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冷漠的人,一直都是。”
上个月初,外婆去世了。
奔丧的路上,妈妈坐在车窗边一直哭,我坐在旁边抽出一张又一张纸巾,一言不发地递到她手中。
到了老家,门前已经聚集了许多亲戚,戚戚哀哀的哭声此起彼伏,妈妈拉着我挤进去,站在几个舅舅身边,抹了一把眼泪,催着我说:“哭两声啊。”
“我哭不出来。”我老老实实地回答。
“你个小没良心的,心这么狠。”说完她又哭了起来。
低头去找纸巾,发现已经用没了,于是我只能安静站在一边,盯着那张黑白遗像发呆。
我知道我该哭的,因为离开的人是几乎陪伴了我整个童年的外婆。
可是我真的哭不出来。我的内心似乎是沉重的,但我的脸上竟一点悲伤之色都没有。
相比于身边神色哀恸的人们,我冷漠得像一个陌生人。我想我应该是难过的,只是不会用流泪这种方式来表达我的伤感。
于是这便成了世俗眼中的“冷漠无情”。
其实在这件事情之前,我就已经是很多人心里冷漠的存在。
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几年前的一个雨夜里,我和朋友在回宿舍的路上,看见了一只蜷缩在路边的小猫,浑身湿透,还在止不住发抖。
朋友是个善良心软的女孩子,跑过去用雨伞为它挡住落下的雨,转头对我说:“把它带回去吧,多可怜。”
我走上前看了一眼,摇摇头:“看它这个样子,也活不了多久了,带回去也没用,别管了。”
说完我就走开了,转身的那一刻,我听到朋友一句轻声的抱怨:“真是无情。”
无情归无情,但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对的,因为第二天我就在路边的垃圾桶旁看到了它的尸体。
我没有觉得难过,我知道单靠我和朋友两个人的力量,根本救不了它,视而不见,也是不得已为之。
所以为它难过更是没有必要,生死有命,非人力可以扭转,倒不如顺其自然,接受结果。
我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我没有很难过,只是在树林里挖了一个坑,把小猫埋了进去,从头到尾没有流一滴眼泪。
后来朋友因为猫的死而伤心的时候,我也是一边压抑着心烦,一边随意地安慰她几句。
好像在我心里,情感永远不会多过于理智。对猫是,对朋友是,对亲人也是。
然而这不代表我没有感情。对于小猫的死,朋友的伤心,我也许只会微微惋惜。
但是对于亲人的离开,我也免不了内心震动,心有悲戚,只是相较于其他人情绪不会太浓烈。
如果说情感也分三六九等,那么对我这个生性淡漠的人来说,能让我怀有真切感情的,一定是对我而言十分重要的人。
这样说似乎会有些高高在上的姿态,但从情感的主观角度来看,这却是我不可多得的几分真心。因为能够给予的人不多,表露不够明显,所以才格外珍贵。
并非没有真心,只是习惯了将澎湃的感情掩藏在清醒的理智之下,也就习惯了成为大家眼中“冷漠”的存在。
后来丧事结束,我和妈妈回到家里收拾外婆的遗物,我从我的书橱里找出一个木盒子,打开后那些熟悉的琐碎物件还静静躺在那里。
晃一晃,哗啦啦的响声清脆依旧。
我把它放到妈妈手中,妈妈翻看了一番,感慨说:“这是小时候你外婆送给你的东西,你还留着啊。”说完又擦起了眼泪。
我还是没有哭的冲动,因为逝去的人不会回来了。
可我抱着那个木盒子,就感觉外婆还在身边,没有离开。外婆留下的东西我还留着,而且会一直保留下去,这就是我纪念她的方式。
一直以来,世人对于冷漠这个词的定义大都大同小异,比如面无表情,不主动,比如没有同理心,再比如和其他人相比没有明显强烈的情绪表达,等等。
可是在我看来,这些并不能证明一个人没有感情,所谓反应冷淡,只不过是把情感藏到了内心最深处,不轻易表露出来。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与真正冷血无情的人不同,有些被认为生性冷漠的人,其实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去面对人生百态,他们有自己的行事思维,有只属于自己的角落,不会拿出来让他人一览无遗。
难过也好,遗憾也好,都会藏在心里,默默地镌刻铭记,这是一种无言的深情。
如果说这就是冷漠,那我也宁愿做一个冷漠的人。
就像贾平凹说的那句话一样:
“我本就是一个不喜欢主动的人,遇到懂我的人是幸运,遇不到也是很正常了,慢热,沉默,喜欢独处,三观正,比你想象的深情,也比你以为的冷漠。”
冷漠是不会开口表达的深情,我愿意做这样一个冷漠的人,坚守着自己的行事规则,仅存淡然,不言深情。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听你说可爱的废话。
“鬼打墙文学”则将这种“错觉”挪移到了语言层面,体现了表达的语无伦次、难辨语义,仿佛是舌头在“原地打转”。同时,“XX文学”本身与网友们的生活处境与精神状态息息相关,成为网友情感表达的出口。“XX文学”在应用层面之外,还自带追随模仿的迷因气质,有助于使用者通过这种日常表演和自我呈现的方式,打造出别具一格的形象。这带来的提示是,当“XX文学”获得了足够大的关注度,将有机会实现商业变现。疏解焦虑情绪买房子、找工作、催婚生娃、消费主义,网络“XX文学”的流行,和一些网友的焦虑感不无关系,这种黑色幽默也成为了疏解焦虑情绪的方式。挑战话语规则在印刷与纸张还没有普遍应用的古代,教育成本高昂,普通民众难以接触到上层文化,语言也被精英阶层所把控,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信息传播水平。随着报纸、广播、电视以及如今的互联网媒体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学习知识彼此互动,草根文化也随之兴起并进入更为广泛的视野,甚至反过来影响精英文化。如果说精英文化奠定了根基,那么草根文化则提供了创新和活力。不管是“XX体”还是“XX文学”,都可以视为草根文化中语言面向的创新。这种语言表达方式是对既有话语规则的解构,也是对话语规则的重构。形成玩梗共同体然而,流行事物的表现形式总是在变化,其背后的社会心理和内在诉求却值得被正视。参考链接:
[1]萝贝贝微博:
[2]发疯文学:
[3]废话文学:
[4]微信公众号“2G冲浪词条”:《为什么这届年轻人不喜欢“好好说话”》
[5][英]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卢允中、张岱云、陈复加、罗小舟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年。
[6]微信公众号“新榜”:《4亿网友争相围观,“当代语言艺术家”正在占领互联网》,2021年11月14日
[7]微信公众号“光明日报”:《“废话文学”,或许无用但有趣》,2021年11月4日
[8]微信公众号“红星新闻”:《“废话文学”,对信息爆炸的反叛》,2021年11月3日
作者:王处安;公众号:全媒派
题图来自Pixabay,基于CC0协议
,content_hash:ead25e46
这种情况可能是夫妻之间沟通出现问题的一种表现。具体来说,你的丈夫可能感到烦躁或者压力较大,导致他不想进行有效的沟通。此外,他可能对你的话题或者沟通方式感到厌烦,从而产生了消极的情绪和态度。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改善沟通:
1 关注他的情绪和需要。了解他的情感状态,避免在他感到烦躁或者疲惫时过于频繁地与他沟通。
2 调整沟通方式。尝试用更简洁、明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减少使用可能会让他感到烦躁的词汇或表达方式。
3 改变沟通话题。尝试聊一些他感兴趣或者轻松愉快的话题,缓解紧张的情绪。
4 给予支持和理解。理解他的工作压力和生活负担,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建议。
5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尝试以上方法后仍无法改善沟通,可以考虑寻求夫妻咨询或者个人心理治疗的帮助。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具体措施需要根据情况调整。
实际这就是个一个倾诉者与倾听者的故事。倾诉者把历经波折,甚至痛苦的过程讲出来,实际就是在发泄出郁闷在心头的怨气及怨恨,讲出来了,不良情绪就得到了释放和缓解,心情变得舒坦多了;倾听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听完情感波澜起伏的故事。像学生,倾听老师讲课,像幼稚园里的儿童,倾听童话故事,但这位倾听这则是知己,爱你所爱,恨你所恨,由于心仪你,理解你,哪怕是絮絮叨叨的无用嗑,也会耐心地听完。这就是感情的力量打造出的忠实听众。
爱就是一起说着废话
尽管在结婚前,高圆圆曾有一段备受关注的恋情,她和男方被公认为“天造地设”的一对。
但后来还是因为各种原因和压力,两个人从联系渐渐变少,到最后的无话可说。
就像《如懿传》里的那一句:“彼此情浓的时候,有说不完的话;如今开口,倒怕伤着彼此。”
如果聊不到一起,甚至连最基本的日常话题都得找,那两个人即使在一起也是孤独的。
作家刘震云曾在《一句顶一万句》说:“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
于是,高圆圆也在经历了失败和孤独的恋情之后,终于等到了赵又廷。
在与赵又廷在一起后,她依旧美,但不再高冷,而是肉眼可见的明亮活泼起来。
连赵又廷在做客一档访谈节目时,也说平时跟高圆圆在家的相处,就是“狂聊”。
而高圆圆在之前的采访中,也说到自己对外话少,可能是因为“我的分享欲都给了家里那个人吧。”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同样是拥有美满爱情的夫妻,袁咏仪和张智霖。
他们在采访时也说:“我们什么都说,有很多的共同话题,私底下我们一直都在说别人的八卦。”
可见,真正好的婚姻应该是什么样的?
最好的状态是两个人有说不完的话,哪怕是废话也无妨,不会感到厌倦和嫌弃。
身边曾有一位豪门阔太太,丈夫长期在外不回家,也从来不知道关心她,只是定期给她钱。
当别人劝她多打电话问候下自己的先生时,她说:“年轻时有说不完了话,年纪大了,仿佛话都说完了,无话可说。”
但看了赵又廷和高圆圆这样的相处,赵又廷总说着“土味情话”来表达对妻子高圆圆的爱。
我们会发现,婚姻是需要保持情感互动的,而说话能让两个人产生互动,愿意维护和增进感情。
就像著名企业家冯仑说过这样一席话:“快乐幸福的美满婚姻,有没孩子并不重要。
维持或维护一个婚姻,实际上要保持一个情感,最重要的是两个人永远有话讲,有废话讲,还要没事找事跟他说话。
还要一块有一搭没一搭的,不用思考说一些废话。”
因为有话可以讲,两个人间的情感互相流动,才会有生机
可能是对方在与你聊天的时候,想要得到你的理解。在交谈的过程当中发现你并没有真正的听进去。所以他感觉他的话都被浪费掉了。
也有可能本身他就是自言自语的说说而已。就是人们常说的所谓的倾诉,是人宣泄情感的一种自我需求。他只需要说出来就好,所以不需要你有太多的意见和理解想法的参与。所以他认为这些是些没有意义的话。你也就随便一听就好,不必深刻的去思考它的意义。
原文是:既然让我讲两句,那我就来讲两句,具体哪两句呢,我先随便讲两句。
在信息传播时代,一天不上网,可能就会错过了一些网络热“梗”。像废话文学的梗就出自B站评论区“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意思就是看起来说了一堆话却好像什么意思也没有表达。这些看似没有啥内涵的事情为什么会变得流行,主要是基于网友的情感共鸣。当这些含有笑点元素的角色出现在大众视野后,人们依托社交媒体平台对上述提到的人物和事件进行一次调侃,这个过程叫做“造梗”。通过“造梗”引起其他用户的情感共鸣,通过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对梗进行多次再加工,这个过程叫做“玩梗”。
类似的“废话文学”有以下:
1、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但具体什么情况,还得看情况。
2、给你提个建议:不要随便给别人提建议。
3、中国有句古话叫,有句古话说得好。
4、每次我不知道该说点什么的时候,我就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5、别说,你还真别说。
6、这事有点复杂,我长话短说,此事说来话长。
7、我知道你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你先别出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