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简约正流行日隆网友大晒时尚纯美小家

初秋简约正流行日隆网友大晒时尚纯美小家,第1张

我们家人都喜欢简简单单,所以把装修风格定为简约风。经历了几个月的辛勤努力,我们的小家顺利毕业了。感谢日隆装修平台,感谢日隆装修的商家,让我们完成了最初的梦想。

主卧,欧雅墙纸

主卧,飘窗

卧室整体感觉优雅独特,整洁大方,简约的卧室可以让空间更舒适,更自在。

米诺床垫惠灵顿-CWellington-C弹簧软床垫180200CM

市场价:¥310900

团购价:¥139900

主卧走入式衣柜,折叠门,丹麦风情索菲亚衣柜

白色书桌和定制的墙柜让整个空间显得十分简练,墙上各种隔间让物品摆放非常工整。使得书房显得丰富而整齐。

索菲亚移门衣柜C8+灰珍珠尼斯百叶

市场价:¥118000

团购价:¥103800

双人沙发和茶几

餐桌区,墙纸也是简约风格。

餐桌后面的数字灯是亮点。

卧室定制的电视柜,也是白色系。

电视柜组合时尚经典电视柜组合

市场价:¥575200

团购价:¥327800

客卧的衣柜,移门是波浪板。

从客厅向卫生间望去

卫生间罗卡卫浴

美标卫浴

纯净如冰雪般的白色卫浴间,与白色的洁具搭配,给人清爽自然的感觉。

卫生间大花洒摩恩龙头

台盆登勒卫浴

白色是简约主义的一种永恒颜色,卫生间因为面积较小,所以设计很简单,在选购浴室柜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功能性,这款浴室柜收纳功能很强,颜色和款式也很不错。

罗卡三移门淋浴房

罗卡洗衣柜

淋浴房LC-804C无框10mm开门

市场价:¥253300

团购价:¥109900

卫生间富佰得吊顶

厨房吊顶

我们家的吊顶全是富佰得吊顶,造型自由、轻巧、柔美,充满了立体感,价格也很实惠。

一厨两卫碳纤维温暖套餐

市场价:¥419800

团购价:¥156800

厨房橱柜法拉第橱柜

热水器林内热水器

客厅整体效果

客厅在灯光的照耀下,有了温度和感觉,充满了丰富的表情。

餐桌

条纹最能搭配出舒适的现代感,在白色餐桌上放置一条条纹图案的桌布,彰显生活的惬意质感。

很有特色的电视背景墙

客厅电视墙壁纸颜色是白色有竖条纹。

卧室思可达家具

卧室的无纺布墙纸,米**。床品和抱枕都是条纹图案,和谐统一。卧床上方的装饰画颜色比较深,给整个淡色空间带来了平衡效果。

点击进入论坛原帖

稳重而明艳东南亚异域风情婚房将幸福升华

三个月打造惊艳效果日隆装修网友100平米超赞美家

家里进行装饰的时候,大家对于墙纸贴图也是很喜欢的,有了它的存在我们家里也是可以装饰的更漂亮,但是这样的产品,在我们购买的时候,也是需要多方面的了解,下面我们给大家来介绍下,墙纸贴图价格多少钱以及墙纸贴图种类有哪些这样也是有助于我们选择的合适。

一、墙纸贴图价格多少钱

¥1900夜光贴荧光贴墙贴画贴纸客厅卧室书房儿童房墙面装饰墙纸寝室宿舍墙上壁纸贴图

¥1680华居尚品中国风墙贴画贴纸自粘墙纸防水墙上装饰房间客厅卧室电视背景墙壁贴纸

¥2950吉朵芸客厅电视背景墙装饰贴画贴纸卧室餐厅唯美墙贴PVD防水贴图优雅蒲公英墙

¥1680华居尚品中国风贴纸贴画客厅墙贴自粘壁纸墙纸卧室墙壁房间装饰品电视背景墙上

¥1299凡雅空间幼儿园学校小学教室班级布置文化墙贴画墙贴纸装饰品卡通图书角表扬黑

二、墙纸贴图种类有哪些

1、墙纸贴图种类有,现代简约风格墙纸贴图,高端时尚现代极简主义研究中使用的壁纸应该尽可能简单和干净,并且还要考虑研究中其他家具的风格。在上述研究中,该研究具有简单的匹配方法。在小书房,使用手工制作的书桌,合理地使用书房的特殊空间。同时,使用蓝色壁纸和图案壁纸。装饰整个墙壁,获得现代简约设计。可以带来研究中的现代氛围。

2、墙纸贴图种类有,中式风格墙纸贴图,深受大家的喜欢。中式书房的壁纸应该适合中式设计。一般的中国式研究主要体现在家具的研究上,地板上装饰有墙壁,其中墙壁有一定的比例。墙是中式设计的主要装饰。壁纸可以用于传统的山水画和不同风格的壁纸,如书法和绘画。纯色壁纸来衬托出浓郁的书香。

3、墙纸贴图种类有,韩式田园风格墙纸贴图,给与我们满意装修,在田园风格中,您需要了解配色的重要性。使用更明亮的颜色进行温暖自然的田园学习。这种研究设计可以使在研究中学习的人享受难得的温暖和亲近自然。机会,应该使用较暖的颜色来反映丰富的乡村风格。

4、墙纸贴图种类有,欧洲风格墙纸贴图,保障我们的居家,欧洲风格的研究风格更加强烈。书房家具由实木制成。同时,在家具的雕刻上刻有欧式复古风格,并获得欧式风格的书房设计。在这种风格的研究中,你可以使用比研究中的家具更轻的壁纸,一定的层次感,这使得研究的颜色清晰。

家里选择墙纸贴图的时候,大家可以参考起来小编的文章这样也是可以让我们选择的合适。

No1现代青年与“极简主义”高速现代化的今天,当代青年处在一个单向度的指令社会中,即以机械式地完成工作任务作为唯一的生活方式,这就导致在现实生活中丧失了“有效的”社会关系,人被割裂为独立的原子化个体,是一种多重分离的个体化社会表现。然而,被割裂的个体只有通过自我认同才可抵御现代性裹挟的巨大危险,而那些无法形成连续、统一、完整的自我认知以及无法做出积极的自我评价的现象,是当代青年所面临的“自我认同危机”。

极简主义的盛行与当下青年人这种生活处境有着密切联系,近些年来,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和消费意识的变化,极简主义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其核心即遵循“做减法”、去除繁芜、“断舍离”的原则生活。“极简主义”“断舍离”等词语在媒体上不断被提及,极简的生活方式帮助人们在混沌中重拾掌控感,这种简单且有效的生活管理方式使其获得一大批“信徒”。极简主义生活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思、批判传统的社会生活方式。从宏观角度来看,“极简主义”始终根植于一种生活方式或生活态度;从微观角度和具体操作方法来看,它集中表现了“极简主义”崇尚理性、规则、秩序、高效的现代主义风格,希望能“化繁为简”,减轻人们的压力和负担。极简主义生活包括欲望极简、精神极简、物质极简、表达极简、工作极简和生活极简。

从青年亚文化角度来看,对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的拥护是全球消费和网络社交语境下后亚文化兴起的表征。在网络虚拟社交中,以一种虚拟的身份“网名”出现,摆脱了真实身份的约束,增加了交往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在网络虚拟空间,这些青年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倾诉的困惑与秘密暴露给陌生人,希望引起别人的关注,背后隐藏的是对未来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感,为了摆脱这种孤独感,他们通过自诉内心等自我暴露的方式,以求在虚拟空间中获得亲密感,通过与他人交往形成新的人际关系网络,以此来来建立自我认同。

豆瓣网于2012年创建的“极简生活”小组,现已有小组成员33万余人,组内成员活跃,每天新增大量内容。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生活方式的青年相互吸引,在社交实践中表达自我、建立以共同追求为目的的兴趣部落。本文基于后亚文化的理论视角,通过对相关文本与用户的研究,讨论“极简主义者”在虚拟部落中的社交行为,试图梳理出这种基于兴趣的网络社交实践与用户自我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

No2作为后亚文化社群的极简主义者

1 后亚文化群体的出现

亚文化研究经历了从芝加哥学派时期到伯明翰学派时期再到后伯明翰时期的转向。芝加哥学派作为最早展开青年亚文化研究的学术流派,他们重点关注特殊群体并将其放置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冲突情境之中,“越轨与矫正”“冲突与融合”成为这一时期的关键词。到了伯明翰学派时期,亚文化是一种“从母文化中衍生出来的边缘性的小众文化”,“抵抗性”“风格化”“边缘性”是这一时期青年亚文化研究的主要特征,此时的亚文化处于一种从属地位。

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时代的变化,当代青年亚文化也随之产生了新的变化。一批文化研究学者如安迪·班尼特、米歇尔·马菲索利等认为不再适合用“抵抗”“风格”“收编”等来描述新的文化现象,而主张用“后亚文化”一词取代“亚文化”。与早期亚文化具有可视性不同,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后亚文化的文化实践空间是难以辩识的,既没有相对固定的文化群体,也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他们的聚集是短暂的、空间是流动的、人群是混杂的。后亚文化理论家用新部落、场景、生活方式等术语对后亚文化群体活动场所进行描述。

在新的环境下,青年人拥有了更为多元化也更具有流动性的新空间和新场景,后亚文化青年因共同的兴趣聚集,部落成员之间的交往更加注重自我认同与个性发展,共享在交流中的体验感,并不刻意地强调对团体的“效忠意识”。

2 社交媒体中的极简主义群体出现与集合

当代青年群体对“极简主义生活”的推崇是一种典型的后亚文化。在物质获得极大丰富的现代社会,比起为生活“留白”,堆积更易实现,绝大多数人流连于各个购物网站,在直播间、购物节里血拼,在物品的围绕下才能获得自身的安全感。在全球消费社会的语境下,奉行“极简生活”的人们从自身出发,试图摆脱消费过程中受到的各种欲望的摆布,找寻生活的掌控感。他们并非杜绝消费以对抗社会主流,而是寻找一种更加轻松愉悦的生活方式。

得益于数字技术的发展,现实社会中小众的、弱小的个人在网络社会汇聚成特定的集群,奉行“极简生活”的人群在豆瓣小组、微信群、微博超话等社交平台形成多个圈子,其中,豆瓣网上名为“极简生活”的讨论小组聚集了33万名成员,是同类型平台中成员数量最多的,故选其为研究样本,进行参与式观察。“极简生活”小组简介上展示了“小组使命、小组价值观和小组原则”,认同、践行或向往这一生活理念的人群聚集在此展开讨论。组内每天产生大量原创性讨论内容,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个案资料,与此同时,豆瓣网上与“极简生活”理念相关的小组有“极简生活”“豆瓣极简组”“无痕生活|可持续·极简主义”“数字极简主义者”等多个讨论小组,他们的讨论不只集中在某一特定小组,组员之间的关系是松散而多样化的,比起结成一个坚固的联盟,他们更注重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No3“极简”部落的建构路径

1 部落建构:情感聚合的边界空间

米歇尔·马菲索里认为“新部落”是一种群体识别的空间,个体在寻求身份认同与社会连接时更多地是通过“一种气氛,一种意识形态”并且“通过促进外貌和形式的生活方式来完美呈现”。

“极简生活”小组所讨论的话题始终围绕“什么是极简”以及“如何达到极简”展开,是“极简生活”践行者表达自我价值的“新部落”。通过互联网,使在不同地区,没有任何联系的人也可以聚在一起进行交流,在这里,通过发帖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回帖参与讨论,具有同一倾向的人在特定话题上感受到他人的存在,即使他们在生活中互不相识,也会因志趣相投而产生慰藉。例如组内名为“小悬念”的网友历时四年在组内发帖记录自己的“极简变化”,而促使她发帖的原因则是受组内另一位长期发帖的组员的启发,她在记录中写道“今天看到露麦注销了豆瓣号,有点伤心,毕竟很喜欢她的帖子。”

与无门槛的加入方式相比,进入该小组需要填写100字以内的申请理由,组长或管理员审核通过才可加入,而没有加入小组的路人无法发帖和评论。这种方式像一堵无形的墙,将组内生态和外界隔绝,初步筛选出符合小组调性的用户。而那些愿意突破门槛进组的人,则会发现里面的居民与自己有着相同的关注点,他们用兴趣消弭了物理的距离,建构起彼此之间的身份认同和互动关系的领地。

极简小组内设三个分区,分别是“经验分享区”“求助区”“盖楼打卡区”,组内成员发帖时,会在标题中对所发内容予以标明,以此增强讨论的清晰度。然而,即使存在不同的分区,组内讨论仍然围绕“极简生活”这一话题展开,组员在其中分享自己的极简经验、展示自己所遇到的困惑、辩论“极简”的概念,以此来进行互动交流。这些“极简主义者”不断在实践中反思自身,提出自己的困惑并寻求他人的肯定或否定,组内“求助区”充斥着“极简儿会买黄金首饰吗”“极简的UU们,大家都发展了什么兴趣爱好”“极简后的时间和精力大家都用来做什么了呢”等疑问。他们常用“家人们”这一称呼来组内发问或分享个人经验,组内成员在不断的互动交流中获得满足感和归属感,以此来寻求身份认同。

豆瓣小组奉行“自治”即平台本身的管理较少,而把权力下放给组务及用户,这就造就了小组“易聚又易散”的特点。2021年3月12日,“极简生活”组内因有男组员在回帖中无缘由用污言秽语辱骂女性组员,之后有女组员发帖提出质疑,要求管理员秉着公平原则把人身攻击的男性组员踢出小组,但管理员并没有做出回应,因此,异议帖逐渐增多,最终,产生一个新的由纯女性组员构成的极简小组,名为“豆瓣极简组”,现组内已有15000余名组员。正如其他“新部落”一般,小组的聚合是松散流动的,他们之间关系的维系依靠的是观念的认同和情感的共鸣,一旦失去这些东西,彼此的关系也会随之消散。

2 主体建构:部落空间中重拾自我

生活的无意义感与享乐主义的盛行相伴,个体被各种内在欲望与外在诱惑所支配,失去了对生活的控制权。人们不仅仅在劳动过程中被异化的力量所支配,在消费和闲暇中也被各种自身之外的力量所摆布。列斐伏尔认为在现代社会中,闲暇时间其实是“补偿性”的。人们在劳动中受到资本的压榨,为了弥补工作带来的痛苦而在闲暇中疯狂消费,许多组员在发帖时讲道“工作压力越大的时候越想买买买”,这种白天给老板打工,夜晚给商家打工的异化的劳动,使个人逐渐陷入生活的“无意义感”与“失控感”。青年在无穷的欲望和有限的消费力之间反复拉扯,被分裂为流动、不确定的原子,难以建构自我同一性,身份认同异质多变。

一是“极简”部落帮助人们实现“主体性”的建构,在混沌中重拾自我,给人们提供了一种重新审视被物欲控制的生活的契机。在接触极简概念之前,物所带来的压力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当衣柜里挂着一件不喜欢但又完好的衣服时,你在内心中不断对其的去留进行斗争,当你的储物柜里堆满了食物、日常生活用品,为了消耗它们你开始有些浪费,角落里散落的或许是一瓶用了很久但是仍然没有用完的化妆品,或是为了凑单买的连标签都没拆的杂物,它们都在向你发出噪音。当周围环境中充斥着各种带给自己心理压力的物品时,也就在不断地进行“内耗”。网友“Rock”写道:“我的个人物品就好像**的女主角一样的多,一样的杂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工作和生活让我感觉特别压抑、丧,甚至是抑郁。”网友“皮皮力”也表示:“我发现那些纠结了很久的物品即使被丢掉了,短时间内仍然占据着我们的心理空间。我甚至以为自己并没有丢弃,可见如果物品很多,内心的牵绊也会更多,这样怎么会轻松呢。”

组员们在小组中记录自己“极简”后的变化,网友“张三不知”表示:“极简主义帮我卸下了重担,现在的我可以轻装上阵,面临任何可能到来的痛苦和不测。”网友“梅兰妮”写道:“我对自己的看法逐渐从‘being’转向‘becoming’,不再去定义自己是什么,我也不再执着于把自己定义为某个群体。”当生活的混乱状态被少而精取代,充满秩序感和控制感,整个生活得以重塑,帮助人们实现一种“主体性”的转变。

二是与现实中缺少知音的无奈相反,极简者们在部落空间中获得了宝贵的共鸣与情感支持,完成了“身份的认同和共同体的重建”,凭借共同的价值取向,他们缔结了“一种以身份认同为基础的亚文化体系”。网友“木木”发帖询问自己在极简路上是否走入抠的误区,她在文中表达了自己在消耗旧衣与不自信之间的纠结,其他组员纷纷加入讨论,有人认为“只要内心强大就不会在意他人看法”,有人认为“极简但是可以选择有品质的物品”,也有人表示自己也有相同的困扰。最后,在其他组员的讨论与鼓励下,她找到了答案,她在原帖中写道:“很庆幸自己发起了这个求助,朋友们的许多讨论都是我迷失路上的明灯。既然我现阶段的目标是建立自信,当节约与自信冲突,应当优先坚持目标反应,而不是刺激反应。”在“极简生活”小组这个亚文化部落中,汇聚的是一群在现实生活中格格不入的“怪人”,他们在实践中也会困惑,产生动摇,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会像“木木”一样选择在求助区发帖。经过现实交流的无奈、独自前行的迷茫后,他们格外珍重宝贵的情感支持,极简部落进而成为实在的共同体。

3 关系建构:现实生活的情感支撑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地理空间的迁徙,现实的社会关系会随着这种位移而断裂。媒介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恢复中断的人际和社会关系,对多年杳无音信的熟人可以借助媒介来搜寻。凡·迪克将互联网视为“人类社会的神经系统”,认为个体在互联网中的行为活动可以起到链接作用。米歇尔·马菲索里认为现代社会的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建立社会连接,不断寻找同类或者兴趣群体,以此来获得来自外部世界的认同和支持。互联网上的虚拟社区逐渐承担了身份认同、进行群体识别的功能。极简部落成员或许是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主流消费文化排斥的群体,他们的品味、行为、生活方式不被周围的人理解和接受,很难找到自己的同类;又或许他们身处物欲横流的时代,在大环境的裹挟下无法自拔。总之,在“极简生活”小组里,他们获得了足以支撑现实行动的情感支持。在部落空间中,成员通常会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一是观望,进组前期,他们会耗费大量时间沉浸在组里浏览帖子,并且只浏览,不发言,通过阅读其他组员的故事和心路历程,个体能够了解同伴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面貌,不再视自己为“异类”,部落空间使处于孤立状态的青年跨越个体异质性,团结起来形成积极的群体认同以对抗主流消费文化。比如网友“星晴”说道:“潜水组里蛮久了,经常看各位豆友发的文章看的津津有味。”网友“桃桃乌龙”也表示:“在这个组里潜水了很久,学到了好多干货。”网友“猪因主人”说:“现在想买东西之前就来逛这个组,可以很好的抑制购物欲。”在这期间,他们通过浏览学习到什么是极简以及如何可操作化的应用到自身,这一时期是极简小白阶段。

二是交流,在这一阶段他们会发帖输出自身观点、介绍自身经验以及打卡实践,积极地参与到其他楼主的帖子中热烈讨论,这一时期,他们不再人云亦云,而是有了自己的看法,他们会对自己不认可的观点加以批判,处于这一时期的组员是组内讨论的中坚力量,产生大量内容,优质内容会被加精,获得更高的浏览量和讨论热度。比如网友“阿拉蕾”表示:“不要把什么都说是极简好嘛”她认为不应该把穷、抠、少的一切都叫做极简,批评组内某些帖子对极简的概念理解不清。网友“四块五”则发帖讲述了自己经历一场火灾之后的感悟,表示“东西最少的人损失也最少”,大量组员在评论区回复“有用,点赞”类似的评论,该帖获得超过一千收藏,被设置为精华帖。通过分享个人经验、心路历程和观点看法,扮演帮助者的角色,为他人提供帮助支持的同时自身社会价值也得到肯定,自我效能感得到增强,这一时期是极简进阶阶段。

三是舍弃,处于这一阶段的“极简者”已经成功将极简的理念运用到自身生活,他们会选择退组或是减少浏览小组的频率,对于他们而言,极简的目的就是“将生活集中在更重要的事情上”,极简只是工具,获取一种免除物欲干扰的平静状态才是最终结果。这一时期是极简大成阶段。网友“Rock”在他的帖子中写道:“极简生活就是摒弃其他一切,找到自己生命里真正重要的人和事,并把时间精力花在这上面,对我来说,心灵和身体的极简比物品的极简更为重要。”网友“小小万”则表示“极简后才认识到自己真正需要的就两方面,一是赚钱,二是提升自己,其他的任何事物都是过眼云烟,不值得花上任何一点精力。”虽然“更重要的事情”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内涵,但又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对于个人来说,选择极简生活,既是心灵上的出世,又是生活上的入世。“极简生活”小组内一直遵循“管好自己,不苛求他人”的理念,当个人的生活方式与家人、朋友发生冲突时,不擅自干涉他人的生活方式。网友“警车Andrea”认为:“希望别人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本身就是边界感不清、控制欲过剩的表现,极简也应该简掉这种欲念。”网友“miki-Z”分享了自己身边一个极简儿却可以和“极繁”的男朋友相处融洽的故事,她认为“极简是由内向外的,不受外界影响的”。这种虚拟部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交关系网络,能够移植、拓展,甚至独立培育新的现实社会关系,补充原有缺失的社会关系。“极简生活”小组作为一个新的亚文化部落,具有典型的后亚文化特征。他们因共同的兴趣目标而聚集,反对囤积和无节制的消费欲望,但并非以激烈的方式与之直接对抗,仅仅只是从自身出发的“微弱的抵抗”,最终的落脚点在于以一种更人性化的、经济的、环保的、轻松愉悦的方式存活于世。

为了摆脱异化、消费主义等带来的失控感,“极简主义者”通过“断舍离”的方式实现了生活的重塑。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他们因有共同的生活方式的追求而聚集在一起,相互吸引并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他们在交往互动中进行自我认同建构,并形成维系现实社会关系的情感支撑。

1845年,美国学者梭罗,只带了一把斧头,到瓦尔登湖边建了一间小木屋,独居了2年零2个月,以验证自己所悟出的人生真谛:“一个人,只要满足了基本生活所需,不再戚戚于声名,不再汲汲于富贵,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

正如他所说:一个人,放下得越多,越富有。

而后,他写出了著名的《瓦尔登湖》:“我们每一天努力忙碌、用力生活,却总在不知不觉间遗失了什么。面对不断膨胀的物欲,我们需要的是一颗能静下来的心。多余的财富只能够购买多余的东西,人的灵魂必需的东西,是不需要花钱购买的。”

无论你的生活如何卑微,要正视它,生活下去;不要躲避它,也不要恶语相加。你的生活不像你本人那么糟糕。你最富有的时候,你的生活看上去倒是最贫穷的。吹毛求疵的人即便在天堂也能挑出瑕疵。

热爱你的生活,尽管生活一贫如洗。即使身处贫民院,你也可能享受一段愉快、兴奋、辉煌的时光。西斜的落日映照在贫民院窗户上的余晖,与照射在富贵人家的豪宅上一样光芒万丈;门前的积雪一样在早春消融。

一个气定神闲的人在那里可以过着自得其乐的生活,抱着振奋乐观的思想,如同居住在皇宫里一般。

02

有人说,李嘉诚戴的表,是西铁城表。市价1000港元,他已戴了十几年。他戴的眼镜,也用了十几年了,曾因度数增加换过镜片,但没换过镜框。

有一个比李嘉诚还有钱的人,但在个人生活上十分小气。无论是发布会、外出活动,还是演讲,他永远都穿着最普通的T恤和牛仔裤。平时上班,开的是16万美元的本田。出去旅行,最常去的就餐场所是麦当劳。

娃哈哈宗庆后一年消费不超过5万元,吉利李书福很少穿500元以上的衣服,“世界船王”包玉刚一张白纸分五次用……

人活到极致,就是如此,一定是极简主义者。

一个人越是炫耀什么,内心就越缺少什么。内心真正富足的人,从不炫耀拥有的一切。

他不告诉别人读过什么书,开过什么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裳,买过什么珠宝,因为他没有自卑感。

庄子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朴素,原来最有力量。最朴素,最本质,最持久。

内心越是丰盈,生活越是极简。

1、首先是选片了。漂亮的PP那么多,选哪张好呢?建议大家选择“大头照”。即以头部为主,五官清晰的照片。因为我们用到反相效果,比较不好处理身体等部分。另外,最好模特的眼珠颜色浅一些。五月水袖试过几个之后,才知道朝朝做这种效果会强于娃娃,也强于自己。因为朝朝的眼球清透,颜色浅。比起娃娃和我的黑色眼球,比较容易上色。

2、开工之前,先对人像进行处理。我们需要光洁的、白皙的皮肤。这样才好接近唯美效果嘛。

3、所用到的人像,我们再调节一下色相与饱和度。如果模特的皮肤可以再红一些,那么在后面的单调的冷色里也有一丝粉嫩的效果,应该会漂亮一些。

4、打开,执行图层/复制图层,然后我们要在背景副本上面做手脚啦。

5、执行图像/调整/反相。然后我们看到了不大习惯的颜色。用柔软的笔刷擦掉眼睛及鼻翼、嘴巴的阴影部分,还原模特的五官。

6、我们看到,背景的树叶变成了紫色。为了颜色的协调,这里还需要做改变。

7、调整色相,直至树叶颜色接近画面整体颜色。但是模特的皮肤及头发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改变…… 没关系,擦掉。然后合并图层。

8、看,皮肤还是太接近“人间烟火”啦。现在复制图层,然后调节曲线。我们的目标是:让皮肤更白、更亮。记得啊,唯的时候,皮肤就不要太红润啦!

9、降低饱和度。颜色太鲜亮了不好看^o^

10、其实呢,已经到了尾声了。现在只添些效果就好啦!把有梦幻效果的素材拖进来,可以多复制几层。应用叠加和正常的图层模式。当然,不透明度也要调节哦!

恭喜你,挺了下来。现在看看你的作品吧!再做些细节调整加点文字!

这是一个物质主义的时代。物质主义激发了人们内心的占有欲,当人拥有很多物品,就渴望得到更多,对生活更加难以满足。和物质主义相对的,是极简主义。它倡导人们将注意力从人们渴望的事物上转移到正在拥有的事物上,转移到自己和周围人身上。

物质主义有很多含义,可以将其描述为一种人格特质,主要表现为不愿分享、嫉妒他人的财物、占有欲强。 物质主义是一种价值倾向,人们将获得物质财产作为人生的核心目标,觉得占有物才是通向幸福的关键,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人所拥有的物质财富,取决于他能购买的物品的质量和价格。

研究者发现,与过去相比,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金钱、形象和名望。在一项有关大学生求学目的的调查中,从1970年代到1990年代晚期,那些以发展有意义的人生哲学为目标的学生,从80%下降到40%,而以获得物质财物为目标的大学生,从40%升至75%。

物质主义激发了人们内心的占有欲,当人拥有很多物品,就渴望得到更多,对生活更加难以满足。对物质的占有欲使人分心,无法将精力分配到真正值得的事情上,影响亲密关系的维持。物质主义还加剧了人们的焦虑,容易引发抑郁情绪。

和物质主义相对的,是极简主义。 极简主义不是物质主义的完全对立面,不是简单地抵制消费。当下的问题是,人们对自己的占有物赋予了过多的意义,将物质需求放在过高的位置,忽略了其他重要方面,比如关系、热情、精神健康等等。极简主义是一个思维工具,倡导人们将注意力从人们渴望的事物上转移到正在拥有的事物上,转移到自己和周围人身上。

比物质的简化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的简化

极简主义者有他们的生活方式,一位极简主义者的物质世界大概是如下这样的:

1 扔掉或捐赠多余的物品

在物品的取舍上可以参考一个标准:一件物品在18个月之内是否被使用过。如果没有,多半是因为我们根本不需要。

有些东西有了两件或更多,可先留一件使用,将其它的打包在一个箱子里,当你需要时再取出,那些存在箱子里一个月都没碰的东西就可以考虑扔掉或捐赠。

2 给一些特殊物品拍照留存

最难取舍的是寓有情感的物品(Sentimental Items),它们可能见证了一段重要人生记忆。可是我们不是物品所能代替的,我们的记忆就在体内,而不在那些物品之中,对那些东西的执念反而会囚禁我们。

可以为这些物件拍照,将老照片扫描下来,随后将其捐赠出去。一件对我们来说仅是为了感怀的物品,对其他人来说可能更有实际用途。

3 从开辟一片干净的区域开始

彻底改变拥挤杂乱的状态并不容易,先开辟一片干净的区域,比如餐桌、床头柜或是经常使用的抽屉,利用这些无杂物的区域来激发对极简生活的感受。如果你确实享受这样清洁干净的环境,那么一点点地扩展它,从一个床头柜到梳妆台,再到整个房间,循序渐进的简化过程会容易上手。

4 每个季节进行一次大扫除

在季节更迭的时候,一年进行四次较为彻底的大扫除,清除房间里的灰尘,整理衣柜和抽屉,丢弃堆积的多余物品,简化居住空间。

5 合理消费,购买前明确自己的需求

a 我真的需要吗?

先确定要买的东西是否已有了一件,对它的使用是否充分,从实用角度来衡量,而非为了跟上潮流。要购买新的物品时,将具体理由写下来,并设想使用它时的场景。

b 是否存在更合理的选择?

有些东西可能只是一时之需,比如某些工具,如果你的朋友或关系和睦的邻居已经拥有,在必要的时候借来使用即可。以买书为例,一本会反复阅读的书值得购买,若是一本仅供浏览的书,更合理的选择是到图书馆借阅。

物质生活的简化,会让你感到更轻松。当你意识到,原来你需要的东西并没有那么多时,你的压力和焦虑也会减少:幸福的生活原来需要的物质并没有那么多,你会对于好好养活自己的可能更有信心。

但是,仅仅是物质生活的简化,并不能真正解放我们的心灵。很多时候,让我们感到疲惫的是复杂的人际关系。对亲密关系缺失的恐惧,对潜在社交资源的渴望,都在消耗着我们精力,让我们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去与人维持可能性。更轻松的生活,需要精神世界的极简,比如:

1 真诚地开启一段新关系

有人会为了逃离孤独而仓促开始一段亲密关系,有人会同时维持多份情感关系。这些行为背后隐藏着将情感物化的思维。

严肃地对待情感,亲密关系不是脱离孤独的避难所,是愿意投身到两人世界的庄重选择。不要贪恋空洞的亲密关系,是极简主义在情感上的重要原则。

2 勇敢拒绝有害的关系

有些人深陷在一段糟糕的关系中,明明受到伤害,但不敢或不愿离开,有时是因害怕遭到更大的伤害,有时害怕离开后就不再被人需要。要相信自己能够把握自己的人生,勇敢离开伤害自己的人。糟糕的关系会让你的生活不断复杂化,让你的情绪复杂化,让你深陷其中。

从糟糕的关系中脱身后,可以搬到一个新地方居住,将与之相关的物品扔掉或打包,以新的面貌开始新的生活。

3 明确表达自己的个人边界

生活变得复杂的原因之一,是我们过于“和善”,总是允许别人侵入到自己的个人边界中,将自己的生活与他人的生活不必要地纠缠在一起。当别人越过我们的个人边界,诚恳地表达出来,让别人知道你的真实感受和想法,这会让生活变得简单很多。

4 拥抱家人和真正的朋友

人际关系常被视作一种社会资源,人们因害怕在竞争中落后,参加各类社交活动,结识更多朋友,而这样的交际往往是虚浮的,让我们忘记了身边的家人和真正的朋友。

家人和朋友可能无法完全理解我们的决定和想法,仍会鼓励和支持我们。他们对我们提出批评,也是出于关心,不是为了压制和打击。减少在表面化社交上的精力投入,用更多时间陪伴家人和朋友。

5 腾出一定时间与自己相处

与自己相处,对很多人来说不是容易的事,人们更习惯在人际关系中、丰富的资讯和娱乐中忘记自己。自己腾出一定独处的时间,不必很长,每天晚上15分钟到30分钟,或是在洗澡时进行,静心回顾近况,思考自身的需求和渴望。

从以上具体行为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出,极简主义的实践过程更像是自我认识、自我控制、将生活的重心转移到自身周围的过程。

1 幸福感更高

对金钱和幸福之间关系的错误认识,让很多人拼命赚钱,期望更高的金钱带来更多的人生满意度。然而,这样的奋斗是以牺牲当前的幸福为代价的。一些研究表明,生活经历才能带来更持久的幸福,而不是我们占有的东西。购物无法提供长久的快乐,当人们习惯了新物品,购物的愉悦就消散了。

2 自尊感更高

低自尊和物质主义有着特殊联系,最早在青春期开始凸显。对自身感受不好的人,更容易陷入物质主义,渴望通过获取金钱、财富和物质提高对自身的评价。但绝大多数时候这样的努力都会失败,因为拥有了更多物质的人仍然是过去那个自己。只有当对自己的感觉变得良好,物质主义倾向才会逐渐下降。那些懂得从自身获取价值感的人,更加自尊,更少受到物质主义的影响。

3 压力更少

无论在居住环境上,还是内心状态上,极简主义让生活变得更有条理、有秩序,这减少了压力的来源。在践行极简主义的过程中,人对自己拥有更高的控制感,使生活的满意度得以提高。

4 和谐的亲密关系

物质主义和婚姻不幸福存在相关性。研究者对1700对伴侣进行了问卷测评,结果显示那些物质主义水平得分高的情侣比分数低的情侣对婚姻的更不满意,觉得双方的联系更少 。极简主义者将精力从物质追求转向自身,更关注所处的关系,更注重对关系的维持,因此关系更和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350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