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注意,儿童也会患上双相情感障碍!

家长注意,儿童也会患上双相情感障碍!,第1张

Heather是一个9岁的女孩,最近这三四个月,妈妈发现,大部分时候Heather的情绪都很高涨,经常无缘无故地发笑,并且语速快到让人听不懂。同时,她变得极为易怒,时不时失控爆发。

此外,她的精力变得过分旺盛,每天只能入睡两三个小时,白天却还是精力充沛。

通过调查过往病史发现,Heather在5岁和8岁时分别经历过两次抑郁,抑郁发作时,她的情绪极端低落,不动也不说话,最严重时甚至表露过自杀想法。Heather这种情绪上严重的大起大落已经超过了一般情绪不稳定的程度。

你的孩子也有类似这样的极端行为变化吗?

你的孩子会有时格外兴奋,有时特别忧伤吗?

这些情绪的变化影响到孩子在学校以及在家的表现了吗?

这种极端的情绪持续的时间长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需要重视,并进一步观察和评估你的孩子。

因为正如上文提到的Heather一样,一些有着这样的症状的儿童/青少年其实是患有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双相情感障碍

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也叫“躁郁症”,是一种严重的、有生理基础的精神疾病。

那些患有这种疾病的孩子会经历不同寻常的、过山车一般的情绪变化。有时他们会觉得十分快乐,比平时更加活跃,这被称为“躁狂”,而有时格外忧伤,比平时更加沉闷,这被称为“抑郁”。

这种情绪变化非常显著,身边的人都能够觉察到这个孩子状态有些“异常”,而不是一般的“孩子气”。有这种疾病的孩子,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学校里,都难以和其他人好好相处。这种疾病也非常危险,有些患病的儿童和青少年会自残甚至尝试自杀。

大部分的双相情感障碍会在青春期的晚期或成年早期发病,但也有一些时候,它会从儿童期就开始发病。这种儿童期起病的双相情感障碍会比更晚发病的个案更加严重:症状更激烈、发病更频繁、在躁狂和抑郁状态间的切换更频繁。

双相情感障碍有显著的基因遗传性

这种疾病会在一个家族中反复出现。如果父母和亲兄弟姐妹患有这种疾病,孩子患上这种疾病的概率约为人群中发病率的6倍。这并不是说,一旦父母患有这种疾病,孩子就一定会患病。绝大多数时候孩子不会继承到父母的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终身疾病。但好消息是,它是一种能够被控制的疾病。如果接受好的治疗,症状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躁狂与抑郁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疾病,要了解它的症状表现,我们既要了解躁狂发作的表现,也要了解抑郁发作的表现。

此外,有时躁狂和抑郁的症状还会同时存在(而不是更替),此时被称为混合发作。儿童患有双相情感障碍,会比成年人更多出现混合发作的情况。

在躁狂发作时,孩子可能会出现类似以下表现:

1 情绪过分高涨;

2 高估自己,想做一些并不符合自己实际能力的事;

3 说话很多,很快,话题跳跃,思维不连贯;

4 睡眠减少而不觉得疲惫;

5 冲动、易怒等。

在抑郁发作时,孩子可能出现以下表现:

1 一天中的大部分时候心情悲伤,流泪;

2 毫无动力;

3 对以前感兴趣的活动失去兴趣;

4 睡眠、食欲的变化。失眠或嗜睡,食欲下降或高昂;

5 精力不足,总是显得疲惫;

6 自我评价下降;

7 严重时会出现死亡及自杀相关的想法。

如果躁狂发作程度激烈,持续时间较长,无论有没有出现过抑郁的表现都会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1型)。这一类型的病人都需要住院看护,严重程度极为显著,很容易辨别。家长无须盲目担心。

如果激烈程度相对较弱,但仍然有一些能被他人注意到的异常变化,则可能是轻躁狂发作。轻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同时存在,可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2型)。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及青少年在正常的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变现出类似上述表现。如果是一种暂时的、很快消失的阶段表现,家长也不用过于紧张。

儿童双相情感障碍的风险

相对于成人躁郁症,儿童可能会经历更快速的情绪起伏。比起几个月的抑郁再到几个月的躁狂的交替变化,儿童很可能会几天内就经历一个循环,甚至一天内经历几轮循环。这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

此外,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终生自杀的风险至少是普通人的15倍。在所有的自杀中,躁郁症患者会占将近1/4。而儿童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自杀率又高于成人。有研究显示,超过1/3的儿童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有过至少1次的自杀尝试。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会在学业上、人际关系上都遇到很大的困境,也有更高的倾向尝试有风险的行为,如饮用危险物品,参与斗殴等。

双相情感障碍(2型)不容易被发现。很多时候父母只会注意到孩子的低落,因此更容易在抑郁发作期带孩子就医。而多数情况下父母并不把孩子积极、精力高涨的异常状态视为问题(尽管能够觉察到与平时有所不同)。

儿童期一些精神疾病例如多动症、对抗违立障碍等都可能和躁狂有类似的症状表现,因此,儿童双相情感障碍误诊的可能性很高,从而影响孩子的病情。

父母可以做什么?

如果能在第一次发作后就尽早发现和治疗,相对来说更容易控制病情。如果孩子出现了文中提到的类似状况,尤其是有家族史的家庭,建议去当地专科医院求医。

多项研究证明,双相情感障碍有生理病变基础。

孩子情绪的波动和冲动行为并不能由患者自己控制。就像我们不会要求一个感冒的病人用思维来赶走病毒,也不会要求一个高血压病人去控制自己的生理反应。

药物治疗是双相情感障碍重要的治疗手段,目前也是公认的对躁郁症的最好选择。但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对药物使用的谨慎也是有必要的。家长配合医生监督孩子定时定量用药,以及及时向医生报告孩子的各种情况。对于任何精神科的用药都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多寻求不同几位医生的药物意见,对于这种极易误诊的病来说也很重要。

患有躁郁症的孩子可能会因为无法自控而感到挫败、自责和低自尊,同时还很容易面临“你为什么管不住自己”的指责。其实,在大脑机能正常运转时,我们应当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但当疾病带来大脑的紊乱时,要求完全的“自制”是不现实的。

这种变化发生在大脑深处,无法被肉眼观察。很多人并不知道也不愿意相信它的存在,但出于不理解和不知情下的误解和指责,可能会雪上加霜,成为新的负面应激因素,这就要求父母多一些耐心、包容和理解来维持同情和关怀。如果父母可以和孩子一同学习情绪障碍的相关知识,并帮助孩子理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引导孩子配合治疗,那么会对治疗有更大帮助。

此外,心理咨询可作为辅助,比较典型的有CBT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辩证行为疗法等,帮助孩子学习情绪管理、沟通和问题解决方面的技巧。

最后需要提到的是,照料儿童躁郁症患者本身也可能会对父母造成不小的挑战,除了反复奔波就医之外,可能还需要花很多精力来应付孩子的情绪突变、留意孩子使其不因冒险行为而伤害到自己或其他人、处理孩子冒险行为带来的后果等,因此带来的压力很可能会影响到父母自己的工作、生活和人际关系。父母也需要处理好这些压力,并好好照顾自己。

我父母也经常吵架,我什么办法都用上了,都没用,哭 过,红过脸。

但现在我学会一点,在父母面前,不说谁的好,就说你两个都不好,谁都不帮。但在爸爸面前我就说我妈关心他这个那个的。在妈妈面前我就说我爸爸很关心他这个那个的。有时候来句,你俩真奇怪,吵架吵得半死。但后面却互相关心的话!好像现在比较少吵了。也许是眼不见为净吧。现在呆在家里的时间没以前读书的时候多,那时候两星期回一次家,那段日子也是父母吵得最凶的时候。也许是因为经济方面的。

其实这种事实关键还得看他们自己啦。我们做儿女的只要做好自己就好了。该听话就听话,该孝顺就孝顺。其他的我们是管不了的。再说人家都夫妻几十年了。什么事没遇到过

如果能改变他们当然是好事,如若不能,只有随他们了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随着年龄增长病情会加重,最后可能记忆缺失,性格改变,就像半疯状态。躯体会出现严重的彊木状态,抑郁会加重,会出现神经症状,焦虑也会加重,强迫症状,身体各功能出现各种问题等。

首先,抑郁症就是指的持久的自发性的情绪低落,表现出来的一系列抑郁症状,我们称为抑郁症。问题提示为“重度”,不管轻重,不管是生理上病了,还是心理上病了,病人是需要他人照顾的,而不是照顾他人,因此,答案很简单:病人,并不适合照顾孩子。尤其,是心理病人,尤其,是抑郁症,更加需要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这样的病人是没有能力照顾好孩子的。

 

顺便多提两句抑郁症,或许大家也已经有所了解,毕竟,现在的抑郁患者其实很多。一般,抑郁和躁狂总是交替出现的,也就是医学上会称为“双向情感障碍无精神病重度抑郁症发作”。双向情感障碍指的是,性格会有两个极端,一个是躁狂,一个是抑郁。躁狂时,患者有用不完的劲,可以连续工作很长时间,休息时间可以极少,不管是语言还是行为都表现出极度的兴奋,活力四射。但到了抑郁状态时,就表现出胆小,不愿意见人,自怨自艾,就是完全换了一个人的样子,甚至会做出一些伤害自己或者是他人的行为,若严重发展下去,很有可能精神分裂,就是大家熟悉的一个词——“精神病”,打引号是因为医学上并不这样称呼这个病症。

 

再来看孩子。

不管是婴儿,还是上幼儿园的孩子,或者学龄期孩子,他们的看护者对于其成长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不管是衣食住行,还是心理照顾,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更加侧重于关注孩子从小的心理建设。

 讲一个非常浅显的名词: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泛指孩子与看护者之间的关系,其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成长。试想一个抑郁症患者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的极端性,孩子该如何解读?看护者时而亢奋,时而情绪低落,试问,孩子将如何去整合他所看到的这个外部世界,这个看护者?

患者在情绪低落时,对他人对自己对这个社会,甚至对生命都表现出来的不满,厌恶,绝望,等,一系列负性情绪,患者本身是没有能力消化的,那么,TA终将投射在孩子身上,小小的孩子,同样是无法消化的,这些无法消化的,由看护者投射出来的东西,日积月累,孩子,将如何健康的长大呢?

我看过一个案例,孩子的爸爸因为生意上不如意,孩子在成年后回忆起当年爸爸可能是抑郁了(但当时不知道),每当TA看到家中压抑的情境时,都会跑出去自己对着空旷地带大喊大叫一阵,才会舒服一些,这些,便是孩子无法消化的,由父母带给孩子的一些负面的东西。结果是,成年后的孩子也抑郁了。

并不是说父母抑郁,孩子就会抑郁,只是想说,如果你病了,请先尽一切努力照顾好自己,修复自己,而不是照顾孩子。

家庭关系不和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一个和睦的家庭可以为孩子提供安全感和稳定的情感支持,而一个家庭关系不和的家庭则会给孩子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首先,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会影响孩子的情感健康。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常年争吵的家庭中,他们可能会感到紧张、焦虑和无助,导致他们情感障碍和心理问题的出现。这也会对孩子的发展和学习造成极大的影响。

其次,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和社交能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学习家庭成员的行为和交往方式。如果家庭关系不和,家长之间缺乏尊重和信任,孩子就容易学习到不良的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他们与他人的关系。

最后,不和谐的家庭关系还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在学习中需要一个安静、稳定的环境,如果家庭关系不和,孩子就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成绩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家庭关系不和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家长应该关注家庭关系的和谐,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提供一个温馨、稳定的成长环境,从而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夫妻之间,频繁地争吵会给孩子脆弱幼小的内心留下抹不去的阴影。最明显的影响有以下几点,作为父母的不妨多看看!

1、性格暴躁易怒、孤僻

夫妻之间经常吵架,说实话受到伤害的无非就是孩子了,长时间这样是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原本乖巧懂事的小宝宝,如果经常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在自己面前吵架,性格也会变得比较容易激动、易怒,甚至变得脾气暴躁,孤僻。

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会常常想到别人的家庭都那么和和美美的,慢慢形成在同学面前不善言语,孤僻等。还有很多的言行举止在模仿咱们大人,因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父母,倘若当着孩子面吵架的这种恶性行为,那么,在争吵时的神情举止,孩子也都会看在眼里,更会记在心里,这样一来,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也会变得非常暴躁。

2、缺乏安全感、患得患失

相信有很多不理智的父母,脑袋一热就不顾谁在身边就开始大吵大叫,孩子看到肯定是吓得大哭,害怕,甚至还会想到你们会不会分开,那以后就可能缺少妈妈或者宝宝的陪伴等等。

家长在孩子面前吵架,最好这种具有很伤人的吵架的画面不要在孩子面前做,因为这会让孩子的心理感觉到非常恐惧和无助,看见父母一次一次争吵让孩子严重缺乏安全感。其实这时候的孩子内心是非常脆弱和柔软的。看过一篇相关统计,百分之八十的恐惧婚姻的成年人,在幼年都有父母感情不和或经常吵架的经历,对婚姻失望,甚至恐惧,这是在他们幼年的心理就形成的一种不安全因素,对孩子的一生都是有影响的。

3、学以己用、不孝顺

导致宝宝不孝顺一点都不假,常常看到父母的争吵或者行为举止,通常都是会传染给孩子的,看不惯父母每次的争吵,当自己也有情绪或者是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小家伙也是有脾气的,甚至对父母发脾气,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不孝顺,不懂得感恩,其实,并不是孩子的问题,根源在于父母,真不该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啊。

建议:其实父母的爱是会遗传的,如果一个家庭里面和和睦睦从不吵架,孩子是会感受到父母的爱,也是会效仿的,让孩子未来对婚姻充满期待,更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内心有爱、温暖自信的人。其实,给小宝宝很好的教育而不是花钱多就是好,也不是学多少知识,而是爸爸疼妈妈,妈妈爱爸爸,并将这种爱传递给孩子,对孩子的一生方方面面都会起到积极的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099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