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璘,岐州扶风人。少孤这篇文言文翻译

马璘,岐州扶风人。少孤这篇文言文翻译,第1张

新唐书·卷一百三十八·列传第六十三·马璘传

原文

马璘,岐州扶风人。少孤,流荡无业所。年二十,读汉马援传,至“丈夫当死边野,以马革裹尸而归”,慨然曰:“使吾祖勋业坠于地乎?”开元末,挟策从安西节度府,以奇劳,累迁金吾卫将军。

  至德初,王室多难,统精甲三千,自二庭赴凤翔。肃宗奇之,委以东讨。初战卫南,以百骑破贼五千众。从李光弼攻洛阳,史朝义众十万阵北邙山,旗铠照日,诸将冘疑,未敢击。璘率部士五百,薄贼屯,出入三反,众披靡,乘之,贼遂溃。光弼曰:“吾用兵三十年,未见以少击众,雄捷如马将军者!”迁试太常卿。

  明年,吐蕃寇边,诏璘移军援河西。怀恩之叛,璘引还,间关转斗至凤翔,虏围已合,节度使孙志直婴城守。璘令士持满外向,突入县门,不解甲出战,背城阵。虏溃,率轻骑追之,斩数千级,漂血丹渠。帝引见尉劳,擢兼御史大夫。

  永泰初,拜四镇行营节度、南道和蕃使。俄检校工部尚书,北庭行营、邠宁节度使。元日,有卒犯盗,或曰宜赦,璘曰:“赦之,则人将伺其日为盗。”遂戮之。天大旱,里巷为土龙聚巫以祷,璘曰:“旱由政不修。”即命撤之。明日雨,是岁大穰。未几,徙泾原,权知凤翔、陇右节度副使,四镇、北庭如旧,复以郑、颍二州隶之。

  大历八年,吐蕃内寇,浑瑊战宜禄,不利。璘设伏潘原,与瑊合击破之,俘级数万。进检校尚书右仆射。明年,入朝,求宰相,以检校左仆射知省事,进抚风郡王。十一年,卒于军,年五十六。赠司徒,谥曰武。

璘少学术,而武干绝伦。遭时屯棘,以忠力奋。在泾八年,缮屯壁,为战守具,令肃不残,人乐为用,虏不敢犯,为中兴锐将。初,泾军乏财,帝讽李抱玉让郑、颍,璘因得裒积,且前后赐赉无算,家富不赀。治第京师,侈甚,其寝堂无虑费钱二十万缗。方璘在军,守者覆以油幔。及丧归,都人争入观,假称故吏入赴吊者日数百。德宗在东宫闻之,不喜。及即位,乃禁第舍不得逾制,诏毁璘中寝及宦人刘忠翼第。璘家惧,悉籍亭馆入之官。其后赐群臣宴,多在璘山池。而子弟无行,财亦寻尽。

注释

1、流荡:漂泊,流浪。《玉台新咏·古乐府·艳歌行》:“兄弟两三人,流荡在他县。”荡,一本作“宕”。唐灵一《江行寄张舍人》诗:“流荡此心难共说,千峰澄霁隔琼枝。”沈从文《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民六夏我便离开了家乡,在沅水流域十三县开始过流荡生活。”

2、业所:即所业。所操的职业;所作。晋陶潜《杂诗》之八:“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唐许棠《将归江南留别友人》诗:“连春不得意,所业已疑非。”

3、边野:犹边地。《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牀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元萨都剌《题画马图》诗:“入为君王驾鼓车,出为将军浄边野。”明冯梦龙《精忠旗·岳侯涅背》:“捐躯边野,胜如枯槁随儿女。”

4、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谓英勇作战,死于战场。《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牀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北齐朱瑒《与徐陵请王琳首书》:“诚复马革裹尸,遂其平生之志;原野暴体,全彼人臣之节。”《宋史·崔翰传》:“臣既以身许国,不愿死于家,得以马革裹尸足矣。”清昭连《啸亭杂录·记辛亥败兵事》:“余刀俎余生,受君恩乃不死,今得以马革裹尸幸矣!”《东北人民抗日诗词选·追悼歌》:“抱定决心甘愿效命疆场,马革裹尸誓不生回营。”亦作“马革盛尸”。金何宏中《述怀》诗:“马革盛尸每恨迟,西山饿踣更何辞。”亦省作“马革”。《隋书·李圆通陈茂等传论》:“终能振拔污泥之中,腾跃风云之上,符马革之愿,快生平之心,非遇其时,焉能至于此也。”清蒋士铨《冬青树·勤王》:“我文天祥官树牙旗,志存马革,敢不戮力勤王提兵破敌也。”

5、慨然:感情激昂貌。汉李陵《答苏武书》:“慰诲懃懃,有逾骨肉。陵虽不敏,能不慨然。”《后汉书·党锢传·范滂》:“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宋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於天下。”鲁迅《坟·摩罗诗力说》:“(台陀开纳)慨然投笔,辞维也纳剧场诗人之职。”

6、勋业:功业。《三国志·魏志·傅嘏传》:“子志大其量,而勋业难为也,可不慎哉!”唐李颀《赠别张兵曹》诗:“勋业河山重,丹青锡命优。”清管同《<方植之文集>序》:“由是言之:性命修于身,勋业皆其末迹也。”阿英《戎行兼言艺文事》:“将军只手定苏北,勋业争传大江南。”

7、挟策:胸怀计谋、建议。明宋濂《<桂氏家乘>序》:“周末有季桢者,与其弟眭挟策以干诸侯。”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一:“书生挟策成何济,付与维南织女愁。”李大钊《国情》:“将亦为天下挟策干时之士裂矣。”

8、奇劳:奇功;大功。

9、累迁:即迁累。谓多次迁升官职。《新唐书·李适之传》:“神龙初,擢左卫郎将。开元中,迁累通州刺史,以办治闻。”

10、王室:王朝;朝廷。《书·康王之诰》:“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东观汉记·袁安传》:“安为司徒,每朝会,忧念王室,未尝不流涕。”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耿贾扶王室,萧曹拱御筵。”清凌扬藻《蠡勺编·僭立楚齐册文》:“尔其上体天心,下从人欲,忠以藩王室,信以保邦圻。”

11、精甲:指精锐的军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豫州军虽败于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新唐书·裴均传》:“均发精甲三千,逆击之,贼望风奔却。”

12、二庭:两个王庭。东汉时指南匈奴与北匈奴。东汉建武二十四年,匈奴左贤王蒲奴立为单于,右薁鞬日逐王比不得立,乃率部南依汉,自立为单于,匈奴遂有南北之分。《后汉书·南匈奴传论》:“其后匈奴争立,日逐来奔……于是匈奴分破,始有南北二庭焉。”唐代指西突厥分裂后的南北二部。咄陆可汗建庭于镞曷山西,谓之北庭;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建庭于虽合水北,谓之南庭。见《新唐书·突厥传下》。唐骆宾王《夕次蒲类津》诗:“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

13、旗铠:旗帜与铠甲。

14、照日:与日光相辉映。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高阳王寺》:“隋珠照日,罗衣从风。”北周庾信《杨柳歌》:“衔云酒杯赤玛瑙,照日食螺紫琉璃。”《新唐书·马璘传》:“从李光弼攻洛阳,史朝义众十万阵北邙山,旗铠照日。”

15、冘(yóu)疑:犹疑,迟疑不决。《新唐书·马璘传》:“史朝义众十万,阵北邙山,旗铠照日,诸将冘疑,未敢击。”

16、部士:部属;士卒。

17、薄:逼近;迫近。

18、贼屯:贼人的老巢。

19、披靡:草木倒伏。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应风披靡,吐芳扬烈。”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三:“有大蛇冉冉而至,草木皆披靡,担夫惊走,器之不动也。”清张明弼《丹葵》诗:“盲风一夜渡南荒,众草披靡尽欲狂。”喻军队溃败。《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 大呼驰下, 汉 军皆披靡,遂斩 汉 一将。”《新唐书·杜伏威传》:“大呼冲击,众披靡。”《明史·朱能传》:“军数万人皆披靡,蹂藉死者甚众,降三千馀人。”泛指退却,后退。明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一》:“唐代州西有大槐树,震雷击之,中裂数丈,雷公为树所夹,狂吼弥日,众披靡不敢近。”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不久就主持《民报》……真是所向披靡,令人神旺。”

20、雄捷:谓胜利。金王若虚《故朝列大夫刘君墓碣铭》:“数奇不偶,累举未从……一旦雄捷,喜出望外。”明徐渭《书红眼公传》:“与祝融、回禄争雄捷。”

21、试:试任。

22、寇边:侵犯边境。《后汉书·西羌传序》:“及武乙暴虐,犬戎寇边,周古公逾梁山而避于岐下。”清朱克敬《瞑庵杂识》卷二:“道光壬寅,英吉利寇边,议和未定,有英国兵船遭风泊台湾,巡道姚莹要杀之。”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本来,吐蕃寇边是常事,唐守边兵把它赶走也是常事。”

23、引还:率军退回。旧题汉李陵《答苏武书》:“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后汉书·盖延传》:“与中郎将来歙攻河池,未尅,以病引还。”

24、间关:象声词。形容宛转的鸟鸣声。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间关莺语花底滑。”这里是形容旅途的艰辛,崎岖、辗转。《汉书·王莽传》:“间关至渐台。”孙中山挽蔡锷:“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间关万里”就是指行程万里,劳碌奔波,艰辛辗转的状况。

25、转斗:转战。《史记·淮阴侯列传》:“楚人起彭城,转鬭逐北,至于荥阳,乘利席卷,威震天下。”唐高适《塞上》诗:“转鬭岂长策,和亲非远图。清曾国藩《金陵军营官绅昭忠祠记》:“孤军转鬭,累月不归。”

26婴:绕;围绕。《汉书·蒯通传》:“必将婴城固守。”《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又如:婴城坚守(绕城固守);婴守(环城固守);婴城(环城而守);婴薄(环绕接近)。

27、持满:拉满弓弦。《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唐刘禹锡《泽宫》诗序:“密彀持满,遡风蜚缴者数矣。”《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寨中惧,人持满以待。”

28、外向:即向外。朝外面。宋朱熹《与刘子澄书》:“近觉向来为学,实有向外浮泛之弊。不惟自误,而误人亦不少。”

29、县门:古时守城之闸板,安装于内城门,无事则悬起,寇至则下之。《左传·庄公二十八年》:“众车入自纯门,及逵市。县门不发。”杜预注:“县门,施于内城门。”《左传·襄公十年》:“逼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县门发,郰人纥抉之。”孔颖达疏:“县门者,编版广长如门,施关机以县门上,有寇则发机而下之。”《墨子·备城门》:“故凡守城之法,备城门为县门沉机,长二丈,广八尺,为之两相如。”汉桓宽《盐铁论·毁学》:“无仁义之德而有富贵之禄,若蹈坎穽,食于县门之下。”县衙。唐王建《田家行》:“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30、解甲:脱下战衣。指军事行动间歇期间的休息。《吴子·料敌》:“道远日暮,士众劳惧,倦而未食,解甲而息。”《南史·宋纪上·武帝》:“帝驰还石头 ,斩徐赤特。解甲久之,乃出阵于高塘。”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郭晞)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水浒传》第八六回:“宋江、卢俊义同吴用、公孙胜并马回寨,将息三军,解甲暂歇。”明申时行《题清秋出塞图》诗:“荷戈不解甲,挽粟仍飞刍。”

31、背城:背靠自己的城墙。多指作最后决战。唐李商隐《有感》诗之二:“御仗收前殿,兵徒剧背城。”《新五代史·吴世家·杨行密》:“背城坚栅,可以不战疲之。”明杨慎《新都县八阵图记》:“盖胜之于多筭,而出之于万全,非借一于背城,而侥幸于深入也。”参见参见“背城借一”。

32、漂血丹渠:谓血流满沟皆赤也。

33、引见:引导入见。旧指皇帝接见臣下或宾客时由有关大臣引导入见。《汉书·两龚传》:“徵为谏大夫,引见。”《后汉书·儒林传上·戴凭》:“自系廷尉,有诏勑出,后复引见。”宋苏轼《转对条上三事状》:“臣以此知明主务广视听,深防蔽塞,虽无门籍人,犹得非时引见。”

34、尉劳:慰劳。《新唐书·韦仁寿传》:“诏检校南宁州都督,寄治越雟,诏岁一按行尉劳。”

35、元日:正月初一。《书·舜典》:“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孔传:“月正,正月;元日,上日也。”《文选·张衡<东京赋>》:“于是孟春元日,群后旁戾。”薛综注:“言诸侯正月一日从四方而至。”宋王得臣《麈史·占验》:“江湖间人,常于岁除汲江水秤,与元日又秤,重则大水。”清昭连《啸亭杂录·李恭勤公》:“元日俗例,上司属员虽不接见,亦必肩舆到门。”

36、犯盗:犯盗窃罪。

37、里巷:犹街巷。《墨子·号令》:“吏卒民无符节而擅入里巷,官府吏三老守闾者失苛止,皆断。”《汉书·五行志下之上》:“京师郡国民聚会里巷仟佰,设张博具,歌舞祠西王母。”宋苏洵《苏氏族谱亭记》:“其舆马赫奕,婢妾靓丽,足以荡惑里巷之小人。”清周亮工《书影》卷三:“其人在当时,已不免姗笑于里巷,而见侮于褒衣博带之俦,何况后世!”叶圣陶《穷愁》:“阿松 所识,不出里巷鄙夫。”

38、土龙:用土制成的龙。古代用以乞雨。《淮南子·说山训》:“圣人用物,若用朱丝约刍狗;若为土龙以求雨。”汉王充《论衡·乱龙》:“董仲舒申《春秋》之雩,设土龙以招雨,其意以云龙相致。”《后汉书·礼仪志中》:“其旱也,公卿官长以次行雩礼求雨。闭诸阳,衣皁,兴土龙,立土人,舞僮二佾,七日一变,如故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易·文言·传》称‘云从龙’,故董仲舒 祈雨法召以土龙,此世俗之说所本也。”

39、聚巫:聚众举行巫术仪式。

40、不修:不修明;不整治。《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不脩其政德,而贪昧于诸侯,以逞其愿,欲久,得乎?”三国吴韦昭《博弈论》:“人事旷而不脩。”

41、大穰:亦作“大壤”。大丰收。

42、未几:不久。《诗·齐风·甫田》:“未几见兮,突而弁兮。”朱熹集传:“未几,未多时也。”《后汉书·马廖传》:“前下制度未几,后稍不行。虽或吏不奉法,良由慢起京师。”《晋书·魏咏之传》:“咏之初在布衣,不以贫贱为耻……始为殷仲堪之客,未几竟践其位,论者称之。”宋沈括《梦溪笔谈·象数二》:“熙宁中,予预太史,尝按发其欺,免官者六人。未几,其弊复如故。”清钱泳《履园丛话·笑柄·不准》:“有名进士某者,选得知县,到任未几,有报窃案刃伤事主者,刑席拟批,总嫌不当。”郭沫若《海涛集·离沪之前》:“未几,仿吾亦来,我把仿吾拉了去,安娜也同去。”

43、内寇:指外敌入侵。宋范镇《东斋记事补遗》:“曹太尉玮知秦州,西番内寇。”

44、入朝:谓进入中央朝廷做官。《东观汉记·刘恺传》:“恺之入朝,在位者莫不仰其风行。”晋陆机《谢平原内史表》:“入朝九载,历官有六,身登三阁,官成两宫。”

45、学术:学问,学识。南朝梁何逊《赠族人秣陵兄弟》诗:“小子无学术,丁宁困负薪。”宋苏轼《十八阿罗汉颂》:“梵相奇古,学术渊博。”明李东阳《求退录》:“加以志虑日短,学术愈荒。”

46、武干:指军事才干。《魏书·吕罗汉传》:“罗汉仁笃慎密,弱冠以武干知名。”《宋书·殷琰传》:“休祐与琰书曰:‘君本文弱,素无武榦,是远近所悉。’”《梁书·张惠绍传》:“张惠绍字德继,义阳人也,少有武干。”《新唐书·马璘传》:“璘少学术,而武干绝伦。”《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五年》:“初,帝问赵普曰:‘儒臣有武干者何人?’普以知彭州,左补阙辛仲甫对。”

47、绝伦:无与伦比。《史记·龟策列传》:“通一伎之士咸得自效,绝伦超奇者为右,无所阿私。”《后汉书·班固传上》:“弘农功曹史殷肃,达学洽闻,才能绝伦,诵《诗》三百,奉使专对。”唐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48、遭时:谓遇到好时势。《庄子·徐无鬼》:“遭时有所用,不能无为也。”成玄英疏:“以前诸士遭遇时命,情随事迁,故不能无为也。”《周书·薛憕传》:“此年少极慷慨,但不遭时耳。”明叶盛《水东日记·顾都御史声望》:“虽公遭时得君之盛,要亦有慴服弹压之实焉。”清吴伟业《又咏古》之五:“遭时固不易,推心尤独难。”指所遭遇的时势。唐韩愈《祭郑夫人文》:“既克反葬,遭时艰难,百口偕行,避地江濆。”

49、屯棘:艰难;纷乱。《新唐书·马璘传》:“璘少学术,而武干绝伦。遭时屯棘,以忠力奋。”

50、力奋:勤奋努力。

51、屯壁:犹屯堡。壁,壁垒。《新唐书·南蛮传上》:“巂州实往来道,扞蔽数州,虏百计窥之,故严兵以守,屯壁相望,粮械处处有之,东蛮庸敢怀贰乎?”

52、战守:攻和守。汉王符《潜夫论·救边》:“是故战守之策,不可不早定也。”晋陆机《辩亡论上》:“战守之道,抑有前符,险阻之利,俄然未改,而成败贸理,古今诡趣,何哉?”宋曾巩《请西北择将东南益兵札子》:“故臣以谓西北之宜当择将率,付之一州一路,任之以战守之责。”清夏燮《中西纪事·剿抚异同》:“现在僧格林沁兵威已壮,讲求战守,振刷精神,洋人颇知畏惧。”

53、肃:严厉;严峻。《孝经·三才》:“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国语·齐语》:“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汉蔡邕《陈太丘碑文》:“德务中庸,教敦不肃。”

54、残:残暴;苛酷。

55、讽:婉言微辞或指责。《广雅》:“讽,谏也。”《后汉书·李云传》:“论礼有五,谏讽为上。”《后汉书·张衡传》:“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明刘基《卖柑者言》:“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

56、裒积:聚敛积贮。《新唐书·南蛮传中·南诏下》:“天子谓然,即诏师望为节度使,治邛州……裒积无厌,私贿以百万计。”

57、赐赉:赏赐。或指赏赐的东西。唐储光羲《同王十三维偶然作》诗之八:“公卿时见赏,赐赉难具记。”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大明门》:“成祖大喜,赐赉甚厚。”清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李文勤公》:“出则扈从,入则侍讲幄,所得赐赉,辄分给宗戚。”

58、无算:不计其数。极言其多。《周礼·春官·男巫》:“冬堂赠无方无筭。”郑玄 注:“无筭,道里无数,远益善也。”《南史·齐竟陵王子良传》:“﹝子良 ﹞遣人视 淮 中鱼无算,皆浮出水上向城门。”《旧五代史·唐书·朱友谦传》:“友谦 觐於 洛阳 , 庄宗 置宴飨劳宠锡无算。”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汉战纪》:“是役也……获山炮三十六尊,枪械子弹无算。”李大钊 《联治主义与世界组织》:“国与国……你争我战,常常酿成大战,杀人无算,耗财无算。”

59、不赀:即“不訾”。不可比量;不可计数。《管子·七臣七主》:“百姓之不田,贫富之不訾,皆用此作。”《史记·货殖列传》:“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司马贞索隐:“谓其多,不可訾量。”《新唐书·康承训传》:“获器铠不赀。”宋李纲《辞免知枢院事札子》:“乏昔人之功业,而有不赀之谗谤。”郭沫若《归去来·达夫的来访》:“事后文求堂的主人才对我说,因分量太大,出版经费不赀,故未实现。”

60、治第:修建宅第。

61、寝堂:泛指房舍居室。旧题宋尤袤《全唐诗话·段成式》:“寺中弥勒殿,齐公寝堂也。”明唐顺之《葛母传》:“已而从容菴徙于扬,则又助容菴构新居。其经理视凤阳时尤勤,不逾时,而寝堂言言,遂如故家。”

62、无虑:大约;总共。《周髀算经》卷下:“无虑后天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未有定。”赵爽注:“无虑者,粗计也。”《汉书·冯奉世传》:“今反虏无虑三万人,法当信用六万人。”颜师古注:“无虑,举凡之言也。无小思虑而大计也。”宋周密《武林旧事·西湖游幸》:“(寿皇)游幸湖山,御大龙舟。宰执从官,以至大珰应奉诸司及京府弹压等,各乘大舫,无虑数百。”《明史·顾宪成传》:“宪成既废,名益高,中外推荐无虑百十疏。”郭沫若《羽书集·纪念台儿庄》:“参加火炬游行的通合武汉 三镇,无虑有五十万人。”

63、费钱:花钱。宋郑刚中《缘净轩》诗:“我剏新轩不费钱,小将屋壁敞东偏。”《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只是现有这银子在此,为甚又要你费钱?”清梁章钜《浪迹丛谈·服核桃》:“闻此方初传自西域,今中土亦渐多试服者,不甚费钱,又不甚费力,是可取也。”

64、缗:用于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清邵长蘅《青门剩稿》:“钱千万缗。”

65、油幔:油漆或油浸的布幔。形声字。从巾曼声。巾,丝麻织品。本义:帐幕;帐幔。《说文》:“幔,幕也……蔽在上曰幔,在旁曰帷。”《墨子·非攻》:“幔幕帷盖,三军之用。”

66、都人:京都的人。《文选·班固<西都赋>》:“都人士女,殊异乎五方。”李善注:“《毛诗》曰:‘彼都人士。’”张铣注:“言此都士女丽美过於五方。”唐杜甫《悲陈陶》诗:“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仇兆鳌注:“相传太子北收兵,来取长安,日夜望之。或时相惊曰:‘太子大军至矣。’”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阅《上海新报》,天下震动,举国廷诤,都人惶骇。”

67、第舍:宅第,住宅。汉荀悦《汉纪·哀帝纪下》:“(息夫躬)就国未有第舍,寄居丘亭。”《后汉书·宦者传·曹节》:“缮修第舍,连里竟巷。”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第宅》:“代宗即位,宰辅及朝士当权者争脩第舍,颇为烦弊。”《资治通鉴·晋惠帝太安元年》:“唐虞茅茨,夏禹卑宫,今大兴第舍及为三王立宅,岂今日之急邪!”

68、逾制:亦作“逾制”。超过规定;违反制度。《后汉书·皇甫嵩传》:“嵩讨张角,路由邺,见中常侍赵忠宅舍逾制,乃奏没入之。”《晋书·孝友传论》:“刘殷幼丁难酷,柴毁逾制。”《宋书·自序传》:“(盛孝章)曰:‘汝并黄中冲爽,终成奇器,何为逾制,自取殄灭邪?’”唐刘肃《大唐新语·记异》:“近大理卿徐有功,持法不滥,人用赖焉。及其葬也,俭不逾制。”清昭连《啸亭杂录·曹剑亭之谏》:“刘全尝交接士大夫,纳贿钜万,造屋逾制。”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杂法》主要是惩办破坏封建社会秩序和违反制度的行为,如**兵符官印、议论朝政、聚会、贪污、*侈逾制等。”

译文

马璘,是岐州扶风县人。少年丧父,漂泊流浪没有固定的职业。二十岁,读了《后汉书·马援传》,读到“丈夫当死边野,以马革裹尸而归”时,情绪激昂地说:“(我难道要)让我祖上的功业从我这一代消失吗?”开元末年,胸怀计谋和建议投靠安西节度使府,因为有奇功,多次升迁做了金吾卫将军。

  至德初年,朝廷多难,马璘统领三千精锐部队,从西突厥南北二部奔赴凤翔县。唐肃宗认为他不同一般,委任他东讨(将军)。开始在卫南作战,带领一百骑兵打败五千敌兵。跟从李光弼攻打洛阳,史朝义部十万人在北邙山列阵,旗帜铠甲与日光相辉映,诸将都犹疑不决,不敢出击。马璘率领五百将士,逼近贼巢,攻入三次突出三次,敌兵战败,乘胜追击,贼兵于是溃败。李光弼说:“我带兵征战三十年,未见以少击众,能够像马将军这样痛快淋漓地取胜的!”升任试太常卿。

  第二年,吐蕃侵犯边境,诏令马璘移师救援河西。仆固怀恩叛变,马璘率兵撤退,艰难转战至凤翔县,(当时)敌兵已经合围,节度使孙志直环城固守。马璘命令兵士拉满弓向外,突入守城的闸板,一刻也不休息地出战,背靠自己的城墙列阵决战。敌兵溃败,率领轻锐骑兵追击敌兵,斩首数千人,血流成河,染红了沟渠河流。皇帝令大臣引导接见慰劳他,提拔他兼任御史大夫。

  永泰初年,授任四镇行营节度、南道和蕃使。不久任检校工部尚书,北庭行营、邠宁节度使。正月初一,有士兵犯了盗窃罪,有人说应当赦免,马璘说:“(如果)赦免了他,那么人人都要等到这一天盗窃。”于是杀了他。天大旱,街巷李制作土龙聚众举行巫术来祈雨,马璘说:“天气大旱是因为为政不修明。”立即下命撤除。第二天下了雨,这岁大丰收。不久,转任泾原,暂主管凤翔、陇右节度副使,四镇、北庭之职像以前一样不变,又把郑、颍二州隶属他管辖。

  大历八年(774),吐蕃侵犯边境,浑瑊在宜禄与其作战,战事不利。马璘在潘原设下埋伏,与浑瑊合力打败了吐蕃,俘虏数万人。升任检校尚书右仆射。第二年,入朝为官,求任宰相,以检校左仆射知省事的身份晋升抚风郡王。大历十一年(777),在军营去世,享年56岁。赠官司徒,谥号位武。

  马璘没有学问,但是军事才能无与伦比。遭遇到纷乱的国家形势,凭借忠心勤奋努力。在泾原任职八年,修缮屯堡,修治战和守的器具,政令军令严格不残暴,人都乐于为他所用,外敌不敢侵犯,是中兴时期的干将。起初,泾原军缺钱少物,皇帝委婉地要求李抱玉让出了郑、颍二州,马璘因此得以聚敛积贮资财,又加上前前后后得到的赏赐不计其数,家底丰厚不计其数。他在京城修建宅第,十分奢侈,(单是)他的居室就大概花了20万串钱。当马璘正在军队任职时,为他守护宅第的人者用浸油的布幔盖住。等到他遭遇丧事回京时,都城的人争着进入观看,他就假称是以前的属官入京来吊丧的每天都有数百人。唐德宗在东宫(做太子时)听说了这件事,很不高兴。等到他即位(做了皇帝),就(下令)京城内的任何人的宅第都不得超过规定,下诏令马璘拆掉他居室的正室以及宦官刘忠翼的宅第。马璘家人害怕,就将自己家的亭台馆舍全部登记了交给官府。那以后皇帝赏赐群臣宴饮,多在马璘家的山林池沼边。而马璘的子孙们(大都)品行不端,万贯家财不久也散光了。

莫文蔚 - 扶摇(电视剧《扶摇》主题曲)

作词:陈曦

作曲:董冬冬

飞花起舞影绰绰

何事春色入江河

无他为顺水逐波

何故琴曲断离歌

无我天地间寂寞

心在穹苍断崖处静默

天杯地盏日月盈怀

何以得世间大自在

自心中无有惧怕

情深不藏情真不荒

万古千秋幽梦余辉

何以历沧桑而明媚

自心中无有挣扎

扶风摇曳

自如纵横

潇洒入梦

惊鸿

鸾漂凤泊更天各

何时素衣染浓墨

情在得弦歌不辍

何妨归来仍是客

濯濯开阖动声色

意在得率性而活

天杯地盏日月盈怀

何以得世间大自在

自心中无有惧怕

情深不藏情真不荒

万古千秋幽梦余辉

何以历沧桑而明媚

自心中无有挣扎

扶风摇曳

自如纵横

潇洒入梦

惊鸿

天杯地盏日月盈怀

何以得世间大自在

自心中无有惧怕

情深不藏情真不荒

万古千秋幽梦余辉

何以历沧桑而明媚

自心中无有挣扎

扶风摇曳

自如纵横

陕西有啥好吃的美食

 陕西有啥好吃的美食,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它自己的特色文化,而陕西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许多人对它有着别样的情感,那么就一起来看看陕西有啥好吃的美食?

陕西有啥好吃的美食1

  1、凉皮,

 凉皮起源于陕西关中地区的美食,是擀面皮、面皮、米皮、酿皮的统称。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绿色无公害食品。

 因原料、制作方法、地域不同,有热米(面)皮、擀面皮、烙面皮、酿皮等。口味有麻辣,酸甜,香辣等各种口味。 凉皮历史悠久,据说源于秦始皇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2、羊肉泡馍

 羊肉泡馍又称煮馍、羊肉泡、羊肉馍,制作原料主要有羊肉、葱末、粉丝(或粉条)、糖蒜等,古称"羊羹",陕西美馔,尤以西安最享牛羊肉泡馍盛名,源自陕西省渭南市固市镇,它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气四溢,诱人食欲,食后回味无穷。

 北宋著名诗人苏轼留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诗句。因它暖胃耐饥,素为陕西人民所喜爱,外宾来陕也争先品尝,以饱口福。

  3、臊子面

 臊子面是中国西北地区一道特色传统面食、著名西府小吃,以宝鸡的岐山臊子面最为正宗。在陕西关中平原及甘肃陇东等地方流行。

 臊子面历史悠久。其中含有配菜比如豆腐,鸡蛋等,做法简单。臊子就是肉丁的意思。对于陕西人来说,臊子面的配色尤为重要,**的鸡蛋皮、黑色的木耳、红色的胡萝卜、绿色的蒜苗、白色的豆腐等等,既好看又好吃。

  4、肉夹馍

 肉夹馍是古汉语"肉夹于馍"的简称,中国陕西省汉族特色食物之一。陕西地区有使用白吉馍的"腊汁肉夹馍"、宝鸡西府的'肉臊子夹馍(肉臊子中放食醋)、潼关的潼关肉夹馍(与白吉馍不同,其馍外观焦黄,条纹清晰,内部呈层状,饼体发胀,皮酥里嫩,火功到家,食用时温度以烫手为佳,且老潼关肉夹馍是热馍夹凉肉,饼酥肉香,爽而不腻)。肉夹馍是陕西著名小吃。

 外地人首次听说肉夹馍,都认为是病句,这是与古汉语有关,肉夹馍,其实是"肉夹于馍"。"肉"字放在前面起到强调的作用,引人垂涎。

 5、甑糕

 甑糕是西安的特色小吃。蒸糕的深口大铁锅古名为“甑”,因此而得名。甑糕质地柔软细腻,这种甜品小吃是用糯米、云豆和红枣蒸成,蒸熟后香味四溢。甑糕的下层白饭渗入枣色,呈鲜润的绛红色泽,上面一层云豆,呈咖啡的褐色,再上层便是暗红色的枣泥,最后枣泥上又撒一层碧绿的葡萄干,卖相诱人。甑糕口感黏软香甜,又很饱腹,是当地人常吃的食品。 甑糕,是关中地区的传统早点食品,是以糯米和红枣为原料制成的一种甜糕。其特点是:枣香浓郁,软糯黏甜。在西安以莲湖区穆斯林制作的甑糕最为美味。西安回民街的“东南亚甑糕王”更是声名远播。

  6、锅盔

 锅盔(英文:guokui),又叫锅魁、锅盔馍、干馍,是陕西省关中地区以及甘肃省武威地区城乡居民喜食的地方传统风味面食小吃。饼大直径二尺外,又圆又厚像锅盖。

 锅盔源于外婆给外孙贺弥月赠送礼品,后发展成为风味方便食品。料取麦面精粉,压秆和面,浅锅慢火烘烤。省外人编成的顺口溜"陕西十大怪"中,有一怪为"烙馍像锅盖",指的就是锅盔。关中较为著名的有乾州锅盔、泾阳锅盔、武功县锅盔、长武县锅盔、岐山县锅盔,扶风县锅盔,凤翔县锅盔。

  7、肉丸糊辣汤

 肉丸胡辣汤是西安本地名吃,它不同于河南的糊辣汤,其制作原料主要有牛肉、土豆、莲花白等。肉丸胡辣汤源自西安,简单的可以说是蔬菜牛肉丸子汤,或者说是牛肉丸烩菜,但是区别于外地的是汤要勾芡。

 汤里有浑圆的牛肉丸子,切成块状 的土豆、莲花白、胡萝卜、菜花、芹菜等。先用牛羊骨熬汤,下牛肉丸,烩菜,最后勾芡而成。说起容易,但是要做到菜不煮烂,适合可口可是有功夫的。

 吃前浇一勺店家精心熬制的红艳艳的辣椒油,吃罢舌尖发麻(花椒惹得祸),微微冒汗,浑身舒坦。 肉丸糊辣汤另有一个雅致的名字叫八珍汤,叫八珍自然夸张,不过这也说明糊辣汤"内容"很多。最受西安人欢迎的早餐之一。

  8、Biángbiáng面

 (汉语拼音:Biángbiáng miàn,biang字是一个合字,有多种写法,均无法输入电脑,常被代替写为BiángBiáng面、biángbiang面或彪彪面)是陕西关中特色传统风味面食,是传统的陕西裤带面。因为制作过程中有biang、biang的声音而得名。

 特指关中麦子磨成的面粉,通常手工拉成长宽厚的面条。由上等面粉精制而成,用酱油、醋、味精、花椒等佐料调入面汤,捞入面条,淋上烧热的植物油即成。

  9、浆水鱼鱼

 浆水鱼鱼是一道著名的陕西传统小吃。浆水鱼鱼曰鱼,其实并不似鱼,酷如蝌蚪。陕西话叫"蛤蟆骨斗",即小蝌蚪。

 浆水鱼鱼一般有2种:玉米面和一般淀粉,可热吃也可凉吃,味道十分鲜美。夏季特别适宜,可缓解夏季的烦躁酸辣爽口是夏季提升食欲的佳品。

  10、葫芦头

 葫芦头,陕西西安汉族特色小吃。源于北宋街市食品中的"煎白肠"。因猪大肠油脂较厚,形状象葫芦,因此叫葫芦头。葫芦头的基本原料是猪大肠和猪肚。吃时顾客先把馍掰成碎块儿,厨师再把猪肠肚和鸡肉、海参、鱿鱼等排列在碎馍块儿上,用煮沸骨头原汤泡三、四次,然后加熟猪油和青菜等。吃时佐以糖蒜、辣酱等,鲜香滑嫩,肥而不腻。

 相传,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将烹制猪肠肚的方法传授给长安一家饮食店店主,并将一个药葫芦赠给店主调味。店主按照孙思邈的指点改进制作方法,长安"葫芦头"从此有名,千年流传。

 到了20世纪30年代,葫芦头已由肉类发展到包括海味类的众多品种,猪肉类葫芦头在用料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汤中增加了骨头和鸡,使汤味更加浓醇,质量提高,成为秋冬时节的风味小吃。

陕西有啥好吃的美食2

  1、肉夹馍

 肉夹馍是陕西省的传统特色美食之一,不同的地区品种也有所不同,有腊汁肉夹馍、肉臊子夹馍等,肉夹馍不仅在陕西非常有名,而且闻名全国,扬名海外,深受人们喜爱。

  2、羊肉泡馍

 羊肉泡馍起源于陕西省渭南市,其历史十分悠久,是从古代的羊肉羹演变而来的,是将馍掰成块后加入熬好的羊肉汤即可,吃起来肉烂汤浓,肥而不腻,令人回味无穷。

  3、陕西凉皮

 陕西凉皮也是陕西省的传统特色小吃之一,凉皮是用小麦粉、米粉或淀粉制作的,品种非常多样,制作方法也有所不同,调拌也各具特色,有麻酱凉皮、面筋凉皮等。

  4、臊子面

 臊子面是陕西省的一道的传统特色面食,其历史十分悠久,约起源于商周时期,臊子就是肉丁,除了肉丁外,,面中还配有鸡蛋、木耳、胡萝卜、豆腐等,味道十分酸辣可口。

  5、岐山擀面皮

 岐山擀面皮是源自陕西省岐山县的传统特色小吃,起源于唐朝,是由冷淘面演变而来的,其面皮选料精良,制作工艺严谨,吃的时候加上油辣椒、香醋等各种调料调拌,口感极佳。

  6、biangbiang面

 biangbiang面是源自陕西关中地区的传统特色面食,是使用关中麦子磨成的面粉纯手工制作的,面条柔韧,吃起来口感极佳,深受当地人和各地游客们的喜爱。

  7、金线油塔

 金线油塔是源自陕西三原地区的传统名小吃,创始于唐朝,是用上等面粉、猪板油等原料制作的塔状面食,吃的时候放在锅中蒸熟,拌上葱节、甜面酱等,别有一番风味。

 8、葫芦头

 葫芦头是源自陕西西安的传统特色小吃,起源于北宋时期,是以猪大肠和猪肚等主要原料制作的,和羊肉泡馍的吃法很像,都是将馍掰成块后倒入熬好的汤一起吃。

  9、饸饹

 饸饹也是一种面食,在陕西、山西、河北等地都非常流行,面条是使用豌豆面、莜麦面、荞麦面等制作的,比一般的面条更粗,煮熟后配上豆腐、肉、萝卜等做成的臊子,非常美味。

  10、甑糕

 甑糕是陕西西安、关中、晋南地区都非常流行的传统风味小吃,也是不能错过的十大西安美食之一,是用糯米、葡萄干、红枣或蜜枣等制作而成的,味道十分香甜可口,而且营养丰富。

陕西有啥好吃的美食3

  陕西甑糕的做法步骤

 红豆煮熟。(正宗的甑糕只用这种红腰豆,我喜欢用两种豆,小豆软烂丰富口感,大豆保持外形漂亮。)

 煮熟的豆子沥掉水分,趁热加入白糖搅拌均匀。糖量根据喜好随意增减。

 红枣洗净泡软。

 去掉枣核,嫌麻烦可以不去。

 糯米洗干净,可泡水可不泡。我一般都不泡。

 准备干净容器,先铺一层米。

 再铺一层豆。

 再一层米一层枣。

 最后铺一层米。

 表面铺满枣,枣子多铺一点更好吃。

 用个玻璃碗看起来更清楚,就是一层一层码食材。

 压力锅加水放入支架,将装好食材的碗放进去,碗里加水没过食材。

 用压力锅最高档蒸熟。

 用勺子将红枣抹平成枣泥,蒸熟之后层次很分明。

 一次蒸的多可以分成几份儿冷冻保存,吃的时候拿出来蒸透就好了。

 拿一份扣在盘里,喜欢甜的表面还可以撒糖或者浇蜂蜜水。

1、仙居县

位于浙江台州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沧海桑田”、“逢人说项”等成语典故都出自于此,仙居旅游资源丰富,距今7 000多年的下汤文化遗址、国内八大奇文之一————蝌蚪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皤滩古镇都在仙居。神仙居风景区皤滩古镇。

2、敦煌县

甘肃省辖县级市,由酒泉市代管,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敦煌是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为甘肃省四大绿洲之一。

3、扶风县

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地处关中西部,为佛骨圣地、佛教圣地法门寺所在地。扶风县是宝鸡市的东大门,因“扶助京师、以行风化”而得名。地势北高南低,以平原、台、塬地形为主。扶风县属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有“东方佛都”,“青铜器之乡”的美称。

除此之外还有中国四川省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有一个小县城叫做“木里”,这个名字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它的发音优美、流畅,并且具备一定的节奏感,让人听起来很舒服。中国浙江省的舟山市有一个小县城叫做“嵊泗”,这个名字十分简洁明了,但是却富有情感。因为“嵊泗”是一个联合体名字,其中“嵊”意味着坚实、稳定,而“泗”则意味着水流不息、生生不息,这个名字能够让人们联想到海洋的壮阔、生命的蓬勃等等。

如果从宝鸡扶风降镇到乾县 自驾车走 “ 天绛路、S107 ” 有 490公里 。。。

绛帐镇

从绛帐镇到天绛路,行驶78公里

左转,进入天绛路,行驶143公里

右转,进入S107,行驶83公里

左转,从S107到S107,行驶12公里

靠右前方行驶,进入S107,行驶148公里

请直行,进入漠谷桥,行驶260米

请直行,进入S107,行驶810米

进入环岛,进入西大街,行驶13公里

左转,进入北大街,行驶190米

左转,进入文前巷,行驶90米

乾县

中原是华夏文化的发源地。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

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被视为天下中心。中原又称中土、中州、华夏,是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

华夏文明源自红山文化、大地湾文化、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根据史书记载,华夏部落是黄河流域的最早居民,华夏先民早在8000年前就在黄河流域建立了大地湾文化(甘肃天水一带)和裴李岗文化(河南新郑一带)。

又于7000年—5000年前在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建立了仰韶文化。

再于距今约4600-4000年在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地区建立龙山文化。距今5300年前后,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 。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文明诞生于公元前2800的黄河流域,而土地肥沃的河南省是中国文明开始的地方。

黄河横贯河南省,是古代中国的交通要到,中国最古老的部落首领黄帝和炎帝都出生在这里。即使在今天,中国人在世界各地仍然使用着炎黄子孙这个称呼。

黄河被称为“母亲河”,在中国人心中有不可动摇的地位。5000公里长的黄河打破了最后一道屏障,流入广阔的平原,形成了中国文明的摇篮,成为了智慧,勤奋和坚韧的炎黄子孙后裔共同追求的这片土地。

经历了2000余年的风风雨雨,黄河流域酝酿出了13朝古都洛阳、10朝古都开封以及中原经济重镇郑州。

在3200年的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20余个王朝,其中有200余位皇帝在河南称帝,并在河南留下了许多珍贵文物,其中三个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包括少林寺,龙门石窟和殷王朝遗址。

—中原 (中国文明发源地)

—华夏文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323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