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会有无聊、无所事事的情绪吗?

动物会有无聊、无所事事的情绪吗?,第1张

无聊是相对不无聊而言的,因为人类知道不无聊的感受,所以就知道无聊的感受,大多数动物不知道不无聊的感受,所以也不会感到无聊,但高等的动物也可能会有无聊的感觉

人会有时没有清晰的人生思路与梦想,没有缜密的实施计划,注意力和兴趣没有地方可以放置,所以就会觉得无聊啦。生活中不难发现,你忙忙碌碌的时候就不会有无聊的感觉。只是在闲下来的时候才感觉到无聊。

动物也和人一样是有思维和情绪的,当周围环境变化时它的思维和情绪也会受到影响。

比如在北极的北极熊是一种喜欢独处的动物,但它也有无聊的时候,有时也会去找爱斯基摩人养的狗一起玩,玩过一会之后就又继续过孤独的流浪汉生活了。

情感是具有复杂神经中枢的的动物所特有的,自然界大多数较为原始动物和所有的植物、原始的简单生物都没有情感,绝大多数行为都是写入基因的,不需要自己思考。

情感对于生物的生存不是必须的,生物只要能从外界摄取能量和物质并繁殖,就能使种群长久延续,植物人不需要复杂的脑活动,但是在外部维生系统的协助下保持机体的存活。

情感作为一种情绪活动,产生的生理过程就是大脑神经元突触和神经递质等物质的活动,这个过程反而还消耗能量,对那些居无定所、结构简单的较为原始、缺乏自主行动能力的生物来说反而是生活的累赘,需要额外的能量供应,反而划不来。它们在进化史中获得的能力就是完全地依靠基因种刻下的信息,趋利避害的过程不是神经引发的活动,而是鞭毛或者细胞蛋白结合或者失去无机盐离子引起的,而蛋白是基因翻译的产物。

这些能力是在进化史中,和其它生物的生存竞争被选择出来的,是大量随机发生的基因突变产物受自然选择的结果。细菌并不需要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基因会控制它们做一切有利于基因遗传的事情。

一些寄生虫或者病毒,由于在自然界中存在的时间比较短,和它们的宿主共同进化的时间少,宿主缺乏对其免疫的能力,一旦被感染,细菌病毒会造成宿主快速而大量的死亡,从进化的角度讲,宿主减少必然导致这些微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来源减少,但是它们却不会控制自己的行为,还是仅仅在基因的支配下,机械而无感情地感染宿主。

情感是具有复杂中枢的大型动物所特有的,大脑的复杂使得这些生物有较高的自主能动性,对外界刺激不再是简单的基因影响,而是有一定的判断,然后大脑才发出指令,用基因的产物调控身体的运动。

生物结构的复杂性也使得很多哺乳动物都有复杂的面部情绪变化,狼、黑猩猩口鼻眼耳等处都有丰富的表情肌肉,可以表达情绪,用于个体间的交流和对另外生物的威吓,用于保证自己的生存,它们也有足够的自主行动能力,不缺少情绪变化所消耗的那点能量。

动物并不能像人类一样理解语言,但是它们可以通过声音、姿态、表情和气味等方式来传达信息。有些动物可以通过训练学会听懂特定的语言指令,例如狗、鹦鹉和马等。此外,一些动物也可以通过观察人类的行为和表情来理解人类的意图和情感。

有些动物表现出了一些类似于人类的行为和情感,这些行为被认为是通人性的。例如,大猩猩和狒狒会使用工具,象鼻猴会哭泣,狗和猫会表现出忠诚和友善,大象会哀悼死去的同伴等等。这些行为表明动物也具有情感和认知能力,但是它们与人类的行为和情感还是有所不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953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