患有这种疾病如梵高,牛顿,丘吉尔等,他们因为这种疾病而拥有了超出常人的能力,但也承受着极致的痛苦,愿所有双相患者都能康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861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