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同理心的父母就像是在昏暗的房间里,用生锈的器具做手术的人
本书开头先通过22个问题的,来看一看你是不是一个被忽视的“孩子”
作者没有上来就批判忽略孩子的家长,而是让大家用开放的、接纳的态度来面对,不必内疚[太阳][太阳][太阳]
造成情感忽视父母类型
1)自恋型父母
(孩子再去百般地讨好,百般地求饶说,我错了,我改了,父母依旧不为所动!)
2)专制型父母
3)放纵型父母
4)离异/丧偶型父母
(最近丧偶式婚姻、丧偶式教育比比皆是!)
5)成瘾型父母
6)抑郁型父母
7)工作狂父母
8)照顾伤病家属的父母
(大家应该经常看到很小的孩子就开始操持家务、照顾生病的奶奶、爸爸。我们一直都觉得这样的孩子太懂事了!可是作者写到这些非常成熟的孩子,青春期的时候特别容易崩溃,他会容易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因为人是不可能只付出没有得到的,他身体内得到的爱是根本不够的。@这点真是从未想到过的)
9)成就/完美导向型父母
10)反社会型父母
11)孩子即父母
12)都是为你好父母
[炸弹][炸弹][炸弹]那么被忽略的孩子会?
1)️空虚
2)反依赖
3)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
4)不同情自己
5)负罪感
6)认为有致命缺陷
7)自我约束能力差
8)自杀
[闪电][闪电][闪电]如何改变呢?
学习️监控自己的感觉
就是重视自己的情感~
❌视孩子为独立的个体!!!不要把孩子当作是自己的延伸,当作是自己的工具,当作是实现自己梦想的人!共勉
成长的很多困境,其实都源于早期和父母之间(或重要养育者)情感联结的缺失:
比如长大后,你既无法依赖别人也总学不会爱自己,自我评价低,深信自己有致命缺陷、不值得别人爱,以及感到空虚,情绪不定、易怒等,这些都和你童年受到的情感忽视有关。
作者韦布博士是“童年情感忽视”领域的开创者,他认为所谓情感忽视,是指父母可能给了你充足物质生活,但却也忽视了与你之间的情感互动、共情和持续的关注。
通过本书,你能知道童年情感忽视源于父母的哪些行为,由此会对你造成哪些负面影响,以及最后你该如何重拾动力,提升自信,学会关爱自己。
如果你是深受情感忽视之害的成年人,那这本书可以帮你逐步掌握童年未能培养的情感技能、走出情感真空,帮你学会自我关怀,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如果你是父母,那这本书能帮你矫正自己的养育行为,终结代际恶性循环,抚育出情感成熟、心智健康的孩子;
如果你是心理咨询师,那这本书能提供有效工具和操作方法,让你更理解这些深受情感忽视之苦的来访者。
总之,因为童年情感忽视,你总是会忽视自己的需求,这本书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自我关怀方法,有很多实操表格和工具,你都可以拿来上手练习。
童年情感忽视领域开创者,临床心理学博士,临床执业近30年。目前在马萨诸塞州列克星敦开设私人诊所,专门治疗个人、夫妻和家庭的情感忽视问题。
著有多部畅销书,包括《被忽视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视》《被忽视的孩子2:改善你与伴侣、父母和孩子的关系》等。
精 彩 选 段
1如果孩子不能确信自己对父母是重要的,如果孩子经常因为自己对父母关注的需要而感到羞愧,他将会成长为一个忽视自己情感需求的人。
2没有同理心的父母就像是在昏暗的房间里,用生锈的器具做手术的人。细思恐极。
3作为孩子,他们像小电脑一样,接受来自环境的反馈,存储在记忆中,结合各种各样的反馈,发展出一整套对自己的技巧、天赋、缺陷和不足的认知。
4每个情绪都承载了身体想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无论看起来多么奇怪。这本书会让我们了解一个新的心理学现象。之前我们从来没有涉及过,叫作情感忽视。
可能对孩子照顾得很好的一对家长出现情感忽视的现象。所以,如果你不了解什么是情感忽视,你都不知道自己做的到底是对还是不对。
第二个就是如果有过被情感忽视经历的这些孩子,一旦造成了心理的创伤,他的痛苦是非常不能理解的。在沉默中不停地质疑自己,就他不停地挑自己的毛病,不停地找自己的问题,认为自己有不可饶恕的缺点和错误,是非常痛苦的人。
第一个问题,你有时会感觉与家人和朋友格格不入。
第二,对不依赖他人感到骄傲。就是我特独立,我谁都不用依赖。
第三,不喜欢求助于他人,有事自己扛着。
第四,朋友或家人会抱怨你冷漠疏远。
第五,你感到还没有发现自己生命的潜能。
第六,经常希望自己独处。
第七,暗暗地觉得自己可能是个骗子。
第八,在社交场合中会感到不舒服。
第九,经常对自己失望或是生自己的气。
第十,对自己比对他人更严苛。
第十一,拿自己与他人比较,并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第十二,比起人,你更喜欢动物。
第十三,经常无缘由地觉得暴躁、不开心。
第十四,不清楚自己的感受。
第十五,分辨不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第十六,有时感觉自己是个旁观者。
第十七.相信自己是那种很容易过隐士生活的人。
第十八,很难让自己冷静。
第十九,总觉得有什么拖你的后腿,让你无法活在当下。
第二十,会感到内心空虚。
第二十一,隐隐地觉得自己有问题。
第二十二,很难自律。
那如果这二十二个问题当中的大部分,你的答案都是“是”,那么你很有可能经历过情感忽视的这种症状。我也有几个问题会觉得是“是”,但是大部分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否”。所以还好。
这里有几个警告。
第一个警告就是不完美的父母不一定是情感忽视的父母。就是有很多父母,可能没有很好的教育方法,但他反倒未必是情感忽视的父母。
情感忽视的父母,最重要的是两件事:一个是在重大危机时刻的忽视。
第二个是在非常重要的地方忽视。就是这个孩子,可能长期的某一个方面很重要,他的道德品质,或者是他的人际沟通关系,他的学习能力,他写作文的能力等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长期地被父母忽视,这里边分成急性共情失败和慢性共情失败两种症状。
第二个就是不必内疚。大家首先要用开放的、接纳的态度来面对这么一个症状,
一个健康父母的话,他有三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他和孩子有情感连接。
第二个特征是健康的父母视孩子为独立的个体。
第三个特征是父母会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
这本书中非常大块的内容,是给我们总结了12种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一:自恋型父母。我们讲过一本书,叫作《母爱的羁绊》。那里边就专门在谈自恋型父母对女儿的影响。尤其是自恋型的妈妈对女儿的伤害和控制是终身的。
你们有没有见过记仇的父母,就是父母说,我不跟你说话,就不跟你说话,孩子再去百般地讨好,百般地求饶说,我错了,我改了,父母不为所动。他用这种方式来惩罚孩子,这就是自恋型父母的特点。他常用的手段是发怒或者冷落,这种父母的潜台词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延伸,这是第一种,我们说容易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自恋。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二:专制型父母。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三:放纵型父母。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四:离异/丧偶型父母。离异/丧偶型绝不是说只要离异,或者丧偶就不行。类型五:成瘾型父母。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六:抑郁型父母。抑郁型的特点就是父母本身缺乏能量和热情,然后不存在,就是根本就好像没有这个人一样,对孩子完全缺乏抚慰。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七:工作狂父母。这些孩子就会觉得,我根本不重要,我的生活没有价值。那些去用生命犯罪的人,都是自我价值低的人,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八:照顾伤病家属的父母。这些在过小的年纪就已经非常成熟的孩子,青春期的时候特别容易崩溃,就是他到了青春期以后,他会容易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因为人是不可能只付出没有得到的,他身体内得到的爱是根本不够的。,这是照顾伤病家属所带来的这种危机。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九:成就/完美导向型父母。就是这些父母永不满足,永远焦虑,永远烦躁,永远完美主义。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十:反社会型父母。有这样的父母,我们讲过反社会型人格,就是那个无良症。他会用残忍的操纵的手段来控制孩子。
就是用内疚的方式等等各种各样的方式,让这个孩子觉得极度痛苦,因为父母没有内疚感,父母觉得我达到了目的就行。这是第十种。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十一:孩子即父母。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十二:“都是为你好”型父母。
排在第一位的症状是空虚感,空虚感本身不是一种病,它不像焦虑症或抑郁症,大多数人也没有觉得,这些不适是干扰他们生活的症状。
我们说幸福的反面并不是不幸,幸福的反面是麻木。空虚感是一种麻木的感觉,这是第一个症状。
第二个叫作反依赖。反依赖的典型特征就是恐惧依赖他人,就是一种独自长大的感觉,就是遇到什么事不求人。这事你明明去找个朋友问也不行,没有第四种人际关系。
您如果听过我们讲《他人的力量》的话,你就会知道,他没有这样的社会支撑,他什么事都是独来独往。反依赖的标志和信号如下:
然后第三个就是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就是很多人,尤其是女性特别喜欢贬低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很低,明明你挺好的,但是你拼命地就要减肥,拼命地觉得不好看。
那么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的标志和信号
第五个症状就是负罪感和羞耻感,你有时候没有明显原因地感到沮丧、悲伤或愤怒,有时候感到情绪麻木。你有一种感觉,说有些什么地方不对劲。你觉得你和别人不一样。你倾向于压抑情感,或者避免动感情。你试图隐藏你的情绪,这样别人就不会察觉到。你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你觉得你没有理由活得这么不开心。这是我们说负罪感和羞耻感的特点。
第六个就更好理解了,叫对自己生气和自责。很多人都有,其实有时候你想想看,不要那么追求完美,随缘,差不多就行了,慢慢进步成长型心态,你就比较容易原谅自己。
第七个就是认为自己有致命的缺陷,就是有些事不能让别人知道,老觉得自己某一个方面是非常阴暗。
第八个叫作难以关爱自己和他人
然后自我约束能力差,就是被情感忽视的孩子,自我约束能力差。你看那些叛逆的,在街上飙车的,或者是吸毒的这些孩子,基本上家里边的这个症状,要么就是父母忙得一塌糊涂,根本不管他们,要么就是父母溺爱,或者就是暴力,不断地殴打。
还有一个名词叫作述情障碍。什么叫述情障碍?用普通话讲就是不会好好说话,就这种人张口就发飙,就是经常毫无理由地发火。严重的症状,就是自杀。大部分的自杀人士,一个人放弃自己的生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一定是累积了很长的时间,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这是情感忽视所带来的问题,现在都搞明白了。
那么第三块就是怎么办,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第一个阻力在于我们对于改变的错误的期待。你从今天开始,慢慢一点一点用正确的方法,用有爱的方法,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用情感引导的方法去跟孩子互动,你才能够看到孩子一点一点地改变。
我们不能够有着超高的期望,这时候会导致你更快地放弃。
第二个障碍就是逃避。
第三个就是不适感,就不舒服。
但如果你拒绝这个不适的过程,你觉得这不是我,这不是我,让我做我自己,我就喜欢孤独,那你就永远不会改变。这是不适。
第四个非常重要的阻力,就来自于我们不了解情绪。每一个情绪到你身上来,它都承担了信使的作用,它是给你传递信息的,他是要告诉你一些事的。如果人忽视情绪的话,你会生病,会抑郁,会消耗精力,会发脾气,会感到空虚,会有糟糕的人际关系。所以人与人的联系,让我们的生活产生价值,而情绪是人与人的联系当中非常重要的信使。
把这四条搞明白,我们先扫除改变的障碍,然后接下来我们看怎么做,做的办法。
首先我们要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情绪,第一步学习监控自己的感觉。第一步,都叫作觉知。第二步叫作接受并信任你的感觉。第三个学习有效地表达感觉。然后第四步叫认识,理解,重视人际关系中的情绪。这里边最好的练习场所,两个阵地,一个是友谊,一个是婚姻。就是你和你的闺蜜,你和你的朋友,然后你和你的婚姻的伴侣,在这些人当中去尝试识别情绪,然后谈论情绪,表达情绪。自己能够观察到自己的情绪,也能够让对方感知到你的情绪。
把这四招学会,关爱自己、提高约束能力、自我安慰、同情自己,这时候你发现,我们就能够逐渐地摆脱那个被忽视的状况。
最后我们说怎么样让这个忽视的问题终结,当然很难了,怎么可能在世界上终结这件事,但如果你希望在你的家族当中,在你的生活当中,忽视的这种事变得越来越少,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抓手。
第一个就是重视情感,第二个就是视孩子为独立的个体,不要把孩子当作是自己的延伸,当作是自己的工具,当作是实现自己梦想的人。
情绪障碍又称为情感障碍或者心境障碍,我们每个人都有正常的情感反应,但是如果我们的情感反应过于强烈,而且和所处的环境不符,我们就称之为是一种异常的情感反应,如果反应过度已经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并且持续了一段时间,比如说2周以上,那么这就可能是情绪障碍。情绪障碍主要发生在15岁左右的中学生群,以焦虑、恐怖、抑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心理疾病,所以习惯上也称为儿童神经官能症或儿童神经症。
首先,要遵医嘱积极配合进行治疗。另外,诊断的目的不是为了定义孩子,而为了更好的理解孩子和帮助他。现在他有情绪方面的障碍,表示很多情况下他不知道如何去管理自己的情绪,也不知道如何去理解他人的情绪,他需要有人在这方面去帮助他。而不是因为这种情况,给到他很多的特权。建议心理治疗配合药物治疗进行。因为饿哦们现在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从现在的困境中走出来,提高他的情绪感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对么?
在日常的幼儿园生活中,我们按平常对待其他小朋友的方式一样,对待他就好了,不用同情,不用害怕,也不用特别照顾他。只有在他的确遇到问题,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才去询问,看他是否需要我们的帮忙。
幼儿园可能会有些孩子,因为好玩、好奇之类的原因,嘲笑他,起哄、模仿等等。这时候,我们要引导孩子如何正确看待这类问题,保护残疾小朋友。因为幼儿园的孩子,在自我认知的探索中,他们已经能觉察出残疾儿童的不同之处。我们也可以借此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感受身体各部分机能运作对一个人生活、成长的影响。帮助孩子了解身体,学会保护自己,尊重他人,发展对特殊人群的同理心,这是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一课。感恩现在有这样一个机会,能够让孩子们一起更有爱更健康的成长。
题主应该是父母之类的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已经表现了你对自己孩子的不关心了,如今出现问题了,想要弥补。当然,出现这种现象我知道题主也是不想的,当初的忽视应该也是有原因的,但是,这确实就是你自己没有做好。言归正传,首先,你的孩子为什么会感到没有情感依靠?原因有很多,不能笼统概括。主要是题主自己好好思考一下。我就这些原因给出一些方法。如果你是因为工作原因给自己的孩子太少的关注,你就应该渐渐改变自己的态度,为什么是渐渐呢?因为太快的话,孩子会很反感。你可以从一点点小事做起,把你自己变成孩子的情感依靠。比如,记住孩子喜欢吃什么,兴趣在哪一方面,多陪陪他。当然,不要做出故意为了他的行为,应该自然有表现出对他的重视与关心。在一段时间的陪伴以后,你可以尝试培养他的自信。如果因为你对他好是有目的性的,比如是因为她考的好或者他给你增光,你就要改变你的态度了。孩子是最可爱的。我是这样认为,从一开始就值得被好好对待。以前我认为我的父母是这样的,然后感觉特别没有安全感,也挺自卑的。不过我的父母和我沟通了以后就好了。所以,你也可以尝试和你的孩子沟通一下,告诉她,你爱她,不是因为这一些,或者诸如此类的原因,并且,行动起来,每次她回家,先问他累不累,休息一下。不要急着问她学的怎么样,或者之类的话。最重要的一点,不要打击你的孩子,你可以传授你的经验,但是不要左右他的决定,他要用自己的能力成长。多在小事上表现你对他的关心。最后一种情况,如果他的安全感是因为社会或者环境造成的,或者经历过什么事情(比如在您不知道的时候经历了什么事,请您原谅我的猜想。)。您就要心理了,因为我没有这种专业知识,如果没有很大把握,帮不到您的忙。最后的最后,希望您可以采纳我的意见。谢谢,如果还有什么,你可以追问。
孩子情绪失控可能是每位家长都会面对的问题,面对孩子突如其来的情绪失控,家长往往手足无措。不能打不能骂,又听不进去大道理,那么,此时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心理治疗师崔琳钰结合临床来给您找找办法。妇幼健康科普

1管理自己的情绪:情绪是有可传导性的,孩子能够敏感的感知到父母的情绪变化。面对孩子情绪失控,不少父母自己的暴脾气就先上来了。孩子哭闹,父母就更大声的斥责,结果往往是孩子哭闹的更厉害了。所以,父母需要有相对平稳的情绪来应对孩子当下的情绪问题,或者当父母自身情绪不稳定时,首先应该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管理好自己情绪,避免自己失控的情绪进一步影响孩子当下的状态。
2共情孩子的情绪:大多数情绪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孩子很多时候没有办法很好的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就会转化为行为上的抗拒或者不配合。如果父母可以更多的倾听孩子当下的感受,更多理解孩子当下的心情,应对起来就能够“对症下药”。孩子的世界有自己的一套行为逻辑,父母如果理所当然的行事一定会打乱孩子的节奏,这时不被理解的孩子就很可能出现情绪失控问题。家长不妨蹲下身,平视着孩子,用耐心和共情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绪受到了关注,自己的感受得到了理解。
3引导孩子的情绪:在孩子情绪稳定下来后,家长可以询问孩子情绪产生的原因。需要注意的是,询问孩子情绪失控的原因是为了更好引导和应对情绪爆发,而不是为了指责孩子。比如孩子因为不想分享玩具给弟弟而哭闹,家长探查了原因之后斥责孩子小气自私,这无疑堵上了沟通的门,也错失了一次正确引导孩子的机会。同孩子一起觉察情绪,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这个原因背后的认知是否正确,是否有其他可以解决的办法,这些办法在当下情境是否可行,下次遇到类似情况要怎么处理。这样平等的沟通不仅能与孩子共同的商讨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能在过程中引导孩子今后正确的情绪表达。
孩子情绪失控的情况并不少见,家长处理起来往往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首先需要家长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以平和心态,耐心共情的态度来面对孩子,积极引导,与孩子共同思考、了解并尝试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法,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孩子正确的情绪表达。除此之外,孩子情绪失控也可能存在儿童情绪障碍等问题,如有必要可以带孩子到医院进行相关的评估帮助判断。
很多家长在带孩子的时候会发现这么一个现象,只要孩子与父母分开就会号啕大哭,非常没有安全感。其实孩子在幼年时期年父母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并且这种现象通常我们叫作分离性焦虑现状,那么如何缓解孩子的分离性焦虑期呢?
如何缓解宝宝“分离性焦虑”?1、让“其他人”代替父母
国外有一个心理学家通过移情理论的分析得知,孩子一旦失去或者短暂离开自己所爱的对象,就会利用其他外在对象或者情境来作为代替,这里所说的代替人指的是宝宝的爸爸、爷爷、奶奶或者其他的保姆或者阿姨等等,当然这些所谓的其他人必须要像宝宝的父母那样来给予孩子一定的关爱和亲热。这样宝宝就能够在情感需求上得到各种满足,这样做不仅能够分散孩子对母亲过于依恋,而且也能够增强孩子依恋的广度、丰富度,来为他的社会性情感进一步发展提供基础。
2、拓展宝宝的生活空间
家长应该拓宽宝宝的接触面,让他多接触一下外面的社会环境,只有让孩子不断地克服怯生,适应陌生环境。这样就能够让孩子尽可能的脱离对父母的依赖,而且能够让孩子更快地适应陌生环境。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及早地步入同龄小社会,鼓励孩子与年龄相仿的孩子接触和玩耍。尤其是一岁半以后,要让孩子有意识地进入一个从家里走向外界的过渡时期,只有让孩子去接触其他的小朋友,去探索自然环境,才能发挥孩子的好奇心锻炼孩子的独立性。
3、经常带宝宝外出,感受大自然
孩子的好奇心天生强烈,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对周围环境的一切都感兴趣。父母可以带她去所喜欢的地方多走走多看看多玩玩,尽可能的让孩子能够走出家庭的小天地。感受外界的大自然,感受外界的社会。让孩子的一点能够再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中拓展他的依恋对象,丰富他的依恋内容,提高他的依恋水准。这样就能够转移孩子的依恋情绪。
流动儿童自卑感的形成和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单靠流动儿童家庭自身无法解决他们面临的各种问题。因此,要充分动员政府、学校、家庭等各方力量共同应对。同时开展积极宣传,消除对流动儿童的偏见和误解,让他们能够体验到接纳和尊重。其次,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当孩子遇到问题,尤其是情绪问题时,家长宜采用疏导方式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与孩子一起找出问题的原因,想出解决办法。
第一,增设心理课程,重点进行心理适应教育。
例如,辅导流动儿童应对来自新环境的压力、调节消极情绪等。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创设特色心理辅导方案,采用诸如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活动分享、讲故事等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轻松自由的氛围。增设心理辅导室,由专门的心理老师担任辅导员,在流动儿童产生不适应等问题时,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及时给予开导与帮助,使流动儿童的负性情绪得以释放。
第二,定期请专业咨询师对流动儿童进行沙盘辅导。
沙盘疗法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的儿童游戏,它以“游戏”为载体,探讨孩子的内心世界,具有自然性和自发性,对流动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生活态度以及思维模式等有益。沙盘游戏中所包含的整合性与全局性意义也可以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增设小组活动。
流动儿童相较于城市儿童缺乏公共场合表演的机会,在很多情况下,由于自卑或者胆小,他们缺少在公共场合表现自己的勇气。学校应该组织丰富的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趣味活动、朗诵、表演、歌唱比赛等,给他们表现、表演的机会,帮助他们适应在公共场合表现自己。通过小组活动让流动儿童适应在团队里的角色,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学习如何与他人沟通、合作,提升他们的自我认同感、满足感以及自信心。
第四,进行体育干预。有研究发现,有效的体育干预手段能提升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自卑感通常由过去的失败和挫折引起,体育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能力和特点,参考维果茨基提出的儿童教育发展观,设置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任务,让学生可以“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充分激发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在挑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和满足感,弱化自卑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第五,树立榜样。
优秀的榜样在孩子心中有着强烈的指引作用,可以引导他们积极上进、与人为善。儿童的认知功能还在发展,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形成,所以可以在生活中给他们树立正能量的人物形象(尤其是老师和家长),引导他们乐观开朗,消除自卑感,重拾自信。
如今的父母都是忙碌的上班族,与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也没有多少精力陪伴孩子。这些缺少父母陪伴与沟通的孩子就被称为“情感饥渴”的孩子。缺少情感的孩子喜欢撒娇、任性,偶尔还会做出一些古怪的行为,而且做什么事情都喜欢用眼睛看着别人。这些孩子更需要我们的爱和关心。做父母的不要等到孩子情感缺失的时候,才想起给孩子温暖和关爱。
我们可以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成长。让孩子感觉到,我们一直在他身边,关注着他,爱着他。所以,不管多忙,父母都要抽出时间陪孩子玩,和孩子多说话、多沟通。孩子都渴望父母的陪伴,抽出时间陪孩子,可以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也就能培养出性格健全的孩子。
孩子的内心其实是渴望和最亲近的父母亲密接触的,这会让他们有一种安全感和归宿感,哪怕和孩子在一起,不说话,只是默默地注视着孩子,都能让孩子慢慢地变得乐观、自信而又积极。
关于如何消除孩子的情感缺失,有以下建议:
一、业余时间要尽可能多陪陪孩子
根据教育学家的研究,孩子成长的关键期集中在孩子6岁之前和孩子上小学的时候。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和孩子多交流、多沟通,让孩子在我们的关怀中感受到爱,懂得爱,从而更好地成长,做一个懂奉献、有爱心的孩子。
二、让我们的爱教会孩子去爱
苏联教育家苏霍林基对他的学生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爱妈妈,他说:“如果个孩子连他妈妈也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自己的妈妈,容易懂,容易做,而且为日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打下了基础。”要想让孩子爱妈妈,我们首先要爱孩子。但我们的爱不能是狭隘的爱,因为狭隘的爱常常是一种溺爱。而只有正确的爱,才能教会孩子去爱,爱我们,爱家人,爱世界。让孩子懂得爱,心里有爱,这才是我们爱孩子的最好结果。
三、抓紧一切时间和孩子交流
2~3岁是孩子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而幼儿阶段是孩子观察力发展的关键期。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多和孩子交流,能够使孩子更好地学习语言并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多和孩子说话,多陪孩子玩,也让孩子把在幼儿园或者是和小伙伴玩的事说给我们听。在孩子睡觉之前可以分享我们自己的童年故事,这样孩子会感觉我们更亲切,同时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 序言:
被忽视的情感存在于潜意识中。是家庭照片中的空白地方。存在于那些“没有说”“看不到”“记不得”的童年中。
22个情感忽视问卷问题
◆ 第1章 情感的“桶”为什么装不满
所有的好父母都会偶尔辜负他们的孩子。没有人是完美的
真正有害的是情感忽视的父母对成长中的孩子的情感需求视而不见。
情感忽视不是你的错。因为它是如此无形、隐秘,又极易传递给下一代,
依恋理论三个关键的情感技能:
(1)父母能感到与孩子有一种情感连接。
(2)父母关注自己的孩子,并视他为一个独特而独立的个体,而非自己的延伸、所有物甚至负担。
(3)基于这份情感连接和对孩子的关注,父母适当地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
海滩边的凯瑟琳
◆ 第2章 造成情感忽视的12种类型的父母
自恋型:希望孩子完美。
专制型:推崇规则、限制和惩罚
放纵型:放纵不冲突,孩子得不到反馈
离异型:没有时间精力对待孩子
成瘾型:表现双重性格
抑郁型:专注自己,像是不存在
工作狂:父母成功,孩子得不到注意和理解
照顾伤病家属:小时候没有麻烦,青春期会崩溃
完美型(AP):施压孩子还是支持孩子
反社会型:没有内疚感和良心的约束
孩子即父母:失去自己童年
都是为你好。
◆ 第3章 被忽视的孩子,长大了
情感忽视成年后特征:
1.空虚感:生命的燃料是感觉。如果我们没有在童年时代得到充足的养分,我们必须在成年时填补自身。否则,我们就会发现自己活在虚无中。
2.反依赖:不需要任何其他人,或恐惧依赖他人的倾向
3.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自己是一个“在圆孔中的方形钉子”很难确定自己能做什么
4.对自己毫无同情,对他人满怀同情:被人认为自己善于倾听,对自己比对别人严格
5.负罪感和羞耻感:我到底怎么了,感觉情感是可耻错误的,不应该表达
6.对自己生气,自责:对自己的情绪羞耻,自我导向的愤怒,自杀、自残
7.感到自己有致命缺陷:如果人们真正了解我,他们不会喜欢我
8.难以关爱自己和他人:傲慢,冷漠
9.自我约束能力差:成瘾、拖延、懒惰
10.述情障碍:对情绪的认识和理解不足,情感有缺陷,最极端的表现是他无法辨认自己的情感,也无法辨认其他人的情感。有易怒倾向。
情感忽视的疤痕不一定是永久的,心理治疗从来不嫌太晚。
◆ 第4章 认知秘密:自杀倾向的特殊问题
人类天生被设计成能感受到情感的。当这个设计发生短路时,首先这是由情感忽视的父母造成,后来继续由长大成人的孩子自己加剧,以至于整个系统都被抛弃了。
自杀是男性死亡的第七大原因,女性死亡的第五大原因
罗宾自杀
父母“零容忍”任何不快乐、悲伤或挫折,结果造就了一个安静的家庭。孩子学会了如果心头有任何消极的想法,最好自己留着。
知道负面的情绪是坏的,不会被容忍。她自己留着并隐藏起来任何不积极、不乐观或负面的情绪。她对这样的情绪感到羞愧,害怕他们可能会瞥见一些她不想被他们看见的另一面。
如果生活是这样的空虚,有这么多的折磨、痛苦、没有奖赏,为什么还要活着呢?
她可以安慰自己的唯一方式就是想象死亡,死亡是一种解脱。
自杀倾向特征:
空虚和麻木。
沉默地忍受痛苦。
质疑自己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为何活着?)。
避世幻想。
◆ 第5章 改变是如何发生的
提醒自己
不能逃避,逃避只会让你越来越偏离你所期望的轨道
需要努力,所有值得拥有的事物都需要付诸努力。
阻碍成功改变的因素
1.错误的期望
改变不是直线,而是忽上忽下的,进两步、退一步。关键在于坚持克服退步,坚持不懈、始终如一,直到能迈出下一步。
挫折不是失败,不要陷入对自己的愤怒。
不按计划就干脆放弃。这样的情况没关系,对你最终的成功不会有实质性的影响,只要你坚持别放弃。
2.逃避
首先,你要强迫自己做不熟悉的事情;
其次,你要强迫自己做觉得困难的事;
再次,像之前所说的,你需要坚持不懈;
最后,达成改变要下很多很多工夫。
3.不适
改变不吓人。
◆ 第6章 情绪的重要性及如何对待情绪
1 了解情绪的目的价值
情绪不是多愁善感,情绪是生存的必需品
最聪明的人用情绪帮助自己思考,也用理性管理自己的情绪。关键在于采用健康、平衡的方式来对待情绪。
人类的情绪来源于边缘系统,边缘系统深埋于大脑皮层之下,而大脑皮层才是产生思维的脑区。
情绪是生存的必需品,它告诉我们何时处于危险,何时该逃跑,何时该去战斗,值得去为什么拼搏。
情绪滋养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正是这些联系赋予生活深度和丰富性,让生活有价值。只有关系的深度和丰富性才是“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最佳答案。
2 识别命名你的感觉
首先要学会认识你的感觉,并用文字描述它们
3.学习监控自己的感觉
六步练习(放空、自问、感觉、描述、查阅、为什么)
每天至少记录三次。目的是让你逐渐学会关照自己的内心,这样当情绪出现时,你能自然地发现并关注它们。
4.接受并信任你的感觉
(1)情绪本身不分好或坏、正确或错误、道德或不道德。
(2)情绪并不总是理性的,但它的存在总有其原因。
(3)情绪很强大,依然可以被掌控(IAAA)首先,识别情绪(Identify);其次,接纳情绪(Accept),不以对错来评断它;接着,试着察觉产生这个情绪的原因,也就是归因(Attribute);最后,看看情绪是否对应着某个行动(Act),如果是,以合适的方法来应对。
5.学习有效地表达你的感觉
不要消极、冲动地表达情绪,而要自信而平和、有同理心地表达。
6.认识、理解和重视人际关系中的情绪
乔治·科斯坦萨实验(与其隐藏不如分享感觉)
他没有说些半真半假的话暗示自己是个成功人士,而是说:“我没工作,和爸妈住在皇后区。”他发现自己不仅有了大把约会的机会,还得到了很多别的好处。坚持乔治·科斯坦萨实验,会看到人际关系越来越紧密、有深度,自己的情绪也会更加平静、真实,其他人会看到你愈发坚强,而不是更脆弱。
横向提问的目的在于获取信息,而纵向提问旨在获得理解。
横向提问构成了人与人之间交流90%的内容。纵向提问需要能够引导对方,将注意力转移到内心,深度发掘自己的情绪。整个过程需要由关心和同理心来贯穿。
◆ 第7章 自我关怀,像对待别人那样对待自己,四种技能
1.学习关爱自己
步骤一:将自己放在首位,先戴好自己的面罩,再帮助别人,改变表格
放在首位、学会说不、阅读自信平和书籍、寻求帮助、发现自己好恶、优先自己的享乐、
步骤二:调节饮食,均衡、健康、一起、适量
步骤三:锻炼身体,终身锻炼的三点基石。(人大多是自己认识到锻炼对健康的益处的,而不是父母教他们的)
你能意识到并理解锻炼的价值和重要性;
你找到了能乐在其中的运动方式;
你有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
步骤四:休息和放松
情感忽视的人可以分为两类:要么休息或放松得太少,要么太多。有些人则在两个极端中来回徘徊,难以达到平衡。
2.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让自己做不想做的事,和停止做你不应该做的事。
三件事计划。每天你必须做三件你不想做的事,或停止做三件你想做却不该做的事。每天将这三件事记录在“自我约束能力”改变表格上。
3.自我安慰
自我安慰也是没经历过情感忽视的孩子从父母那里学到的另一个人生技能。
想想自己小时候什么能让你觉得安慰
泡泡浴、音乐、锻炼、烹饪、宠物、孩子、散步、发呆、冥想
自我对话
4.对自己有同情心
原则一:反向黄金法则
黄金法则是“像希望别人对你那样对待别人”,而对于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来说,道理一样,只不过是反向的:“像对待别人那样对待自己。”
原则二:觉察到破坏性的指向自我的愤怒
如果你犯错了,唯一能做的是汲取教训,除此之外都是浪费精力。无论什么时候你对自己感到恼火,请将其视为一个契机,将这火气转变为对自己的同情心
原则三:从自己的智慧和同情中获益
原则四:培养一个有爱而坚定的内心声音,四个关键的步骤,它能:
1.让你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但不会急于批评或责备
2.让你思考哪部分过失是你的原因,哪部分是因为其他人或者环境
3.决定如何做出改变能让这个错误不再发生
4.让你从错误中汲取重要的教训,然后允许你将这件事抛诸脑后。
原则五:允许自己做个普通人
◆ 第8章 终结恶性循环:让孩子拥有你所缺失的东西
你越关心自己、爱自己、理解自己、重视你自己的情感世界,你就越能关心、爱惜、理解和重视孩子和他们的感觉
可修复,无论我们作为父母做错了什么,都是可以修复、弥补的。
可改变,只要我们改变了给孩子的东西,孩子也会改变。
无需负罪,立志成为负责任的家长,孩子会注意到父母的自我怀疑,并且知道如何利用它。因此,负罪感会损害你作为父母的威严。但也要明白没有哪个家长是完美的。所有的家长都会犯错,包括至少几次大的错误。
自己改变,要给孩子你没有的东西,唯一的方法就是让你自己拥有所缺失的东西。
识别父母挑战,为人父母是我们作为人类最伟大的特权之一。当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在他们身边越多,孩子就越能建立相互依赖的平衡。别担心太过依赖。孩子会过度依赖的原因只会是在他们并不需要的时候,你提供的帮助太多了,方方面面都想帮他们。
◆ 第9章 给治疗师
依恋理论(Attachment Theory)和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交汇处找到了情感忽视的内核
情商定义为五种技能:了解自己的情绪、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认识他人的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
情感忽视很难被察觉,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常常不相信自己儿时记忆里的情绪。
发现:
1、为自己有情绪表示出愧疚、不适或对自己生气;
2、极力为父母辩白
3、质疑童年记忆
4、不理解情绪如何运作
5、反依赖
6、看似毫无意义但有强烈情感的记忆
治疗:
1、先解决显现问题,
2、应对反依赖
3、对情绪宽容
4、做来访者的镜子
5、提供平衡健康的父母之声
6、抑制纵容来访者的冲动
7、挑战自我责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