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张献忠杀人如麻,为什么梓潼七曲山大庙风洞楼内却供奉着张献忠的塑像神位?

传闻张献忠杀人如麻,为什么梓潼七曲山大庙风洞楼内却供奉着张献忠的塑像神位?,第1张

民间传说和很多史料记载都指称张献忠是杀人狂魔,在帝蜀期间杀了几百万人。可是,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梓潼七曲山大庙风洞楼内却供奉着张献忠的塑像、神位。按照常理,张献忠杀人如麻,疯狂屠戮四川,那么,作为四川人的梓潼人,应该会对张献忠恨之入骨才对,怎么反倒会祭祀他呢?

相关史料记载,乾隆六年(1741年)十月,绵州知州安洪德得知梓潼七曲山大庙风洞楼有张献忠塑像,义愤填膺,下令加以捣毁,并在后墙壁立了一道石碑,碑文刻“除毁贼像碑记”。现在的绿袍金脸张献忠塑像,其实是1987年梓潼政府组织重塑的。

全国明末农民战争史学术研讨会暨纪念张献忠逝世340周年大会在梓潼召开,专家、学者都推认张献忠为“农民起义杰出领袖”、“抗清英雄”(实际上,张献忠从未与清军作战过,甚至他被清军射死前一刻,他还不相信来者是清军)。

但是,关公、岳飞受到百姓的爱戴,那么关庙、岳庙就会遍布关、岳生活过的地方、甚至全国。而张献忠的大西政权曾坐拥全蜀之地,为什么为张献忠塑像的独只梓潼一家。

也就是说,四川人和梓潼人还是要有所区别的。其实,这所谓的隐情是很容易找到答案的。只不过,尊张献忠为“农民起义杰出领袖”、“抗清英雄”的专家、学者有意视而不见罢了

的确,梓潼人目睹张献忠屠杀全川,手不容情,唯独对梓潼网开一面,侥幸之余,不免对张献忠这位杀人魔君多几分感激之情,故而立这样一座生祠,以求一方平安。

所以,梓潼七曲山大庙内张献忠塑像的存在,不但不能洗脱张献忠屠蜀的罪名,反倒是张献忠屠蜀的另一反证。

到七曲山大庙的车辆真是络绎不绝,进庙烧香的人更是数不胜数。我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这么多人来这儿烧香?”妈妈说:“据说这里求学很灵,许多叔叔阿姨就带着自己的小孩儿来求菩萨保佑他们考上好学校。“我们也是来求菩萨保佑的吗?”我问道。妈妈笑着说:“当然,不过我们主要是带你来了解了解宗教文化。” 于是,我们按照游览示意图先到了位于正殿右侧紫府茶园。茶园里坐满了男女老少,南方的台上,有十来位穿着**宫廷服的老奶奶和老爷爷正在演奏乐曲呢,他们弹奏得那么投入而娴熟,传出来的曲子是那么美妙动听,就连不懂音乐的我也被深深的陶醉了,久久不愿离去。 接着,我们又到了正殿去烧香。烧完香,我发现正殿前排着长长的队伍,我也凑热闹般挤过去,原来正殿门前有个大木头柱子,木柱上分别刻着“福”、“禄”、“寿”、“财”四个大字,圆柱上端有个箭头,人们转动圆柱,想试试运气。我也加入到其中,我双手抱着柱子用力一转,当它停下来时,箭头正好指着“财”字。我高兴得跳来:“耶,我要发财了!” 最后,我们还到了关圣殿,据说这儿就是求状元的地方。于是我十分虔诚把钱放进公德箱里,只见神像前那个转盘上的指针就自动转了起来,等指针静止时,刚好指着“状元”。在一长队人里,只有我和妈妈转的是状元,其他人转的不是探花,就是榜眼,我便满心欢喜地离开了七曲山大庙。 走出大门,我又回头看了看那烟雾缭绕的寺庙,不禁想到:一个人不管是发财、升官,还是考大学,真能求神保佑?

七曲山国家森林公园

公园位于川北剑门古蜀道旅游线上,位处梓潼县城郊,川陕公路贯穿全园,距西部电子工业城绵阳57公里,距省会成都市177公里,北有剑门关之雄,西有窦团山之奇,东有嘉陵江之险,南有青城之幽,因此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地理优势。七曲山大庙位于梓潼城北10公里的川陕公路边,是文昌帝君的发祥地,故又称帝乡,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庙最初叫“亚子祠”,是为纪念晋代张亚子的。张亚子究竟是什么人?说法不一。有的说他侍母致孝,仕晋战死;有的说他为民行医,深受爱戴;也有的则把他说成是神仙一类人物。建祠以后,自唐至元,累封至梓潼宏仁开化文昌帝君。小小的祠宇也扩建成了一座大庙,有宫殿楼阁23处。这些建筑或建于元朝,或为明清遗物,步入大庙正门,便是明代替为西蜀名楼的百尺楼。楼高3 层共100 尺。此楼当时据说堪与荆楚名楼岳阳楼和黄鹤楼媲美,后毁于火,今楼乃清雍正十年(1732年)重建。建于山顶的天尊殿,更是宏伟壮观,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大庙里有10尊明代铁质铸像,最大的文昌帝君像高达47 米,重30吨;8尊陪侍像高6尺,各重万斤。这些造像体态匀称,工艺精湛,为川中所少见。表现了中国古代高超的铸造技术和造型水平。

大庙中原有张献忠像,绿袍金面,甚为威武,清时给绵州知州安洪德所毁,今又重塑。据说张献忠领兵入川至七曲山,见庙内奉祭的是文昌帝君张亚子,就说:你姓张,咱也姓张,就与你联了宗吧!因而把文昌庙改为太庙。大太相通,以后就叫大庙了。

大庙外古柏森森,翠浪如云。这就是饮誉海内外的古蜀道翠云廊。它始建于秦汉,完备于明清。虽历尽千古沧桑,仍枝繁叶茂。它们的姿态奇异:有的主干挺拔,铁骨嶙峋,其刚直不阿的品格俨若泰山,所以人们叫它泰山柏;有的盘根错节,形同连理,于是人们叫它夫妻柏;有一棵巨柏,枝干倾斜,形成既可躲雨,又可遮风的树腔。传说刘禅亡国后,被俘去洛阳途中曾在树身下躲过雨,故人们称此树为太子柏,又称阿斗柏。最为珍奇的是应梦仙台侧那株晋柏,周身无皮、无枝、无叶,却老当益壮,相传为张亚子所植。

闻名遐迩的翠云廊古柏是怎么来的呢?传说三国时,张飞率兵过此,因天热酷暑难当,遂下令兵士植树遮荫。据说奇迹出现了,居然上午植树,下午成荫。当地百姓称为张飞柏。到了明代,剑州知州发动百姓在古驿道上遍植柏树数十万株,给后人造就了这条翠云廊,翠云廊上的古柏,是活着的历史文物,更是稀世的自然奇观。

自古以“东依梓林,西枕潼水”得名的川北梓潼,素有“蜀道南大门”之称,建筑辉宏。七曲山大庙始建于晋,是当地百姓为纪念晋代张亚子而立的“亚子祠”,元初,张亚子被封为“文昌帝君”后,在此建造“文昌宫”,后经元、明、清三代多次扩建,形成了一组结构宏伟、体系完整的古迹建筑群。由于大庙在布局上,依山造势,显得极其宏伟壮观,古建筑、古柏、古道、九曲潼水互相辉映,既为祭祀圣地,又是风景名胜区。

位于绵阳市梓潼县城北郊的七曲山大庙,是川西北地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这里,山势雄奇,峰回路转,巍巍庙宇,依崖而立,乔木垂荫,风光秀丽,素有“蜀道明珠”之称。唐代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描述的“五丁开山”的故事就发生在此。

整个大庙一万二千多平方米,为文昌宫和关帝庙的总称,由23座不同时期的建筑群所组成七曲山大庙较完整地展现了从元代到民国各时期的建筑风格,是研究我国古建筑史的珍贵实物资料,现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891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