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经典影片100部!!!
1《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第十二届奥斯卡(1939)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彩色片)、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剪接和特别奖;最佳男演员、最佳原创音乐、最佳音响、最佳效果提名
2《卡萨布兰卡》(又译《北非谍影》)Casablanca第十六届奥斯卡(1943)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男演员、最佳男配角、最佳摄影、最佳剪接、最佳音乐提名
3《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第二十六届奥斯卡(1953)最佳女主角、最佳原著故事、最佳服装设计(黑白片);最佳男配角、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导演、最佳剪接、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提名
4《魂断蓝桥》Waterloo Bridge第十三届奥斯卡(1940)最佳摄影(黑白片)、最佳原创音乐提名
5《战地钟声》For Whom the Bell Tolls第十六届奥斯卡(1943)最佳女配角;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主角、最佳艺术指导(彩色片)、最佳摄影(彩色片)、最佳剪接、最佳音乐、最佳**提名
6《彗星美人》All About Eve第二十三届奥斯卡(1950)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服装设计(黑白片)、最佳音响;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剪接、最佳音乐提名
7《费城故事》The Philadelphia Story第十三届奥斯卡(1940)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提名
8《铁翼雄风》(又译为《翼》)Wings第一届奥斯卡(1927-1928)最佳影片、最佳技术效果
9《绿野仙踪》The wizard of Oz第十二届奥斯卡(1939)最佳音乐(歌曲)、最佳音乐(作曲);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最佳效果提名
10《煤气灯下》Gaslight第十七届奥斯卡(1944)最佳女主角、最佳艺术指导(黑白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摄影(黑白片)、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提名
11《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第十三届奥斯卡(1940)最佳艺术指导(黑白片)
12《浮生若梦》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第十一届奥斯卡(1938)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最佳摄影、最佳剪接、最佳音响、最佳编剧提名
13《翡翠谷》(又译《青山翠谷》)How Green Was My Valley第十四届奥斯卡(1941)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导演、最佳摄影(黑白片)、最佳艺术指导、(黑白片);最佳女配角、最佳剪接、最佳音乐、最佳音响、最佳编剧提名
14《黄金时代》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第十九届奥斯卡(1946)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接、最佳音乐和特别奖;最佳音响提名
15《君子协定》Gentleman"s Agreement第二十届奥斯卡(1947)最佳影片、最佳女配角、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剪接、最佳改编剧本提名
16《呼啸山庄》(又译作《咆哮山庄》)Wuthering Heights第十二届奥斯卡(1939)最佳摄影;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导演、最佳原创音乐、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提名
17《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第九届奥斯卡(1936)最佳**、最佳剪辑提名
18《失去的周末》The lost weekend第十八届奥斯卡(1945)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剪接、最佳音乐提名
19《忠勇之家》Mrs Miniver第十五届奥斯卡(1942)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黑白片);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剪接、最佳音响、最佳效果提名
20《小妇人》Little Women第六届奥斯卡(1932-1933)最佳编剧;最佳**、最佳导演提名
21《一夜风流》 It Happened One Night第七届奥斯卡(1934)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
22《红菱艳》The Red Shoes第二十一届奥斯卡(1948)最佳艺术指导;最佳音乐;最佳剪接、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提名
23《红河谷》Red River第二十一届奥斯卡(1948)最佳编剧、最佳剪辑提名
24《茶花女》Camille第十届奥斯卡(1937)最佳女演员提名
25《巴黎圣母院》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第十二届奥斯卡(1939)最佳音响、最佳音乐提名
26《王子复仇记》Hamlet第二十一届奥斯卡(1948)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艺术指导(黑白片)、最佳服装设计(黑白片);最佳女配角、最佳导演、最佳音乐提名
27《翠堤春晓》 The Great Waltz第十一届奥斯卡(1938)最佳摄影;最佳女配角、最佳剪接提名
28《左拉传》The Life of Emile Zola第十届(1937)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助理导演、最佳艺术指导、最佳音响、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29《天方夜谭》Arabian Nights第十五届奥斯卡(1942)最佳摄影(彩色片)、 最佳艺术指导(彩色片)、 最佳音响、 最佳音乐提名
30《亨利五世》Henry V第十九届奥斯卡(1946)特别奖;最佳**、最佳男演员、最佳艺术指导、最佳音乐提名
31《罗生门》Rashomon第二十四届奥斯卡(1951)最佳外语片奖;第二十五届奥斯卡(1952)最佳艺术指导提名
32《公民凯恩》(大国民)Citizen Kane第十四届奥斯卡(1941)最佳剧本;最佳**、最佳男演员、最佳导演、最佳摄影(黑白片) 、最佳艺术指导(黑白片)、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最佳音乐提名
33《主教之妻》The Bishop"s Wife第二十届奥斯卡(1947)最佳音响奖;最佳**、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音乐提名。
34《太阳浴血记》( 《血太阳》)Duel in the sun第十九届奥斯卡(1946)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提名
35《大饭店》Grand Hotel第五届奥斯卡(1933)最佳影片
36《叛舰喋血记》Mutiny on the Bounty第八届奥斯卡(1935)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剪接、最佳音乐、最佳编剧提名
37《当代奸雄》(一代奸雄)All the King"s men第二十二届奥斯卡(1949)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员、最佳女配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剪辑提名
38《第三人》The third man第二十三届奥斯卡(1950)最佳摄影(黑白片);最佳**和最佳剪辑提名
39《岸上风云》(《在江边》、《码头风云》)On the Waterfront第二十七届奥斯卡(1954)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员、最佳女配角、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摄影(黑白片)、最佳艺术指导(黑白片)和最佳剪辑;最佳男配角和最佳音乐提名
40《一个美国人在巴黎》An American in Paris第二十四届奥斯卡(1951)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音乐;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提名
41《雨中曲》Singin" in the Rain第二十五届奥斯卡(1952)最佳女配角和最佳音乐提名
42《蝴蝶梦》Rebecca第十三届奥斯卡(1940)最佳影片、最佳摄影;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女配角、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剪辑、最佳效果和最佳音乐提名。
43《深闺疑云》Suspicion第十四届奥斯卡(1941)最佳女演员;最佳影片和最佳音乐提名
44《爱德华大夫》Spellbound第十八届奥斯卡(1945)最佳音乐奖;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导演、最佳摄影和最佳效果五项提名
45《偷自行车的人》The Bicycle Thief第二十二届奥斯卡(1949)最佳外语片奖;最佳编剧提名
46《撒哈拉沙漠》Sahara第十六届奥斯卡(1943)最佳男配角、最佳音响和最佳摄影提名
47《愤怒的葡萄》(《怒火之花》)The Grapes of Wrath第十三届奥斯卡(1940)最佳女配角和最佳导演;最佳**、最佳男演员、最佳编剧、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提名
48《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第二十三届奥斯卡(1950)最佳编剧、最佳艺术指导和最佳音乐;最佳**、最佳男演员、最佳男配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导演、最佳摄影和最佳剪辑提名
49《关山飞渡》Stagecoach第十二届奥斯卡(1939)最佳男配角、最佳音乐(配乐);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影片提名
50《大独裁者》The Great Dictator第十三届奥斯卡(1940)最佳**、最佳男演员、最佳男配角、最佳编剧和最佳音乐提名
51《欲望号街车》A Streetcar Named Desire第二十四届奥斯卡(1951)最佳女演员、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和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最佳男演员、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摄影、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音响和最佳音乐提名
52《史密斯先生到华盛顿》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第十二届奥斯卡(1939)最佳原创剧本;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音乐、最佳影片、最佳音响、最佳改编剧本提名
53《迪兹先生进城》Mr Deeds Goes to Town第九届奥斯卡(1936)最佳导演;最佳**、最佳男演员、最佳编剧、最佳音响提名
54《歌剧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第十六届奥斯卡(1943)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音响和最佳音乐提名
55《碧血金沙》The Treasure of the Sierra Madre第二十一届奥斯卡(1948)最佳男配角、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最佳**提名
56《战地军魂》Stalag 17第二十六届奥斯卡(1953)最佳男演员;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导演提名
57《沙漠之鼠》The Desert Rats第二十六届奥斯卡(1953)最佳编剧提名
58《凯恩舰叛变》The Caine Mutiny第二十七届奥斯卡(1954)最佳**、最佳男演员、最佳男配角、最佳编剧、最佳剪辑、最佳音响和最佳音乐提名
59《鹿苑长春》The Yearling第十九届奥斯卡(1946)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导演和最佳剪辑提名
60《玉女神驹》National Velvet第十八届奥斯卡(1945)最佳女配角、最佳剪辑;最佳导演、最佳摄影和最佳艺术指导提名
61《正午》High Noon第二十五届奥斯卡(1952)最佳男演员、最佳剪辑、最佳音乐(配乐)和最佳音乐(歌曲);最佳**、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提名。
62《戏王之王》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h第二十五届奥斯卡(1952)最佳**和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服装设计和最佳剪辑提名
63《侠盗罗宾汉》The Adventures of Robin Hood第十一届奥斯卡(1938)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剪辑和最佳音乐;最佳**提名
64《孤星血泪》Great Expectations第二十届奥斯卡(1947)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提名
65《西线无战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第三届奥斯卡(1929-1930)最佳**、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和最佳摄影提名。
66《罗伯茨先生》"Mister Roberts"第二十八届奥斯卡(1955)最佳男配角;最佳**、最佳音响提名
67《捉贼记》To Catch a Thief第二十八届奥斯卡(1955)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和最佳服装设计提名
68《泉水中的三枚硬币》(《罗马之恋》)Three Coins in the Fountain第二十七届奥斯卡(1954)最佳摄影(彩色)、最佳音乐(歌曲);最佳影片提名
69《百老汇的旋律》(又译《红伶秘史》、《百老汇之歌》)The Broadway Melody第二届奥斯卡(1929)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员和最佳导演提名
70《大地》The Good Earth第十届奥斯卡(1937)最佳女演员、最佳摄影;最佳**、最佳导演和最佳剪辑提名
71《与我同行》Going My Way第十七届奥斯卡(1944)最佳**、最佳男演员、最佳男配角、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和最佳音乐;最佳男演员、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提名
72《风流寡妇》The Merry Widow第七届奥斯卡(1934)最佳艺术指导
73《龙凤配》Sabrina第二十七届奥斯卡(1954)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女主角、最佳摄影(黑白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提名
74《一曲难忘》A Song to Remember 第十八届奥斯卡(1945)最佳男演员、最佳编剧、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音响和最佳音乐提名
75《卿何薄命》Dark Victory第十二届奥斯卡(1939)最佳女演员、最佳音乐、最佳**提名
76《飞虎群英》Flying Tigers 第十五届奥斯卡(1942)最佳音响(录音)、最佳效果、最佳音乐提名
77《外星人大战地球》The War of the Worlds第二十六届奥斯卡(1953)最佳特效奖;最佳剪辑、最佳音响(录音)提名
78《晴空血战史》(《十二点正》)Twelve O"Clock High第二十二届奥斯卡(1949)最佳男配角、最佳音响(录音);最佳**、最佳男演员提名
79《圣女贞德》英格丽 褒曼 (Ingrid Bergman)主演Joan of Arc第二十一届奥斯卡(1948)最佳摄影(彩色片)、最佳服装设计(彩色片)和特别奖;最佳男配角、最佳女主角、最佳艺术指导(彩色片)、最佳剪辑、最佳音乐提名
80《三剑客》(三个火枪手、三剑侠)The Three Musketeers第二十一届奥斯卡(1948)最佳摄影(彩色片)提名
81《夜阑人未静》The Asphalt Jungle第二十三届奥斯卡(1950)最佳男配角、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和最佳摄影提名
82《紧急下潜》Crash Dive第十六届奥斯卡最佳特殊效果
83《胜利之歌》(扬基都德)Yankee Doodle Dandy 第十五届奥斯卡(1942)最佳男主角、最佳音乐(配乐)、最佳音响(录音);最佳男配角、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提名
84《凄艳断肠花》The Paradine Case第二十届奥斯卡(1947)最佳女配角提名
85《双重生活》A Double Life第二十届奥斯卡(1947)最佳男主角、最佳音乐(配乐);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86《巴格达大盗》(月宫宝盒)The Thief of Bagdad第十三届奥斯卡(1940)最佳摄影(彩色片)、最佳艺术指导(彩色片)、最佳效果;最佳音乐提名
87《救生艇》Lifeboat第十七届奥斯卡(1944)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编剧提名
88《美人计》Notorious第十九届奥斯卡(1946)最佳男配角、最佳编剧提名
89《太阳之血》Blood on the Sun第十八界奥斯卡(1945)最佳艺术指导(黑白片)
90《居里夫人》Madame Curie第十六届奥斯卡(1943)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艺术指导(黑白片)、最佳摄影、最佳音乐、最佳影片、最佳音响提名
91《大幻影》Grand Illusion 第十一届奥斯卡(1938)最佳影片提名
92《蓬门今始为君开》The Quiet Man 第二十五届奥斯卡(1952)最佳摄影(彩色片)、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最佳艺术指导(彩色片)、最佳影片、最佳音响、最佳编剧提名
93《时代女人》Woman of the Year第十五届奥斯卡(1942)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女主角提名
94《虎帐狼烟》(铁血金戈)Drums along the Mohawk第十二届奥斯卡(1939)最佳女配角、最佳摄影(彩色片)提名
95《封面女郎》Cover Girl第十七届奥斯卡(1944)最佳音乐(配乐);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音乐(歌曲)、最佳音响提名
96《玉女奇遇》The Bad and the Beautiful第二十五届奥斯卡(1952)最佳女配角、最佳艺术指导(黑白片)、最佳摄影(黑白片)、最佳服装设计(黑白片)、最佳编剧;最佳男演员提名
97《霸王妖姬》Samson and Delilah 第二十三届奥斯卡(1950)最佳艺术指导(彩色片)、最佳服装设计(彩色片);最佳摄影、最佳音乐、最佳效果提名
98《暴君焚城录》Quo Vadis第二十四届奥斯卡(1951)最佳男配角、最佳艺术指导(彩色片)、最佳摄影(彩色片)、最佳服装设计(彩色片)、最佳剪辑、最佳音乐、最佳影片提名
99《康·蒂基》Kon-Tiki 第二十四届奥斯卡(1951)最佳记录片
100《马戏团》The Circus 第一届奥斯卡(1927-1928)特别奖
布拉德 皮特演过的那个古装片子是《特洛伊》
阿喀琉斯为海洋女神忒提斯和英雄帕琉斯之子。初生时,母亲将他放入天火中灼烤,希望把他身体里父亲遗传的人的成分烧掉,能成为天神。但被不知情的帕琉斯发觉而遭到了阻止。无奈之下,忒提斯把阿喀琉斯带到天上,抓着他的后跟,将他的身体在天河中浸润。从此,阿喀琉斯全身刀枪不入,除了脚后跟。故西谚“阿喀琉斯之踵”寓意最薄弱、最致命的部分。
忒提斯早就知道儿子的命运,但她仍希望阿喀琉斯能躲过劫难。很小的时候,就给他穿上女孩子的衣服,宣称是国王的女儿,一直到成年,人们居然都毫不察觉。
阿伽门农出征之前得到神谕:如果没有阿喀琉斯参战他将无法赢得战争的胜利。于是他派聪明的奥德修斯去征召阿喀琉斯。在王宫之中,奥德修斯只看见一群女孩,无法辨认谁是阿喀琉斯。奥德修斯心生一计,他将一套长矛和盾牌放在王宫的地上,然后叫随从在外面鸣响警号,这意味着有敌人进犯。所有的女孩都惊慌失措,四处躲避。出于战士的本能,只有阿喀琉斯拿起了武器,准备保卫国家。
由此传说可以看出,阿喀琉斯的面容应该如女子般娇好俊美,而非布拉特皮特这般刚毅粗犷,除非帕琉斯的女儿长得都像《大内密探》里皇帝的“后宫佳丽三千”。
至于“天下最美丽的女子”海伦,那是不管谁来演绎,都会招来一片指责。海伦何以会得到这样的封号?因为她的母亲丽达,本就是一个极其美丽的女子,甚至打动了天父宙斯。于是宙斯化作一只被老鹰追逐的天鹅靠近正在洗澡的丽达。丽达觉得这天鹅着实漂亮可怜,便把它抱入怀中,宙斯乘机与其亲昵。丽达便怀孕生下海伦。这一题材,被包括米开朗基罗,达·芬奇等大艺术家反复表现。
奥兰多布鲁姆饰演的帕里斯没有了《指环王》里精灵射手的风采。也难怪,那个形象太出挑,太引人注目了。就像有人评论莱奥纳多迪卡普里奥:“他永远是泰坦尼克号上的那个小子了。”顺便一说,法国的首都就是以这位多情的特洛伊王子的名字命名的,看看法国人骨子里的浪漫吧。
神话中,特洛伊战争最后演变成人神之间,天神之间的战争,阿喀琉斯被太阳神阿波罗一箭射中脚踵而死。但不是因为**里说的,阿喀琉斯在太阳神庙里,砍掉了阿波罗雕像的头颅。这种事情,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最感人的部分是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冒险潜入阿喀琉斯的营帐,企求自己儿子的尸体,真实表现了最深沉厚重的父爱。王国里最伟大的战士死了,最让父亲骄傲的儿子死了。他的亡魂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尸体被敌人侮辱,想象一下做父亲的心里的伤痛。他不惜以国君的身份,向敌手屈膝,只为了儿子能有死后的荣耀。**里那雪白的胡须,深邃而哀伤的眼神,让人难忘。
还有阿伽门农,在希腊神话中,他领导了长达十年的坚苦卓绝的特洛伊战争后,又历经坎坷,终于回到自己的王宫,却立刻被偷情的妻子杀害。而**中,他是一个贪得无厌、充满欲望的独裁暴君。好莱坞总要给这么一部耗资巨大的影片找一个相当的理由吧。而有了这么一个理由,**也就仅仅是**了,永远不可能成为被传诵千年的英雄们的悲剧。
强烈推荐 勇敢的心 我介绍的个个精彩之至
复制地址,即可下载:(迅雷高速下载) 不可点击 汉字也要复制
http://down1vbbsin/迅雷论坛wwwvbbsin/勇敢的心CD1(wwwVbbsin)rmvb
http://down1vbbsin/迅雷论坛wwwvbbsin/勇敢的心CD2(wwwVbbsin)rmvb
http://down1vbbsin/迅雷论坛wwwvbbsin/勇敢的心CD3(wwwVbbsin)rmvb
威廉·华莱士——神话与历史
一提到威廉·华莱士(WilliamWallace)的名字,人们会立刻联想起13世纪末、14世纪初苏格兰民族独立运动的那段峥嵘岁月。的确,华莱士可以说是英国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个英雄人物。7个世纪以来,后人对他的兴趣和崇拜可谓是经久不衰。15世纪时,吟游诗人哈里(又称盲哈里)就凭长达十一卷、一万两千行的凯尔特语传奇史诗《华莱士之歌》(TheWal�lace)名动一时,文化阶层争相传阅。此书自16世纪付梓后,在苏格兰的流行程度仅次于圣经。最近一次的“华莱士热”则源于1995年好莱坞出产的大片《勇敢的心》(Braveheart),由梅尔·吉普森成功塑造的华莱士形象俘获了全世界影迷的心,以致于在影片公映后,苏格兰旅游局便推出了“**旅游”(filmtourism)的项目来满足从全世界蜂拥而至的观光客的要求,互联网上有关“Braveheart”的搜索链接竟然达到了21000个之多。值得一提的是,**剧本改编自兰道尔·华莱士1995年出版的畅销小说,而小说就是以《华莱士之歌》为蓝本进行创作再加工的。从15世纪的史诗到20世纪的**,它们无疑都在延续着一个“威廉·华莱士的神话”。那么,我们不禁要问,神话中的华莱士究竟与历史上的华莱士相去多远呢?
一.扑朔迷离的身世
现存的大部分有关威廉·华莱士的记载都集中在1297年9月11日他带兵取得斯特灵桥(Sterlingbridge)战役的辉煌胜利到1298年7月22日在福尔科克(Falkirk)败于英王爱德华一世这段时期内。而关于他的身世,则是疑云重重的。那么华莱士究竟是一位草莽豪杰还是一位骑士英雄呢?
在14、15世纪苏格兰的编年史作家中,只有盲哈里和沃尔特·鲍厄(WalterBower)赋予其笔下的华莱士以显赫的骑士身份。其他人,如福尔顿的约翰(JohnofFordun)和安德鲁·温顿(AndrewWyntoun)等都不讳言华莱士相对寒微的家庭出身,但他们显然不想给予这个问题以过多的关注,只是加以描绘他所拥有的雄健体魄和天赋神力。至于**《勇敢的心》,似乎也倾向于后者的处理方式。
实际上,“华莱士”(Wallace)并不是苏格兰当地的姓氏而是一个绰号,最初的含义是“从威尔士边境地区来的人”。据史料记载,12世纪时,华莱士家族的祖先作为亲兵跟随布列塔尼裔的斯图亚特家族(theStewarts)从英格兰的什罗普郡来到苏格兰。自戴维一世(1124-1153)以后,斯图亚特家族世袭了王室管家一职,并在苏格兰西部的伦弗鲁郡、拉纳克郡及艾尔郡拥有庞大的领地,是权擅一方的大贵族。而华莱士家族作为斯图亚特家族的封臣也得到了苏格兰西南部的一些采邑。根据盲哈里所说,位于伦弗鲁郡的埃尔德斯利正是威廉·华莱士的出生地,他在附近的佩斯利修道院接受了童年教育。青年时代的华莱士曾居住在艾尔郡的里卡顿,这里是他叔叔理查德的领地。华莱士在成年后的首次惊人之举就是在拉纳克郡杀死了英格兰的郡守。照此看来,华莱士崛起于苏格兰的西南部并与斯图亚特家族保持着密切关系,这一点应该是没有多少疑问的。
另外的线索来自于1297年的一枚钤印在信上的图章,这封信是华莱士在当政后写给吕贝克和汉堡两个自治市的市长以要求通商的。图章上刻有“WillelmileWaleysfiliiAlani”这样的一行拉丁文,意思是“阿兰的儿子威廉·华莱士”;除此之外,上面还绘有一副弓箭,也许暗示了华莱士原本是一名职业弓弩手,早年靠捕猎甚至是偷猎为生。而在1296年8月爱德华一世对苏格兰的首次征服过程当中,曾经有不下1500名的苏格兰大小领主在一份“拉格曼文件”(RagmanRoll)中署名效忠英王,其中一人的名字就是“阿兰·华莱士”(AlanWalays)。如果这个阿兰就是威廉·华莱士的父亲,那么我们也许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华莱士来自于低级骑士家庭,而他本人却并非骑士出身。
斯特灵桥大捷后,“经王国的一致同意并且以至高无上的苏格兰王约翰·巴利奥尔的名义”,华莱士被册封为“骑士,苏格兰的护国公和军队总指挥”。在中世纪这样一个严格讲究出身和等级分明的社会中,如此之速的晋升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二.英雄与美女
当**《勇敢的心》中出现男女主角的扮演者梅尔·吉普森和苏菲·玛索时,看**的人一定都在期待着英雄与美女之间所产生的那种奇妙的“化学反应”。好莱坞的编剧们无疑给观众制造了一个“美女惜英雄,英雄爱美女”的浪漫爱情故事,全然不顾与历史的巨大出入。史上被称作“法国母狼”的爱德华二世的王后伊莎贝拉竟然被苏菲·玛索演绎得如此凄婉多情,实在是贻笑大方的一件事。学者们大多认为这一情节根本不值一驳,事实上这位王妃在华莱士死后3年才从法国来到英格兰,7年后爱德华三世才出生。
在盲哈里的《华莱士之歌》中,只出现了两位与华莱士有关的女性,一位是他的母亲,另一位就是玛丽安·布莱德福特(MarionBraidfute)。后者原为拉纳克郡拉明顿城堡的女继承人,在圣肯蒂真教堂与华莱士结婚。1296年8月27日,苏格兰人在邓巴惨败于英军。次年,华莱士在拉纳克与士气正盛的英军交锋,寡不敌众,逃往妻子处避难。后来玛丽安被英军抓住并遵照拉纳克郡守威廉·海瑟尔里格的命令予以处决。1297年5月,华莱士杀死海瑟尔里格,完成报仇心愿并自此崭露头角。
这位传说中的妻子在**里是作为一个引导华莱士精神归宿的关键性角色而出现的(不过是身份降低为贫民,他们两人的结合也变成了私定终身)。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影片一开始就设计了少年华莱士的父亲为抵抗英格兰人而英勇献身的背景,他于是跟叔叔学习武艺,不料长大后却只求和心上人厮守终身。妻子的被害击碎了华莱士的美梦,也使得他从与世无争走上了义无返顾的反抗之路。如此的情节安排难免会给人一种“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感觉,不过由此也可见编剧一定要把华莱士塑造成情圣的决心。
历史上是否真的有这么一位玛丽安·布莱德福特是大可疑问的。因为除了盲哈里提到的这些涉及华莱士私人感情生活的零星片段之外,其他的编年史和传记作家都对此只字不语。后世甚至有人指出,“玛丽安·布莱德福特”与哈里一个邻居的名字很相似,怀疑是被诗人借用了。其实在《华莱士之歌》中,类似这种移花接木、“掠他人之美”的例子并不鲜见。盲哈里是在华莱士家族后代(克雷吉的威廉·华莱士爵士)的资助下完成大作的,由此可以想见,不论是出于精神上的由衷崇拜,还是出于客观的经济原因,诗人必然会在创作过程中竭力铺叙事迹,以完成后人崇功报德之心愿。
然而不论玛丽安·布莱德福特存在与否,看上去“为情复仇”的说法都是不成立的。因为早在1296年8月,拉纳克郡的一份法律判决文书上就出现了“威廉·华莱士,盗贼(WilliamleWaleys,thief)”的字样。追源论始,拒绝对英王宣誓效忠应该是华莱士在1296年就背负恶名的肇端。在爱德华一世看来,1296年夏季对苏格兰的首次征服是强弱判明、毫无悬念可言的。邓巴战役后,苏格兰的大小贵族之所以在“拉格曼文件”上署名,表示效忠英王,承认其为苏格兰至高无上的领主,目的就在于换取爱德华一世对他们现有领地及封号的默许。事实上,不管其父臣服与否,如果威廉本人不向爱德华一世的“新英格兰王朝”输诚,他是决不会享有对家族领地和封号的继承权的。爱德华一世派驻拉纳克和克莱德斯戴尔的郡守海瑟尔里格握有苏格兰西南部的司法审判权,并着力惩戒像华莱士这样拒绝效忠的“叛乱分子”,这必然引起后者的强烈不满和愤恨。另外,盲哈里和安德鲁·温顿都在著作中提到,此后不久,华莱士的父兄就因反叛而遭毒手。果真如此,势必坚定了华莱士拿起武器、与英格兰人殊死一搏的信念。
三.与罗伯特·布鲁斯
1286年亚历山大三世的暴毙以及随之而来的坎莫尔王朝的绝嗣是引发苏格兰国内政治动荡和英格兰入侵的导火线。1290年-1291年间,13个有皇族血统的候选人向英王爱德华一世提出了“王位大诉讼”(theGreatCause)。这场王冠之争实际上主要是在约翰·巴利奥尔(JohnBalliol)和罗伯特·布鲁斯(RobertBruce)之间展开的。布鲁斯与斯图亚特通过土地分封和联姻在苏格兰西部形成了庞大的家族关系网。他们虽然在与巴利奥尔的王位角逐中败下阵来,但自始至终也没有放弃对王位的要求。在巴利奥尔统治期间(1292年-1296年),他们一直是以“麻烦的制造者”而闻名的。1296年后爱德华一世的征服战争对他们来说不失为一个东山再起的绝好机会。
许多人将威廉·华莱士看作是一个造反的英雄,这其实是对他名声的最大亵渎。虽然华莱士家族与斯图亚特—布鲁斯家族联盟有着紧密的封建义务关系,但他本人毕生都保持了对巴利奥尔王朝的忠诚。在华莱士短暂的护国摄政期间,当时囚禁在伦敦塔的巴利奥尔依然被尊奉为苏格兰的合法国王。即使是在1298年因为福尔科克战败、华莱士被迫离开苏格兰之后,他也没有放弃营救这位前国王的外交努力。
既然华莱士对巴利奥尔王朝忠心不贰,那么他对一直觊觎王位的布鲁斯家族必然是充满疑虑和警惕的。而布鲁斯家族之所以早早选择站在爱德华一方,无非是想借助英格兰人的力量打击巴利奥尔派以再图王位,因此华莱士的忠诚与威望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种威胁,两者可谓“道不同不相为谋,终难水乳”。有的历史学家甚至怀疑正是罗伯特·布鲁斯出卖了华莱士,因为在1305年捕获华莱士并把他交给英格兰人的门蒂斯的约翰(JohnofMenteith)后来成为了罗伯特一世的宠臣。
15世纪时,斯图亚特王朝詹姆斯三世所奉行的亲英政策再次引起了苏格兰民族主义情绪的强烈反弹。在此背景下,威廉·华莱士和罗伯特·布鲁斯(罗伯特一世)的历史地位被人为地拔高,就此成为全民景仰的民族英雄。在这个英雄神话的创造过程当中,约翰·巴伯的《布鲁斯之歌》与盲哈里的《华莱士之歌》同样功不可没。为了凸显两位英雄在精神上的一致性,他们于著作中虚构了这样一个情节:在福尔科克,当兵败的华莱士撞见了站在英格兰人一边作战的布鲁斯时,痛斥他的胆怯和懦弱。华莱士的一席话有如当头棒喝,唤起了布鲁斯心中沉睡已久的反抗意志。从这以后,布鲁斯力补前愆,回到爱国主义阵营中,并在华莱士殉难后继承他的遗志,继续领导抗击英格兰入侵者的斗争,最终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建立起布鲁斯王朝。说到这,读者不难发现,**《勇敢的心》也是完全照搬了这一幕。
在这个精心杜撰的故事当中,最致命的谬误就是叙述者完全混淆了三代罗伯特·布鲁斯。“罗伯特”其实是布鲁斯家族一直沿用的名字。第六代卡里克伯爵罗伯特(1210年-1295年)是1291年13个王位竞争者之一,而罗伯特一世(1274-1329)已经是布鲁斯家族的第八代了。在福尔科克一役中,“叛国投敌”的是第七代罗伯特,也就是罗伯特一世的父亲。这时罗伯特一世(我们暂且称他为小罗伯特)的态度是并不明朗的,但可以肯定,在此战结束后,他也参加了抵抗运动,很有可能是与他父亲在对爱德华一世继续臣服与否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然而,当1302年由于华莱士在法国和教皇宫廷所进行的外交斡旋使得巴利奥尔回国复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时,他又一次背离了爱国阵营,寻求与爱德华的妥协。小罗伯特·布鲁斯作为坚定的独立运动***的姿态是在1305年华莱士殉难后才得以确立的。1306年他发动政变登上王位,1314年又在班诺克本对爱德华二世取得决定性的军事胜利。在1328年的《北安普顿条约》中,爱德华二世正式承认他为苏格兰国王,并完全放弃对苏格兰的宗主权要求。罗伯特一世固然无愧于“民族英雄”的称号,但至少在1297年-1305年间,他的时叛时附表现出了其本人在以何种方式成就家族王权霸业上的犹疑不定,这自然无法与华莱士的忠诚无私及英勇无畏相提并论。客观点说,贵族是绝对的现实主义者,而华莱士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对自由理想的执著与献身。
其实,在有关威廉·华莱士的文学与影视作品中与史不合之处还甚多,以上只是试举两三例以飨有兴趣的读者。据说,美国权威的中世纪史专家莎朗·克罗撒(SharonLKrossa)在观看**《勇敢的心》还不到两分半钟的时候,就已经罗列了不下18处的史实错误。我们普通观众当然不需要向她那样辎铢必较,不过如果真想对华莱士其人其事有个全面公允的认识的话,不妨读一读3本有“正视听”之效的著作。一本是格雷姆·冒顿(GraemeMorton)的《威廉·华莱士:真人与虚构》(WilliamWallace:ManAndMyth,Sutton,2001)。另外一本是历史学者阿兰·扬(AlanYoung)和摄影家迈克尔·J·斯泰德(MichaelJ.Stead)合著的《追随威廉·华莱士的脚步》(InTheFootstepsofWilliamWallace,Sutton,2002),本书可谓是图文俱胜。如果说英国萨顿版的两本书是严肃的学术性著作,那么科林·麦克阿瑟(ColinMcArthur)的《蓬岛仙舞,勇敢的心与苏格兰人——好莱坞**中苏格兰形象的歪曲》(Brigadoon,BraveheartAndTheScots—DistortionsofScotlandinHollywoodCinema,L.B.Tauris,2003)则针对性更强,其对**的批评已经从内容层面扩展到了对审美趣味、创作观念的批评。在《勇敢的心》中,出现了不少有意设计的意识形态的象征符号,如苏格兰特有的蓟、短裙和高地(实际上没有证据表明十三世纪的苏格兰人穿的是短裙,华莱士也并非高地人,影片开头时少年玛丽安摘了一束蓟花送给华莱士的情节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那非要把手弄得血流不止不可),还有背景音乐中反复响起的风笛声等等。虽然影片创作人员的初衷未必如此,但是它确实迎合了当下西方社会一些极右翼团体的非理性诉求。不管怎样,也许正如法国著名的心态史专家莫里斯·哈布瓦赫所说“一个艺术家成功与否,要看他是否具有作为一个符号聚集点的能力,吸引那些与他的作品并不直接相关的各种情感”,在这个意义上,《勇敢的心》能捧回奥斯卡小金人并在全球大热自有它的成功之道。也许只有历史学家会对其表现出十足的不屑一顾,但受此片启发并热衷于“史诗巨片”的好莱坞也完全有理由对前者的“迂腐”表现得不以为然,继续我行我素地拍下去,制造一个接一个的票房奇迹。
特洛伊
毫无疑问,今夏最具有票房潜力的影片当属有希腊神话改编的《特洛伊》,拥有庞大的演员阵容是本片响当当的噱头,我们只需在演员名单上瞟上几眼,就足以找到对本片充满期待的充分理由。多次获得“全球最性感男士”的布拉德·皮特饰演希腊英雄阿喀琉斯,德国女星黛安·克鲁格成为“美神”海伦的最佳人选,而新晋小生奥兰多·布鲁姆刚刚卸下精灵射手的行头,转身来到特洛伊城坐上王子座位,饰演这位神话中年轻懵懂的美男子。另外还有《绿巨人》中的艾里克·巴纳以及老牌影星布莱恩·考克斯分别饰演特洛伊英雄赫托克尔和巴斯达统帅阿伽门农,前者是勇敢坚毅的悲剧英雄,后者是对战方希腊残暴自私的将领。在特洛伊这片土地上,众人将上演一出出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耗资18亿,公布的预告片中也显现出华纳公司此次2004年力图打造“影史”上最震撼人心的战争场景。我们刚刚领略过《魔戒三》中电脑特技为我们带来的恢宏的佩兰诺平原之战——能否超越魔戒可能是一部分观众期待的问题。仅从前不久的试映会上,无论是铺满视野的舰船和从30度俯角从冷兵器战士冲锋时滑翔而过的CG镜头,我们可以看得出来电脑特效在本片中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和魔戒那充满幻想的题材不同,《特洛伊》将最大限度的为我们展现人类极为逼真的大规模作战。效果如何,尚不可知。一位看过试映的美国观众这样评价:“很有趣,给人印象深刻,阿喀琉斯和赫托克尔的对决精彩至极,让人透不过气
角斗士
20世纪50-60年代的史诗巨片时代早已逝去,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故事也已被大多数观众淡忘。今天,导演雷德利-斯考特却要重拾这一题材,将宏伟的古罗马角斗场再现于银幕之上,为人们讲述了一个有关勇气与复仇的故事。
马克西默斯(卢塞尔-克劳饰)是一位战功赫赫的罗马帝国将军,麾下的帝国军团节节胜利,无坚不摧。行将作古的帝国皇帝马库斯-奥里利乌斯(理查德-哈里斯饰)非常赏识马克西默斯的才干,有意选择他继承皇位。
奥里利乌斯对马克西默斯的宠信招致太子康默迪乌斯的极度妒恨。他谋夺了皇位之后便下令处死马克西默斯和他的家人。虽然马克西默斯最终免于一死,但还是被贬为奴,进而被训练成一名角斗士,为嗜血的人们表演一幕幕你死我活的搏杀。但是,马克西默斯从未放弃复仇的心愿,因为他坚信人的意志比皇权更为强大。最后,马克西默斯终于有机会与康默迪乌斯面对面地站在罗马城的大角斗场上,进行一场生死决斗。
《赤壁》上、下
《铜雀台》
《鸿门宴》
《投名状》
《见龙卸甲》
《英雄》
《墨攻》
《杨门女将》
《甲午战争》
《火烧圆明园》
《墨攻》、《赤壁》好像就这两部 而《投名状》也是古装战争片,但是讲述的历史背景,已经步入近代。
《英雄》和《满城尽带黄金甲》严格来讲算不了 (《黄金甲》最后场面宏大)
还有,如果楼主真的喜欢看这类题材,建议去看看即将上映的《花木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