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佛教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第1张

佛教的中心思想是大乘思想。

原始佛教的主要教义有四谛、缘起、五蕴以及无常、无我等。公历纪元前后,大乘佛教兴起,陆续出现一批阐发大乘思想的经典,在理论上发挥了空、中道、实相、六度的学说,对教义有所发展。其中主要的有无住涅槃、缘起性空和唯识说。

佛教传入中国后,教义上有许多创新。主要的有三谛圆融、一念三千以及顿悟、十玄、六相和三观等。

扩展资料:

经典

佛教典籍共分为经、律、论三藏。“藏”的原意是可以盛放东西的竹箧,有容纳、收藏的含义,佛教用以概括全部佛教典籍。经是释迦本人所说的教义;律是佛陀为教徒制定的必须遵守的规则及其解释;论是为阐明经、律而作的各种理论的解释和研究。

尚有一部分佛教僧侣、学者对三藏所作的注疏、撰述,称为“藏外典籍”。三藏在南北朝时称“一切经”,隋代以后称“大藏经”。

大藏经按语系划分,一般认为有三大系统:巴利语系、汉语系、藏语系。梵文经典只有少量残存于尼泊尔、印度和中国。近年来,中国新疆和克什米尔又发现了一些,主要是大乘经典。

—佛教

参禅是禅宗用以学人求证真心实相的一种行门。参禅最要生死心切。和发长远心。若生死不切。则疑情不发。功夫做不上。若没有长远心。则一曝十寒。功夫不成片。只要有个长远切心。真疑便发。真疑发时。尘劳烦恼不息而自息。时节一到。自然水到渠成。

悟道的意思是:领悟佛理、领悟道经。唐王维《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之一:“洗心讵悬解,悟道正迷津。”宋吴自牧《梦粱录·小说讲经史》:“谈经者,谓演说佛书,说参请者,谓宾主参禅悟道等事。”《红楼梦》第一二○回:“后来待二奶奶更生厌烦,在别的姊妹跟前,也是没有一点情意,这就是悟道的样子。”

扩展资料:

凡坐禅时,不可靠倚墙壁、禅椅及屏障等,又莫当风烈处而打坐,莫登高显处而打坐,皆发病因缘也。

若坐禅时,身或如热,或如寒,或如涩,或如滑,或如坚,或如柔,或如重,或如轻,或如惊觉,皆息不调,必可调之。调息之法,暂开张口,长息则任长,短息任短。渐渐调之,稍稍随之。觉触来时,自然调适,而后鼻息可任通而通也。

心若或如沉,或如浮,或如朦,或如利,或室外通见,或身中通见,或见佛身,或见菩萨,或起知见,或通利经论,如是等种种奇特、种种异相,悉是念息不调之病也。

-参禅

-悟道

我原也是初学寻不着门路的人:见着人学法相,也跟着去学法相;听人说念佛容易,也曾跟着念佛;忽然又出了几位密教大阿阇黎,一般人都惊叹着神异,我也曾跟着学诵真言,学结手印;连那些无宗无派随便谈说的比丘大德,在家菩萨,我多也曾跟着众人膜拜随喜;不是我见异思迁,老实说,我本来也并不明白这些宗派是怎样的一回事;我学了许多时,依然不了解我到底要怎样学是好。我看看同学们也有感于同样的困难,渐渐退了初心的;也有起初很勇猛,后来虽还持续着,却勉强得有些不见兴味。所以我深深的觉得:初学佛的人,真有先当明了各宗大概之必要。纵然你从上入手,丢开各宗,直接研究经论;然而一看注疏,各宗有各宗的见解。从好的方面说,各有发挥独到之处;你若不明各宗大要,就不易领会。从坏的方面说,各有门户偏执之谈;你若不明各宗大要,也就难免误会。 所以我就展开大藏,想寻一本说明各宗大要的书,却寻不着。后来得着一本日本凝然着的八宗纲要,研究了些时。但是杨仁老,还是说这本书,初学不易懂得;日本的境野黄洋,讲解这本书多年,他又说这是凝然大德早年之作;现在的社会,人们信仰的不是佛教宗派,而是金钱。且无甚兴味。因此我又向日本大肆寻求,日本佛学校内多有这一门功课,这一类谈佛教概略的书,可就多了;他们又时常闹些什么佛教统一论哪,原始佛教说哪,也时引起不少的诤论。我自信是个钝根,一点儿新异的议论,都不敢接受;遇着事实,就要查查史传;凡有疑义,就要对对经论;随时抄记的不少。现在整理一下,自己看看,很像明白我将来应当怎样修学才对。这原算不得目的地,也算不得道途车乘,只好算是旅行指南;就名为入佛指南罢!藉此看看各种道途的远近,和各式车乘的快慢,公之于世;不知初学的人们看了,也能解除点迷闷,寻着个求觉悟的道路与否?同时我有尊重声明的:我还是个未登途径的人,我决彀不上说专弘某宗,偏党某派;并且这个题目虽似不大,却有遍搅十二部教海,二千余年历史的意味;我一个初学的人,错乱必多,还望诸同学者指正!

我们想要在各种学佛的途径内,找一条自己修行的道路,那我们就当先明了各种途径的大概。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必须先明了各宗的大概;然后才好打定主意,从那一宗修行的法门去修学。

贪瞋痴三毒心不息,六道轮回无法停止

1、养动物并杀来卖,当堕等活地狱,寿命百千岁,常受刀杀杖打,死而复生。不停受相同苦报。

2、妄语欺骗父母朋友,当堕黑线地狱,黑线锯身如人间锯木的苦报。

3、放火烧山林而烧害众生,当堕炎热地狱,遍地火焰,苦叫声不绝,两眼看不见的苦报。

4、诽谤正法令人生热恼,堕极炎热地狱,不停的受大火烧逼的苦报。

5、杀害无数各种动物,当堕众合地狱,受种种严刑拷打,死而复生,不停受相同苦报。

6、诽谤挑拨离间,当堕号叫地狱,猛火烧不停而常痛苦大叫。

7、偷三宝和贫穷人财物,堕大号叫地狱,猛火更大,痛苦叫声更大。

8、杀父母及有德贤人,定堕无间地狱,烈火凶猛,痛彻骨髓,长期受苦无暂停。

9、结冤互相斗争残杀,死堕铜爪地狱,锋利铜爪刀杖,不停砍刺身体。

10、强暴妇女,死后堕铁刺地狱,铁刺长十六指,削肉而穿骨,被焰牙大铁女,从头吃到脚。

11、阴谋害人,堕剑叶林地狱,被铁狗雕鹫,追杀抢食。

12、抢夺财物,堕地狱常吞热铁丸和铜针.

13、无缘无故害众生,当堕铁鹰地狱,长期被利爪搏击。

14、爱杀水生动物,常堕镕铜地狱,被火烧煮。

15、自赞毁他,掩饰排斥他人善行,堕铁磨地狱。

16、若有人说邪法,破坏桥梁,路上放利刃而强逼人行走,或是以指甲杀蚤虱,堕二羺头山地狱,相击死复生,不停受苦。

17、出家而不守戒,堕煻煨地狱,肢体皆消烂。

18、假威仪以邪法谋生,堕尸粪地狱,为蛆虫咂食。

19、看见五谷有虫不捡出而研磨杀生,堕铁碓地狱,常被舂捣。

20、不喜布施又盗众人饮食,堕大鬼,吃粪为生。

21、吝啬又阻碍别人布施,堕针口鬼,腹大常饥渴。

22、吝惜财物,舍不得用也不布施,堕匮乏鬼。

23、贪别人施惠,自己少量布施就后悔,堕下劣鬼,吃痰为生。

24、喜欢听别人过失,并加恶语再宣传,堕焰口鬼。

25、喜欢斗争,无慈悲心,堕疲极鬼,吃蠕虫为生。

26、恐吓取财,即使也少量布施,堕极丑鬼中,见者害怕。

27、好杀动物请客饮酒作乐,堕罗刹鬼。

28、贪取别人供养的香花,死堕寻香鬼。

29、别人有事请求帮忙,不高兴又收人钱财,死作猛恶鬼。

30、作媒人后又怀恶使离婚,死作步多鬼。

31、若人好饮酒,过量又颠酗,或劝人也酗酒,死作药叉鬼。

32、违背父母师长期望,死生药叉宫。

33、勇猛凶暴和悭贪,常生饿鬼。

人、天、三恶道,唯自能救拔,六道轮回如梦境如演戏,受地狱苦尽,或生于天中,福享尽可能堕入畜生,后来得生人间,贫穷困苦。

34、人多杀生则多病短命,被鬼附身和受牢狱之灾。

35、若人勤求钱财而没有布施心,死做守财鬼。

36、若人偷财物,也能布施,死后堕鬼,随得随散失。

37、若人能布施,当获财富,不被人侵损。

38、若人广布施,得上妙饮食,所欲皆如意。

39、若人以美食,净心供养,色力命安稳。

40、若人布施衣服,得长相端严。

若人造寺和布施,得住家庄严,五欲具足。

42、若人建桥捐车,感得最好交通工具。

43、若人在旷野,布施池井泉流,将来生处无干渴热恼。

44、若人布施经教和世俗善书,感博学大智。

45、若人布施医药和无畏,得安乐离恐怖。

46、布施灯明,得眼常清净。

47、布施音乐,得音声美妙。

48、布施卧具,得安稳快乐。

49、布施僮仆,得随从服侍。

50、布施乳牛,得健康长寿。

51、布施良田,得仓库充满。

52、布施时,若心存想得到别人赞誉,或求现世富贵,或来世生天享乐,获福极微少。

53、若喜欢帮助别人,不惜自己身命,常怀悲愍心,圣果不难得。

54、若能布施乞求者,今生欢喜,感得事事如意。

55、布施时不爽快,得果报也不顺利。

56、若人贪*欲,出生为人时,定受女身报。

57、若人厌女身,舍*欲持净戒,若信心坚固,转身作男子。

58、若人修清净行,则无诸损恼,具福德威神,天人常恭敬。

59、若人不饮酒,安住于正念,常说真话,现获安稳。

60、若劝人和合,感眷属广多,无别离苦恼。

61、常听受师长教诲,得善巧智。

62、若人形貌端正而傲慢,戏弄别人,得身体矮小驼背。

63、若人度量小,喜欢骗人又假装不知道,当获聋哑报。

64、若人曾布施,但常谄媚欺骗别人,爱发脾气和斗争,得作修罗王。

65、喜欢修十善,不损害别人,诸天常护持,得生四天王天。

66、恭敬供养父母三宝,忍辱柔和常布施,得生忉利天。

67、自己不和人生气争论,劝人和顺相处,修十善,得生焰摩天。

68、喜欢听正法,专修解脱慧,喜赞他功德,得生兜率天。

69、常喜作十善而且精进勇猛,得生变化天。

70、具沙门清净行,增长解脱因,得生他化天。

释迦牟尼放弃苦行生活后,来到了今名菩提伽耶的地方,在一株高大茂密的毕波罗树(又译菩提树,即无花果树)下坐了下来。他发下誓愿:“我如果不圆成正等正觉的佛果,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 佛经上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升座之后即圆成菩提道果祥光照跃天地,菩提道果是大乘佛教的出世圣果,凡一面自度以求成佛,一面普度众生脱离苦海的就称为菩萨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趺坐四十八天,已是十二月初七日,这天晚上,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他默坐金刚座上,示现种种禅定境界,遍观十方无量世界和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一切事情,洞见三界因果,十二月八日凌晨,明星出现天上,他豁然大悟,得无上大道,成为圆满正等正觉的佛陀。 佛经上说,释迦牟尼成佛之时,大地震动诸天神人齐赞,地狱饿鬼畜生三道的许多苦厄,一时体息,天鼓齐鸣,发出妙音,天雨曼陀罗花,曼殊沙花,金花、银花、琉璃花、宝花、七宝莲花等。 至此,释迦牟尼已成就菩提道果,遂开始教收徒,传授他所证悟的宇宙真谛

《佛教徒的人生态度》,六七八,本课导师从三个方面来开示

一出世入世,出世还是入世是探讨对世界的认识,也是佛教徒对世界的认识,世界这个世就是迁流的意思,他指的是时间,包含着过去,现在,未来,界是方位东西南北,还有上方下方,在空间上来说是十方世界,包含时间再加上空间,佛教把世界的结构分成了三界,欲界三界,色界,和无色界 我们的世界取决于我们的认识能力,有情认识世界就是六根,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还有思想思维所抵达的世界,一般人对世界的态度,通常有贪嗔痴,也是生命制造痛苦的永动机,因为生命有迷惑烦恼远远不断制造麻烦,制造痛苦生死轮回,所以真正的出家,出于对轮回的真相认识,做出勇敢的选择,改变自己,战胜自己的出离心,而出离出世,不是要离开这个世界,是帮助我们获得一种超然的心态,不对五欲六尘的世界有贪着的心态,知道出家出离是积极的,厌世是消极的

在佛法里声闻乘的佛教偏向与对迷惑和烦恼的解除,大乘佛法是成就智慧断除烦恼成就慈悲,利益一切众生,在出离心的基础上讲到了菩提心,菩提心帮助一切众生从烦恼和迷惑中走出来,帮助一切众生走向觉醒,走向解脱,以慈悲心出世之心入世之事,利益一切众生。

二无情多情,对情这个概念是我们人重要的一个心理因素,归纳人的思想,大体是知情谊也是认识中的三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情给我们人生带来很多幸福和快乐,同时也给人带来了无限的痛苦和灾难,现实社会人生有情有不同的感情,构成了对这个社会不同的关系,在建立感情的过程中有悲欢离合爱恨情仇。

佛教怎么看待情的?认为生命在轮回的过程中,佛陀在菩提树下发现我们的生命延续的规律,生命就像一条河流,从无尽的过去延续到无尽的未来,世界的感情成分都含有贪嗔痴,无明的特点,出家人放弃了世俗的情感是无情,因为世俗的情感有污染,以贪痴我执为基础造成生死轮回之凶,出家弟子放下了有污染的感情,对三宝建立了恭敬心,慈悲心,从佛法的标准看出家是无情,而是很有情,多情乃佛心。

三随缘进取建立跟佛法的基本理论是有关系的,因缘因果,佛法是缘起论,蕴含着宇宙一切内涵,现在我们在修习佛法,要目标明确,方法正确 逐步开启智慧,看清因缘因果的规律及事物真相,做智慧的选择和判断真正随缘。

学佛就是要学习缘起的智慧,找到人生痛苦的根源是迷惑和烦恼,用缘起观察世界,认识生命宇宙的真相,空心的智慧完成生命的觉醒和解脱。

心得,本课对我们的生活状态,对五欲六尘的执着,上班族多数人对薪资要求很高,追求事业,名利,欲望非常高。自己有时对现有的生活态度也有变化,给家人也带来了紧张,疲惫,在处事上一厢情愿,不管因果,烦恼很多,导师开示要我们少欲知足,要过简单的生活在睡欲的问题上。每天上早课帮助我战胜了它,在情欲的问题上要智慧选择无污染的关系,减少我执,社会上的人看到出家人放弃世俗的一切因为佛教徒是出世的无情的,与世无争,实际上真正的佛教徒不是无情是多情的,对一切生起无限慈悲心放下有污染的情感,建立一种无私无我无限的慈悲大爱,现在我还做不到佛教徒的人生态度,但是也要接纳要学会用缘起的观点审视人生和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包括无常等,用学佛的方法来判断了,安住书院精进修学,决心在现实生活中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不断升华,智慧正确的看待一切,积极,随缘进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91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