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简介

泰戈尔简介,第1张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1] 

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4至1911年担任梵 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

扩展资料:

泰戈尔的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阶级,是婆罗门种姓,在英国东印度公司时代财运亨通,成为柴明达地主。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社会活动家,在当时积极赞成孟加拉的启蒙运动,支持社会改革。他的父亲对吠陀和奥义书颇有研究,是哲学家和宗教改革者,富有民族主义倾向,由于与社会上的传统习俗格格不入,被习惯势力祝为没有种姓的外化之人。

他有子女十四人,泰戈尔是家中最小的一个。就是在这个家庭,兄弟姐妹和侄辈中颇出了一些学者和艺术家。由于生长在这样一个印度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和谐交融的书香门第,因而泰戈尔从小就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埃斯库里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他们的创作反映了奴隶主民主制发展不同阶段的社会生活,也代表了古希腊悲剧艺术“兴起-繁荣-衰落”各个时期的最高成就

  (1)、埃斯库罗斯 ——被誉为“悲剧之父”

  埃斯库罗斯(约公元前525-公元前456)是希腊悲剧形成时期的作家他生活在雅典由僭主制度向民主制度过渡时期,这正是雅典人为祖国自由而战斗的时期他出身贵族,公元前490年波斯军队入侵希腊,作为坚定的爱国者,埃斯库罗斯参加了著名的马拉松战役公元前480年,雅典被毁后他在希腊舰队里参加了萨拉米斯海战对内,他憎恨僭主专制,他的世界观反映在他的创作之中

  埃斯库罗斯在公元前484年首次夺魁,一生中共13次获胜史料中关于埃斯库罗斯作品数量的记载颇有出入,他共写了70部悲剧和笑剧(一说90部),他的悲剧流传至今的共有7部完整的悲剧,其中有1部完整的三部曲包括《乞援人》(前490)、《波斯人》(前472)、《七将攻忒拜》(前467)和《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前465)、《俄瑞斯忒亚》三联剧(《阿迦门农》、《奠酒人》和《报仇神》都在公元前458年上演)

  埃斯库罗斯在悲剧艺术上的最大贡献是在悲剧中增加了第二名演员,有了两个演员才能有真正的对话,表现戏剧冲突,因此他被称为“悲剧之父”他的剧本减缩了合唱队,戏剧结构程式基本形成他还创造了舞台背景,运用华丽的服装和高底靴,并使演员面具初步定型化至此,戏剧已从祭祀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其中《波斯人》以波斯水师在萨拉米全军覆没的事件为题材,抒发了埃斯库罗斯的爱国主义热情,赞美了卫国战争中的英雄这是现存希腊悲剧中唯一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一部作品《俄瑞斯忒亚》是流传至今的唯一一部完整的古希腊三联剧剧情涉及到残忍的血亲仇杀和法制的建立,《阿迦门农》以探哨的了望开场,歌队讲述了阿伽门农为了获取战争的胜利,献祭亲生女儿的经过阿伽门农在征服特洛伊后返回家乡,被王后克吕泰墨斯特拉所杀《奠酒人》描写阿伽门农之子俄瑞斯特斯回国,遵照阿波罗的谕令,先杀死母亲的情人埃吉斯托斯,经犹豫又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在复仇女神追踪下逃离《报仇神》描写俄瑞斯特斯被复仇女神指控后,经法院审判,定罪票与赦罪票持平,雅典娜最终投票赦免被告它以三个连续发展的故事为题材,展现异常激烈的冲突借助三部曲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总体格局,借助克吕泰墨斯特拉在三处剧中的出现贯穿全局,描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面通过对阿特柔斯家族的世仇描述,深化了古希腊文学一再强调的命运主题但是尽管埃斯库罗斯描写了战争的残酷性、专制的罪行和人生的黑暗面,但是炽热的宗教热情促使剧作家把人的幸福寄托于神明引导的公正上,神的意志将最终发挥作用:对神意的信念,最终会把人们引上公正与和谐

  《普罗米修斯》三部曲的第一部《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是埃斯库罗斯剧作中最杰出的一部取材于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盗天火赐予人类的故事普罗米修斯反抗统治世界的强大暴君宙斯,他是为人类造福的伟大战士,他把人类从宙斯蓄意毁灭中拯救出来,他传授人类走向文明的技术,最有典型意义的是他**宙斯的神火,把它赐予人类为了迫使普罗米修斯屈服,宙斯把普罗米修斯钉在高加索的峭壁上,让他日夜忍受着被鹰啄取内脏的痛苦但是普罗米修斯始终不愿背弃人类,不愿屈服诗人刻画了宙斯是个色厉内荏的专制暴君形象,而普罗米修斯是个为了人类进步而反抗宙斯的伟大的神,马克思称赞他为“哲学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普罗米修斯争取自由,反抗暴政的斗争热情,反映了民主制与僭主斗争的希腊广大自由民的精神

  埃斯库罗斯的悲剧气势磅礴,线条粗犷,手法大刀阔斧,并不精雕细琢,而且布局开阔豪放,诗人充分利用三部曲的篇幅,以自己的方式,凭借直觉,大大完善了悲剧艺术的组合形式他创造的人物意志坚强,雄伟高大,但性格刻画的不够深刻,戏剧情节也相对简单,剧情发展比较缓慢但抒情气氛浓郁,词句庄严,带有夸张色彩

  (2)、索福克勒斯——被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

  索福克勒斯(约公元前496—公元前406)是雅典民主盛极转衰时期的悲剧作家他的剧作标志着希腊悲剧已进入成熟阶段索福克勒斯出身于雅典一个工商业主的家庭公元前443年他出任联盟的财政主管,后来又两次担任重要的将军职务,公元前420年他曾担任祭司之职索福克勒斯在音乐与诗歌方面的造诣很深,28岁首次参加悲剧竞赛,就击败了埃斯库罗斯据说,他一生写过120多部剧作,在比赛中24次获胜他的悲剧现存7部,包括《埃阿斯》(前442年)、《安提戈涅》(前441)、《俄底浦斯王》(前431年)、《特拉基斯妇女》(前429年)、《厄勒克特拉》(前418年)、《菲洛克忒忒斯》(前409)、《俄底浦斯在克洛诺斯》(前401)索福克勒斯提倡民主精神,反对僭主专制,宣扬英雄主义思想,强调人对命运的反抗索福克勒斯在悲剧艺术上的最大贡献是:他的剧作中很少出现神,他不再借助神力,而是依靠人物性格的发展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他取消了三联剧的形式,将演员从两人发展为三人,合唱队减少抒情成分而参加戏剧动作,发挥演员的作用通过加强了戏剧动作和对话,使对话在戏剧中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成为刻画人物的有力手段索福克勒斯剧作取材于神话和传说,多描写理想化的英雄人物与命运的冲突,但终究不能挣脱命运的摆布而走向毁灭的悲剧结局其中《安提戈涅》是索福克勒斯最出色的悲剧安提戈涅的两位兄长波吕涅克斯和厄忒俄克勒斯彼此不和,为争夺王位发生激战,结果同归于尽克瑞翁以舅父身份继承王位,他宣布曾流亡国外并借助外国力量来争夺王位的波吕涅克斯为叛徒,因而不准任何人埋葬他的尸骨按照古希腊神律,一个人死后如果不下葬,他的阴魂便不能进入冥土,露尸不葬,也会触犯神灵,殃及城邦安提戈涅既不能违反禁止埋葬死者的命令,又不能不遵守必须埋葬死者的“神律”,这就形成了难以解决的矛盾但是安提戈涅义无反顾地埋葬了哥哥波吕涅克斯最终安提戈涅在牢中自缢剧中的冲突十分尖锐,气氛非常严肃,剧中的禁葬令违背古希腊人的宗教信仰,受到了先知和长老们的谴责诗人对安提戈涅寄予很大的同情

  《俄狄浦斯王》是诗人最著名的悲剧希腊神话中忒拜王拉伊俄斯在他的儿子俄狄浦斯出生时,从神谕中得知:俄狄浦斯长大后,将杀父娶母为了逃避命运,他用铁丝刺穿了新生儿的脚踝,(俄狄浦斯在希腊文的意思即为“肿胀的脚”),并让仆人把他丢弃在野外等死然而奉命执行的牧人心生怜悯,偷偷将婴儿转送给科林斯的国王玻吕玻斯俄狄浦斯长大后,从神谕中得知,他会杀父娶母不知道科林斯国王与王后并非自己亲生父母的俄狄浦斯,为避免神谕成真,便离开科林斯并发誓永不再回来俄狄浦斯流浪到忒拜附近时,在一个岔路上与一个老人发生冲突,误将老人杀死俄狄浦斯不知道实际上,他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他又以自己出众的智慧,铲除了忒拜的狮身人面女妖斯芬克斯,被忒拜人民拥戴为王,并娶了前王的王后伊俄卡斯忒后来,俄狄浦斯统治的国家不断有灾祸与瘟疫,国王因此向神请示,想要知道为什么会降下灾祸按照神示,必须揪出杀害前王的凶手,否则全城人民将死于瘟疫俄狄浦斯千方百计追查凶手,最后在先知提瑞西阿斯的揭示下,俄狄浦斯才知道凶手是自己,终究应验了他杀父娶母的不幸命运震惊不已的伊俄卡斯忒上吊自杀,而同样悲愤不已的俄狄浦斯,则刺瞎了自己的双眼,远离忒拜城

  《俄狄浦斯王》展示了富有典型意义的希腊悲剧冲突——人跟命运的冲突剧作家无法摆脱当时浓重的命运观念,使俄狄浦斯逃脱不了太阳神“神示”的罗网但索福克勒斯对命运抱有强烈的不满情绪,认为俄狄浦斯并不是有意杀父娶母,他非但没有罪,反而是一个为民除害的英雄、受人爱戴的君王俄狄浦斯智慧超群,热爱邦国,大公无私在命运面前,他不是俯首帖耳或苦苦哀求,而是奋起抗争,设法逃离他将杀父娶母的命运,歌颂了具有独立意志的人的勇敢坚强的斗争精神,反映了当时奴隶主民主派的思想特征在这部悲剧中,在诗人索福克勒斯的眼中,命运的性质是邪恶的,不可顺从的命运的力量是巨大的,不可抗拒的,命运的根源是神秘的、不可解释的这种剧主要表现了人的意志和命运的矛盾冲突,所以被称为“命运悲剧”

  在艺术上,古希腊悲剧在索福克勒斯手里已经达到了成熟的境界他的悲剧风格主要是:质朴、简洁、自然情节集中,结构完整,人物性格鲜明,语言朴质精练,富有表现力索福克勒斯的悲剧结构比较复杂,布局非常巧妙,被文学史家们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

  1)闭锁式截取事件发展接近高潮的部分构成情节线,在相对集中的情节过程中追溯前因,推动剧情疾速发展,直至终结高度集中的情节发展中,种种戏剧场面环环相扣,结构严密,使剧情具有封闭性“三一律”是这种剧作方式的总结(2)开放式以首尾铺陈的方式叙述故事,注意情节的线性因果序列,时空处理较为自由,(3)群像戏或人像展览式人物形象众多,情节主线隐伏,而注重各种复杂人物关系的展开,《俄狄浦斯王》就是采用了闭锁式结构,开始就是从故事将近结尾处展开,那时的俄狄浦斯已经成为了忒拜城的王,已经杀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娶了自己的母亲,但是他却不知情面临忒拜城的瘟疫,他一面在追查谁是杀害前王的罪犯的,一面慢慢回溯俄狄浦斯的身世,他不知道自己并非是科林斯的国王玻吕玻斯的亲生儿子,为了躲避杀父娶母的命运来到的忒拜城,在三岔路口误杀了忒拜城的王拉伊俄斯,命运的捉弄使他除掉了斯芬克斯成为了忒拜城的王,娶了自己的母亲才最后揭示了他的身世在他极力避免成为杀父娶母的罪人的同时,却一步步陷入了命运的圈套,并真正完成了杀父娶母的行为在把剧情推向高潮的时候,引出情节的“突转”和人物的“发现” 突转,也称陡转、突变,指剧情向相反方面的突然变化,即由逆境转入顺境,或由顺境转入逆境它是通过人物命运与内心感情的根本转变来加强戏剧性的一种技法;发现,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它可以是主人公对自己身份或者与其他人物关系的新的发现,也可以是对一些重要事实或无生命实物的发现在创作实践中,发现通常总是与突转相互联用或者同时出现,剧本往往通过发现来造成剧情的激变例如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第四场,俄狄浦斯为了解救城市的苦难,全力以赴查访杀父娶母的罪人,最后由于报信人无意之中透露真情,发现正是自己在无意中犯下了这一罪孽,于是,一个公正贤明的国王成了一个自我放逐的瞎眼乞丐

  (3)、欧里庇得斯——“心理戏剧的鼻祖”

  欧里庇德斯(公元前485-公元前406年)是雅典奴隶制民主国家危机时代的悲剧作家他出生贵族,一生从未参与过任何政治活动,热爱读书,醉心于哲学思考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许多问题,包括神性与人性、战争与和平、民主、妇女问题等等他一生共创作了92余部悲剧,现存有18部悲剧和1部萨图罗斯剧《独目巨人》,得过5次奖剧作包括《阿尔刻提斯》(前438)、《希波吕托斯》(前428年)、《赫卡柏》(前425年)、《特洛伊的妇女》(前415年)、《海伦》(前412年)、《美狄亚》(前431年)等欧里庇得斯剧作反映的是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政治、经济危机期间的思想意识他谴责不义的内战,反对雅典对待盟邦的高压政策,拥护民主制度,提倡民主精神欧里庇得斯最早在欧洲文学发现了妇女(18部戏剧有12部写妇女),尤其是私有财产的发展是家庭制度固定下来,婚姻制度逐渐固定为一夫一妻制,而这个制度只是对妇女而言,要求妇女严守贞操,甚至被禁锢在闺阁中,一般来说她们不能参加公共生活,更没有政治权利而男子们则可以有外室,可以在外面胡作非为,不受任何法律或者道德力量的约束有些妇女不堪压迫,奋起反抗比如《美狄亚》的复仇,也有的是做了家庭的牺牲品,比如《阿尔刻提斯》中的国王阿德墨托斯命中注定要短命,命运之神告诉他,可以让他的亲人做替身,他就可以免于夭折他的亲友,父母都不愿意,结果是他的妻子阿尔刻提斯自愿为他死反映的就是当时雅典社会要求妇女为男子牺牲一切的不合理制度的悲惨结果

  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后,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信仰危机和道德沦丧现象出现《美狄亚》被认为是古希腊最动人的悲剧之一,也是西方文学中第一次把妇女作为主要角色来塑造由于欧里庇得斯的戏剧风格和传统的悲剧风格不同,因此他生前并不出名,死后名声却很大,他的戏剧对西方戏剧史都有很大影响欧里庇德斯特别善于描写妇女心理,并通过心理描写来表达深刻的主题思想悲剧《美狄亚》,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中著名的关于阿耳戈船传说美狄亚用自己的法术帮助伊阿宋取得金羊毛,美狄亚和伊阿宋一起踏上返回希腊的旅程美狄亚的父亲听到她逃走的消息,派她的弟弟前往追回她美狄亚杀死了自己的弟弟,并将弟弟的尸体切开,分割成碎段,抛在山上各处,让父亲和追赶的差役忙于收尸,以此拖延时间和伊阿宋一行人离开后来伊阿宋夫妇到达科林索斯,伊阿宋移情别恋,要做科林索斯国王的女婿,美狄亚由爱生恨,忍痛将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杀害,绝了丈夫的后嗣同时也用下了毒的衣服杀死了伊阿宋的新欢,乘龙车飞往雅典神话中的英雄伊阿宋在这剧中变成了背信弃义、卑鄙自私的小人他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道德的堕落婚姻成了谋取财富和地位的手段美狄亚的悲剧反映了雅典民主制面临危机时期,随着私有制的发展和贫富的分化,希腊社会家庭崩溃、道德伦丧的现实美狄亚是一位热情、聪明、刚强而且富有反抗性的女性剧中以动人的手笔描写了她杀子之前的矛盾心理,写她的复仇心理和母爱之间所展开的激烈斗争这些段落充分表现了作家心理刻画的艺术功力《美狄亚》是一出道德悲剧

  欧里庇得斯继承前人,在艺术上有所革新他的写实手法和心理描写手法对后人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写实手法主要体现在他首先虽然采用的是神话题材,却实际上按照日常生活的来写,他的剧作标志着“英雄悲剧”的终结他的神话中的人物和他时代中的普通人相差不远,例如《特洛伊妇女》中描写的海伦简直就像一个搔首弄姿的妓女并且他把农人和奴隶也当做悲剧中的角色,使得悲剧更接近于生活他善于刻画人物心理,尤其善于刻画妇女心理,比如《希波吕托斯》里变态的恋爱心理的描写,《美狄亚》复仇时亲手杀害亲生儿子时的悲痛与对丈夫伊阿宋仇恨的心理冲突的描写,表达了深刻的思想欧里庇得斯很能了解妇女的心理,因此有人说,他首先在希腊文学的领域里发现了女人但欧里庇得斯悲剧结构布局有些松散同时他的两项创作技巧——开场白和“神力”也独具特色开场白可让观众知道剧本内容涉及什么样的英雄传说故事,剧尾借助神力来解决情节上遇到的困难,冲淡了戏剧效果,但吻合当时希腊悲剧收场的艺术需求,起到了缓解紧张气氛的作用

  三大悲剧剧作家的比较:

  埃斯库罗斯中的人物是神或者是神化了的人物;索福克勒斯的人物是按照“应当是怎样”的原则写成的理想英雄人物;欧里庇得斯是按照“现实中本来是怎样”的原则塑造人物,他的人物是写实的古希腊悲剧中的人物逐渐由天神降到人间

  三大悲剧诗人各自具有不同的风格埃斯库罗斯的悲剧风格:悲壮,雄浑,自信而又充满信心,抒情气氛浓重索福克勒斯的悲剧风格:质朴,简洁,结构完美欧里庇得斯的悲剧风格:华美而自然,以写实和心理描写见长

  古希腊悲剧往往以人与命运的斗争为主题,“命运悲剧”主要写主人公的个人意志和命运的冲突古希腊人认为在人和神之上还有命运主宰一切,它既支配人也支配神,它是不可抗拒的而又难以捉摸的人与命运之间的冲突,实际上反映了人与外界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命运观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三个时期各有不同的表现埃斯库罗斯把命运埃斯库罗斯把“命运”看作是至高无上的,非人格的神,它既是一种自然力量,也是一种社会力量,在他的悲剧里,命运凌驾于万物之上,不仅统治着孱弱的芸芸众生,而且还要支配着众神索福克勒斯向命运提出怀疑与挑战,他认为命运不是具体的神,而是一种不可捉摸的神秘力量,命运有捉弄人的邪恶性质,他强调人对命运的反抗和坚强的意志欧里庇得斯不相信命运,他认为命运在人的本身,强调事在人为,强调命运靠自己把握

埃斯库里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他们的创作反映了奴隶主民主制发展不同阶段的社会生活,也代表了古希腊悲剧艺术“兴起-繁荣-衰落”各个时期的最高成就。

1、埃斯库罗斯 ——被誉为“悲剧之父”

埃斯库罗斯(约公元前525-公元前456)是希腊悲剧形成时期的作家。他生活在雅典由僭主制度向民主制度过渡时期,这正是雅典人为祖国自由而战斗的时期。

他出身贵族,公元前490年波斯军队入侵希腊,作为坚定的爱国者,埃斯库罗斯参加了著名的马拉松战役。公元前480年,雅典被毁后他在希腊舰队里参加了萨拉米斯海战。对内,他憎恨僭主专制,他的世界观反映在他的创作之中。

埃斯库罗斯在公元前484年首次夺魁,一生中共13次获胜。史料中关于埃斯库罗斯作品数量的记载颇有出入,他共写了70部悲剧和笑剧(一说90部)。

他的悲剧流传至今的共有7部完整的悲剧,其中有1部完整的三部曲。包括《乞援人》(前490)、《波斯人》(前472)、《七将攻忒拜》(前467)和《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前465)、《俄瑞斯忒亚》三联剧(《阿迦门农》、《奠酒人》和《报仇神》都在公元前458年上演)。

2、索福克勒斯——被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

索福克勒斯(约公元前496—公元前406)是雅典民主盛极转衰时期的悲剧作家。他的剧作标志着希腊悲剧已进入成熟阶段。

索福克勒斯出身于雅典一个工商业主的家庭。公元前443年他出任联盟的财政主管,后来又两次担任重要的将军职务,公元前420年他曾担任祭司之职。

索福克勒斯在音乐与诗歌方面的造诣很深,28岁首次参加悲剧竞赛,就击败了埃斯库罗斯。据说,他一生写过120多部剧作,在比赛中24次获胜。

他的悲剧现存7部,包括《埃阿斯》(前442年)、《安提戈涅》(前441)、《俄底浦斯王》(前431年)、《特拉基斯妇女》(前429年)、《厄勒克特拉》(前418年)、《菲洛克忒忒斯》(前409)、《俄底浦斯在克洛诺斯》(前401)。

索福克勒斯提倡民主精神,反对僭主专制,宣扬英雄主义思想,强调人对命运的反抗。索福克勒斯在悲剧艺术上的最大贡献是:

他的剧作中很少出现神,他不再借助神力,而是依靠人物性格的发展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他取消了三联剧的形式,将演员从两人发展为三人,合唱队减少抒情成分而参加戏剧动作,发挥演员的作用。

通过加强了戏剧动作和对话,使对话在戏剧中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成为刻画人物的有力手段。索福克勒斯剧作取材于神话和传说,多描写理想化的英雄人物与命运的冲突,但终究不能挣脱命运的摆布而走向毁灭的悲剧结局。其中《安提戈涅》是索福克勒斯最出色的悲剧。

安提戈涅的两位兄长波吕涅克斯和厄忒俄克勒斯彼此不和,为争夺王位发生激战,结果同归于尽。克瑞翁以舅父身份继承王位,他宣布曾流亡国外并借助外国力量来争夺王位的波吕涅克斯为叛徒,因而不准任何人埋葬他的尸骨。

按照古希腊神律,一个人死后如果不下葬,他的阴魂便不能进入冥土,露尸不葬,也会触犯神灵,殃及城邦。安提戈涅既不能违反禁止埋葬死者的命令,又不能不遵守必须埋葬死者的“神律”,这就形成了难以解决的矛盾。

但是安提戈涅义无反顾地埋葬了哥哥波吕涅克斯。最终安提戈涅在牢中自缢。剧中的冲突十分尖锐,气氛非常严肃,剧中的禁葬令违背古希腊人的宗教信仰,受到了先知和长老们的谴责。诗人对安提戈涅寄予很大的同情。

3、欧里庇得斯——“心理戏剧的鼻祖”

欧里庇德斯(公元前485-公元前406年)是雅典奴隶制民主国家危机时代的悲剧作家。他出生贵族,一生从未参与过任何政治活动,热爱读书,醉心于哲学思考。

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许多问题,包括神性与人性、战争与和平、民主、妇女问题等等。他一生共创作了92余部悲剧,现存有18部悲剧和1部萨图罗斯剧《独目巨人》,得过5次奖。

剧作包括《阿尔刻提斯》(前438)、《希波吕托斯》(前428年)、《赫卡柏》(前425年)、《特洛伊的妇女》(前415年)、《海伦》(前412年)、《美狄亚》(前431年)等。

欧里庇得斯剧作反映的是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政治、经济危机期间的思想意识。他谴责不义的内战,反对雅典对待盟邦的高压政策,拥护民主制度,提倡民主精神。

欧里庇得斯最早在欧洲文学发现了妇女(18部戏剧有12部写妇女),尤其是私有财产的发展是家庭制度固定下来,婚姻制度逐渐固定为一夫一妻制,而这个制度只是对妇女而言,要求妇女严守贞操,甚至被禁锢在闺阁中,一般来说她们不能参加公共生活,更没有政治权利。

而男子们则可以有外室,可以在外面胡作非为,不受任何法律或者道德力量的约束。有些妇女不堪压迫,奋起反抗比如《美狄亚》的复仇,也有的是做了家庭的牺牲品;

比如《阿尔刻提斯》中的国王阿德墨托斯命中注定要短命,命运之神告诉他,可以让他的亲人做替身,他就可以免于夭折。

他的亲友,父母都不愿意,结果是他的妻子阿尔刻提斯自愿为他死。反映的就是当时雅典社会要求妇女为男子牺牲一切的不合理制度的悲惨结果。

扩展资料:

悲剧在古希腊历史背景下的社会条件和思想条件:

悲剧世界处于两种世界之间:一是神话世界,此后被认为是属于一个逝去的远古时代,但这个已逝去的时代却仍存在于意识之中;

二是新的价值标准体系,这是随着庇西特拉图、克里斯提尼、地米托克利和伯里克利时期城邦的迅速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这种双重世界的参照体系,构成了悲剧艺术的特色之一,同时也成为悲剧行为的推动力。在悲剧的矛盾冲突中,英雄、国王、僭主仍保有英雄式的和神话性的传统,但结尾的胜利却不属于他们:最终的胜利从来就不是一个独立的英雄人物所能实现的,它总是由新的民主城邦所赋予的集体价值的胜利。

在20世纪的下半叶,研究古希腊的学者尤其注重研究悲剧的起源问题。即使他们能给予起源问题一个总结性的回答,但悲剧问题也还是没有最终得到解决。

需要明白问题的实质是在于:从艺术、社会制度和人类思想角度来说,雅典悲剧(或称阿提卡悲剧)所带来的革新,使悲剧成为一种创新形式。

悲剧是具有自身规则和特色的新颖的文学样式,它在城邦的公共节日体系中建立了一种新型表演。此外,作为特殊的表达形式,它还揭示出当时一直未被认识到的人类经验的各个方面;

它标志着人类的内在塑造和责任观树立进入一个新阶段。悲剧的形式、悲剧的表征和悲剧人物这三个方面标志着悲剧现象的产生,并具有强大而鲜明的特性。

泰戈尔(1861~1941)

Tagore,Rabindranath

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是向西方介绍印度文化和把西方文化介绍到印度的很有影响的人物。

生平 1861年5月7日生于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1941年8月7日卒于同地。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婆罗门种姓。祖父德瓦尔格纳特·泰戈尔和父亲戴本德拉纳特·泰戈尔都是社会活动家,支持社会改革。泰戈尔进过东方学院、师范学校和孟加拉学院,但没有完成正规学习。他的知识得自父兄和家庭教师的耳提面命以及自己的努力者为多。他从13岁开始诗歌创作 ,14岁发表爱国诗篇《献给印度教徒庙会》。1878年,他遵父兄意愿赴英国留学,最初学习法律,后转入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1880年回国,专事文学创作。1884年,离开城市到乡村去管理祖传田产。1901年,在孟加拉博尔普尔附近的圣地尼克坦创办学校,这所学校于1921年发展成为交流亚洲文化的国际大学。1905年后民族解放运动进入高潮,孟加拉和全印度人民都反对孟加拉分割的决定,形成轰轰烈烈反帝爱国运动。泰戈尔去加尔各答投身运动,义愤填膺,写出大量爱国诗篇。但不久同运动其他领袖发生意见分歧,他不赞成群众焚烧英国货物、辱骂英国人的“直接行动”,而主张多做“建设性”工作,如到农村去发展工业、消灭贫困愚昧等。他于1907年退出运动回圣地尼克坦,过隐居生活,埋头创作。1913年,他因英文版《吉檀迦利》(Gitanjaei,即《牲之颂》,1911年出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从此闻名世界文坛。加尔各答大学授予他博士学位。英国政府封他为爵士。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先后10余次远涉重洋,访问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传播和平友谊,从事文化交流。1919年,发生阿姆利则惨案,英国军队开枪打死1000多印度平民,泰戈尔声明放弃爵士称号,以示抗议。1930年,他访问苏联,写有《俄国书简》。他谴责意大利法西斯侵略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支持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反对法西斯头子佛朗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写文章斥责希特勒的不义行径。他始终关心世界政治和人民命运,支持人类的正义事业。

创作 在长达近70年的创作活动中,泰戈尔共写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余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大量关于文学、哲学、政治方面的论著,还创作了1500余幅画和2000余首歌曲,其中1首为印度国歌。

13岁以后 ,泰戈尔发表了长诗《野花》、《诗人的故事》等,1881~1885年,出版抒情诗集《暮歌》、《晨歌》、《画与歌》,还有戏剧和长篇小说。戏剧和小说多取材于史诗和往世书,诗歌富于浪漫主义色彩。1886年,诗集《刚与柔》出版,标志着他在创作道路上进入面向人生与现实生活的时期。诗集《心中的向往》是他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他的独特风格开始形成。这一时期还写了剧本《国王与王后》和《牺牲》,反对恢复婆罗门祭司的特权和落后习俗。19世纪90年代是泰戈尔创作的旺盛时期。从1891年起,在他主编的《萨塔纳》杂志上,发表《摩诃摩耶》等60多篇短篇小说,主要是反对封建压迫,揭露现实生活中不合理现象。他发表了《金帆船》、《缤纷集》、《收获集》、《梦幻集》、《刹那集》5 部抒情诗集,1部哲理短诗《微思集》和1部《故事诗集》。收入《缤纷集》的叙事诗《两亩地》是作者民主主义思想的最高表现。从《刹那集》起,他开始用孟加拉口语写诗。他的第二部英译诗集《园丁集》里的诗大多选自这一时期作品。

20世纪初泰戈尔遭遇到个人生活的不幸,丧偶、丧女、丧父的悲痛与伤感在诗集《回忆》、《儿童》和《渡船》中有真实记录。他另有两部长篇小说《小沙子》和《沉船》。1910年,长篇小说《戈拉》发表,它反映了印度社会生活中的复杂现象,塑造了争取民族自由解放的战士形象;歌颂了新印度教徒爱国主义热情和对祖国必获自由的信心,同时也批判他们维护旧传统的思想;对梵社某些人的教条主义、崇洋媚外也予以鞭挞 。这期间还写了象征剧《国王》和《邮局》及讽刺剧《顽固堡垒》。1910年,孟加拉文诗集《吉檀迦利》出版 ,后泰戈尔旅居伦敦时把《吉檀迦利》、《渡船》和《奉献集》里的部分诗作译成英文,1913年《吉檀迦利》英译本出版,泰戈尔成为亚洲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进入另一创作高潮,发表诗歌《歌之花环》、《颂歌》、《白鹤》、《逃避》,中长篇小说《四个人》与《家庭与世界》。20世纪20 年代泰戈尔仍坚持写作,发表剧本《摩克多塔拉》、《红夹竹桃》,长篇小说《纠纷》、《最后的诗篇》及一些诗作。30年代他又陆续出版长篇小说《两姐妹》、《花圃》、《四章》;戏剧《时代的车轮》、《纸牌王国》 ;诗集《再一次》、《边缘集》和政治抒情诗《礼佛》等。1941年4月 ,他写下最后遗言、有名的《文明的危机》,对英国殖民统治进行控诉,表达了对民族独立的坚定信念。

《泰戈尔作品集》中译本

思想发展与艺术成就 泰戈尔生逢急剧变革的时代,受到印度传统哲学思想和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但他世界观最基本最核心部分还是印度传统的泛神论思想 ,即“梵我合一”。在《缤纷集》中,他第一次提出“生命之神”观念。他对神的虔诚是和对生活、国家与人民的爱融合在一起的。但这使他的诗歌也蒙上了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另外,他提倡东方的精神文明,但又不抹煞西方的物质文明。这些都使他的思想中充满了矛盾而表现在创作上。综观泰戈尔一生思想和创作发展 ,可大体分3个阶段:①幼年直至1910年前后,他积极参加反英政治活动,歌颂民族英雄,宣扬爱国主义,提倡印度民族大团结。②隐居生活直至1919年再次积极参加民族运动,爱国主义激情稍有消退,政治内容强的诗歌被带有神秘意味的诗歌所取代,也受了西方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诗歌的影响,宣扬的是爱与和谐。③从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开始直至逝世,他又开始关心政治,积极投入民族解放斗争,作品的内容又充满了政治激情,视野也开阔了,对世界和人类都十分关心 。可以说 ,泰戈尔一生的创作既有“菩萨慈眉”,也有“金刚怒目”。他的诗歌受印度古典文学、西方诗歌和孟加拉民间抒情诗歌的影响,多为不押韵、不雕琢的自由诗和散文诗;他的小说受西方小说的影响,又有创新,特别是把诗情画意融入其中,形成独特风格。

泰戈尔与中国 泰戈尔一贯强调印中两国人民团结友好合作的必要性。1881年,他写了《死亡的贸易》一文,谴责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毒害中国人民的罪行。1916年,他在日本发表谈话,抨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行动。1924年,他访问中国,回国发表了《在中国的谈话》。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以后,他屡次发表公开信、谈话和诗篇,斥责日本帝国主义,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中国作家郭沫若、郑振铎、冰心、徐志摩等人早期的创作,大多受过他的影响。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介绍到中国。几十年来出版的他的作品的中译本和评介著作为数很多。1961年为纪念他的百岁诞辰,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10卷本《泰戈尔作品集》。

===========

冰心 (1900~)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此后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繁星》(诗集)1923,商务

《春水》(诗集)1923,新潮社

《超人》(小说、散文集)1923、商务

《寄小读者》(散文集)1926,北新

《往事》(小说、散文集)193O,开明

《南归》(散文集)1931,北新

《姑姑》(小说集)1932,北新

《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33,北新

《冰心全集之二——冰心诗集》1932, 北新

《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1932,北新

《闲情》(诗、散文集)1922,北新

《去国》(小说集)1933,北新

《平绥沿线旅行记》(散文集)1935,平绥铁路管理局

《冬儿姑娘》(小说集)1935,北新

《冰心著作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43,开明

《冰心著作集之二——冰心散文集》1943,开明

《冰心著作集之三——冰心诗集》1943,开明

《关于女人》(散文集)1943,天地

《冰心小说散文选集》1954,人文

《陶奇的暑期日记》(小说)1956,上海少儿

《还乡杂记》(散文集)1957,上海少儿

《归来以后》(散文集)1958,作家

《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散文集)1960,百花

《小桔灯》(小说、散文、诗歌合集)1960,作家

《樱花赞》(散文集)1962,百花

《拾穗小札》(散文集)1964.作家

《晚晴集》(散文、小说合集)1980,百花

《三寄小读者》(散文集)1981,少儿

《记事珠》(创作谈)1982,人文

《冰心论创作》 1982.上海文艺

《冰心作品选》 1982,少儿

《冰心散文选》 1983,人文

《冰心选集(1—2)1983,四川人民(未出齐)

《冰心文集(1一3)1983,上海文艺(未出齐)

《冰心全集》(1-8)1994年,海峡文艺

《先知》(散文诗集)叙利亚凯罗纪伯伦著,1931,新月

《印度童话集》 印度穆拉安纳德著,1955,中青

《吉擅翅利》(诗集)印度泰戈尔著,1955,人文

《印度民间故事》 印度穆拉安纳德著,1955,上海少儿

《泰戈尔选集诗集》 与石真合译,1958,人文

《泰戈尔剧作集》(4)1959,戏剧

《马亨德拉诗抄》(尼泊尔)与孙用合译,1965,作家

《燃灯者》(诗集)马耳他安东布蒂吉格著,1981,人文

===================

心灵的呼唤

读《繁星春木》是一种享受。读它不必太拘谨,更不必刻意去追求什么。它,如心中絮语,像穿涧山泉,似抒情小曲,读它很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闲暇时,放松心情,轻轻翻开扉页,听着舒缓的轻音乐,在随风摇曳的薰衣草的培伴下,细细品味这淡远、深沉、自然、清新的语言,惬意极了!

童 真

“鱼儿上来了,水面上一个小虫漂浮着,在这小小的生死关头,我微弱的心,忽然颤动了!”类似于诗中的情景大家都见过。五六年前,我曾在中央电视台的某个节目中看到了这样的画面:一只活泼伶俐的小鹿在猛兽袭击鹿群时与同伴走散了。与此同时,一只体魄健壮的雄狮对这只娇小的小鹿穷追不舍,小鹿疯也似的拼命逃跑,它的眼里满是对生的渴求,它告诉自己:我必须奋力奔跑,我要活下去!可是,弱者终究是弱者,狮子在离小鹿还有几步之遥时,猛着扑了上去,死死咬住小鹿的脖颈。伴着一声凄凉的哀号,小鹿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这个场景不过短短的四五十秒,但它却令我在之后近半个月的时间里寝食难安。我的情感世界里只剩下了同情和厌恶:同情小鹿临死前发出的那震撼人心的一声哀呼;厌恶狮子逐鹿时那贪婪的眼神。可是,我现在再看到类似的情景,我只会安之若素地用“弱肉强食”这四个字轻描淡写地解释它。直至此刻,我才明白,当时心中怜悯的情感完全出自于自己的善良,自己宝贵的童真。童真,你快回来,帮我做回以前那个情感丰富的我。

自 然

“聪明人,抛弃你手中幻想的花罢!她只是虚无缥缈的,反分却你眼底春光”我之所以喜欢这首诗,是因为我从中找到了与自己内心相映的共鸣。我以前就是一个爱幻想的人,整日沉迷于对未来的幻想,而不能明智地改善现在。我小时候常幻想自己的未来多么成功,多么一帆风顺,无与伦比。但那仅仅是幻想中开的一朵格外娇艳却可望不可即的花儿。我以前学习就是因为“爱想不爱做”变得一点也不用心,以致于成绩一直无所提高。

沉迷幻想,使得自己与许多难得的机会擦肩而过。记得我五年级的一次综合知识竞赛,所有的同学都跃跃欲试,积极地准备着,而我却不怎么在乎,“坚信”自己一定会成功。可到了比赛时,看到试题根本不知从何下笔。比赛结果出来后,一些平日不如我的同学都榜上有名了,而我却名落孙山。当时真是追悔莫及啊!沉迷幻想,却没有努力追求现实中真正光芒万丈的太阳的人是可悲的。

从现在起,扔掉手中幻想的鲜花,争取那些真正的美丽吧!

母 爱

“母亲啊!掀开你的忧愁,容我在你的怀里沉酣,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母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千百年来,它一直以伟大和无私著称。在冰心的这部《繁星春水》里,母爱又是作品的主旋律。每每读到它,心灵总不免轻轻颤动一下。记得爸爸给我说过这样一个动情的故事,有一个在学术界成绩斐然,专门研究力学的专家,在做实验时得知女儿在一座五层楼的楼顶练习飞翔时,鞋也顾不得穿,以光速飞奔到女儿所站的大楼面前。当女儿往下跳时,她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接住了女儿。之后,当学生们告诫躺在抢救室里的她那么做十分危险时,她笑了笑说:“搞了大半辈子力学,又怎么不知道危险呢?只是,在爱的世界里,是没有力学的!”

爱没有力学。一只雌鸟虽然害怕一粒小小的子弹对自己翅膀的射击,可是当一只比子弹大得多的雏鸟从巢口坠落时,它会闪电一般毫不迟疑地冲上去;一头母牛带着牛犊遭遇狼群袭击时,它会用自己的肉体和鲜血去护卫自己的幼小的孩子……

这世界上把一切都承担下来,最后却忘了自己的,往往只有母亲。答应我,请现在就去为母亲做一件事,相信我,即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给她莫大的安慰!

伴着如碧螺春般沁人心脾的《繁星春木》可爱的安琪儿们,舞动你洁白的双翅,寻回你那失去已久的童真,扔掉幻想的花儿,学会爱与被爱,Are you ready

是达利的画《记忆的永恒》

这个地址有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4%EF%C0%FB&in=2&cl=2&cm=1&sc=0&lm=-1&pn=1&rn=1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4%EF%C0%FB&in=61&cl=2&cm=1&sc=0&lm=-1&pn=60&rn=1

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

于1904年5月11日出生于西班牙东北部的加泰隆尼亚省的菲格拉斯城。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非常活跃,这对于他后来的生涯尤其重要;这个时期的一些轶事,无论真实与否,都是他以后许多持续不变的形象的基础,他与父母及妻子加拉的关系对于他的艺术个性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达利总是热爱着他儿时的风景环绕菲格拉斯城的大平原和有橄榄林与尖秃岩石的加泰隆尼亚海岸。这些古老令人伤感的风景不仅作为背景而且也作为有生命的存在进入了他的绘画。"除了毕加索,萨尔瓦多·达利也许是最为知名但这并不是说得到了高度的评价的二十世纪画家"。围绕达利现象,人们有许多疑问:达利为何如此知名,几乎是臭名昭著他究竟是一个杰出的艺术家还是一个江湖骗子他到底是一个现代主义者还是一个古典主义的拙劣继承人在艺术史论界尤其关注的问题是:达利的艺术在多大程度上属于超现实主义达利在现代艺术中的地位究竟如何达利现象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最为根本的问题:艺术在二十一世纪的命运究竟如何我们不妨也可以这样提出问题,类似达利的反艺术现象究竟是怎样一种文化现象

超现实主义绘画是西方现代文艺中影响最为广泛的运动之一,达利作为该运动在美术领域的主要代表,一直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对象。"我同疯子的唯一区别,在于我不是疯子","每天早晨醒来,我都在体验一次极度的快乐,那就是成为达利的快乐……"。不用看达利高高翘向天穹的胡子,不用观赏他充满奇思怪想的作品,单是这些不同凡响的妙语,就足使你想象得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达利的盛誉主要归结于他自我推销的天分,但更应归功于他富于奇想的特殊才能。他的奇思怪想源自于生命中难以捕捉的素材,如性、死亡、变态、苍穹。他惯用不合逻辑地并列事物的方法。将受情感激发产生的灵感转变为创作过程,将自己内心的荒诞、怪异加入外在的客观世界,将人们熟悉的东西扭曲变形,再以精细的写真技术加以肯定,使幻想具有真实性。达利始终宣称自己是现代艺术文化的救世主,每天都在创造丰功伟绩,取得划时代的胜利:前往巴黎、遇见加拉、爱情田园诗、超现实主义革命……

为了获得自相矛盾的视觉形象,他通常都十分细致,精确地用十分斜视的手法描绘这些创造的形象,也许正式这种一丝不苟的现实主义笔法,正式这些清晰存在却非真实的形象才是如此令人不安的原因。

在达利长达70年的艺术生涯里,可谓做尽了让我们瞪目结舌的事。在那些怪事和怪诞言论里,给"巨匠们打分"已经成为达利的品牌。在西班牙绘画史上,他与委拉斯凯茨、戈雅、米罗、毕加索等绘画大师一同辉映着西班牙俊美的天空,传奇着西班牙的绘画史。

达利那双目空一切的眼睛无时无刻不在忧郁地注视着这个世界。

达利年表

1904

萨尔瓦多.费利佩.哈辛托.达利五月十一日生於西班牙费格拉斯。

1914

达利在费格拉斯天主教中学上学, 已崭露绘画天才。

1918

对彩色疯狂酷爱。 五月二日, 在费格拉斯的市立剧院举办的当地画家画展上, 初次展出。

1919

定期撰写有关艺术的文章并开始向费格拉斯公立中学办的评论杂志「体育场」投稿。

1921

进入马德里的圣费南度美术学校, 学习素描, 油画和雕塑。

1922

在巴塞隆纳的达茂画廊展出八幅作品。

1923

因无政府主义思想倾向而被补, 在费格拉斯与古罗纳被囚卅五天。

1925

达利首次在巴塞隆纳的达茂画廊举行个人画展, 引起毕卡索和米罗的注意。

1926

在巴黎曾拜访毕卡索, 毕卡索对达利作品印象甚深。

1929

第二次到巴黎, 目的是拍摄布鲁维尔的影片《安大鲁西亚犬》。 与卡拉相遇相爱。

1931

首次在皮雷。科列画廊展出, 后来并三年连续展出两次。

1932

《软锺》在朱利恩 。 利维画廊初次参加集体展出时, 引起纽约艺术爱好者极大的好奇, 是达利作品在美国获得成功的开始。

1933

在纽约朱利恩。利维画廊首次展出个人画展。 十二月, 在巴塞隆纳的加泰隆尼亚艺术画廊展出。

1934

在伦敦的兹威默画廊, 达利举行了在英国的首次个人画展。 十一月, 达利与加拉乘坐潜普莱恩号轮船初次到达纽约。

1935

在纽约现代美术馆作题为「超现实主义绘画和偏执狂患者的形象」演讲。

1936

五月, 超现实主义实物在拉顿画廊展出, 达利以他的设计《康德纪念碑》及《刺激性欲的外套》参展。

1937

达利为避开战争, 逃亡至意大利, 住在爱德华 。 詹姆士家里。 他和詹姆士一同研究熟悉文艺复兴和巴洛克艺术。

1938

一月, 以《下雨天的出租汽车》参加巴黎美术画廊的超现实主义展出。

1939

再度到纽约, 参加三月廿一日在朱利恩 。 利维画廊开幕的个人作品展览会。

1940

纳粹入侵迫在眉睫,达利再度离开欧洲, 先住在美国维吉尼亚州,卡雷斯 。 克罗斯比家里。 后茈L运至加州卡美尔的卵石海滩。

1933 年

1941

十月, 芭蕾舞「迷宫」於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首演。 歌剧剧本, 布景和服装都是达利创作和设计的。

1942

纽约现代美术馆举办达利作品回顾展, 并轮流在美国其他八个城市展出。

1944

上演戏剧作品有:《钦尼塔咖啡馆》《感伤的讨论》和《疯子特里斯丹》。

1945

广岛的原子弹爆炸启发了达利,开始他的「核」或「原子」等科学阶段。

1946

返回欧洲, 准备在西班牙科加特港定居下来。 离家乡费格拉斯约三十哩。

1949

开始对宗教题材有兴趣, 也对和谐几何图形理论产生兴趣。

1950

一月, 达利在纽约出版了「备忘录」。

1954

先后在罗马, 威尼斯和米兰展出重要作品回顾展。

1960

二月, 在纽约展出《哥伦布发现美洲》个展。

1961

在威尼斯首演「加拉的芭蕾舞」, 达利设计布景, 道具和服装。 莫里斯。 贝贾特编导。

1964

达利被授与西班牙伊莎贝尔大十字勋章。 五月, 书籍「一位天才的日记」出版。

1965

纽约现代艺术画廊展出达利所有重要作品回顾画展。 此时他开始对摄影和二度空间艺术发生兴趣。

1969

「变态的情欲」出版, 这是他的偏执狂临界状态手法达到最高潮的作品。

1970

和西班牙建筑师埃米利奥‧ 佩雷斯‧皮涅罗研究建在费格拉斯达利博物馆的初步计划。

1971

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达利博物馆正式开幕。 达利第一部画集「是的(Oui)」 出版。

1972

纽约诺德勒画廊展出他的摄影作品。

1974

三月, 在德国法兰克福的史达德尔美术馆, 举办作品回顾展。 九月十八日, 费格拉斯达利博物馆开幕。

1979 年

1975

尼康公司资助摄影展, 主题为「达利,偏执狂临界状态方法,客观偶然性和第三度空间」。

1976

十月, 将一本著作「哲学家的炼金术」存入巴黎国立图书馆。

1978

四月, 在纽约古金汉博物馆展出第一件超立体主义的作品。

1980

在伦敦泰德画廊举行达利主要作品回顾展。

1982

妻子卡拉病逝。 达利隐居在恩波达。 创作有些是他自己设计的新主题, 有些是从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中取材的。

1983

四月十五日, 西班牙国王与王后, 为马德里西班牙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从1914到1983年400件达利作品选作」展览剪彩。

1984

三月廿七日, 在费格拉斯正式设立加拉-萨尔瓦多 。 达利基金会。

1986

缠绵病榻且闭门谢客, 可以接近他的只有医疗小组和最亲密的合作者。

1988

十一月, 病情恶化, 被送到巴塞隆纳的科龙医院。 在医院中, 西班牙国王亲自探视, 达利将自己为的一本诗送给他。

1989

心脏病突发, 一月廿三日於费格拉斯医院中去世。 他的遗体用防腐剂保存。 安葬在达利博物馆中。

  你是不是用五笔打字把"木"打成了"水"

  =========

  泰戈尔(1861~1941)

  Tagore,Rabindranath

  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是向西方介绍印度文化和把西方文化介绍到印度的很有影响的人物。

  生平 1861年5月7日生于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1941年8月7日卒于同地。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婆罗门种姓。祖父德瓦尔格纳特·泰戈尔和父亲戴本德拉纳特·泰戈尔都是社会活动家,支持社会改革。泰戈尔进过东方学院、师范学校和孟加拉学院,但没有完成正规学习。他的知识得自父兄和家庭教师的耳提面命以及自己的努力者为多。他从13岁开始诗歌创作 ,14岁发表爱国诗篇《献给印度教徒庙会》。1878年,他遵父兄意愿赴英国留学,最初学习法律,后转入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1880年回国,专事文学创作。1884年,离开城市到乡村去管理祖传田产。1901年,在孟加拉博尔普尔附近的圣地尼克坦创办学校,这所学校于1921年发展成为交流亚洲文化的国际大学。1905年后民族解放运动进入高潮,孟加拉和全印度人民都反对孟加拉分割的决定,形成轰轰烈烈反帝爱国运动。泰戈尔去加尔各答投身运动,义愤填膺,写出大量爱国诗篇。但不久同运动其他领袖发生意见分歧,他不赞成群众焚烧英国货物、辱骂英国人的“直接行动”,而主张多做“建设性”工作,如到农村去发展工业、消灭贫困愚昧等。他于1907年退出运动回圣地尼克坦,过隐居生活,埋头创作。1913年,他因英文版《吉檀迦利》(Gitanjaei,即《牲之颂》,1911年出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从此闻名世界文坛。加尔各答大学授予他博士学位。英国政府封他为爵士。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先后10余次远涉重洋,访问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传播和平友谊,从事文化交流。1919年,发生阿姆利则惨案,英国军队开枪打死1000多印度平民,泰戈尔声明放弃爵士称号,以示抗议。1930年,他访问苏联,写有《俄国书简》。他谴责意大利法西斯侵略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支持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反对法西斯头子佛朗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写文章斥责希特勒的不义行径。他始终关心世界政治和人民命运,支持人类的正义事业。

  创作 在长达近70年的创作活动中,泰戈尔共写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余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大量关于文学、哲学、政治方面的论著,还创作了1500余幅画和2000余首歌曲,其中1首为印度国歌。

  13岁以后 ,泰戈尔发表了长诗《野花》、《诗人的故事》等,1881~1885年,出版抒情诗集《暮歌》、《晨歌》、《画与歌》,还有戏剧和长篇小说。戏剧和小说多取材于史诗和往世书,诗歌富于浪漫主义色彩。1886年,诗集《刚与柔》出版,标志着他在创作道路上进入面向人生与现实生活的时期。诗集《心中的向往》是他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他的独特风格开始形成。这一时期还写了剧本《国王与王后》和《牺牲》,反对恢复婆罗门祭司的特权和落后习俗。19世纪90年代是泰戈尔创作的旺盛时期。从1891年起,在他主编的《萨塔纳》杂志上,发表《摩诃摩耶》等60多篇短篇小说,主要是反对封建压迫,揭露现实生活中不合理现象。他发表了《金帆船》、《缤纷集》、《收获集》、《梦幻集》、《刹那集》5 部抒情诗集,1部哲理短诗《微思集》和1部《故事诗集》。收入《缤纷集》的叙事诗《两亩地》是作者民主主义思想的最高表现。从《刹那集》起,他开始用孟加拉口语写诗。他的第二部英译诗集《园丁集》里的诗大多选自这一时期作品。

  20世纪初泰戈尔遭遇到个人生活的不幸,丧偶、丧女、丧父的悲痛与伤感在诗集《回忆》、《儿童》和《渡船》中有真实记录。他另有两部长篇小说《小沙子》和《沉船》。1910年,长篇小说《戈拉》发表,它反映了印度社会生活中的复杂现象,塑造了争取民族自由解放的战士形象;歌颂了新印度教徒爱国主义热情和对祖国必获自由的信心,同时也批判他们维护旧传统的思想;对梵社某些人的教条主义、崇洋媚外也予以鞭挞 。这期间还写了象征剧《国王》和《邮局》及讽刺剧《顽固堡垒》。1910年,孟加拉文诗集《吉檀迦利》出版 ,后泰戈尔旅居伦敦时把《吉檀迦利》、《渡船》和《奉献集》里的部分诗作译成英文,1913年《吉檀迦利》英译本出版,泰戈尔成为亚洲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进入另一创作高潮,发表诗歌《歌之花环》、《颂歌》、《白鹤》、《逃避》,中长篇小说《四个人》与《家庭与世界》。20世纪20 年代泰戈尔仍坚持写作,发表剧本《摩克多塔拉》、《红夹竹桃》,长篇小说《纠纷》、《最后的诗篇》及一些诗作。30年代他又陆续出版长篇小说《两姐妹》、《花圃》、《四章》;戏剧《时代的车轮》、《纸牌王国》 ;诗集《再一次》、《边缘集》和政治抒情诗《礼佛》等。1941年4月 ,他写下最后遗言、有名的《文明的危机》,对英国殖民统治进行控诉,表达了对民族独立的坚定信念。

  《泰戈尔作品集》中译本

  思想发展与艺术成就 泰戈尔生逢急剧变革的时代,受到印度传统哲学思想和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但他世界观最基本最核心部分还是印度传统的泛神论思想 ,即“梵我合一”。在《缤纷集》中,他第一次提出“生命之神”观念。他对神的虔诚是和对生活、国家与人民的爱融合在一起的。但这使他的诗歌也蒙上了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另外,他提倡东方的精神文明,但又不抹煞西方的物质文明。这些都使他的思想中充满了矛盾而表现在创作上。综观泰戈尔一生思想和创作发展 ,可大体分3个阶段:①幼年直至1910年前后,他积极参加反英政治活动,歌颂民族英雄,宣扬爱国主义,提倡印度民族大团结。②隐居生活直至1919年再次积极参加民族运动,爱国主义激情稍有消退,政治内容强的诗歌被带有神秘意味的诗歌所取代,也受了西方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诗歌的影响,宣扬的是爱与和谐。③从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开始直至逝世,他又开始关心政治,积极投入民族解放斗争,作品的内容又充满了政治激情,视野也开阔了,对世界和人类都十分关心 。可以说 ,泰戈尔一生的创作既有“菩萨慈眉”,也有“金刚怒目”。他的诗歌受印度古典文学、西方诗歌和孟加拉民间抒情诗歌的影响,多为不押韵、不雕琢的自由诗和散文诗;他的小说受西方小说的影响,又有创新,特别是把诗情画意融入其中,形成独特风格。

  泰戈尔与中国 泰戈尔一贯强调印中两国人民团结友好合作的必要性。1881年,他写了《死亡的贸易》一文,谴责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毒害中国人民的罪行。1916年,他在日本发表谈话,抨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行动。1924年,他访问中国,回国发表了《在中国的谈话》。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以后,他屡次发表公开信、谈话和诗篇,斥责日本帝国主义,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中国作家郭沫若、郑振铎、冰心、徐志摩等人早期的创作,大多受过他的影响。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介绍到中国。几十年来出版的他的作品的中译本和评介著作为数很多。1961年为纪念他的百岁诞辰,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10卷本《泰戈尔作品集》。

  ===========

  冰心 (1900~)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此后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繁星》(诗集)1923,商务

  《春水》(诗集)1923,新潮社

  《超人》(小说、散文集)1923、商务

  《寄小读者》(散文集)1926,北新

  《往事》(小说、散文集)193O,开明

  《南归》(散文集)1931,北新

  《姑姑》(小说集)1932,北新

  《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33,北新

  《冰心全集之二——冰心诗集》1932, 北新

  《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1932,北新

  《闲情》(诗、散文集)1922,北新

  《去国》(小说集)1933,北新

  《平绥沿线旅行记》(散文集)1935,平绥铁路管理局

  《冬儿姑娘》(小说集)1935,北新

  《冰心著作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43,开明

  《冰心著作集之二——冰心散文集》1943,开明

  《冰心著作集之三——冰心诗集》1943,开明

  《关于女人》(散文集)1943,天地

  《冰心小说散文选集》1954,人文

  《陶奇的暑期日记》(小说)1956,上海少儿

  《还乡杂记》(散文集)1957,上海少儿

  《归来以后》(散文集)1958,作家

  《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散文集)1960,百花

  《小桔灯》(小说、散文、诗歌合集)1960,作家

  《樱花赞》(散文集)1962,百花

  《拾穗小札》(散文集)1964.作家

  《晚晴集》(散文、小说合集)1980,百花

  《三寄小读者》(散文集)1981,少儿

  《记事珠》(创作谈)1982,人文

  《冰心论创作》 1982.上海文艺

  《冰心作品选》 1982,少儿

  《冰心散文选》 1983,人文

  《冰心选集(1—2)1983,四川人民(未出齐)

  《冰心文集(1一3)1983,上海文艺(未出齐)

  《冰心全集》(1-8)1994年,海峡文艺

  《先知》(散文诗集)叙利亚凯罗纪伯伦著,1931,新月

  《印度童话集》 印度穆拉安纳德著,1955,中青

  《吉擅翅利》(诗集)印度泰戈尔著,1955,人文

  《印度民间故事》 印度穆拉安纳德著,1955,上海少儿

  《泰戈尔选集诗集》 与石真合译,1958,人文

  《泰戈尔剧作集》(4)1959,戏剧

  《马亨德拉诗抄》(尼泊尔)与孙用合译,1965,作家

  《燃灯者》(诗集)马耳他安东布蒂吉格著,1981,人文

  ===================

  心灵的呼唤

  读《繁星春木》是一种享受。读它不必太拘谨,更不必刻意去追求什么。它,如心中絮语,像穿涧山泉,似抒情小曲,读它很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闲暇时,放松心情,轻轻翻开扉页,听着舒缓的轻音乐,在随风摇曳的薰衣草的培伴下,细细品味这淡远、深沉、自然、清新的语言,惬意极了!

  童 真

  “鱼儿上来了,水面上一个小虫漂浮着,在这小小的生死关头,我微弱的心,忽然颤动了!”类似于诗中的情景大家都见过。五六年前,我曾在中央电视台的某个节目中看到了这样的画面:一只活泼伶俐的小鹿在猛兽袭击鹿群时与同伴走散了。与此同时,一只体魄健壮的雄狮对这只娇小的小鹿穷追不舍,小鹿疯也似的拼命逃跑,它的眼里满是对生的渴求,它告诉自己:我必须奋力奔跑,我要活下去!可是,弱者终究是弱者,狮子在离小鹿还有几步之遥时,猛着扑了上去,死死咬住小鹿的脖颈。伴着一声凄凉的哀号,小鹿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这个场景不过短短的四五十秒,但它却令我在之后近半个月的时间里寝食难安。我的情感世界里只剩下了同情和厌恶:同情小鹿临死前发出的那震撼人心的一声哀呼;厌恶狮子逐鹿时那贪婪的眼神。可是,我现在再看到类似的情景,我只会安之若素地用“弱肉强食”这四个字轻描淡写地解释它。直至此刻,我才明白,当时心中怜悯的情感完全出自于自己的善良,自己宝贵的童真。童真,你快回来,帮我做回以前那个情感丰富的我。

  自 然

  “聪明人,抛弃你手中幻想的花罢!她只是虚无缥缈的,反分却你眼底春光”我之所以喜欢这首诗,是因为我从中找到了与自己内心相映的共鸣。我以前就是一个爱幻想的人,整日沉迷于对未来的幻想,而不能明智地改善现在。我小时候常幻想自己的未来多么成功,多么一帆风顺,无与伦比。但那仅仅是幻想中开的一朵格外娇艳却可望不可即的花儿。我以前学习就是因为“爱想不爱做”变得一点也不用心,以致于成绩一直无所提高。

  沉迷幻想,使得自己与许多难得的机会擦肩而过。记得我五年级的一次综合知识竞赛,所有的同学都跃跃欲试,积极地准备着,而我却不怎么在乎,“坚信”自己一定会成功。可到了比赛时,看到试题根本不知从何下笔。比赛结果出来后,一些平日不如我的同学都榜上有名了,而我却名落孙山。当时真是追悔莫及啊!沉迷幻想,却没有努力追求现实中真正光芒万丈的太阳的人是可悲的。

  从现在起,扔掉手中幻想的鲜花,争取那些真正的美丽吧!

  母 爱

  “母亲啊!掀开你的忧愁,容我在你的怀里沉酣,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母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千百年来,它一直以伟大和无私著称。在冰心的这部《繁星春水》里,母爱又是作品的主旋律。每每读到它,心灵总不免轻轻颤动一下。记得爸爸给我说过这样一个动情的故事,有一个在学术界成绩斐然,专门研究力学的专家,在做实验时得知女儿在一座五层楼的楼顶练习飞翔时,鞋也顾不得穿,以光速飞奔到女儿所站的大楼面前。当女儿往下跳时,她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接住了女儿。之后,当学生们告诫躺在抢救室里的她那么做十分危险时,她笑了笑说:“搞了大半辈子力学,又怎么不知道危险呢?只是,在爱的世界里,是没有力学的!”

  爱没有力学。一只雌鸟虽然害怕一粒小小的子弹对自己翅膀的射击,可是当一只比子弹大得多的雏鸟从巢口坠落时,它会闪电一般毫不迟疑地冲上去;一头母牛带着牛犊遭遇狼群袭击时,它会用自己的肉体和鲜血去护卫自己的幼小的孩子……

  这世界上把一切都承担下来,最后却忘了自己的,往往只有母亲。答应我,请现在就去为母亲做一件事,相信我,即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给她莫大的安慰!

  伴着如碧螺春般沁人心脾的《繁星春木》可爱的安琪儿们,舞动你洁白的双翅,寻回你那失去已久的童真,扔掉幻想的花儿,学会爱与被爱,Are you ready

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

于1904年5月11日出生于西班牙东北部的加泰隆尼亚省的菲格拉斯城。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非常活跃,这对于他后来的生涯尤其重要;这个时期的一些轶事,无论真实与否,都是他以后许多持续不变的形象的基础,他与父母及妻子加拉的关系对于他的艺术个性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达利总是热爱着他儿时的风景环绕菲格拉斯城的大平原和有橄榄林与尖秃岩石的加泰隆尼亚海岸。这些古老令人伤感的风景不仅作为背景而且也作为有生命的存在进入了他的绘画。"除了毕加索,萨尔瓦多·达利也许是最为知名但这并不是说得到了高度的评价的二十世纪画家"。围绕达利现象,人们有许多疑问:达利为何如此知名,几乎是臭名昭著他究竟是一个杰出的艺术家还是一个江湖骗子他到底是一个现代主义者还是一个古典主义的拙劣继承人在艺术史论界尤其关注的问题是:达利的艺术在多大程度上属于超现实主义达利在现代艺术中的地位究竟如何达利现象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最为根本的问题:艺术在二十一世纪的命运究竟如何我们不妨也可以这样提出问题,类似达利的反艺术现象究竟是怎样一种文化现象

超现实主义绘画是西方现代文艺中影响最为广泛的运动之一,达利作为该运动在美术领域的主要代表,一直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对象。"我同疯子的唯一区别,在于我不是疯子","每天早晨醒来,我都在体验一次极度的快乐,那就是成为达利的快乐……"。不用看达利高高翘向天穹的胡子,不用观赏他充满奇思怪想的作品,单是这些不同凡响的妙语,就足使你想象得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达利的盛誉主要归结于他自我推销的天分,但更应归功于他富于奇想的特殊才能。他的奇思怪想源自于生命中难以捕捉的素材,如性、死亡、变态、苍穹。他惯用不合逻辑地并列事物的方法。将受情感激发产生的灵感转变为创作过程,将自己内心的荒诞、怪异加入外在的客观世界,将人们熟悉的东西扭曲变形,再以精细的写真技术加以肯定,使幻想具有真实性。达利始终宣称自己是现代艺术文化的救世主,每天都在创造丰功伟绩,取得划时代的胜利:前往巴黎、遇见加拉、爱情田园诗、超现实主义革命……

为了获得自相矛盾的视觉形象,他通常都十分细致,精确地用十分斜视的手法描绘这些创造的形象,也许正式这种一丝不苟的现实主义笔法,正式这些清晰存在却非真实的形象才是如此令人不安的原因。

在达利长达70年的艺术生涯里,可谓做尽了让我们瞪目结舌的事。在那些怪事和怪诞言论里,给"巨匠们打分"已经成为达利的品牌。在西班牙绘画史上,他与委拉斯凯茨、戈雅、米罗、毕加索等绘画大师一同辉映着西班牙俊美的天空,传奇着西班牙的绘画史。

达利那双目空一切的眼睛无时无刻不在忧郁地注视着这个世界。

达利年表

1904

萨尔瓦多.费利佩.哈辛托.达利五月十一日生于西班牙费格拉斯。

1914

达利在费格拉斯天主教中学上学, 已崭露绘画天才。

1918

对彩色疯狂酷爱。 五月二日, 在费格拉斯的市立剧院举办的当地画家画展上, 初次展出。

1919

定期撰写有关艺术的文章并开始向费格拉斯公立中学办的评论杂志「体育场」投稿。

1921

进入马德里的圣费南度美术学校, 学习素描, 油画和雕塑。

1922

在巴塞罗那的达茂画廊展出八幅作品。

1923

因无政府主义思想倾向而被补, 在费格拉斯与古罗纳被囚卅五天。

1925

达利首次在巴塞罗那的达茂画廊举行个人画展, 引起毕卡索和米罗的注意。

1926

在巴黎曾拜访毕卡索, 毕卡索对达利作品印象甚深。

1929

第二次到巴黎, 目的是拍摄布鲁维尔的影片《安大鲁西亚犬》。 与卡拉相遇相爱。

1931

首次在皮雷。科列画廊展出, 后来并三年连续展出两次。

1932

《软锺》在朱利恩 。 利维画廊初次参加集体展出时, 引起纽约艺术爱好者极大的好奇, 是达利作品在美国获得成功的开始。

1933

在纽约朱利恩。利维画廊首次展出个人画展。 十二月, 在巴塞罗那的加泰隆尼亚艺术画廊展出。

1934

在伦敦的兹威默画廊, 达利举行了在英国的首次个人画展。 十一月, 达利与加拉乘坐潜普莱恩号轮船初次到达纽约。

1935

在纽约现代美术馆作题为「超现实主义绘画和偏执狂患者的形象」演讲。

1936

五月, 超现实主义实物在拉顿画廊展出, 达利以他的设计《康德纪念碑》及《刺激性欲的外套》参展。

1937

达利为避开战争, 逃亡至意大利, 住在爱德华·詹姆士家里。 他和詹姆士一同研究熟悉文艺复兴和巴洛克艺术。

1938

一月, 以《下雨天的出租汽车》参加巴黎美术画廊的超现实主义展出。

1939

再度到纽约, 参加三月廿一日在朱利恩 · 利维画廊开幕的个人作品展览会。

1940

纳粹入侵迫在眉睫,达利再度离开欧洲, 先住在美国维吉尼亚州,卡雷斯·克罗斯比家里。 后后运至加州卡美尔的卵石海滩。

1933 年

1941

十月, 芭蕾舞「迷宫」於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首演。 歌剧剧本, 布景和服装都是达利创作和设计的。

1942

纽约现代美术馆举办达利作品回顾展, 并轮流在美国其他八个城市展出。

1944

上演戏剧作品有:《钦尼塔咖啡馆》《感伤的讨论》和《疯子特里斯丹》。

1945

广岛的原子弹爆炸启发了达利,开始他的「核」或「原子」等科学阶段。

1946

返回欧洲, 准备在西班牙科加特港定居下来。 离家乡费格拉斯约三十哩。

1949

开始对宗教题材有兴趣, 也对和谐几何图形理论产生兴趣。

1950

一月, 达利在纽约出版了「备忘录」。

1954

先后在罗马, 威尼斯和米兰展出重要作品回顾展。

1960

二月, 在纽约展出《哥伦布发现美洲》个展。

1961

在威尼斯首演「加拉的芭蕾舞」, 达利设计布景, 道具和服装。 莫里斯·贝贾特编导。

1964

达利被授与西班牙伊莎贝尔大十字勋章。 五月, 书籍「一位天才的日记」出版。

1965

纽约现代艺术画廊展出达利所有重要作品回顾画展。 此时他开始对摄影和二度空间艺术发生兴趣。

1969

「变态的情欲」出版, 这是他的偏执狂临界状态手法达到最高潮的作品。

1970

和西班牙建筑师埃米利奥·佩雷斯·皮涅罗研究建在费格拉斯达利博物馆的初步计划。

1971

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达利博物馆正式开幕。 达利第一部画集「是的(Oui)」 出版。

1972

纽约诺德勒画廊展出他的摄影作品。

1974

三月, 在德国法兰克福的史达德尔美术馆, 举办作品回顾展。 九月十八日, 费格拉斯达利博物馆开幕。

1979 年

1975

尼康公司资助摄影展, 主题为「达利,偏执狂临界状态方法,客观偶然性和第三度空间」。

1976

十月, 将一本著作「哲学家的炼金术」存入巴黎国立图书馆。

1978

四月, 在纽约古金汉博物馆展出第一件超立体主义的作品。

1980

在伦敦泰德画廊举行达利主要作品回顾展。

1982

妻子卡拉病逝。 达利隐居在恩波达。 创作有些是他自己设计的新主题, 有些是从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中取材的。

1983

四月十五日, 西班牙国王与王后, 为马德里西班牙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从1914到1983年400件达利作品选作」展览剪彩。

1984

三月廿七日, 在费格拉斯正式设立加拉-萨尔瓦多·达利基金会。

1986

缠绵病榻且闭门谢客, 可以接近他的只有医疗小组和最亲密的合作者。

1988

十一月, 病情恶化, 被送到巴塞罗那的科龙医院。 在医院中, 西班牙国王亲自探视, 达利将自己写的一本诗送给他。

1989

心脏病突发, 一月廿三日於费格拉斯医院中去世。 他的遗体用防腐剂保存。 安葬在达利博物馆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273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