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情感表达方式

艺术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情感表达方式,第1张

在学习这门课之前,我眼中艺术家好像都是不食人间烟火、孤独地行走于世间,我时常自嘲“自己就是一个俗人,不懂艺术”,在学习这门课之后我才渐渐明白艺术家的情感要远比我们丰富、热烈,他们也是把这种情感表达的最淋漓尽致的人,他们的作品会让我们产生一些情感上的共鸣。

艺术家是一个少数人组成的群体,能够欣赏艺术作品的人也是少数。艺术是情感的依托,每一副画作、一个曲子、一段舞蹈等等都是创作人的情感,而那些传世的大作往往是情感最真实的表达。对于不懂艺术的人来说,他们看到的是作品所带来的最直接感受,令人激动、让人陶醉、令人振奋,比如一副画作,普通的作品人们会说“画得很像,就像活了一样”,对于更高深的作品,人们不会评价它的技艺有多高超,而是会说“这幅画有灵魂”,是来自创作者的灵魂。

艺术源于兴趣,是最初对于图像、声音、语言的兴趣。技艺的磨炼是艺术作品的保障,这时艺术家与工匠很像,通过不断的重复提高技艺,对自己的作品倾注心血,用一生做一件事。艺术家与工匠的不同在于,艺术家的作品是用来表达情感,工匠的作品是用于生活。不能说谁的作品更好,也无法用金钱衡量,艺术家的作品传递的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情感。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展现了一个戴着蓝色和金色头巾的年轻女孩那令人难以忘怀的凝视。

这幅画会让人想象它背后的故事,**讲述了画中女孩葛丽叶和维米尔似有若无的爱情。达芬奇曾说“最崇高的乐趣在于理解的喜悦”。我想对于艺术家而言最开心的事就是理解。《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中有这样一个片段。葛丽叶挪开了维米尔布景中的椅子,第二天,揭开外面画布,看到了他的画,她笑了。因为看到画面左边是空的,画面里的椅子,他抹掉了。后来他问她,为什么挪开了椅子,她说,像被围在中间。椅子的存在令她有不舒服的感觉,我猜。一个挪开椅子的举动默默去提示他。而他,看懂了。

弗里达的画作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仿佛是来自生命最深处呐喊,无法用言语表达。弗里达对自己的画是这样解释的——“他们认为我是超现实主义画家,但我不是。我从不画梦,我画我自己的现实。”弗里达的一生可以这样概括

我们透过弗里达的作品体会到了她的痛苦,也感受到了弗里达传奇而瑰丽的一生。人生本就是路漫漫苦难相伴,但我们应该像一朵花姿态傲娇地过完一生。

绘画也是一种记录的方式。《戈雅之魂》中的戈雅像一个历史的见证者,一个面容光洁、阳光可爱、周身散发着淡淡的花香的如同天使一样的少女变成了一个面容枯槁、身体佝偻、浑身散发着恶臭的巫婆一样的妇人,一个少女的悲惨经历反映了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颠沛流离。戈雅的这种旁观者记录者的姿态让我想起委拉斯凯兹的《宫娥》,好像我们才是画中的人,而画中的画师、公主、宫女、仆人都看着我们,也许在画师看来,他的画就是一个世界,而画师自己则是记录者。

尼采将艺术家定义为“患病的动物。”诚如他所言,历史上患有精神疾病的艺术家可谓如天上繁星恒河沙数。许多伟大的作品往往正是在其作者们陷入心理失常的状态下创作的——梵高自囚于疯人院时,时常痛苦自责。某天画家透过铁栅栏看见了院外的一丛蝴蝶花,生命的曼妙美感触动了他,画家迅速取出画具,在绝望与希望、痛苦与释缓间找到了微妙平衡,完成了《蓝蝴蝶花》。偏执患者封闭于自我的世界中,但这些敏感有疯狂的人们,对这种混乱的心理状态无所适从,只渴望早日逃离得到解脱,在逃避的过程中,往往抓住某种象征物作为精神寄托,如艺术、如无休止的进行强迫式研究,终有一日,谱写了绝世之作。

艺术创作与情感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情感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主导着我们的行为、思考和感受。在艺术创作中,情感成为了作品的灵魂,给作品带来了生命力和感染力。以下是一些原因:

1 艺术作品需要表达作者的情感:艺术作品是作者情感的表现,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感受和情绪融入到作品之中,使得观众在欣赏作品时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2 情感能够激发创作灵感:艺术家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经历时,会产生强烈的情感,这些情感会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这些情感可以是愤怒、喜悦、悲伤、惊讶等等,都是创作的重要素材。

3 情感是艺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作品中的情感不仅仅是作品的主题和内容,更是作品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艺术家通过色彩、线条、音乐、文字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将自己的情感传递给观众。

4 情感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艺术作品中的情感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让他们在欣赏作品时能够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这种共鸣可以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并产生更深刻的思考。

因此,情感在艺术创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没有情感的注入,艺术作品就会失去灵魂和生命力。

书法作为我国独有的民族文化,荟萃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其发展历程中,不仅因其独特的雄浑之美使迁客骚人为之醉心,也因其秀逸之美而深受文人墨客的亲睐。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书法教育改革已成了时代的呐喊和教育的主旋律。要继承和发扬这门古老的艺术,就必须重视书法教育。经过经纬两向的比较,得知中国书法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情况如下:在部分大学里,书法已不在必修科目之列,而成为任意选修课,加之书法教师水平普遍较低,指导不了学生提高书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浇灭了大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从而导致大学生淡化了提高书法之理念;设立了大学生书画协会的大学很多,但能真正帮助提高会员的书法水平,指导其参加正式书法大赛的却屈指可数;很多大学都在创办各式各样的刊物,如:《生物学报》、《诗刊》、《散文选刊》等等,而书法专刊却很少,书法在他们所谓的刊物中充其量不过是一幅插图、一个背景而已;不少学校每年度都会举行书画展,而在作品展示会上,绘画作品前,参观者蜂拥不已,而在书法作品前,参观者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还在于大学生淡化了书法理念,缺乏书法欣赏水平,加之抵御不了绘画作品对他们的视觉冲击,于是在类似的书画展中,这种“一家欢乐一家忧”的情况已经司空见惯。综上所述,可知我国目前书法教育现状不容乐观,这并非杞人忧天。我国本是书法发祥地,然而,书法教学却落后于外国,尤其是日本,虽然其由于文字障碍,书法的风格、书法的层次、书体的种类等尚不如中国,但书法教育的普及面远在中国之上,大有争夺书法霸主之势。在中国,教育行政部门并没有明文规定中小学生必修书法,对大学生更是降低了要求,因此,不少大学生便认为只要懂英文、会电脑、有口才就可以驰骋天下,而书法这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艺术并不在他们提高自身素质之列。 长期下去,确实令人担忧。为改变当今书法教育现状,大力宣传书法的重要性、提高大学生对书法的认识势在必行。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象征,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文化魅力。从历史上讲,书法在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根基里,蕴藏着不可侵犯的民族尊严、崇高强大的民族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创造智慧。通过书法教学,让大学生领会理解汉字文化以及书法艺术的崇高和深广的哲思情理,可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塑造完美人格。中国书法数千年的历史,在给予我们不胜枚举的佳作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高山仰止的人格形象。王羲之第五子——王微之曾说过“写尽三缸水,只有一点象羲之;怀秦无钱买纸,便广种芭蕉,以蕉叶代纸成冢。”这昭示着书法在人格塑造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书法,可以使大学生的意识境界得到净化和升华。 从根本上讲,书法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随着书法学习实践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对美的感受力、感悟力、分辨力以及创造力就会越强,对书法的老辣之美、刚健之美、丰满圆润之美等等的鉴赏能力也会发生质的飞跃。在了解了中国书法对大学生在提高综合素质、陶冶情操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之后,对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书法教育已经尤为重要。书法,历有“实用”和“审美”两种相对应的狭义界说。立足教育角度,书法首先是从“蒙童识字习字”开始。凡有文字,既有书写,必有美恶。书写的美恶,既是实用的需求,也是审美的嬗变。现今的大学生大多是名符其实的书法初学者。如何入门?入门后可有发展之前途?不少爱好书法的大学生都为之焦心。自古以来,不少书法家都提倡从楷书入门,因为楷书是所有字体中最规范的字体,其笔画、结构都是其它字体的基础。那是否就非得按千百年来的说法:从楷书入门呢?回答是:对于古人是肯定的,而对当代的大学生是不一定的。古代“蒙童识字习字”,即 “文化学习”也是“艺术教育”同步进行,相辅相成。他们首先要识字,而楷书是首选,楷书没有明显的审美提示,符合儿童的生理发育特征。现今的大学生——天之骄子,言其不识字颇欠妥帖;十八、九岁,已是成年,生理和心理发育都已成熟,因此不存在手不受控制的生理问题;至于心理,“完全成熟”是无法界定的;但就审美追求而言,大学生已完全具备这方面的能力。那大学生书法还应“从楷书入门”吗?回答是可以从楷书入门,也可以从非楷书入门,如从篆书入门、从隶书入门、从行书入门等都可以。只要学习方法得当,都不是难题,加之其创新意识创新,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往往会创造出自己的风格,这对提高他们对书法的兴趣是大有裨益的。伴随着社会“书法热潮”的兴起,伴随素质教育的深化,书法教育以一个重要的角色立足于大学讲堂已不再是可望而不可求。书法作为民族文化的精萃,在书法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大力开展书法教育,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培养书法专业人才的需要,更是普及推广、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做为跨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大学生更应该注重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各方面的才能,构建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中国书法教育的发展添枝加叶。首先,书法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它以汉字为载体,涉及语言、文学、历史、美学等方面,又与音乐、美术相通。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当代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去继承这一传统,练好中国书法。在指导时如能从趣味性、知识性的角度给予指导,能使当代大学生增长很多知识,达到知识与技能共同提高的功效。另外,有重点地选择一些历代名家作品给大学生以直接赏析指导,可让学生们从中感受到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从而激起学生们继承发扬民族传统的决心与信心,激发爱国热情。其次,书法对于培养人的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及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个性塑造及审美能力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书法是我国独特的传统艺术,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欣赏和喜爱。人们为什么会喜欢她呢?正是因为她能示人以美,触发人们对美的感受和联想,它是审美与实用的结合体。大学生多少不一对美应该在自己的心中有所定义吧。因为它是一种美德我们才去研究它、创造她。汉代的杨雄曾说过:“字为心画”,即书法是表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美的书法能通过形象而又抽象的线条使欣赏者获得美的享受,并能够陶冶人的人格和性情。练习书法实际上是习字者用眼睛感受美,用练习探求美,用心领悟美,用手创造美的过程。鲁迅先生说:“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还说:“我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所以说,学习书法是美育的有效手段。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容美丑是先天的,但字写得美却可以靠后天努力而获得,字是人的另一个仪表。而且,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许多人喜欢在家中挂一幅书画作品以增加点书香,这不仅是装饰,也体现个人的品味,同时更是一种美的享受。对于孩子们来说,把他们带到书法美的意境中去,让他们耳濡目染,深受熏陶,则必定会有全新的发现,久而久之,也就会有闪光的自我。这些在电脑中又如何能显现呢?再次,目前,中国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中的一部分生活自理能力差,性格比较孤僻。练习书法则是调节心理素质、规范行为的好办法,可以使学生进入相对静止状态。现在的学生不是不聪明,而是太马虎,不认真,不专心。而练字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必须心静气和,端正姿势,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就可养成严谨认真的好习惯。同时,大学阶段,是最缺少的韧劲与耐力,也恰好可通过一笔一画的书写练习来获得,纠正草草了事、粗枝大叶、马虎的毛病,从而养成锲而不舍、精力专注、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好习惯。事实证明,接受书法教育的学生能获得一种极强的协调和自控能力,为学习其他学科,培养其他技能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摘要:绘画作品之所以会深受大众的青睐,除了作品中极富表现力的线条、颜色以及笔法,还有作品背后艺术创作者融入其中的个人情感。这些都离不开艺术创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所进行地大量的观察和积累,他们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领悟注入到作品之中,并且通过创作实践的过程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从而创造出极具生命活力的优秀作品。

  关键词:绘画创作;情感表达;感染力;表现力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8-0181-01

  绘画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有助于提升人们的审美修养并且能够陶冶大众的艺术情操,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绘画创作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表现形式,更是个人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在绘画艺术发展的进程中,情感表达是一种比较独特的表现形式,它可以使创作者与作品间形成某种情感共鸣,这种情感随之也会转化为创作的动力和源泉进而激励着创作者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艺术家经历相似的过程—一首先意识到某种情感影响了自己,然后通过艺术创作的形式来表现这种情感。对于愤怒的表达,我(破口大骂)和艺术家(绘画创作)的不同在于艺术家注重其情感的独特性,不辞辛劳地进行个案探究一比如,是什么让此愤怒成其为此状态下的愤怒。艺术家不过是更热衷于解读自己情感的人罢了。

鉴于此,科林伍德认为,在现实生活中通常被认为是艺术品的有形存在或事件并不一定就是艺术品或(用自己的话说)艺术本身。当然,这些有形

的表现形式对于人们体验艺术至关重要。但艺术的目的不在于交流。相反,科林伍德认为,艺术创作是艺术家表达自己情感的过程,能否将此情感交流出去倒是次要的。

科林伍德同样注重区分艺术创作本身和制造东西的技艺。同样,是否注重个体性是区分的关键。技艺旨在生产符合一般标准的产品一张床或一件衣物,而艺术家旨在创作独特性的作品—仅此诗箱,别无其他。自始至终,科林伍德坚持艺术品的独特性,并据此对其他(没能承认艺术品的独特性)理论家进行批评。

——科林伍德《艺术原理》

在人类历史上,语言的出现和使用是传播史上的一次历史性革命,延续至今,语言表达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到的语言表达艺术则涵盖了更为复杂、完善的语言传达体系,不仅仅局限于人们的听觉神经,还包含了人们视觉神经的感知,目前,我国已有众多专家学者对语言表达艺术进行了长期而系统的研究,本文旨在从情感的运用这一角度分析其在语言表达艺术中的重要性与多样性。 

关键词语言表达艺术;情感的运用 语言表达艺术不是单一的标准普通话的呈现,它囊括了更为复杂的语言表达体系与艺术呈现形式,其中,情感是语言表达艺术中非常重要的元素,没有情感的语言表达就像人离开了阳光和空气一样是没有生命力的。 

情感在语言表达艺术中的重要作用:语言表达艺术离不开情感的支撑语言表达艺术传达的内容就是信息,传达者在信息的传递中为了能让受者更好地接受和理解信息的内容,一定会运用眼神、表情、手势、体态等视觉系统,去辅助有声语言的表达。内心活动的变化也会带动情感的变化,直接影响你所要表达的内容。语言表达艺术很大程度上都要依靠情感的支撑,有了情感,有声语言表达就有了实质性的意义。

柯林伍德在其《艺术原理》一书中转述了“湖畔”诗人柯勒律冶的如下观点:“我们知道某人是诗人,是因为他把我们变成了诗人这一事实;我们知道他在表现他的情感,是基于他在使我们能够表现我们自己的情感这一事实。”

每一份情感都有其个性,因此,在把情感转化为形象时。每一次都要求创新。这种创新是由艺术家完成的。艺术家在完成之后,他的作品便成为提供给众人的一个示范,使众人借此示范也能表现自己的情感。

美术是通过作品表现形式来表达情感

它的表达是有局限性的

人是在理解并投入到作品的内涵中来体会情感的

这种体会是通过人对物质的心情寄托再经过艺术加工而来

与音乐相比直观性更强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280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