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分一型、二型和混合型。
1)双相I型基本诊断特征:至少有1次躁狂发作,躁狂发作与药物、物质使用或疾病无关,提示:诊断BP-I型不需要抑郁发作。
2)双相II型基本诊断特征:至少有1次轻躁狂发作;至少有1次重度抑郁发作;无论是轻躁狂还是抑郁发作都与药物、物质使用或疾病无关。
3)混合型障碍基本诊断特征:轻躁狂和抑郁症状≥2年;不符合轻躁狂和重度抑郁的诊断标准;2年期间无症状期持续不到8周。
区别:
1、狂躁与抑郁的程度不同。一型是典型的重躁狂重抑郁,都很重;二型则是典型的轻躁狂重抑郁,即躁狂症轻,程度明显低于抑郁症发病程度;混合型是短时间发作以轻躁狂、躁狂和抑郁症状混合或迅速交替(数小时内)。
2、病情严重程度不同。1型病人表现出重度抑郁,2型病人抑郁情况还不是很严重。混合型一般是长达多年的抑郁反复。
3、发病年龄不同。1型主要在青少年起病,第一次发作的年龄往往比较小,在18岁左右,而且首次发作是轻躁狂发作,也可以是抑郁发作或者混合发作。 双向二型在临床上,表现为反复抑郁发作或轻躁狂发作,以抑郁发作频繁。
4、治疗效果不同。双相情感障碍2型的治疗效果明显,它的主要表现是患者出现轻微的狂躁症状,比如不爱说话,沉默寡言,生气的时候容易摔东西,砸东西,乱发脾气等等。2型的病人有时候思想是清醒的,当作一些事情之后能够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会事后反省。
扩展资料:
双向障碍简介:
双相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英文名称为Bipolar Disorder(BP),英文别名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研究发现,躁狂发作前往往有轻微和短暂的抑郁发作,所以多数学者认为躁狂发作就是双相障碍,只有抑郁发作的才是单相障碍。
DSM-IV中将双相障碍分为两个亚型,双相I型指有躁狂或混合发作及重性抑郁发作,双相II型指有轻躁狂及重性抑郁发作,无躁狂发作。
因未明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其发病过程,目前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出现时点在双相障碍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临床表现按照发作特点可以分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
发病和过程:
BP-I和BP-II的发病高峰期在12-30岁之间,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是持续的,特别是抑郁症状。双相障碍患者较一般人群的死亡时间要早8-20年,这种风险一部分可归因于自杀,双相患者的自杀率是普通人群的14倍;还有一部分患者死于肥胖、心血管或代谢疾病的共病。
结局:
双相障碍即使在治疗时仍具有不利的临床、社会和经济影响。只有约四分之一的双相障碍患者会从急性抑郁发作中全面康复,尽管治疗依从性良好,但疾病复发率和致残率仍然很高。
参考资料:
-双向障碍
Heather是一个9岁的女孩,最近这三四个月,妈妈发现,大部分时候Heather的情绪都很高涨,经常无缘无故地发笑,并且语速快到让人听不懂。同时,她变得极为易怒,时不时失控爆发。
此外,她的精力变得过分旺盛,每天只能入睡两三个小时,白天却还是精力充沛。
通过调查过往病史发现,Heather在5岁和8岁时分别经历过两次抑郁,抑郁发作时,她的情绪极端低落,不动也不说话,最严重时甚至表露过自杀想法。Heather这种情绪上严重的大起大落已经超过了一般情绪不稳定的程度。
你的孩子也有类似这样的极端行为变化吗?
你的孩子会有时格外兴奋,有时特别忧伤吗?
这些情绪的变化影响到孩子在学校以及在家的表现了吗?
这种极端的情绪持续的时间长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需要重视,并进一步观察和评估你的孩子。
因为正如上文提到的Heather一样,一些有着这样的症状的儿童/青少年其实是患有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双相情感障碍。
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也叫“躁郁症”,是一种严重的、有生理基础的精神疾病。
那些患有这种疾病的孩子会经历不同寻常的、过山车一般的情绪变化。有时他们会觉得十分快乐,比平时更加活跃,这被称为“躁狂”,而有时格外忧伤,比平时更加沉闷,这被称为“抑郁”。
这种情绪变化非常显著,身边的人都能够觉察到这个孩子状态有些“异常”,而不是一般的“孩子气”。有这种疾病的孩子,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学校里,都难以和其他人好好相处。这种疾病也非常危险,有些患病的儿童和青少年会自残甚至尝试自杀。
大部分的双相情感障碍会在青春期的晚期或成年早期发病,但也有一些时候,它会从儿童期就开始发病。这种儿童期起病的双相情感障碍会比更晚发病的个案更加严重:症状更激烈、发病更频繁、在躁狂和抑郁状态间的切换更频繁。
双相情感障碍有显著的基因遗传性
这种疾病会在一个家族中反复出现。如果父母和亲兄弟姐妹患有这种疾病,孩子患上这种疾病的概率约为人群中发病率的6倍。这并不是说,一旦父母患有这种疾病,孩子就一定会患病。绝大多数时候孩子不会继承到父母的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终身疾病。但好消息是,它是一种能够被控制的疾病。如果接受好的治疗,症状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躁狂与抑郁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疾病,要了解它的症状表现,我们既要了解躁狂发作的表现,也要了解抑郁发作的表现。
此外,有时躁狂和抑郁的症状还会同时存在(而不是更替),此时被称为混合发作。儿童患有双相情感障碍,会比成年人更多出现混合发作的情况。
在躁狂发作时,孩子可能会出现类似以下表现:
1 情绪过分高涨;
2 高估自己,想做一些并不符合自己实际能力的事;
3 说话很多,很快,话题跳跃,思维不连贯;
4 睡眠减少而不觉得疲惫;
5 冲动、易怒等。
在抑郁发作时,孩子可能出现以下表现:
1 一天中的大部分时候心情悲伤,流泪;
2 毫无动力;
3 对以前感兴趣的活动失去兴趣;
4 睡眠、食欲的变化。失眠或嗜睡,食欲下降或高昂;
5 精力不足,总是显得疲惫;
6 自我评价下降;
7 严重时会出现死亡及自杀相关的想法。
如果躁狂发作程度激烈,持续时间较长,无论有没有出现过抑郁的表现都会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1型)。这一类型的病人都需要住院看护,严重程度极为显著,很容易辨别。家长无须盲目担心。
如果激烈程度相对较弱,但仍然有一些能被他人注意到的异常变化,则可能是轻躁狂发作。轻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同时存在,可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2型)。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及青少年在正常的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变现出类似上述表现。如果是一种暂时的、很快消失的阶段表现,家长也不用过于紧张。
儿童双相情感障碍的风险
相对于成人躁郁症,儿童可能会经历更快速的情绪起伏。比起几个月的抑郁再到几个月的躁狂的交替变化,儿童很可能会几天内就经历一个循环,甚至一天内经历几轮循环。这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
此外,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终生自杀的风险至少是普通人的15倍。在所有的自杀中,躁郁症患者会占将近1/4。而儿童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自杀率又高于成人。有研究显示,超过1/3的儿童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有过至少1次的自杀尝试。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会在学业上、人际关系上都遇到很大的困境,也有更高的倾向尝试有风险的行为,如饮用危险物品,参与斗殴等。
双相情感障碍(2型)不容易被发现。很多时候父母只会注意到孩子的低落,因此更容易在抑郁发作期带孩子就医。而多数情况下父母并不把孩子积极、精力高涨的异常状态视为问题(尽管能够觉察到与平时有所不同)。
儿童期一些精神疾病例如多动症、对抗违立障碍等都可能和躁狂有类似的症状表现,因此,儿童双相情感障碍误诊的可能性很高,从而影响孩子的病情。
父母可以做什么?
如果能在第一次发作后就尽早发现和治疗,相对来说更容易控制病情。如果孩子出现了文中提到的类似状况,尤其是有家族史的家庭,建议去当地专科医院求医。
多项研究证明,双相情感障碍有生理病变基础。
孩子情绪的波动和冲动行为并不能由患者自己控制。就像我们不会要求一个感冒的病人用思维来赶走病毒,也不会要求一个高血压病人去控制自己的生理反应。
药物治疗是双相情感障碍重要的治疗手段,目前也是公认的对躁郁症的最好选择。但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对药物使用的谨慎也是有必要的。家长配合医生监督孩子定时定量用药,以及及时向医生报告孩子的各种情况。对于任何精神科的用药都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多寻求不同几位医生的药物意见,对于这种极易误诊的病来说也很重要。
患有躁郁症的孩子可能会因为无法自控而感到挫败、自责和低自尊,同时还很容易面临“你为什么管不住自己”的指责。其实,在大脑机能正常运转时,我们应当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但当疾病带来大脑的紊乱时,要求完全的“自制”是不现实的。
这种变化发生在大脑深处,无法被肉眼观察。很多人并不知道也不愿意相信它的存在,但出于不理解和不知情下的误解和指责,可能会雪上加霜,成为新的负面应激因素,这就要求父母多一些耐心、包容和理解来维持同情和关怀。如果父母可以和孩子一同学习情绪障碍的相关知识,并帮助孩子理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引导孩子配合治疗,那么会对治疗有更大帮助。
此外,心理咨询可作为辅助,比较典型的有CBT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辩证行为疗法等,帮助孩子学习情绪管理、沟通和问题解决方面的技巧。
最后需要提到的是,照料儿童躁郁症患者本身也可能会对父母造成不小的挑战,除了反复奔波就医之外,可能还需要花很多精力来应付孩子的情绪突变、留意孩子使其不因冒险行为而伤害到自己或其他人、处理孩子冒险行为带来的后果等,因此带来的压力很可能会影响到父母自己的工作、生活和人际关系。父母也需要处理好这些压力,并好好照顾自己。
我23岁确诊抑郁,生育之后改判为双相。很长一段时间,我被双相遗传概率的恐惧笼罩着,生怕女儿也要遭受和我一样的折磨。
这份恐惧也推动着我持续寻找解药,为自己,更为女儿。无论遗传概率是多少,哪怕只有1%,摊上了也是灭顶之灾。
早早便放弃了西药,发现中医院的医生也是西医思维之后,我放弃了整个医疗体系,开始自学自救。
古中医的学习不仅改变了我的认知,还把我领进了祖国传统文化的大门,并最终得以遇到了更高维度的疗法。
通过高维疗愈,我重获新生,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都有了质的飞跃。我不再担忧我的病症是否会遗传给女儿,因为我不仅找到了解药,还知晓了病因。
相比于基因遗传,代际遗传是我更应该努力,也能够扭转的方面。只要孩子的心中有爱的阳光普照,那么即便DNA里写入了双相的代码,也是能够被驱散的。
放下对遗传概率的恐惧,培养自己的正知正念正能量,坚定地活在眼前一瞬,必会收获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会经历情绪波动,从极度兴奋到极度沮丧,这种情绪波动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以下是容易得双相情感障碍的人群:
1 遗传因素:双相情感障碍有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患者,那么患者的风险就会增加。
2 儿童时期的创伤:儿童时期的创伤,如虐待、忽视、家庭暴力等,会增加患双相情感障碍的风险。
3 药物或酒精滥用:长期滥用药物或酒精会影响大脑的化学平衡,增加患双相情感障碍的风险。
4 生活压力:生活中的压力,如工作压力、家庭压力、财务压力等,会增加患双相情感障碍的风险。
5 脑部疾病:脑部疾病,如脑损伤、脑炎、脑肿瘤等,会影响大脑的化学平衡,增加患双相情感障碍的风险。
总之,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需要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和管理。
双相情感性障碍看起来好像是这个人情绪很不稳定,但其实双相情感性障碍是一种精神疾病来的,一旦有了双相情感性障碍相关症状,就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从而进行对症的处理等等,不要放任不管,接下来我们具体说下双相情感性障碍的相关情况吧。
双相情感性障碍是什么病
精神疾病的其中一种有双相情感性障碍,具体双相情感性障碍是什么病呢?
双相情感性障碍的双相障碍的关键特征是极端的心境波动,从躁狂的高峰跌到重度抑郁的低谷。它之所以被称为心境障碍,是因为它深深地影响一个人的情绪体验和“情感”。它之所以被称为“双相”障碍,是因为患者的心境在高峰与低谷这两极之间来回波动,相比之下,重度抑郁患者的心境只沿着单极(低谷)发生波动。
患者会以不同顺序经历躁狂和抑郁发作,通常表现为心境从极度抑郁转变为极度躁狂。某些患者在经历躁狂阶段后,接着进入抑郁阶段,然后进入心境恢复正常(“情感正常”的心境)的时期。其他患者在抑郁阶段后进入躁狂阶段,然后进入“情感正常”的心境状态。另有其他患者出现“快速循环”的心境状态。
双相情感性障碍的表现
双相情感性障碍是有相关的症状的,具体双相情感性障碍的表现有哪些呢?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时会伴有情绪不稳定、易激惹、睡眠增加、注意力不集中。躁狂发作时患者会出现自我感觉良好、得意洋洋等心境高涨的症状,也会出现思维奔逸、活动增多,出现心率加快、瞳孔扩大、入睡困难等躯体症状。混合发作的患者会出现狂躁发作突然转为抑郁,之后很快又出现狂躁发作。这种疾病的出现和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如果是Ⅱ型双相障碍患者会交替出现严重的抑郁发作与轻躁狂发作,通常表现为心境从极度抑郁转变为轻躁狂。轻躁狂是一种温和形式的躁狂症,虽然它或许不会像完全躁狂那样持续那么长的时间(这种诊断的最低标准是4天),但是所表现的症状是相同的。一般说来,虽然轻躁狂不会给工作、家庭或社交生活带来很大问题,所以并不需要住院治疗。
双相情感性障碍可以治愈吗
对于双相情感性障碍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治疗,可是双相情感性障碍可以治愈吗?
双相情感性障碍应该看患者的年龄来治愈的,儿童时期来进行调节和改善,还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到了成年人以后再要想改善问题会变得更加困难。所以,双相情感性障碍的治愈率还要结合不同的年龄段,不同人的性格才能够了解清楚双相情感性障碍的治愈率。
正常来说双相情感障碍中包括躁狂症,双相情感性障碍患者躁狂症发作时会拍打自己头部。躁狂症影响双相情感性障碍患者判断力,双相情感性障碍患者通过发泄暴力来缓解。尤其躁狂症患者会出现偏头痛,概率高于普通人。偏头痛发作起来很要人命,可尝试使用止痛药改善。
双相情感性障碍严重吗
有些人检查出有双相情感性障碍,那么双相情感性障碍严重吗?
双相情感性障碍严重。当患者发生双相情感性障碍之后,会有比较明显的症状,情绪高涨突然变得兴奋或者忽然沉默不语,患者甚至还会有暴力倾向,这些症状都是比较明显的双相情感性障碍,这个时候可以通过药物的办法来进行治疗,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稳定患者的情绪。而且在使用药物的时候,一定要确保药物的安全性,要根据病情的需要来进行。
双相情感性障碍若没有得到治疗,极易反复发作。患者长期处于反复发作状态,可造成双相情感性障碍成为慢性病。造成患者人格发生变化,受人格变化影响,大部分患者通过药物麻痹自己。但药物长期滥用会形成药物依赖,需立即采取戒瘾治疗手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