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怎么缓解和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怎么缓解和治疗,第1张

双相情感障碍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缓解症状

1药物治疗:对于目前处于躁狂相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碳酸锂、丙戊酸盐、拉莫三嗪等心境稳定剂;对于处于抑郁相的患者,可在服用心境稳定剂的基础上酌情使用抗抑郁剂治疗。

2心理治疗:如支持性心理治疗,即心理治疗师通过倾听、安慰、解释、指导和鼓励等方法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自身疾病,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如认知行为治疗,可帮助患者认识矫正,重塑认知,改善对负性事件的应对能力。

3物理治疗:常见的有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及脑深部电刺激等,用于急性躁狂发作或重度抑郁发作的患者。

对于有双相情感精神障碍的患者,朋友应多给予关注,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积极治疗。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现一些心理健康的问题,当然,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大众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疾病成为了一个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双相情感障碍就是其中的一种,那么,一般双向情感障碍怎么治疗呢?

1、什么叫双相情感障碍

双向情感障碍是一种心境障碍。其双相的意思就是说这一类的病人的心境是会不断的在高峰和低谷之间来回摇摆。很不稳定。而一般来说都是会受到重毒抑郁症的影响,的才会有这样的心境障碍产生。

(1)双相I型障碍

一般在这个时期的双相情感障碍是患者主要在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狂躁症的症状出现。或者说是有一次重度抑郁症的经历。这都知这一时期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具体表现。

(2)双相II型障碍

同样的体现就是狂躁症的经历。或者是重度抑郁症的出现。

2、双相情感障碍治疗

现在很多人对于精神类的疾病都喜欢自己检测。但是光靠自己对应疾病症状来判定自己是否有病是很不安全的行为。所以,你一旦发现自己在情绪上有长时间的偏差的时候,应该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和诊断。而不是自己诊断自己医治。

(1)药物去为主

目前双相情感障碍的疾病主要是一精神类要去治疗为主的。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根据你的病情酌情吃药。千万不要自己耐药吃。按照医嘱进行服药后,大部分人在病情的发作上是会有所减轻的。

(2)在心里辅导为辅

既然是心理疾病,那么就是源自于自己心理状态不佳的原因导致的。所以接受专业心理医生的心理辅导治疗是很必要的。很多人认为精神疾病只需要吃药就可以了。其实并不然。心理辅导可以找出你疾病的原因。也同样可以达到为你治疗疾病的目的。医生的心理辅导会改正你不健康的心理思路。让你回归到健康的状态。

(3)改变生活状态

如果现在的生活状态对你来说比较压抑。不妨妆变一下生活状态、例如辞职出去旅游,或者是换一份轻松一点的工作。多交一点朋友,学会倾诉,不要藏垢。试着放开自己。你会发现自己的病情会减轻很多。

3、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大部分人在大多数情境下都有健康的心理功能,但在一定条件下,心理可能会出现反常。

当反常到了一定程度,就会构成障碍,严重的障碍便是心理疾病了。

从大数据层面来讲,男性和女性在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上是平等的。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对女性心理障碍调查,发现了一些特殊的现象。

抑郁在女性神经精神障碍中占近419%,男性仅占293%。

年长者主要心理卫生问题有抑郁、脑器质性综合征和痴呆。其中大多数是女性。

遭受暴力冲突、战争、灾害和流离失所的5000万人的中约有80%是妇女和儿童。

遭受暴力女性的终生患病率范围从16%至50%。

至少五分之一的女性在一生中遭受性侵或性侵未遂。

不同国家各种场景的调查发现,抑郁、焦虑、心理困扰,性暴力,家庭暴力和物质成瘾对女性的影响程度更大。

现代社会,女性已经普遍承担了与男性相似的社会工作角色。但同时,女性也承担了家庭中的责任。女性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她们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

情感双相障碍治好了才能结婚生子,那么情感双相障碍的最佳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无抽搐电休克是情感双相障碍最快捷有效的治疗方式,在患者发病的时候,药物治疗通常见效较慢,为了快速控制患者病情,医生通常采取无抽搐电休克的治疗方式,它是通过电击的方式,刺激患者大脑,暂停患者大脑的额外活动,帮助患者迅速稳定狂躁的状态,调节大脑紊乱的部分,使患者在苏醒时情绪恢复正常。

平时要正常的生活护理;这个问题是需要家人与患者相互配合,很多人发病的因素都不相同,而且生活条件本身不一样。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家属与大环境来和患者进行配合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例如持续工作、外出旅行等,对患者的康复是有很大帮助的。

治疗

1治疗原则

(1)个体化治疗原则 需要考虑患者性别、年龄、主要症状、躯体情况、是否合并使用药物、首发或复发、既往治疗史等多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从较低剂量起始,根据患者反应滴定。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治疗反应、不良反应以及可能出现的药物相互作用等及时调整,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

(2)综合治疗原则 应采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危机干预等措施的综合运用,提高疗效、改善依从性、预防复发和自杀、改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3)长期治疗原则 由于双相障碍几乎终身以循环方式反复发作,其发作的频率远较抑郁障碍为高,因此应坚持长期治疗原则。急性期治疗目的是控制症状、缩短病程;巩固期治疗目的是防止症状复燃、促使社会功能的恢复;维持期治疗目的在于防止复发、维持良好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药物治疗

最主要的治疗药物是抗躁狂药碳酸锂和抗癫痫药(丙戊酸盐、卡马西平、拉莫三嗪等),它们又被称为心境稳定剂。对于有明显兴奋躁动的患者,可以合并抗精神病药物,包括经典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氯丙嗪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齐拉西酮、阿立哌唑等。严重的患者可以合并改良电抽搐治疗。对于难治性患者,可以考虑氯氮平合并碳酸锂治疗。治疗中需要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对于双相抑郁患者,原则上不主张使用抗抑郁药物,因其容易诱发躁狂发作、快速循环发作或导致抑郁症状慢性化,对于抑郁发作比较严重甚至伴有明显消极行为者、抑郁发作在整个病程中占据绝大多数者以及伴有严重焦虑、强迫症状者可以考虑在心境稳定剂足量治疗的基础上,短期合并应用抗抑郁药,一旦上述症状缓解,应尽早减少或停用抗抑郁药。

北京中医脑科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研究精神科疾病20余年。擅长治疗各种精神疾病。情感障碍及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精神分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情感障碍伴发精神行为问题、偏执性精神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睡眠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合并心理社会功能紊乱等精神障碍患者。温馨提示:临床上,常伴有抑郁症状、心境障碍症状、精神行为问题等心理症状和社会功能问题状态的精神障碍(妄想症、幻听症、双相情感障碍合并精神病性症状、精神分裂症合并精神病性症状、躁狂+抑郁双重精神病性症状,同时伴有心理问题;但这些躯体问题和心理问题并不都是精神病性症状,也不一定都是精神病性症状,因此需要医生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诊断。”精神障碍伴有精神行为问题:抑郁和精神病性症状可能同时存在且症状较重,此时应综合评定患者在此两种状态下各方面的实际表现来确定为精神病性症状/精神行为问题/情感障碍/抑郁等复合临床症候群。

1精神行为问题是患者在精神、情感、心理和行为等方面出现的一种或多种症状的总称。

症状是精神病性症状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出现的心理症状与行为问题可统称为精神行为问题。患者为一种或多种精神行为问题所引起。大多数症状与精神病性症状同时存在,但也有少数患者在抑郁、双相障碍或轻性忧郁症未发生精神行为问题时也可出现类似病情。常见症状有心境障碍症状(心境波动,易激惹或忧郁)、精神行为问题症状(过分依赖,自责,退缩或消极回避)、抑郁心境状态(精神活动减少,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或反应迟钝,思维不够敏捷,兴趣减退,认知与行为异常,甚至有的病人发生自伤或自杀行为等)。此外,情绪改变也可出现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但往往出现于单纯的抑郁状态或躁狂状态。

2躯体疾病通常会导致患者在情绪和行为上出现明显异常,而这些异常在精神障碍的心理评估中,往往可以被很好地评价。

但不能作为疾病诊断的唯一依据。临床上,许多精神症状的出现,可能不需要用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就能判定。而应结合病史、相关检查及影像学资料等综合考虑,确定是否为躯体疾病及相应的心理问题。例如:双相障碍合并躁狂或抑郁;偏执性心境障碍合并精神病性症状表现为双相不稳态发作;神经源性精神病的特征表现为偏执人格改变、双相障碍(即混合性精神疾病);双相情感障碍(即混合性精神疾病);双重性情感障碍(即混合性精神障碍)等。对上述复合临床症候群,应进行相应的临床心理评估来确定其具体症状、发作时间、严重程度等,从而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进行精神疾病的诊断。

3心理问题的患者有可能对健康产生威胁,但其精神症状并不足以使患者受到严重的伤害。

因此,临床医生应仔细评估患者的病情,并积极给予治疗和改善。因此,应当对病人进行定期检查。如果发现有下列疾病之一者,就应当给予积极合理的治疗:①躁狂发作:对于严重抑郁症患者或混合躁狂发作者,建议进行抗精神病治疗以控制症状,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②抑郁症状:如果伴有抑郁症状者,建议先进行抗精神病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否则应尽早采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并应定期检查是否有精神症状。③轻躁狂:轻度躁狂发作时,患者可逐渐恢复正常,此时可以考虑使用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与心理治疗,患者可得到良好治疗效果。④偏执症:长期存在偏执妄想病史(例如因亲人逝世而变得更极端),以及伴有较多躯体方面症状,而病情又进展缓慢、容易复发的患者建议使用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否则可引起不良后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20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