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赏析时常用的术语有哪些

现代诗赏析时常用的术语有哪些,第1张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虽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下面是我整理的现代诗赏析时常用的术语,欢迎来参考!

一、评价主题

咏物言志、怀古伤今、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羁旅生活、深化主旨、意味深长、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含蓄蕴藉、富有哲理、画龙点睛。

二、形象

1、恋友分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2、怀才不遇,怀古咏史的形象。

3、钟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4、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5、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6、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7、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8、抨击黑暗,同情人民的形象。

三、意象意境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感的客观景物,有特定的含义。

杨柳——惜别

圆月——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大海——开阔

流水——叹惜

古迹——怀旧

意境:是情与景的和谐统一。

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娴静、

雄伟壮阔、明快高旷、孤寂冷清、恬静优美、萧瑟凄凉、深化意境、意境深远、意境优美。

四、思想情感

1、忧国伤时

2、建功报国

3、思乡怀人

4、生活杂感

5、长亭送别

五、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1、抒情手法

直接抒情

情景交融

2、修辞手法

①比喻

②比拟

③借代

④夸张

⑤双关

⑥反复

⑦反问

⑧设问

3、描写手法

①衬托 :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正衬: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突出主体。

反衬:主体与衬体相反。

②动静结合

③虚实结合

④渲染烘托: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⑤细节描写:真实准确传神。

⑥白描,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⑦用典 :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⑧象征:通过特定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现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

4、结构手法

①层层铺垫:通过对景物的层层铺垫、渲染来突出主体。

②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③抑扬法:先扬后抑 先抑后扬

④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⑤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⑥首尾呼应

六、语言特点与风格

语言特点: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丽、绚丽、幽默、活泼、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

风格类: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婉转、风趣、工丽;苍凉雄健、委婉蕴藉、飘逸洒脱、苍凉悲壮、缠绵悱恻、情真意切、气势雄壮、自然流畅、忧郁激愤、沉郁顿挫、清新典雅、婉约凄切、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颖、平白清新、语淡情浓。

给你补充下:

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

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就古诗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本文对之加以例析,供大家参考。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 反衬出

陈与义 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古诗词曲中常用表达技巧举要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王实甫《十二月带尧民歌别情》) (诗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别从“怕黄昏”、“不销魂”、“新啼痕”、“断肠人”等四个角度将**别后的相思之悄表现得淋漓尽致。)

2.借景抒情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十艮,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的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

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白可远扬,不需要依其他人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

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划线的四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在这里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已分不开哪是“景”,那是“情”。)

5.动静结合 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

6.以动衬静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动态。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包含着辩证法。)

7。乐景写哀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孔雀东南飞》文中写迎娶刘兰芝的场面,“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其场面写得越热闹,其悲情越强烈。

8.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9.铺排 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指的是不厌其烦地多角度地进行铺叙陈述。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文章在这里多角度地写出阿房宫楼阁之多、构造之奇、布局之巧,体现出阿房宫的气势雄伟)

10.渲染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的铺叙等写作技法。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薰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秋词》) (首句破题,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的气氛。)

11.烘托 衬托中的正衬,原是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亦称“烘云托月”。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即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具体说来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事物,达到烘托本意的目的。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易混淆。

……新来瘦,非关病酒,不是悲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萧))

(要说的明是相思的苦,却不直说,而用“非关病酒,不是悲秋”来烘托)

12.点化(化用) 对前人书面作品的语言和群众的口头创造,进行再加工创造,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境。可分三种:字词点化、内容升华、意境开拓。

①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②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

③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①句点化了范仲淹《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的字词。②句点化了苏轼名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内容。③句点化韦应物的“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的诗句意境。)

13.用典 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霍去病、廉颇等五个历史故事的典故。借“怀古”赞扬了孙权、刘裕的抗敌业绩;批评南宋当政者像刘义隆那样的仓猝冒险行动;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劳的忠贞之情。

14.实虚结合 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诗人开始写“地”、写“鸦”,而不写月,但却让我们分明感到月亮的存在,因为“地白”、“栖鸦”是月亮朗照的结果,既然地白如霜,栖鸦可见,可知诗人虽没有明写“月明”,但我们却处处感到“月明皎洁”,因此它是实写“地白”、“栖鸦”,虚写“月明”,暗扣“望月”这一诗题。)

15。抑扬 我们在表扬或批评某一事物的时候,为了使别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往往把要表扬的先从某一缺点加以批评,把要批评的先从某一优点加以表扬,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做抑扬。抑扬可分两种:1.欲扬先抑法;2.欲抑先扬法。

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16.叠词 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的多音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叠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开头十四个叠字为全诗定下了一个残秋和孤独的感情基调,渲染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情景以及内心深处的凄凉。)

17.互文 上下文中相对举而独立的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种修辞方式就叫互文。互文的形式常见的有当句互见和对句互见两种。翻译时容易译错,应特别注意。

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正确翻译是:秦朝和汉朝的明月与关城。容易误译为:秦朝的明月与汉朝的关城。)

18.意象组合(蒙太奇式的画面组合) 蒙太奇是**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指由镜头组接成生活的片断和场景。场景随着剧情发展而时时在变化,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秋思)) (此首词出现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9个并列的名词组成的不同景物意象。它们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渲染出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气氛,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

19.白描与工笔 白描原是中国水墨画中纯用墨线、不着颜色来粗笔勾勒物象轮廓的一种笔法。后借用于文学写作,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工笔,原是一种绘画的笔法,后指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温庭筠<望江南)) (这首词采用了白描手法,写一位女子从早到晚盼望情人归来的心情。)

标点误用主要有以下十六种情况:

1 非疑问句用问号

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 如果孤立来看前半句是疑问句,但是与后半句一起考虑,前面就不是一个单句,而是主谓词组做主语,与后面的谓语部分“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合起来组成一个陈述句,应改为逗号。)

2 倒装句中问号前置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这是一个倒装句,“同志们”是全句的主语。凡是倒装问句,问号应置于句末,才能准确地表达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

3 分句之间用顿号 浦东展开了翅膀,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

这里实际上有三个分句,在第二个分句和第三个分句之间(即“奋发”之后),应用逗号而不是顿号。“欢快、昂扬、奋发”,是并列短语。凡是并列短语,最后一个成分后面不能用顿号。

4 并列短语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用顿号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它和“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组成并列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脉络不清。“淮剧”“黄梅戏”之后应改用逗号。

5 连词前面用顿号 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或”是连词。在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或”“和”“及”“与”)前面,均不能用顿号。可根据句子的不同情况,或者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

6 概数之间用顿号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三四”是邻近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数量。既然是概数,便不能加顿号。

7 集合词语误用顿号 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公安干警”是集合词语,“干”指干部,“警”指警察。集合词语是紧密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

8 句中没有逗号直接用分号 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一要发动群众;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

顿号、逗号、分号、冒号,虽然同为句内点号,但停顿的时间有长短之分,一般应先用停顿短的逗号,再用停顿长的分号,不能乱了秩序;只有在“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才能直接用分号。

9 句中已用句号再用分号 一、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二、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句号是句末点号,分号是句内点号,既然已经用了句号,表明整个句子已结束,再用分号,便显得不伦不类。应将句号改为逗号,或将分号改为句号。

10 冒号提示范围不清 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人的大无畏精神。 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范围。其实不然,这里提示的只是两句诗。修改方法:或将冒号删去,或将“我从中”前面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

11 句中短暂停顿用冒号 本市文坛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三位女杰”和“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是同位短语,中间只需短暂停顿,不必用标点符号。如果一定要用,只宜用破折号,让“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充当“三位女杰”的说明性短语。

12 同一句中用两个冒号 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宣布”后面是冒号,“措施”后面又是冒号,这是不符合标点符号使用习惯的。本句两个冒号中应有一个改为逗号。

13 引语中句末点号误置 (1) 李白的诗多豪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用了引号后,句末点号究竟是放在引号内还是引号外,关键是看引用部分是独立成句的,还是从属于引用者的。前一句中李白的诗是完整的两句,句末点号应放在引号内;下一句“神形兼备,充满生机”,只是句中的谓语部分,句末点号应放到引号外。

14 不是书名误用书名号 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是不能用书名号的,只能用引号。

15. 省略号与“等等”并用 事实也是如此,我对字画、古玩、盆景、古典家什、玲珑湖石……等等都有兴趣。 省略号与“等等”意思是重复的,二者应该删去其一。

16. 句内括号与句外括号相混淆 1 如果想对中国古代史的史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参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铅印本;此目录包括经、史、子、集。) 2 他培育了许多香花,收养了许多小动物(他后来还曾照顾动物园里一条没有母虎的乳虎,每天一匙一匙地用牛奶喂它)。

注释或补充说明句中某个词语的叫句内括号(如前一句),它必须紧紧跟在被注释的词语之后,被注释的词语后面需要停顿,点号要放在后括号后面。括号内的注释语如果带有标点,其最后一个标点(问号、叹号除外)应省去。所以“《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及“经、史、子、集”后的句号都应删去,然后在后括号外加句号。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的叫句外括号(如后一句),应放在句末标点之后。句外括号内的注释语如果是一句话,那么句末点号可以保留;如果不成句,就不用句末点号。所以应把原来句末的句号移到“小动物”后。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

问题:这首诗中创建一个如何解决诗歌鉴赏技能

的心情吗?

问题的变体:这首诗描绘了如何在屏幕上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想法和感受?

答案分析:这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心情,寄托诗人情感的图像(图像)共同打造人们想象的境界。的国王,爱,环境,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回答以下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答案的步骤如下:

在①描绘的诗句来显示图像的画面。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主场景的诗,复制自己的语言。说明当一个人要忠实原来的两首诗的使用他们自己的社团和想象力的再创造,优美的语言和努力。

②创建现场的气氛的特性总结。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就可以了,例如,寂寞冷清,宁静而美丽的,功能强大,气势恢宏,荒凉萧条,注意,要能够准确地反映的特点和情绪的场景。

③分析的思想和感情。避免空的,回答的具体。如光A“的感伤情怀的表达”是不够的回答为什么“多愁善感”。

答案例如:

绝句二(一)杜甫

晚一天江山李淳风鲜花和香。

泥金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意在诗人写的诗后“四线对战冲流离失所,暂时定居成都草堂。

诗描绘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感受如何请提供简要的分析。

A: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早春景象:阳光洒在春天的田野调查碧绿的河水反映发送的春风花的芬芳,泥金融土壤潮湿的泥土建筑,燕子是繁忙的标题巢,丽莎温暖,鸳鸯沙洲静态睡眠不动(步骤一),这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清洁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年底冲的流离失所者居住在和平后一个愉快的悠然心境(步骤c)。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

问题:诗的一种演讲技巧?

问题的变体: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实践)的分析。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的结果是什么呢?

/>回答步骤:

(1)准确地指出了什么样的战术。

(2)结合诗句解释为什么这种战术。

</ (3)如何有效的方式传达的感情的诗人。

答案例如:

背线和陈意涵

在</吕入侵驼棕色黎明冷光源是分外耀眼的明星

孤独的桥梁和梦过,稻田深处草昆虫。

这首诗主要表达什么阑干。意味着什么?的结果是什么呢?

A:主要用于对比技术(步骤1)。早上,天还没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对比漆黑的夜晚,草地昆虫“对比在寂静的环境中(步骤二)。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早期著名的诗人之旅,孤独的心徘徊(步骤c)。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功能

问题: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问题的变体:这首诗的语言风格分析。要说起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答案的步骤如下:

(1)用一两句话准确地指向语言功能。

(2)具体的分析功能与报表一首诗。

(3)指出,什么样的感受的表现。

答案例如:

春园和玩黄雀儿童,莫教的分支机构哭。哭时惊妾的一个梦,不得到辽西。

分析一首诗的语言功能。

A:诗的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子”是一个孩子的声音,展现女性的天真娇憨。 “哭泣时,吓得妾梦,不不得到辽西质朴的语言,玩黄雀,因为它扰乱他们自己的想法丈夫的梦想(步骤b)。这很自然性能的女人丈夫的想法爱(步骤)。

>

第四个模型精炼字体

问题是问:这对联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为什么?

/>问题变种:一个字,一直称赞,你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

答案分析:古人写了一首诗,要注意准确的话,这种类型的活动问品尝到这些美丽的字的脾气,答案不能把这个词孤立地谈,对句,并结合与诗的情感分析的心情。

答案步骤:

(1)解释这个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2)扩大联想到这个词在原句描述的场景。

(3)点如何的心情,或抒发感情的东西。

答案示例:

南浦做出来的字进行对比白居易

南浦凄凄,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关闭,并走,不要回头。

前一视图说:“看到”的字样出现是正常的,其实,很生动,才能真正揭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到,在诗是指回头看(步骤1)。孤独的人,但也频频回首,回首每一个让自己肝肠寸断。这个词,让我们似乎看到了希望看到的抒情英雄泪满襟,并没有看图像(步骤二)。“看”字,生动地展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3)。

领诗的第五模式类型

提问方式:一个字是这首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案分析:诗歌很讲究的想法,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构成诗的线索,情感基调的诗,这首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经常可以看到大,小考试的考生掌握程度的诗句。

答案的步骤:

a>

(1)突出主题所扮演的角色。

(2)这个词在诗中结构的作用。

答案例如:

春晚上洛杉矶气味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天的微风充满了洛杉矶。

>闻到的夜曲柳,谁买不起故园情?

“柳”字是这首诗的关键,“柳”是什么含义呢?你是否同意“至关重要的,“说,为什么?

A:”柳“,其含义是”惜别怀远“,它是诗意的推力的思乡之情(步骤)。乡愁听到”柳“这首歌曲的警报声引起(步骤2)。可见“柳”是这首诗的关键。

第六届模式情感推力型

提问方式:表达的想法和感受如何?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问题的变体:这首诗反映社会现实如何?这首诗表现出多么有趣?或与情绪问题,或问一个问题的链接。

答案步骤:

(1)诗歌句子(或句子)写什么

(2)使用的是什么表达能力

(3)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示例:阅读下面的第一首乐曲,然后回答问题。(8)(2006年全国卷2)

南柯子汪押嗯

山产品,以阴重,天寒雨意浓。安静的辉煌湿的几支变成了红色。:莫惆怅惜花东风。PC世界赵赵沟新城无处不在。地球硬盘三农“①。追求犁水源充足王年丰。

[注]①三农:春,夏韵,秋收。 />

(2)测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这个词的感情表达的思想相。

A:说明农民的生活不避免时艰,努力工作,下发了“硬地球的叹息,农村”(步骤一)(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跳过)表达的意境,农民期待好天气,有个好收成。 (步骤3)

另外一个例子: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8)(2005年全国卷2)

邯郸冬至夜思家的白居易

邯郸继电器每一个冬至,抱膝灯影子同伴尸体。要很晚才回家,晚上坐在人们应该还谈到了一个漫长的旅程。

(2)如何写想家吗?

A:冬至中间的]冬至:24节气,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唐朝。晚上,家里也围坐在路灯,谈论自己的旅程(步骤一)主要的想象力,通过在屏幕上,“想家”(步骤2)性能。(步骤三题已被描述的情绪)(想象一个画面描绘2)

第七模式的评价问题

提问方式:评估问题是列出了几首诗,然后引用世界的语言后段古诗词评论家或诗歌功能的评价,并要求您判断这个评论是正确的,无论是合理的,那么为什么。这种类型的运动类似于政治史上的一个判断推理题考试。事实上,这类问题仅仅是一个变种的前六个类别的问题,有没有直接的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题,演讲技巧,然后再加上适当的代表权问题诗歌。

答案的思考:

(1)认真研究的问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歌

(3)结合诗的内容,结合评论回答

答案说明:诗歌内容,仔细分析整个区域;解释为什么,紧紧评论关键词

/>答例如:

赤壁独木

像石头一样沉铁没有消除,前政府自磨洗认出。东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人,看世界的一粒沙,半花,有利于“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一简要的分析说明:

这是一个典型的诗歌评价问题。诗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但主张借用西方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思考你想要的答案打开一个小角落。所谓的“一粒沙子看世界,半花所说的人,看到措辞管中窥豹。本文由文物出土---折戟和吴两女----二乔显示政治沧桑的三国时期。

答案参考:这是一咏史诗的民族的命运来表达情感,可以形容为大,大的主题,但诗人来表达“小事情”的“小事”。诗歌的一个小文物“哗啦啦”,认为韩未拆分的动荡时期,预计赤壁大战英雄,可以说是“一粒沙看世界。经过两年的“乔”从来没有被这个小东西,东吴霸主地位,三国与写具体可感的重要主题之一,接触和魅力,可谓“半瓣花的人。

第八模式比较评价的各种问题

提问方式:两个或几首诗,要求学生阅读分析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的评价。

答案的思考:

(1)通过第一读几首诗,把握的思想内容和措辞,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情感,艺术手法,写作,修辞方法),以寻求诗歌的差异。

(3)要注意点面结合目前的整体分析,有具体的分析。良好的组织,结构化表达的关注。

答题示例:16。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2005年浙江卷)

萨科齐安郡问题独木

两个极日落桥和烟雾刘盈在半缕。绿色荷兰人多少项贻恨到回头看后面西风的时刻。

暮光热游河池杨万里

,细草摇摇他的头虎豹列侬是西风披襟停止。莲花犹他不高兴热到了晚上,低表面深碧伞。

(2)两首诗用“荷兰”的形象刻画的是什么,表达的意思吗?请注明不同的情感特征,并简要分析了两首诗“荷兰”,表现“。 (4分)

分辨率: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问的表现手法,共同的话题,并且不需要分析,所以只能写的表现手法,当然,如果具体说明究竟。第二个问题,需要分析这些第一代咏物诗表达的情感不同,得到的答案,根据的情绪推力模式

整整两个方面:Q:拟人化的表现手法。

第二个问题:“碧莲”恨“和”背西风(步骤一)包含了诗人的仇恨,露出参差不齐,感到伤心,深色调的荒凉。 (步骤2)

西风阵阵,隐藏在荷叶到一个“莲花”似乎的忧郁热“,但目前害羞的状态(步骤一)揭示了作者的喜悦(B)怜爱,活泼有趣的基调。

意象即诗中已经带有主观感情色彩的景和物,如:杨柳表示送别怀远,月亮思乡的代名词,菊花表示坚强、正直,梧桐凄凉悲伤,详细的,下面书里有专题来总结。(点击可以看大图)

这本书里的

抓住这些意象的作用是可以帮助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分析意象、意境型题型解题模板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 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 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 析作 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一、动物类

1、蝉

感身世,诉悲凉:唐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句句都可以找到诗人对自己遭遇的不平和人格自信的影子。

痛别离,苦远游: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就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唐卢殷《晚蝉》:"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感昔围。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写蝉以声引愁,旅人行一程,飞蝉跟着鸣一程,似乎专与行人为难,写出了诗人一路走去一路愁苦的沉重心情。

2、鸿雁

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唐李益《春夜闻笛》:"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3、杜鹃

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在古典诗歌中它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词里借杜鹃之声,渲染孤馆的哀怨之情,传达出诗人的哀怨思乡之情。"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诗中借杜鹃表达殷切的思念。"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借杜鹃啼血渲染江洲的荒凉,表达自己被贬江洲的哀怨之情。

4、鹧鸪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只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这里它又充当衰败之景的象征,它的悲啼,往往预示着伤感和没落。

5、黄莺

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杜牧用黄莺歌唱写出江南美丽的春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用黄莺鸣啼、燕子轻飞来说明春天的来到。

二、植物类

1、柳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永《雨霖铃》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李白《忆秦娥》中有"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也是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2、梅

"梅"有 "性耐寒"的特点,诗人借以表达孤高,不谐流俗的品格,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和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都是以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3、菊

菊,傲霜之花,它品格坚强,气质清高。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4、莲

"莲"与"怜"音同,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5、梧桐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6、芳草

以芳草喻离恨,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让人看到离情的生生不息,草的无穷体现出情的弥漫与更生。

以芳草喻所思之人: "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朱敦儒《渔家傲》),"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中芳草即知音的别说。

由芳草年年复如引起时间匆匆、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可怜春光闲了,阴多晴少。江南江北水连云,问何处,寻芳草"(朱敦儒《一落索》)惜芳草就是惜人生。

三、自然现象类

1、明月

明月蕴涵思乡之愁。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的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的异常感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明月是情感的寄托。 如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2、流水

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 ,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相和歌辞》)诗人见流水思年华易逝;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水流的持续不断而给人以无奈;"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流水带着寒心默默退去,给人一种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感伤。

3黄昏、夕照

感伤的心情意绪: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黄昏如此冷清,词人自然孤寂难耐,愁结柔肠。这种黄昏的伤感往往还表现在离别、相思、闺怨一类的感伤场面中,如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4、细雨、烟雾

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细雨绵绵,愁也弥漫。"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归家不得,或者漂泊他乡,不知家在何处,渐渐升起的烟雾使人生出诸多愁绪。

四、时令节日类

1.中秋

八月十五日,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如唐王建 《十五夜望月》:"今夜月白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重阳

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故云。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如杜甫《九日》中所写:"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3、寒食

清明前一日,寒食节禁火三日,万户无烟,与冷清、萧条有关。如"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唐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4.清明

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例如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等。

五、特定地点类

1、长亭

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当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是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写离人望着短亭长亭而不见人归来的伤心情景。王实甫《西厢记》:"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抒发的也是离别的伤感。

2、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浸染着离情别恨。屈原《九歌》中有"送美人兮南浦"的名句。范成大《横塘》又有:"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3、南山

代表隐居的地方。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饮酒》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古诗的意象,大都有相对固定的寓意。把握了这些寓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正确解答诗歌鉴赏题目很有益处。

古诗词常见意象寓意举隅

龚勇军

古诗的意象,大都有相对固定的寓意。把握了这些寓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正确解答诗歌鉴赏题目很有益处。

一、动物类

1、蝉

感身世,诉悲凉:唐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句句都可以找到诗人对自己遭遇的不平和人格自信的影子。

痛别离,苦远游: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就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唐卢殷《晚蝉》:"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感昔围。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写蝉以声引愁,旅人行一程,飞蝉跟着鸣一程,似乎专与行人为难,写出了诗人一路走去一路愁苦的沉重心情。

2、鸿雁

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唐李益《春夜闻笛》:"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3、杜鹃

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在古典诗歌中它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词里借杜鹃之声,渲染孤馆的哀怨之情,传达出诗人的哀怨思乡之情。"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诗中借杜鹃表达殷切的思念。"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借杜鹃啼血渲染江洲的荒凉,表达自己被贬江洲的哀怨之情。

4、鹧鸪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只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这里它又充当衰败之景的象征,它的悲啼,往往预示着伤感和没落。

5、黄莺

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杜牧用黄莺歌唱写出江南美丽的春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用黄莺鸣啼、燕子轻飞来说明春天的来到。

二、植物类

1、柳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永《雨霖铃》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李白《忆秦娥》中有"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也是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2、梅

"梅"有 "性耐寒"的特点,诗人借以表达孤高,不谐流俗的品格,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和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都是以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3、菊

菊,傲霜之花,它品格坚强,气质清高。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4、莲

"莲"与"怜"音同,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5、梧桐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6、芳草

以芳草喻离恨,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让人看到离情的生生不息,草的无穷体现出情的弥漫与更生。

以芳草喻所思之人: "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朱敦儒《渔家傲》),"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中芳草即知音的别说。

由芳草年年复如引起时间匆匆、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可怜春光闲了,阴多晴少。江南江北水连云,问何处,寻芳草"(朱敦儒《一落索》)惜芳草就是惜人生。

三、自然现象类

1、明月

明月蕴涵思乡之愁。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的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的异常感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明月是情感的寄托。 如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2、流水

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 ,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相和歌辞》)诗人见流水思年华易逝;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水流的持续不断而给人以无奈;"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流水带着寒心默默退去,给人一种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感伤。

3黄昏、夕照

感伤的心情意绪: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黄昏如此冷清,词人自然孤寂难耐,愁结柔肠。这种黄昏的伤感往往还表现在离别、相思、闺怨一类的感伤场面中,如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4、细雨、烟雾

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细雨绵绵,愁也弥漫。"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归家不得,或者漂泊他乡,不知家在何处,渐渐升起的烟雾使人生出诸多愁绪。

四、时令节日类

1.中秋

八月十五日,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如唐王建 《十五夜望月》:"今夜月白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重阳

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故云。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如杜甫《九日》中所写:"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3、寒食

清明前一日,寒食节禁火三日,万户无烟,与冷清、萧条有关。如"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唐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4.清明

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例如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等。

五、特定地点类

1、长亭

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当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是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写离人望着短亭长亭而不见人归来的伤心情景。王实甫《西厢记》:"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抒发的也是离别的伤感。

2、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浸染着离情别恨。屈原《九歌》中有"送美人兮南浦"的名句。范成大《横塘》又有:"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3、南山

代表隐居的地方。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饮酒》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歌鉴赏题(表达技巧类)常用术语阐释

记叙 也叫叙述。对人物的活动以及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进行直接介绍和交代,叙述的方法有顺叙、倒叙、补叙、插叙等。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用叙述的方式回顾赤壁之战的历史史实,为下文的抒情议论铺垫。

顺叙 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事。 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敌人趁月黑之机逃跑,我军将士准备追赶。

倒叙 先写出事件的结局或先写出后发生的某一重要事情,以造成读者的悬念,然后再按事件顺序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采用倒叙手法,先说昨夜做了一个让自己“恨”的梦,后面才交代梦的内容。这种写法,造成了读者的悬念,突出了“恨”的主题。

插叙 在整篇顺叙的情况下,暂时中断原来的叙述,插入一段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叙述。 白居易《琵琶行》在琵琶女弹琴结束时,“自言本是京城女”一段,交代其从前的遭遇。 是情节发展的一部分,通过这一情节,让作者与琵琶女在感情上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鸣。

补叙 在叙事过程中,为了满足情节发展的需要,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突出作品主题,对前边叙述缺漏的部分补充叙述。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叙写秋风席卷茅台屋之后,“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 补充交代自己“丧乱”时期所遭受的困苦。

议论 对某问题或事件进行分析评论,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诗歌中的议论往往要求精辟、形象化,并与叙述、描写、抒情紧密结合。纯粹的议论诗是没有什么艺术魅力可言的。 苏轼《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阐明了这样的道理:人的认识具有相对性,局限性,只有摆脱了局部经验的限制,才能认识事物的实质。

抒情 指在作品中抒发作者的主观情感和思想感受。抒情方式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 也叫直抒胸臆,即通过发感慨、呼告、直抒胸臆等形式直接抒发爱憎的情感、感受和态度。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直接抒发了诗人傲视权贵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 借助于对客观事物、景物或人物的叙述、描写、议论等形式来表现内心感情。间接抒情的方式有多种,比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触景生情等。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冰清玉洁的节操。

借景抒情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事情(喜怒哀乐等)去描写客观事物,通过景物来抒情。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这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种手法在古典诗词中非常常见,实际上可以细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寓情于景,二是情景交融。 柳永《雨霖铃》下片设想离别相思之苦,“杨柳岸晓风残月” 寥寥七字,作者借助凄凉冷清的景物,抒发了孤寂悲凉之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的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寓情于景 诗中纯然地写景,但所要表达的感情都包孕在景物描写中。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中没有一个情感字,但处处流露着作者的喜悦心情,流露着作者对宁静、和平生活的向往。

情景交融 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触景生情 指文学作品中,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而激发起某种感情。 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写诗人在山道上,看到优美的枫林晚景,禁不住产生了由衷的喜爱之情,不顾驱车赶路之急而停车观赏。

托物言志 指有感于外物而述志抒怀。在咏物诗中,这种手法的使用相当普遍。歌咏景物以突出其性格特征。 陆游《咏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塑造了梅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不屈服于邪恶势力的形象,实际上抒发了诗人自己特立独行的心志。

情理相生 指诗歌创作中将抒情和说理有机结合、相互作用的一种技法。诗歌讲究的是形象思维,一般很少说理、议论,但是如果所说之理通过具体形象而体现出来的话,就能产生很好的艺术效果。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写作者登楼所见的宏伟景象,这宏伟的景象扩展了诗人的胸襟,使他顿悟出一条深刻的道理:只有登高,才能望远。因景而生情,因情而悟理,情理而相生。

以景结情 在议论或抒情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意犹未尽。 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起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诗人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描写 指用形象性的语言,对人物、事物、景物、环境和场面做具体描绘和刻画。描写是创作中运用最为广泛的艺术表现手法,描写的方式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细描等,根据描写对象的不同,还可以分为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和景物描写等。

正面描写 也叫直接描写,即从正面对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行动或环境、气氛进行直接刻画和描绘。

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丝雨……”

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巧进行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也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有关的人、事、物、景的描绘,从侧面或另一角度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使其更为鲜明、突出。

白居易《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通过描写听众反应和月光来从侧面表现音乐的魅力。

白描 原是中国画绘画技法,指用墨线勾描人物,而不着颜色。后用物文学创作,成为文学描写的手法,指不多加渲染和铺陈,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最朴素、最精炼、最简洁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如实地勾画出人物、事件、景物的形象。在写人、状物、绘景中,显示出几个区别于其他手法的特点:不写背景,只突出主体;不求细致,只求传神;不求华丽,务求朴实。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通过景象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伤感之情。

细描 与白描相对,又称工笔。指用细腻的笔触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这与白描大体勾画轮廓的方法恰恰相反。 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丝雨……” 表现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巧。

细节描写 就是对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肖像以及对事件的细小环节或情节进行具体的、细致的描绘。把握细节刻画的关键是抓住诗歌中的细小环节,揣摩作者的用意。 张籍《秋思》“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客居异乡,乡思无尽。诗人没有直接将这无尽的乡思说出,而是选取了一个典型的“临发又开封”的动作细节,将游子的思乡之情用平淡的几个字道出。

动作描写 通过对人物动作行为的刻画来表现人物。要透过外在的动作,发现人物的内心情感。 赵师秀《约客》“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闲敲”这一动作,看似无意,实际上却表现了诗人久等朋友不来的焦灼、无聊的心情。

语言描写 有独语也有对话。是表现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以及推动情节发展的艺术表现手段,追求凝炼自然,和诗人的整体叙述与抒情融为一体。 朱余庆《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通过问话,把新婚女子拜见公婆之前的忐忑不安的心情刻画得栩栩如生。

心理描写 对处在特定环境中的人物内愉活动的刻画。通过心理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的心灵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情感。心理捞写有直接心理刻画,也可以通过动作、语言、细节等来刻画心理。

王昌龄《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细腻地刻画了**由不知愁到“悔”的心理变化,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景物描写 指对自然景观和社会景观的描写,常用来创设环境、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思想、情绪和性格,突出作品的主题。景物描写在诗歌中是最常见的,其描写手段多种多样,但基本上者遵循“景语皆情语”的原则。 杜甫《绝句》“鸟逾江碧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前两句写春光融融,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有力地反衬了作者漂泊的感伤,抒发作者羁旅异乡的感慨,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用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作者的思乡之情。

渲染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

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的铺叙等写作技法。 王昌龄《伙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薰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首句破题,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的气氛。

衬托 分为正衬(烘托)和反衬。

前者如:《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六宫”佳人之美来衬杨贵妃之美。

烘托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亦称“烘云托月”。后借指一种写作技法,即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具体来说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事物,达到烘托本意的目的。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 ……新来瘦,非关病酒,不是悲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要说的明是相思的苦,却不直说,而用“非关病酒,不是悲秋”来烘托。

以乐景写 哀 反衬的一种,表面上是一种欢乐场景,实则表达悲哀、凄楚的情绪。 杜甫《绝句》“鸟逾江碧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前两句写春光融融,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有力地反衬了作者漂泊的感伤,抒发作者羁旅异乡的感慨,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

动静结合 也叫动静交错(包括以动衬静和以静衬动)。在描写形象时,将动态与静态的描摹结合起来,使形象更加生动。 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写环境的幽静:人静、夜静、山静,但在诗中作者却用静中之动——桂花落、月出、鸟鸣——来突现无比的静。

实写 指对具体的人、事、景物的如实描摹,或直接、正面地叙述。 《念奴娇》“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写出了江水奔腾、拍打岸边的磅礴气势。

虚写 所[写内容不属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形,而是通过想象、幻想、联想、回忆等方式进行描写;或者所写的虽为客观事物而意在言外,目的是为了表现作者的主观意念、感情和心情。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同上)

回忆赤壁之战的历史。

虚实相生 指在塑造艺术形象时,将虚写和实写结合起来。①以虚衬实,就是通过想象、幻想、联想、回忆等形式进行描写,所写内容不属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抒发现实的情感。②以实衬虚,景物是实的,情思是虚的。以实衬虚,就是化景物为情思,即所写的虽为客观事物而意在言外,目的是用客观的景物来衬托主观的感情。 ①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②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①后三句是作者梦中的情景,写回忆中故国的繁华,其目的恰恰是为了表现作者身为亡国之君的凄凉。梦境越灿烂,虚景着力越多,就越反衬现在处境的悲惨。

②九种景物虽全是客观现实的景物,但都带上作者主观的忧伤的情调,景物就化为了沦落天涯的断肠人的愁思。

抑扬 分为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

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此为欲扬先抑法。

由远及近 描写时,先从远处看手,然后渐写近处,这样的角度变换中心任务由近及远。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先写高挂天空的一轮明月,再写栖息树上的乌鸦,再写江岸、江中的枫火,最后果写耳边的钟声,完全按照由远及近来写,层次感很强。

由近及远 与上面相反。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描写月亮从床前到夜空,从逆旅到故乡,就是从近处落笔,渐写远处,形象地表现了诗人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

对比 两种事物处于同等地位,互为映衬。 《越中怀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前三句着重渲染昔日的繁华,而最后一句以今日的凄凉反衬,构成今昔强烈的对比,抒发作者对盛衰无常的感慨。

互文 并列的几个句子在内容上是合起来解释的。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用典 在诗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既可使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

赋 即“铺排”,对事物的特点不厌其烦的多角度地进行铺叙陈述。

点化 也叫“化用”,把前人诗文妙句融化为自己的语言的一种创作手法。如王实甫《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化用范仲淹《苏幕遮》中“碧云天,黄叶地”一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211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