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英林被杀案叫什么名字

关英林被杀案叫什么名字,第1张

豆瓣93,《121枪杀大案》才是内娱该有的底线



独立鱼**

2022-10-16 10:41上海独立鱼影视自媒体官方帐号,优质娱乐领域创作者

关注

前不久,国剧《底线》迎来大结局。

这部剧由靳东、成毅、蔡文静主演,取材于多个热度极高的真实案件

稳坐同时段收视冠军。

但争议声也随改编剧情甚嚣尘上。

改编后的「货拉拉跳车案」,就激起了剧情魔改的质疑。

为增强人物性格特征,受害者女生变得暴躁偏执。

在车上言辞激烈,与司机起了争执。

但原案中司机周春阳的采访回答却并非如此。

不仅如此,司机的形象也被改动。

角色加入冲突性回答,刺激了悲剧发生。

甚至为了增加案件悬疑性,让司机私藏毒药扰乱调查。

虽在剧情中是为尽孝,无奈满足病重父亲的自杀愿望。

但一系列改编仍遭到原案当事人的抵制。

除此之外,「江歌案」中为女奔波的母亲改成了丈夫。

「吴谢宇杀母案」中的母亲,被塑造成了自残以控制儿子的病态形象……

备受争议的改编剧情,让讨论热度进一步升温。

确实,知名案件,改编难度极大。

舆论纷扰,众意难合。

到底如何改编,才能拍出「神作」?

20多年前,就有一部国剧给出了教科书级示范。

同样是改编自轰动全国的真实案件。

豆瓣93,至今仍是许多人心中警匪剧的巅峰。

咱们就借此来看看,大案改编的门道——

《121枪杀大案》

《121枪杀大案》取材自121特大杀人抢劫案。

主犯董利前后枪杀十数人。

鲜血累累,骇人听闻。

警方历时良久才将其捕获,当年轰动全国。

剧中设定最真实震撼之处。

莫过于剧中参演民警,均由当时参警干事本人饰演。

镜头处理粗砺真实。

世纪末西安街头的景象不加修饰的袒露于观众眼前。

剧中每个人物生活气息浓厚,完全「不像演员」。

让人时常忘记这是一部艺术修饰过的影视作品。

1997年末, 冬季肃杀。

一辆驶向西安的大巴,突发事故。

车上一位便衣警察在医院醒来后惊觉:

配枪丢了!

丢失枪支,后患无穷。

果不其然,不久之后西安市内就有枪声响起。

受害者是一名出租车司机。

头中两枪,当场毙命。

干脆利落,可见杀人者冷血凶狠。

而凶器,正是那把丢失的手枪。

幸运的是,此案有目击者。

可惜,血喷在凶手脸上模糊了面容。

眼见暴徒举枪来杀,目击者大脑空白疯狂逃窜。

线索也随着目击者模糊的记忆中断。

警方走访后得知,受害者平素为人耿直。

明里暗里没少得罪人,随即怀疑是仇杀。

而令人想不到的是。

真正的凶手董雷,只是随性为之。

剧中董雷的原型,正是121真实枪杀案的主犯董利。

但案件历时久远,细节早已难辨。

能查询到的西安年鉴史料,也只是记述案件结果。

并无凶手犯案原因和心理状态。

这就要求改编者,在尊重原案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细节填补。

西安年鉴上的12·1枪案案情

与真实情况一致,董雷是一名民工。

白日里讨薪未果,还被暴打了一顿。

工友石头将其救下,还埋汰董雷势弱还逞强。

谁料一句话,唤醒了董雷的罪恶之心。

是夜,董雷邀请石头「看一场好戏」。

他们拦下一辆出租,默声驶入穷巷。

下车不由分说,「砰砰」两枪,司机毙命。

上一秒还瞧不起董雷的石头,当即吓傻了。

此一杀,一是泄愤,二是证明,三是拉石头入伙。

由此,观众对董雷的性格也可窥见一二:

记仇,好面儿,狠辣,狡猾。

这样的性格特点贯穿全剧。

借助基于原案的改编情节逐一展现。

比如董雷再次犯案,正是因为报仇。

董雷吃饭时,遇到一位货车司机。

并非深仇大恨,只是曾经拒载。

董雷就动了杀心,当即尾随设局。

他以拉货之名,将司机骗到荒岭枪杀。

事后更是心思缜密。

只拿走少量现金,放着更值钱的货车弃之不顾。

成功干扰了警方判断犯罪意图。

两次命案,似乎让董雷更为嗜血。

此后愈发猖獗,接连残害了数条人命。

他残暴狠毒,一段顺口溜,让其在影视悍匪排行榜上臭名昭著。

不管是在现实中,还是影视剧里。

董雷及其原型都是十分「经典」的杀人魔。

而想要刻画好这样一个形象,并不简单。

逐一呈现其暴行,会让角色单薄刻板。

所以,改编的丰富性就十分重要。

毕竟,连环杀人犯这类形象历来是对人性幽暗的极致体现。

剧中就通过多处细节改编,完整了人物性格。

董雷首次杀人时,仅18岁。

他痛恨翻脸不认人的包工头,随即痛下杀手。

常人的道德约束和恐惧,董雷却十分缺乏。

最朴素直接的恶,也能反映出他性格的极端。

除此之外,董雷十分好面子。

更「安全」的杀人手法,他瞧不上。

哪怕铤而走险,也要「杀个大的」。

同时,好面子让董雷隐约享受被叫「大哥」的快感。

他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屡次被人瞧不起。

只有在杀人后才能被重视,被尊敬。

这似乎成了他自我证明最有效的途径。

而多次成功犯罪,以及侥幸逃脱的经历。

也让董雷十分轻视办案人员。

如此种种,都暗示着董雷最终的命运。

果不其然,他因为争强斗狠,顶风作案。

事后又因自负本事,明明已经逃窜又再度折返。

才最终狼狈被捕,落入恢恢法网。

不仅如此,剧内甚至展示了这一世纪暴徒短暂的「善良」。

人有七情六欲,也有恻隐之心。

买枪时,董雷看到两个年轻民工胆小怕事,其中一个还因为偷枪摔断了腿,便主动多给了20块钱。

九十年代,20块钱不算小数目。

在外吃饭看到老板打伙计,他也会出面制止。

或许是如今的优越感,让他自觉可以做一回英雄。

而董雷逃窜半路后的折返行为,也有了「人味儿」。

合伙作案,成了董雷的「兄弟情」。

但改编真实案件,最大的难点之一正是尺度。

犯罪就是犯罪,底线就是底线。

片面模板化的角色塑造不可取,可将身负命案的犯罪者洗白就更是儿戏。

在《底线》剧中杀母一案里。

唐啸云的母亲,通过伤害自己来控制孩子。

唐啸云没有考好,母亲就狂打自己耳光。

但除此之外,并未更完整地呈现母亲的心理状态。

反而用各种令人窒息的台词,制造出一个绝对的坏人。

真正下杀手的犯案者却因此得到谅解。

不仅对受害者不公,对活着的家属更是二次伤害。

弹幕中让人惊心的「杀得好」,想来也并非剧集的初衷。

剧集改编尺度不该凌驾于法律是非之上。

就像董雷虽有闪烁不定的善良,但确实罪责难赎。

本身的极端性情和残暴手段也是既定事实。

「兄弟情」看似仗义,其实远抵不过自身利益。

所谓的义举,也经不起任何挑战。

一点小小的怀疑,就又点燃了血腥的火苗。

其实,观众对真实案件改编剧总是怀有巨大期待。

《底线》的争议,恰好可以证明这一点。

因为真实,所以有力量。

也正因为影响甚广,所以更该谨慎。

《12·1枪杀大案》的成功之处正在于此:「不溢美不藏恶,不歪曲不神化。」

正如剧中对办案过程的呈现,就一点也不「爽剧」。

反而十分繁琐,经常「线索中断」,各种无功而返。

但也正因如此,办案民警形象没有被神化。

单调繁琐的查案过程,就是他们的日常。

相对应的,破获如此重大案件的难度也由此可见一斑。

除此之外,改编下笔慎重也因真实案件背后,有真实的血与泪。

就像「江歌案」本身,历时良久,争议点重重。

母亲丧女是实实在在的伤痛。

又或货拉拉案,确有悲剧酿成。

剧内也仍有案件在二审进程中。

改编手法越是谨慎,越有助于体现对死者与生者的尊重。

同时,原案本身的许多细节,是普通观众难以触及的。

而《12·1枪杀大案》主演王双宝老师的精彩演绎,却可以令许多人对这起案件印象深刻至今。

这也就意味着,「改编自真实案件」虽然寥寥数字,却也影响深远。

其实,对于普通观众而言。

比剧情中的对与错更重要的,是案件本身带来的思考。

同样取材自真实案件的《扫黑风暴》去年就曾破圈。

很大程度归功于,剧集对于案件的改编与呈现懂得取舍。

案情再现相对克制,讨论点着重在事件引发的思考之上。

正如改编自现实中「孙小果案」的部分剧情。

就引发了网络上对于「裸贷」等社会话题的再度讨论。

高分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同样由真实事件改编。

最后都未曾交代凶手李晓明杀人的具体动因。

却保留了善恶之间的思考空间。

转而对凶手家属、死者家属、乃至司法、媒体进行全面思考。

不去强调恶,却能让观众认知到那就是恶。

因为生者有悲痛与眼泪。

也没有避讳正义的双面,凶手家属的困境也原本展现。

如此,正义才有空间在你我心中生长完善。

2010年8月10日,揭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一场杀案案件,宣判凶手胡益华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胡益华先后劫杀一对情侣,并在逃亡过程中杀害两名警察。临刑前,胡益华嘴角露出诡异笑容,让人看后十分毛骨悚然。

胡益华究竟经历了什么,让其如此丧心病狂,面对死刑却能泰然处之,仅是微微一笑。今天就请大家跟随小编一起走进胡益华杀人案,一起探寻案件背后隐藏的真相。

胡益华于1981年出生于浙江金华市婺城区岭上乡,自小便无心于学业,因此学习成绩不尽人意。

2000年,胡益华高中毕业后,便跟随他人学习做生意。未过多久,胡益华便独自一人开设了一家鞋店,生意还算不错。

后来,胡益华结识了自己的妻子,很快二人便坠入爱河。好景不长,二人婚后生活十分不和谐,旋即二人便分道扬镳。

离婚时,胡益华将自己多年来做生意赚到的钱,全部都给了前妻,独自一人深化创业。

2008年,适逢经济下滑,胡益华服装生意难以维持,店铺也相继倒闭。但,胡益华并未甘心失败,痛定思痛后,便找亲戚借款筹集3万元,打算前往杭州开装潢公司。

这也为其日后犯案埋下伏笔,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胡益华居然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胡益华生意失败,给予其极大的打击,从而欠下大量外债。此时,面对自己的失败,胡益华已经穷途末路,毫无办法。

胡益华并未将从亲戚手中筹得的钱用于投资生意,从而东山再起。反而从边境购得枪支弹药,打算铤而走险,用于抢劫他人。

2010年7月,经过胡益华多日的踩点行动,胡益华将打劫目标锁定于一对情侣身上,对其二人实施了抢劫。

当天晚上,胡益华用自己购得的抢劫,胁迫二人到他们的车中,并对二人实施抢劫。随后,胡益华将车开到上溪,并胁迫女生将银行卡中的钱取出。

很不幸,由于银行ATM机故障,钱无法取出。事后,胡益华便胁迫二人开车前往金华。行至半路之上时,汽车没油了。

随后,胡益华担心罪行暴露,便开枪将二人打死。胡益华又将二人身上财物洗劫一空,丢下车子和受害者尸体离去。

7月3日凌晨,胡益华枪杀这对小情侣后,并未惊慌失措。反而冷静离开,返回金华市睡了一觉。

待到次日天明之时,胡益华租了一辆汽车,返回凶案现场。把受害者尸体投掷于河渠之中,从而掩盖自己的罪行。

事后,胡益华返回金华市,再次睡了一觉。待到次日,胡益华再次返回凶案现场,将受害者车辆开走,准备开始销赃。

7月4日,胡益华准备驾车逃亡,行至广东揭阳高速路时,遭遇交警盘查,随后胡益华再次开枪,将两名交警杀害。

枪杀交警后,胡益华开始驾车向深圳方向逃亡。警方接到报警后迅速展开侦查,随后便将凶手胡益华锁定。

并于2010年7月8日,将胡益华抓捕归案。十分戏剧性的一幕出现,胡益华面对抓捕之时,并未惊慌失措,反而十分镇定。

嘴漏微笑,仅是轻叹一声,你们的速度好快啊,至此一代杀人狂魔就此伏法。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每个人都会遭遇人生的低潮,面对低谷之时,我们不应当低落,应该更加努力的奋斗。

千万不能因为一时失败,丧失勇气,从而走上违法乱纪之路。听完本案介绍后,你们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这类剧属于国产纪实刑侦连续剧,还有《121枪杀大案》、《犯罪升级》、《黑白大搏斗》、《绝不放过你》、《征服》等。

1、《121枪杀大案》

《121枪杀大案》是由刘惠宁执导的悬疑警匪电视剧,王双宝、李海浪、胡伟(有两个,一个是演汪强的,一个是民警)、穆文修等参加演出。

故事背景发生在1997年岁末的古城西安,围绕莲湖分局某派出所民警郑少康赴陕南办案,归途遭遇车祸,因抢救旅客失血过多而晕倒,随身携带的六四手枪不翼而飞而后引发一系列枪杀血案。

因为西安是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第一站,所以公安部限期破案。剧中西安刑警的本色演出加上精彩而真实的剧情,都让这部连续剧成为经典。

2、《犯罪升级》

《犯罪升级》是一部18集电视纪实片,该剧根据90年代在东北煤矿的震惊全国的特大武装抢劫案(1995年鹤岗一。二八大案)改编而成,是一部关于刑警与罪犯在更高智商、更高级别上进行的一场生死较量的电视剧。

它不同于以往那些通过刑警的家庭、婚姻、子女问题……来展开故事的作品,而是把所有的空间和镜头集中在案件侦破的过程中。

3、《黑白大搏斗》

《黑白大搏斗》是由李岩希编剧、易晓钟导演,丛鹏飞等主演的一部警匪剧。

该剧故事根据真实案例改编,围绕着一个个案件展开。

4、《绝不放过你》

《绝不放过你》是由康宁、雷献禾执导,任程伟、潘雨辰、杜源、刘之冰等主演的刑侦剧,于2002年6月北京台四套播出。

该剧根据真实案例改编,讲述了在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指挥下,在武警部队的配合下,松江警方全面出击,将陈一龙黑社会团伙一网打尽的故事。

5、《征服》

《征服》是由高群书执导,孙红雷、石兆琪、刘威葳、江珊主演的一部警匪电视剧。该剧讲述了警方循江湖恩怨抓捕了一批横行衡州的黑势力团伙成员,警匪之间的追捕与反追捕、复仇与阻止复仇的故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375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