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赏析

《登鹳雀楼》赏析,第1张

《登鹳雀楼》

年代: 唐 作者: 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作品赏析

鹳雀楼:唐朝时建于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层楼,是当时的登临胜地,后废毁

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

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鹳雀楼的雄伟气势。

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赏析这首诗的情感,主要应抓住“高出尘世间”这一句,诗人通过登高远望,抒发了超俗脱尘、奋发向上的精神。

王之涣的同题诗不仅写出了在鹳雀楼上所望见的壮阔景象,而且包含着“登高才能望远”这一人生哲理,境界显得更加高远。

一、景象描写:畅当诗开篇写楼的高峻。“迥”显其高远,“临”显居高临下之势,“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写登楼远眺的四周景象,比较一般;王之涣诗景象壮阔,视野无穷。二、思想内涵:畅当诗以自己视觉的居高临下,表现了自己孤傲洒脱的情怀,也写出远离人世尘俗的意象。诗人在进士及第之后,仕途多坎坷,而他又为人高傲,胸有大志,不甘寂寞,可以说,这首诗是诗人自身情怀的真实流露。王之涣诗,则在平常的写景之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并给人以奋发向上的激情。

鹳雀楼早已不存,故址在蒲州(今山西永济县西)西面,黄河中的一个小岛上,高三层,前瞻中条山,下瞰黄河水,为唐代登览胜地。许多诗人都曾登临赋诗。畅当这首诗在宋代曾获很高评价,与王之涣同题名作并举。

前二句写楼高以寄胸怀。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望远空飞鸟仿佛低在楼下,觉得自己高瞻远瞩,眼界超出了人世尘俗。从艺术表现看,这里把视觉反差运用到景物描写中,以远处物体似低小的感觉来反衬近处物体的高大,饶有意趣。从思想境界看,则诗人自有一种清高、俊逸的情怀,志气凌云,而飘飘欲仙,大有出世之想。第二句一作“高谢世人间”,则高蹈的情怀更明确。

后二句写四围景象以抒激情。中条山脉西接华山。从鹳雀楼四望,天然形势似乎本来要以连绵山峦围住平原田野,但奔腾咆哮的黄河却使山脉中开,流入断山,浩荡奔去。这概括的描写,勾勒出山河的形势和气势,同时也显示出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目光远大,志向无羁。这二句与前二句一气相贯,既以显出楼高望远,更以见出诗人志高气逸的情怀。

宋人沈括称赞这诗和王之涣诗都“能状其景”(《梦溪笔谈》)。但景以情见,物由志显,能状壮阔山河,正因诗人胸怀高尚。这诗和王诗都是这样的情景交融的好诗。由于时代、遭遇、处境的不同,因而两诗的意境不同。王之涣是盛唐诗人,而畅当则是经历战乱的中唐诗人。他在唐代宗大历七年(772)进士擢第后,仕途淹滞,有志不骋,也曾隐游,“拙昧难容世,贫闲别有情”(《天柱隐所重答韦江州》)。他自视清高,志不苟俗,又不甘困顿,有一股冲决樊篱的激情。因而登临赋诗,抒怀励志,瞩目高远,激情迸发。从当时历史条件看,应当说,这诗的思想内容是进步的。而这种励进的精神,在今天也是可取的。

整理:zhl201610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古诗三首分别是《咏鹅》、《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1 《咏鹅》写了一只鹅的形象,描写了它的姿态和习性,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命之美的赞叹之情。

2 《静夜思》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象和作者所在的情境,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繁华都市的渴求和向往。

3 《登鹳雀楼》则主要描写了作者登高望远的景象和所看到的美景,并且表达了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追求。

总之,这三首古诗都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人性、自然和宇宙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后两句抒发诗人登楼时的感悟。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

巜登鹳雀楼》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登楼看到的景象,后两句抒发诗人登楼时的感悟。这首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

《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

原文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白话译文:

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诗人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

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画面宽广辽远。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有“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两句,虽是论画,也可以用来论诗。王之涣的这两句写景诗就做到了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非最高层)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434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