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组织。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家庭形式是人类文明的起点。
一个家庭最基本的成员是夫妇和他们的孩子。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家庭结构是夫妻和未成年子女,但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家庭结构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首先是世代类型,也就是只有两对夫妇。第二种是两代人型,即除了夫妻,还有未成年子女或年长父母。第三种是三代同堂型,即家庭中除了夫妻,还有父母和子女。
不同类型的家庭结构,家庭心理问题有不同的内容,家庭心理问题对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但是,无论何种家庭结构,正确处理和协调家庭成员的心理关系,保持和发展家庭成员的心理相容性,拥有幸福的家庭生活,对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婚姻的心理问题不仅对家庭成员有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而且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影响。因此,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婚姻家庭的心理学研究。近年来,婚姻家庭关系心理学兴起。家庭心理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很多都与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比如夫妻和睦的心理因素;家庭关系破裂的心理问题;家庭成员心理冲突的类型和特点;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三代直系亲属之间的心理关系;对父母和孩子的心理影响以及孩子对父母的心理影响;离婚的心理类型和特征;离婚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夫妻离婚后的心理状态及其影响等诸多心理问题,对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
家庭心理最重要的问题是家庭成员的心理契合度。是指家庭成员的信仰、理想、观念的一致性。当然,家庭成员的性格、习惯、行为的协调也不能忽视,但属于第二位。
家庭成员的心理相容性是其心理协调的基础。心理兼容使家庭成员心心相印、情投意合、默契相依,是家庭成员心理健康最重要的保障。家庭心理相容可分为三种类型:心理相容最佳型、一般型和不相容型。它们对家庭成员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不同的。
心理相容性最好的家庭,其成员心理协调,相互尊重和关爱,对成员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心理相容的一般家庭对成员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作用。心理不适应的家庭成员之间关系不融洽,甚至产生内耗,往往导致无原则的矛盾和冲突,相互猜疑和紧张,对成员的心理健康有害。
情侣心理契合。双方都感到亲密、温暖和安全,感到舒适和愉快,提高他们的抗病能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夫妻心理不适应,相互猜疑,相互指责和训斥,经常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甚至是伤人的话,侮辱人格,造成夫妻之间的心理创伤。更有甚者,导致家庭悲剧,离婚。这对双方的心理健康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损害。
亲子心理兼容有利于两代人的心理协调和情感和谐,促进其心理健康。两代人心理上的不适应,加深了两代人的代际矛盾。他们互相嫌弃,感觉不舒服,影响心理健康。
家长和孩子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方法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长期的积极影响。然而,目前,中国也存在不利于健康的家庭教育类型
专制家庭对孩子粗暴,导致孩子抑郁、胆怯、心理疾病。
对老年人的支持和照顾也与他们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尊老敬老无疑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然而,虐待老人使他们感到沮丧、悲伤、失望甚至绝望,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伤害。
要做好家庭的心理健康,可以考虑以下建议:
促进良好的沟通:建立开放、尊重和支持的沟通氛围。鼓励家庭成员坦诚地表达感受、需求和关注,并倾听对方的观点。
建立情感连接:培养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和亲密关系。通过分享喜乐、困难和挑战,建立相互支持和理解。
培养家庭价值观:明确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和目标,并以之为指导。共同制定家庭规则和期望,营造积极的家庭文化。
维护家庭平衡:努力平衡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为家庭成员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彼此的需求和利益。
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家庭成员参与身体活动、均衡饮食和充足休息。注重身心健康,培养积极的生活习惯。
建立支持网络:与亲朋好友、社区和专业人士建立良好的支持网络。寻求帮助和支持,分享经验和资源。
解决冲突和问题:面对冲突和问题时,倡导积极的解决方式。鼓励家庭成员有效沟通、寻求共识,并共同努力解决问题。
培养家庭活动:安排家庭活动和共同的兴趣爱好,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接纳和尊重:尊重每个家庭成员的个体差异和需要。接纳他们的特点和观点,营造包容和温暖的家庭环境。
寻求专业支持:如果家庭面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或冲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家庭治疗师的帮助。专业支持可以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家庭解决困难。
重要的是,家庭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共同的责任,每个家庭成员都可以为营造积极和支持性的家庭环境做出贡献。
新闻写作心理的最佳状态:
1、认知和情绪情感之间保持协调一致
2、记者个体对写作时间的最佳选择,就是记者个体思维比较活跃、精力比较充沛、注意力较为集中,感知事物能力较强的一段时间。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影响方面:父母和家庭环境、教育价值观与期望、沟通和情感支持。
1、父母和家庭环境。
一个温暖、支持和理解的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父母的支持和关注可以增加大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更有能力应对挑战和压力。相反,家庭冲突、压力和忽视可能导致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2、教育价值观与期望。
家庭教育传递给大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和期望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如果父母强调成绩的重要性、完美主义和过度竞争,大学生可能会感到压力和焦虑,因为他们感受到了来自家庭的巨大期望。
3、沟通和情感支持。
良好的家庭教育还包括积极的沟通和情感支持。父母与大学生的有效沟通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分享问题和困惑,并提供支持和建议。这种情感支持可以缓解大学生的焦虑和压力,并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困难。
大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自我心理疏导:
1、认识和接受自己的情绪。
首先要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并接受它们的存在。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压抑或忽视,而是允许自己感受并认识到情绪的原因。
2、寻找适合的发泄方式。
找到适合自己的发泄方式,例如写日记、练习运动、听音乐或与朋友交流。这些活动可以帮助释放负面情绪,让心情更加轻松。
3、建立积极的生活习惯。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度的锻炼和放松的休息时间都是重要的。与朋友、家人或身边的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问题。
情绪情感,是人的心理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即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情绪情感是主体认识结构中最活跃的、恒常的、必不可少的非智力因素,对新闻工作者智力的激发、选择和调节作用。 (1)情感是激发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催化剂。新闻一快二新的特点,要求新闻工作者具有较高的智力。然而智力因素只有经过情感的激发方可催化成最佳组合并发挥出最高的效能。徐迟同志写《哥德巴赫猜想》时,完全处于一种“抑制不住的激动”之中。他“被生活和人物强烈感染”而达到了“下笔如有神”的境界。他认为“记者不被生活所激动、激动到身不由己、欣然命笔的程度,就不是好记者”。 (2)情感在新闻工作者的智力活动中的选择功能。情感在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中的选择功能突出地反映在记者的道德感与对新闻的价值取向上。道德感属于人类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它是和人们已有的道德观念相联系的。当客观事物符合人们的道德观念时,主体就会产生一种肯定的、愉快的情感体验。由于道德观念的殊异将会导致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件的不同的价值取向。记者采写什么、从哪个角度去写是受其道德感制约的。同样,编辑选编什么样的稿件,把它安置在报纸的什么位置上同样也要受到道德感的制约。 (3)情感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调节作用。情感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某种稳定的、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如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控制着主体的认知活动,二是当情感与认知不协调时,需要调节自己的情感使之与认知相统一。为做到前者,就要求新闻工作者不断培养自己热爱党、热爱人民、忠于党的新闻事业的思想感情。为做到后者 新闻工作者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努力。第一 掌握好情感的度。第二 把握好情感在时空上的平衡。第三 寻找新闻工作与受众之间情感触发的敏感区 强化新闻传播的效果
家长会的现状及分析 “流于形式多、单向灌输多、一味要求多”是当前教育改革中家长会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我们常见的家长会基本就是教师的“一言堂”,也不管家长是否喜欢听,更不理会所说的是否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用。下面是当前学校家长会的一些现状表现: 现状一:家长会变成“告状会” 家长会上,一般都是任课教师或班主任向家长介绍学生近期的学习和表现情况。对那些学习差的学生反复点名,再三强调、批评,把一道道罪状呈现给家长,让家长回去后帮着“教育”。有的教师甚至指着孩子的名字大批特批,使得平日里有头有脸的家长在教室里就像小学生犯了错误一样,一面听着劈头盖脸的教训,一面压抑着心中越来越大的怒火。故此,家长会气氛总是那么严肃,老师们板着脸,学生父母的脸上也很难见到笑容,那情形好像是在对学生作缺席审判似的。教师俨然一副法官模样,数说着学生的过失。而此时教室外一直提心吊胆的孩子,毫无疑问已经感觉到“暴风雨就要来了!”笔者在本班的一项调查中发现,被调查的60名学生中有56人不希望开家长会,有2人表示无所谓,只有2人表示赞成,而且有791%的男生表示家长会后挨过打骂。 家长会这样开,显然不合适。家长感受到的心理压力是巨大的,他们的心理不平衡,就将不可避免地转嫁到孩子身上。造成这种家长会的原因,笔者认为,教师们还在受“考试指挥棒”的左右,学生课堂表现不好,学习成绩不佳给教师带来沉重的思想压力,无形之中,教师就把这种压力发泄到家长会上,寄托在家庭教育上,期盼家长“严厉”教育孩子。 现状二:家长会变成“新闻发布会” 家长会往往在考试后召开,在应试教育在人们教育观中仍占重要位置的大环境下,家长会往往变成了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表现和考试成绩的新闻发布会。教师不惜利用多半时间,来向家长宣读每个学生本次考分、上次考分、进步幅度和其在班内的排名等。如果全班五六十名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四五项数字需要公布,少说也得半个小时。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成绩名次又会给学生和家长带来重压。家长会后,有的家长知道自己孩子考得不好,回家后不是训斥就是打骂。即使考得不错的学生,也很难达到家长“龙中龙、凤中凤”的心愿,难逃家长的唠叨:“人家某某这次考了100分,你才考了98分?老师说你最近有点松懈,该加把劲了!某某某都当班干部了,你也得努力!”长此以往,在学生心理蒙上了层层阴影,出现了有学生把家长会的通知“丢了”
情感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研究人的情感的一个分支,主要是研究人类的情绪所带来的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情感的心理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情感的心理论文篇一:《爱自己才能更好地去爱》
摘 要: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别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如果说他爱别人,那一定是谎言。爱外物 胜过爱自己,但那是真的爱吗通过学习张老师讲的《情感心理学》这门课,以及自己体验和感受,我认为那样的爱背后隐藏的是自私。
关键词:成长 情感 心理学 爱自己
正文: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大二就结束了,从一个懵懵懂懂,涉世未深的阳光男孩,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已有一些情感经历和社会阅历的小伙子,一路走来,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感慨颇多;特别是这学期听过张老师讲的《情感心理学》课,对自身情感、心理有了一个根本性的认识和了解,从肤浅到深刻,有了一个质变的过程。
不知怎么地,慢慢地感觉到上张老师讲的《情感心理学》课就是一种享受,那些动人心扉的歌曲,那些生动幽默的动画,总能紧紧抓住我的眼睛,我渐渐地,渐渐地,融入到了这一门课程之中,享受着张老师给我带来的心灵的洗礼。张老师总是能够从一些具体事件讲起,然后,讲到人的情感,剖析出其中的情感世界,还原出事物的本质,让我们有了一个清清楚楚的认识,有些很残酷,却很现实。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每天生活在一个情感极其复杂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与其挣脱,不如接受,去好好享受。
我认为,首先我们就得好好去爱自己,因为只有爱自己,才会懂得去好好的爱这个世界。
罗曼·罗兰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暗。爱就像是深埋心中的种子,随时会开出蓬勃的花朵,芬芳他人。它从古代一直延续到今天乃至永远,它流淌在每个人的心间,流淌在每个人的血液里。从小我们被 教育 着要爱国爱家爱社会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却没有人教会我们要爱自己。
闲聊时听闻某某学校一个男生为情自杀,唏嘘叹息之余不禁有些惆怅。正是花样年华,轻轻一跃,却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赌上生命,他为了所谓爱情的奋不顾身换来的是如此结局,试问该情何以堪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为了一时的冲动而误了自己的生命,爱需要发现,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爱,其实爱是无处不在的,爱就在你身边,爱就在你的心中。亲情,友情,爱情,他们无不都是对爱最好的诠释。你的爸妈,你的朋友,你的爱人,他们都在你背后关心你,支持你,爱着你。
人贵为万物之长,似乎又很脆弱,总是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情感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可是人生中总有些黑暗需要我们自己独自撑过,这些时候没有扶助的双手,没有关心的话语,没有可依靠的肩膀,那时又该怎么办呢
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毕淑敏说,每个人都是一个不可复制的孤本。所以她大声的宣告“我很重要”。是的,我也想说,我很重要。对于父母,我是他们存在于世界上的独特的生命的延续;对于朋友,我是他们相知相惜倾心相交的人;对于恋人,我是他于茫茫人海中苦苦找寻的唯一这一切的一切,难道还不够我们学着爱自己么
爱自己,不是让我们以自我为中心,盲目的迷恋自己夸赞自己,而是真心的喜爱自己,善待自己。哪怕自己并不优秀,毕竟有谁可以做到十全十美呢学会爱自己,为自己的勇敢,为自己的坚强,为自己每一次小小的进步甚至是失败,爱自己,只因自己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随性而为,而是要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告诫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陪伴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护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寻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随风枯荣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爱自己,是是要让我们学会相信自己,永不放弃自己。即使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月华也没有星光的时候,在独立支撑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能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朵鲜花,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自己给自己一个温暖的拥抱,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强的走过一个又一个鸟语花香的清晨。
爱自己,这并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自于一种夜郎自大的自负与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为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灵魂的宫殿;也可以让我们在与黑暗的搏斗中,学会自己顶风冒雪高歌前行;让我们在即使一无所有的时候,依然能够在晴空下拥抱自己,鼓励自己勇敢的向前走。
爱自己是一种责任。有一句古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应该珍惜父母给我们的生命,我们无论做任何事,都应该想想后果,为自己的父母着想,古代孝道说,父母在不远游,不去危险的地方。遵纪守法。保持身心健康。 然后就是实现自我,让自己变得出色。
爱情也是一种责任,因为爱从来就是和责任相伴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源于爱。爱是光明的使者,是幸福的路人。”弗兰西斯卡是幸福的,因为她拥有了爱情,虽然她和罗伯特只有四天,但她一生都爱着罗伯特,牵挂着他,思恋着他,每分每秒都不曾离开过他,这是一种单纯真挚的至爱,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之爱。每个人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力,但爱如果离开了责任也就失去了魅力。选择了婚姻,就要承担起婚姻的义务与责任。即使婚姻是囚笼,但没有到自己非得冲破它的时候,就应该继续做一个痛苦而幸福的“囚徒”。很多中年离婚的男女,打着“爱情自由” 的幌子,不断追求新鲜刺激与肉欲放纵,其本质依然是欲望的“囚徒”而非婚姻的囚徒,可是“有好的婚姻,但其中并无极乐。”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中国的对外开放与经济的全面发展,人们的物质 文化 生活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及爱情生活得到了显著的进步提高。在婚姻面前,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机遇。正是在这种婚姻爱情语境下,一些婚外恋人为自己狡辩,认为现实的环境与风气迫使自己“被婚外恋”。“背景又可以是庞大的决定力量,环境被视为某种物质的或社会的原因,个人对它是很少有控制力的。” 事实是这样的吗不可否定少数婚外恋的人有自己充足正当的理由,但从人性最原始、最本质来说,大多数婚外恋的人都是肉欲的奴隶。在燃烧自己身体的时候,连自己的理性与灵魂也一起烧掉了。
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别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如果说他爱别人,那一定是谎言。爱外物胜过爱自己,但那是真的爱吗通过学习张老师讲的《情感心理学》这门课,以及自己体验和感受,我认为那样的爱背后隐藏的是自私,是冠以为对方好的名义满足自己控制欲,目的是要对方无条件的接纳并且还说我是为你好,我爱你。但是内心呢内心期待的是对方给予自己同样甚至是更高的回报。总是在比较两人之间究竟谁爱谁更多,谁付出的更多。当对方无法满足,给予不了的时候,便觉得失落,甚至抓狂。其实爱自己的意思是能够自我满足,接纳真实的自我哪怕不完美、不够可爱、不那么温柔。爱正如慈善一样,当你拥有更多的时候你才能给予更多,而这个拥有来自于我们充实的内心,丰富的体验,满怀希望的人生和真实真正的“大爱”,而不是依靠别人的给予,等待对方回报之后自己再付出。只有这样的爱自己才能用真正的爱感染对方,温暖对方,进而让两人的相处相得益彰。爱的目的不是占有,而是自由。我承认离开是一个选择,一个人生态度,倘若因为明白而离开那么将会是一个新的开始,相反只是为了逃避或者用离开来忘却,那么真正的问题并没有面对和解决,在将来的生活中这些未被解决的事还将如影随形。正面的信息真的很有力量,好好的爱自己,安守本分,活在当下,我们自然会觉得爱与被爱同时存在。
有一句很流传很广的话: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但我认为生命还是要放在首位的,没有了生命一切都是白谈。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去珍爱自己的生命。
爱自己,才会懂得怎样更好地去爱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1、斯宾诺莎、《伦理学》;
2、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
情感的心理论文篇二:《浅谈大学生情绪情感和心理健康》
一、大学生的情绪特点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第二个 “心理断乳期 ”,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 , 注重个性表达 , 情绪体验丰富 , 情绪波动起伏的时期。大学生常见的情绪有: 快乐、兴趣、羞愧、内疚、羞涩、悲伤、惊奇、敌意、愤怒、蔑视、厌恶、恐惧等。大学生情绪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情绪的丰富性。从自我意识的发展看 ,大学生出现较多的是自我体验 , 自我尊重的需要强烈 , 易产生自卑、自负等情绪; 从社交看 , 大学生的交往范围日益扩大 , 同学、朋友及师长之间交往频繁 , 有的大学生开始了恋爱 , 情绪表现得更细腻、更复杂; 大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社会 , 学习社会的道德规范 , 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志向、价值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 理智感、美感、集体荣誉感等高级情感也有所发展。
2、情绪的不稳定性。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定型 , 认知能力还有待提高 , 大学生的情绪活动往往强烈而不能持久 , 情绪活动随着认知标准的改变而改变。喜怒哀乐无常、阴晴雾雨变化是大学生情绪常见的现象 , 风平浪静之后可能就是疾风暴雨。大学生情绪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 高兴时忘乎所以 , 看什么都顺眼 , 消沉时心灰意冷 , 看什么都别扭 , 情绪呈现不稳定状态。
3、情绪的掩饰性。大学生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 , 思想内涵的丰富 , 在情绪反映上较隐晦。他们已具备在一定的情景下压抑控制自己愤怒、悲伤等情绪 , 而将真实的情绪掩饰起来的能力 ,形成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不一致的特点。他们会根据一定的条件来表达情绪 , 如对一件事情或对某人明明是厌烦的 , 但由于种种原因 , 可能表现出较好的或不在意的态度。
4、情绪的冲动性。有的心理学家把青年期形容为 “疾风怒涛 ”时期。大学生的情绪往往表现得快而强烈 , 常因一点小事振奋不已 , 豪情万丈。大学生情绪的冲动性一般表现为对外部环境或他人的不满 , 情绪失控 , 语言、行动极富攻击性 , 如果不予以引导 , 会给大学生本人以及社会带来危害。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天之骄子的大学生 , 作为国家的希望 , 未来的人才 , 应试是充满信心和蓬勃朝气的。但是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 , 竞争压力的增大 , 面临的心理负荷却越来越重。据南京脑科医院统计 , 在2 200多人心理疏导门诊中 , 90%是大学生; 国家教委对 1216万大学生调查表明 , 有 2013%存在心理问题; 天津市对 5万名大学生调查发现 ,有 26%存在心理问题; 云南师大调查发现有2617%存在心理问题; 北京 16所大学统计 , 因心理疾病休学的逐年上升。
目前 ,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环境适应问题。经过 10年寒窗苦读, 刚进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常常会 “自我感觉良好 ”,但是, 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较, 发现 “天外有天 ”、“强者更有强中手 ”之后, 不仅自我感觉一下子消失, 还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有些学生面对新的生活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方式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和习惯, 会产生失眠健忘、精神恍惚、沉默寡言等问题。长期的心情压抑、无精打采、情绪低落最终会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
2、人际关系协调问题。当代大学生个性比较强 , 强调自我意识 , 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 , 不懂 人际交往 的技巧与原则 , 处理问题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 对别人要求严 , 对自己要求松。有的大学生不愿与人交往 , 孤芳自赏 , 缺乏全局意识和团队精神 , 不善于同他人开展合作, 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差。有的大学生由于不擅长协调人际关系 , 合作能力差 , 走入工作岗位后不受单位的欢迎 , 也得不到应有的重用。
3、承受挫折能力问题。目前在高校就读的大学生大部分没有经历过挫折。在进入大学之前 , 他们是老师喜欢的好学生 , 父母的掌上明珠。多数学生只能接受表扬和赞许, 而无法接受来自身边人的批评。当他们面临学业、生活、感情、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挫折时 , 就会显得无所适从 , 不知所措 , 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 甚至会怀疑人生。贫困学生在独立性、未来感、自由感、自信心等方面更容易受挫折。
三、情绪调节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有以下四个方面:
(1 )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 )适应环境 , 人际关系彼此谦让;
(3 )有幸福感;
(4 )在职业工作中 , 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 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部分国内学者认变 ,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自我评价 正确; 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意志健全; 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健康; 能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环境 , 调节、平衡各方面的心理冲突; 能够从心理上接纳自己;勇于面对现实; 对生活、对自己充满信心; 学习 方法 得当等。
情绪是心理因素中对健康影响最大, 作用最强烈的因素, 强烈的负性情绪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现代医学证明, 精神状态不佳、情绪不稳定, 可能导致不少疾病, 如头痛、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情绪问题不仅会使大学生身体上会出现病症反映, 还会导致学习能力降低, 如不能有效地记忆、想象和思考等。
当大学生的情绪处于良好状态时, 身体各器官功能协调, 有益于身心健康。当大学生处于内疚、悲伤、愤怒、厌恶、恐惧等负性情绪状态时身体内部各器官功能紊乱, 引起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问题, 使大学生身体健康受到损害。
研究表明 , 情绪调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大 , 积极的调节能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 而消极调节则会降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 且消极调节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更为显著。所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 , 应引导大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特点 , 尝试进行情绪自我调节。
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
1、自我控制。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 , 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 , 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 , 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 , 抑制冲动 , 抵制诱惑 , 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当某些消极情绪被激发起来后 , 有的大学生会哭泣、吼叫、打人、骂人甚至采取一些极端的行为。这时就要先冷静下来 , 有意识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 , 先要仔细考虑采取这种行为的利与弊 , 然后选择一种适宜的行为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另外 , 平时要注意不能随意乱发脾气 , 要求在生气、发怒时尽量控制自己 , 不能随意扩大某事的严重性 , 尽可能做到“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 这样能更好地促进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2、注意转移。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 其它 事物上去或从事其他活动的情绪调节方法。当出现情绪不佳的情况时, 要把注意力转移到使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 或暂时避开令人伤心的地方。如: 外出散步, 看**, 听听笑话, 看看幽默小说, 打球, 下棋, 找朋友聊天, 换换环境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使情绪平静下来, 在活动中寻找到新的快乐。这种方法, 一方面中止了不良刺激源的作用, 防止不良情绪的泛化、蔓延; 另一方面, 通过参与新的活动, 特别是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而达到增进积极情绪的目的。
3、自我安慰。这种情绪调节方法主要是当一个人追求某个事物而不能实现, 为了减少内心失望, 找一个借口或理由, 以缓解矛盾冲突, 消除焦虑、抑郁、烦恼和失望情绪。人不可能处处顺心事事顺利, 学习、就业、人际交往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 在经过最大努力仍不能改变状况时, 可适当地进行自我安慰, 要说服自己适当让步, 将不成功归因于客观条件和客观现实, 同时要勇于承认并接受现实。这种方法, 对于帮助人们在大的挫折面前接受现实, 保护自己, 避免精神崩溃是很有益处的。经常用 “胜败乃兵家常事”、“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坏事变好事”等词语来进行自我安慰, 可以摆脱烦恼, 缓解矛盾冲突, 消除焦虑、抑郁和失望, 达到自我激励、 总结 经验 、吸取教训之目的有助于保持情绪的安宁和稳定。
4、适当发泄。当情绪发作时, 人体内潜藏着一股能量 , 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 , 积聚起来有害身心健康。大学生有焦虑、烦闷、抑郁等负情绪时 , 也不能一味地把不良心情绪藏在心底 , 进行适度的宣泄 , 使压抑的心境得到缓解和改善 , 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情绪的发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 直接的宣泄就是直接针对引发情绪的刺激来表达情绪。当直接发泄对于别人或自己不利时, 则可以用间接发泄, 如找个僻静地方大声叫骂、抨击、使人恼怒的对象; 或是尽情地向亲朋好友倾诉的不平和委屈; 或是通过 体育运动 、劳动等方式来尽情发泄或是在感觉生活压力太大时, 通过写 日记 的办法将负性情绪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一旦发泄完毕, 心情也就随之平静下来, 负性情绪得以缓解。
在采取宣泄法来调节自己的负性情绪时 , 要有一定的自制力 , 不能随便发泄 , 要采取正确的方式 , 要把握 “放松自我 , 利己利人 ”的原则选择适当的场合和对象 , 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情感的心理论文篇三:《浅谈 儿童 心理情感的构建平台》
摘 要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认知活动的发展,而认知活动主要体现在儿童的心理情感的发展上。因此,认识和了解儿童的情感体验,可以正确全面地了解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及规律,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文章 通过分析儿童情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从家庭、学习以及社会三个方面来构建儿童心理情感的平台。
关键词儿童心理;情感;平台;构建
一、儿童情感在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对儿童教育的普及和重视,很多教师和家长意识到情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情感和情绪从来都不是应该被忽略或者轻视的,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情感以及情绪对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年龄越小,情感的影响越大,因此,构建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平台对儿童今后心理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作用。
首先,情感对儿童心理活动以及行为的发生具有激发和刺激作用。对于很多儿童来说,他们的行为完全是受情感和情绪的控制与影响,情感让他们去做或者不去做这样那样的事情,比如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下,他们就会积极地区做任何事情,而在情绪不满的情感体验下,则会表现出不听话、不配合、不积极。当一个儿童认可或者喜欢一位教师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听老师的话,对老师教的知识也能容易的吸收,而当儿童对一个教师具有排斥心理的时候,则老师说的就不愿意听,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对老师讲的知识也掌握不好。儿童所谓凭兴趣做事,高兴不高兴、愿不愿意就是情感对儿童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其次,情感可以帮助儿童组织构建心理活动。儿童认知活动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受情感情绪的影响较大,很多心理学家都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做了研究,表明情感和情绪对其心理活动的作用,比如利用一些刺激与激励手法去帮助儿童掌握一些教难的知识,具体表现为:对于外界新鲜事物的刺激,儿童的情感表现在兴奋和恐惧两种情绪之间;愉快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开发,而消极和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则会阻碍儿童智力的开发;即使同一种情绪在不同的强度下,对儿同的影响效果也不同,过低和过强的情感体验都不如适中强度的情感体验。总之,不同的情感体验和同一情感的不同强度都对儿童的认知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
最后,情感以及情绪对儿童的个性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虽然人的个性是后天环境影响的结果,但是婴幼儿时期的情感体验对人的一生的性格有重要影响,一是在儿童时期接触到的不同的人和事物中,儿童学会了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人和事并以此产生情感体验,比如,有一个儿童由于家长做生意而平时很少有时间陪伴,甚至连参加家长会都是委托亲戚来的;而另一位儿童的爸爸妈妈从他一出生就学习和研究儿童成长方面的知识,并且懂得如何处理儿童的一些心理情感问题,因此,这两个儿童在以后的上学以及为人处事方面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前面的一个有点自闭,不爱与学生交流,而后一个自信、乐观。因此,儿童情感体验对儿童今后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需要教师以及家长各方面的配合与努力。
二、构建儿童心理情感的主要平台
(一)家庭平台:儿童心理情感构建的基础
家庭教育 是终身性的,家庭对儿童心理情感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家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家庭教育的方式是否科学合理,一是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和谐宽松的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家长在处理矛盾的过程中要克制情绪,给儿童温暖和幸福的环境。儿童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会对家长的一些 言行举止 进行模仿,因此,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儿童起到榜样示范作用。除此之外,家长要适当地与儿童进行交流沟通,对孩子讲述的事情要有耐心、要做出及时的回应,对孩子取得的成绩要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对孩子的挫折要鼓励克服,在于家长的交流沟通中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使儿童在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学会与其他的人进行交往。
(二)学校平台:儿童心理情感构建的主体
学校为儿童提供了健康发展的主要平台,尤其学校教育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将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化的开发,为此教师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热情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努力。首先,儿童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儿童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且掌握一定的儿童心理方面的知识,要有实施心理教育是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和儿童发展的意识。其次,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需要展开针对性的心理引导教育,比如寓教于乐,使儿童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再次,儿童教育工作者要具备博大的胸怀和无私的情感,对学生能够付出真挚的情感,对每一位学生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下课,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变化。最后,尊重儿童的尊严和人格,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对一些事物难以判断对错,对此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错误宽容对待,让儿童了解过失的原因,教会他们如何改正错误,慎重使用惩罚 措施 。
(三)社会平台:儿童心理情感构建的保障
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应该受到全社会共同的关心和重视,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儿童的教育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但是,发达的网络科技以及多媒体的普及,对很多儿童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对此,应该净化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社会”。同时应该建立健全儿童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晓华3-6岁儿童情绪理解的特点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01)
[2] 解军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例述[J]心理科学,2001 (05)
[3] 邵宇曦家庭生活与儿童心理健康[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0)
[4] 郑毅亲子关系与儿童心理健康[J]少年儿童研究,1995 (01)
1 浅析心理学的论文3000字
2 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的论文3000字
3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3000字
4 大学大一心理健康课论文3000字
5 大学生心理健康关于爱情的2000字论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