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参加辩论赛,我方是辩情商比智商重要,要怎么去讲,求解

我要参加辩论赛,我方是辩情商比智商重要,要怎么去讲,求解,第1张

IQ与EQ(情商与智商哪个更重要)

情商比智商重要 情商成功的要素 人的成功要素中,智商只占20%,而80%为其他因素,其中情商约占60%。 第一个提出“情感智力”(英文EmotionalIntelligence)的是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德·塞拉斯和新罕布什尔大学心理学家琼 ·梅耶在1990年提出的。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丹尼尔·戈尔曼首次提出“情商”(英文EmotionalIntelligenceQuotient,简称EQ)的说法。他把“情商”定义为:个体最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的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的品质要素。与“智商”的取决于先天基因不同,“情商”能够通过后天的严格要求和科学训练养成。它形成于婴幼儿时期、成熟于儿童和青少年 阶段。 心理学家们认为:“情商”是一种洞察人生价值、揭示人生目标的悟性,是一种克服内心矛盾冲突、协调人际关系的技巧,是一种驾驭者的智慧。它能够准确地了解自己的真情实感,理智地克服冲动、延迟满足;真诚地理解社会、理解 他人;永恒地鞭策自我、激励人生。 “情商”这些丰富的内涵与通过测试评分取得结果的“智商”形成鲜明对比。美国心理学家曾追踪家庭生存背景较好,1940年进入哈佛大学学习的95位学生,从中发现以工资、职位、生产力水平等因素来考察,在校成绩最好的不见得工作业绩就好,对生活、人际关系、家庭、爱情的满意度也不是最高的。另有心理学家对生存背景较差的450名男孩做同样追踪,有13的人智商低于90。研究发现智商的高低与其中年的成就没有直接的关系。在450人中智商低于80的人,失业10年以上的有7%,而智商超过100的人中失业10年以上的人同样为7%。这一数字为情商的存在提供了重要的根据。因此,心理学家说,人的成功主要取决于情商而不是智商。智商先天因素占主要成分,而情商作 为一种深厚的感情能力,是可以后天学习的。 心理学家的研究证实:生活在争吵、打斗、父母离异、过度保护的隔代养育家庭中的儿童其情商的养成都会大打折扣。生长环境对情商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 的影响。

张女士在女儿一岁时和丈夫双双转业到地方,因无住房与父母挤住在一起。双亲对孙女宠爱有加,以至剥夺了孩子很多的锻炼机会。张女士预感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会影响发展,她当机立断搬出了父母家,宁愿每天晚上一家三口在丈夫的办公室打地铺。张女士管教女儿有一套方法:她最大的特点是不替代。女儿一岁多的时候她教女儿洗屁股,先用一个有象鼻子的塑料瓶滋水洗,女儿先是对小象的鼻子能滋水感到非常新鲜好玩儿,后来才觉得这个东西还能帮助她清洁,于是她喜欢上了这个清洁工作。张女士看到女儿掌握了方法就再也不帮她洗了,尽管女儿洗得不够干净,她也不去替代。后来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考上一所市重点中学并获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奖章。她不仅学习优秀,还富有爱心。她把自己的压岁钱捐给灾区还瞒着家里给同学献过200cc鲜血。张女士非常肯定地说,如果不是开始果断地摒弃了外公、外婆的过度保护,女儿不会像今天这样 善解人意。 培养情商的另一法则:习惯成自然。将情感挫折、情感危机视为一种自然发 生的人生经历过程。 情绪影响心智,不良环境绝对影响高情商的发展和形成。一个正在经历父母婚变或家庭暴力的孩子,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功课上,当焦虑、绝望无助等负性情绪超越专注力时,人将失去一种科学家称之为“操作记忆”的认知能力而使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同样一个在表面上宁静和谐但充满溺爱的温室效应中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形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长大后往往缺乏控制自我、理解他人、扶助他人的美德。情感学习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营造一个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良性循环的环境,其中父母对孩子情商的学习、养成负有首要的责任。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阐述了情商训练的另一法则就是“习惯成自然” 。将情感挫折、情感危机等人生的大起大落视为一种自然发生的人生经历过程并 由此获得百折不挠的磨炼与勇气。 庞女士上中学的女儿军训回来就大病一场,神志恍惚已进入休克前期状态。原来女儿在军训时已感到不舒服,但教官却说,只要没有晕倒就要坚持到底,女儿真的服从了教官。当庞女士拿着女儿心电图呈阳性的报告气愤地要去找学校“ 算帐”时,生性宽厚善良的女儿劝起了妈妈“你不是常常教育我们要吃大苦耐大劳吗?你当兵的时候不也是胃出血还坚持走在拉练的路上吗?你不是常说挫折和磨炼是人生的精神财富吗?”庞女士慢慢平静了心绪,打消了“算帐”的念头。女儿身体暂时吃了大亏,但是她为女儿难得的寻求自我磨炼机会,并将此作为激 励她自己奋发向上的动力而感到欣慰。 心理学家在研究奥运会赛手、著名音乐家、棋圣、拳王的背景资料后得出结论:其共同特点是能激励自己接受严酷的训练。例如:柏林顶尖音乐学校的顶尖小提琴手年仅20岁,但学琴时间已超过一万小时,次一等级的学生练琴平均约7500小时。自我磨炼、激励是影响人生成就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可以从亚裔 人士在美国取得的杰出成就得到印证。事实上亚裔孩子的智商仅比美国孩子高出 2—3点。 神驰作为情商养成的又一秘诀必须全神贯注、收放自如、宁静致远。 事实上每一个发育健全的孩子都具备某一领域的天赋和成才的可能,但是往往由于启蒙和教育的失误违背了孩子个性发展的规律,扼杀了孩子智慧潜能的发挥。哈佛心理学教授嘉纳认为:“带引孩子进入心驰神往境界是最理想的教育方式。我们该顺应孩子的兴趣和能力,以激发其内在的动机而取代威胁或奖赏,孩子能进入神驰状态表示该活动最适合于他。孩子必须从事他喜欢并能从中得到乐 趣的事,才能有最佳表现。” 王女士和丈夫均是电脑专家,儿子从生下来就是一个电脑迷,品学兼优的孩子从小就在电脑领域频频获奖,可是他俩却在孩子高考时违背孩子的兴趣和意愿让其报考他们中意的医科大学。孩子一赌气将电脑搬进了宿舍,在完成医大各门课程的同时又自修了大学计算机的全部课程。儿子对班主任说了心里话:“毕业后我不会去当医生,电脑已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只有在电脑的世界里我才感到愉 悦无比,才感到活着真有意思。” 人们常用茶饭无思、忘乎所以来形容神驰境界,神驰恰恰能激发出个体最大的潜能。一个孩子必须喜欢绘画,才能够成为画家。心理学家研究过200名毕业于艺术院校已18年的人,发现后来成为画家的人,大多在童年和学生时代酷爱绘画并得到过父母、学校、社会的认可。但如果学生时代就梦想名利的人毕业 后多半并未在专业上取得骄人成绩,有的干脆改行。 情商给予人类的重要警示:不仅要善待一切相识的人,还要善待一切需要你帮助的人,并为之奉献包括素昧平生的人。 抗拒冲动,延迟满足是达到情感奉献高度的基石。心理学家的研究证实四岁时能够抵抗食物诱惑的孩子到青少年时期社会适应能力较强,自信、自爱、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挫折应对能力。而小时候不能抵抗诱惑的冲动型的孩子则长大后难于与人相处。他们顽固而优柔寡断,遇压力易退缩或惊慌失措,容易怀疑、嫉妒或羡慕别人,易怒并易与人争斗。最突出的弱点是难以压抑自己的欲望,这一 点与四岁抵抗不住食物的诱惑有着相同之处。 这是许多年前我在报上读到的一则故事。前苏联一位杰出的潜水运动员。一天,他在大坝上晨练,眼睁睁地看见一辆满载乘客的大轿车从坝上冲入湖中,他立即跃入水中,一连救起了30多人,最终由于体力不支沉入湖底。人们在沉痛悼念他的时候追溯到他的童年,小时候,他常常将妈妈带给他的午餐面包分发给家境贫寒买不起午餐的同学,自己却抵抗着饥饿;他把自己的靴子让给同学,自己的脚却冻伤了……文章评价这位英雄时说:“他那宽阔的臂膀仍在拥抱人类,他那奉献的情怀仍在启迪人生。被他救起的人,虽然不能回报他,但是他们会用

在西方文化中,思维和情绪的关系的哲学讨论,大概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就近而言,情绪智力理论的历史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分离的情绪与智力

20世纪70年代之前,心理学始终将情绪和智力作为两个领域来进行研究。在情绪和智力研究并行的同时,心理学家也逐渐熟悉到了非认知因素的重要性,并且开始了社会智力(social intelligence)的研究。上述这些观点和理论已经包含了情绪智力的最初含义,也可以说,它们就是情绪智力的最初起源。

2情绪智力先驱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情绪智力的先驱出现了。他们将其整合为一个全新的领域——认知和情感(也叫思维与情绪)。在这个时期,由于 RBZajonc(1980)首次阐述了情绪首因的问题,引发了情绪与认知的谁为首因的空前大辩论。这场谁为首因辩论的深远意义不仅在它本身,更重要的是它颠覆了认知驾驭情绪的心理哲学基础,使情绪、感情在哲学熟悉论上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同时,虽然“情绪智力”这个名词零星的出现了,但是还没有任何一个明确的方式来定义或者描述。

3情绪智力研究的出现

1990年,美国新罕布什尔和耶鲁大学心理学家P Salovey和 D J Mayer一起正式提出情绪智力理论,并对其进行实证测量。Mayer等人从智力和情绪研究、哲学、人工智能、脑科学和临床心理学研究中寻找证据,来证实被他们命名为“情绪智力”的这种人的能力是存在的。1990年~1993年这个时期被普遍认为是情绪智力研究出现的划分点。在此期间,情绪智力的基础研究一步步进行,尤其是脑科学方面的研究。

4情绪智力的繁荣

1994年~1997年,情绪智力发生了不平常的转变,变得非常流行。这是由于D Goleman (1994)出版的《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畅销书。此书受到媒体的大肆宣传,致使情绪智力开始风靡世界。由于这本书属于非专业著作,对情绪智力概念及理论的科学意义造成了极大混乱。所以,情绪智力思潮在1995年~1997年间风靡世界的同时,各种针对情绪智力的概念界定、理论模型、量化研究等的批评和评论也接踵而来。

5情绪智力学术研究的繁荣

1997年后,心理学工作者开始讨论、修正、规范、深化和发展情绪智力理论。各种情绪智力理论发展起来,新的情绪智力量表也被开发出来,研究者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今天,EI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宽泛、粗放的大众心理学世界;另一个是谨慎、艰辛的科学研究世界”。这使得该领域的研究非常复杂,形成了多种情绪智力理论。

感情管理是指有效地理解、表达和调节个人的情绪和情感。以下是一些关于感情管理的要点:

情绪认知:学会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绪。意识到情绪的存在、情绪的类型和情绪的触发因素是感情管理的第一步。

情绪表达:学会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这包括以明确和尊重的方式与他人沟通自己的感受,避免过度抑制或过度发泄情绪。

情绪调节:学会有效地管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这包括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如深呼吸、放松技巧、运动等,以平复负面情绪并增强积极情绪。

自我关注:关注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情感需要,并采取积极的自我关怀措施,如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参与有意义的活动等。

情感智力:发展情感智力,即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感,以及与他人的情感互动。情感智力包括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交意识和关系管理等方面的技能。

寻求支持:如果你感到情绪上的困扰,不要独自承受。寻求支持并与他人分享你的感受,可以获得理解、支持和指导。

学习情感管理技巧:探索和学习各种情感管理技巧,如积极心态培养、冥想和放松技巧、认知重构等。这些技巧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管理和调节情绪。

请记住,感情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每个人的情绪和情感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需要个性化的方法来管理和表达。与此同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的帮助也可以提供更具体和个性化的指导。

情绪智力(EI)与情商(EQ)都是与情感、情绪和人际关系能力相关的概念,但它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一些区别:

1 定义:情绪智力是指一个人在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及他人情绪的能力,由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Daniel Goleman)首次提出,并分为五个方面: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激励、他人认知和人际关系管理。而情商是指一个人在社交环境中处理情绪的能力,由美国心理学家萨利·威斯曼(Salovey)和约翰·迈尔斯(Mayer)于1990年提出,他们认为情商的主要元素包括:自我意识、情绪管理、自我激励、社交意识、人际关系管理。

2 重点:情绪智力的重点在于自我管理和与他人的互动,而情商则更关注个人在社交环境中的情绪处理和管理。因此,情绪智力更注重个人内部的情绪处理和管理,而情商则更关注个人在社交环境中的情绪处理和管理。

3 范畴:情商的范畴主要包括情感自我意识、情感自我调节、情感自我激励、人际交往和情感管理。而情绪智力的范畴主要包括情感知觉、情感表达、情感理解和情感调节。

4 应用:情商的应用主要涉及领导力、团队建设、沟通能力、危机处理、人际关系等。情绪智力的应用则主要涉及教育、心理咨询、职业规划和心理健康等方面。

综上所述,情绪智力和情商在定义、重点、范畴和应用方面存在一些差异。然而,这两个概念之间也有一些联系。它们都强调了认知和情感的整合,认为人类的思维和情感是密不可分的。同时,它们都认为情绪管理对于个人的发展和成功都有重要影响。最后,它们都强调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认为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人际关系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870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