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沉迷于情感主播,每天都在看10个小时怎么办?

老人沉迷于情感主播,每天都在看10个小时怎么办?,第1张

老人沉迷于情感,主播的话,每天达到十个小时,那么这个时候最需要子女或者亲戚都陪伴在老人身边。吸引老人的注意力,老人主要是因为寂寞才导致这样的。换句话说,老人缺乏家庭的关爱,才会这样的。

因为这些子女都比较看重利益,觉得黄昏恋有很多财产纠纷问题,而且子女认为黄昏恋根本不存在。如果说半路夫妻多半不被世人看好的话,那么末路夫妻简直就是灾难,更不被大家接受。尽管说老年人也有婚恋自由,尽管说夕阳红也挺美的,也应该有第二春,但是老人的再婚对子女的影响更大,子女的反应也更强烈。毕竟到了六十岁左右,双方都有自己的儿孙,俩老人要想结合,得考虑子女的感受,还得分清双方的财产状况。

有时候你对父母的黄昏恋是不是管的太多了,父母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终于在这个年纪找到自己的爱情,为什么你要阻止呢。“黄昏恋” 凸显出老人再婚的种种现实困境,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社会各界对老年人再婚和情感生活重视度与支持度的欠缺。许多子女对父母晚年的感情、婚姻生活干预太多,一是过于“重利”的观念使然,二是忽视了老年人和年轻人一样,也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

虽然你是害怕父母被骗,害怕父母受到伤害,但既然是父母的选择,那我们就支持他们吧。父母的黄昏恋也好,子女的恋爱婚姻也罢,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很多家庭关系比较紧密,但这种过于紧密的亲子关系,对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生活之类比较个人而私密的生活常常造成过多的干涉,无论是父母对未结婚的子女还是年老的父母的黄昏恋。当然,这种干涉的初衷一般都是发自真心的,是一种亲情的体现。可是,正是因为这种亲密的家庭关系,家庭成员之间往往会过分关注,甚至是简单粗暴的反对或者安排。

对父母宽容一些吧,让他们去追求自己的幸福,让他们的下半辈子过自己的人生吧。

分类: 文化/艺术 >> 民俗传统

问题描述:

是为了九九重阳节~~~~~~~~~~~~~~~~~~~~~~~~~~~~~~谢谢了~~~~~~~~~~~~~我明天就要~~~~~~~~~~~~~~~~~~~~~~~

解析:

老人精神孤独渴求关怀

海峡之声网:因为儿子一年多不来探望自己,住在长春市一家老年公寓的李阿妈最近将三个儿子告上法庭,要求儿子来看望自己。鉴于子女不履行对父母精神慰藉义务,法律没有处罚依据,法院委托当地居委会对李阿妈与她的儿子进行了庭外调解。这个涉及老年人精神赡养的案例再一次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3亿,约占总人口的102%。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最近完成的调查表明,我国农村现有351%的老人经常感到孤独,独居的和没有配偶的老人感到孤独寂寞的比例更高。这组数字对城市老人更有借鉴意义。谁来慰藉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如何解决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问题,是我国进入老年社会所面临的问题。

今年76岁的李阿妈,有三个儿子,2004年年初,她因为与儿媳妇发生了矛盾,自己搬进了长春市区内的一家老年公寓。令李阿妈想不到的是,在她入住老年公寓一年多的时间里,竟没有一个儿子或儿媳妇前去看望她。尽管和众多老人在一起有说有笑,但看到别人的儿女常来看望,李阿妈感到自己的内心十分孤独、精神难以得到慰藉。于是在今年7月她以儿子不来看望她为由将儿子告上法庭,讨要被探望权。

法院接到诉状后认为,李阿妈要求儿子定期探视没有法律依据,在征得老人同意后,委托当地居委会对李阿妈与她的三个儿子进行了庭外调解。

李阿妈说:"在老年公寓里尽管有吃有喝有欢乐,可是儿子长期不来看自己,心里感到很难受,我不需要他们养活,更不需要他们的钱,他们只要经常来看看我就行了。知道告他们也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只是想提醒他们,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娘需要他们来看一眼。"

老年公寓的负责人李女士告诉记者,每当其他老人的儿女来看望父母时,李阿妈就躲在一旁抹眼泪,情绪很长时间都不能恢复。李女士曾经亲自给李阿妈的儿子打过几次电话,可是因为种种原因,李阿妈的儿子始终没来探望她。

据了解,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家中没有儿女、亲人相处,独自留守"空巢"的老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目前我国约有2/3老人的家庭出现了"空巢"现象。据不完全统计,吉林省长春市的"空巢"老人已有20万左右,占户籍老年人总数2/3以上。年轻一辈出国深造、或者结婚后自己搬到外面住的比例很高,"空巢老人"长年累月无人陪伴,产生精神孤独,渴求慰藉的现象非常普遍。

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工作变动的频繁,导致人口流动和迁移加速,客观上促使传统的大家庭向小家庭转变。而老人固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又不为下一代接受,双方要求有独立的活动空间,由此而疏于代际交往,愿意分开生活,小家庭被普遍接受。专家认为,在未来的一段时期,随着独生子女逐渐进入中年,他们的父母进入老年,"空巢"老人数量会明显增加。

长春市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郑晓华说,老年人如果长期处于心理孤独状态,首先会带来情绪上的改变,表现在情感脆弱、容易灰心、进取心差、自卑、自责等心理症状。这些心理症状比病痛更加折磨人,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排解和抚慰,便会导致老年性痴呆症等一系列心理疾病。

第二,老年人如果长期处于心理孤独状态,还会引发身体疾病,产生躯体障碍。老年人心情不满意,心里的压抑就会在潜意识中转移到身体的某个部位,具体表现在有些老人感到心慌气短、关节痛、便秘等,而这种躯体形势障碍通常又是医院的仪器所检测不出来的。有的"空巢"老人因为思念子女和儿孙,整晚都会守在电话机旁等着 响起;因为很少与人沟通交流,长期不到户外活动,一些老人食欲减退,患上了厌食症;因为身边乏人照料,有的老人甚至猝死家中多日后才被发现……

第三,一些长期处于心理孤独状态的老人,因为心里孤独得不到释放,不得已选择了错误的表达方式,如接受"聊天服务"。一些老人说,他们在公园里游玩时,经常会碰到一些女子上前搭讪与其聊天,等到和老人聊完天后便伸手要钱,老人不知聊天是种服务,很多时候被迫掏钱付"聊天费"。

老人精神世界需要多方关爱。中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赡养人应该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但是,法律规定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的,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付给赡养费的权利,而对赡养人不履行精神上的慰藉义务时,应承担何种责任,法律却没有做出相应规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赡养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一些子女想通过金钱来对老年人进行补偿,却无法满足老年人精神世界的需求。

长春市朝阳区法院妇女 法庭庭长薛莉娜认为,精神慰藉无法用金钱衡量。她认为,如果从司法层面上解决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问题,立法部门可以出台相应司法解释,比照父母对子女的探望权进行处理,以达到老人要求得到精神慰藉的目的。

长春市老龄委老年事业处处长李建忠说:"目前年轻一代赡养老人很多只重于提供丰衣足食的物质生活,对老人精神上的需求关注不够,没有达到'精神赡养'的境界。事实上,照顾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亚于解决物质需求。"

李建忠强调,老人们生活上可以清贫点,但不能忍受对子女长久的思念。很多老人碍于情面不开口对子女表达思念之情,但子女对老人的心理、生理上的危机,要做到心中有数。身在异地的子女,除了托人照顾老人,要注重在精神上赡养老人,经常通过电话进行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子女离家较近的,应该经常回家看看老人,这并不是要求子女经常抛开工作,回家与老人团聚,而是要求子女能多关心老人,做一些有益于"空巢"老人的事情。

长春市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郑晓华建议,慰藉老人孤独的心应采取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办法解决。老人应该调整生活重心和生活节奏,对生活倾注热情,多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交、种花养草等消闲活动。其次,做子女的也应常回家看看,设身处地为老人考虑等。同时在社区建立高龄、"空巢"老人登记制度,为重点老人安装呼叫服务器之类的设施,以便及时提供援助服务。派出所、消防等部门,可以设立应急处置预案,针对老人的特点设置相关的救助措施。 不妨建立一个老人关怀医院,组织专业人员为老人做心理咨询等等。总之,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老人的关爱力度,建立和完善养老、爱老体系。

我们不否认现在做子女的有做子女的难处,譬如现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愈来愈激烈,工作、家务、教育孩子,都使人忙于应对,身心疲惫。但即便如此,也断不可成为子女冷落甚至虐待老人的理由。许多为人子女者已经有了自己的子女,当你深情地望着你的子女时,可别忘了你的父母曾经为你付出的万般艰辛,曾经给予你的无私关爱。为了社会,为了家庭,为了下一代,甚至是为了第三代,老人们付出了很多很多。当辛辛苦苦了一辈子的老人走向黄昏的时候,他们最大的希望可能不在物质的丰盈,而在于能享受天伦之乐;他们最大的痛苦往往不在物质的清贫,而在精神上的落寞,他们想看看儿子女儿的笑脸,听听儿女们的笑语呵!

点评:人活在世间,谁不会老?我们的父辈们曾经年轻过,而我们也会老。所以,常回家看看吧,和老人拉拉家常,跟老人讲点放事,说个笑话,陪老人出去走走、玩玩,总之,多给老人们一点精神上的慰藉与关爱。要知道,这是我们民族,也是人类应有的美德啊。

关怀老人,不要等到他们不在了才后悔

昨天和妈妈聊天的时候,谈到了孝敬老人的事情妈妈说我以后第一个月的工资要用来孝敬老人,我说我会的然后我就想到去世的外公,眼泪就流下来了

外公得老年痴呆症很多年了,所以到后来已经很严重了,生活根本不能自理每次去看外公的时候他都不知道我是谁,我只能坐在他旁边静静的弄点东西给他吃外婆被外公的病折磨得很难受,总是哭

所以我一直想着以后一定要赚很多很多的钱让外公得到好的护理,外婆能轻松一点可是外公就这样走了,走得那么急让我根本就无法接受从学校赶回来的那天晚上我还梦见外公醒了,第二天我跑去看,外公还是静静的躺在那儿

好恨自己还没长大,连尽孝的机会都没有所以我真的好害怕外婆和爷爷奶奶也不给我这样的机会,或者说上天不给我这样的机会如果可以的话,我真的愿意用自己的一部分生命换取对他们生命的延续,他们真的辛苦了一辈子,却没有真正的享过清福

说到这,虽然我并没有资格对长辈品头论足,可是我不得不说一些做儿女的大人在我看来,儿女就是父母的希望,做儿女的最起码该做的就是让父母过上不愁吃穿的日子如果父母够有钱,就让我们尽情的享受他们的余生可是现在的大人,不仅可以置没有生活能力的父母于不顾,还可以大大方方或者拐弯抹角的向年迈的父母要钱,等到他们去世了还可以为了一点点的遗产而和兄弟姐妹大打出手我真的不知道他们的良心何在,真的不知道!

不多说了,真心的希望那些已经生活自主的大人们能多给他们的父母一些关怀,让每个老人都是在快乐中度过他们的余生等到他们不在了,才后悔,一切都是枉然

有人说,人生是一个舞台。我们每个人都在舞台上扮演过自己的角色,都从中体验过人生的甜酸苦辣、喜怒哀乐。老年也许是我们一生中最漫长的一段生命。也是我们最无奈的生命。

  我国已迈入了老龄化社会。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到200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32亿,占人口总量的1032%,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亚洲的1/2。而根据专家预测,今后几十年内,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以年均3%以上的速度递增,而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则每年以5%的速度增长。到2050年,全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达到4亿多,占总人口的1/4多。

  陈教授躺在地板上三天

  陈教授在一所著名大学里教书,可谓桃李满天下了。播撒下遍地芳菲之后,老教授却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隐去了。自从老伴离开他以后,宽绰的三居室里只剩下他一个人与孤灯相伴。忙碌的人们几乎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个老人:他每天佝偻着腰,拿着饭盒哆哆嗦嗦地去食堂买饭吃——因为他已经无法为自己做饭了。

  1995年春节,他的一个学生从广州过来看望恩师,却怎么也敲不开门,于是他只好打电话到老师的隔壁人家。隔壁人家也说我们这几天忙着过节,没注意老人,但好像也没见老先生出来。大家都知道老先生经常把钥匙放在过去任教的数学系,就赶紧找数学系办公室的人取钥匙来开门。打开门时发现老人躺在地上,人们上前推了推他,发现他竟然还活着,好一会儿才有气无力地说:“我已经3天没吃饭,起不来了。”说完就昏了过去,人们七手八脚地把他送到医院,然而已经错过了抢救的最佳时期,老人溘然长逝。

  我无法想像一个人在冰凉的地板上躺了3天是什么滋味,当你想喝一口水都喝不上的时候,会是一种什么感觉

  他拿钥匙开门得半小时

  据调查,目前在我国的老年人中,“空巢”率已经达到264%,这就意味着有1/4的老人身边无子女照料。他们一旦到了高龄,丧失自理能力,生活就会非常困难。

  可能我们的生活太丰富了,所以我们无暇顾及主流社会之外的那个老年群体,也无法想象下面这些情景:那一道门,甚至几级台阶就会把一个活生生的人隔绝在人的世界之外,甚至剥夺这些老人的生命!我们想像不到对于我们来说,举手之劳的事,会让这些高龄老人束手无策。

  80多岁的李老汉终日惊恐的一件事就是拿钥匙开门。他总是不敢出门,为了减少出门的次数,他只好减少饭量,这样就可少买东西……他所以把自己关起来,不是因为喜欢孤独,而是因为他患有帕金森氏病,只要出了门就有可能回不了家。有一次,他外出回来,就是这么一个把钥匙插到钥匙孔里的简单动作,他的手哆嗦半天却怎么也无法准确地把钥匙插到那个小眼里去。半个多小时过去了,他仍然进不了门,急得他直用头撞墙……

  90多岁的于老汉自己行动已十分不便,却还要照顾同样是90多岁卧病在床的老伴儿。老太太已经无法自己走到卫生间上厕所了,只能在床边的便盆解手,老太太在于老汉的帮助下颤巍巍地坐下去,没想到一下子却把便盆坐翻了,于老汉怎么拉也拉不起来,万般无奈,想来想去只好打电话找居委会,老太太就在地上坐着,解不了手,直到居委会找了他们楼下一个刚退休的妇女去帮着才把老太太扶了起来。怎么办呢连解手这样的小事,老两口都完成不了,于老汉对来帮忙的妇女说:“我们给你钱,你能不能每天来两次”她说:“我刚退下来,好多事要做,也不能每天上你们这儿呀!”于老汉很无奈地说:“我们给你钱怎么还不行呢”

  人到老年,自理能力就非常差了,一个独居的70多岁的老头儿,老犯糊涂,经常把锅放在煤气炉上就忘了,出去买东西,不仅烧干了锅,弄得满楼道都是烟,最后把消防队也找来了。

  还有一个老太太,那天买了一只鸡,回来用弹簧秤一称,差了100克,又回去找,就把锅忘了,里面的水把煤气浇灭了,满楼道是煤气味儿,差点儿引起大火,闻讯赶来的人们只好把门给踹开,关掉了煤气。当她惊异于人们为何打开她的家门时,耳聋的她,却听不清人们在说什么。

  想下楼比登天还难

  这是一对90岁高龄的老两口,为了下楼这件事已经商量了好几个月了。5层的楼梯,对他们就构成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于是他们就被禁锢在家中的小天地里,日复一日,他们只能互相面对,与外界惟一的联系就是那台电视,他们仅有的一个儿子在国外。他们太想去晒晒太阳,听听孩子们嬉戏的声音了——这一切对别人来说太平常了,而对他们来说却是一种奢侈——惟有这样他们才会感到他们是活着,活在一个人的世界中。因为住在5层楼上,他们平时很少下楼,靠着儿媳的姐姐每周为他们买一次菜和生活用品维持生活。

  在一个天气晴好的冬天,他们终于决定实施“蓄谋已久”的下楼计划。对两位高龄的老人来说,下这5层楼,无异于一次探险,也许一脚站不稳,就会从楼梯上摔下来,后果不堪设想——他们之间只要有一个人出了意外,生活就维持不下去了。可他们总得去晒晒太阳啊,要不,骨质会更加疏松,会连路也走不了了。于是两人搀扶着,如履薄冰般一点儿一点儿走下来,没想到当他们刚走到阳光下时,两人同时感到天旋地转……

  当居委会主任从院内花坛经过时,看到这两个老人紧紧地挤靠着坐在花坛边上,冻得浑身哆嗦。一问方知,他们因无力上楼而回不了家,又冻又饿地坐在这里已经整整一天了!主任连忙叫了几个年轻人把老人背上了5楼。

  下楼的远征终告结束,从此他们再也没到过外面那个世界。

  电子时代无信可读

  人们不会想象到,老人们为走出隔绝——就是为了走出那个单元门,进行了多么艰苦卓绝的努力。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纷纷搬进楼房,告别了昔日的大杂院。然而,虽然人们居住的密度更大了,但彼此间的距离却更远了。一个个单元给人们带来私密空间的同时,也把人们隔绝在一个个防盗门后。

  然而,人,毕竟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也都忍受不了与世隔绝的痛苦。在陈老先生的生命中,惟一的乐趣就是读儿子的来信。繁忙的工作、体贴的老伴都已经成为过去,当生命中一个又一个希望被实现并且失去意义之后,出国留学的儿子,以及有关儿子的一切消息,就成了支撑他活下去的全部动力。

  幸亏他有个远在天边的儿子,于是他每天也就有了个念想,吃过早饭,他就到收发室去等信。如果看到儿子的信,他就把信从头到尾念一遍。于是这一天他就像过节一样,兴高采烈的,然后就去找往日的老伙伴,讲给人家听。等到把信讲得熟得都背下来了,第二封信也来了。

  可前些年,事情开始发生变化了,儿子开始不愿意写信,改打长途电话了。因为能直接听到儿子的声音,老爷子开始还挺高兴,但儿子末了一句话让他心里不痛快:“爸,这周我就不写信了,太忙,反正我这儿的情况电话里也说了。”以后,儿子打电话回来老人就觉得不满足了:好容易把电话等来了,拿起来还不敢多说,国际长途,怕儿子多花钱。越是这样,到儿子来电话时,真想说的事又记不起来了。

  前年,儿子把孙子也带回来了,可把老爷子乐坏了。孙子还在儿子的指使下给他买了电脑,让他学会收EMAIL。这高科技的东西真是好,真是“天涯若比邻”了,他与亲人的联系越来越方便了。可孩子们一走,他就开始恨上了这高科技:没有它时,他心中还有个念想,可以到收发室去等信,现在联系方便了,儿子倒不写信了,有事都在电话里说了,或者发封EMAIL了事。他发现,到收发室等信的那点儿乐趣,对他来说,竟是那么重要!

  就是想和人说说话

  中央戏曲学院的一位老师退休后在生活热线当主持人,有一次接到一位老人的电话,打了很长时间,说的都是家里那点儿鸡毛蒜皮的事儿,直到最后也没说出想解决什么问题。当这位老师问他究竟想咨询什么问题时,老人叹口气说:“我没别的,就是想说说话儿,说说家里这点儿事儿。”

  说说话儿,这对任何人都是太简单的事儿了,然而对很多老人来说,别说有人听你说说话儿,就是想听人说说话儿,也十分地不容易。王大爷就是为了说说话儿,想出了一个绝招儿——把家里的马桶弄坏了!

  房管所的水暖工小方怎么也不明白,王大爷家的马桶老坏,按他的经验这样修好之后起码能用一年,可两天之后又坏了。于是,再一次给王大爷修好马桶的两天之后,他又敲门来到王大爷家,笑呵呵地问:“大爷,您的马桶没坏吧”王大爷一愣,随后一把抱住了小方:“孩子!真是难为你了!”老人随后抽抽噎噎地哭了起来,把实话告诉了这个水暖工:“如果不是你来修马桶,我就连说话儿的人都没有!”

  王大爷平时太寂寞了,就希望家里来个人,如果知道今天该收水电费了,他就早早在门口等着,只要听到动静立刻就把门打开。据说这样的老人不在少数。

  80多岁的刘老太太生活不能自理,女儿上班时,就把她锁在家里。那天听说居委会要到家里走访,老太太为此兴奋得好几天都没睡着觉,天天在门后站着等居委会的同志--家里终于要有人来了,可有人说个话儿了!居委会的同志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们的到来,会让刘老太如此兴奋。那天居委会的同志终于去了,他们刚敲了一下门,门立刻就开了,把毫无准备的一大帮人都吓了一跳。

  幼儿园正准备搬家。忙乱中却突然钻出一个老头儿,他执意劝说园长不要搬走。本来搬家就够乱乎的了,还要跟这个较真的老头废话,弄得大家十分气恼:这老头儿怎么回事,简直是无理取闹!幼儿园搬家关他什么事儿!

  谁也不知道,这些欢蹦乱跳的孩子们对老人多么重要,就是孩子们吵吵闹闹的声音,支撑着老人生活的信心。我到老人家采访时,发现他的家中全是灰尘,不知多少天没打扫了,对这个行动迟缓的老人来说,打扫卫生已经是很困难的事了。在落满灰尘的地上,有一条清晰的脚印通向窗口,可以想像,这是老人每天都要经过的地方。是什么东西吸引着老人每天都要到窗边去呢我走到窗边,发现窗下面就是那个幼儿园!每天,老人看着忙碌的父母们把孩子们送到这里,看着孩子们在下面玩游戏,看着他们打闹……在老人那静得让人恐惧的世界里,孩子们的喧闹声是他惟一的乐趣。

  曾有人写过一篇怀念父亲的文章。说父亲晚年寂寞,很想和儿女们说说话,可是儿女们始终很忙。后来父亲去世前对着聚集在床边的儿女们很兴奋地说了许多,儿女们怕他累着,劝他不要说了,好好休息。他最后倦意地说了一句:“好吧,不说了,你们都很忙。”然后他就真的永远休息了。

  老年人的绝望阴影

  对于我们这个一贯讲究养生之道的民族来说,对衰老与死亡的恐惧在我们心理上造成的冲击可能比其他民族更为深刻一些。目前我国的人均寿命已经超过了71岁,但从整体上来说,其中10-15年的生命质量是比较低的,有的生活不能自理,有的一直躺在床上,有的干脆就是植物人。绝大多数人在这10-15年里疾病缠身,痛苦不堪。

  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人类破解基因后,据说人的寿命还会大大延长。于是我们就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的一生中,最漫长的一段生命将是老年,如果我们真的有幸能活到150岁,但我们一生的工作时间可能只有30多年,我们的积蓄只能保证我们活到80多岁,剩下的日子我们该怎么办长命百岁固然可喜,但高龄却常常是疾病缠身,我们那点儿收入,能让我们维持健康吗

  卓老太也是一个被禁锢在床上的人,她因为脑溢血后遗症导致的偏瘫,已经在床上躺了6年了。因为生活不能自理,为了方便,人们给她剃成光头。床,成了她的栖身之所,也成了她的监狱,因为她无法走出一步,每天她惟一能做的事情就是长时间望着窗外,看着太阳一点点地升起来,再一点点地落下去。躺在床上的卓老太现在惟一的念想就是盼望国家能早日出台一部法——关于安乐死的法律。

  她要忍受病痛,忍受保姆的白眼儿,要忍受与世隔绝的孤寂……6年的折磨已经把她所有生存的欲望都磨没了。儿女们不能说不孝顺,为她请了保姆来照料她。然而这种照料,同照料一只猫、一只狗又有多大区别呢所有的亲情只剩“保姆照料”这一点内容了。她活着,不仅自己痛苦,也是别人的负担。解脱这种处境的惟一办法就是死,可她自杀两次都没成功,却在肚子上留下道道伤疤……

  在我周围生活的老年人中,我发现,他们最恐惧的就是疾病,特别是疾病导致的意外死亡,很多老人明显缺乏安全感。一位居委会主任告诉我,她的辖区内有一对年龄均已90多岁的老两口,他们时常嘱咐她说:“主任,你平时经常来看看我们,你如果敲门时,我们5分钟之内来给你开门了,就没事,如果没开门,你就得想办法来救我们了。”

  最大的悲剧是丧偶

  如果说,在一生中,我们可以幸运地躲过战争、车祸、火灾等种种意外事故造成的悲剧的话,却无论如何也躲不开另一种悲剧——丧偶(只要你不是死亡的那一方),区别只是或迟或早罢了。而丧偶的悲剧最多、也最普遍的,恰恰是发生在人生最脆弱的老年期!

  郝先生是一所大学的系主任,1971年夫人病逝,在家里从来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他,一下子就陷入困境。为了照顾他,女儿每天一大早就要从自己家中赶来,先服侍他吃完早饭,又为他做好午饭,再急匆匆去上班。可老人家每天中午热饭时,不是把饭烧焦就是把炉子弄灭,总是十分狼狈。有时女儿太忙,中午来不了,怕老父亲饿着,便买了一些挂面让他自己下着吃,却怎么也想不到这些年母亲把父亲惯得竟然连挂面都不会下!

  在老伴儿去世的那段时间里,郝先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公园里度过,一天又一天徘徊在铺满落叶的林间小路上。一方面,他不愿成为儿女们的负担;另一方面,他与儿女也无法像与老妻那样沟通。一辈子琐琐碎碎、磕磕绊绊就这么过来了,而这琐琐碎碎构成的一切想起来就让他觉得无比温馨,这一切一瞬间就随着老妻的去世而坍塌了。形只影单,瑟瑟秋风更在他心上添了一分凄凉。他长时间地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消磨时光,渴了上茶座喝杯茶,饿了上小饭馆充饥,没有多久,他便也随夫人去了另一个世界。

  目前,北京已经出现老人自动组织起来的、非婚姻的家庭,这些老人共同购买了一个院子,共同出资雇请3个保姆照料生活。还有几个有亲缘关系或者是朋友的丧偶老人生活在一个单元房里,互相照顾、互相帮助。也有一些老人采取不婚而同居的生活。专家们认为:家庭、社会都应对老人的选择持更宽容的态度。与此同时,尽可能帮助丧偶老人走出心理危机状态,应该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反思轰动的文化现象

  近年来,有两个文化现象引起我的注意:一个是1998年春节晚会上,一首歌词平实得像聊天一样的歌儿引起轰动,这首歌儿的歌名就是“常回家看看”。这首歌让人们于不经意间想起我们这个民族传统的孝道;另一个文化现象就是在2002年颇为叫座的电视连续剧《激情燃烧的岁月》,这一部近一半内容都是表现离休老人石光荣退休回家无所事事,郁闷中四处发泄怨愤的电视剧,何以会引起那么多人的共鸣

  据歌手陈红说,她唱了这首歌后,有的老年人拉着她的手连声说这首歌唱出了他们的心里话。然而,被这首歌所震撼的不仅是老年人,还有很多中年人、青年人……

  而2002年在全国各大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则让大多数坐在沙发里品味这部戏的人,都回想起自己所经历的那个激情年代。在今天这样一个商业气味十分浓重的时代氛围中,那个年代的那种朴素的激情也许显得弥足珍贵。

  老妪状告儿女的理由

  前不久,一位老妪上书法院,状告儿女不孝。经调查,儿女们专门为她购置了公寓房,并为她雇了保姆,衣食丰足,出行方便,并无任何虐待的行为。问其告状的理由,她直言,无人和她说话,太孤独了,希望儿女们和她生活在一起。做儿女的,实在也不明白老太太到底还想要什么衣食不愁,还怎样那“说话”就那么重要

  其实,在今天这个物质已经很丰富的年代,对于消费相对较低的老年人群来说,缺得更多的是心理需求,而不是物质需求。

  有报道说,北京市2000年6000件民事纠纷中涉及老年人生活的有600件,其中,最多的是精神赡养纠纷。

  调查表明,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老年人对赡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已经从过去的“只求温饱”跃升到“精神层面”。

  一方面,今天的年轻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和挑战,需要时间去“充电”,需要花费比老一代人更多的精力参与竞争,身心疲惫,精力透支,对老人“奉陪不起”;另一方面,很多老年人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差异越来越大。一个闲,一个忙,一个要人陪,一个没时间陪,于是矛盾就产生了。人到老年,他的社会性或者说他们与社会连接的纽带,很大一部分依赖于子女了。而子女们呢,又常常是有心无力,他们理解不了老人们对“说话”的渴望,就如同忙碌的人理解不了孤独的含义一样,他们理解不了一个人的社会性对于人的内心来说,是多么重要的需求。于是老人们发出“日子越过越好,心情却越来越糟”的感叹。

  在这种情况下,心理状况本来就十分脆弱的老年人,很容易发生变化,如情感脆弱、容易灰心等,而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心理排解和抚慰,便会导致老年痴呆症等各种心理及生理疾患。有的老人对我说:“我把儿女带大了,又把孙子带大了。现在他们不需要我了,都不理我了,我还不能说他们不孝顺,赶明儿他们知道了,就更不孝顺了!”

  人民大学的穆光宗先生对孝道有一个很现实的评价:“在现代社会,要做孝子非常不容易——成本非常高。老人病了,子女们想24小时守在身边几乎不可能。因为竞争很激烈,时间是非常稀缺的资源。”

  晚年幸福的三个因素

  我们怎么解释老人晚年幸福的这3个因素呢

  首先是经济条件。在丧失劳动能力之后,今天的大多数老人仅靠退休金,恐怕是很难过上富裕生活的,不说别的,有点儿病就全完了,疾病可是个无底洞!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连病都看不起。第二个是老人的社会化程度。现在很多老人属于空巢家庭,基本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每天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孤独寂寞就不用说了,一旦有了困难,也常常得不到别人的帮助,以至于出现意外。今天生活在单元楼里的空巢老人就如同现代鲁滨逊,基本上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老人的生活中能有一个社会群体,并能得到相应的帮助,也是老人幸福的重要因素。至于说到第三点,健康,在老年能一直保持健康,不仅很难,而且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今天,享受退休金的老人更愿意独立生活,这样也有更多的自主权。国内外的一项研究也显示,老人文化程度越低,对子女的依赖程度愈高,心理健康愈差,且愈不快乐。如果老人经济能独立,生活能自理,多数会选择独居。

  但下一个问题是:我们靠什么养老呢对此,老年学界颇有争论。有人认为: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还是应该以家庭养老为主,这是因为第一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二是中国人传统观念也是承袭家庭养老方式的。也有人认为:社会化养老应该是个方向,现在几代同堂的现象已经越来越少了,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只有社会化养老方式能够解决他们高龄后的生活照料问题。

  老龄的两个阶段

  在目睹了众多的老年人生之后,我对老年这一段人生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老年人生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低龄老年和高龄老年。

  可能有人对此颇不以为然,认为这种划分没有多大意义。其实明白这个划分原则,对老年人统筹自己的晚年十分重要。一般来说从退休到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为低龄老年。

  这时,你的生活不仅能完全自理,而且还能帮子女带带孩子,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因而你同子女的关系会比较融洽,你也有更多的自主权。同时,由于人生经验丰富,你能很精明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在度过退休后最初的一段不适应期后,你会生活得很轻松,没有了工作和孩子的拖累,如果身体再比较健康的话,这一段可以算是你人生的黄金时期。

  据我所知,这个年龄的老人,有参加老年时装队的,有组成俱乐部自己驾车旅游的,有报团去全国各地甚至欧洲旅游的,有在老年大学刻苦攻读的。当然也有不少继续“发挥余热”的,特别是一些曾经多少有点权力的老人……省吃俭用了一辈子的老人们,那不多的退休金,大体能游刃有余地度过10-20年。

  然后呢然后就是体质越来越差,行动越来越困难,做事越来越力不从心,身体上的各种毛病越来越多,对疾病和意外事故的恐惧越来越深,故交知己越来越少……更重要的,你对别人,对社会的依赖越来越深,于是你的自主度也越来越少。我想,要想晚年生活得好一些,上面说的那3个因素非常重要。首先是经济上要比较富裕。要想富裕,就要学会理财,可大多数老人的退休金都不多,我们该如何理这点儿小财呢(我们大多数人的“小财”,说到底只是退休金和一套公房而已。)

  据说北京一家电台的王女士和丈夫商量好退休后花5万到10万元买一间农家小院,过神仙眷侣般的生活,同时将西城区的房产长期出租,租金加上退休金也算是小康了。我的好几位面临退休的朋友,都有这种“归隐田园”的想法,想在退休后买一间农家小院,一方面可把闹市区的那套公房出租了,另一方面可在小院里种点儿什么,既可活动筋骨,又可补贴家用。

  第二个问题就是老人退休后的继续社会化的问题了。这是“各庄有各庄的高招儿”了,前面已经说过,在此不多说了,比如旅游、上老年大学等等。据说在上海,有四分之一的证券投资者是老年的“小股东”,他们每天在这里和老朋友谈谈新闻,论论股经,“赚上点小菜钱”只是副业,找到同龄人交流才是“正事”。

  据说美国老年人独立性很强,退休后一般不依靠儿女,大都生活在老人服务院所,其中老年公寓是最常见的一种。老年公寓由政府或社区出资为退休老人提供的低收费的老人住所,一般收住65岁以上的老人,大都身体健康、生活自理,无需他人过多照顾,大多数美国人退休后将自己的房子卖掉,住进老年公寓。用卖房的钱支付公寓所需。美国设有专门款项用于老人小型住宅的设计与兴建,或者整修老人现有的住宅。此外,政府规定公寓不得对老人提高房租,在土地税等方面,对老人有减免的优待。

  据了解,最近一段时间,天津几家档次较高的老年公寓也相继收住了一些老年夫妻。他们都是将自己的住房卖掉,住进条件较好、收费相对较高的老年公寓中。其费用除去养老保险金以外,所差数额由卖房钱补齐。

  据说现在还有人在考虑建立寄宿制的老年大学。这个创意不仅是教育上的一个突破(如今不是提倡终身教育了吗),也是老年赡养问题上的一个突破。这种大学为老人提供了一个新的社会环境,为老人转移丧偶的注意力、走出悲剧的阴影提供了思路。而寄宿制的老年大学巧妙地保护了老人们的自尊心,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借口,让老人们堂而皇之走进去而不必担着被遗弃、或者等死的名声,又可根据各自的情况来去自由。只是我琢磨着,教这些老学生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第三个问题就是健康,这几乎已经是所有老人的共识了,但如何保持健康,却是很多老人并不知情的。我发现很多老人在这个问题上陷入一种误区,以为药物能够给他们带来健康,每天都要吃上一大把药。其实,人到老年之后,身体的解毒能力也随之下降,过多地吃药反而对身体有害。我认为,要想获得健康,首先要有相应的知识,不仅是生活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和养生知识。

  我想,一个人,你或许可以不煞费心机地为青年时期筹划,或许可以不煞费心机地为中年时期筹划。因为你不用担心收入问题,而且也还有太多的偶然因素影响你的命运,比如婚姻、生育、工作调动、甚至各种突发事件等等,让你计划赶不上变化。

  但是,你一定要为你的老年筹划,因为老年不仅漫长,而且一直是丧失期,因此,筹划得越早越好!

  一定能走出悲剧

  由传统道德理念派生出来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理论,曾让中国历朝历代的老年人承袭同一种养老模式,也使无数老年人把他们晚年的幸福寄托在“子女是否孝顺”这个偶然因素上。而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养老模式越来越显露出它的弊端。许许多多的老年人,正用他们自身的悲剧否定了这种养老模式。

  我们晚年的幸福,除了我们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赖于整个社会的关爱。其实,社会化养老是一种更为先进、更为人道、也更为自主的养老模式。老一代人,用他们的青春为今天的社会奠定了发展的基础,后一代人动用社会资源,建立一整套科学而有效的老年保障体系,是一个社会快速发展与和谐运行的重要体现。为了让老年人安全幸福地度过他们的晚年,社会应该为老年人提供专门的医疗体系、娱乐体系、教育体系、住宿体系、生活用品供应体系、心理咨询体系……使老年人这个弱势群体能够得到有效地保障。

  我相信,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能走出悲剧的宿命。

近日,一段男童持长棍殴打白发老人的视频在网上传播并引发热议。监控画面显示,6月1日下午18时10分许, 一名穿橙色衣服的小男孩手里拿着一根比他身高还长的棍子,不断挥舞打向老人,而且是非常用力地打。 身穿红色衣服的老奶奶只能拿一个锅盖来防御,男童每打一下, 老人都非常害怕地往后退,嘴里痛苦喊着“哎呦…哎呦…”

在男童殴打了几下之后,老人马上就用手里的锅盖胡乱地向前比划一下,男童随后就跑了。 男童跑了以后,老人放下锅盖,掀起衣服查看一下腰部的伤情,老人的腰部应该受伤了。

就在此时,男童突然折了回来, 继续拿长棍挥舞砸向老人,没了锅盖的老人只能拿手去防御、去阻挡, 老人因为年龄和身体原因,腿脚不便,没有还手之力也无法有效躲避, 老人的头部被打中了好几下。待男童走了以后,老人抱头痛苦的坐在椅子上, 整个过程都没有人来阻止。

目前还不知道事情发生在哪个省份哪个市里,也不知道男童是邻居的孩子还是自己的孙子,不管怎么样看了确实令人气愤。很明显,看小孩的手法已经不是第一次这么打人了,不知道孩子的家长看到会作何感想。 他们对小孩子的教育太放纵了,平时难道没教打人是不对的吗?

用网友的话说,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所谓大人说的这样一些话:

“孩子还小不懂事”

“他就是弄着好玩儿,没事”

“他还只是个孩子,不用追究”

正是因为这些话,会导致悲剧的发生。正是因为这些放纵,会导致孩子品性永远的缺失。是啊,他还小,所以可以藐视他人生命?正因为他还是个孩子,不懂事,所以才更需要家长教育。如果孩子没受到过教训,他就不会知道攻击别人、伤害别人需要承担责任,他就不会明白,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

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在学校老师不敢管,在家里家长又是超级溺爱,长此下去,其实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而近日,有网友就在网上晒了一段监控视频, 一孩童持铁棍殴打老人的视频。

从视频中看,这个孩童的年龄并不大,他拿着一个铁棍直接往老人身上打,一开始老人还拿着一个盖子护住自己的身体,但孩子一棍接着一棍,老婆婆被打的直往后退,不仅如此,老婆婆还大声呻吟着“哎哟、哎哟”,令人心疼。

就在老人刚刚放下盖子的瞬间,男童拿着铁棍又直接往老婆婆身上打,这次老婆婆没有遮挡物了,只用手挡着,男童看见后就更起劲了,他不但打老婆婆的身子,还击打老婆婆的头部,连打了数十下后,男童才停手,而老婆婆则坐在一边的椅子上,用手捂住头呻吟着。

令人心疼的是,这整个过程都没人阻止,很多网友猜测这个男孩应该是老婆婆的孙子,这个孩子打人的行为非常恶劣,现在他敢在家里殴打老人,以后进入 社会 ,他会更无法无天,即使再无知,年龄再小,这个小孩子也应该被严加管教。

近日,网上曝出一段视频,一名身穿橙色衣服的五六岁小男孩,手持长棍,不断打向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老奶奶先是拿着一个锅盖用来防御,逐渐退到墙边,稳住战局,随后一个猛攻往前挥舞几下,小男孩被吓得掉头就跑。

老奶奶放下锅盖后,卷起衣服查看了下后腰,看来后腰是受伤了。哪料到兵不厌诈,小男孩突然又手持长棍杀回,老奶奶没能来得及找工具,小男孩的棍棒就已经敲到身上,无奈之下只能不断用手去抵挡、防御,但因为年事已高,腿脚不便,被小男孩利用“一寸长,一寸强”的“兵器”优势和更强大的机动能力,一顿猛揍,头上被敲了好几下。

小孩子打过瘾了之后,雄赳赳气昂昂跳着小碎步离开了“战场”,老人坐在椅子上双手捂面痛哭。纵观整个战局,从始至终没有人出来阻止。

小男孩才仅仅五六岁就用棍棒如此用力的殴打老人,全程没有一丝心软和怜悯,全然不顾老人的痛哭和呻吟,是什么让一个如此年幼的孩子做出“禽肉不如”的事来?

不要说“孩子还小不懂事”。现在的孩子和我们当初可不能比,都是有人全天候贴身伺候长大的;而且营养充分,发育的早,懂事的也早。

不要说“他还只是个孩子,不用追究”。看3岁可以知30岁,现在不加以教育,长大了还得了。

从小男孩的表现来看,孩子父母的教育真的很有问题,得好好管管了,不能放任孩子这样下去,否则前段时间“上海10岁小男孩书店威胁5岁女孩”的悲剧,或将重演! 且行且珍惜!

令人发指!一个五六岁小男孩持长棍疯狂殴打老太太,却无人制止,老太太身体多处受伤,只能痛苦哀嚎。

最近,一段小男孩持长棍殴打白发老太太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视频显示,6月1日晚上18时许,一名穿橙色衣服的小男孩手里拿着一根比他身高还长得多的棍子,步步紧逼,不断挥舞长棍打向一个穿红衣服的老太太,而且是非常凶狠地痛打。

在小男孩凶猛攻击下,老太太只能拿一个锅盖来防御,但腰部仍然被小男孩的长棍打中,小男孩每打一下,老太太都非常恐惧地往后退,嘴里痛苦地发出惨叫声。

当老太太拿着锅盖做出反击的姿态的时候,小男孩“敌进我退”迅速逃跑。

当老太太停下掀开衣服查看腰部的伤势时。小男孩“敌疲我打”,又拿着长棍狠狠地打向老太太,而老太太赤手空拳,只能被小男孩劈头盖脸痛打。

小男孩“大获全胜”以后顺利撤退,而老太太浑身伤痕累累,只能坐下抱头哀嚎,整个过程都无人干涉。

不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地区发生的事情,也不知道小男孩与老太太之间的关系,有人说小男孩是老太太的孙子,也有人说小男孩是邻居的孩子。无论如何,小男孩痛打老太太的视频激起了网友的公愤,大家纷纷议论,这小男孩也太可恶了,五六岁就这么心狠手辣没有同情心,以殴打老太太为快乐,长大以后还得了

显而易见,看小男孩打人的手法非常熟练,应该是驾轻就熟,不知道孩子的家长平时怎么教育孩子的,也许正是家长的鼓励与放纵才让这么小的孩子如此凶残,肆无忌惮殴打一个老人,以打人为乐,却不担心受到任何处罚,这样的孩子遇到没有反抗能力的老太太可以任意欺负,如果遇到身强体壮的其他孩子会吃大亏的,最终家长对小男孩的放纵会害了孩子。

另外一方面值得深思的是,老太太的子女哪里去了?为什么对她不闻不问,任由一个小男孩殴打如果老太太是一个没有子女的孤寡老人,为什么不住敬老院,当地的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对老人的死活不闻不问吗?

我们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对老人要尽量照顾好,对孩子不仅要爱护,还要教育孩子良好的品德,至少尊重他人,不能以打人为乐,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这都是最起码的做人道理。

北京时间6月1日,一段“男童持长棍殴打白发老人”的视频在网上传播并引发热议。网友不禁大呼:这个小孩下手真狠,这是要置白发老人于死地的节奏啊!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了解到:2020年6月1日,18点10分左右的时间,一名大约6岁大小、身穿橙色T恤的小男孩手握一根长棍,不断打往白发老人的身上,白发老人拿着一个类似锅盖的圆状物抵挡男孩的攻击。这俩人应该是奶奶和孙子的关系吧。从男孩打人的熟练手法可以看出,肯定不是第一次;从下狠手的角度分析,这个男孩的背后一定有人在教唆或撑腰,否则,6岁大的孩子是没有勇气、更没有理由向老人下此狠手的。

就在老人以为男孩走了,放下圆状物查看腰伤的时候,谁晓得男孩返回,举棍就劈头盖脸的一顿乱打,比之前更狠,眼神里充满杀气。手无寸铁的白发老人躲闪不及,只能用双臂抵挡,可叹头上还是被男孩敲了几棍。白发老人坐在凳子上双手抱头、痛苦嚎叫的姿态就可以看出,这种暴力对待白发老人的事件在这个家庭是经常发生的。从男孩折返回来的举动看出,这是背后一定有人在教唆这个男孩。而这个背后的人可以肯定的就是他的父母之一或者父母共同狼狈为奸在教唆男孩干出这种伤天害理、天理不容的虐待老人的事情。

目前我们不知道这个家庭是哪来的,这个男孩叫什么?更不知道男孩的父母是个什么样的人?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位白发老人在这个家庭一定经常受到暴力虐待的。从18点10分的时间来看,正是吃晚饭的时间,也许今天正好老人家没有按时把饭菜做好,于是这个男孩的父母就教唆男孩对老人施以暴力,而且男孩打人的这个棍子看起来都是专门特意制造的“打人棍”,也许这个棍子在这个家庭是专门为这位老人家“量身制作”的吧。这对狗父母真不是人,如此暴力虐待老人,教唆年幼无知的孩童对老人施暴,天理难容。等这个男孩长大以后,这位白发老人的现在就是你们的将来,等着消受吧。

我们通常会说“养不教,父之过”,从这个视频看出,这个6岁大的孩童可以说还处于“懵懵什么都不懂”的阶段,可是从他打人的手法,从他仇恨的眼神中可以看出,这个孩童的暴力倾向不是宠出来的,而是教唆出来的。也许这个孩童的父母知道虐待老人是犯法的,他们暴力对待老人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可是6岁大的孩子不会,于是教唆孩童替代他们去做他们犯法而孩童不会的事情,我们在可怜这个孩子的同时,不免在心底痛骂这对禽兽不如的父母,尊老爱幼、赡养老人是我们应尽的义务。这对狗男女,耽误了孩子的前程不说,对 社会 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难以估计的。

我希望网友们能够像跟踪许可馨事件一样,把这件孩童暴力老人事件也“打卡”到底,让网友们看看这个男孩的父母是何方神圣?

锅子哥观点:孩子下手没轻没重,这很正常,但是需要父母的管教和引导!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至关重要,家长不管教,孩子养成任性、暴力的坏习惯,到头来吃亏的是自己。

一段视频引发强烈热议

6月1日,有一段视频在网上流传:一名6-7岁的男童手持一根长棍,对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进行殴打,引起了广泛的热议。

视频显示,这名男童手持棍子,接连向老人的腰部、头部进行猛砸,这名老人显然只有被动防御的份,刚开始这位老人用锅盖在抵挡,并象征性地吓唬男童,男童逃跑。过了一会又跑了回来,对老人头部进行猛砸,把老人打的痛哭不已。

刚开始看到这个视频,我还以为是老人在和孩子闹着玩,后来听到声音才发现,孩子的力道非常大,根本不像是在玩 游戏 ,后来还听到了老人的痛哭声,可见这真的是孩子对老人进行殴打了。

锅子哥观点

根据视频的情况,我们还不知道事件的真相是什么,但是可以明确的事,孩子的家庭教育一定是出了严重的问题。

非常心疼这位老人!这真的是一个非常令人难以想象的画面,两个人本来都属于弱势群体,都应该得到家人的照顾和监护,但竟然出现了这种暴力行为。

这个孩子的年龄太小了,小到绝对不会让人怀疑他能做坏事。或许老人也有错误,但是这么小的孩子用长棍殴打白发老人,这就足以让人愤怒了。这里面反映出2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成长中缺乏父母的教育,孩子小时候的暴力等恶习,一定要及时纠正,在小时候让他改正过来,如果带着这些恶习长大成人,将来就非常有可能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如果现在疏于管教,那么长大了只有让警察帮助管教了!

二是尊老传统的缺位。 现在网上舆论发酵的“坏人变老了”等言论,让尊老的传统被舆论给冲击了,比如最近的“广场舞老人绊倒滑板儿童”、“广场舞大妈霸占停车位”事件,都让“尊老”的传统舆论大幅度削弱。

诚然,在 社会 上的确有些为老不尊的人存在,但这并不是对传统尊老进行否定的理由。每个人都会老,像视频中的孩子殴打的老年人,本身身体就已经很虚弱了,毫无还手之力,这孩子的父母如果看到了视频,会作何感想呢?有关派出所应立马介入该事件,对孩子的家长进行批评、教育和赔偿,并对自己的孩子严加管教,将孩子的暴力倾向扼杀在萌芽之中!

有人说,孩子太小了,孩子不懂事,不是孩子的错。对,虽然孩子没有错,但父母呢?父母的监护责任呢?孩子不懂事,家长也不懂事?如果孩子的父母不站出来给个说法,那这样的父母真是不配做父母。

6月3日,根据《大河报洛阳新闻》在其官方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条名为《男童持铁棍殴打白发老奶奶,老人全程没有还手、受伤后抱头痛哭》的视频,具体详情如下:

这是一段时长44秒的视频,画面中一位身穿粉白色短袖、黑色短裤的男童,手中拿着一根近2米长的铁棍,朝着一位身穿红色短袖、黑色长裤的老奶奶打去。

起初,老奶奶手中拿着一个银色脸盆作为遮挡,成功的抵挡了男童3次攻击。但是不幸的是,她的腰部还是遭到了重击。在老奶奶试图用脸盆反击的时候,男童直接“跑了”。

随后老奶奶放下脸盆,捂着受伤的腰部痛哭。令人没想到的是,已经离开的男童居然折返回来,继续挥舞手中的铁棍朝着老奶奶打去。没有了脸盆作为防御的老奶奶,被打的连连后退,其胳膊、头部等部位均遭到了打击。

自知“得逞”的男童,这才罢手,扬长而去。而老奶奶则双手抱头,瘫坐在一旁的椅子上哀嚎,整个过程中没有人上前阻止。

从曝光的视频来看,这是一个安装在院内角落中的摄像头所拍摄,所以无人制止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事发时,并没有其他人在场。

此外,从视频的角度、周围环境以及院内晾晒的衣服来看,男童应该与老奶奶是家人关系。具体来说:1、事发地点在院内,陌生小孩不大可能随意进出老奶奶的院子;2、老奶奶院内晾晒有小孩的衣服,极有可能就是打人男童的衣服。

由于曝光视频的网友并未说明视频的来源,所以暂且不清楚男童为何殴打老奶奶,也不清楚老奶奶的伤势如何。

不过既然事情已经发生,在调查清楚事件具体原因的前提下,男童父母也要及时对男童的暴力行为进行纠正,否则后患无穷。

6月1日,老师和家长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孩子热爱生活、爱学习、热爱校园的 情感 ,欢度一个有意义、有回忆的儿童节。然而 网上传播了一段男童持铁棍打老奶奶的视频,实在让人太气愤

看到这样的视频,心里有说不出的心酸,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子,竟然敢拿着铁棒打老奶奶,也不知道这个孩子是自家的还是邻居家的, 但无论如何,这个孩子得好好管教, 几岁的孩子没有辨别能力,请问孩子的父母到哪儿去了?平时是谁在管教这个孩子?

如果这是老奶奶自己家的孩子, 想必是父母和老奶奶对孩子的溺爱造就了今天这个局面 ,家长都很心痛自己的孩子,但孩子在别人面前动手动脚时,家长一定要对孩子进行严加管教,告诉孩子这是错误的行为,如果再有下次,必将受到惩罚。

有的家长对孩子很放纵,认为他还是个孩子, 即使大人被打,也不会伤到哪儿,家长默许了孩子的行为,孩子的胆子越来越大,在家长的溺爱中,孩子认为自己的做法可能是正确的,今天孩子用手打家人,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制止和教育,孩子明天就有可能用铁棒打别人,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如何得了?

这个老奶奶也太软弱了,也可能受到 “他还是个孩子” 这句话的影响,面对小男孩用铁棍打自己不断退缩,嘴里还在苦苦哀嚎,这样更助长了小男孩打人的“勇气”,导致小男孩用铁棒打击老奶奶头部。面对这种情况,老奶奶首先要拿走小男孩手中的铁棍,然后狠狠的批评教育小男孩一顿, 这种情况下,不打小男孩屁股是不能让他认识到错误的,一定要让孩子长记性,坚决遏制小孩的这种不正之风。

视频中好像听到还有一个成年女子的声音,仔细辨听,好像说的是让老奶奶抓住铁棍。但有网友猜测是旁边的大人教唆小孩去打老人,或者孩子学着父母的样子用铁棍打老人。 希望有关部门介入调查,到底是怎么回事? 如果是父母教唆儿子去打奶奶,那么父母是要负一定法律责任的。

总结:

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摧残学生身心 健康 的“爱”,溺爱会让孩子变得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这种爱越深,危害越大;放纵的“爱”是可怕的,是为人父母的一种渎职,害的是孩子,毁的是家庭,影响的是 社会 !

我在抖音上看过这段视频,一个小孩子挥动长杆一样的东西频频敲打一位老人,老人一边用锅盖之类的东西护住自己的身体,一边痛苦的叫喊。

按照年龄来看,这个小孩子应该是老人的孙子,因为老人已经满头白发,但小孩子看上去只有五六岁的样子。但不管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都显示这个孩子是一个失去家庭教养的孩子,如果家长不及时进行教育,那么,孩子的未来一定堪忧。

现在的许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因此,许多家长都把孩子当成了宝贝疙瘩来看待,不但溺爱娇宠,而且,有时候还会纵容他们“作恶”,从而导致一些孩子从幼小的心灵上就烙下了做“恶霸”的印记。这样的孩子一旦进入 社会 ,大多都是 社会 渣滓,或早或晚都会让父母“另类长脸”的。至于说什么叫“另类长脸”,有些家长应该心里明白。

近几天,我们家就“遭遇”到了这样一个熊孩子。这个熊孩子是我老婆姑姑家的孙子。原本在辅导班寄宿,但由于疫情的关系辅导班没有开班,便暂时居住在我们家里。

通过我与这个孩子近20天的接触,我就感觉这个孩子就是一个不成器的孩子,早晚都会在 社会 上惹是生非,甚至会有牢狱之灾。

那么,我凭什么要这样说呢?

作为8岁的孩子是应该懂得礼貌了。然而,这个孩子却不懂礼貌。譬如,我老婆叫我的名字,他竟然跟着我老婆叫;再譬如,我坐在电脑前写东西,他就频繁地打扰我,而且,劝都劝不住;再譬如,居然把我们家当成了自己家那么随便,随意翻动我姑娘的东西,甚至将我姑娘的布娃娃扔在地上拖来拖去,幸亏我姑娘读高中住校,否则,我姑娘会非常生气的;再譬如,有一次带他出去吃饭,在我上卫生间时,他竟然坐在我的座位上死活不让座等等。

这个孩子没有一个基本的饮食习惯,让人很难把握。譬如,今天不吃鸡蛋番茄,就直言我不会做饭;明天又不吃瘦肉,就说我当厨师不行,而且对我“发布命令”:中午必须给他做什么饭,否则,饿死都不吃。有时候他放学后我老婆还没有下班,我让他等等我老婆一块吃饭,他都不乐意,必须自己先吃。

据他自己说,一天不打同学手会“痒”,因此,就天天在学校欺负同学。据他奶奶称,老师让他坐在最后一排,单独一个座位,而且经常罚站。

就是这样一个孩子,长大后还怎样能够“成器”呢?据我老婆讲,这个孩子的品行几乎与他爸爸一模一样,他爸爸就在“号子”里蹲过数次,可谓是劣迹斑斑。因此,我老婆与他爸爸虽然是亲戚关系,但我老婆从十七八岁起就不再与他爸爸来往,因为我老婆嫌他爸爸丢人显眼。

另据我老婆称,他们的家庭教育就出了问题。因为我老婆的姑姑和姑父都对孩子特别溺爱,而且很护短,处处“宠着”他们家的孩子。因此,是不会教育出好孩子的。

好啦!就说这么多吧!总而言之,一个家长如果不能正确地教育孩子,那么,这样的孩子必然难成大器,将来到了 社会 上,一定属于 社会 渣滓,一定会让父母“另类长脸”。

6月1日下午,一名穿橙色衣服的大约有五六岁或者七八岁的小男孩手里拿着一根长棍子,不断挥舞打向老人,而且是非常用力地打。被打的老奶奶只能拿一个锅盖穷于应付,男童打到之处,老人都一味地害怕地往后退。

画面里,小男孩打在老太太头上后,可能知道事情不妙,赶紧逃跑。老太太捂着头坐在椅子上痛苦不堪。

看到这个画面,我们能够想象出,小男孩打了人一副凯旋而归的得意的样子。虽然他的父母从头到尾没有出现,但是却让人看出了父母的样子。

三岁看大,从小看老,不要再拿“他还是个孩子”来搪塞自己了,自从他能挥起竿子打人于无形那就不要再说他还是个孩子,因为孩子干不出大人打人的事。

不知道画面里的老太太和他什么关系,如果是他亲奶奶或者姥姥,那老太太应该反思下是不是把他惯坏了?知道有一天,反受其害?

如果是邻居家的奶奶,那劝孩子的父母,还是收回您的偏心,把这事当成个事,从小改变他的行为吧,现在还来得及。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也许的确觉得拿着棍子打人很过瘾,看着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奶奶被他打得七零八落,他很有成就感,我们不能否认这是小男孩的天性,但是…

但是,孩子的是非观和做人的道理在这个年龄段是该有了,父母必须告诉他,无故打人是犯法的,不是电视机里的武打戏。

老人是需要爱戴的,是要尊敬的,不能倚强凌弱,即使真打仗,和手里没有武器的敌人打仗也不厚道。

所以,看似孩子的问题,实则做父母的真的该地头思过,遭受皮肉之痛的是别人,将来被现实打脸的终究是自己。

《寻情记》是一档关注百姓情感故事的服务类节目。虽然相比于湖南卫视的其他节目来说,《寻情记》并没有非常高的热度,但是这档节目的存在却是有着非常大的重要性的。

说起来《寻情记》也是湖南卫视都市频道的王牌节目之一了。从第一期节目开播至今已经有长达十三年的时间,在这期间节目先后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省级地面频道十强节目”,以及中国广播电视协会颁发的“全国广播电视优秀民生栏目”。由此可见这档节目还是比较成功的。伙哥第一次看到《寻情记》这个节目名字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以为这是一档帮助百姓寻找亲人的节目。但是真正看过节目才知道原来并不是这样。

《寻情记》基于为百姓服务的宗旨,记录普通人的情感传奇,寻求中国家庭的幸福之道。准确来说《寻情记》是一档访谈类节目,但是与其他同类型节目形式不同的是这档节目的演播室只有主持人一个人,她的作用就是为观众讲述故事的开端和解说,其他访问这一部分则是交给了节目组的出镜记者去到当事人家中做实地探访。

而节目带给观众最多的感触也就是认识到了很多人生百态以及人间冷暖。其中有关于家庭内部矛盾的问题,由节目组记者前去了解真相后再为当事人们做出调解以及帮他们想解决办法,大多数情况下《寻情记》更像是一档调节类节目。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条件窘迫,需要帮助的困难家庭引起了节目组的注意,通过他们的报道和节目播出后的影响,能够为这些需要帮助的人们筹集很多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善款以及物资。

与很多演播室进行的调节类节目相比,《寻情记》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没有观众会质疑这档节目的真假,因为当事人所有的一切都被真实的记录在摄像机下。同时节目所反映的诸多社会问题也是引发观众产生共鸣和反思的点。

节目开播的十三年时间里,《寻情记》为无数家庭调解了矛盾,也让诸多困难家庭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很好的利用节目自身的影响力为他们解决了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这也说明了很多时候高收视率和高关注度并不是衡量一档节目好坏的唯一标准,像《寻情记》这样立足于关注民生的节目,即便没有很高的热度,但也一样有它存在的必要性!

老年人之间的婚姻,我觉得爱情大部分而言是不存在的,我来说说。

一、老年人对于自己上一个爱人都很可能没有爱情

老一辈的婚姻很多情况下都是没有爱情的存在的,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老一辈的人很多人结婚都是做媒做成的,通过媒人牵线搭桥,然后自己都没有见过对方几面就稀里糊涂的结婚了,这种对于对方缺乏了解的恋爱状态出现的情况就是压根就没有爱情的存在。

所以说老一辈的婚恋观很少会有爱情这个因素存在,很多情况下仅仅就是两人门当户对就在一起了。

所以说没有爱情观的人在年纪大了之后再找伴侣的时候还会考虑爱情吗?我觉得很少,更多的还是一些依靠的考虑。

二、老年人更多的是需要一个依靠和情感上的慰藉

老年人相比于年轻人,他们少了很多对于情感上的追求,他们变得更加务实,因为年纪更大的人已经没有余力去像年轻人一样去游乐场,去旅行这类的事情,他们更加需要的是一个在自己躺在床上动不了的时候身边有着一个能够说话,一个能够照顾自己的人,这样的依靠和情感上面的慰藉还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所有说老年人之间的婚姻,我觉得已经是没有爱情的存在了,当然这只是对于大部分的老年人之间的情况下,很难保证没有例外的情况,老年人的婚姻更加务实,更加追求的是一个陪伴和依靠。

非常的支持老年人去当网红,这是我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

我觉得老年人当网红挺好的,跟得上时代,当网红难免要跟别人交流,还能解闷抵抗孤独,并且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增添一些乐趣,而且当网红还得动脑子,总比整天闷在家里看新闻好的不要太多了!

并且,老年人当网红没有功利心,想分享什么分享什么,不需要跟着大多数分享雷同视频或文章的网红的脚步,其实对于我们这些网民来说是一件好事。

老年人肯定跟现在所谓的纯网红不一样,她们带给大家的东西更多的是一种状态,生活和心情的状态,同时也能影响到大家的积极性,你看着会觉得这老奶奶真不错,活的真带劲,有意思,有意义,还玩这么潮流的社交软件,她们健康我们这个世界也很生动,她们带给我们最大的感想可能是,以后我要是能这么健康,这么积极,这么硬朗,这么优雅就好了,这难道不是年轻人的未来期望吗?

老年人现在很活跃,当网红,出去旅游,各种各样的老年旅游团,各级的老年大学爆满,得排队上,老年经济老年消费火了

纠其原因,老年人,爷爷奶奶级的,上面没了负担,下面子女孙辈,已然生活的很好,不用了你们的照顾。

生活自然轻松了,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精神需求随之而来。同时,他们这一代,是最听党话,跟党走的人。

今天的生活,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空前的释放,解放了思想,享受社会发展带给他们的红利。我们看到各个旅游景点充满了老年人的身影,拍照旅游成了生活常态。

无处不在的老年人,他们开心的形象,留给我们深刻的印象。

现代传媒的发展,使老年人成为网红的可能。所以我们今天,看到老年人在各个领域的活跃,看到他们健康快乐的生活现在举起的不仅仅是一个拍照的摄像机照相机了,而是一个动态生活的记录,这时候每个人都希望在镜头前,自己是仪容整洁的,气质高雅的,谈吐是不俗的。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镜头,把一个人内在最优秀的一面呼唤出来了,他们都特别喜欢生活在高光下,在舞台上就能够把自己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收敛起来,再去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大众。

老年人当网红,只要有事做,就能丰富退休生活,与新事物接轨,人也会变得更有活力,有成就感。能成为网红的老年人心态一般比较年轻,往往忘了自己的年龄,会越发年轻,这样还能有效防止老年痴呆的风险。

老年人自己快乐舒坦就好,当网红就当网红吧!年纪一大把了,顺着自己的心活一次吧!等我老了,我也希望可以顺着自己的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500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