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
腊八节,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本为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后逐渐也成为民间节日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粥的最早文字记载在宋代。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每逢腊八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我国北方,有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每到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腊八粥。在南方腊八很少提,腊八节是典型的北方节日。
1、沈从文的《腊八粥》表达了作者对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对于家庭亲情的眷恋之情;冰心的《腊八粥》通过农历十二月八日煮腊八粥的风俗,抒发了自己对母百亲的深切怀念。
2、《腊八粥》是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民俗板块里的一篇文章。学习了这篇文章,真正让我们走近了“民俗”感受了“民俗”,那浓郁的民间文化和民间气息映入的孩子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置在其中。
冰心的笔下《腊八粥》蕴含了三种情感寄托,分别为,
感恩之情,和后辈人对先一辈的尊敬和怀念之情,以及对敬爱的周爷爷的尊敬、爱戴和思念之情。
主要是从这三件事体现出来的:
"我"的母亲纪念她的母亲
"我"纪念"我"的母亲
第三代孩子纪念总理
感情分别为:
腊八粥课文表达了作者沈从文怎样的思想感情?
沈从文的《腊八粥》
描述了一家三口人(八儿、八儿的父母)加上一条狗(哈叭),
一次晚餐的情形。那天可能是一个特别的节日,因而家里煮了腊八粥。
作者对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小狗哈叭在桌下钻来钻去捡骨头吃、
一家人对哈叭是否馋嘴是否听话进行争执……等细节进行描写,
描绘出一家三口的其乐融融,字里行间展现出
作者对于普通百姓的无比热爱,对于家庭亲情的无比眷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