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说的完美情结和完美型人格是不同的。这里说的完美情结指的是来访者认为咨询师很完美,或者咨询师试图在来访者面前表现得更加完美。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问我:你做什么工作?当我回答:我是心理咨询师。很多人都会露出惊异的表情。可能是心理行业在我们国家起步比较晚,人们对于这个行业认识的缺失。还有就是,目前心理咨询师属于稀缺行业,他们会说,对于这个行业不了解,感觉很神秘。在他们想象中,咨询师人格最起码是完善的,家庭是和睦的,孩子是优秀的。还有的人甚至认为,咨询师能看透一个人的心里所思所想。
去年在某小学给一位小朋友做公益沙盘,过程中和孩子的母亲沟通几次后,对于她的家庭和孩子的学习有了很大帮助。这时候孩子母亲对我极尽赞美之词,比如:为了多和我聊一会,冬天的寒风中,陪我从学校走很远的路,到公交站,一直等到我上车。还会在别人面前极力夸赞等等。
评判分为积极评判,消极评判和恰当评判。积极评判和消极评判对于我们都会有伤害。有人会说积极评判也会伤人吗?我对你表扬、肯定也会伤人吗?答案是肯定的。这位妈妈对我的极尽赞美的背后是对我的高要求和高期待,这对双方都是一种伤害。
其实这样做是有风险的,作为咨询师首先是人,心理咨询仅仅是我们的工作而已。如果来访者把我们想象的非常完美,或者咨询师在来访者面前试图表现得更加完美,那么来访者就会仰视我们、认同我们,也会向着我们的方向去努力,想成为我们的样子,当然这种样子是来访者想象中的样子。这样来访者就会背负很大的心理压力,这时候咨询关系就是上下级的关系,而不是平等的。情境中,来访者对于咨询师是仰视而不是平视,有的甚至会陷入盲目崇拜的泥潭中,对咨询师产生依赖。
这样做还有另外一种风险就是移情。移情,就是来访者把对于父母,或者过去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并相应的对咨询师做出反应的过程。发生移情时,咨询师成了某种情绪体验的替代对象。
针对于来访者对咨询师的完美情结,咨询师可以适当自我开放,适当暴露自己的缺点,自我开放也称自我暴露,指的是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来访者共享,或者开放对来访者的态度,或者开放与自己有关的经验、体验、情感等。咨询师自我开放后访者就不会认为咨询师完美无缺,同样也会有优点和缺点,也就不会盲目崇拜。这样来访者就不会亚历山大。双方在平等、开放、安全、自由的环境下,就会有利于咨询的顺利进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