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原文及翻译?

氓》原文及翻译?,第1张

《氓》

先秦:佚名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译文:憨厚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找个机会谈婚事。送郎送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不是我愿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望郎休要发脾气,秋天到了来迎娶。爬上那垛破土墙,遥向复关凝神望。复关远在云雾中,不见情郎泪千行。

情郎即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求神仙,没有凶兆心欢畅。赶着你的车子来,为我搬运好嫁妆。桑树叶子未落时,缀满枝头绿萋萋。嘘嘘那些斑鸠儿,别把桑葚吃嘴里。哎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依依。男人若是恋上你,要丢便丢太容易。女人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难挣离。

桑树叶子落下了,枯黄憔悴任飘摇。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穷苦受煎熬。淇水茫茫送我归,水溅车帷湿又潮。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男人太奸刁。反覆无常没准则,变心缺德耍花招。婚后三年守妇道,繁重家务不辞劳。起早睡晚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谁知家业已成后,渐渐对我施凶暴。

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哈哈笑。静下心来细细想,独自伤神泪暗抛。当年发誓偕白头,如今未老心先忧。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海誓山盟犹在耳,不曾想过会违背誓言。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终结便罢休!

扩展资料

《氓》算是一首叙事诗,以一个女子的口吻,讲述了她和心上人相恋、成亲、生出嫌隙到最终离婚的过程。

全诗一共六段,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描写了两人结婚前的甜蜜、结婚后生活的不幸和离婚后女子的无奈和悲哀。整个故事从开始到结束,情节基本完整。表达的情感则是婉转跌宕,哀而不伤。

由于年代久远的关系,《诗经》中每一首诗所要表达的主旨,都被后人一遍遍解读,有时这些解读会与我们现在的认知产生非常大的差异。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人们对《诗经》的解读也渐渐返璞归真,一般学者都会从写作者本人的角度出发,以质朴的眼光看待一首作品。这样,《氓》便是一首普通的抒情叙事诗,是一位勇敢追求爱情的女子,发现心上人不值得自己的爱情,勇敢选择结束这段感情后,为自己写的一首哀歌。

-国风·卫风·氓

《氓》在诗中无耻狡猾的男人形象,:氓,“氓之嗤嗤,报步贸丝”以及氓这个词本身,可以看出“氓”氓是一个买布的流动商贩,,而且表面看起来还十分憨厚。但实则居心叵测,心怀狡诈。尤其以贸丝为名,赚一个女人回去。他一嬉皮笑脸获得了女人的欢心,以谎言虚咒获取女人的信任。且在婚后有露出了邪恶的本性来。使文中的女主人翁过着极其艰辛的生活。这种行为是道德的沦丧,且违背了基本的人伦。

然而,女主人翁极其悲惨的命运并不是氓一人造成的。这也和女主人翁自身的性格有关,从“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中可以看出,女主人翁实际上是一个较为柔弱的人,从“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又可以看出女子对爱情的痴迷与向往。这些因素导致了她日后在家中的地位和尴尬的处境。她本人对爱情忠贞不渝,但因为不强势,且是一个涉世未深、天真无邪而对爱情充满向往、毫无没有经验的少女,相当于生活经验丰富的氓,自然会处于被动的状态。不仅如此,从文中还可以看出,女主人翁对其实对自己的丈夫并不是特别了解,只知道他住在复关附近。(双方家长是否有见过面,更是没有提到过),可以说女主人翁是仅凭氓是儿时的玩伴而毫无保留的相信了他。她对爱情虽然忠贞不渝,任劳任怨的为家庭付出,但还是遭到了她男人的背叛。然后对爱情慢慢的失去了希望。

爱情除了用心去经营之外,还需要一点点智慧。《静女》中的静女,就是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整个诗歌可以看出,静女不仅仅是静,“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可以看出,是静女主动邀请男子到城墙边缘,“爱而不见”描述了静女躲藏在暗中的姿态。表面上是写静女的静,害羞,但同时也有一点点俏皮的意味。搔首踟蹰,可以看出男子等了很久,也就是说静女是在暗中观察男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过程中,静女实际上是处在主动地地位。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身价。为自己添加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发现这个小伙子不错之后,她送给了一根“彤管”,彤管是定情信物,这可以看出静女是有一定的爱情经验的,静女与氓的女主人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是一个善于使爱情天平平衡的人。

因为静女是以男主人翁的视角进行叙述的,很明显看出男主人翁拼命地追求静女的心理,他没有商人的狡诈,她所具有的更多的的是一种憨厚,纯情,敢于追求幸福的品质,从搔首踟躇,可以看出他对于即将来临的爱情急切的期盼,淳朴的外表下藏着一颗火热的心。从“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更是体现他对静女的强烈爱慕。因此男主人翁应该是一个十分尊重,痴迷爱情,对爱情专一的人。由此可以推出,男主人翁与静女的婚姻应该是幸福的。

所以,在爱情来临的时候,不能过分的痴迷其中而不能自拔,爱也是一门哲学,要求双方都要学会制衡,而不是单方面的牺牲与付出,有两方面共同经营的爱情才能是美好的!

1、《氓》是一首弃妇自诉悲剧婚姻的叙事诗。诗中描写了女子未及成年即与“氓”结为夫妇,历尽数年困顿生活又被“氓”休弃,回首往事,不胜唏嘘的故事。

2、从诗中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对于往事是:心中悲苦无人可以诉说的悔恨心情。

3、不幸的遭遇锻炼了她坚强的性格,悔恨之余,她采取了与“氓”决绝的态度,表现了她的反抗精神。

原诗(节选):

《国风·卫风·氓》先秦:佚名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释义:

当年发誓偕白头,如今未老心先忧。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海誓山盟犹在耳,哪料反目竞成仇。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终结便罢休!

扩展资料:

《卫风·氓》是一首上古民间歌谣,以一个女子之口,率真地述说了其情变经历和深切体验,是一帧情爱画卷的鲜活写照,也为后人留下了当时风俗民情的宝贵资料。通篇语言简洁,叙事清晰,情感真挚,极具表现力与感染力。

诗中女子悲剧从最初已见端倪——“氓”表面憨直忠厚,只想与女子结姻,然而婚前情绪急躁、备办潦草、礼节敷衍已显露本性,女子却被表象蒙蔽,不肯深思熟虑,匆忙缔结婚约,始乱终弃诚属必然。

古代女子地位远低于男子,礼法不仅具备规范作用,更为弱势者提供权益屏障。礼法形成规范与约束,规范与约束又引申出责任,唯独婚姻双方担当责任婚姻方能长久。

诗中比兴手法的运用也很成功。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释义:桑树叶子未落时,缀满枝头绿萋萋)”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释义:桑树叶子落下了,枯黄憔悴任飘摇)”,用桑叶的繁茂和枯黄,比喻自己婚前婚后容貌的变化。

又如,“于嗟鸠兮,无食桑葚(释义:嘘嘘那些斑鸠儿,别把桑葚吃嘴里)”,用斑鸠贪吃桑葚来比喻自己过于迷恋“氓”所导致的不幸。

比兴手法的运用使本诗寓意生动贴切,又符合主人公身份。《氓》是一首有着较强抒情性的诗歌作品。诵读之中,我们仿佛又听到了弃妇如泣如诉的人生悲歌,又能看到她凄婉坚贞的感人形象。

——国风·卫风·氓

你好很高兴为您作答。

《卫风·氓》出自《诗经》。此诗通过一位弃妇的自述,激昂、生动地叙述她和氓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受压迫和损害的现象。

这样一首短短的夹杂抒情的叙事诗,将一个情爱故事表现得真切自然。诗中的女子,爱得坦荡热烈,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但是婚后却受到丈夫的虐待。“始乱终弃”四字,正可概括氓对女子的罪恶行为。她虽曾勇敢地冲破过封建的桎梏,但她的命运,终于同那些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压束下逆来顺受的妇女命运,很不幸地异途同归了。“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也,不可说也!”诗人满腔愤懑地控诉了这社会的不平,使这诗的思想意义更加深化。诗中女主人公的惨痛经历,可说是阶级社会中千千万万受压迫受损害的妇女命运的缩影,故能博得后世读者的共鸣。

如果满意还请采纳,谢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110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