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也是华人执政,为什么对中国人不太友好?

新加坡也是华人执政,为什么对中国人不太友好?,第1张

第一,新加坡华人 特别是在新加坡土生土长的华人其实已算脱离中国人这一圈,只有外表还是而已,他们有些甚至不会说华语只说英语,(虽然近几年新加坡教育越来越重视华语。)就如楼上说的,每个国家总有排斥外来人的现象,很平常。

第二,新加坡虽小,但是文化程度很高,他们注重礼貌。不小心撞到人或不知道是谁对错碰了下什么的对会主动说SORRY,但是有些中国人过去就显得不是很礼貌,有可能双方都有错或没错,只是碰巧撞了下或者怎么样,只是看人家一眼,什么也不说,新加坡人眼里就显得十分不礼貌,再听听他说话的口气语调,知道不是本地人,哦~原来是中国人。这也许是个别现象,但是在新加坡人心里想的不会是这个人没礼貌,而想的是中国人这个群体都是那么没礼貌,没修养,对中国人的影响也就会差很多了。

第三,新加坡被称为“花园城市”,向来爱干净惯了,也很注重礼仪,有些连去超市买菜购物的中年妇女也会喷些香水,至少是不会有难闻的味道。他们虽然有时穿的随便,可也不会让人觉得邋遢。其实前几年新加坡人对中国人还没那么排斥,因为去新加坡的人大多不是学生,就是新加坡急需要推动国家发展而高薪聘请的人才,只是近几年来不少打工仔选择去新加坡打工挣钱,(于是。。工地施工,修电路什么的需要体力的工作不是印度人,少许马来人,基本上也就是中国人了,新加坡当地的华人从不做这样的苦力工作。)有些打工仔会蓬头垢面,穿着拖鞋(不是人字拖,是家里穿的那种)或者很脏的鞋子,穿着在工地上工作的很脏的衣服去乘车乘地铁 ,当然很突兀,新加坡人看不惯也很正常,他们对于中国打工仔能如此邋遢的出门而感到十分诧异,而后就转变成鄙夷排斥了。我在新加坡地铁上就遇见过几个打工仔新年去CHINATOWN,但是我经过他们身边时,很臭= =,像有几天没洗澡一样,说话声音也很大很粗。如果这种人多了,爱干净的新加坡人对于中国人的印象会好吗?

第四,他们电视台有时会放一些关于中国物价,房价和政治方面的专题节目或报道。我作为中国人看这些节目是深有体会,共鸣啊,心里哀号我们是苦逼啊!什么中国十年间工资涨了多少,房价翻了几倍,物价怎样,采访中国老百姓,听听他们的感想,新加坡传媒所做节目的评论、报道比中国本地的报道更加犀利,我觉得是一种抨击、比较。播出节目给全新加坡民众看,我认为就是为了让他们比较比较自己国家的优势在哪,中国其实不是很好,他们的政体、经济、文化教育各方面都没新加坡好。其实看新加坡的华语新闻就可以感受出 他们很多说中国的新闻大多只是采访台湾香港,最多广州福建了,比较少说到大陆内地的其他地方。

第五,新加坡人都会说英语,而且可以说是他们的母语了,他们用英语交谈,学习,工作,特别重视外来人的英语水平,如果你不是很会说英语,他们会很看不起你的。。

第六,新加坡人也会去中国游玩啊,但是中国人不文明的行为举止可是让所有外国人看在眼里的,记在心里的。也许这也是一点吧。

恩。。。我目前想来就这些吧。。。我说的仅仅是因为我是想的,没有别的意思。。。其实我也很爱国的。恩~是这样的。

这是李显龙最近一段时间对华最为积极的一段表态。去年以来,由于新加坡在南海问题上与美日站在一起,导致中新关系冷淡。9辆未经申报的新加坡装甲车在香港一度被扣,增加了中新关系的凉意。上月北京举行“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东盟有7国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李显龙却缺席了,引来更多议论。

在10日播出的对澳媒谈话中,李显龙似乎展示了愿意促进中新关系回暖的姿态。

新加坡是东盟国家中最坚定的美国盟友,随着中国崛起,它长期以来面临如何在中美之间搞战略平衡的难题。它的做法总体上是这样的:能平衡就平衡,平衡不了就先顾美国那一头。

它那样做的理由是,自己是个小国,夹在印尼和马来西亚两个巨人之间,安全十分脆弱。它把美国看成是保护新加坡安全的最大依靠。

南海仲裁案前后,新加坡是菲律宾以外就支持仲裁表态最活跃的东盟国家,另外新加坡将军事基地开放给美国在南海执行任务的反潜侦察机,这一切表现使它的“拉美制华”在地区内显得很突出。

新加坡是一个怎样的国家以及留学优势总结:

新加坡,全称为新加坡共和国(英语: Republic of Singapore),旧称新嘉坡、星洲或星岛,别称为狮城,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政治体制实行议会制共和制。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国土除新加坡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

14世纪,新加坡属于拜里米苏拉建立的马六甲苏丹王朝。19世纪初被英国占为殖民地。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被侵略的日军占领。1965年,新加坡正式独立。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促进种族和谐是政府治国的核心政策,新加坡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称,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

新加坡是亚洲的发达国家,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经济模式被称作为“国家资本主义”。根据2014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报告,新加坡是继纽约、伦敦、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2] 也是亚洲重要的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3] 新加坡是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成员国之一,也是世界贸易组织(WTO)、英联邦(The Commonwealth)以及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 成员经济体之一。

新加坡以其经济发达、治安良好、教育质量一流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准留学生及其家长的青睐。除了国家本身的优势之外,新加坡良好的就业前景和宽松的移民政策,也是新加坡留学备受追捧的重要因素。新加坡政府一向把教育当做一项公益事业来发展,不遗余力地吸引各国优秀人才来新工作。而且,新加坡政府2008年最新的规划中,已明确指出要加大吸引外国人才的力度,在五年之内把人口从目前的400万增加到600万。这对广大希望留学的学子来说无疑是非常振奋人心的。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新加坡大学毕业的学生约80%以上都能顺利地在新加坡就业移民。

电子或、建筑管理类、工商管理、物流管理、金融管理、酒店旅游管理、创意媒体设计等有望成为新加坡留学的新兴热点。因为这些专业在新加坡国内就业市场的需求就很大。作为亚洲领先的金融,21世纪新加坡每年将创造数万个就业机会,而人才培养速度却远远滞后。

电子或。新加坡是世界电子工业中心之一,电子业一向是新加坡制造业的最强支柱。在新加坡本地制造业中占第三位,工程业的演化直接反映了新加坡经济的发展,它也是新加坡基础最稳固的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在经济快速发展之际,新加坡对软件工程师、等相关人才的需求量只会有增无减。

建筑管理类。新加坡四面环海,植物常年碧绿,环境整洁美丽,因此被誉为“花园城市”。获得这种美誉与其高水平的是分不开的。新加坡每年缺15万——2万的专业人才,而建筑学院每年培养的学生仅几千人。而且该行业向国际辐射,如中国很多大型楼盘由新加坡设计师设计。所以人才空缺是非常大的。

工商管理、金融管理。新加坡是的金融中心,拥有超过 800 家金融机构,并有多家在新加坡设立亚洲总部。由于需求量大,留学生毕业后可以迅速在新加坡就业或移民,可从事的行业包括、金融机构、证券公司、审计机构及等领域。中国把成为的规划,对该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新加坡工作几年后再回国发展,一定是中国高级紧缺人才,前途无量。

物流管理。新加坡是领先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中心,超过 9000 家物流企业利用新加坡作为区域转运及配运中心,其中包括名列世界顶尖 25 强中的 17 家第三方物流公司。新加坡最专业的物流学院——新加坡物流管理学院,其物流管理课程为新加坡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批的人才。我国目前的物流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物流企业大部分是小型公司。但据北京市劳动局统计,到2010年中国大专以上物流人才的需求量约为80万人,而中国目前各大专院校物流专业年培养规模在5万人左右。

酒店旅游管理。旅游与酒店业一直以来都是新加坡的拳头产业。新加坡目前在建的两个亚洲最大的综合度假城,是选择就读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很好的就业去向。目前,当地缺少 4-5 万旅游酒店业的从业者,这就为移民新加坡的中国留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对于中国绝大多数的旅游与酒店业来说,专业出身的管理人员相当缺乏,同时,中高层管理者外语水平普遍较低,拥有海外教育背景的国际型管理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因此,中国学生毕业后回归发展也有不错的前景。

创意媒体设计。在新加坡经济转型之际,创意媒体设计这个新兴领域凸显而出,成为新加坡经济的另一受关注部分。该领域培养的电脑游戏程序编写员、视效设计师和电脑图像设计师都有很大的社会需求量。

根据上述大概的介绍,详细你也对新加坡有所了解了,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新加坡的留学优势!

新加坡留学优势:

一、新加坡治安稳定、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二、新加坡政府工作语言是英语,全民英语素质好,加上77%的华人,形成特殊的双语环境,为中国学生提供了一个极其容易适应的语言环境。

三、由新加坡教育部注册合格的语言或专业教师,加上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为留学生提供高水准的师资保证。

四、新加坡教育体制同世界接轨,获得的文凭及学位国际认可。

五、新加坡的教育目标是为每一个人提供均衡的教育,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

六、新加坡的教育费用及生活费用相对欧洲来说要便宜30%。16岁以下的学生可以申请母亲陪读,母亲在陪读期间可以合法打工。

七、新加坡院校提供丰富的课程及学位,分别开设包括商业、电子、艺术、财会及文史等各类专业课程。

八、在新加坡就读专业课程毕业后,和其他国家相比,就业机会高,发展空间广阔。在新加坡工作半年以上就可以申请绿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203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