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本段]作者小传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和唐朝大诗人李白合称“大李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编辑本段]全诗内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编辑本段]韵译
在剑外忽然听说,收复蓟北的消息,
初听到时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再看看妻子儿女,忧愁哪里还在。
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兴得快要发狂!
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
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我立即从巴峡穿过了巫峡;
很快便到了襄阳,随即又奔向洛阳。
[编辑本段]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七阳;可"三江七阳"通押。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 ● ⊙ ⊙ ● ●, ○ ⊙ ● ● ● ⊙ △ 。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 ⊙ ● ○ ○ ●, ⊙ ⊙ ○ ○ ● ●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 ● ○ ○ ⊙ ●, ○ ○ ● ● ● ○ △ 。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 ○ ● ⊙ ○ ●, ⊙ ● ○ ○ ● ● △ 。
[编辑本段]注释
1闻:听说。
2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3收:收复。
4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
5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6 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
7 涕泪:流泪;流涕。
8却看:回过头来看。
9妻子:妻子和孩子。
10 愁:忧愁。
11漫卷:胡乱卷起。指高兴得不能读书了。
12 喜欲狂:高兴的要发狂。
13纵酒:尽情的喝酒。
14青春:明丽的春天的景色。作者想象春季还乡,途中有宜人(妻子),和景色相伴。
15作伴:指春天可以陪伴我。
16巴峡:当在嘉陵江上游(长江三峡之一)。
17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处。
18襄阳:今属湖北。
19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编辑本段]解说
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杜甫早就盼望能早日平定安史之乱。
当这一天终于盼来时,他竟激动得喜极而泣。前四句由“忽传”到“初
闻”,再到“却看”“漫卷”,几个连续动作把作者惊喜的心情描绘得生龙活现。后
四句通过想象,尽力描写“喜欲狂”时的激动心情:他不但要高歌痛饮,而且恨不
得乘着大好春光马上回到家乡,这从他一口气列出的四个地名,就能看出他的心早
已沿着这一路线飞走了!
[编辑本段]问题探讨
问: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古诗词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裳”,读shang呢,还是读cháng?
答:古代汉语中的词是以单音节为主的,而现代汉语中的词是以双音节为主的,因此在教学古诗文时要特别注意不能把两个单音节词当成一个双音节词。
“初闻涕泪满衣裳”一句中的“衣裳”是两个单音节词,指“衣”和“裳”。在古代,“衣”指上衣;“裳”读cháng,指遮蔽下身的衣服,像今天的裙裤,男女都可以穿。
现代汉语中的“衣裳”是双音节词,“裳”是轻声,读shang。古代汉语中没有“衣裳”这个词,所以这个“裳”读cháng,不能读成shang。
同样,该诗中“却看妻子愁何在”的“妻子”,也是两个词,指“妻子和孩子”,有的资料上翻译为“老婆(老伴)和儿女”。所以,这里的“子”读zǐ,不读轻声。
[编辑本段]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杜甫于此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剑外”乃诗人所在之地,“蓟北”乃安史叛军的老巢,在今河北东北部一带。诗人多年飘泊“剑外”,艰苦备尝,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
真如春雷乍响,山洪突发,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就是这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第一个浪头。
“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元疾苦,都将得到疗救,个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怎能不喜!然而痛定思痛,回想八年来的重重苦难是怎样熬过来的,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象恶梦一般过去了,自己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了,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第二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更高洪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自己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自己的喜,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想到这里,又怎能不“喜欲狂”!
尾联写“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鼓翼而飞,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惊喜的感情洪流于洪峰迭起之后卷起连天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想象的飞驰。试想,“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多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这首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万斛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泻。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奭的话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
吃食感情宣泄如奔流直下,语言明快爽朗,率性而写,不作妆饰,句句有喜色,被清人浦起龙称为老杜“生平第一快诗。”(《读杜心解》)
[编辑本段]写作背景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兵败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底平息。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杜甫家人
草案 杜甫的家人历史记载比较少,按《杜甫传》看来,他的妻子姓杨,是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
他有两个儿子宗文宗武。有一女名凤儿,安史之乱才出生。随后举家流离,均到过四川,后面到川东,最后流落湖南。杜甫死后,妻杨氏无奈何,变卖衣物,买了棺木,草草成殓,带了宗文、宗武,几个姨姑,把灵柩送到岳阳。又把坐的船卖掉,才在当地勉强殡葬。后来宗文、宗武虽然成长,但是进身无路,家道还是那么穷困。直到宗武的儿子嗣业长大,长年焦劳,费了不少事,求了许多人,才继续先人之志,把杜甫的灵柩送到洛阳惬师。这时杨氏已早病死,嗣业才得把祖父母的灵柩合葬在首阳山。离开杜甫的死已四十多年了。
杜甫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安史之战
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是唐中叶朝廷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势力分权的一场统治 阶级内部权力再分配的斗争。这场战争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 到代宗宝应二年(763年)史朝义兵败,前后长达8年之久,中经洛阳之战、常山之战、 太原之战、睢阳之战、河阳之战等重大战役,最后以唐朝平定叛乱结束。
唐朝中期以后,府兵制度破坏,募兵制逐渐产生,驻守边防城镇的节度使大量招募 军队,在其防地内逐渐取得了政权、财权和兵权,势力渐渐壮大。朝廷权力被藩镇割据 势力分割。节度使不服从朝廷调遣,联合起来反对中央,甚至向皇帝兴师问罪,形成与 中央抗衡的割据势力。相比之下,京师禁卫寡弱,不足以控制外地节镇之兵,形成外重 内轻局面。
天宝元年(742年)唐全国有55万军队,其中49万驻守边境,归各地节度使掌握。 河北边防重镇平卢(今河北卢龙县)、范阳(今北京市)节度使更是兵精将广,势力强 大。各地节度使都以养兵起家,极度姑息将领,士卒骄横跋扈,废易主帅为常事。如河 北幽州(今北京市)、成德(今河北定州市)、魏博(今河北大名县)三镇在位的57个 节度使中,由朝廷任命的只有4人,其余53人或擅立,或为士兵拥立,其中又有22人为 部下逐杀。因此,在藩镇统治地区连年征战,攘夺不休,这种局面使方镇节度使争夺最 高统治权力的野心不断膨胀,终于酿成安史之乱。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以讨伐权相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反唐。
安禄山叛兵由范阳南下,一路攻陷藁城、陈留(河南开封市)、荥阳,直逼洛阳。唐朝 命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讨伐叛军。叛军田承嗣、安守忠进 攻洛阳,守将封常清军队被叛军骑兵冲杀,大败溃逃,叛军攻占洛阳,封常清逃走。叛 军追击高仙芝军队,唐军大乱,人马践踏,死者不可胜数。后唐军退守潼关,才阻住叛 兵西进。在河北,平原(今山东德州市)太守颜真卿、常山(今河北正定县)太守颜杲 卿兄弟相约阻击叛军。史思明率兵攻打常山,颜杲卿昼夜拒战,终因粮尽无援,常山失 守,颜杲卿及一家30余人被害。常山之战虽然失败,但却牵制了叛军攻打潼关的兵力, 减轻了关中的压力。
天宝十五年(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准备西进夺取长安(今陕 西西安市)。唐玄宗任命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扼守潼关。哥舒翰采用 以逸待劳战术阻击叛军,等待决战时机成熟。但玄宗屡次催促他出战,哥舒翰不得已出 关与叛军决战,结果唐军大败,哥舒翰力战被俘,投降了安禄山。潼关既破,长安已无 险可守,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安禄山兵进长安,纵兵劫掠,搜捕百官、宫女、宦官押赴 洛阳。
当叛兵攻下长安时,玄宗之子李亨逃到灵武,即位称帝,是为肃宗。肃宗整军经武, 准备收复两京,中兴唐朝。唐将郭子仪率兵5万赴灵武,李光弼赴太原抗敌,肃宗政权 始能立足。然而李亨任用志大才疏的房绾谋划军国大事,命他率兵收复两京。房绾于是 分兵3路,向长安进发。他迂腐地效用古代车战之法,用2000辆牛车,两翼由步兵和骑 兵掩护,与叛军安守忠在咸阳附近作战,敌军乘风纵火,拉车的老牛吓得四处乱窜,唐 军死伤4万余人,部将杨希文、刘贵哲投降叛军,房绾只带数千人逃归灵武。 在抗击安史叛军的战斗中,影响最大的是太原之战和睢阳之战。至德二年(757年) 正月,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
这年,史思明、蔡希德率兵10万两路围攻太原,准备攻下太原,长驱朔方(今宁夏 灵武县西南),消灭肃宗政权。唐将李光弼率领军民于城外掘濠沟,在城内修堡垒,凭 险固守太原。 史思明率骁骑兵攻城,命令军队攻东城西城接应,攻南城北城接应,百般设计,又 造云梯、土山攻城,双方相持月余。李光弼募人挖地道通到城外,把叛军攻城的人马云 梯陷入地道中,又制造大炮,毙伤叛兵2万余人,史思明才率军稍稍后退。李光弼派偏 将诈降,亲自率军挖好地洞,严阵以待,史思明正在准备受降,突然一声天崩地裂,叛 兵千余人陷入地洞,顿时大乱,唐军乘势出去,杀伤1万余人。史思明留下蔡希德攻城, 自己逃回范阳。李光弼选敢死士出攻,杀敌7万,蔡希德败逃,唐军取得了太原保卫战 的胜利。
与此同时,安庆绪命尹子奇率兵13万攻打睢阳(今河南商丘市南),唐守将许远向 守卫雍丘(今河南杞县)、宁陵的张巡求援,张巡自宁陵率兵进入睢阳城,与许远共同 坚守。二人齐心协力,张巡指挥战斗,许远调集军粮,修造战具,唐军只有6000余人, 但却士气百倍,昼夜苦战,有时一天作战20次,杀敌2万余人,尹子奇率军回撤。三四 月间,尹子奇再度围攻睢阳。张巡杀牛饷军,士卒感奋,全部出战。叛军见唐军人少, 麻痹轻敌,张巡率军直冲敌阵,杀叛将30余人,士兵3000人,追杀数十里,大获全胜。
此后双方相持于睢阳,张巡命令士兵夜间在城上列队击鼓,作出要交战的样子,叛军一 夜不敢休息,唐军则在白天息鼓休整。如此数日,尹子奇不复防备,张巡率领勇将南齐 云、雷万春10余将突袭敌营,直冲到尹子奇大帐,杀敌将50余人,叛兵5000人,南齐云一箭射中尹子奇左眼,险些把他活捉,尹子奇率兵撤围。七月,尹子奇第三次围攻睢阳, 唐军因伤亡无法补充,又无援兵,城中粮食也用完,张巡只好固守拒敌。叛军用云梯、木驴、土囊攻城,张巡随机应变,千方百计破敌,迫使尹子奇做长期围困的计划。由于数月苦战,唐军只剩600人,孤立无援。张巡命南齐云赴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向贺 兰进明求援,但贺兰进明忌妒张巡成功,拒不发兵。叛兵见援兵不到,城中鼠雀都被网 罗以尽,攻城更急,唐军将士力竭不能出战,城遂失陷,张巡、南齐云、雷万春等36将 被害,许远押赴洛阳。
太原和睢阳保卫战,牵制了叛军大量兵力,对扭转战局起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 唐将郭子仪率兵攻取凤翔,平定河东,肃宗由灵武进至凤翔,会集陇右、安西和西域之 兵,又借回纥兵,收复两京。至德二年(757年)九月,唐军进攻长安,李嗣业率前军, 郭子仪率中军,王恩礼率后军,与叛军李归仁交战。唐军初战不利,为叛军所败。李嗣 业袒胸持刀,身先士卒,唐军手执长刀,排阵推进,所向披靡。唐将王难得被敌箭射中, 肉皮下翻遮住了眼,他连箭带肉拔去,血流满面,战斗不止。叛军伏兵又被仆固怀恩和 回纥兵击败,士气沮丧。叛军大败,被斩首6万,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唐军乘胜收复 长安。广平王李俶与回纥王叶护、唐将郭子仪等率军兵进洛阳,安庆绪杀所获唐将哥舒 翰、许远等逃回河北,唐军收复洛阳。
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大圣燕王,史思明由范阳率河北诸郡 兵南下攻汴州(今河南开封市),唐将许叔冀出降。史思明进攻郑州。唐将李光弼在河 阳(今河南孟县)拒战。史思明攻打河阳,命勇将刘龙仙出战,唐将白素德追杀龙仙, 叛军惊恐。李光弼又命唐军烧毁叛军布置在黄河中的船只,造浮桥炮击叛军,叛将高庭 晖、李日越、董秦都投降唐军。史思明亲自率兵攻河阳,叛将周挚攻北城。唐将李抱玉、 荔非元礼、仆固怀恩等奋击破敌,杀死千余人,俘虏500人,周挚遁逃。李光弼把俘虏 晓示南城史思明,史思明见大势已去而退走。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史朝义杀史思明,自立为帝。
史朝义率兵攻宋州(今河南商丘市),为唐将田神功所败。宝应元年(762年), 唐代宗即位,命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仆固怀恩为副元帅,协同李光弼讨伐史朝义。
唐军在洛阳北郊大败叛兵,杀获甚众,史朝义败归河北,唐将仆固炀又在贝州(今河北 清河县)取胜。宝应二年(763年),史朝义败走范阳,穷困自杀,延续8年的安史之乱 被平定。
安史之乱是中唐社会矛盾的产物。由于唐朝社会长期承平,不识战斗,所以叛兵很 快攻下洛阳和长安。然而叛军每破一城,都大肆劫掠妇女、财货,男子壮者荷担,老弱 则被杀死,渐失民心。安禄山攻陷长安后,日夜纵酒为乐,没有进兵四川,使玄宗在蜀, 太子李亨在灵武立足,组织力量反击。唐将颜杲卿、张巡、郭子仪、李光弼等力阻叛军, 不但消灭了敌军大量有生力量,而且稳住了战局,为唐军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颜杲卿、 张巡抗击叛军的事迹,惊天地泣鬼神,为人千古传颂。
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1973
[我来完善]相关词条:
更多
石灰吟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芙蓉楼送别辛渐望岳赠花卿江畔独步寻花
开放分类:
唐诗,杜甫,古诗词,战争诗
更多 合作编辑者:
530585432、星之学生、我爱听沙沙、_ect、艾芑芑、63485002、wanghao004、674376517、RH306609628、声_超光速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编辑词条 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58455 次
编辑次数:72 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今天
创建者:pumaomao82
最新动态
百科活动:校园百科编辑赛
活动快报:
百所大学校园百科成功发起
定义我的校园关键词
我为你选了一首我非常喜爱的杜甫先生的诗: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赏析:这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只二十八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如果诗人当年围绕安史之乱的前前后后写一部回忆录,是不妨用它来题卷的。
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杜甫初逢李龟年,是在“开口咏凤凰”的少年时期,正值所谓“开元全盛日”。当时王公贵族普遍爱好文艺,杜甫即因才华早著而受到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延接,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而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也往往是特定时代的标志和象征。在杜甫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几十年之后,他们又在江南重逢。这时,遭受了八年动乱的唐王朝业已从繁荣昌盛的顶峰跌落下来,陷入重重矛盾之中;杜甫辗转漂泊到潭州,“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晚境极为凄凉;李龟年也流落江南,“每逢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明皇杂录》)。这种会见,自然很容易触发杜甫胸中本就郁积着的无限沧桑之感。“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诗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这两句下语似乎很轻,含蕴的感情却深沉而凝重。“岐王宅里”、“崔九堂前”,仿佛信口道出,但在当事者心目中,这两个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无疑是鼎盛的开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渊薮,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对“全盛日”的美好回忆。当年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星,是“寻常”而不难“几度”的,现在回想起来,简直是不可企及的梦境了。这里所蕴含的天上人间之隔的感慨,是要结合下两句才能品味出来的。两句诗在迭唱和咏叹中,流露了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好像是要拉长回味的时间似的。
梦一样的回忆,毕竟改变不了眼前的现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如今自己真正置身其间,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象是即景书事,又象是别有寓托,寄兴在有意无意之间。熟悉时代和杜甫身世的读者会从这四个字上头联想起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却又丝毫不觉得诗人在刻意设喻,这种写法显得特别浑成无迹。加上两句当中“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一位老歌唱家与一位老诗人在飘流颠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它无情地证实“开元全盛日”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一场翻天复地的大动乱,使杜甫和李龟年这些经历过盛世的人,沦落到了不幸的地步。感慨无疑是很深的,但诗人写到“落花时节又逢君”,却黯然而收,在无言中包孕着深沉的慨叹,痛定思痛的悲哀。这样“刚开头却又煞了尾”,连一句也不愿多说,真是显得蕴藉之极。沈德潜评此诗:“含意未申,有案未断”。这“未申”之意对于有着类似经历的当事者李龟年,自不难领会;对于后世善于知人论世的读者,也不难把握。象《长生殿。弹词》中李龟年所唱的:“当时天上清歌,今日沿街鼓板”,“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凄凉满眼对江山”等等,尽管反复唱叹,意思并不比杜诗更多,倒很象是剧作家从杜诗中抽绎出来似的。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读者却不难感受到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阻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确实可以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孙洙评)。正象旧戏舞台上不用布景,观众通过演员的歌唱表演,可以想象出极广阔的空间背景和事件过程;又象小说里往往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反映一个时代一样。这首诗的成功创作似乎可以告诉我们:在具有高度艺术概括力和丰富生活体验的大诗人那里,绝句这样短小的体裁究竟可以具有多大的容量,而在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容时,又能达到怎样一种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
语 文 。 2005.1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1—6页,第Ⅱ卷6—12页,共12页;卷面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第1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艄公 稍息 鞭鞘 韶华 年高德劭 B 湛蓝 栈道 暂时 信笺 皮开肉绽 C 殷红 绿茵 谙练 荫凉 寅吃卯粮 D 倜傥 惆怅 凋谢 啁啾 未雨绸缪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炼字 心律不齐 山呼海啸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B凋敝 扬长而去 水火不融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C发韧 唇枪舌剑 平心而论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D犄角 因噎废食 整齐划一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农学家袁隆平之所以令世人_____,不仅仅是他拥有一项惠泽世界人民的发明,还在于他那历经坎坷仍矢志不渝、功成名就仍奋斗不止的精神。②一个时期来,陈水扁一直在搞“法理台独”,对此,中央台办、国台办______发表了“517声明”。③流感在流行学上最显著的特点是:突然暴发,迅速_______,涉及面广,一般流行三至四周后自然停止。④伊拉克总理阿拉维27日称,_______伊拉克目前的安全形势,明年一月的大选可能被迫推迟。A景仰 受权 蔓延 鉴于B敬仰 授权 漫延 鉴于 C敬仰 受权 漫延 基于 D景仰 授权 蔓延 基于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孙必干,原驻伊拉克使馆复馆小组组长,已退休在家的他本可以颐养天年,但他临危受命,以花甲之年、带病之躯,又一次前往动荡不安的伊拉克,于枪炮声中艰难复馆。 B明星出书无可厚非,但有的书错别字连篇累牍,简直让人不堪卒读。 c截至7月18日,贵州省纳雍县山体垮塌灾害遇难人数已增至39人。专家认为,其余失踪人员生还的可能微乎其微。 D出了差错,被人纠正,理应感谢。无奈余先生师心自用,我行我素,这自然激起学术界的反感。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赵忠心教授直言道,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对一度出现的“洗脚作业”等作秀之举,以及其他家庭教育的简单化、模式化做法,尚未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B现在刮着一股急功近利、浮躁之风,甘于寂寞、踏踏实实做学问的不多,他则是其中一个代表。 c贝多芬的一生,创作了不少钢琴变奏曲,并使变奏曲这种艺术形式日臻成熟。 D恐怖行为,不论发生在何时、何地,针对何人,由谁所为,都严重威胁着所有的信仰,威胁着所有国家的和平与发展。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11月10日,中央电视台正式启动了《‘大众汽车杯’感动中国2004年年度人物》的评选 活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感动中国”候选人。 B研究、认识眼睛的种种构造与功能,可以从中得到许多重要的启示:这对我们发展科学技术有重要的意义。c报告会结束了,但任长霞“我认为警察就是我的天职,为自己所执著追求的事业而献身,值!” 的铿锵话语仍响彻在中原大地上。 D鲁迅对中国青年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热风随感录四十一》)于是写下了这篇题为“水”的文章。二(本大题共四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唐诗的任侠精神 汉魏以来,游侠形象开始在诗歌里崭露头角。但是,直到唐代,尤其是到了盛唐时期,对游侠的赞美才如奇峰突起,成为全社会普遍的歌唱。唐诗中的任侠精神.不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它随着唐诗高潮的到来而扩展成为诗坛上的一代风尚。 ’ 所谓任侠精神的具体内容,大致包括下面数端,即:排难解纷、效功当世的襟怀;轻财好施、重交谊、重恩义的操行;“不衿其能,羞伐德”的风度;尚武轻儒的意识,以及豪荡使气,不以礼法为意的个性。所有这些。曾被司马迁概称为“侠客之义”,它们在盛唐诗歌中不仅得到了全面的歌颂,而且由于它们和时代的进步理想相结合相渗透.因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健康、生动、有力。 盛唐诗歌对“尚武”精神的赞美,闪耀着立功效世的人生理想的光芒。这和“轻儒”的意识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张扬了任侠理想.从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而对豪荡使气、磊落不羁的性格的推许,也是和反礼法、反权贵、反教条的思想内容结合在一起的。诗人对游侠形象的集中歌唱,以及对生活中的侠义精神的开掘和赞美。表现了这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面貌。它显然并非儒、道、释这些意识形态所尽能规范和牢笼.但它构成了唐诗思想内容和美学风格的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却是无可置疑的。 任侠精神之所以能够成为唐代突出的文学现象,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它提供了浓厚的土壤。社会上盛行的游侠风气,一旦和特定时期的历史需要、社会思潮相结合,就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文学理想。商业资财的积累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游侠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北方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内附和迁徙。不仅给中土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也使其雄杰剽悍的风尚深入内地。但是,盛唐的诗人们所以不约而同地从任侠风气中吸取诗情,其根本原因在于它提供了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力量。 唐诗中任侠精神的美学意义就在于: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富有开拓精神的性格,一种强者的性格,它以其富于展望的清醒信念,直面现实的斗争意识,敢说敢为的豪爽意气,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富有朝气的青春时期。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力的美.运动的美,因而成为中华民族淋漓元气的历史明证。这正是构成唐诗永久魅力的奥秘之一7 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体现“任侠”精神的一项是 ( )A 新丰美酒都十千,咸阳少年多侠客。 B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C 人生得意须尽欢,奠使金樽空对月。 D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8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尚武”精神闪耀着唐人立功效世的人生理想的光芒。而“轻儒”的意识则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B “尚武”“轻儒”张扬了任侠思想,而后者更使唐诗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C盛唐诗歌对“尚武”的赞美正面张扬了任侠理想,而对“轻儒”的否定则从反面张扬了任侠 思想,二者结合,使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D“尚武”和“轻儒”并不矛盾,它们在张扬了任侠理想的同时,也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 文人化”的面貌。9 以下概括“任侠”精神成为唐代突出的文学现象的原因的句子中,概括最准确、全面的一句是 ( )A 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它提供了深厚的土壤。B 社会上盛行的游侠风气,一旦和特定时期的历史需要、社会思潮相结合.就形成强大的精神 力量,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文学理想。C 商业资财的积累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游侠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北方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内附和迁徙,不仅给中土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也使其雄杰剽悍的风尚深入内地。D 根本原因还在于它提供了这个时代所需的精神力量。10 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任侠”精神并不是唐代所独有,早在汉代就被司马迁概称为“侠客之义”。B 考察唐诗中游侠形象的消长起落,可以为我们考察唐代的社会风貌、思想发展提供一个方面的线索。 、C 盛唐儒、道、释三种意识形态并存,从而使游侠精神获得了丰富和发展的充足养料,使之成为唐诗思想内容和美学风格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D “任侠”精神所体现的强者性格,代表了时代的进步要求。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也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l~14题。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1于涂,蔡泽乃西入秦。 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日:“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已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2者,固义之至也,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难,视如归。生而辱。不如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者.其次也;名在僇辱而身全者。下也。于是范雎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居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太史公曰:韩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蔡泽等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及羁旅入秦.取秦相,垂功于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也。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二子,不得尽意.岂可胜道哉!然此子不困厄,恶能激乎! [注]①釜鬲:行厨炊具。:○2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游学干诸侯 干:求托、请托 B.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 困:围困 C.及见之,又 倨:傲慢、放肆 D.范雎让之日 让:责备 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1蔡泽乃西入秦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B ○1何为不可哉 ○2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C ○1生而辱。不如而荣 ○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D ○1 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 ○2又因厚币用事者靳尚。13下列全都能体现蔡泽智慧与谋略的一组是 ( ) ①之韩、魏、遇夺釜鬲于涂 ②使人宣言以感怒范雎 。 ③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 ④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 ⑤乃谢病归相印 ○6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②④14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范雎心里不快,除了蔡泽仅行长揖之礼而不下拜的倨傲之外,最主要的是蔡泽的到来对他构成了威胁。 B蔡泽认为,人之立功,最好的祈愿是功名和性命都能成全。商君、吴起、大夫种都没有做到这一点。 c范雎评说商鞅、吴起、大夫种的一席话,并不一定就代表范雎对三人的真实看法,范雎这样说,更多的是为了堵住蔡泽的嘴,使其理屈词穷。 D太史公引用韩非“长袖善舞,多钱善贾”的话。是为了说明建立功业要有凭藉和条件的道理。 第Ⅱ卷(非选择题 108分)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 (1)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3分) 译文:(2)名可法而身者,其次也。(3分) 译文:(3)然此子不困厄,恶能激乎!(2分) 译文:16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踏莎行 欧阳修 侯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虚实结合”是本词显著的艺术手法,请具体赏析这种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答: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水至清则无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__;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___(3)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4)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草堂的情思○1穿过满是牛粪的陋巷,我来到你的校园。哲人般的窑洞,蹲在笔架山的腹部,“吱呀”一声门响后,是一千二百年的寂静。岁月沉默着与院中的老枣树共守着当年的秘密,门后,有一只蟋蟀在悄吟……空无一物的窑洞盛满了苍茫如水的时光,渡我,渡我到遥远的大唐,去追寻那凤凰的足迹。○2辉煌的昨日,幽丽的往事,公孙大娘的舞姿和曹将军霸的丹青,都被装入诗的信封寄回后世。你独自留在那漫漫孤旅。当李青莲的酒杯里酿造他的狂草的诗与人生时,你正在帝国的阴影里跋涉,所以你永远也不会有谪仙甩一只靴子给高力士的潇洒。你是一颗子贡植于孔子坟前的柏树,一笔一划,都写得那么认真,那么艰难,难民、伤病、胡马、羌笛,坠在你的每一首诗里上,压弯了凝重的枝桠。以至千年后,那些故作深沉的所谓“诗人”加起来,也扛不起你树上的一枝重柯。 ○3树边的道路上有深深的车辙,就是顺着这条自古以来无数读书人走过的路,你踌躇满志走向长安,然而为时晚矣,长安已是一台大戏的尾声。虽然曲江水边丽人如云,五陵酒肆高朋满座“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那匹疲驴驮着你的理想和抱负,在大雁塔下踯躅徘徊,碰到的都是紧闭的门户,无论是寄食富门还是卖药市上,都早将一个书生的自尊戳的鲜血淋漓。为何,为何你不像你诗中遨游万里的白鸥,鼓翅离去长安,究竟是什么系住了你的心,使人魂牵梦绕,永难释怀在生命的最后回归之时,你无限眷恋地回过头,仍是“愁看直北是长安”。多柳的长安啊,宫墙何其高!而我们,中国的文人一代又一代,都将自己的一生,在这墙外打了个结。“长安”,在他们就是国家社稷,就是山河家园,就是神圣的图腾。这是一个永远的梦!屈大夫做过,诸葛亮做过,你的好友李白做过,虽然只是梦,却火一样映红了你的人生。 ④夏天的雨,你的诗句乘云而来,骤然间雨点般纷落,淋湿了我无边的思念。 ⑤“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第一次通读这两句,我的热泪便止不住与“里巷”共流。好迂的诗人阿,你如何这样执迷不悟!一介布衣,衣食无着,你却“穷年忧黎元”;“老妻衣百结”,“幼子饿已卒”;你却“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茅屋为秋风所破,你想的是广厦万问,大庇天下寒士。自己身陷敌城,悲的却是“四万义军同日”。一个又一个子夜,你在如豆的青灯下披衣而坐,咀嚼着时代的苦难,任那种叫做“愁”的植物,在心中疯狂生长,瘦削的肩头,便有推不摔的重量。“纨绔不饿,儒冠多误身”,三十五岁的你就如此透彻,为什么就是迷途不返呢 ⑥笔架山忆寂寞千载,你之后,谁又能有如椽大笔搁置其上呢然而又是什么使你文而不贵,运交华盖以致连饭郝不足呢既然“文章憎命达”,何不去掉劳什子文章可你又怎么能!在你,“文章千古事”,它是你的灵魂、你的生命,是你与缪斯终生的契约。从“朱门”到“路边”,这中间千山万水,你跨过了,便从“诗人”走向“诗圣”。 ⑦然而,我们对于夫子的热情和追求总过于“诗”,于是你仍处陋巷,但一切都会去,只有你的“诗”活着,并将永远活下去。18.结合全文,简要阐释第②段“以至千年后,那些故作深沉的所谓的‘诗人’加起来,也扛不起你树上的一枝重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4分)答:19.第⑤段作者读诗人的诗先是热泪直流,继而又说诗人“好迂”、“执迷不悟”,这岂不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答:20.纵观全文,作者是如何评价诗人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分)答:2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A.文章第①段的环境描写以动衬静,表现了诗人生前的潦倒、孤寂,与结尾前后照应。B.第②段划线句将李、杜进行比较,揭示出李、杜备有独特的诗风,含有贬李褒杜之意。c.作者将杜甫与屈原、诸葛亮、李白类比是因为他们都心怀社稷,都留下了传诵千古的诗篇D.文章通过对杜甫忧国忧民的高尚品格的赞扬,提醒人们不要见利忘义,要有爱国忧民的精神E.文章采用与诗人对话似的第二人称形式来写,感情流露更直接、更真挚。六、(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22.请按要求排列下面四个短语的顺序。(4分) ①又有波澜 ②与西湖的静绿不同 ③俨然长江大河的气势 ④玄武湖的水是白的A.强调玄武湖水自身的特点:B.突出玄武湖与西湖的差别:2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要求语言符合每个人特定的身份,不超过50个字。三个朋友郊游,迎面到一株苍劲的巨松,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站住。这三个朋友一个是木材商,一个是植物学家,一是画家,他们对这这株松树会怎么说呢,请拟出三个人说的话。(1)木材商说:(2)植物学家说:(3)画家说:24.雅典奥运会上,刘翔以优美的冲刺完成了历史性的跨越,实现了中国人百米跑道上飞天一样的梦想。某校园报举办了一个征联活动,上联是“完美跨越,圆百年飞翔梦”,请你围绕这一事件对出下联。(2分) 上联:完美跨越,圆百年飞翔梦下联:七、(60分)7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屈原的生命是白色的,白得高洁,传颂千年;岳飞的生命是红色的,红得悲壮,流芳百世海子在铿锵的铁轨声中,为自己的生命划上了一个句号,他为生命涂上一抹惟美的蓝色的忧郁;梵高那被阳光燃烧了的《向日葵》,有着震憾人心的艺术力量,他为生命的调色板上注入炫目的金黄。 生如夏花之绚丽,如秋叶之静美,我们的生命真是美丽,美丽的生命给了我们多样的色彩。请以“生命的色彩”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山西省太原市2004—2005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语文答案第1卷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C2D(A词一辞,B融~容,C韧——轫)3A(“景仰”指景慕仰慕,比喻对人的品德、业绩钦佩追随,不一定亲聆教诲;“敬仰”指敬重仰慕,多指有师承关系。“受权”指接受国家或上级委托有权力做某事;“授权”指把权力给别人或机构代为执行。“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四周扩展,多作贬义,“漫延”指水满而向四周扩散。“基于”主要表示依据、根据;“鉴于”含有觉察到、考虑到的意思,多指可以引以为鉴或作为经验教训的事。)4B(“连篇累牍”形容文字冗长累赘,此处显然用错了对象。)5D(A滥用介词“对”;B表意不明;C主谓搭配不当,“一生”不能“创作”。)6C(A书名号应改为引号;B冒号应改为逗号;D去掉第一个后引号内的句号,后引号外加逗号。)二、(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7C(引李白的《将进酒》,表达的是人生得意须及时行乐的思想。)8D(“尚武”与“轻儒”是一正一反地对举关系,共同使唐诗呈现一种“非文人化”的局面)9B(A、C、D均不符合最准确、全面的要求)10C(文中只是说儒、道、释这些意识形态不能规范和束缚任侠精神,不能就此推断任侠精神是从这三种意识形态中发展起来的。)三、(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1.B(“困”是“使……困窘”之意。)12.C(A中“乃”分别是连词“于是”和副词“竟然”;B中“何”分别是代词“什么”和副词“为什么”;D中“因”分别是连词“于是”和介词“用”)13.B((1)“蔡泽路上被抢劫”一句不属于表现他智慧与谋略的句子。(3)是范雎的行为)14.A(蔡泽的到来在当时对范雎并不构成威胁。)第Ⅱ卷四、(共3小题,共18分)15.(1)你曾经扬言要取代我做秦国宰相,难道有这件事吗(3分。关键词:宣言、相、宁) (2)功名可让后世效法而自身性命不能保全的,这是次等。(3分。关键词:名、法、其) (3)蔡泽如果不被厄境所困,又哪能激励自奋呢!(2分。关键词:困、恶)16.答案要点:虚实的内涵(2分),二者是如何结合的(2分)效果怎样(2分)。 ’ (1)上片游子所见之景残梅、细柳、春水等以及游子的离情为实写;下片设想闺中妻子对游子的思念为虚写。 (2)全词虚中有实、虚实结合。借梅残、柳细、风暖、草熏、春水这些易触动游子离愁的意象,寓离情之深之长。 (3)全词化虚为实,以虚衬实,深化了离愁,扩大了词的境界,情深意远,含蓄蕴藉。17.(1)人至察则无徒。 (2)宁移自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 (3)蓝田日暖玉生烟;只是当时已惘然。 (4)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4分)五、(共4小题,共18分)18.杜甫的诗笔饱蘸了爱,写尽了对万方多难的家国的忧思,以苦难深重的人民的同情。他的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以及负载苦难的坚毅是后来的诗人难以企及的。(要点:从诗人和后来诗人两个角度作答,各2分)19并不矛盾(1分)“好迂”、“执迷不悟\'是贬词褒用,指诗人虽为一介书生,衣食无着,遭遇人生种种挫折与灾难,却仍然执着于同情、关爱天下苦难的人民,为国家的前途担忧。(3分)20作者高度评价了杜甫的诗作及人格。他的现实主义诗作写尽了对山河家国的忧思和人民的苦难,博大而深沉,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而诗人的人生却充满了跋涉的艰难,他执着于咀嚼时代的苦难,心系社稷,一生为时代而歌唱,无愧于“诗圣”的称号。作者情系草堂,表达了对诗人的赞誉、景仰与深沉的缅怀。(对作品的评价及人格的评价各2分,作者的情感2分)2lB、D(B项显然没有贬李褒杜之意。D项“提醒人们不要见利忘义”是妄加判断)六、(共3小题,共12分)22A.④①③② B.②④①③(4分)23(1)这株巨松用来做家具,真是太好了! (2)这株巨松大约500年的历史了,并且多次遭过雷击。 (3)这株巨松的外形非常独特!(6分)24.略。(平仄、押韵不限)(2分)
"李白"的诗想象丰富,夸张大胆,风格豪迈,感情奔放的诗有
1《赠宣城赵太守悦》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赵得宝符盛,山河功业存。三千堂上客,出入拥平原。
六国扬清风,英声何喧喧。大贤茂远业,虎竹光南藩。
错落千丈松,虬龙盘古根。枝下无俗草,所植唯兰荪。
忆在南阳时,始承国士恩。公为柱下史,脱绣归田园。
伊昔簪白笔,幽都逐游魂。持斧冠三军,霜清天北门。
差池宰两邑,鹗立重飞翻。焚香入兰台,起草多芳言。
夔龙一顾重,矫翼凌翔鹓。赤县扬雷声,强项闻至尊。
惊飙颓秀木,迹屈道弥敦。出牧历三郡,所居猛兽奔。
迁人同卫鹤,谬上懿公轩。自笑东郭履,侧惭狐白温。
闲吟步竹石,精义忘朝昏。憔悴成丑士,风云何足论。
猕猴骑土牛,羸马夹双辕。愿借羲皇景,为人照覆盆。
溟海不振荡,何由纵鹏鲲。所期玄津白,倜傥假腾鶱。
2《独不见》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西池。风摧寒棕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3《折杨柳》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4《猛虎行 》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
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
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倾倒。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
一输一失关下兵,朝降夕叛幽蓟城。
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
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
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
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
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
贤哲栖栖古如此,今时亦弃青云士。
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
宝书长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
昨日方为宣城客,掣铃交通二千石。
有时六博快壮心,绕床三匝呼一掷。
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
三吴邦伯多顾盼,四海雄侠皆相推。
萧曹曾作沛中吏,攀龙附凤当有时。
溧阳酒楼三月春,杨花漠漠愁杀人。
胡人绿眼吹玉笛,吴歌白纻飞梁尘。
丈夫相见且为乐,槌牛挝鼓会众宾。
我从此去钓东海,得鱼笑寄情相亲。
5《塞下曲六首》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莫长嗟。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宋代·苏轼《贺新郎·夏景》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宋词精选 , 婉约 , 夏天 , 写景 , 写花 , 女子孤独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小燕子飞落在雕梁画栋的华屋,静悄悄四下无人,梧桐阴儿转过了正午。傍晚清凉时美人刚出浴。手拿着丝织的白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渐渐困倦,斜倚枕睡得香熟。此时不知是谁在推响彩绣的门户?空叫人惊醒了瑶台好梦。侧耳听却原来是阵阵风在敲竹。
石榴花半开像红巾叠簇,待桃杏等浮浪花朵落尽,它才会绽开与孤独的美人为伍。细看这一枝浓艳的石榴,花瓣千层恰似美人芳心紧束。又恐怕被那西风吹落只剩叶绿。来日如等到美人来到,在花前饮酒也不忍去碰触。那时节泪珠儿和花瓣,都会一同洒落,声簌簌。
赏析这是一首抒写闺怨的双调词,咏人兼咏物,上片描写在清幽环境中的一位美人,她高洁绝尘,又十分孤独寂寞;下片掉转笔锋,专咏榴花,借花取喻,时而花人并列,时而花人合一。作者赋予词中的美人、榴花以孤芳高洁、自伤迟暮的品格和情感,在这两个美好的意象中渗透进自己的人格和感情。词中写失时之佳人,托失意之情怀;以婉曲缠绵的儿女情肠,寄慷慨郁愤的身世之感。
上片以初夏景物为衬托,写一位孤高绝尘的美丽女子。起调“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点出初夏季节、过午、时节、环境之幽静。“晚凉新浴”,推出傍晚新凉和出浴美人。“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进而工笔描绘美人“晚凉新浴”之后的闲雅风姿。作者写团扇之白,不只意在衬托美人的肌肤洁白和品质高洁,而且意在象征美人的命运、身世。自从汉代班婕妤(汉成帝妃,为赵飞燕谮,失宠)作《团扇诗》后,在古代诗人笔下,白团扇常常是红颜薄命,佳人失时的象征。上文已一再渲染“悄无人”的寂静氛围,这里又写“手弄生绡白团扇”,著一“弄”字,便透露出美人内心一种无可奈何的寂聊,接以“扇手一时似玉”,实是暗示“妾身似秋扇”的命运。
以上写美人心态,主要是用环境烘托、用象征、暗示方式,隐约迷离。以下写美人初因孤寂无聊而入梦,继而好梦因风摇竹声而被惊断。“渐困倚、孤眠清熟”句,使人感受到佳人处境之幽清和内心的寂寞。以下数句是说:美人入梦后,朦胧中仿佛有人掀开珠帘,敲打门窗,不由引起她的一阵兴奋和一种期待。可是从梦中惊醒,却只听到那风吹翠竹的萧萧声,等待她的仍旧是一片寂寞。此处化用了唐人李益诗句“开门复动竹,疑是玉人来”的幽清意境,着重写由梦而醒、由希望而失望的怅惘;“枉教人”、“却又是”,将美人这种感情上的波折突现出来了。这几句,如梦似幻,动而愈静,极其婉曲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孤寂。从上片整个构思来看,主要写美人孤眠。写“华屋”,写“晚凉”,写“弄扇”,都是映衬和暗示美人的空虚寂寞和叹惋怅恨之情。
下片用秾艳独芳的榴花为美人写照。过片转咏榴花。“石榴半吐红巾蹙”,化用唐人白居易诗“山榴花似结红巾”(《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句意形象地写出了榴花的外貌特征,又带有西子含颦的风韵,耐人寻味。“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这是美人观花引起的感触和情思。此二句既表明榴花开放的季节,又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它不与桃李争艳、独立于群芳之外的品格。这不与“浮花浪蕊 ”为伍的榴花,也即是女主人公的象征。“秾艳一枝细看取”,刻画出花色的明丽动人。“芳心千重似束”,不仅捕捉住了榴花外形的特征,并再次托喻美人那颗坚贞不渝的芳心,写出了她似若有情、愁心难展的情态。“又恐被秋风惊绿”,由花及人,油然而生美人迟暮之感。“若待得君来向此”至结尾,写怀抱迟暮之感的美人与榴花两相怜惜,共花落簌簌而泪落簌簌。
词的下片借物咏情,写美人看花时触景伤情,感慨万千,时而观花,时而怜花惜花。这种花人合一的手法,产生一种婉曲缠绵、寻味不尽的效果。作者无论是直接写美人,还是通过榴花间接写美人,都紧紧扣住娇花美人失时、失宠这一共同点,而又寄托著词人自身的怀才不遇之情。
创作背景关于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前人异说纷纭。南宋曾季狸《艇斋诗话》说《贺新郎》是苏轼在杭州万顷寺作,因寺中有榴花树,且是日有歌者昼寝,故有”石榴半吐“”孤眠清熟“之语。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苏轼
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 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罗袂从风轻举,愁杀采莲女! 大嫂采芙蓉,溪湖千万重。 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醉后满身花影、倩人扶。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 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 西风稍急喧窗竹,停又续,腻脸悬双玉。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佳人亦何念,凄断阳关曲。
闺怨诗
闺怨诗就是写**、少女在闺阁中的忧愁和怨恨。这种诗,有的是女人自己写的,还有一些是男人模拟女人的口气写的。古来闺怨诗词非常多,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剖析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遭遇下或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这些诗歌思想内容不是很高,但在艺术技巧上却很值得我们去探讨。
第一、常见的闺怨诗种类:
1、抒发别离苦情
如,五代词人李璟的《摊破浣溪沙》:
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韵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干。
上片开篇菡萏香销翠叶残一句,传达出了一种深微的感受。在词作的上片,词人表现了对如此珍贵芬芳的自然生命遭到摧伤而消逝的哀感。下片写得尤为哀切动人。其中的细雨梦回鸡塞远指思妇在梦中梦见征人,及至梦回之际,则落到长离久别的悲感之中,而征人则远在鸡塞之外。其以小楼之高,玉笙之珍美,吹彻之深情,表现出了 细雨梦回、玉笙吹彻之苦想与深情,一片处在孤寒寂寞之中。
2、描写美人迟暮
美人迟暮出自屈原的《离骚》,诗句是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迟暮比喻人的晚年、暮年。原意是有作为的人也将逐渐衰老。现在又来比喻人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其实就是描写美人对人生美好青春的易逝的伤感。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春女善怀是一个常见的题材。因为,人的青春是短暂的,就如春天美丽景色是短暂的一样,因而就有伤春的情感。如,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月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词的上片写闺中女子春眠懒起,意绪慵迟的情景。下片描写女主人公梳洗后照镜、着衣的情景。女为悦己者容。丈夫不在家,自己的青春年华就逐渐逝去,容颜衰老,所以,懒起、迟妆、意慵,真是美人迟暮。
3、描写思妇闺情
描写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的。如,李商隐在《嫦娥》中这样写道: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诗中所抒写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偷悔灵药式的情绪,融入了诗人独特的现实人生感受,而含有更丰富深刻的人生意蕴。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世俗,追求高洁的世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
第二、常见的手法
1、借梦抒情
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许多大诗人、大词人都有过杰出的记梦诗。记梦诗中的意象或者境界往往是超越常人的想象力和描述能力的。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诗人往往就借助梦境来实现。比如张仲素的《春闺思》: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 昨夜梦渔阳。
这首诗歌从表层意义来看,就是描述了春天桑叶泛青,一个女人去城外采桑叶,提着篮子心神恍惚,忘记了自己是来做什么的。这是怎么啦,只因为昨夜做梦,梦见了渔阳。唐代安史之乱的时候,很多战士去了渔阳。这位女子的丈夫,想来也是其中的一个,梦见了远赴戎机的丈夫,心里当然是分外的惆怅,也就没心思采桑叶了。诗人以此表现了思妇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深厚与执着。
2、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就是指在文学作品中,借助客观外界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的写作方法。这种方法,能使情和景相互交融,互相依托,从而创造一种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完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给读者以强烈感染。其审美效果就是物我合一,形象而含蓄。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歌是诗人张继在国家遭受战争、自己赶考落榜,处于痛苦、彷徨、忧愁和无奈之时而借景抒情之作。诗歌中,诗人在四句诗中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听静夜钟声,使得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
3、触景生情
触景生情法,是指由于客观景物和它的变化发展,触动了作者的情思,引起联想,继而感叹抒情的写作方法。其特点是情随景生,辞以情发,情景相间,以创造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这类诗歌缺少不了的是隐含在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外在景物,并通过相关联想与相似联想的表现手法,将诗人的情感表达出来。如,唐代闺怨诗里,最值得一提的的还是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不知愁, 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歌通过一个已婚的年轻女人,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雍容华丽,然后步态轻盈地走上了翠楼。这个时候,她站在楼头看到了什么呢?看到了远处田陌上,就是田野的路径上的杨柳的青青的颜色,一种莫名其妙的情绪,一种浓烈的情绪忽然泛上了心头,她想,如果这个时候我的丈夫陪伴在我的身边,我们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春天的景色,该是多么的幸福!然而,丈夫却早早地去了外地,不在身边,一种孤独、寂寞之情油然而生。
4、借物抒情
在闺怨诗词中,物是抒情主人公常用的抒情载体,主要有月、水、云等意象。比如,吕本中的《采桑子》: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诗人就写了抒情主人公对远行之人的怨恨。上片说,我恨你(远行人)不像江楼上的月亮,一天到晚跟着我转。下片又说,我恨你又像江楼上的月亮,刚刚团圆,又亏缺。诗人借月亮一个月只有十五是圆的,来表现爱人之间团聚少,分离多。可以说,形象生动,意蕴深刻,情感丰富。
总之,对于闺怨诗词,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类别。这与古代交通不便有着一定的关系,而更为重要的缺少儒家思想对人的影响,认为应该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往往外出难归。或者是因为男儿志在四方,外出周游,寻求发展的机遇等等,最终导致家中爱人对其的想念。
《闺怨》王昌龄唐诗原文鉴赏
闺中**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诗鉴赏
王昌龄善于用七绝细腻而含蓄地描写宫闺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变化。这首《闺怨》和《长信秋词》等宫怨诗,都是素负盛誉之作。这首诗抓住闺中**盛装登楼欣赏美好春光时心头突然激起思夫之情这一瞬间心理变化,细腻而生动地刻画出了这位女主人公被离愁别绪所困扰时的愁姿怨态,含蓄地表达了夫妇朝夕相爱胜似追求世俗功名利禄的思想。
诗的起句“闺中**不知愁”,“不知愁”三字,表现出闺中**天真、娇憨乐观、开朗的性格和对生活热爱、达观的态度。正因为她娇憨得不知愁,才会一度向往世俗的荣华,劝“教夫婿觅封侯”;正因为她热爱生活,所以面对大好春光,她才会精心地打扮自己,象孩提时那样蹦蹦跳跳地登上翠楼,去饱览人间春色。丈夫从军远征,离别经年,照说应该有愁。
之所以“不曾愁”,除了这位女主人公正当青春年少,还没有经历多少生活波折,和家境比较优裕(从下句“凝妆上翠楼”可以看出)之外,根本原因还在于那个时代的风气。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当时人们“觅封侯”的一条重要途径。“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成为当时许多人的生活理想。在这种时代风尚影响下,“ 觅封侯”者和他的“闺中**”
对这条生活道路是充满了浪漫主义幻想的。第二句“春日凝汝上翠楼”,则是“不知愁”之形态的注解和具体表现。一个春天的早晨,她经过一番精心的打扮、着意的妆饰,登上了自家的高楼(翠楼即青楼,古代显贵之家楼房多饰青色,这里因平仄要求用“翠”,且与女主人公的身份、与时令季节相应)。春日而凝妆登楼,当然不是为了排遣愁闷(遣愁何必凝妆),而是为了观赏春色以自娱。这一句写**青春的欢乐,正是为下段青春的虚度、青春的怨旷蓄势。从“凝妆”
二字上我们可以体会她登楼前那“不知愁”的欢悦心境;一个“上”字,又将她登楼时步子的轻盈描绘得真实可感。
第三句“忽见陌头杨柳色”,是全诗的关键所在。
“忽见”表明所见的突兀、感触的陡生、联想的迅捷。
其实,在大好春光中,处处都有柳暗花明、莺歌燕舞,见柳是不会令人大惊小怪的。然而这里所见的“杨柳色”有它特定的地点—— “陌头”。这个“陌头”,它使人联想到:也许从前他们夫妇曾携手经此而游春;也许当年她曾在此“陌头”亲自折柳送夫从军,以期觅得封侯,求取荣华。然而丈夫一去数年,这美妙的“陌头杨柳色”却无人共赏,一种怅惘、孤寂和愁苦的感觉不免要袭上心头,并引燃久蓄心头的离愁别绪,于是目光与“陌头杨柳色”相撞,就会猝然迸出“悔教夫婿觅封侯”这个火热的念头。于是由“愁”而“悔”,由“悔”而见“怨”。“悔”字是“愁”和“怨”所化合而成的衍生物,而“愁”和“怨”又是“悔”的根源。在离愁袭扰心头的时候,这位闺中**的“怨”,不涉夫婿、重在责己,这就更衬托出她对丈夫的一往情深。这里的“悔”,也是闺中**瞬间对人生世俗功名利禄的一种彻悟,它从另一个角度含蓄地暗示黩武的开边战争破坏了多少人的爱情和幸福!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主要特点是感情波澜起伏,跌宕有致,诗的画面感极强,境界优美而含蓄。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结果反而惹起一腔幽怨,这变化发生得如此迅速而突然,仿佛难以理解。诗的好处正在这里,它生动地显示了**心理的迅速变化,却不说出变化的具体原因与具体过程,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让读者去仔细寻味。诗题为“闺怨”,但诗句却无一字道及“怨”字,一切意在言外。
闺怨诗大全
闺怨诗大全
1、《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2、《征人怨》
唐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3、《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4、《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5、《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6、《长门怨》
唐刘长卿
何事长门闭,珠帘只自垂。
月移深殿早,春向后宫迟。
蕙草生闲地,梨花发旧枝。
芳菲自恩幸,看着被风吹。
7、《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8、《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唐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9、《春思莺啼燕语报新年》
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10、《子夜吴歌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1、《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2、《春怨纱窗日落渐黄昏》
唐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13、《望江南梳洗罢》
唐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14、《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5、《春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白居易《寒闺怨》唐诗原文及鉴赏
寒闺怨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
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
灯底裁缝剪刀冷。
白居易诗鉴赏
白居易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封建女性生活、命运和痛苦的诗作,这首闺怨诗是表现闺中**思念征夫的。此诗前两句写深秋孤寂之景,后两句写缱绻绵长的思念之情。其写情,是通过对事物的细致感受来表现的。
洞房,指深屋,在宅院中很多间房屋的后部,通常是富贵人家女眷所居。居室本已深邃,又被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所以更显幽静。帘子称之为真珠帘,无非表明其华贵,与上洞房相称。洞房、珠帘,都是通过描写环境暗示其人的身分。“梧桐影”既与上文“寒月”相映,又暗引下文“秋霜”,因无月则无影,而到了秋天,树中落叶最早的是悟桐,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前两句将景写得如此之冷清,人写得如此之幽独,就紧扣了题中所谓寒闺之怨。
在这冷清清的月光下,静悄悄的房屋中,帘子内的人还没有入睡,手上拿着剪刀,在裁剪衣服,忽然,她感到剪刀冰凉,连手也觉得僵硬起来了。这才意识是秋深了,要下霜了。秋霜欲下,玉手先知。暮秋深夜,赶制寒衣,是这位闺中**准备寄给远方的征夫的。(唐代的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需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冬衣。因此唐诗中常常有秋闺捣练、制衣和寄衣的描写。在白居易的时代,府兵制已破坏,但家人仍需为征夫寄寒衣。)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冬衣未成,秋霜欲下,想到亲人不但一去不返,而且还要受冻,岂能无怨?于是,剪刀上的寒冷,不但传到了她手上,而且也浸入她心上了。丈夫在外的辛苦,自己在家的孤寂,合之欢乐,离之悲痛,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来,该是何等滋味,然而诗人却截取思妇裁制冬衣时从手上的剪刀之冷而感到天气的变化这一细节,其余一概不提,由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会。
虽似简单,实则丰富,这就是含蓄的妙处。这种对生活的感受是细致入微的。最平常的事物和行为中往往包含深刻的哲理和本质,白居易就善于从平常事物中发掘和表现深义。
1 初中古诗赏析题及答案(课外)
(1刘一止《小斋即事》:“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哪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答]: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2)(辽宁卷第15题)王维《秋夜独坐》(节选):“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周弼《夜深》:“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①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②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答]:①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②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一二句写的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3谢枋得《武夷山中》:“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①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②“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①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步裙、坚贞自励的情怀(意思对即可)。②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尽管说
2 初中课外古诗鉴赏及答案一、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答案: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
2、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 二、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
③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答案:1、用“千”字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
2、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
三、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 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 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答案1、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神极为痛苦。
2、因为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这种抒写,更显真切、耐人咀嚼。)
四、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 (答案:1、这个“弄”字,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客人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仿佛是要让客人自己意识到——如此美景,留下来是值得的!2、轻阴,入云深处亦沾衣 五、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 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 样不同的情态? (答案:1、“迟日”、“江山”、“春风”、““花草”。2、呼应“迟日”,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六、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对比,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美味,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这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个写照。
七、送友游吴越 杜荀鹤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注释①吴越,指今苏杭一带。 这首诗表现了吴越之地哪些特色? “夜市桥边火”,请赏析“火”这个字的妙味。
(1、答案:江南水乡,风光秀美,物产丰饶,市镇繁荣,民风淳朴。2、“火”字,既可使人想象夜市繁荣、热闹的景象,而“火”与桥下的水相映照,波光粼粼,更增添诗情画意。)
八、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注释①⑴江陵:今湖北江陵县。②掩映:时隐时现。
1、“千枝”“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呼应?“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具体的描绘(30字左右) (答案:1、“掩映”,通过“枝”字的重复,不仅写出了枫叶之繁茂,而且表现了思妇望君的急切心情。2、极目远眺,但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见那人乘船归来。)
九、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解 雪:指梨花。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除了以“雪”比喻梨花,诗歌还用了哪些词来描绘梨花?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 看着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回答),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3 初一语文古诗词赏析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①,丰年留客足鸡豚②山重水复疑无路③,柳暗花明又一村④箫鼓追随春社近⑤,衣冠简朴古风存⑥从今若许闲乘月⑦,拄杖无时夜叩门⑧黄鹤楼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韵译: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年依旧汉阳晴川阁的绿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渡荆门送别(唐朝)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把这些一下就全好了。
4 初三语文诗词鉴赏大全,要问题和答案,谢谢~你好,我来为你解答: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 花。浣溪沙宋晏殊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②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年代:宋作者: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观书有感》(其一) 朝代:南宋 诗人: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其二) 朝代:南宋 诗人: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5 谁有中考古诗文鉴赏试题 不要太难这是我们学校用的资料,一个超猛的老师编的,如果你增加悬赏分,我有更详细资料 怎样鉴赏古诗词(一)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 高三语文备课组 一明确鉴赏要求 《考试说明》对古代诗词的鉴赏要求是: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分辨古诗类别 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必须辨别不同题材的诗词,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的判断,常见的有如下几种题材的诗: 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
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2004年浙江卷《菩萨蛮 李白》亦属于这一类。
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
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等等。2004年春季高考北京卷陆龟蒙的《新沙》就属于这一类。
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
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等。此外,有些诗本身不是哲理诗,只是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这类诗不归入哲理诗范畴。
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2001年全国卷中的《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属于这类诗。
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这类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其内容描写离不开山水,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行抒情”为主的。
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只作记行诗,不可视作山水诗。2002年全国卷中的《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属于这类诗。
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
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2004年江苏卷《征人怨 柳中庸》亦属于这一类。
7、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 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事不议论,让读者自己思考。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
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1996年全国卷《咏史》(元朝阿鲁威的散曲)亦属这一类。
8、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
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咏怀诗。
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
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10、怀古诗,这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 怀抱负的诗作。
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1996年全国卷 11、山水诗,又称山水田园诗,这类诗以自然风光为题材,通过描写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等自然景物来寄寓情感,常用寓情于景,借景写情等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在古诗词中最常见,是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
如:2003年全国卷中的王维的《过香积寺》,1999年杜甫的《漫成一首》,1998年的两首:刘禹锡《望洞庭》,雍陶《题君山》,2003年北京卷中赵嘏的《江楼旧感》等。 12闲适诗,借写一点生活琐事人以抒发个人的闲情逸趣。
这类诗在高考中也有出。
6 高中古诗词,文言文鉴赏提高我们班同学有人做古诗词鉴赏,遇到很拿到文言文后,先分析句子,划定句子成分,先分好主谓宾定状补,这样比较能摸准句子的大意然后根据经验找出关键字,一般来说一个句子里面关键字词会有两个,如果只两分的题,那就只有一个关键字关键字一般是实词比较偏、难的用法,也可能是虚词的特殊用法,比如“所以”在古文中是两个分开的字,作为所字结构讲,它还有一个特殊的用法:“用……的方法”基本找准句子脉络和关键字词,那就能把大体的意思把握准了,然后在雕琢一下细节,如果是考试的话,阅卷老师会先看你关键字词的翻译,再看句子大意,你按照这样答题一般不会出大纰漏还有一些很细的东西,得自己总结一下如果你需要的话,以后可以hi我,虽然我挺少用百度hi的,但是看到一定会帮忙的文言文的词的用法是有大致的规律的,而每一题的扣分除了整体意思的连贯有一份其他都是关键字眼的翻译的分看到文言文句子翻译题的时候,先分析一下哪个字是关键字,一般是动词性的字或者用法比较特殊的虚词(如“所以”,可以理解为“用……的方法”,就是一个比较特别的用法),你见过,但是和你平时理解的意思有区别的字这是需要你多联系一下上下文和平时积累的一些常识或者答题的经验来猜测字的意思,之后整个句子连起来翻译就好做文言文选择题的时候,一定要大体理解全文,理解那句话的句意,找准关键句就很重要了,做这个用排除法比较好做建议看文全文后,先看一下第三题选择题,那个一般是选择全文大意的题目,能帮你理解一下其实文言文重在平时的一些积累,积累一些常用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并且要总结一些规律,因为我们现在很多词组在古代不是连用的,如“所以”“以为”等等,这些规律要靠你自己平时的注意与总结建议买一本古汉语词典平时多翻翻,学习文言文的时候,你有疑义的字,不要急着听老师的讲解,先自己在下面查阅一下字典,这样印象更深刻的同时还很连带着记一点别的用法字典的话,可以买人民日报出版社的,那个比较适合学生用,字义也比较全面诗歌鉴赏,第一找意象,第二点出手法,第三透析思想感情诗歌的意象往往能体现诗歌所蕴含的情感,但是很多意向喜欢混用,意义不一不过拿到一首诗,首先确定这是一首咏物诗还是咏史,或者只是单纯地抒发自身情感大多数考题是考抒情诗其次将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情感的词句找出来就是了然后分析诗歌中主要用的表现手法或者艺术手法,比如直抒胸臆、象征、比喻、夸张、拟人、以小见大、借古讽今、借物抒情等等,这个需要你将常见的表现手法背下来最后的思想情感,就是通过第一步找出来的能体现情感的意象来分析情感作答的时候可以用这样的格式,“诗人/词人借……的艺术手法,通过描写……(诗中意象)的景象,表达了……的情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