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杜甫的《登楼》 赏析一下杜甫的《登楼》,要作者简介,诗意,主旨,要表达什么

赏析杜甫的《登楼》 赏析一下杜甫的《登楼》,要作者简介,诗意,主旨,要表达什么,第1张

《登楼》  

作者: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注解:

1、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市南,岷江支流,以濯锦得名,杜甫的草堂即临近锦江

2、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3、玉垒:山名,在今四川灌县西

4、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5、北极句:广德元年(七六三)十月,吐蕃陷长安,立广武王李承弘为帝,代宗至陕州(今河南陕县),后郭子仪收复京城,转危为安此句喻吐蕃虽陷京立帝,朝廷始终如北极那样不稍移动北极:北辰

6、西山寇盗:指吐蕃同年十二月,吐蕃又陷松、维、保三州(皆在四川境)及云山新筑二城,后剑南西川诸州也入吐蕃意谓朝廷终不因侵扰而稍改故吐蕃也莫相侵

7、《梁父吟》:乐府篇名相传诸葛亮隐居时好为《梁父吟》但现存《梁父吟》歌词,系咏晏婴二桃杀三士事,与亮隐居时心情似不相涉,故学者疑之,一说亮所吟为《梁父吟》古曲又一说吟者是杜甫自己按:李白也曾作《梁甫吟》,此处之“聊为”,疑杜甫也欲作此曲以寄慨

韵译: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

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

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从古到今

大唐的朝廷真象北极星不可动摇;

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

日暮时分我要学习孔明聊作梁父吟

评析: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从空间着眼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上,起着突出的作用“花近高楼”写近景,而“锦江”、“玉垒”、“后主祠”却是远景“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种兼顾时间和空间的手法,增强了诗的意境的立体感,开阔了诗的豁达雄浑的境界诗的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历来为诗家所推崇沈德潜以为“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飘泊无定,国家也多灾多难,不免悲伤感慨,从总体上看,江山之壮阔与诗人胸襟之悲壮阔大相表里,故虽悲伤却不消沉。虽沉郁却不压抑。

《登岳阳楼》

作者杜甫

朝代唐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白话译文

从前只听说洞庭湖茫茫大水,如今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没有得到亲朋故旧一字音信,年老体弱之身只剩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赏析

此诗为登楼抒怀之作。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感情。但这毕竟是过去的向往,登上了岳阳楼,其感情似乎应当是高兴。因为多年的向往实现了,一定高兴。但句中又见不到高兴的字眼,抽不出如愿以偿的情思。

扩展资料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参考资料:

:《登岳阳楼》

全诗即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从空间着眼。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上,起着突出的作用。“花近高楼”写近景,而“锦江”、“玉垒”、“后主祠”却是远景。“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种兼顾时间和空间的手法,增强了诗的意境的立体感,开阔了诗的豁达雄浑的境界。诗的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历来为诗家所推崇。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原文:

登楼

唐代: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译文:

繁花靠近高楼,远离家乡的我触目伤心,在这全国各地多灾多难的时刻,我登楼观览。

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

朝廷如同北极星一样最终都不会改换,西山的寇盗吐蕃不要来侵扰。

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黄昏的时候我也姑且吟诵那《梁甫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春,杜甫在成都所写。当时诗人客居四川已是第五个年头。诗中“西山寇盗”即指吐蕃,“万方多难”也以吐蕃入侵为最烈,同时,也指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日益衰败景象。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的《登高》表达了作者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

全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翻译: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飘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扩展资料: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

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从古到今。大唐的朝廷真象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我要学习孔明聊作梁父吟。

[题解]

--------------------------------------------------------------------------------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从空间着眼。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 “暮”字,在诗的构思上,起着突出的作用。“花近高楼”写近景,而“锦江”、“玉垒”、“后主祠”却是远景。“日暮” 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种兼顾时间和空间的手法,增强了诗的意境的立体感,开阔了诗的豁达雄浑的境界。诗的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历来为诗家所推崇。沈德潜以为“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大历三年(768)冬十二月,杜甫由江陵、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飘泊无定,国家也多灾多难,不免悲伤感慨。从总体上看,江山之壮阔与诗人胸襟之悲壮阔大相表里,故虽悲伤却不消沉,虽沉郁却不压抑。

诗的前半赞叹洞庭湖的宏伟壮阔,是古往今来写洞庭湖的名句,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名句同为人们传诵。后半抒情。全诗意境浑厚,气势磅礴,虽悲伤却无颓废之感。《唐子西文录》:"过岳阳楼,观杜子美诗,不过四十字尔,气象宏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湖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苕溪渔隐丛话》引《西清诗话》云:"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开头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二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末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高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律 类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

注解:

1、渚:水中的小洲。

2、回:回旋。

3、百年:犹言一生。

4、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5、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

简析: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

古人有农历九月九日登高的习俗,这首诗就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重阳节时诗人登高抒怀之作。此时杜甫寓居长江畔的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患有严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顿。全诗通过对凄清的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

诗篇前四句描写登高闻见之景。首联连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风物具有鲜明的夔州地区特征。这两句不仅是工对的联语,而且句中自对,如“ 天高”对“风急”,“沙白”对“渚清”。句法严谨,语言锤炼,素来被视为佳句。颔联前句写山,上承首句;后句写水,上承次句。写山为远望 ,写水为俯瞰。落木而说“萧萧”,并以“无边”修饰,如闻秋风萧瑟,如见败叶纷扬;长江而说“ 滚滚”,并用“不尽”一词领起,如闻滚滚涛声,如见湍湍水势。两句诗,无论是描摹形态,还是形容气势,都极为生动传神。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诗篇后四句抒发登高所生之慨。颈联上句写羁旅之愁。“常作客”,表明诗人多年漂泊不定的处境;“万里”,说明夔州距离家乡非常遥远,是从距离上渲染愁苦之深;“悲秋”,又是从时令上烘托悲哀之重,“秋 ”字是在前两联写足秋意后,顺势带出,并应合着“ 登高 ”的节候。下句写孤病之态。“百年”,犹言一生;“百年多病”,迟暮之年百病缠身 ,痛苦之情可想而知;“独”字,写出举目无亲的孤独感 ;“登台”二字是明点题面,情才因景而生。这两句词意精炼,含意极为丰富,叙述自己远离故乡,长期漂泊,而暮年多病,举目无亲,秋季独自登高,不禁满怀愁绪。尾联进一步写国势艰危,仕途坎坷,年迈和忧愁引得须发皆白;而因疾病缠身,新来戒酒,所以虽有万般愁绪,也无以排遣。古人重阳节登高照例是要饮酒的,而诗人连这点欢乐也失去了。这一联分承五、六句 :“艰难”备尝是因“常作客”所致;“潦倒”日甚又是“多病”的结果。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 ,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 。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象“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细细体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无怪乎胡应麟盛誉其为“旷代之作”清代杨论推崇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杜诗镜铨)),明人胡应麟更说此诗“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 。”(《诗薮》)

  登楼①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②。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③。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盗寇莫相侵④。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⑤。

  ① 作于广德二年(764)春初归成都草堂时。

  ② 万方,天下各地。

  ③ 锦江,岷江支流,流经成都西南。杜甫草堂地临锦江。

  ④ 玉垒,山名,在成都西北,乃蜀中通往吐蕃的要道。

  ⑤ 北极,北极星,又称北辰。《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此处喻唐王朝。广德元年(763)

  正月,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安史之乱平定。同年八月,吐蕃乘虚入侵,十月陷长安,代宗李豫出奔陕州。郭子仪旋复京

  师,十二月,代宗还长安,乘舆反正。因吐蕃曾一度立广武王李承宏为伪帝,故曰“朝廷终不改”。

  ⑥ 西山,岷山在成都西,故称。西山盗寇,指吐蕃。广德元年十二月,吐蕃又陷松、维、保等州。西山地近维州。

  ⑦ 可怜,可叹。后主,指刘禅。后主祠与先主庙、武侯祠均在成都锦官门外。还,仍有。

  ⑧ 梁甫吟,乐府篇名,《三国志·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身长八尺,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

  也。”

  此诗抒写诗人对国家灾难的深重忧思和自己报国无门的无限感伤。

  首联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当此春光浓艳、繁花似锦的三月,花近高楼,正好赏玩,而诗人登临却触景伤情,百感交集,不能自已。“伤心原不在花,在于万方多难”(《金圣叹选批杜诗》)。盖此际兵戈未息,时事扰攘也。全诗以倒装句法开篇,语极顿挫。花伤客心,与《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一样,均是以乐景写哀的反衬手法。

  颔联紧承“登临”,写所见之景。辽阔的成都平原上的烂漫春色,伴着锦江春水的涌动,充塞于天地之间。“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化如苍狗”(《可叹》)。玉垒山头飘忽起灭的浮云,使诗人联想到古今世势的纷纭变化。其中的“今”,暗含着“安史之乱”以来世事的苍黄反复。两句即景抒情,思接千载,宏丽奇幻,境界阔大。清人沈德潜评此诗“气象雄伟,笼盖宇宙”(《唐诗别裁集》),主要就是针对这两句说的。腹联即由第四句生发开去,正面叙写“万方多难”的时局,也是登临所想。“万方多难”,不可能全写,故只重点写吐蕃陷京师扰四川等事,这是安史之乱后的大难。上句“终不改”反承第四句的“变古今”,明言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也正因为作者坚信“朝廷终不改”,故下句针对吐蕃的觊觎而告以“莫相侵”。词严义正,浩气凛然,在如焚的焦虑中透着坚定的信念。明人王嗣奭云:“‘北极朝廷’如锦江水源远流长,终不为改;而‘西山盗寇’如玉垒之云倏起倏灭,莫来相侵”(《杜臆》)。很好地阐明了腹联与颔联的内在联系。

  尾联就登楼所见古迹以寄慨,遣辞委婉而讽刺深切。上句大意是说蜀后主刘禅如今仍然得享祭祀,但其人实为无道亡国之君,只令人感到其可怜罢了。这完全是借眼前古迹,慨叹刘禅任用小人而亡国,,对唐代宗宠信宦官程元振、鱼朝恩以致酿成万方多难盗寇相侵的局面予以尖锐而深刻的讽刺。结句自伤寂寞。杜甫是一个“济时肯杀身”、“时危思报主”的人,而当此万方多难之际,自己却只能若躬耕陇亩时的诸葛亮“好为《梁甫吟》”一样,于此登楼吟诗,而垂暮多病,志向莫伸,岂能不令人悲慨!这正是首句“花近高楼伤客心”的主要原因。

  全诗即景抒怀,状山川雄丽且联系着古今世事之变,蒿目时艰又能把自然景物渗透其中,熔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于一体。语壮境阔,寄慨遥深,是诗人沉郁顿挫艺术风格的很好体现。

  月下独酌

  李 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是一个精心剪裁出来的场面,写来却是那么自然。李白月下独酌,面对明月与影子,似乎在幻觉中形成了三人共饮的画面。在这温暖的春夜,李白边饮边歌舞,月与影也紧随他那感情的起伏而起伏,仿佛也在分享他饮酒的欢乐与忧愁。

  从逻辑上讲,物与人的内心世界并无多少关系。但从诗意的角度上看,二者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也正是中国诗歌中的“兴”之起源。它从《诗经》开始就一直赋予大自然以拟人的动作、思想与情感,如“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愁月”“悲风”等等。李白此诗正应了这“兴”之写法,赋明月与影子以情感。正如林语堂所说:“它是一种诗意的与自然合调的信仰,这使生命随着人类情感的波动而波动。”

  但在诗之末尾,李白又流露出一种独而不独,不独又独的复杂情思,他知道了月与影本是无情物,只是自己多情而已。面对这个无情物,李白依然要永结无情游,意思是月下独酌时,还是要将这月与影邀来相伴歌舞,哪怕是“相期邈云汉”,也在所不辞。可见太白之孤独之有情已到了何等地步!

  斯蒂芬·欧文曾说:“诗歌是一种工具,诗人通过诗歌而让人了解和叹赏他的独特性。”

  李白正是有了这首“对影成三人”的《月下独酌》,才让我们了解和叹赏他的独特性的。

  今天,无论男女老少,任何一个中国人,只要他举杯浅酌,都会吟咏“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以表他对所谓风雅与独饮的玩味。而这首诗的独特性,早已化入我们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之中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451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