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世界解说词可以补充影片信息、延展影片内容,还有渲染影片氛围的作用。引进纪录片《动物世界》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覆盖了从低龄到高龄的不同年龄段。它的解说词除了有以上功能,还要充分考虑到广泛受众,并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
动物纪录片不同于人类故事片,解说词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说一部动物纪录片中每一个情节是一颗钻石的话,那么解说词就是成就精美项链的细绳。因为它,动物纪录片更有温度,更有情感,也进一步提供了故事发展的信息。
片中动人的通常是动物,它们在大自然中展示着自己的天性,也就是它们的行为。解说词会推动故事发展,这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要让故事感人,必须有一位优秀的讲解员,带领观众进入故事之中。动物世界》老少皆宜,一定要用最易理解的语言。
用最容易听懂,也最容易理解、不费脑力的语句是节目解说词的特色之一。《动物世界》的解说词中,没有出现任何生僻字。在信息发达的今天,人们被电视、网络包围,没有人会花费时间去理解、查询不明白的词,人们甚至经常用一个表情包就能表达一句话的意思。
因此,为了节约观众的时间,《动物世界》用最简明的字,直观明了地表达片中内容。该片还大量使用短句,规避长句。
01
Q1: 为什么很多人看见可爱的小猫、小狗就开心地走不动路了?
A:我们觉得猫咪、狗崽可爱有很多原因,比如它们身型小巧,浑身上下毛茸茸的,比如它们活泼好动、喜欢玩闹,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的脸部特征。整体来说,它们都有着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和小鼻子。
人们觉得有大眼睛、短鼻梁的圆脸是可爱的、更具吸引力的,是因为这样的面孔让人想起与自身更为接近的事物——婴儿。
可爱的婴儿能够激发人类内心深处某种非常原始的情感,研究者称之为可爱回应(the Cute Response) 。婴儿和可爱的猫咪、狗崽会让人的大脑释放感觉良好的多巴胺,使得人的态度变得友好、温柔,让我们想要是照顾他们,这可谓是人类哺育本能的一种体现。
正是可爱回应使得狗和猫的驯化更为迅速,成为它们进入人类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
Q2:有时我看到很可爱的小猫小狗,竟然会有吃掉它们或踢一脚的冲动,我是不是心理阴暗?
A:这种心理是很典型的,科学家称之为可爱侵犯(the Cute Aggression),是指可爱的事物不仅会让我们有照顾的冲动,还会引发伤害它们的欲望,但我们不会付诸行动。
看似如此分裂的心理其实是大脑的平衡机制。为了防止单一的情绪过于强烈而发生失控,大脑会触动相反的情绪来达到平衡,比如喜极而泣。这叫做积极情感的二元表达。
因此,当你看到一只猫咪竟有蹂躏它的冲动,只能说明它已经可爱得超过了你能正常承受的程度啦!
Q3:如此可爱的猫是如何从大自然走到人类的身边?
A:猫进入人类生活,最早是作为一个好猎手,而非因为它们的可爱。猫敏捷,弹跳力惊人,脊椎非常灵活,可在空中翻转身子。猫还有超强的听觉、特殊的视力。即便如此,猫科动物们之前一直和人类保持着警惕的距离。
很久以前,中东地区有一片新月沃土,人类耕种、储存粮食,吸引来大量老鼠。野猫为了方便捕鼠,开始靠近村庄。长此以往,这些野猫变得越来越温顺,和人类有了更多接触,逐渐融入到人类的生活中。随着海上贸易的兴起,猫被带到商船上捕鼠,开始在欧洲繁衍,随后遍布世界。
在古埃及,猫不仅作为猎手或宠物,还担负某种神秘的职责。古埃及人将猫视为人与神明联系的中介,将猫作为神的动物用来祭祀。他们将猫的尸体做成木乃伊,卖给朝圣者,作为祭品献给神。
而如今,猫几乎不再作为捕鼠能手被饲养了。人们只是因猫的外貌而将它们继续留在身边。
Q4:养了很多年的猫,为什么看上去还是那么高冷、野性十足?
A:即便猫与人类生活了大约一万年之久,猫的身上依然残留本能似的野性。对于一只刚出生的小猫来说,如果最初的七个星期内,它没有和人类进行较为亲密的接触,它将会恢复野性,很难被驯服。
猫的表情本来就很少,它们的面部肌肉较少,无法展现丰富的表情,很多时候都是一副漠然的样子。但这没有成为缺点,反而是一个优势。我们可以决定猫是开心还是不悦,方便将自己臆想的任何情绪投射在猫的身上。
猫科动物的野性首先体现在独居上,只有群居的狮子是例外。猫习惯独自生活,不会太粘人,就像一个住在人类家庭中要求很低的客人。猫不会对人造成沉重的情感压力。这种天性尤其适合生活节奏加快的现代社会。
狗在这一点上与猫是相反的。狗更倾向于取悦人类。它们有复杂的面部肌肉群,很容易让人读懂它们的表情。狗忠诚而顺从,当人们长时间不在身边时,容易感到孤独,渴望人们的陪伴。对于忙碌的人来说,这将花费不少的精力。这便是很多人选择养猫而不养狗的原因。
猫的野性还体现在日常里。不少人可能就为猫的顽皮而烦恼,但猫对杂耍的喜爱可谓是一种天性。猫科动物起源于东南亚的热带丛林,寻找食物和巡视领地的最佳方式就是攀爬了。
猫从小就喜欢玩耍,小猫通过观察和重复学习攀爬的诀窍,当它们玩耍时,大脑还会释放让它们愉悦的化学物质,有助于继续玩耍和学习。
狮子、豹等大型猫科动物会通过释放气味标记地盘,家猫也不例外。它们全身布满气味腺,爪子上也有。当你买了新沙发,你可能惊慌地发现,猫咪竟然在上面抓起来。其实,它并不是故意搞破坏,只是在释放气味信息,将沙发标记为自己的领地。
没错,你刚买的沙发,就这样被猫咪占领了。有时,你可能也发现,猫不喜欢吃冷的食物。这样的习惯也和它们血液中的野性相关。猫更喜欢吃三十八度左右的东西,而这正是接近野外猎物的体温。
Q5:既然猫这么孤傲,有没有什么“猫语”能让我们更懂它们的心思?
A:虽然猫的情绪不容易从脸上表现,但猫的表达方式并不少。它的姿势、耳朵、头和尾巴都可以进行交流。下面来说说猫的常见语言,看看你以前是不是一直误解。
眼神是我们和猫最重要的交流方式之一。有时,我们满怀爱意地凝望着猫,多么希望它能回以一个深情的回望,但凝视对它来说却是一种挑衅行为。你要慢慢眨动眼睛,来证明自己并非威胁。
猫的尾巴翘起来,意味着它现在很快乐,可以接近,而它摇着尾巴,你可不要觉得这和狗摇尾巴一样代表高兴。对于猫来说,这是焦虑的表现。
我们知道,狮子、老虎、美洲豹这些大型猫科动物会咆哮,而小型猫科动物就会咕咕叫。如果一只猫感到心满意足,它很可能会发生咕咕声。这咕咕声不仅是情绪上的表达,声音的振动会在体内回荡。根据最新研究,这些振动能强化骨骼,甚至有助于修复骨折。
涨姿势:你很难想到,还会有这样的猫
世界上还有很多“不寻常”的猫咪。就比如:
加拿大猞猁:超级耐寒的猫。猫与人类对热量的感知不同,对高温不太敏感。猫喜欢温暖,冬天时猫就变得无精打采了。而加拿大猞猁生活在零下四十多度的冰天雪地之中,依然活力满满。猞猁的皮毛的保暖功能非常强大,通过热敏照相机显示,只有它的眼睛、耳朵和鼻孔在流失热量。
渔猫:依水而生的猫。如果你养猫,你就知道给猫洗澡是件多困难的事。猫会自己清洁身体,但很厌恶洗澡。但有一种猫就生活在湿地里:渔猫。它依赖湿地,靠捕鱼和甲壳类为生。它的捕食技巧很高超,浑浊的水都不会造成干扰。它都将胡须浸入水中,通过感知鱼儿游动时的水流变化来捉鱼。
锈斑豹猫:吃昆虫的猫。猫对甜味没有感知,对水果、浆果不感兴趣。野生的猫科动物基本上捕食哺乳动物、鱼类和鸟类。但在斯里兰卡,有一种口袋般大小的锈斑豹猫,它的食谱很特殊。它爱吃昆虫,比如蝗虫。因为昆虫容易捕捉,反抗起来也没有多大威胁。
沙漠猫:吸血的猫。猫要是吃了小鸟,你可能觉得它很残忍,而在某些沙漠里,有一种小型猫科动物更为凶残,那就是沙漠猫。它的爪子覆盖一层厚厚的硬毛,防止被高温的沙子烫伤。它吸食猎物的血液,以此活得所需的水分。据说在缺水状态下,它能比骆驼活得更久。
总之,这部纪录片极大满足了从小就爱看动物世界的我。
02
有一段讲猎豹奔跑的镜头切到喵喵奔跑,深刻感受到差距二字如何写,大约就似超模与我
读懂主子系列
猫已经在统治地球,数量比狗多,势力范围比人要大,用杀手本性和面瘫+萌脸就征服了人类……
猫科动物奴一枚哈哈。独立的天性、猎手的本性、萌而无表情的脸蛋儿,的确也是我喜欢它们的原因。一个“要求不高”的寄宿者这个比喻也是绝了。多了解了一些它们抓沙发不仅仅是为了练爪子,怪不得有了猫抓板还是要抓沙发,好想说领地都是你的,不用那么费心哈哈。
完全沉浸在喵星人的世界里不能自拔。又想面面了,泪目。
细致到毛孔的大型猫porn。撸得不亦乐乎。
从猫片的角度可以打五星,但是从纪录片的角度含金量并不高,只是把以往的一些关于猫科动物的知识做了一个盘点,并没有更深入且实用的东西抛出来。对于资深的猫科动物铁粉来说,可看度并不高。但对于新入坑的同学倒是不错的入门教材!雪豹的登场率很低,东北虎只出现了一下下。但还是值四星。
画质感人,抱住揉毛!作为天生面瘫脸的喵,进化出卖萌的特长也是为了讨生活啊_(:з」∠)_
各种小猫中猫大猫,好想撸一只
最近看了好几个喵科纪录片⊙ω⊙
《美丽中国》真的很美
这是我看过拍中国最美的纪录片,它的英文名叫《Wild China》,中文官方译名最后被定为《美丽中国》。该片是由世界闻名的英国BBC自然历史制作小组和中央电视台影视制作主力——中视传媒——合作制作的一部关于中国野生动物和自然风光的系列记录片,也是BBC和中国电视台的首次合作。
《美丽中国》分为“富饶华南”、“彩云之南”、“青藏高原”、“长城以外”、“龙之疆域”、“喧闹海岸”6集。这部投资达500万英镑(合计人民币7500万元)的纪录片延续了BBC狂野系列的概念,但却将视角扩展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BBC环球公司首席执行官史约翰先生说:“我们很自豪地将这个宏伟的系列片介绍给世界各地的观众,所有镜头都是高清拍摄。”这里我选择了它的第二集,也就是拍云南的那集,告诉了我中国美丽的动植物和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片名也叫做《香格里拉》。
云南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使它能供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栖息,这就是选择那里的首要条件吧。按气候划分,既有热带、亚热带、温带的动物,也有寒带的动物。按植被类型划分,既有高山森林、草甸种类,又有河谷,平原种类,形成了寒温热带动物均有,动物种类南北东西交汇的奇特现象,被誉为“动植物王国”,这可是全世界都很有知名度的。
片子依次呈现出的分别是傣族的庆典仪式与节日,穿插剪辑的是一尊佛像与傣族女人们去取水,然后是一些同期声的打击乐,这里很欣赏的是对脚部给的特写,这种足部特写在片中有多处。接下来的剪辑有点快,有个剪辑是不知道是哪种鸟的眼睛切到了佛像的眼睛,这就让仪式内与外界联系到了一起,类似的还有剪辑进孔雀羽毛和大象的眼睛。紧接着用很轻快的打击乐带入到了一个欢快的泼水节的场面,那晶莹的水珠和欢乐的人们所构成的画面,人们尽情的泼水玩闹,加上那么轻快和优美的音乐,让人觉得舒心、愉快。其中有一个很特别的画面,一个解放军穿戴的人被人泼水而自己这是憨厚的傻傻的笑着,帽子上的国徽标志不由得使我想到这部片子是否还是有政治宣传色彩呢,毕竟这是全球播放的片子啊,要有中国***的元素在里面。不过这样还是很隐晦的,潜移默化式的渗透容易使人接受。
介绍地理环境的时候不是像我以前看过的那样是用地图了,而是用地球,这个逼真啊,这部分的山脉拍的很大气,上面的水汽般的浮云又增加了动感,使原本不懂的景观“活”起来了,还有种仙境般的感觉。流云和水汽的镜头在片子中运用多次。
金丝猴出场前是飘着雪花的场景介绍,特写的树挂很精致,这在北方很常见,不知道云南那个地方怎么也有。金丝猴也拍的可爱,可以和法国人PK一下了,几个头部的特写,感觉猴子的表情好像很忧郁。“雪后的猴子就开始觅食了”,虽然解说是这样,但看画面总感觉是换了一个季节,至少也是雪都化没了。片中详细的介绍了其食物是那种半菌半植物的地衣,这片子中生物学知识充足,也是半科教性质的。
介绍中国红色熊猫的时候,还是很可爱的小动物,没有太出彩的地方。后面的一些植物的特写(集中在花朵上)还不错,比如那朵娇美的蓝色花,上面还有一只小昆虫在爬来爬去;白玉般的花朵和完整的蕊等,都很精致。中间接了一段关于植物猎人的历史资料与介绍(黑白),画面上是有差距的,可能是因为叙述线索的需要,才用的吧,虽是珍贵的史料,但不是很喜欢,与整体的感觉不太协调。
用绳索过怒江峡谷那部分让人感到了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连交通都是如此特别,配上音乐,感觉很心惊胆战,生拍绳索上的人会掉下去。看着纵横交错的绳索和绳上人的大无畏的神情,又不由得佩服当地人们的创造力和勇气。
杜鹃开花红艳艳,不过吸引人的是那里的小鸟,看着它们吸食花朵中的蜜,灵巧的动作。
音乐和画面给人一种悬念,那么下面出现的又会是那种动物呢?局部的拍摄让我误以为要出现什么庞然大物呢。这是红腹角雉,这一段很值得看,一只公的角雉以独特的偷窥方式去追求母角雉,像那种正反打的剪辑方式。看到公角雉鲜艳的肉垂一抖一抖的,还配以翅膀拍打发出的独特声音,这样的追求真的很好笑。剪辑很有技巧,故布疑阵般的制造悬念。
松动的土慢慢探出一个嘴巴、头、身体、尾巴,这就是两栖动物鳄鱼蝾螈。特写镜头里甚至可以看到它的鼻孔。同样的从泥土里钻出一种植物,竹子瞬间迅速成长,这是采用逐格摄影(或称延时摄影)用照相机拍摄完成的。场面不大,但拍出了一种震撼的效果,谁有会想到那小小的竹子竟是这样迅速的成长。
竹蝙蝠是一种很小,像蜜蜂那样大小的动物,它居住在竹子中空的洞穴里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需要拍摄竹蝙蝠的洞穴生活,BBC的工作人员用自己制作的摄像头伸到狭窄的洞穴里,捕捉到了洞穴内蝙蝠生存的画面,那个自制摄像头,其实就是英国随处可见的家用夜视闭路系统作出来的。那里面一个小蝙蝠张嘴的镜头,让人们看到了它的口腔内部,牙齿和舌头都是清新可见的。
晚上拍摄飞翔的小蝙蝠的片段很是漂亮,应该是用红外拍的,拍出了小蝙蝠的质感,也在它们穿梭在洞口的时候看到它们的小嘴,小脑袋,甚至看清了它们的骨头和肉质。在竹林里飞翔的小蝙蝠和当时的静谧的音乐构成了那个安静的夜晚,竹蝙蝠们轻扇翅膀在翩翩起舞。这样的夜突然间出现了危机,那是一条蛇,意欲去吃小蝙蝠,一边是无所知的小蝙蝠,另一边是慢慢靠近的蛇,加上音乐的烘托,气氛很紧张。可是最总由于洞口太小,蛇没有得逞,只好爬走了,这里还有一个从洞口向外拍的蛇头的特写,真不知怎么拍的。“在拍摄竹蝠的时候,竹叶青(也就是那条蛇)就近在咫尺,吓得摄影师大气都不敢出。”看过这段材料,我才知道他们还是很危险的,应该还有一些我们所不知道的艰辛,纪录片人啊,很不容易。
以竹子为线讲述它与人的好处,再来就是动物——竹鼠。看着好好的竹子被拖到了地下,进而看到了主角,是嗅觉很好以竹子为食的动物。怎么拍的那么清晰,对我来说很是一个迷,只有看了才知道什么是不可思议。同样的,只看到树枝在动,不知道又被什么动物拉扯,这是就轮到野生亚洲大象出场了。看此片之前,我是不知道中国境内有大象。
下面还有那种独特的捕蜂方法,很有技巧,不过最后以人们掠夺了蜂窝,然后吃幼虫来结尾,还有那个人耍宝似的吃法,真的很气愤,难道我们要展示我们吃动物的残忍,这是中外合拍,虽然真实,但也不要以点带面,为啥不来个我们保护小动物的呢?
象芋开花这组镜头,里面的解说词解说了我们从画面看不到的味道,还有部分使用热感摄像机来拍摄,以冷色和暖色来表现花的温度在上升,表现这个森林女巫的与众不同的一面。她利用埋葬虫来授粉,你可以看到雄蕊释放黄金花粉,真是一种奇妙的植物。画面的精美与细致,这段就很有代表性。我看的版本不是最高的,听说高版本的画面是“无以伦比的美丽”。
后面还介绍了野生长臂猿,它们是音乐名手,有一只大约才一天的幼猴的画面,听说很珍贵,就是很难得的意思了,下来就是橡胶林的问题,这里就不多说了,我只是特别欣赏这里的画面的美丽。结尾部分大象又出来了,在看到游客们后离开了。看到那只在水里挣扎的小象,我突然想到了在《白色星球》里结尾的那只找不到可以支撑它上岸的厚冰的镜头,同样的手法,同样的主题,在这种数量稀少的物种身上透出的一种无奈。这段的解说也是佐证:山脉目前暂时还是一片绿意盎然,迷惑的单纯,苍穹之下也许有中国最丰饶的自然宝藏,脆弱而无与伦比,在云雾袅袅之下,一个动植物与人类紧密相连,错综复杂的世界。
整体来说,这部片子不论是从视角、摄影还是配乐,都是我看过关于中国的纪录片中最棒的!其中有些野生动物和风景的镜头从未在银幕上出现过。视角平和,基本做到了真实、客观和公正;摄影技术是顶级的,自不必再多说;总体感觉完全中国风,该磅礴的磅礴该精致的精致,与背景融合为一体。
中国竟然有这么多野生动物、这么多如此美丽的地方,有机会一定要去走走。这部片子的画面都可以和摄影作品媲美了,相信在全球放映之后,会有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美丽的中国。
寓言是一颗魔豆,虽然小,却能长成参天大树。寓言是一根魔杖,虽然短,但能变出许多有趣的东西。
在《伊索寓言》这本书中,全是一个个短小故事。但是,每个故事里都讲着不同的深刻道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龟兔赛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