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七块是个什么样的人

苏七块是个什么样的人,第1张

苏七块是一个医术精湛,行医规矩奇特,性格倔强又不失善良的人。苏七块,本名苏金散,是小说《俗世奇人》中的一个人物形象,是一个医术精湛,行医规矩奇特,性格倔强但不失善良的人。

苏大夫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俗世奇人》共有38篇作品,每篇记述一个奇人趣事,各自独立。内容虽互不相关,但“读起来正好是天津本土的‘集体性格’”。

《苏七块》的主要内容:

天津卫小白楼一带,有个医生叫苏金伞,他医术高明,正骨拿环。但有个规矩:来看病的人必须先拿七块银元,否则决不搭理。于是众人背后给他一个绰号叫:“苏七块”,但是这样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也有他热情的一面。

华大夫悄悄把七块银儿给了摔坏胳膊的三轮车夫张四,张四的胳膊被苏七块捏了几下就接好了,苏七块送了药,而后又把七块钱还给华大夫,并告诉华大夫,不是自己心不善,而是规矩不能改。

苏七块,本名苏金散,是小说《俗世奇人》中的一个人物形象,是一个医术精湛,行医规矩奇特,性格倔强但不失善良的人。

《苏七块》是冯骥才的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中的其中一篇。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晚清光绪年间,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居,性格迥然相区别,然而,燕赵之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盐,风俗习惯强悍。近一百多年来,列举所有中华大灾大难,没有一个不首当其冲,于是产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赫上层,又在市井民间。

作者听的很多,长记在心,所以,作者随想随记,描绘了解放以前出现的社会风土人情;每个人一篇,各不相关,最后写成一书,名为《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是冯骥才创作的短篇小说集。2008年版本包含18篇小说,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2016年版本包含36篇小说。

全书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天津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故事生动有趣,惟妙惟肖,使人物跃然纸上,令人惊叹不已。

2018年8月11日,《俗世奇人》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作者简介

冯骥才,1942年出生于天津,浙江宁波人,曾在中国各大城市和奥地利、新加坡、日、美等国举办个人画展。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神灯前传》,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俗世奇人》,散文集《珍珠鸟》、《巴黎·艺术至上》,中篇小说《感谢生活》、《三寸金莲》等各种作品集38部,另有大型画集六部。

--苏七块

——素素老师的语文教育叙事

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中的一篇,主人公叫苏七块,当然这不是他的原名,他的原名是苏金散,是一个接骨妙手。

说苏七块是个“奇人”,奇在何处?

首先奇在外表。人高袍长,手瘦有劲,红唇皓齿,眸子赛灯。

其次奇在接骨手艺。他接骨手艺高超,不仅快,而且能使病人不觉得疼就很快处理完了。

其次奇在他立的规矩,凡来瞧病,必须要准备好七块大洋,不管贫富亲疏。

最后还奇在其品性。这样一个外表冷峻,极守规矩的人内心却是温暖善良的。

课上我们探讨为啥他一定要立下这个“七块钱”看病的规矩,哪怕别人求他他也不破例?学生说我们以为一定会考这个题。我说这个题其实很复杂,也很难回答,但我们可以探讨一下。

首先这是一个行业的规矩,看病收钱,医生才能保证自己的收入,有正常的生活。其次这个医生技术高超,找他看病的人一定很多,从市场需求来看,是供不应求的,如此看来,适当的抬高价格也是合情合理的,毕竟医术再高超,精力也有限,有了这个规矩,至少他可以尽量保证自己的每一次治疗不会咋了自己的招牌。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复杂的因素,总之,苏七块要这么高的诊费其实无可厚非。做医生不是做慈善,即便是做慈善也要讲求做慈善的方法,不是一味地施予,否则有可能你做了好事,反而害了别人。

此外我还是想告诉孩子们,答题时一定要注意答题规范,概括题有概括题的答题规范,既要有概括又要有原文的具体内容,掌握这个答题方法,增强答题意识,其实大阅读的这类提醒也不会觉得特别难。

苏大夫是天津卫正骨拿环的头牌人物,手上功夫了得,基本上是手到病除,无论折胳膊断腿,病人还没觉出疼,他已经疾如闪电般把断骨接上了。苏大夫有个规矩,不管谁,必须交七块钱才能给瞧病,所以大家都叫他苏七块,一日,苏大夫正在和邻居打牌,三轮车夫张四左胳膊断了,可又掏不出七块钱,苏大夫任凭张四怎么哀求,还是照常打牌,不肯帮他瞧病。一起打牌的邻居善良心软,借口出去撒尿,借给张四七块钱,苏大夫这才给张四瞧了病。打牌的其他两人走后,苏大夫拿出七块钱,递给心善的邻居,说:“有句话,还得给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规矩不能改!”

对于七块银元到底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我很好奇,查阅资料后,发现那个年代教师的工资是2—4块银元,七块银元相当于两三个月的工资。别说以前,搁到现在,为了正骨花这么多钱都有点头疼,更别说民国初年,天津卫的底层老百姓如码头苦力、拉车的哪里拿得出?

读了冯骥才的一些文章,发现旧时代,尤其是江湖人都喜欢规矩——厨师有厨师的规矩,裁缝有裁缝的规矩,粉刷师傅有粉刷师傅的规矩……那为什么规矩不能坏呢?苏七块真的是六亲不认,心思狠毒,只把七块钱看到眼里吗?显然不是,因为他最后把七块钱还给了邻居。那他是不是善良的人呢?我感觉他算不上,因为张四疼痛难忍之时,他还能安然自若地打牌,让我,恐怕做不到。但他也不是十恶不赦、见死不救之人,他深知,断胳膊折腿虽然疼,但不致死,拖延一段时间,不可能有生命危险。所以我在想,他是不是因为有外人在,怕破了自己的规矩,所以迟迟不肯为张四看病呢?如果张四一类的底层小老百姓确实拿不起那七块钱,而恰巧苏大夫的医馆没有别人,他会不会给他瞧病?

苏七块是个大夫,他可能没有高尚的情怀,只是恪守着这个职业应有的职责。但他在江湖中混,规矩得立,不得不立。立了才能稳住阵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但能立规矩同样反射出他是个有本事的人,没本事,人家都不会找你瞧病,立规矩有什么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454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