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牦牛产量和质量——遗传工程技术
传统的遗传育种方法,如性能测定和选择、遗传改良的预测、经济育种目标、遗传改良的传递系统等,是牦牛遗传数量和质量提高的长久动力,杂交利用也是重要手段之一。20世纪末,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及基因测序、基因图谱等遗传工程技术的发展,开创了牦牛育种新的一页。其分子标记技术是遗传图谱、主效基因的确定及QTL的精细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标记辅助导入的基础。基因芯片技术使得分子标记技术能够更加快速、准确、经济,更适合应用于实际生产。应用遗传工程技术必须与传统的遗传育种技术和方法相结合。
(2)提高牦牛扩群速度——繁殖技术
牦牛是低繁殖性能的畜种,性成熟晚,发情周期短,加之放牧的半野生的生产方式都是牦牛低繁殖性能的因素。提高我国牦牛产业生产水平,必须扩大高产优质的牛群数量,繁殖生物技术是扩大优质牛群数量的有效途径。目前成熟的繁殖生物技术有人工授精(AI),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技术(MOET技术),体外受精(IVF)技术,胚胎分割技术,胚胎性别鉴定技术,X、Y精子分离技术,克隆技术。但成功应用于牦牛生产的繁殖技术只有人工授精、MOET技术等繁殖技术。
(3)牦牛生产重要的物质基础——草原建设与饲养技术
饲料是畜牧生产重要的物质基础,现代化动物农业与饲料工业对饲料原料有其特殊要求,牦牛产业也不例外。由于牦牛生产方式的特殊性,草原建设成为重要一环,其关键在于建立牦牛生产与草原利用(农业生态系统)的相互协调、相互利用、提高单位土地面积提供的畜产品效率。草原建设涉及的技术较为复杂,例如优质牧草的栽培、草原建设的除毒灭鼠及草原的生态建设等技术。应用现代饲养技术,改变现有的生产放牧方式,如暖棚技术、育肥补料等,也是提高牦牛生产性能的有效途径,有效改变传统牦牛生产方式存在“夏活、秋肥、冬瘦、春乏”的问题。
(4)保证牛群健康——兽医防疫技术
合理的动物保健程序是牛群健康生产的重要保障措施,控制流行病的暴发是牦牛业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应用现代的生物学技术,例如单克隆技术、DNA重组技术制造生物效价高的疫苗,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现代畜牧科学技术难于应用于牦牛的实际生产,是因为牛群保健程序是治病型而不是生产型,即未对牦牛生产进行整理管理。
加强对牦牛生产方式的宏观研究,把牦牛生产作为一个系统,以现代的科技为支撑,以草地建设为基础,结合当地经济、人口,生产结构,生产管理方式,提高科研成果水平和转化,完善牦牛生产系统,做到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才能发挥出牦牛应有的资源优势和经济效益。
唐卡:即卷轴画。这种画通常绘在丝绢或布帛上,因多描绘宗教内容,加上易于携带,所以在藏区广为流行。唐卡是西藏地方绘画艺术的主要形式之一。
藏刀:是西藏久负盛名的传统工艺品,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游客喜爱。在藏民的生活中,藏刀也是随身必备之物,它既可用来防身,又可作为食肉的餐具,而且还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装饰品。
麝香:是雄性麝鹿脐部与阴部之间的腺囊分泌物,有特殊香味,系世界名贵药材之一。麝鹿又名香獐子。
西藏藏红花:草红花又叫红花,原产埃及,但在巴基斯坦、印并等地栽培历史也很长。红花可入药,有活血通络之功效。
尼木藏香:是指西藏自治区尼木县生产的藏香,尼木县的藏香制作历史悠久,以其在制作过程中不伤害生物和独特的原料配方而深受广大群众青睐,是全西藏最著名的藏香源产地之一。
补充:
当雄牦牛:它终身无劳役,逐水草而居的半野生放养方式、原始自然的生长过程,一生中摄入大量的虫草、贝母等名贵中草药,使牦牛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水草丰美阿热湿地造就了这里的牦牛肉比其他地方更加细腻、更加鲜美。因牦牛生长在海拔4200米无污染的高寒地带,生长条件完全符合绿色食品的要求。
唐嘎藏鸡蛋:是西藏拉萨达孜县的特产。由达孜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申报的“唐嘎藏鸡蛋”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获得了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的商标注册证,这是拉萨市申报成功的第6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也是2017年新增的第5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曲玛弄矿泉水:“曲玛弄”是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公塘乡的一个地名,当地人称为“曲玛弄”。5100冰川矿泉水就是产自当雄县曲玛弄地。曲玛弄矿泉水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公塘乡现辖行政区域。
藏毯:是西藏各类民族手工艺品中又一亮点。藏毯是世界三大名毯之一,以其精良的制作,具有浓郁民族、宗教特色的图案,讲究美学搭配的着色闻名于世。藏毯分各种不同尺寸的大小,不同形式的风格,如高贵素雅型的、浓重华贵型的,有地毯式的,有挂毯式的,样样均可以称得上是艺术精品。
古荣糌粑:是西藏拉萨堆龙德庆县的特产。
澎波牦牛:牦牛是西藏的主要家畜,全区现有牦牛386万头,占牲畜总数的11%,是人民群众酥油和肉食的主要供应来源。
澎波半细毛羊:“澎波半细毛羊”新品种于2008年经国家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成为西藏第一个国家级家畜新品种。
本片是一部2019年的不丹**,不丹原本提交本片参加2021年的第93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奖项。
但由于不符合规定,直到第二年才获得提名,成为角逐2022年第94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的五部**之一。本片也成为不丹**首次角逐奥斯卡奖项。
男主角乌金(Ugyen)是不丹的一位年轻教师,而他却不愿意安于体制内的生活,一心憧憬着前往澳大利亚做一名歌手。
教育部部长表示,乌金和政府签了五年服务合同,还剩下一年,一定要履行完合同才能放人。部长贴心地表示,将要安排乌金去鲁纳纳(Luanana)小学任教。鲁纳纳海拔高,靠近雪山,一年中有半年大雪封山,乌金只要任教半年就能撤离,并算完成合同。
乌金在部长的威逼利诱下,不情不愿地踏上前往鲁纳纳的旅程。
乌金经过8天的长途跋涉,才到达了鲁纳纳。这里条件十分简陋,生活没有电,屋子四处透风,教室没有黑板,贫困地区能够想到的困难,这里都有。
鲁纳纳的村民们热烈欢迎乌金,他们对这位教师尤为尊敬。看来村民一片热忱的份上,乌金决定先教学几天……
根据官方资料介绍,鲁纳纳是不丹国加萨地区最偏远的地方,想来着旅游,那就是体验住在冰川中的喜马拉雅人文化。
鲁纳纳位于不丹国最西北部,总面积171626平方公里,海拔3400米,最北端接壤我国西藏自治区。官网的人口统计也只有2014年的人口普查记录,共有13个村庄,人口超过810人,有185户家庭。这里居民以牦牛和绵羊为生,也通过采集冬虫夏草获得收入。
鲁纳纳涵盖温带到高山的气候条件,冬季极其寒冷,大雪封山,夏季短暂宜人。
可以看出,鲁纳纳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生活在这里的人每天都需要和大自然作斗争。
没水没电没网,更没有快递空调外卖,换做是你,你愿意生活在这里吗?
乌金一来这里就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和强烈的离开意愿。毕竟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呐。
有意思的是,影片一开始就给乌金印有“国民幸福指数”的衬衫拍了一个特写。
国民幸福指数是谁提出来的呢?正是不丹国国王在1970年代提出的新概念。他表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包括科学技术的种种好处)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他提出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NH, Gross National Happiness)指标。
牦牛绒制品具有以下特点:
(1)手感滑糯:精梳牦牛绒的纤维较细,外层鳞片比山羊绒更为细密光滑,因此,牦牛绒制品的手感柔软、滑糯,完全可以与山羊绒制品的手感效果相媲美。 保暖性能佳:牦牛绒纤维中的髓质层是竹节状的,而山羊绒纤维中的髓质层是连续状的,因此,牦牛绒纤维更利于储存空气,所以它的保暖性能比羊绒制品更好。
(2)柔韧适型:由于牦牛绒纤维的单纤维强力是山羊绒单纤维强力的15倍,因此,牦牛绒制品的韧性好、强力高,穿着时不易起球,洗涤后不易缩水。
(3)色泽柔和自然:牦牛绒的颜色自然华贵,给人以回归大自然的淳朴色彩,而且,牦牛绒本身颜色的色牢度非常好,即使将衣服穿坏,它的颜色也不会改变;采用现代工艺脱色及再染色处理后,牦牛绒制品的色彩更是独具一格。
导读: 西藏之牦牛,在拉萨有牦牛博物馆,也到北京展览过。与人之情感,必非同一般也。
猴年说动物
2016年,是猴年。西藏山南地区有泽当镇,泽当是猴子玩耍的意思,那次放假报旅行社去玩耍,车子到了山边,看到猴子蹦蹦跳跳,猴里猴气,让人忍俊不住啊,果然感受到名不虚传。
与猴子的聪明相比,那就是老鼠了。今天上午,看到上海同学说停车难需要排队,真想逃离城市,我就想到陪闺女听过的“小老鼠进城”的故事,小老鼠真心不易,感到自己就是个小老鼠。小时候,与我最亲近的动物,就是老鼠了。有时候看到老鼠了,正想去抓,他却躲到了墙根的小洞里,让我无计可施,用东西捅也捅不出来,用火熏他也不出来。一次发现一个超大的老鼠,正在抓他,他跑进了大门外东侧的墙壁裂缝里,大长尾巴还能看见。曾经故意踩死过小老鼠,善哉善哉!记得夜里,老鼠曾经跑过我的床顶,很是嚣张。老鼠怕猫。家里养过猫,猫就喜欢钻被窝睡觉,懒死了。也抓过老鼠,猫逗老鼠玩呢,很是残酷。有段时间,听说猫怕老鼠了,猫太胖了,吃的也好,没心思去逮老鼠了。家里还有只黄狗,那狗跟着车子跑了很远,又回来了。
猴子聪明,牛憨厚老实,猴和牛的性格中和起来,估计挺好,越是在猴年,就越是怀念牛。牛是农村的大型动物了。初中同学大先生今天说他放牛偷过红花籽,红花籽就是紫云英,肥田的,开花以后很好看。我也偷过,看到太阳刚落山,拿了一个篮子去偷,不知道听了谁的唆使,蹲在田埂上,没抓几把就一篮子就够了,因为红花籽长得很旺。其实,红花籽就是肥田用的,不是宝贝,真是没必要说成偷啊。我们偷了来喂猪。小时候,经常提个篮子,拿个铲子,去挖猪菜。小时候家里现金收入,除了卖粮,就是卖猪了。小时候,集体的牛分下来了,我们四家共一条牛,轮流放,这是一个缺鼻子的牛,不知怎么造成的,那时候村里牛很多。我在田埂上放的时候,它时不时偷吃水田里面的稻叶,这是我坚决不允许的,使命拽牛绳子,看着它的缺鼻子,很纠结。有一天早上,我在放牛,却流鼻血了,正好三姐路过,她说她去买个皮蛋给我吃,吃完,我的鼻血就不流了,特别神奇。蚊子经常咬牛,它就用尾巴摔它们,但是很多时候尾巴够不着,夏天有时候我们生点火,用烟熏走蚊子。牛身上还有虱子,我们捉下来,把它掐死。有时放牛的时候,我们带些干黄豆,带上火柴,在地上挖灶,想着法子在坝上炒黄豆吃。牛天气一热,就去河里游泳,自得其乐。有一天,老牛看到小牛掉进池塘了,老牛一下子就冲过来,把小牛从水里顶了出来,整个过程就两分钟,把我看傻了。我曾看到很多人围着宰牛,用绳子套在牛的四个脚上,看了让我害怕,心想这么好的牛这么杀真是残酷啊。有个老乡发朋友圈,回忆往事,说冬天了,听说邻村杀牛了,大家买了牛肉炖了吃,全村飘香,这是没想到宰牛的场景啊。后来,村里牛越来越少,机械化了。有家人一直留着一头牛,养的很壮,好多人家也请他家去帮着犁田的活。
在西藏,买牛肉大概有三种吧。一种是通过亲戚提前预订,买一条牦牛,到了冬天亲戚从牧区开车送来,除了做风干牦牛肉,就是冻在冰柜里,吃一年。第二是在小昭寺附近门店买,超市里很少有。第三呢就在一些路边上,特别是冬天,有人开着车子卖,还卖牛头、牛蹄。西藏很多人不吃鱼,可以吃牦牛肉,为什么呢,据说是鱼籽很多那是很多生命,而牦牛肉很多,相比之下吃牦牛肉好多了。另外,以前牦牛肉固定让村里一家人来宰,这样也好多了,这种过错让一家人来承担。曾经遇到一个保安,他家有好多头牦牛,他说不卖也不杀。
我小时候最爱看的书是《春秋故事》和《战国故事》,哥哥买的,放在家里,他肯定没要求我看,但我看了,估计是封面比较花哨,打开一看,内容引人入胜。我今天在网上看了一下《战国故事》的封面,封面是很多牛。前段时间,我帮萱买了《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这本厚书就是我小时候看的春秋故事战国故事的再版。这封面的牛对应的是里面的故事《火牛陷阵》。故事的内容是,燕国派大将乐毅打下了齐国的大部分城池,有人中伤乐毅,燕惠王派骑劫取代了乐毅,去攻占齐国的山东即墨,骑劫的智谋不如乐毅。即墨的守将是田单(重读之下,感觉我对田单记忆犹新),到了半夜,他武装了一千头牛,牛犄角上捆着两把尖刀,牛尾巴点上火,后面跟着五千名士兵,冲出城墙,冲入燕国的军营,一下子击溃了燕军,乘胜追击,收复了被燕国侵占的哪些城池。看来,农村犁田的牛,竟然能在战争中发挥那么大的作用,这是我小时候不能想到的。
察隅的牛
今天星期天,我和几个同事值班。中午一点是饭点,到了食堂,拿了碗筷,从盘子里拨些菜,在高压电饭煲里盛饭,边走边吃,就到了值班室里。同事给我看照片,这是林芝地区察隅县一个农村去年六月份的景象。从拉萨一天到林芝八一镇,再利用两天时间到波密县、到然乌湖、再到村里,海拔3000多。村子有100多户。绿色的是青稞和冬小麦,用于做成糌粑和面粉。远山上有青冈树和松茸,松茸非常好吃,富有营养。每家有牦牛两三头,另外一种牛二三十头,每天早上把它们赶到山上去吃草,下午四五点的时候去一个平常集中的地方把它们领回来,个别也有一两头牛要去找。牛用于耕种,也挤奶,制成酥油,出售换取收入。村里有小学,家家有电视机,是大屁股那种,没有液晶超薄的,经济状况一般,家里兄弟多的,会到县里打工,收入会多些。村子附近有“僜人”,习俗与藏族不太一样,以前,穿短裤,吃玉米,有寨主,会屠宰一只猪集体享用。这个村子临近缅甸,这个县还临近印度。现在是三月份,冬小麦绿了,青稞刚发芽,桃花正盛开。
偶遇动物精灵
1月,出差,拉萨到林芝波密,中午1点出发,晚上,还在路上,林芝地界,藏香猪沿着路边走。晚10点,到了波密。
几天后,从林芝波密回拉萨,到了林芝八一镇,天色已晚,路口有些牛,很悠闲,大家称为土牛,没有牦牛那么大,甚至没有内地水牛黄牛大,它们脖子上套着红绳,那是放生的标志。林芝八一镇到拉萨,中间一段没有高速,远远看到十几只鹿过马路,长长的角,很灵异的样子,车子停住让他们先过。它们是晚上从山上下来,过318国道,去河边找水喝。
打一只羊就很好
出差,路上,有人谈起过去打猎的经历,津津乐道收获不少猎物。听者说:你打了十几只羊,你莫如打一只羊就很好,够吃够用就好。
品种是畜牧学上的概念,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的产物。不同的品种,在其品种来源、生产性能及外貌特征等方面,都有不同于其他品种的明显特征。
品种除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外,同时应具备以下品质。
(1)来源相同
1个品种有着共同的来源,其血统来源是基本相同的,保证遗传基础的相对稳定性和生产方面的一致性。
(2)性状及适应性相似
由于血统来源、培育条件、选育目标和选育方法相同,从而构成了同一品种在体型结构、生理机能、重要经济性状及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都很相似,构成了该品种的特征,与其他品种相区别。
(3)遗传性能稳定,种用价值高
遗传性能稳定是品种存在的重要条件。品种具有稳定的遗传性能,才能将其典型的优良性状遗传给后代。才会保持品种的性状相似,使品种得到保持。同时,当与其他品种杂交改良时,有明显的改良效果,体现出较高的种用价值。如大通牦牛不仅本品种选育时产肉性能好,而且在改良时体现出明显的改良效果,说明该品种种用价值高、遗传稳定性好。
(4)一定的结构
一定的结构是指1个品种是由若干各具特点的类群所构成,这就是品种的异质性。即在适应性、生产方面一致的品种内部,可能存在着某些生产性能或指标优良的群体,从而保证了同一品种纯繁时不同性状的改进和提高,使品种得到总体水平的提高和稳步发展。
(5)足够的数量
数量是质量的保证,头数太少不能成为1个品种。品种内个体数量足够多,才能保持品种的生命力,才能保持较广泛的适应性,才能进行合理选配而不致被迫近交,保证内部结构而有利于选种选配和生产性能提高。牦牛种群规模基础母牛1000头、公牛40头、核心群150头。
品种是畜牧业生产中的一种工具,品种的好坏可直接影响到畜牧业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优良的品种可以在相似的条件下生产出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产品,可以大大提高养牛业的经济效益。品种的好坏是相对于一定的生态条件、生产目的和经济效益而言的。
一个优良的牦牛品种,除应具有其本身的体型外貌外,还必须具备以下几项优良品质:①生长发育快、体重大;②育肥性能好;③产肉性能高;④肉品质好;⑤性成熟早;⑥适应性强;⑦遗传性稳定等。
1 草原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教学难点一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二是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碧”是形容青草很绿。“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一”是“全”和“都”的意思。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这句话也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②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置身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会惊叹、并产生舒服之感,因此,既愿久立欣赏,又想吟诵诗篇。
③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④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⑤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涯,边际。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
(2)对词语的理解。
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像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二、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①在中国版图上找到内蒙古的位置、范围,并初步了解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例如,服饰特点、生活特点。②收集古今文人描写大草原的诗词、文章。③通过展示和请去过草原的同学作介绍,加深对草原的感性认识。
2.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最后以凝炼的诗句总结全文。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结构安排上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
3.本文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要加强有感情朗读的指导。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边读边想象画面:草原一碧千里而又不失秀美的风光;马疾驰,车相随,襟飘带舞,欢声笑语迎远客的场景;敬酒联欢的热闹场面。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将大家带进草原,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4.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表达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与初步的审美能力。作家老舍随着场景的变化、时间的推移,情感也在变化着。但贯穿全文的是对草原及草原人民的赞美与留恋之情。这种情感与描绘的景物紧密交融在一起,要引导学生抓住这样的语句,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画面、课件演示、角色扮演、抄写等方法,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情景交融是本文的最主要特点,作家在描写草原风光时,处处流露出感叹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直抒胸臆,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第一次见到草原的惊喜、赞叹和离开时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流于笔端,将独特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二是精笔细描,如,草原如一幅翠色欲流的中国画;羊群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群马疾驰的迎客队伍像一条彩虹,这些描写细致入微,形神兼备,生动鲜活,传达出作者满心的喜悦与赞叹。三是写实清新质朴,不露雕饰的痕迹,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种纪实的描写,更能表达出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和民族间的团结互助。
5.在学生充分感受到草原之美后,教师可相机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西部,搜集资料,访问老师、家长,与西部地区的小学生建立联系等方式,为口语交际、习作和交流平台做准备。
6.生字、生词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教师在检查时要注意一些字的字音字形。如“蒙古包”中的“蒙”读作“měng”,“好客”中的“好”读作“hào”,“同行”中的“行”读作“xíng”,“似乎”中的“似”读作“sì”;“毯”的最后一笔为点,“吟”“貌”不要多一点,“襟”“涩”不要少一点。
四、教学案例
片段:
品读优美语句
师:找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生:我觉得这句写得非常美:“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的色彩太美了,碧绿的草地,洁白的羊群,再加上蓝天白云,真如仙境一般。
生:作者将草原比作绿毯,可以让我们想象到那草地毛茸茸、蓬松松而又软绵绵;而羊毛也是这样的,所以把羊群比作绿毯上的大花,简直太形象了。
师:同学们再反复读读这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字作者用得最为巧妙
生:我发现了,是“绣”!羊群本来是因为吃草而随意地走来走去,可在老舍的笔下它们就是一些能工巧匠,在精心为草原这块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这块巨幅地毯上的图案在不断变换,真是美极了。
师:请同学们看着课件,也向老舍先生学习,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无边的绿毯上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的珍珠。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绿的大海上扬起了点点白帆。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绿的湖面上飘着朵朵盛开的白莲花。
师:是啊,这样的仙境怎不令人惊叹,令人感到舒服呢
生:我觉得这句写得也很美,“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作为牛马生活在草原,简直就是进了天堂,它们一定在品味这种幸福的生活。
师:你体会得真好。如果牛马真的会回味,它们可能在回味什么呢
生:它们可能在回味这水草丰美的草原,回味青草的甜美,生活得无忧无虑。
生:它们可能在回味这草原明朗的天和清鲜的空气,没有一点污染,真令我们心向往之。
生:它们可能在回味着眼前的美景:羊群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真美啊,而我们就生活在这幅画中!
师:生动的语言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正是作者这些优美的描写,才给了读者这样丰富的联想,让我们和作者一样,深深陶醉于草原的美景,和作者一样惊喜不已,赞叹不已。请同学们反复读一读自己画出的句子,并抄写下来。
五、相关链接
课文摘选自老舍写的《内蒙风光》。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二十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人民艺术家。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大多用条木做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容易拆装,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奶茶掺和着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饮料。
奶豆腐是用牛奶制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盘子里做点心,并不是豆腐。
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习惯把羊肉切成大块,煮熟了吃。吃的时候用刀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
鄂温克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和黑龙江讷河县等地。 1 草原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教学难点一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二是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碧”是形容青草很绿。“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一”是“全”和“都”的意思。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这句话也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②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置身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会惊叹、并产生舒服之感,因此,既愿久立欣赏,又想吟诵诗篇。
③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④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⑤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涯,边际。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
(2)对词语的理解。
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像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二、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①在中国版图上找到内蒙古的位置、范围,并初步了解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例如,服饰特点、生活特点。②收集古今文人描写大草原的诗词、文章。③通过展示和请去过草原的同学作介绍,加深对草原的感性认识。
2.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最后以凝炼的诗句总结全文。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结构安排上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
3.本文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要加强有感情朗读的指导。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边读边想象画面:草原一碧千里而又不失秀美的风光;马疾驰,车相随,襟飘带舞,欢声笑语迎远客的场景;敬酒联欢的热闹场面。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将大家带进草原,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4.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表达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与初步的审美能力。作家老舍随着场景的变化、时间的推移,情感也在变化着。但贯穿全文的是对草原及草原人民的赞美与留恋之情。这种情感与描绘的景物紧密交融在一起,要引导学生抓住这样的语句,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画面、课件演示、角色扮演、抄写等方法,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情景交融是本文的最主要特点,作家在描写草原风光时,处处流露出感叹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直抒胸臆,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第一次见到草原的惊喜、赞叹和离开时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流于笔端,将独特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二是精笔细描,如,草原如一幅翠色欲流的中国画;羊群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群马疾驰的迎客队伍像一条彩虹,这些描写细致入微,形神兼备,生动鲜活,传达出作者满心的喜悦与赞叹。三是写实清新质朴,不露雕饰的痕迹,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种纪实的描写,更能表达出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和民族间的团结互助。
5.在学生充分感受到草原之美后,教师可相机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西部,搜集资料,访问老师、家长,与西部地区的小学生建立联系等方式,为口语交际、习作和交流平台做准备。
6.生字、生词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教师在检查时要注意一些字的字音字形。如“蒙古包”中的“蒙”读作“měng”,“好客”中的“好”读作“hào”,“同行”中的“行”读作“xíng”,“似乎”中的“似”读作“sì”;“毯”的最后一笔为点,“吟”“貌”不要多一点,“襟”“涩”不要少一点。
四、教学案例
片段:
品读优美语句
师:找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生:我觉得这句写得非常美:“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的色彩太美了,碧绿的草地,洁白的羊群,再加上蓝天白云,真如仙境一般。
生:作者将草原比作绿毯,可以让我们想象到那草地毛茸茸、蓬松松而又软绵绵;而羊毛也是这样的,所以把羊群比作绿毯上的大花,简直太形象了。
师:同学们再反复读读这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字作者用得最为巧妙
生:我发现了,是“绣”!羊群本来是因为吃草而随意地走来走去,可在老舍的笔下它们就是一些能工巧匠,在精心为草原这块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这块巨幅地毯上的图案在不断变换,真是美极了。
师:请同学们看着课件,也向老舍先生学习,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无边的绿毯上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的珍珠。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绿的大海上扬起了点点白帆。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绿的湖面上飘着朵朵盛开的白莲花。
师:是啊,这样的仙境怎不令人惊叹,令人感到舒服呢
生:我觉得这句写得也很美,“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作为牛马生活在草原,简直就是进了天堂,它们一定在品味这种幸福的生活。
师:你体会得真好。如果牛马真的会回味,它们可能在回味什么呢
生:它们可能在回味这水草丰美的草原,回味青草的甜美,生活得无忧无虑。
生:它们可能在回味这草原明朗的天和清鲜的空气,没有一点污染,真令我们心向往之。
生:它们可能在回味着眼前的美景:羊群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真美啊,而我们就生活在这幅画中!
师:生动的语言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正是作者这些优美的描写,才给了读者这样丰富的联想,让我们和作者一样,深深陶醉于草原的美景,和作者一样惊喜不已,赞叹不已。请同学们反复读一读自己画出的句子,并抄写下来。
五、相关链接
课文摘选自老舍写的《内蒙风光》。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二十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人民艺术家。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大多用条木做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容易拆装,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奶茶掺和着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饮料。
奶豆腐是用牛奶制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盘子里做点心,并不是豆腐。
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习惯把羊肉切成大块,煮熟了吃。吃的时候用刀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
鄂温克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和黑龙江讷河县等地。
陈巴尔虎旗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西部,海拉尔河下游,滨州铁路经过南境。这里水草丰美,畜牧业发达;农产品有小麦、油菜籽、甜菜等。
参考资料:
陈巴尔虎旗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西部,海拉尔河下游,滨州铁路经过南境。这里水草丰美,畜牧业发达;农产品有小麦、油菜籽、甜菜等。
参考资料:
本品种选育是指在本品种内部通过选种选配、品系繁育、改善培育条件等措施,以提高品种性能的一种方法,是开展牦牛系统选育的重要措施。本品种选育的基本任务是保持和发展牦牛的优良特性,增加牦牛品种内优良个体的比重,克服该品种的某些缺点,达到保持品种纯度和提高整个品种质量的目的。
(1)本品种选育的意义和作用
本品种选育一般是在一个品种的生产性能基本上满足国民经济的需要,不必要作重大方向性改变时使用。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在该群体中有较高的频率,但还是需要开展经常性的选育工作。不然,由于遗传漂变、突变、自然选择等作用,优良基因的频率就会降低,甚至消失,品种就会退化。再则任何一个良种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为了保持和发展其优良性能,并克服个别缺点,进行本品种选育也是十分必要的。
本品种选育的基础在于品种内存在差异。任何一个品种,纯是相对的,没有一个品种的基因型会达到绝对的一致。这种彼此有差异的个体间交配,通过基因的重组,后代中会出现多种多样的变异,为选择提供丰富的原料。因此,本品种选育可以广泛用于牦牛地方良种的改良提高和新品种的培育。
开展牦牛系统选育的研究应首先以牦牛本品种选育研究为先,即在牦牛品种内部贯彻加强选种选配、改善饲养管理和开展品系繁育等措施以提高牦牛品种性能的技术体系,其基本的任务是保持和发展牦牛的优良特性,增加牦牛种群内优良个体的数量,克服牦牛存在的缺点,最终达到保持牦牛种群的纯度并提高种群质量的目的。进而言之,通过对牦牛生产性能、适应性、生长发育、繁殖力、抗病力等性状和性能的选育,全面提高牦牛的品种质量,增加品种内优良个体的数量,稳定牦牛优良性能的遗传性,纯化性状的基因型,全面实现对牦牛品种选优提纯和提纯复壮的系统选育要求,该项工作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因此,牦牛本品种选育的核心则是“纯种繁育”,其目的是通过选育获得牦牛纯种。
(2)本品种选育的基本原则
1)明确选育目标 选育目标是否明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选育效果。如果开始就没有明确的选育方向和目标,或者虽然有但中途屡经改变,是不能取得良好效果的。选育目标应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特别是农牧业条件,以及牦牛原有优良特性和存在的缺点,综合加以考虑后拟定。
2)辩证地对待数量和质量 目前,地方牦牛品种数量相对较多,但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应把提高质量列为本品种选育的首要任务。牦牛的质量不仅表现在生产性能上,而且还必须有优良的种用价值;即具有较高的品种纯度和遗传稳定性,杂交时能表现较好的杂种优势,纯繁时后代比较整齐、不出现分离现象。选择能改变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从而可改变牦牛的特性和生产性能。但如果牦牛所拥有的个体数量太少,尤其是种公牛,选育效果就会受到影响。数量和质量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必须全面兼顾,才能使本品种选育取得预期效果。
3)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异质性 牦牛有12个不同生态类型的地方品种,这反映了牦牛的异质性。牦牛的一致性就是其12个不同地方品种的共性反映,表现为牦牛的品种特征、特性。有了一致性才能使不同品种互相区别并反映1个品种的存在,才能保证品种具有稳定的遗传性。在本品种选育时,应通过选种选配尽量使一个品种内的个体,在主要性状上逐渐达到统一的标准。这是本品种选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品种的异质性也是必要的,没有一定的内在差异,就没有发展前途。因此,选育时对于品种内原有的类型差异,应尽量保存和利用;原品种内类型不清晰的,还应通过品系繁育使杂乱的异质性系统化、类型化。
(3)本品种选育的基本措施
1)加强领导和建立选育机构 在开展牦牛本品种选育时,必须加强领导和成立相应的选育协作组织。这是开展本品种选育的组织保证。协作组建立后,应进行调查研究,详细了解该牦牛品种的主要性能、优点、缺点、数量、分布,形成的历史条件等,然后确定选育方向,拟定选育目标,并制订统一的选育计划。
2)建立良种繁育体系 良种繁育体系一般可由育种场、良种繁殖场和一般的繁殖饲养场或专业合作社三级组成。在良种选育地区办好专业的育种场,并建立选育核心群,这是本品种选育中的一项关键措施。育种场的种用牦牛由产区经普查鉴定选出,并在场内按科学饲养管理模式培育,在此基础上实行严格的选种选配,还可进行品系繁育、近交、后裔测验、同胞测验等较细致的育种工作。通过比较系统的选育工作,培育出大批优良的符合品种标准的牦牛个体。
3)健全性能测定制度和严格选种选配 育种群的牦牛,都应按全国统一的有关技术规定,及时、准确地做好性能测定工作,建立健全牦牛育种档案,这是选种选配必不可少的原始依据。承担良种选育任务的场(站),都应有专人负责做好这一工作。选种选配是本品种选育的主要手段。适当多留种公牦牛,给予良好的培育条件,通过本身以及同胞或后裔测定,选出一批较好的牦牛种公牛,更换产区低劣种公牛,是一个既经济又能迅速提高牦牛群体质量的有效措施。在选配方面,应根据本品种选育的不同要求,采取不同方式。在育种场的核心群中,为了建立品系或纯化,可以采用不同程度的近交。在良种产区或一般繁殖群中,则应避免近交。
4)科学牧养与合理培育 良种还需要良养。只有在比较适宜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良种才有可能发挥其高产性能。我国牦牛出现品种退化现象,其主要原因可能还在于牧养管理方式不当,营养调控水平低。因此,在开展本品种选育时,应加强饲养管理、进行合理培育。
5)开展品系繁育 品系繁育是加快选育进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开展品系繁育时,应根据品种不同特点及育种群、育种场地等具体条件,采用不同的建系方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