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清醇的乡土气息,以四川民歌的基调为主,广泛地吸取了川剧、婺剧、越剧、杭滩、四川清音、京剧等的音乐语言加以创作,既有强烈的戏剧性,又有优美流畅的歌唱性,作为主题歌的《红梅赞》贯穿全剧,象征着江姐的英雄形象,通过明朗刚健流利的曲调,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江姐坚定沉着,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乐曲由引子和四个主要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红梅赞》的旋律为主题发展变奏,歌颂红梅的品格而乐观向上的精神第二部分为小快版,二胡和乐队演出副主题的轻快旋律,表现充满理想的乐观精神。第三部分从散板发展,运用戏曲音乐中拖腔的要素,接著二胡由慢板深切的抒情,转入快板的高潮,经过一段二胡独奏的华彩乐段,进入第四部分。第四部分为主题再现,《红梅赞》的主题在乐队壮阔地演出中展开,展现出奋斗的精神,最后二胡与乐队交织快速演奏,在强烈气势中结束。
《红梅随想曲》为作曲家吴厚元于1980年创作的一首单乐章式的二胡协奏曲,采用歌剧《江姐》的主题曲《红梅赞》及部份旋律为素材构思创作而成。将二胡与民族乐团的音响统一布局,用抒情的第一人称写法,描写主人翁内心起伏迭宕的情感。
引子部分
引子的旋律一开始就由二胡开门见山地奏出核心主题,并以各种不同的音高作了四次引伸和模进,加上乐队的呼应与烘托,似序曲般地将音乐带入第一乐章,亦把听众的感情带进了音乐所提示的意境中。
第一乐章
第一乐章以《红梅赞》的旋律为音乐主题,由二胡以中速奏出优美完整的主题,并进一步加以变奏和展开,随之由乐队演奏主题。它通过描绘红梅凌寒开放、傲霜斗雪的高贵气质,赞美了红梅朴实无华的高尚品格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既升华了内心世界的美,又歌颂了辉煌灿烂的美好事业。
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为活泼的小快板,在乐队热烈的节奏音型伴奏下,二胡奏出了副部主题,刻画出充满理想的乐观主义精神,表达了红梅在面对困难时的不屈精神。
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从散板开始,运用了戏曲音乐的拖腔,并引伸发展了核心主题,是深情的倾诉,像回忆并展望美好的未来。音乐由抒情的慢板发展到紧拉慢唱的快板,逐渐推向高潮,并引入二胡独奏的华彩乐段。二胡深情的倾诉,缓慢而充满哀思的段落表现出对亲人的哀悼和思念。
第四乐章
第四乐章是再现部,是全曲的再现和总结。乐队奏出了原歌剧《江姐》的主题歌《红梅赞》的主题音乐,歌颂了“三九严寒何所惧”的红梅品格和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从而将全曲推向高潮。最后,用副部在主调上的再现作为急板的结尾部,二胡与乐队的角力更加激烈。乐队最后奏出主题,以千军万马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的磅礴气势结束在急板的核心主题音调中,表示不屈的红梅精神最终都会取得胜利,就好像“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 人物形象是一部作品的核心所在。尽管有些作品是以山水风景为主,但始终都离不开当地的风土人情,作者借景来抒发心中的情感。一部优秀的二胡作品,它的人物描写是非常重要的,作曲家们通过各种方式把作品中的音乐形象塑造得活灵活现,而其中通过使用不同的弦法来塑造音乐形象是重要方式之一。二胡名曲《红梅随想曲》是一部弦法对塑造音乐形象产生重要影响的成功典范。作曲家吴厚元非常熟悉二胡弦法的特点并且在乐曲中把它应用得当,使得音乐形象和二胡弦法两者成功结合在一起。
《红梅随想曲》的片段中各种弦法对塑造作品中人物的不同形象的影响: 曲调调性色彩为明亮宽广,适合一些情绪比较激越和悲壮的音乐形象。《红梅随想曲》中的引子用的正是这个弦法,该弦法音乐色彩明亮,展现出江姐雄浑豪放的气质。 曲调调性色彩柔和,适合表现人物温柔的性格。《红梅随想曲》中的抒情慢板用的就是这个弦法,因此第一段旋律较为柔美、流畅,极富表现女性特有的温柔情感。 曲调调性色彩为轻巧,适合表现人物活泼、果断的性格。《红梅随想曲》中的小快板第五段用的就是这个弦法,二胡以刚毅、果断的气质奏出流动的快速音型。前两句用的是内弦演奏,力度较强,体现主人公坚毅和果断的性格,后两句用的是外弦演奏,力度较弱,体现主人公轻巧、跳跃的性格。 《红梅随想曲》立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创作基点,同时又借鉴了许多西方音乐的作曲方法,为现代二胡曲的创作打开了一条新路。作曲家主要使用了四种弦法:G调sol、re弦,C调re、la弦,D调do、sol弦,降B调mi、si弦。而这些不同弦法的运用体现了主人公江姐性格的多面性。这部作品的创作特色是在第二部分中使用了五个不同的弦法,通过频繁地转调来描写人物的不同性格。通过以上举例表明:不同的二胡弦法能产生不同的艺术色彩,能对塑造作品中的音乐形象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作曲家只有熟悉二胡弦法的特点以及把它应用得当,才能把音乐形象和二胡弦法成功结合在一起,才能把音乐形象塑造得更加完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