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理品质?

什么是心理品质?,第1张

心理品质有两个方面的涵义:

一、个别差异,即人与人之间各具有不同水平的心理品质。

二、培养标准,即要求人们的心理所应当达到的水平。

1、智慧和知识: 创造力、好奇心、开放思想、 热爱学习、有洞察力。

2、勇气: 真诚、勇敢、坚持、热情。

3、人性和蔼:仁慈、爱。

4、正义: 公民的职责与权力、公平、领导力。

5、修养与节制:  自控、谨慎、谦卑。

6、心灵的超越:审美、感恩、希望、幽默、信仰、宽恕、风趣。

心理素质:

1、心理潜能:

每个人生来都具有优秀的潜能;每个人都亟欲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或得到实现;每个人只要自己努力都可以充分发挥或实现自己的潜能。潜能并不神秘,它是人的心理素质乃至社会素质赖以形成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或某种可能性。

2、心理能量:

亦称心理力量或心理能力,也可简称为能或力。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一定的能量,即都是有"力"的。人是一个系统它又是由身体系统与心理系统构成的,而这两个子系统也是能量的,前者为体力即身体之能力,后者为心力即精神之能力。

这种心理能量乃是人的心理素质的体现,也是用意识来调节的能量作用,其大小强弱也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水平。

3、心理特点:

人的心理活动总具有自己的特点,可以把它归结为六对: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质量与数量的统一、时空性与超时空性的统一、人的各种心理现象也具有各自的特点,如感知的直接性与具体性,思维的间接性与概括性,情感的波动性与感染性,意志的目的性与调控性,等等。心理特点也是心理素质的具体标志。

4、心理品质:

心理品质与心理特点有联系,但二者也有区别,不能混为一谈。它并非心理活动本身所固有,而是后天习得的。品质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个别差异,即人与人之间各具有不同水平的心理品质;一是培养标准,即要求人们的心理所应当达到的水平。几乎每一种心理现象都具有一定的品质,如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备用性,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独立性、批判性,情感的倾向性、多样性、固定性、功效性,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等等。心理品质的优劣最能表现出人的心理素质的水平。

5、心理行为:

一切行为都可以称为心理行为。这种心理行为是心理素质的标志,通过它可以检验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而且,前述心理素质的四个组成因素如心理潜能、能量、特点、品质等,也都会明显地或不明显地在行为上反映出来。

由上所述,心理潜能、心理能量、心理特点、心理品质与心理行为的有机结合,称为心理素质。而这五个方面又都蕴含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中。也就是说,所谓培养心理素质,就是要发挥、发展、培养、提高、训练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潜能、能量、特点、品质与行为。

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人脑对现实的反映过程。 心理特征是指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点,就叫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以性格为核心,这些心理特征反映出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和意识倾向,并体现出个人心理活动的独特性。 心理品质(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是在遗传基础之上,在教育与环境影响下,经过主体实践训练所形成的性格品质与心理能力的综合体现。其中的心理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心理适应能力与内在动力。对内制约着主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外与其他素质一起共同影响主体的行为表现。心理过程是人脑在一瞬间,对遇到的事物做出来的反映。而心理特征是基本的精神面貌和意识倾向,表现的是人物内心活动。心理品质是人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诸方面。人在认识客观事物和改造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不仅有认识、情感、意志等各种心理过程,还会表现出每个人心理活动的独特性的心理特点,同时也可以反映出这个人的心理品质。

情绪是人脑的高级功能,情绪分类的方法有许多,一般认为有四种基本情绪,即喜、怒、哀和惧。

(一)情绪的基本分类

1快乐

快乐是一种感受良好时的情绪反应,一般来说是一个人盼望和追求的目的达到后产生的情绪体验。由于需要得到满足,愿望得以实现,心理的急迫感和紧张感解除,快乐随之而生。

2愤怒

愤怒是指在实现目标时受到阻碍,而使愿望无法实现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愤怒时紧张感增加,并且有时不能自我控制,甚至可能出现攻击行为。

3悲哀

悲哀也称也称悲伤,是指心爱的事物失去时,或理想和愿望破灭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悲哀的程度取决于失去的事物对自己的重要性和价值。悲哀时带来的紧张的释放,会导致哭泣。当然,悲哀并不总是消极的,它有时能够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4恐惧

恐惧是企图摆脱和逃避某种危险情景而又无力应付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所以,恐惧的产生不仅仅是由于危险情景的存在,还与个人排除危险的能力和应付危险的手段有关。一个初次出海的人遇到惊骇浪或者鲨鱼袭击会感到恐惧无比,而一个经验丰富的水手对此可能已经司空见惯,泰然自若。

复合情绪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在以上这四种基本情绪的基础之上,可以派生出众多的复杂情绪,如厌恶、羞耻、悔恨、嫉妒、喜欢、同情等。

(二)情绪状态的分类

情绪状态是指在一定的生活事件影响下,一段时间内各种情绪体验的一般特征表现。根据情绪状态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1心境

心境是指微弱而持久,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一种心境的持续时间依赖于引起心境的客观刺激的性质,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个人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在一段时间内处于积极、愉快的心境中。

2激情

激情是一种迅猛爆发、激动短暂的情绪状态。激情是一种持续时间短、表现剧烈、失去自我控制力的情绪,激情是短暂的暴发式的情绪体验。人们在生活中的狂喜、狂怒、深重的悲痛和异常的恐惧等都是激情的表现。

3应激

应激是指个体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是个体觉察到环境的威胁或挑战而产生的适应或应对反应。比如,人们遇到突然发生的火灾、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刹那间人的身心都会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此时的情绪体验,就是应激状态。

(三)情感的分类

情感是指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主观体验。人类高级的社会性情感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1道德感

道德感是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时产生的情感。由于不同历史时代、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道德标准,所以人的道德感具有社会历史性。

2理智感

理智感是在认识和评价事物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它是人们学习科学知识、认识和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动力。人的理想、世界观对理智感有重要的作用。例如求知欲、好奇心等都属于理智感的范畴。

3美感

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人的审美标准既反映事物的客观属性,又受个人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念的影响,美感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美的认识不同,例如,唐朝的女性以胖为美。

教师的心理特征包括:认知、人格和行为。

教师心理特征是指教师情感、意志、兴趣和能力等心理品质方面的特点。在教育实践中形成。情感特点表现在热爱教育事业、学生和所授学科。

意志特点表现在完成教育任务目的明确,既坚定,又果断,沉着、自制,有耐心和毅力。兴趣特点表现在将教育工作视为自身生活的需要和自觉追求的目标,专心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和教育理论研究。

能力特点表现在全面掌握和善于运用教材;熟练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了解学生的个性和学习情况,因材施教;组织、领导课外活动,独立思考,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问题;预测教育效果,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

如下:

教师期望是指教师对学生未来发展潜力的主观判断。如果教师坚信学生具有高水平发展潜力, 学生就会发生符合教师期望的学习和行为变化。1968 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得出:教师的期望会通过自己的言行、情 感等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变化。

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的典故,把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所产生的影响这一现象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就是教师期望效应。

大学生论述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可以起个大学生心理研究名字

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逐步提高

( 二) 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 三) 情绪和情感丰富多彩 扩展资料

  ( 一) 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逐步提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生阅历的不断增加,大学生的智力发展达到了人生的高峰时期,思维和认知能力也处于人生中的最佳时期。观察事物的能力开始变得敏捷而准确,不仅仅局限于表面现象,对于一些事物的本质也能准确把握。记忆方式开始由机械记忆逐渐改为理解记忆,对于需要识记的知识能够用逻辑思维和理解的方式准确记忆。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出大学生思维能力的活跃性和独立性在不断增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376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