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时候实质上是想表达什么?

曹操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时候实质上是想表达什么?,第1张

孙权是三国时期东吴政权的君主,他少而老成,仁而多断,与他同一时期的曹操都发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

但是孙权这个人虽然是割据一方的诸侯,他的军事水平却跟曹操和刘备不是一个档次,曾多次在攻打合肥的时候遭受失败,因此落得一个“孙十万”的称号,那么孙权到底有什么闪光点,曹操会这么看重孙权呢?

这就要从公元213年的濡须之战说起。曹操虽然遭受了赤壁大战的失败,但是曹操作为一代枭雄,依然充满斗志。在经过几年的修整并且解决了关中的势力,在公元213年冬天,曹操又率领大军南征孙权。

双方在濡须口发生大战,这一战,孙权先派甘宁领兵三千夜袭曹营,大挫曹操的锐气。随后曹操趁夜偷渡到水中小洲上,但遭到江东水军的进攻,三千多人被俘虏,数千人投水溺死。

曹操与孙权的两次交手,都是孙权占了大便宜。曹操见没有合适的进攻机会,就采取了守势。

孙权见曹操不敢进攻了,就在一个大雾天,乘坐大船来曹操军营前嘚瑟,曹操命令士兵放箭,大量箭矢插在大船上导致船身失去平衡,于是孙权调转方向,用大船的另一面迎接曹操的箭矢,重新找回平衡。孙权有惊无险撤退。这就是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原型,只不过这场草船借箭的主角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

孙权因为草船借箭在曹操手上占了大便宜,就多次乘坐小船来曹操军营嘚瑟,而曹操因为吃过一次亏,所以只是下令禁止弓箭手放箭,密切注视着孙权的行动。曹操看到东吴的水军军势严整,就发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

后来双方虽然发生了小规模的摩擦,但是对大局都没有太大的影响。最后,春天雨季来临,双方见实在没啥可打的就都萌生了退兵的想法。孙权给曹操写信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又附上一张字条,字条上写道:“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将孙权都这么懂礼貌了,也不跟孙权耗着了,直接下令撤军,这场濡须之战就以这样的结局收场了。

而曹操之所以会退兵,是因为南方开始下雨,曹操的水军不一定是孙权水军的对手,其次曹操即使夺下了濡须口,短时间之内不一定能吃掉孙权,何况孙权还有刘备这个盟友。所以孙权给了曹操一个台阶下,曹操就主动撤军了。

而就是这场大战,孙权便有了战平曹操的战绩,这让孙权更是信心暴涨,没几年就率军攻打合肥。只不过之后的这场的合肥之战却成了孙权的心理阴影。

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袁本初、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的意思是:

生儿子应该像孙权一样,袁本初,刘景升的儿子就像猪狗一样。

袁本初指袁绍,刘景升是刘表。袁绍和刘表死后,两家的儿子都为争夺权位而相互残杀。而吴孙家是父死子继,兄死弟继,一家和睦相处。是说生儿子要像孙权那样,而不要像袁本初他们的儿子那样,是对孙权能力的肯定和赞赏。

扩展资料:

刘琦作为刘表的长子,没有得到父亲的爱,更是没有继承大统,反而让自己的弟弟刘琮得到了刘表的喜爱,自己逐渐失去了继承人的位置,要知道在那个嫡长子继承的时代。

刘琦无论怎么样都会继承大统的,而刘琦恰恰就被自己的弟弟打败了,这可以说是他人生的第一悲催事情。所以曹操曾经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劝耳”。

根据史书记载,袁绍有四个儿子,除袁熙、袁谭、袁尚外,在《三国志 魏书》裴注引《吴书》中记载“尚有弟名买,与尚俱走辽东。”有一幼子,为袁买,这不重要。

而袁绍死后,留下偌大基业,但他的儿子们却搞起了内乱,相互攻伐,袁谭、袁尚之争直接导致袁氏集团灭亡,最终袁谭死,袁熙随袁尚逃往辽东,后又被公孙康所杀。袁绍儿子实为是败家,曹操称之为猪狗也不为过。

生子当如孙仲谋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裴注:《吴历》曰:“……权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谓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说解:曹操与孙权相持于溽须,曹操攻而不能破,且见吴军阵容整肃,孙权英武异常,深为羡慕。于是就发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语,这又是一句骂署之言。后人常以此比喻希望晚辈英贤。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意思是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该句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所作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全词原文如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白话文释义:从哪里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却只见北固楼一带的壮丽江山,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真是说不清,也道不完,有如这浩渺江水无穷无尽,奔流不还。

遥想当年,那孙权多么英武威严,青年时期就统率着万千健男。占据住江南百战犹酣。天下的英雄谁堪配做他的对手?惟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难怪人说,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率领大军进攻濡须口,与孙权相持一月有余,孙权用水军包围曹军,抓获三千余人,淹死的曹军也有几千人。

后来孙权几度挑战,曹操坚守不出。于是孙权亲自驾船从濡须口进入曹营。诸将都以为是挑战者来了,准备攻击,曹操说:“这一定是孙权想要亲自见识我的军队。”命令严整军队,弓弩不得妄发。孙权走了五六里,回去的路上演奏欢快的乐曲。

曹操远远地看见舟船军队仍然严明整肃,不禁脱口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年轻人应该像孙权一样,袁本初,刘景升的儿子就像猪狗一样。)”。

孙权回去后给曹操写了一封信:“春水方生,公宜速去(春天开春的时候你最好赶快离开。)”又附一张小纸条说:“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您还没死,我就不得安宁。)”曹操对众人说:“孙权不会欺骗我。”于是撤回军队回去了。隐约可见孙权豪爽幽默的性格,也可见英雄之间惺惺相惜的特殊情感。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的统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首词的用意在哪儿呢?就是为了讽刺当时的朝廷,所以他说话不那么直率。他讽刺当时南宋朝廷无能,不但不能光复神州,连江南也快要保不住了。辛弃疾生于南宋时代,国家已经只能偏安江南,所以他借古喻今,颂扬孙权。他说孙权的好,也就是说朝廷的坏,无力抵抗敌人。因此,辛弃疾的词全是讽刺。委婉地暗示了对于朝廷的不满。

孙权(182-252),字仲谋。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生于光和五年(公元182年),卒于太元二年(公元 252年)。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208年,孙权起兵西进,收复甘宁,剿灭了黄祖。同年,汉丞相曹操南下,豫州牧刘备大败,曹操占领了荆州后给孙权写信,直意要取下东吴。东吴内部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主战以黄盖为首,主和以张昭为首。张昭在当时是很有说服力的,但孙权却有意与曹操一战。此时,鲁肃从江夏带来刘备的军师诸葛亮,表明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周瑜及时返回,说明曹操的种种弊端,说明战有望获胜。孙权果断决定,以周瑜为东吴统帅,出兵三江口,与曹操决战,周瑜在赤壁火攻曹操,以三万人大败八十万兵力。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后,孙权为联合刘备,将其妹孙尚香嫁给刘备。后又从鲁肃之计,将荆州借给刘备。后刘备取蜀成功,孙权让刘备归还荆州,刘备不从。鲁肃随即单刀赴会后讨回了三郡。后孙权出战合淝,被魏国大将张辽击败。217年,魏吴大战于濡须口,双方均不能获胜。濡须口之战后,孙权与曹操和睦,并签定了魏吴秘密同盟,共伐关羽。

  219年,关羽攻打樊城,孙权任命吕蒙取下荆州。吕蒙用白衣渡江之计取下荆州,又在麦城生擒了关羽。关羽被带到建业后,孙权将关羽杀害,并将头颅送给曹操。220年,曹丕取代汉室。孙权自立为吴王。221年,刘备称帝,然后立即起兵攻打东吴,名曰为关羽报仇,实为争夺荆州。孙权果断任命39岁的陆逊为大都督,迎战刘备。陆逊在彝陵火攻大破刘备。223年,刘备病逝,诸葛亮为了北伐,派邓芝过江讲和。孙权与蜀汉和睦,共伐曹魏。224年曹丕大军攻打东吴。孙权命大将徐盛火攻大破曹丕。226年,曹丕重伤而病逝。不久孙权亲自率军攻打江夏,却因太守文聘的坚守而败。

  229年,孙权于武昌登基为皇帝,建国号大吴(今湖北鄂城),东吴王朝正式成立,旋即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市)。234年,孙权响应了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御驾亲征合淝,却败于扬州都督满宠。

  称帝后孙权曾大规模派人航海,加强对夷州(今台湾)的联系。又设置农官,实行屯田;并在山越地区设立郡县,促进了江南土地的开发。但同时,称帝后的的孙权日益骄奢,宠信吕壹,丞相顾雍无故被杀,丞相陆逊忧愤而卒。且赋役繁重,刑罚残酷,人民经常起义反抗。在立太子方面,孙权也犯了很大的错误。太子孙登夭折后,孙权先是废了孙和,又赐死孙霸,最后立孙亮为太子,这为日后的吴宫政变埋下了祸根。252年,孙权病逝,终年71岁。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在位24年。

楼主,多了一点,请别介意。

此处的生子是年轻人的意思,全句释义:年轻人应该努力做事,这样定会像孙权一样有所成就。

一、出处

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二、原文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扩展资料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率领大军进攻濡须口,与孙权相持一月有余,孙权用水军包围曹军,抓获三千余人,淹死的曹军也有几千人。

后来孙权几度挑战,曹操坚守不出。于是孙权亲自驾船从濡须口进入曹营。诸将都以为是挑战者来了,准备攻击,曹操说:“这一定是孙权想要亲自见识我的军队。”命令严整军队,弓弩不得妄发。孙权走了五六里,回去的路上演奏欢快的乐曲。

曹操远远地看见舟船军队仍然严明整肃,不禁脱口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年轻人应该像孙权一样,袁本初,刘景升的儿子就像猪狗一样。)”。

孙权回去后给曹操写了一封信:“春水方生,公宜速去(春天开春的时候你最好赶快离开。)”又附一张小纸条说:“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您还没死,我就不得安宁。)”曹操对众人说:“孙权不会欺骗我。”于是撤回军队回去了。隐约可见孙权豪爽幽默的性格,也可见英雄之间惺惺相惜的特殊情感。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历》说: 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 儿子若豚犬耳! 一世之雄如曹操,对敢于与自己抗衡的强者,投以敬佩的目光,而对于那种不战而请降的懦夫,如对刘景升儿子刘踪则十分轻视,斥为任人宰割的猪狗。把大好江山拱手奉献敌人,还要为敌人耻笑辱骂。 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议的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

所以,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而由辛弃疾口中说出,却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出自宋代诗人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赏析

  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旧历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这首词讽刺了朝廷,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对于朝廷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腔爱国豪情。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极目远眺,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己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收回遥望的视线,看这北固楼近处的风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这里金戈铁马,曾演出多少惊天动地的历史戏剧啊!北固楼的“满眼风光”,那壮丽的自然山水里似乎隐隐弥漫着历史的烟云,这不禁引起了词人千古兴亡之感。因此,词人接下来再问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世人们可知道,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多少朝代的兴亡更替?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千古多少兴亡事,逝者如斯乎?而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又何尝不似这长流不息的江水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想当年,在这江防战略要地,多少英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三国时代的孙权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他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据历史记载: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因此可以说,上面这两句是实写史事,因为它是千真万确的历史,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禄无能、懦怯苟安。

  接下来,辛弃疾为了把这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他异乎寻常地第三次发问,以提请人们注意:“天下英雄谁敌手?”若问天下英雄谁配称他的敌手呢?作者自问又自答曰:“曹刘”,唯曹操与刘备耳!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比曹、刘强。稼轩在《美芹十论》中对孙权的评价也并非称赞有加,然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也!这种用心,更于篇末见意。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历》说: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一世之雄如曹操,对敢于与自己抗衡的强者,投以敬佩的目光,而对于那种不战而请降的懦夫,如对刘景升儿子刘琮则十分轻视,斥为任人宰割的猪狗。把大好江山拱手奉献敌人,还要为敌人耻笑辱骂,这不就是历史上所有屈膝乞和、靦颜事仇的缺乏骨气的人的共同的可悲命运吗!

  曹操所一褒一贬的两种人,形成了极其鲜明、强烈的对照,在南宋摇摇欲坠的政局中,不也有着主战与主和两种人吗?这当然不便明言,只好由读者自己去联想了。聪明的词人只做正面文章,对刘景升儿子这个反面角色,便不指名道姓以示众了。然而妙就妙在纵然作者不予道破,而又能使人感到不言而喻。因为上述曹操这段话众所周知,虽然辛弃疾只说了前一句赞语,人们马上就会联想起后面那句骂人的话,从而使人意识到辛弃疾的潜台词:可笑当朝主和议的众多王公大臣,不都是刘景升儿子之类的猪狗吗!词人此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颇类似歇后语的作用,是十分巧妙的。而且在写法上这一句与上两句意脉不断,衔接得很自然。上两句说,天下英雄中只有曹操、刘备配称孙权的对手。连曹操都这样说,生儿子要像孙权这个样呢!真是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令人拍案叫绝!再从“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的蕴含和思想深度来说,南宋时代人,如此看重孙权,实是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心理的反映。因为南宋朝廷实在太萎靡庸碌了,在历史上,孙权能称雄江东于一时,而南宋经过了好几代皇帝,竟没有出一个像孙权一样的人!所以,“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而由辛弃疾口中说出,却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

  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怆雄壮,意境高远。它与稼轩同时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一风格明快,一沉郁顿挫,同是怀古伤今,写法大异其趣,而都不失为千古绝唱,亦可见辛弃疾丰富多彩之大手笔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050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