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孩子是相互成全的,你是怎么看待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父母和孩子是相互成全的,你是怎么看待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第1张

父母孩子之间可以说是最深刻的关系,也是最好的缘分。全世界有这么多人,然而偏偏我们成为了父子,成为了一家人。也许你不相信缘分这么一说,但是不得不说,在我们这短短的一生里面,遇到的父母和孩子也许他不富有、不聪明,但是他依旧是无法取代的那一个。所以在我看来,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不仅是相互成全、更是相互依赖、相互守护的关系。

可能对于以前的父母来讲,他们之所以养育后代,主要是为了防止自己年迈之后无人照顾,也就是常说的养儿防老,但随着观念的不断更新,现在的父母也逐渐认识到其实养育孩子根本不图什么回报,他们只希望自己的儿女在未来自己的人生里面能够过好自己的日子,这对于父母而言就是最好的回报。他们不希望自己仔细呵护长大的孩子在社会上受罪。这也是为什么即使孩子都已经成年组建了家庭,他们依旧是各种唠叨不停,因为这就是他们对于孩子最无声的爱。

而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感受到父母之恩究竟有多么伟大。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岁月里面,孩子的任性、调皮、各种小脾气,让家长头痛的同时也磨练了家长的性子。可以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家长和孩子是共同进步的。为什么总是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就是因为在没有生养儿女之前,年轻人是根本没办法理解父母对于孩子的无私究竟有多么的伟大。

记得身边有朋友是这么对我讲的,以前花父母钱的时候根本没什么感觉,父母就像是取款机一样,没钱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从父母要。然后自己当父母之后才知道,在孩子身上所投资的每一笔钱挣起来是有如此的难。但尽管如此,对于孩子置办的每一样物品,作为父母都不敢怠慢,宁可自己节省,想把最好的都留给自己的孩子。也就是因为在养育孩子之后,我们这一辈才明白究竟作为父母有多么的伟大。

孩子小的时候是由父母陪伴着她、守护着她、保护着她,等到父母年迈的时候,就需要孩子花费一些心思来守护着父母、保护着父母。对于大多数年迈的父母,他们都不想拖累儿子,只是期盼逢年过节的时候,能够和孩子一起吃一顿开心的年夜饭就好。而这种守护正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是任何东西都没办法代替的血缘之情。

父母关系对孩子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父母之间的关系质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社交能力、情感发展和学业成就等方面。如果父母之间的关系和睦、互相支持、尊重和信任,孩子会更有安全感和稳定感,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相反,如果父母之间的关系不和谐、冲突频繁,孩子可能会感受到紧张、焦虑和不安全感,对孩子的情感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父母应该注重维护自己的关系,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稳定和支持的家庭环境。

这世间怕是没有任何一种情感可以超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了。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深沉的,是无私的,是值得感恩的。尤其是独生子女,母亲辛苦的怀胎十月,经历了难以言明的痛苦生下了自己的宝贝,从此以后,将自己最好的都给了自己的孩子,给他无限爱,不断抚养他长大,教会他做人的道理,不断地看到自己的孩子慢慢成长。父母会为自己的孩子生病而焦急,会为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而哭泣,会为自己的孩子开心而开心,为在自己的孩子犯错后严厉教育然后默默帮自己的孩子收尾,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付出了无限的精力和无数的爱。

对于独生子女来说,父母是天,父母是自己最应该感恩的人,也是自己最应该报答的人。因为他们辛苦养育自己,并尽自己所能给了自己最好的东西。

而对于独生子女来说,父母是自己最重要的人女得到了父母足够的爱之间的感情也非常深。独生子女自小便得到了父母所有的关爱与呵护,他们也可以得到父母最长时间的陪伴,他们的童年是欢乐的,而这正是父母给他的最好的礼物。放眼现在这个社会,许多人拥有不幸福的童年,这往往给他们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创伤,相比较这种缺失父母关爱,童年不幸的人来说,独自享受父母全部爱的独生子女是非常幸福的。

因为父母给自己了无数的关爱,独生子女与自己的父母关系也是非常好。我的一些朋友,活泼善良,每天都很开心,这背后都离不开自己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首先,两代人之间有代沟,价值观不同,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不一样,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沟通起来容易产生矛盾,说不到一块去。因此年轻人很难向这些长辈打开心扉,真实的想法不会和他们倾诉。因为说了他们也不理解,很可能还会干预自己的生活。所以父母和长辈们对于孩子,总是一厢情愿的,以自己的想法去揣摩。对于感情上的事,也同样如此。而这种揣摩往往是和孩子的真实想法和实际需要不一致的。

也许你会说,父母也年轻过,对于孩子的感情观,怎么可能完全不了解呢?可事实上就是这么拧巴。很多时候,父母会觉得自己在年轻时候,在感情上走过的一些弯路,踩过的一些坑,不希望孩子掉进去。正因为自己年轻过那些错误的想法,要帮助孩子及时纠正,所以他很可能会按照自己当下年纪对感情的思路,觉得找一个什么样的人更适合婚姻,更适合生活,去硬塞给自己的子女,还希望子女完全接受自己的情感价值观。

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热播剧《父母爱情》里,嫁给“泥腿子”江德福的安杰,尽管自己年轻时一直觉得不甘心,对于婚姻有很多委屈,可是在给自己的大女儿江亚菲找相亲对象的时候,却依然按照自己丈夫的标准选择。那个朴实有前途的孟天柱,自然被安杰相中,一心想要把他招揽为女婿。只可惜,江亚菲不喜欢孟天柱。她嫌弃孟天柱连普通话也讲不好,常把“我”说成“饿”,给他取了一个有意思的外号为“饿主任”。

安杰没年轻过吗?他一个资本家的大**嫁给了农民出身的江德福,一开始有多少的别扭、委屈难道都忘了吗?可是在择婿的时候为什么不站在女儿的角度,用自己年轻时候的浪漫、理想化去帮女儿找相亲对象呢?还不是因为这场婚姻,自己是既得利益者,站在现在一个中年妇女的角度想,还是这样的男人靠谱,今后的生活更稳定,也更容易幸福。年轻时候的那点小浪漫算得了什么?

再有,年轻人都比较个性独立,不希望自己的隐私被这些长辈知悉,尤其是不希望父母和长辈亲戚再像对待孩子一样,对自己过分关注。尤其是对于情感这方面,很可能口是心非,向他们透露的并非是自己的真实现状和真实想法。

比如一直单身的子女,可能是因为喜欢某一个人爱而不得,而其他人又总是无法达到心中这个理想的标准。于是虚位以待,一直为了心中所想而寻觅,或索性不愿意将就,干脆单身。可是却对父母讲,因为工作太忙,生活圈太窄,认识不到异性,所以单着。那么父母就领略错了方向,你没时间找,那么我就帮你找。这样一来,寻觅方向难免南辕北辙。

最后,我觉得很多年轻人对于父母或长辈亲戚介绍给自己的相亲对象,天然就持有抵触情绪和否定态度,认为他们根本就不了解自己,硬塞过来的这种相亲,纯属就是为了找对象而找对象,不重视自己、不尊重自己,那么找来的也不可能是什么合适的人。带着这种情绪去相亲,自然成功率也会大打折扣。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就要像朋友关系一样,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多沟通多谅解,相互激励,互相帮助,共同促进家庭和睦,建设快乐幸福的家庭

父母与孩子之间不单只是抚养,更是教育。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既是长幼,又是师生,更是朋友。亲子关系可以说就是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因素。

父母与子女,应该是平等的关系、所谓的平等,即父母需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父母也需要去引导孩子,给予孩子正确的人生方向,但不是强制性的,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他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想法,不去剥夺孩子的人生。

人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亲子之爱的情感与信任为纽带组成的生活共同体,亲子关系是人类中最具有情感色彩的,它的特点是任何情感都不可能代替的,是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比拟的。

如何促进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1首先,多主动和孩子交流。当下社会信息大爆炸,孩子每天都在接受很多信息,有一些还是孩子无法判断的信息,因此父母一定要定期和孩子唠唠嗑,了解孩子最近喜欢的东西以及近期碰到的事情,只有和孩子保持一个良好的沟通,才能进一步地了解。

2其次,不要只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除了关系孩子的学习之外,还要和孩子交流一些其他东西。比如问问孩子在学校一天下来发生了什么,或者是和孩子谈谈你的一天,让你们双方更了解对方的生活,而不是做最熟悉的陌生人。

3最后,不要不把孩子的烦恼当回事。当孩子主动和你谈及烦恼时,要耐心听完孩子的述说并表示理解,然后和孩子一起商量解决方法。一定是要一起商量,不要是你决定要怎么做然后要孩子照着去做哦,只有双方商量出来的才有效!

父母和孩子,与其他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没有太大差异,我们都是生而平等的人,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愿追求自己的生活。

但又比这种松散的关系更进一步,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对孩子又有不能要求回报的付出和教养的关系,在父母最后的时光,孩子有对父母的必要的赡养和帮助的义务。

在这两段时光之外,父母和孩子彼此尊重而又相互保持距离。适时踏出对方的生活,物质上精神上做好分离。至于彼此能处成什么样的关系,有的彼此精神链接深,可以做朋友,闺蜜,还可以处成一辈子亦师亦友的关系,但也不乏处理成表面的父母子女内心深处的路人。

从中国的传统伦理来看,父母对子女具有绝对权威。这种权威建立在强烈的贪著和占有之上。换言之,很多父母是把子女纳入自我的一部分,而不是将作为独立的个体看待,从而与子女形成一种扭曲失衡的关系,痛苦也就在所难免了。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父母与孩子之间不单只是抚养,更是教育。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既是长幼,又是师生,更是朋友。亲子关系可以说就是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因素。

父母与子女,应该是平等的关系、所谓的平等,即父母需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父母也需要去引导孩子,给予孩子正确的人生方向,但不是强制性的,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他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想法,不去剥夺孩子的人生。

人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亲子之爱的情感与信任为纽带组成的生活共同体,亲子关系是人类中最具有情感色彩的,它的特点是任何情感都不可能代替的,是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比拟的。 

吉诺特在《父母与子女》中有一段话,这里送给每一位父母:

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学会谴责;

在敌对中长大的孩子,常怀敌意;

在嘲笑中长大的孩子,畏首畏尾;

在羞辱中长大的孩子,总觉有罪;

在忍耐中长大的孩子,富有耐心;

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满怀信心;

在正直中长大的孩子,有正义感;

在安全中长大的孩子,有信赖感;

在接纳和友谊中长大的孩子,寻得了世界的爱。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到底都是怎样的呢?大致分以下四种:

一是“我不好,你好”;二是“我好,你不好”;三是“我不好,你也不好”;四是“我好,你也好”。

“我不好,你好”:父母的付出与希望,孩子的责任与压力。这是中国父母普遍存在的一种心态,就是:我可以不如别人,但我的孩子却要胜过别人的孩子;我的人生可以失败,但我的孩子的人生却要成功。中国父母特别喜欢“孟母三迁”之类的故事,也由此奠定了很多父母有一种“自己如果不为孩子付出,就不是合格的父母”的奇怪心态。结果呢,形成了一种“父母如果不悲惨,孩子就会受委屈”的行为模式。

“我好,你不好”:父母的挑剔与苛责,孩子的自卑与胆怯。这类父母大多是生活的强者,事业上的成功者。他们靠着自己的付出取得了社会的认可,实现了自我的价值。于是从自己的人生经验出发,也用同样的要求去要求孩子。“你这一辈子,能取得我十分之一的成就就算不错了”,“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全是考双百”……这是激励还是贬损?是炫耀还是失望?总之,当父母用“我好,你不好”的方式去处理和孩子关系的时候,无论作为父母的动机如何,其结果就是让孩子把自己当作敌人和对手。孩子处在这样一种家庭氛围中,自信心就会很难建立,“反正怎么做都得不到父母的赏识,怎么努力也不能超越父母的成就”。于是,我们会看到很多所谓的“二代”干脆把兴趣转移到吃喝玩乐上去,承认自己是一个人生的失败者和父母成就的获益者了。

“我不好,你也不好”:父母的失败与认命,孩子的灰暗和放弃。有人认为自己的命运不好,由此将这种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孩子“谁让他运气不好,托生到我们家呢”。孩子是独立的,作为父母,不是把自己的命运让孩子去继承和模仿,而是帮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

“我好,你也好”:父母的乐观与积极,孩子的自由与独立。这里说的“好”并非结果上的好,而是状态上的好。父母的好是努力做自己的事情,认真享受自己的生活。孩子的好是安心上学,开心游戏和被父母尊重与赞赏。

生活本来就不是一切理想化的,生活同样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去担当。无论顺境还是逆境,父母都有把生活塑造的很美好的心态和能力,那么,孩子也就生活在一个最理想的家庭了。

在这样的家庭成长的孩子,拥有的最宝贵的,不是继承父母的财富和名望,而是独立的思考能力,以及处理不同境况的行动能力。当孩子小的时候,从父母那里看到的是榜样,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是独立;当孩子长大以后,也就会追求自己的理想,寻找自己的幸福。父母和孩子都有自己的人生!

冯荻老师推荐:父母是孩子生命的模版。上个世纪美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就曾提出“镜映”(mirroring)的心理概念:镜子的先驱是母亲的面孔。在生命之初,小宝宝在母亲那里看到的是他自己;事实上,母亲看着宝宝,她的面孔反映了她看到的东西,她的面孔表达的东西是与她看到的东西直接联系在一起的,这就是宝宝觉察到的东西。这里所呈现的四种亲子关系恰好是父母对孩子的“镜映”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写照。在一个健康的家庭背景之下,父母对孩子的爱、接纳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接纳,由此孩子才会逐渐发展出自尊、自信和爱的力量。所以说,父母好,孩子才会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041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